孔北华,男,1961年8月,博士、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第一层级)、山东大学齐鲁医学杰出名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先后担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和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委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医学命审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主编。
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致力于妇科肿瘤临床诊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详细内容

论著

  • 两种HPV检测方法在新疆地区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昆阿依木·叶尔江;王豆;热米拉·热扎克;曾贝贝;奴尔米拉·布尔拜;王岩;

    目的:分析并对比基于体外核酸杂交捕获原理的HPV检测技术(careHPV)和实时荧光PCR HPV检测技术(PCR HPV)在新疆地区适龄妇女宫颈癌初级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新疆塔城地区1943例25~64岁有性生活史的女性,收集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行HPV检测(包括careHPV和PCR HPV),任一阳性者转阴道镜行病理学诊断。比较两种HPV检测技术的一致率,分析检测结果不一致HPV阳性者的HPV型别分布。以病理确诊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CIN2+)病变为金标准,比较careHPV、PCR HPV(14种)和PCR HPV(18种)3种初筛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针对14种高危HPV型别,careHPV和PCR HPV的一致率为95.16%,Kappa值为0.715。careHPV和PCR HPV检测14种高危型别均阳性妇女共126例,其中HPV 16型感染率最高,占18.25%(23例);其次是HPV 51型,占12.70%(16例);绝大多数是单一型别感染。在careHPV检测中,医生采样和自行采样组的高危型HPV阳性率分别为8.90%和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而PCR HPV检测14种高危型别阳性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4)。PCR HPV检测的灵敏度最高,为88.89(95%CI为74.37~100),其次为careHPV,其灵敏度为83.33(95%CI为66.12~100);careHPV检测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最高,分别为91.79%和8.67%,PCR HPV检测的阴性预测值较高。结论:careHPV检测与PCR HPV检测一致率较高,在宫颈癌初级筛查方面,两种HPV检测方法均得到了很好的效果,且两种检测方法有其不同的优势,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卫生资源,适当选择检测方法,运用于筛查及临床诊断中。

    2023年09期 v.32 641-6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0 ]
  • 氯化钴模拟法构建绒毛外滋养细胞缺氧模型

    尹春月;龙禹;

    目的:探讨适宜的绒毛外滋养细胞(EVT)化学性缺氧模型。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选择人工流产的正常孕妇(6~9孕周)的绒毛组织,分离和培养原代EVT,利用免疫细胞化学进行纯度鉴定。利用氯化钴(CoCl_2)构建细胞缺氧模型,CCK-8实验检测不同浓度(0、50、100、150、300μmol/L和600μmol/L)CoCl_2在不同时间(6、12、24h和48h)对原代EVT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实验(RT-qPCR)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mRNA表达。结果:成功分离和培养原代EVT。EVT的细胞存活率与CoCl_2浓度和缺氧时间有关。相对于对照组(0μmol/L),0~150μmol/L浓度组细胞存活率下降不明显;300μmol/L浓度组作用24h后对细胞生长明显抑制。600μmol/L浓度组的细胞毒性作用出现最早,24h后细胞基本全部死亡。150μmol/L CoCl_2缺氧6、12、24、48h各组的HIF-1α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0h)的0.50倍、0.64倍、1.45倍和3.00倍。缺氧时间24h, 50、100、150μmol/L CoCl_2各组的HIF-1α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是对照组(0μmol/L)的1.23倍、1.28倍、1.58倍。结论:CoCl_2可用于构建原代EVT的化学性缺氧细胞模型,综合CoCl_2的细胞毒性作用及HIF-1α mRNA表达水平,CoCl_2的适宜作用浓度是150μmol/L,作用时间是24h。

    2023年09期 v.32 645-649+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 宫颈胃型腺癌患者血清CA19-9检测的临床意义

    蔡浩昱;李远凤;吕艳红;李佳;杨红;

    目的:探讨子宫颈胃型腺癌(G-EAC)患者术前、术后血清CA19-9值与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4例G-EAC患者术前血清CA19-9值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对胃型腺癌有评估意义的CA19-9最佳阳性值。随访患者术后血清CA19-9值的变化趋势,分析其与生存状态的相关性。结果:术前血清CA19-9升高与肿瘤的宫颈间质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1),ROC曲线显示,CA19-9为23U/mL是评估间质浸润深度的最佳界值。术前CA19-9对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术后CA19-9阳性组的预后明显差于正常组(P<0.01)。结论:术前、术后检测G-EAC患者血清CA19-9值可能有助于判断患者肿瘤的浸润程度并监测患者术后的转归状态,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及病情监测提供帮助。

    2023年09期 v.32 650-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46例原发性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分析及PD-1单抗疗效初步评估

    王洁梅;王应海;吴兴妍;张红平;吴爱辉;

    目的:分析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及PD-1单抗疗效评估。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0月~2022年7月云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46例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生存状况。结果:外阴黑色素瘤的5年生存率为57.1%,Ⅰ期、Ⅱ期患者的总生存期(OS)明显长于Ⅲ/Ⅳ期(78.5个月、未达到vs 15.0个月,P=0.003),术后使用辅助治疗的中位无复发生存时间(RFS)显著长于未辅助治疗组(50.9个月vs 5.3个月,P=0.003);阴道宫颈黑色素瘤的3年生存率为38.9%,阴道黑色素瘤局切组中位RFS及OS均低于根治组(RFS:4.5个月vs 11.0个月,P=0.073;OS:23.6个月vs 29.5个月,P=0.695);晚期女性生殖道黑色素瘤免疫治疗组中位RFS较未免疫治疗组延长(8.2个月vs 3.5个月,P=0.063),免疫治疗组中位OS未达到,未免疫治疗组中位OS为8.5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0)。结论:外阴黑色素瘤预后最好,分期越晚,预后越差;Ⅰ、Ⅱ期外阴黑色素瘤术后加用辅助治疗可延长患者的无瘤生存期;肿瘤局限于阴道壁的阴道黑色素瘤,根治性手术治疗较局部肿瘤切除治疗获益更大;晚期女性生殖道黑色素瘤免疫治疗相较于其他治疗获益更大。

    2023年09期 v.32 654-661+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4K]
    [阅读次数:6 ]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0 ]
  • 口服米索前列醇溶液与欣普贝生用于妊娠期高血压促宫颈成熟的疗效对比

    张翠;金浩;蒋静静;田美玲;李思思;靳颖;

    目的:探讨口服米索前列醇溶液和欣普贝生用于宫颈条件不成熟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22年10月至2023年5月河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63例需终止妊娠的宫颈评分<6分的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其中30例给予口服米索前列醇溶液促宫颈成熟,33例给予欣普贝生促宫颈成熟。收集并比较两组孕妇的产程、分娩方式、中转剖宫产率,以及产钳率、侧切率、产后出血率、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等。结果:米索前列醇组的宫颈成熟时间和引产时间均长于欣普贝生组[(32.77±20.37)h vs (16.09±16.42)h,P=0.07;(39.15±28.21)h vs (11.57±8.56)h,P=0.019]。米索前列醇组和欣普贝生组24h内阴道分娩者分别是12.00%和84.44%,需联合其他引产方法者分别占43.33%和4.7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者的产程、中转剖宫产率、产钳率、侧切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入住新生儿监护病房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欣普贝生组比较,米索前列醇组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率显著降低(P=0.04,RR=0.25,95%CI为0.07~0.98),因可疑感染行剖宫产率显著升高(P=0.01,RR=3.01,95%CI为1.36~6.93),子宫过度刺激发生风险明显降低(P=0.001,RR为0.26,95%CI为0.08~0.74)。结论:妊娠期高血压孕妇需引产促宫颈成熟时,口服低剂量的米索前列醇溶液安全有效,但引产时间较长,24h内分娩率低,且需联合其他促宫颈成熟方法。

    2023年09期 v.32 662-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阅读次数:6 ] |[下载次数:6 ] |[引用频次:0 ]
  • 早中孕期低病毒载量乙肝感染孕妇晚孕期病毒复制升高危险因素分析

    耿雅雯;何丽娟;彭婷婷;丘峻朝;阎升光;欧阳石;

    目的:分析孕早中期低载量HBV DNA孕妇妊娠期病毒载量升高及出现高病毒血症的临床特征,为临床早期识别该人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就诊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的HBV感染孕妇,收集患者孕12~24周、孕32周~分娩两个时间段的临床特征、血清病毒学、肝功能等生化指标。依据孕后期HBV DNA变化情况,分为HBV DNA升高组和HBV DNA非升高组,观察妊娠期病毒载量升高的发生率,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特征、基线病毒学及肝功能等情况,探索病毒载量升高的危险因素。亚组分析HBV DNA升高组孕妇出现高病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并回访其婴儿HBV感染情况。结果:共纳入251例HBV感染孕妇,HBV DNA升高组39例(15.54%),HBV DNA非升高组212例(84.46%)。HBV DNA升高组孕妇基线ALT≥19U/L及HBeAg阳性占比均高于非升高组(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胎次、孕前BMI、基线病毒载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eAg阳性(OR=6.31,95%CI为1.44~27.63,P<0.05)和基线ALT≥19U/L(OR=2.79,95%CI为1.12~6.95,P<0.05)是妊娠期HBV DNA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病毒载量升高亚组分析中,出现高病毒血症孕妇共8例(3.19%),与未出现高病毒血症孕妇(31例)相比,年龄小[(28.0±3.21)岁vs (32.45±4.50)岁,P<0.05]、头胎比例高(75%vs 29%,P<0.05)、HBeAg阳性占比大(12.8%vs 3.3%,P<0.05)及基线HBV DNA均≥100IU/mL(100%vs 19.4%,P<0.05)。结论:孕早中期低载量HBV DNA孕妇妊娠期病毒载量升高的发生率为15.54%,其中3.19%于孕晚期出现高病毒血症。依据指南在孕12~24周HBV病毒学监测后,需间隔4~6周且不晚于孕32周进行HBV DNA复测,尤其应关注年龄<30岁、孕12~24周ALT≥19U/L、头胎、基线HBV DNA≥100IU/mL或HBeAg阳性的孕妇。

    2023年09期 v.32 66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妊娠丢失预测模型构建

    韦婷;曾雅畅;何桂宁;吴敏;肖璐;

    目的: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孕妇发生妊娠丢失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9月1日至2022年12月1日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327例SLE孕妇,其中妊娠丢失75例,非妊娠丢失252例。经单因素分析、多重共线性检验,LASSO回归筛选,根据AUC指标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最终模型,对模型区分度、校准度进行检验,通过Bootstrap算法内部验证,最终以列线图的形式呈现。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变量:国际标准化比值(P=2.48×10~(-8))、SLEDAI-2K(P=1.16×10~(-4))、纤维蛋白原(P=0.001)、C3(P=0.009)。预测公式:Logit(P)=-1.654+1.061×国际标准化比值+0.941×SLEDAI-2K-0.677×纤维蛋白原-0.578×C3。模型的区分度采用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AUC=0.868(95%CI为0.816~0.919),灵敏度为83.7%,特异度为77.3%。H-L检验结果P=0.327(χ~2=9.186,df=8),Brier得分为0.102。决策曲线提示模型有较好的临床决策价值。Bootstrap内部验证后校正的C指数为0.857,校准曲线显示一致性较好。结论:SLEDAI-2K、国际标准化比值、纤维蛋白原、C3是SLE孕妇发生妊娠丢失的独立预测因素,通过临床常用指标建立了SLE孕妇发生胎儿丢失风险预测模型。

    2023年09期 v.32 672-6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 桑椹胚移植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临床应用

    孙庆云;王跃;朱序理;周亮;杜元杰;曹金凤;郝桂敏;

    目的:探讨新鲜周期day4(D4)桑椹胚移植的可行性和移植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VF/ICSI-ET的day3(D3)和D4新鲜周期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D4桑椹胚移植205周期,采用倾向性评分(PSM)1∶4匹配,D3移植组820周期,比较两组总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流产率、活产率及出生缺陷情况。比较D4移植双胚、单胚不同评级桑椹胚患者妊娠结局。比较D4 1~2级单桑椹胚移植和D5/D6单囊胚移植患者妊娠结局。结果:D3、D4移植两组患者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多胎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以及出生缺陷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D4移植的桑椹胚评级分组,移植1~2级桑椹胚组的种植率显著高于移植3级桑椹胚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4移植一枚1~2级桑椹胚患者与D5/D6单囊胚移植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4桑椹胚移植的策略是可行的,其增加了胚胎选择方案,是移植策略的有效补充;优质的单桑椹胚胎移植在保证较好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的前提下降低多胎率;桑椹胚移植既对胚胎进行了优选又缩短了胚胎在体外的培养时间。

    2023年09期 v.32 678-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阅读次数:10 ]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扳机日孕酮水平对卵巢高储备人群拮抗剂方案鲜胚移植周期活产率的影响

    黄江笛;杨如雪;李丹阳;徐影;张亚;管一春;孙丽君;

    目的:分析扳机日血清孕酮(P)水平对应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的卵巢高储备人群鲜胚移植周期活产率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至2022年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助孕的卵巢高储备患者,应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且行鲜胚移植,共494周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取扳机日血清P最佳截断值为2.31nmol/L,将纳入周期分为两组:P≤2.31nmol/L组(A组,285周期),P>2.31nmol/L组(B组,209周期)。以活产率(LBR)为主要观察指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临床妊娠率(CPR)和早期流产率,并比较2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扳机日血清P水平对卵巢高储备人群拮抗剂方案鲜胚移植周期LBR的影响。结果:A组CPR为56.5%(161周期)高于B组的45.5%(95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两组患者的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3);A组患者的LBR为39.3%(112周期),高于B组患者的28.2%(59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扳机日P水平、移植胚胎数和移植胚胎类型是LBR的相关因素,OR(95%CI)分别为0.60(0.40~0.90)、2.97(1.52~5.82)、1.55(1.05~2.27)。结论:基于本中心数据,在卵巢高储备人群中应用拮抗剂方案促排卵,扳机日P>2.31nmol/L时,鲜胚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下降。

    2023年09期 v.32 683-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阅读次数:6 ]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短篇论著

  • 新生儿体重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

    周颖;凌玲;杨瑞嘉;龚敏;

    目的:探讨新生儿体重对初产妇产后早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产科行阴道分娩,并于产后6~8周来院检查盆底功能的200例孕足月初产妇,其中新生儿出生体重3500~<4000g者100例(研究组),2500g~<3500g者10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临床资料,产后压力性尿失禁(SUI)及盆腔脏器脱垂(POP)发生情况,POP-Q评分系统中的9项指标测试结果,盆底肌电评估结果及盆底超声结果。结果:研究组的孕前BMI、第二产程时间、会阴撕裂率、会阴侧切率、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OP-Q评分系统测定结果显示,研究组的pb、Aa点、Ba点、C点、D点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妇的产后阴道前壁脱垂、子宫脱垂、SUI发生率(53%、9%、33%),均高于对照组(33%、2%、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肌电评估结果显示,研究组前静息值、后静息值、快肌收缩最大值、慢肌收缩平均值、耐力收缩平均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超声参数显示,研究组静息状态下膀胱颈位置(R-BSD)、最大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位置(V-BSD)、膀胱颈移动度(BND)、尿道旋转角(URA)、最大Valsalva动作下肛提肌裂孔面积(V-LH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体重可影响产后盆底功能,可能是产后PFD发生的影响因素。

    2023年09期 v.32 68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3 ] |[引用频次:0 ]
  • 原发性女性生殖道淋巴瘤8例临床分析

    李武安;施素华;吴海星;张真;丁华峰;朱诚程;

    目的:总结原发性女性生殖道淋巴瘤(PLFGT)的诊治经验,探讨PLFGT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至2021年于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PLFG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LFGT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绝经后阴道出血、盆腔包块及腹痛。影像学检查发现肿瘤为实性肿块,腹水少见。病理类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7例,滤泡性淋巴瘤1例。肿瘤位于卵巢5例,子宫3例,宫颈1例。6例患者行手术治疗,1例行诊断性刮宫,1例行宫颈活检。8例患者中,6例行术后化疗,2例拒绝。最终5例患者无瘤生存,1例失访,2例死亡。平均生存时间为25.4个月(1~85个月)。结论:PLFGT多表现为妇科症状和盆腔实性肿块,手术或活检是获得病理诊断的主要方法,联合化疗是PLFGT的有效治疗手段。

    2023年09期 v.32 692-694+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阅读次数:8 ]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高龄初产妇妊娠结局分析

    邓齐;吉婷;刘朝阳;谭宏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高龄初产孕妇妊娠分娩结局。方法:回顾分析西北妇女儿童医院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分娩的2272例高龄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高龄组(35~39岁)2040例,超高龄组(≥40岁)232例。比较孕产妇年龄与妊娠结局及围产儿结局的关系。结果:高龄组及超高龄组的剖宫产率分别为62.84%及88.79%,新生儿转ICU率分别为4.46%及7.76%,产后出血率分别为1.76%及3.02%。高龄组和超高龄组的剖宫产率、新生儿转ICU、胎膜早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的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早产、死产、低Apgar评分、新生儿发育异常、产后出血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龄组、超高龄组剖宫产指征中“孕妇要求的剖宫产”占比均最高,分别为39.70%和79.38%。结论:高龄初产孕妇中,剖宫产率随着年龄增加,“孕产妇要求的剖宫产”占比增加明显,在围产儿及孕产妇并发症方面,除新生儿转ICU有所增加,严重并发症并不增加。

    2023年09期 v.32 695-6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阅读次数:7 ]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综述

  • 保守治疗对子宫腺肌病生育力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张哲;张清华;李俊杰;苏姗;王国云;

    子宫腺肌病最初被认为只有在生育后妇女中发病,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提高和生育年龄的不断推迟,子宫腺肌病对女性生育力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子宫腺肌病对女性生育力影响的机制、药物和手术治疗及其妊娠结局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3年09期 v.32 698-7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阅读次数:7 ] |[下载次数:159 ] |[引用频次:0 ]
  • 胎盘体外模型的研究进展

    刘佳乐;漆洪波;张华;陈昶;

    胎盘是妊娠期间维持胎儿生命的重要过渡性器官,其发育和功能障碍是早产、先兆子痫、宫内生长受限等妊娠并发症的原因。了解胎盘的发育和功能对于阐明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伦理和早期的技术限制,对于胎盘的研究并不充分。近年来,研究人员探索出体外人胎盘小叶灌注模型、胎盘芯片以及滋养层干细胞和类器官培养模型,用于模拟胎盘、研究胎盘的发育和功能。本文简述了胎盘的生理结构和上述三种体外胎盘研究模型的进展,以及它们用于胎盘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挑战。

    2023年09期 v.32 701-7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0 ]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子宫内膜综合管理

    陈芳;张颖;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妇科生殖内分泌疾病之一。PCOS患者存在排卵障碍、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代谢综合征等多种内分泌异常,可通过多种机制刺激子宫内膜增生,导致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疾病。对PCOS患者及时地进行子宫内膜规范管理,可有效避免子宫内膜疾病的发生发展,并降低因子宫内膜病变导致的器官切除及生育功能丧失。本文综述了PCOS患者子宫内膜管理的必要性及综合措施,以期为改善PCOS患者健康提供依据。

    2023年09期 v.32 705-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育龄期妇女子宫内膜息肉管理

    田昭;孙智晶;

    子宫内膜息肉(EPs)是一种常见的子宫内膜良性病变,可造成女性不孕、流产等,对女性生育造成不利影响。育龄期EPs患者的治疗需综合考虑EPs大小、症状、恶变风险及患者生育需求等,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宫腔镜EPs切除可能提高妊娠率及活产率,但目前研究结论及手术时机仍存在争议。现将EPs与生育相关问题进行综述,旨在为育龄期EPs患者的个体化管理提供参考。

    2023年09期 v.32 708-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胎盘植入谱系疾病术前诊断研究进展

    胡采宏;张卫社;

    胎盘植入谱系疾病(PAS)为严重妊娠并发症,其可引起多种围产期母胎并发症。结合高危因素、辅助检查、术中情况及术后病检可明确诊断。由于其围术期高风险,术前诊断PAS对于选择恰当手术方式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诊断PAS的主要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血液学检查等,各有其特点,本文就其进行综述。

    2023年09期 v.32 711-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1 ] |[引用频次:0 ]
  • 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细胞支架治疗卵巢早衰的研究进展

    胡伍清;毕慧玲;苗聪秀;

    卵巢早衰(POF)是一种妇科内分泌疾病,即女性40岁前发生卵巢功能严重下降导致月经不调、FSH升高、雌激素水平降低、生育能力显著下降的一种疾病状态,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且发病率有增加趋势。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对症治疗的方法,还没有确切方法完全恢复卵巢功能。间充质干细胞(MSCs)技术一直以来被视为“再生医学技术”,为包括POF在内的许多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带来新希望。细胞支架是组织工程学(TE)的重要领域之一,在损伤组织的重建与修复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MSCs联合细胞支架治疗POF受到广泛关注,且已进一步深入探究其内在治疗机制。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关于MSCs联合细胞支架治疗POF的研究进展,探讨了其治疗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思路。

    2023年09期 v.32 715-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病例报告

  • 早孕期完全性葡萄胎合并胎儿存活2例临床分析

    邵文嘉;

    <正>1病例简介病例1,21岁,G_2P_0,2019年生化妊娠1次。平素月经不规律,5d/30d~3月,末次月经2020年9月16日。促排卵受孕于孕6~(+6)~8周间断阴道出血,超声提示:宫内早孕合并宫腔积液,当地医院给予孕激素保胎治疗后好转;孕8~9~(+2)周阴道大出血,给予免疫球蛋白及止血、解痉、抗感染、保胎治疗。孕9~(+1)周再次出现阴道大出血合并下腹痛,转我院治疗。超声示:宫内53mm×36mm妊娠囊,胎芽25mm,有胎心搏动,宫腔内约98mm×56mm不均质回声,可见片状无回声,给予解痉、止血、预防感染及输血治疗。孕10周复查超声:胎芽31mm,有胎心搏动,宫腔内可见范围96mm×62mm不均质回声,内可见类囊性回声,范围约50mm×40mm,周边可见点线状血流信号,该不均质回声内可见小囊状回声。结合患者超声、病史及β-HCG(>256000mIU/m L)情况,考虑不排除宫内孕合并葡萄胎。

    2023年09期 v.32 719-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阅读次数:6 ] |[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