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北华,男,1961年8月,博士、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第一层级)、山东大学齐鲁医学杰出名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先后担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和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委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医学命审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主编。
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致力于妇科肿瘤临床诊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详细内容

论著

  • 3436例卵巢肿瘤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结果分析

    刘柳柳;徐晓峰;李志文;郑金榆;周怀君;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科接受手术治疗,术中行冰冻病理检查,且常规病理检查诊断为卵巢四大肿瘤(包括上皮性肿瘤、生殖细胞肿瘤、性索间质肿瘤、转移性肿瘤)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评估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诊断卵巢原发肿瘤良恶性的准确性,计算良性、交界性、恶性卵巢肿瘤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评估术中冰冻病理检查鉴别卵巢原发恶性肿瘤组织学分型的准确性;评估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对卵巢转移性肿瘤定性为转移的准确性。结果:(1)术中冰冻病理检查诊断卵巢原发肿瘤良恶性的总体准确率为93.58%,其中交界性黏液性肿瘤、黏液性癌、未成熟畸胎瘤、颗粒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0.16%、52.94%、46.15%、77.14%;卵巢良性、交界性、恶性肿瘤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总体敏感性分别为99.40%、80.95%、92.99%;总体特异性分别为92.80%、98.38%、99.49%。(2)术中冰冻病理检查鉴别卵巢原发恶性肿瘤组织学分型的总体准确率为94.39%,其中无性细胞瘤、卵黄囊瘤的准确率较低,分别为61.11%、58.33%。(3)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对卵巢转移性肿瘤定性为转移的准确率为53.78%,其中阑尾来源的准确率极低,为22.22%。结论: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对卵巢肿瘤诊断的总体准确性高,但在交界性黏液性肿瘤、黏液性癌、未成熟畸胎瘤、颗粒细胞瘤的良恶性判断,无性细胞瘤和卵黄囊瘤的组织学分型及转移性肿瘤定性转移方面准确性差。

    2024年09期 v.33 641-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 分子分型预测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后的预后及生育结局

    王家祎;郭瑞霞;姜国忠;严淑萍;金玉茜;付翰林;

    目的:分析不同分子分型对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子宫内膜癌(EC)及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患者肿瘤预后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95例EC或AEH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anger测序和免疫组化染色(IHC)方法,根据EC前瞻性分子危险分类法(ProMisE)将患者分为4组:POLE核酸外切酶域突变型(POLE EDM)、错配修复缺陷型(MMRd)、p53突变型(p53abn)和p53野生型(p53wt)。比较分析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一般情况、肿瘤预后及生育结局。结果:对95例患者首次就诊时的病理组织进行检测,其中POLE EDM型2例、MMRd型25例、p53abn型5例、p53wt型63例。MMRd型和p53wt型的一般情况、肿瘤预后及生育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病变严重程度进行亚组分析,EC亚组中MMRd型和p53wt型患者的复发率分别为66.7%和16.7%(P=0.019),AEH亚组中MMRd和p53wt组患者的妊娠率分别为18.2%和71.4%(P=0.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接受口服高效孕激素治疗的MMRd型和p53wt型患者在9个月时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0.0%和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结论:分子分型对早期EC及AEH患者接受保留生育功能治疗前进行评估是可行的。MMRd型和p53wt型在接受保留生育治疗后均表现出良好的预后和生育结果,其中p53wt型可能获益更多。

    2024年09期 v.33 648-65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0 ]
  • 胎方位异常阴道分娩第二产程会阴超声测量产程进展参数的临床研究

    杨建成;马琰;徐颖;施梦蝶;邹小君;邱剑萍;

    目的:研究评价会阴超声监测产程进展参数在评估胎方位异常(枕后位或枕横位)阴道分娩管理中的有效性及临床应用。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妇产科足月妊娠胎方位异常产妇阴道试产第二产程达2h以上48例。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阴道分娩组(35例,A组)和中转剖宫产组(13例,B组)。产程中通过会阴超声测量第二产程不同时间点关键产程进展角(AOP)和中线角(MA)等评估产程进展。比较两组产程AOP及MA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并计算截断值。结果:胎方位异常第二产程宫口开全时,阴道分娩组和中转剖宫产组的AOP平均值分别为(127.5±4.5)°、(107.5±6.6)°;宫口开全1h, AOP平均值分别为(135.3±3.9)°、(114.0±7.8)°;宫口开全2h时,AOP平均值分别为(157.7±5.6)°、(125.3±5.3)°。胎方位异常在第二产程宫口开全时,阴道分娩组和中转剖宫产组的MA平均值为(112.7±18.7)°、(137.2±19.5)°;宫口开全1h, MA平均值分别为(73.9±18.0)°、(128.0±18.9)°;宫口开全2h, MA平均值分别为(28.1±8.1)°、(118.2±16.4)°。两组三个时间点AOP及M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儿体重是影响分娩结局的最大危险因素。ROC曲线提示AOP诊断价值优于MA。根据ROC曲线计算出0、1、2h AOP的截断值分别为118°、129°、142°,0、1、2h MA的截断值分别为94°、74°、45°。结论:通过会阴超声测量产程进展参数AOP及中线角MA,可准确有效评估胎方位异常阴道分娩产程进展,减少产妇阴道指检痛苦及感染风险,及时干预产程,避免母婴分娩严重并发症发生。

    2024年09期 v.33 656-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初产妇合并巨大儿试产结局的预测模型

    邓晨晨;余涛;陈红波;

    目的:探究妊娠合并巨大儿的初产妇经阴道试产结局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安徽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住院并经阴道试产的巨大儿初产妇临床资料,根据分娩结局分为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资料,LASSO分析进一步筛选变量,分别采用支持向量机(SVM)、一般线性模型(GLM)、K最近邻(KNN)、随机森林(RF)建立预测模型,最后得出最佳模型。结果:阴道分娩组产妇的年龄、孕前及产前体质量指数(BMI)低于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产妇身高、Bishop评分、胎儿股骨长高于剖宫产组,阴道分娩组自然临产比例高于剖宫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ASSO分析筛选出变量,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构建预测模型,最终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对预测模型进行比较,GLM在4种预测模型中表现最佳,曲线下面积(AUC)达0.7699。结论:妊娠合并巨大儿的初产妇人群,可运用产妇年龄、身高、孕前及产前BMI、Bishop评分、胎儿股骨长、临产方式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构建GLM预测模型,为初产妇合并巨大儿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2024年09期 v.33 662-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0 ]
  • 端粒长度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因果关系:双向孟德尔随机研究

    杨亚楠;亢一帆;崔楠;赵嘉静;张雨晴;朱友华;张瑜娟;方梦鑫;卜梦雅;姜学文;黄欲晓;

    目的:基于大规模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通过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探讨端粒长度(TL)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方法:采用双向MR研究来自欧洲血统的TL(样本77257例)和EMs(样本472174例)的GWAS汇总统计数据。采用逆方差加权(IVW)、MR-Egger、加权中位数、简单模型和加权模型进行MR分析。结果主要基于IVW,使用随机效应,行敏感性分析。用IVW和MR-Egger检测到异质性。水平检测采用MR-Egger进行分析。采用留一法鉴定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结果:IVW方法正向MR分析结果显示,TL对EMs的影响显著(IVW OR=1.250,P=0.006);反向MR分析中没有发现EMs与TL之间存在明显的因果关系(IVW OR=0.997,P=0.569)。这些发现在几个敏感性分析中都是稳健的。结论:TL与EMs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且呈正相关;反向MR分析未发现EMs与TL存在因果关联。

    2024年09期 v.33 666-669+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0 ]
  • 足月臀位外倒转术成功预测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吴英;周建新;姜海利;

    目的:建立单胎足月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的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行臀位外倒转术的485例单胎臀位孕妇的临床资料,按手术结局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外倒术成功的影响因素作为预测因子建立预测模型,应用R软件构建预测模型的列线图。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评估,并运用Bootstrap法进行内部验证。结果:经产、宫缩抑制剂使用、胎儿体重<2960g、羊水指数≥11.3cm、非前壁胎盘、脐绕颈<2周是外倒转术成功的独立有利因素,纳入上述6个因素作为预测因子,建立外倒转术成功的预测模型及列线图。该预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95%CI为0.70~0.79),此时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67.38%。模型的内部验证结果提示其预测曲线与临床实际曲线一致性良好。结论:基于上述预测因子建立的足月臀位外倒转术成功的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医生进行临床咨询和选择外倒转术的适宜人群提供参考。

    2024年09期 v.33 670-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 基于列线图构建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尿路感染预测模型

    李盈盈;金小青;周夫群;常艳;

    目的:基于列线图构建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尿路感染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4月在绍兴市柯桥区妇幼保健院妇科接受治疗的189例宫颈癌患者,按7∶3分为模型样本(133例)和验证样本(56例)。两样本均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尿路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宫颈癌患者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以ROC曲线判断模型准确度,并通过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该模型的拟合度。结果:感染组28例(21.05%),未感染组105例(78.9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OR=27.827,95%CI为1.072~722.197,P=0.045)、降钙素原(PCT)(OR=12.640,95%CI为1.745~91.558,P=0.0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OR=1.759,95%CI为1.247~2.482,P=0.001)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OR=5.868,95%CI为1.124~30.624,P=0.036)为宫颈癌患者尿路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模型公式:Logit(P)=-20.608-3.326×术后尿潴留+2.537×PCT+0.565×TNF-α+1.770×IL-1β。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90,95%CI为0.978~1.000,敏感度为0.964,特异度为0.933,Youden指数为0.879。风险预测模型Hosemer-Lemeshow检验显示χ~2=4.167,P=0.842。结论:基于列线图模型构建的宫颈癌患者尿路感染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良好,医护人员可通过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及PCT、TNF-α及IL-1β等指标判断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尿路感染的风险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方案。

    2024年09期 v.33 675-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88 ] |[引用频次:0 ]

短篇论著

  • 男性性反转诊断及遗传分析

    吴小霞;张剑平;江矞颖;王元白;庄建龙;刘春强;

    目的:对3例男性性反转进行临床研究及遗传学诊断,为孕妇提供产前遗传咨询。方法:收集于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例外生殖器发育异常病例。所有病例均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array)检测。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SRY基因。以上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者进一步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筛查可能致病变异。结果:3例先证者均表现为男性外生殖器伴尿道下裂,1例核型结果为45,X,男性性别决定(SRY)基因阳性;2例核型为46,XX且SRY基因阴性,其中1例涉及Xq27.1q27.2重复,包含SOX3基因,另1例未检出目前已知与性别发育相关基因的拷贝数变异及致病序列突变。这2例先证者的父母再次妊娠均行产前诊断羊水染色体核型及SNP-array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均足月分娩一女,现体健。结论:通过联合多种检测技术明确男性反转遗传病因,对指导妊娠具有重要意义。

    2024年09期 v.33 679-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26 ] |[引用频次:0 ]
  • 91例妊娠期急性胰腺炎回顾性分析

    孔红芳;张宇;郝婷婷;马旭媛;辛虹;

    目的:分析妊娠期急性胰腺炎(APIP)的危险因素与妊娠结局的关系,为APIP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7月至2023年7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91例APIP病例,分析APIP类型、严重程度、实验室指标、诊疗方案与母儿结局的相关性。结果:APIP最常见的原因是高甘油三酯血症(占51.6%)。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和胆源性胰腺炎分别是重症和轻症APIP的主要原因。不同严重程度APIP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血糖、TyG指数、活产新生儿Apgar 1min评分及胰腺炎病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APIP患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钙、TyG指数及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APIP及高甘油三酯血症性APIP更易发生医源性胎儿丢失(P=0.002,P=0.02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影响APIP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是APIP及重症APIP的主要原因,易出现不良结局,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作为APIP严重程度的一个预测指标。

    2024年09期 v.33 683-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0 ]
  • PBL教学案例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教学中的应用

    李敏;许孝凤;孙美果;方旖骅;张晓慧;

    目的:评价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案例教学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接受GTD教学的165例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分为传统教学组和PBL教学组。165例学生分别在不同教学方法下学习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知识并采用问卷调查评估教学效果。结果:与传统教学相比,PBL案例组在教学互动性、学习兴趣、分析问题能力方面得到提高,培养临床思维能力、查阅资料能力方面得分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PBL案例教学应用于GTD教学可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临床思维,改善教学效果,值得更广泛的运用。

    2024年09期 v.33 689-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 肌动蛋白纤维相关蛋白1-反义RNA1在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Ⅲ、Ⅳ期中的差异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张文慧;王晓黎;张彦骅;张侃;赵达;叶文娇;

    目的:长链非编码RNA肌动蛋白纤维相关蛋白1反义-RNA1在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中的差异性表达及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卵巢型EMsⅢ、IV期患者47例,收集其异位病灶组织、病灶旁组织及其在位内膜组织作为实验组,同期正常内膜组织47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qRT-PCR法及免疫组化法测定AFAP1-AS1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FAP1-AS1在IV期患者病灶组织、病灶旁组织、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含量均高于Ⅲ期对应组织(P<0.05),且AFAP1-AS1在异位病灶组织中的表达含量高于正常内膜组织(P<0.05)。AFAP1-AS1表达水平与VAS无关,与EFI且呈负相关(P<0.05)。结论:长链非编码RNA肌动蛋白纤维相关蛋白1反义-RNA1在卵巢型EMs中存在差异性表达,其表达越高,分期越高;病症越重,预后越差,术后自然妊娠可能性越低。

    2024年09期 v.33 692-694+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综述

  • 组织工程技术在阴道重建中的研究进展

    张艺巍;李雅倩;朱兰;

    多种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可引起阴道缺失,阴道重建是治疗阴道缺失的方式之一。临床目前常用的腹膜法和生物补片法阴道重建各有利弊,需开发更为理想地满足患者需要的替代产品进行人工阴道重建。组织工程技术因在皮肤创伤修复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备受关注。结合组织工程三要素,在体外将细胞种植到生物材料支架,在富含活性因子的培养环境中促进组织修复和再生。本综述围绕组织工程技术在阴道重建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分别从支架材料、种子细胞和生长因子进行论述,以期实现没有瘢痕、狭窄或挛缩的理想的人工阴道。

    2024年09期 v.33 695-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 宫颈癌临床分期精准化的多学科视角

    冉佳司;王静;

    FIGO 2018子宫颈癌分期系统在临床分期的基础上引入了手术分期。精准分期决定着精准治疗及预后判断,但是新概念的引入也衍生出新的问题,妇科肿瘤医生、影像医生、病理医生认知不同步,导致精准分期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就精准分期的实现路径加以综述,规范宫颈锥切术、注意妇科检查与影像学的结合、借助影像学技术充分评估宫旁及淋巴结状态、充分把握手术分期的适应证、多学科深入协作是精准分期的有效途径。

    2024年09期 v.33 700-7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0 ]
  • 子宫腺肌病体内外模型构建研究进展

    黄诗雅;刘学红;黄学谦;温小慧;温麒丹;关永格;李坤寅;

    子宫腺肌病(AM)是一种雌激素依赖性良性妇科疾病,常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痛经、性交困难和不孕,对生育能力和妊娠结局产生负面影响,严重影响AM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AM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揭示其病因学、开发新型生物标志物以及寻找最佳治疗方案仍面临困难。由于人类实验在道德和伦理上的限制,构建与人类AM特征相一致或相似的体内外模型非常重要。AM的体外模型包括原代细胞、细胞系、类器官和微系统模型,体内模型包括自发模型、药物诱导模型、手术诱导模型和基因鼠模型等。尽管目前已有多种AM模型,但迄今为止仍无一种模型能完全模拟人类AM疾病特征,研究人员应根据实验需求和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模型。

    2024年09期 v.33 704-7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 细胞死亡在盆腔炎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舒萍;袁孟珂;杨珂;何伟志;刘丽;

    盆腔炎性疾病是危害妇女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其发生发展是复杂且难以控制的,因而寻求有效治疗方式是当务之急。现有的研究表明,细胞死亡与盆腔炎性疾病密切相关,可通过调控死亡相关信号通路影响炎症的发展。本文旨在介绍细胞死亡在盆腔炎性疾病的研究现状和发病机制。

    2024年09期 v.33 708-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0 ]
  • 模拟体液环境的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的研究进展

    杨淑珺;王祎玟;姜李乐;陈欢欢;楚漫微;张翠莲;

    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培养(IVM)指将未成熟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至成熟卵母细胞,从而获得正常受精和继续发育能力的过程,是一种较安全的生育力保存方式。目前体外培养卵母细胞的发育潜能整体较低,难以在临床实践中广泛采用。模拟卵母细胞体内体液正常生理环境,优化体外培养系统从而提高辅助生殖技术效率是未来努力的方向。本文对模拟体内体液生理环境的IVM体系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进一步明确IVM培养基内添加卵泡液、输卵管液或血清对卵母细胞成熟率的影响,以期为IVM培养基的改良和培养环境的优化提供参考。

    2024年09期 v.33 712-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9 ] |[引用频次:0 ]
  • 新型胰岛素抵抗替代指标对子宫内膜癌预测价值的研究进展

    尚丹丹;孙聪聪;杨雯萱;周超;

    子宫内膜癌(EC)是我国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胰岛素抵抗(IR)与EC的疾病进展呈正相关。甘油三酯葡萄糖乘积(TyG)指数、甘油三酯葡萄糖体质指数(TyG-BMI)、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和胰岛素抵抗代谢评分(METS-IR)作为新型的IR替代指标,具有简单、实用且成本低的优点。近年来,TyG指数、TG/HDL-C对EC的预测价值得到一定证实,成为研究新方向。本文就新型IR替代指标的研究进展及其与EC的相关性进行综述,旨在为EC的早期预防或改善预后提供指导。

    2024年09期 v.33 716-718+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0 ]

病例报告

  • 子宫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王喆;刘玲;佟晓光;

    <正>1 临床资料患者,女,55岁,因“间断性下腹痛3年,阴道少量流血5d”就诊。患者曾因异位妊娠行经腹左侧输卵管切除术。妇检:子宫超手拳大,质地硬,表面光滑,活动度一般,压痛阳性,双侧附件区未触及异常。盆腔彩超:宫体部见范围约8.6cm×8.6cm×5.0cm不均匀低回声,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局部略呈团状,可检出血流信号。

    2024年09期 v.33 719-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阅读次数:11 ]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