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北华,男,1961年8月,博士、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第一层级)、山东大学齐鲁医学杰出名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先后担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和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委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医学命审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主编。
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致力于妇科肿瘤临床诊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详细内容

论著

  • 沉默NAC-1基因对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SKOV3/DDP裸鼠移植瘤化疗敏感的影响

    李冬冬;王莉;钟洁;凌晨祁;韩英;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AC-1基因沉默对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SKOV3/DDP裸鼠移植瘤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LV4-LUC-GFP慢病毒转染建立NAC-1基因沉默SKOV3/DDP细胞株,将细胞接种到免疫缺陷小鼠皮下,建立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SKOV3/DDP裸鼠移植瘤模型,给予顺铂化疗,比较NAC-1基因沉默对SKOV3/DDP在裸鼠体内增殖的影响。取肿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Illumina平台进行转录组mRNA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和KEGG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揭示NAC-1基因影响移植瘤化疗敏感的可能分子机制。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DEGs编码蛋白互作网络,筛选MCC算法、Degree算法、Closeness算法3种算法共有基因作为关键基因,使用Metascape网站在线分析这些共同基因的基因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制NAC-1基因后裸鼠皮下肿瘤体积变小,重量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录组学分析显示,抑制NAC-1基因导致肿瘤组织中460个基因显著下调,568个基因显著上调。差异基因(DEGs)在多项GO富集类别中具有显著差异,如细胞代谢、有丝分裂、坏死、炎症、信号传递等。KEGG功能富集结果显示,NAC-1基因沉默可能影响了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白细胞跨内皮迁移、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细胞黏附分子、坏死、ECM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筛选获得的关键基因主要富集在白细胞介素的信号传导、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通路、炎症反应等通路。结论:抑制NAC-1基因能提高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SKOV3/DDP化疗敏感性,其可能通过多个信号通路影响肿瘤细胞的代谢、增殖、死亡、炎症反应等。

    2024年02期 v.33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7 ] |[引用频次:1 ]
  • 沉默NAC-1基因对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SKOV3/DDP裸鼠移植瘤化疗敏感的影响

    李冬冬;王莉;钟洁;凌晨祁;韩英;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AC-1基因沉默对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SKOV3/DDP裸鼠移植瘤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LV4-LUC-GFP慢病毒转染建立NAC-1基因沉默SKOV3/DDP细胞株,将细胞接种到免疫缺陷小鼠皮下,建立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SKOV3/DDP裸鼠移植瘤模型,给予顺铂化疗,比较NAC-1基因沉默对SKOV3/DDP在裸鼠体内增殖的影响。取肿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Illumina平台进行转录组mRNA测序,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O和KEGG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揭示NAC-1基因影响移植瘤化疗敏感的可能分子机制。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DEGs编码蛋白互作网络,筛选MCC算法、Degree算法、Closeness算法3种算法共有基因作为关键基因,使用Metascape网站在线分析这些共同基因的基因功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制NAC-1基因后裸鼠皮下肿瘤体积变小,重量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录组学分析显示,抑制NAC-1基因导致肿瘤组织中460个基因显著下调,568个基因显著上调。差异基因(DEGs)在多项GO富集类别中具有显著差异,如细胞代谢、有丝分裂、坏死、炎症、信号传递等。KEGG功能富集结果显示,NAC-1基因沉默可能影响了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白细胞跨内皮迁移、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细胞黏附分子、坏死、ECM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NF-κB信号通路等。筛选获得的关键基因主要富集在白细胞介素的信号传导、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通路、炎症反应等通路。结论:抑制NAC-1基因能提高人卵巢癌耐药细胞株SKOV3/DDP化疗敏感性,其可能通过多个信号通路影响肿瘤细胞的代谢、增殖、死亡、炎症反应等。

    2024年02期 v.33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7 ] |[引用频次:1 ]
  • 子宫癌肉瘤60例临床病理及预后因素分析

    陈愉;宁莹;李可馨;初慧君;刘荟婷;崔竹梅;

    目的:探讨子宫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子宫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临床病理和预后信息,分析各因素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子宫癌肉瘤患者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复发显著相关(P<0.001,P=0.035)。上皮成分分析显示,不同的上皮成分在临床病理分期上有显著差异(P=0.009)。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34)。接受TP53检测的7例患者中,5例出现TP53突变。结论:癌肉瘤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不同上皮成分与病理分期显著相关,早期诊断和明确肿瘤构成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检测TP53在癌肉瘤中的高频突变可为靶向治疗和放化疗的联合使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2024年02期 v.33 87-9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9 ] |[引用频次:0 ]
  • 子宫癌肉瘤60例临床病理及预后因素分析

    陈愉;宁莹;李可馨;初慧君;刘荟婷;崔竹梅;

    目的:探讨子宫癌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生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子宫癌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其临床病理和预后信息,分析各因素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子宫癌肉瘤患者的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与复发显著相关(P<0.001,P=0.035)。上皮成分分析显示,不同的上皮成分在临床病理分期上有显著差异(P=0.009)。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是预后的影响因素(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分期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34)。接受TP53检测的7例患者中,5例出现TP53突变。结论:癌肉瘤的预后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不同上皮成分与病理分期显著相关,早期诊断和明确肿瘤构成有助于提高患者生存率。检测TP53在癌肉瘤中的高频突变可为靶向治疗和放化疗的联合使用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2024年02期 v.33 87-9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9 ] |[引用频次:0 ]
  •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不同药物治疗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一项更新的网状meta分析

    庹俊;邵燕霞;钟晓梅;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术后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PubMed、OVI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30日。搜集行腹腔镜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联合药物治疗EMs患者的RCT。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质量评价、提取并分析数据,采用Stata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网状meta分析及图形绘制。结果:共纳入94项RCT,共962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单纯腹腔镜手术,试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曲普瑞林、亮丙瑞林、戈舍瑞林、孕三烯酮、米非司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达那唑、地屈孕酮、妈富隆及地诺孕素。纳入的94篇文献均为高质量RCT,质量等级B级及以上,其中英文文献17篇,中文文献77篇。网状meta分析结果:有效率由高到低排序:LNG-IUS(92.7%)、曲普瑞林(77%)、妈富隆(63.7%)、戈舍瑞林(63.6%)、地屈孕酮(51.1%)、亮丙瑞林(50.4%)、米非司酮(49.4%)、地诺孕素(44.5%)、孕三烯酮(33.3%)、达那唑(16.4%)、安慰剂(7.8%);复发率由高到低排序:安慰剂(98.1%)、孕三烯酮(74.7%)、达那唑(70.2%)、妈富隆(61.0%)、地屈孕酮(55.9%)、米非司酮(55.6%)、亮丙瑞林(54.3%)、戈舍瑞林(31.8%)、曲普瑞林(28.5%)、地诺孕素(15.1%)、LNG-IUS(4.9%);临床妊娠率由高到低排序:地屈孕酮(87.8%)、曲普瑞林(87.3%)、戈舍瑞林(58.3%)、米非司酮(55.8%)、亮丙瑞林(44.9%)、达那唑(43.4%)、地诺孕素(40.1%)、孕三烯酮(30%)、安慰剂(2.5%);不良反应发生率由低到高排序:地诺孕素(90.8%)、LNG-IUS(83.2%)、安慰剂(80.6%)、妈富隆(68.7%)、孕三烯酮(61.2%)、戈舍瑞林(50.4%)、亮丙瑞林(36.5%)、曲普瑞林(36.1%)、达那唑(19.8%)、地屈孕酮(15.6%)、米非司酮(7.1%)。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EMs患者的有效率最高、复发率最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对于术后有生育要求患者,地屈孕酮的临床妊娠率最高。但本结论仍需大量多中心、大样本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2024年02期 v.33 9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1 ] |[引用频次:0 ]
  • 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后不同药物治疗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一项更新的网状meta分析

    庹俊;邵燕霞;钟晓梅;

    目的:采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术后联合不同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全面检索PubMed、OVID、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6月30日。搜集行腹腔镜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联合药物治疗EMs患者的RCT。2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质量评价、提取并分析数据,采用Stata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网状meta分析及图形绘制。结果:共纳入94项RCT,共962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单纯腹腔镜手术,试验组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曲普瑞林、亮丙瑞林、戈舍瑞林、孕三烯酮、米非司酮、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达那唑、地屈孕酮、妈富隆及地诺孕素。纳入的94篇文献均为高质量RCT,质量等级B级及以上,其中英文文献17篇,中文文献77篇。网状meta分析结果:有效率由高到低排序:LNG-IUS(92.7%)、曲普瑞林(77%)、妈富隆(63.7%)、戈舍瑞林(63.6%)、地屈孕酮(51.1%)、亮丙瑞林(50.4%)、米非司酮(49.4%)、地诺孕素(44.5%)、孕三烯酮(33.3%)、达那唑(16.4%)、安慰剂(7.8%);复发率由高到低排序:安慰剂(98.1%)、孕三烯酮(74.7%)、达那唑(70.2%)、妈富隆(61.0%)、地屈孕酮(55.9%)、米非司酮(55.6%)、亮丙瑞林(54.3%)、戈舍瑞林(31.8%)、曲普瑞林(28.5%)、地诺孕素(15.1%)、LNG-IUS(4.9%);临床妊娠率由高到低排序:地屈孕酮(87.8%)、曲普瑞林(87.3%)、戈舍瑞林(58.3%)、米非司酮(55.8%)、亮丙瑞林(44.9%)、达那唑(43.4%)、地诺孕素(40.1%)、孕三烯酮(30%)、安慰剂(2.5%);不良反应发生率由低到高排序:地诺孕素(90.8%)、LNG-IUS(83.2%)、安慰剂(80.6%)、妈富隆(68.7%)、孕三烯酮(61.2%)、戈舍瑞林(50.4%)、亮丙瑞林(36.5%)、曲普瑞林(36.1%)、达那唑(19.8%)、地屈孕酮(15.6%)、米非司酮(7.1%)。结论:腹腔镜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治疗EMs患者的有效率最高、复发率最低,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对于术后有生育要求患者,地屈孕酮的临床妊娠率最高。但本结论仍需大量多中心、大样本量的RCT进一步验证。

    2024年02期 v.33 92-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1 ] |[引用频次:0 ]
  • 盆底手术治疗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肠道症状改善的作用

    庄新荣;李杰;张雅丽;高秀娟;张桂香;

    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行手术治疗后肠道症状改善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22年12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因POP行手术治疗的2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应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进行随访,对随访结果中的肠道症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OP患者的术前肠道症状发生率为43.6%(102/234),肠道困扰症状发生率为22.2%(52/234);术后56.9%(58/102)的患者肠道症状得到改善,39.2%(40/102)的患者肠道症状持续存在,肠道症状加重者仅为3.9%(4/102),其中梗阻性排便功能障碍术后6个月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便急、排便/排气失禁、排便疼痛、直肠脱垂的肠道症状改善不明显(P>0.05)。应用手助排便和结直肠肛门困扰量表(CARDI-8)评分可见肠道症状评分术前8.3分(2.8~22.2分),术后5.6分(2.1~11.1分),其中梗阻性症状评分术前25分(8.3~58.3),术后8.3分(0~25分),术后评分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5);失禁性症状及疼痛/刺激性症状评分术前与术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阴道后壁脱垂3~4度是术前出现手助排便(OR=3.10,95%CI为1.31~7.34)和排便不尽感(OR=2.63,95%CI为1.15~5.99)症状的高危因素,术前存在肠道症状是术后发生肠道症状的高危因素(OR=20.98,95%CI为10.26~42.93)。重建性手术与封闭性手术在改善患者肠道症状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OP患者中肠道症状较常见,梗阻性排便功能障碍在阴道封闭术和盆底重建性手术后均可得到显著改善,其他肠道症状术后改善不明显。

    2024年02期 v.33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0 ]
  • 盆底手术治疗对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肠道症状改善的作用

    庄新荣;李杰;张雅丽;高秀娟;张桂香;

    目的:探讨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行手术治疗后肠道症状改善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22年12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因POP行手术治疗的2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术后6个月应用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进行随访,对随访结果中的肠道症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POP患者的术前肠道症状发生率为43.6%(102/234),肠道困扰症状发生率为22.2%(52/234);术后56.9%(58/102)的患者肠道症状得到改善,39.2%(40/102)的患者肠道症状持续存在,肠道症状加重者仅为3.9%(4/102),其中梗阻性排便功能障碍术后6个月较术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便急、排便/排气失禁、排便疼痛、直肠脱垂的肠道症状改善不明显(P>0.05)。应用手助排便和结直肠肛门困扰量表(CARDI-8)评分可见肠道症状评分术前8.3分(2.8~22.2分),术后5.6分(2.1~11.1分),其中梗阻性症状评分术前25分(8.3~58.3),术后8.3分(0~25分),术后评分较术前有显著下降(P<0.05);失禁性症状及疼痛/刺激性症状评分术前与术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阴道后壁脱垂3~4度是术前出现手助排便(OR=3.10,95%CI为1.31~7.34)和排便不尽感(OR=2.63,95%CI为1.15~5.99)症状的高危因素,术前存在肠道症状是术后发生肠道症状的高危因素(OR=20.98,95%CI为10.26~42.93)。重建性手术与封闭性手术在改善患者肠道症状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OP患者中肠道症状较常见,梗阻性排便功能障碍在阴道封闭术和盆底重建性手术后均可得到显著改善,其他肠道症状术后改善不明显。

    2024年02期 v.33 104-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0 ]
  • 卵巢透明细胞癌特征生物标志物及免疫浸润分析

    赵轩宇;姜艳;隋峰;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特异性标志物及免疫浸润特征。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OCCC相关基因表达数据,筛选OCCC与其他病理类型卵巢癌之间差异表达基因。应用LASSO及SVM-RFE两种机器学习方法筛选OCCC相关关键基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关键基因的诊断价值。应用CIBERSORT对OCCC相关免疫细胞浸润特征以及关键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OCCC及其他病理类型卵巢癌之间共检出16个显著上调基因和2个显著下调基因。GO及KEGG富集结果提示,差异基因与离子跨膜转运、DNA复制及恶性肿瘤等功能相关。通过两种机器学习的方法,筛选出FXYD2基因作为OCCC特征生物标志物。实验组及验证组中FXYD2基因ROC曲线AUC分别为0.999(95%CI为0.992~1),0.957(95%CI为0.883~1)。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病理类型的卵巢癌相比,OCCC中静息肥大细胞免疫浸润程度显著升高。FXYD2基因与T细胞CD4记忆激活(R=-0.24,P=0.016),巨噬细胞M0(R=-0.22,P=0.026)呈负相关,与嗜酸性粒细胞正相关(R=0.2,P=0.043)。结论:OCCC中FXYD2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类型卵巢癌,OCCC中可能存在异常的炎症反应、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相关抑制。

    2024年02期 v.33 109-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348 ] |[引用频次:0 ]
  • 卵巢透明细胞癌特征生物标志物及免疫浸润分析

    赵轩宇;姜艳;隋峰;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卵巢透明细胞癌(OCCC)特异性标志物及免疫浸润特征。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OCCC相关基因表达数据,筛选OCCC与其他病理类型卵巢癌之间差异表达基因。应用LASSO及SVM-RFE两种机器学习方法筛选OCCC相关关键基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关键基因的诊断价值。应用CIBERSORT对OCCC相关免疫细胞浸润特征以及关键基因与免疫细胞浸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OCCC及其他病理类型卵巢癌之间共检出16个显著上调基因和2个显著下调基因。GO及KEGG富集结果提示,差异基因与离子跨膜转运、DNA复制及恶性肿瘤等功能相关。通过两种机器学习的方法,筛选出FXYD2基因作为OCCC特征生物标志物。实验组及验证组中FXYD2基因ROC曲线AUC分别为0.999(95%CI为0.992~1),0.957(95%CI为0.883~1)。免疫细胞浸润分析结果显示,与其他病理类型的卵巢癌相比,OCCC中静息肥大细胞免疫浸润程度显著升高。FXYD2基因与T细胞CD4记忆激活(R=-0.24,P=0.016),巨噬细胞M0(R=-0.22,P=0.026)呈负相关,与嗜酸性粒细胞正相关(R=0.2,P=0.043)。结论:OCCC中FXYD2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类型卵巢癌,OCCC中可能存在异常的炎症反应、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相关抑制。

    2024年02期 v.33 109-114+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8 ] |[引用频次:0 ]
  • 妊娠合并慢性肾病患者不良结局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袁健珊;张静怡;邱丽君;唐晓彤;贾素红;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慢性肾病(CKD)患者不良结局的转归及相关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分娩的62例CKD产妇。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将62例孕妇分为轻度CKD组(42例)和中重度CKD组(2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孕中孕晚期和产前实验室检验结果,围产期合并症和并发症,母儿转归情况。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置于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中分析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结果:孕中期,中重度CKD组患者的尿蛋白定性(2+)百分比明显高于轻度CK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0%vs 7.1%,P=0.005)。孕晚期中重度CKD组中血肌酐值、尿蛋白定性(2+)比例、血清尿素含量、血清白蛋白量均显著高于轻度CKD组[63.4±11.9 vs 44.3±1.9,P=0.000;45.0%vs 16.7%vs,P=0.044;9.82(4.79,205.830) vs 3.56(2.99,4.19),P=0.024;38.0(33.0,38.7) vs 37.7(35.0,39.6),P=0.001],白蛋白/血肌酐均明显低于轻度CKD组(0.67±0.13 vs 0.90±0.04,P=0.033)。产前,中重度CKD患者检验结果进一步恶化,血肌酐值、人尿蛋白定性(2+)百分比、人尿红细胞定性(2+)百分比、肝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血清尿酸值均显著高于轻度CKD组,而血清白蛋白量和白蛋白/血肌酐均低于轻度CK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CKD组患者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风险显著增加。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孕中期血肌酐值和孕中期血清白蛋白量(OR=1.214,95%CI为1.029~1.433,P=0.022;OR=0.582,95%CI为0.382~0.886,P=0.012)是预测CKD患者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主要因素。血清肌酐值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呈正相关,血清白蛋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呈负相关。中重度CKD组的新生儿体重远低于轻度CK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中重度CKD患者肝肾功能随着孕周增加呈进行性恶化,且妊娠合并CKD患者易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导致母儿转归不良。因此,在孕期就应建立多学科会诊机制,保障母婴安全。

    2024年02期 v.33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7 ] |[引用频次:0 ]
  • 妊娠合并慢性肾病患者不良结局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袁健珊;张静怡;邱丽君;唐晓彤;贾素红;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慢性肾病(CKD)患者不良结局的转归及相关预测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分娩的62例CKD产妇。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将62例孕妇分为轻度CKD组(42例)和中重度CKD组(2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孕中孕晚期和产前实验室检验结果,围产期合并症和并发症,母儿转归情况。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数据置于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中分析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结果:孕中期,中重度CKD组患者的尿蛋白定性(2+)百分比明显高于轻度CK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0%vs 7.1%,P=0.005)。孕晚期中重度CKD组中血肌酐值、尿蛋白定性(2+)比例、血清尿素含量、血清白蛋白量均显著高于轻度CKD组[63.4±11.9 vs 44.3±1.9,P=0.000;45.0%vs 16.7%vs,P=0.044;9.82(4.79,205.830) vs 3.56(2.99,4.19),P=0.024;38.0(33.0,38.7) vs 37.7(35.0,39.6),P=0.001],白蛋白/血肌酐均明显低于轻度CKD组(0.67±0.13 vs 0.90±0.04,P=0.033)。产前,中重度CKD患者检验结果进一步恶化,血肌酐值、人尿蛋白定性(2+)百分比、人尿红细胞定性(2+)百分比、肝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血清尿酸值均显著高于轻度CKD组,而血清白蛋白量和白蛋白/血肌酐均低于轻度CK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CKD组患者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风险显著增加。二元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孕中期血肌酐值和孕中期血清白蛋白量(OR=1.214,95%CI为1.029~1.433,P=0.022;OR=0.582,95%CI为0.382~0.886,P=0.012)是预测CKD患者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主要因素。血清肌酐值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呈正相关,血清白蛋白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呈负相关。中重度CKD组的新生儿体重远低于轻度CK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结论:中重度CKD患者肝肾功能随着孕周增加呈进行性恶化,且妊娠合并CKD患者易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导致母儿转归不良。因此,在孕期就应建立多学科会诊机制,保障母婴安全。

    2024年02期 v.33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7 ] |[引用频次:0 ]
  • 单发肌壁间肌瘤患者IVF/ICSI生殖结局影响因素分析

    张丽霞;孙萍;张萍;于倩;颜磊;

    目的:探究单发肌壁间肌瘤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ET/ICSI)生殖结局的可能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接受IVF/ICSI治疗的单发肌壁间肌瘤不孕症患者1348例,根据患者妊娠结局分为活产组(403例)与未活产组(945例)、妊娠组(634例)与未妊娠组(714例)。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PSM)对活产组与未活产组患者进行1∶1条件匹配控制混杂因素,共386对患者匹配成功。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协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肌壁间肌瘤与生殖结局的关系,并评价其预测价值。通过计算约登指数找到截断值。结果:PSM匹配后,未获得活产组的宫腔操作史、子宫内膜压迫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活产组,肌壁间肌瘤大小明显大于活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妊娠组患者的子宫肌瘤直径显著大于妊娠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宫腔操作史、子宫内膜受压及单发肌壁间肌瘤的直径对患者活产率存在显著影响(P<0.05);单发肌壁间肌瘤直径大小对患者妊娠存在显著影响(P=0.004)。通过ROC曲线分析得出单发肌壁间肌瘤直径在预测活产率方面的截断值为2.35cm。结论:在单发肌壁间肌瘤患者中,成功活产与未活产患者相比,在宫腔操作史、子宫内膜受压以及子宫肌瘤直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三者均为导致活产率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当肌瘤直径≥2.35cm对活产率的影响更为显著。

    2024年02期 v.33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0 ]
  • 单发肌壁间肌瘤患者IVF/ICSI生殖结局影响因素分析

    张丽霞;孙萍;张萍;于倩;颜磊;

    目的:探究单发肌壁间肌瘤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VF-ET/ICSI)生殖结局的可能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接受IVF/ICSI治疗的单发肌壁间肌瘤不孕症患者1348例,根据患者妊娠结局分为活产组(403例)与未活产组(945例)、妊娠组(634例)与未妊娠组(714例)。采用倾向性匹配评分(PSM)对活产组与未活产组患者进行1∶1条件匹配控制混杂因素,共386对患者匹配成功。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的协变量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肌壁间肌瘤与生殖结局的关系,并评价其预测价值。通过计算约登指数找到截断值。结果:PSM匹配后,未获得活产组的宫腔操作史、子宫内膜压迫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活产组,肌壁间肌瘤大小明显大于活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妊娠组患者的子宫肌瘤直径显著大于妊娠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宫腔操作史、子宫内膜受压及单发肌壁间肌瘤的直径对患者活产率存在显著影响(P<0.05);单发肌壁间肌瘤直径大小对患者妊娠存在显著影响(P=0.004)。通过ROC曲线分析得出单发肌壁间肌瘤直径在预测活产率方面的截断值为2.35cm。结论:在单发肌壁间肌瘤患者中,成功活产与未活产患者相比,在宫腔操作史、子宫内膜受压以及子宫肌瘤直径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三者均为导致活产率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当肌瘤直径≥2.35cm对活产率的影响更为显著。

    2024年02期 v.33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0 ]

短篇论著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吴卫青;王莹;

    目的:探讨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分娩的孕妇150例,其中GDM孕妇75例(GDM组),健康孕妇75例(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及血常规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GDM发病的高危因素。结果:GDM组的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基础BMI、分娩前BMI高于健康对照组,身高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比值(PNR)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低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285,P<0.05)。结论: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低是GDM发病的高危因素,对于产检发现有指标异常的人群需重点关注。

    2024年02期 v.33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27 ] |[引用频次:0 ]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吴卫青;王莹;

    目的:探讨孕妇发生妊娠期糖尿病(GDM)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2年10月于杭州市妇产科医院分娩的孕妇150例,其中GDM孕妇75例(GDM组),健康孕妇75例(健康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及血常规结果,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GDM发病的高危因素。结果:GDM组的孕前体重、分娩前体重、基础BMI、分娩前BMI高于健康对照组,身高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红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高于健康对照组,而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血小板与中性粒细胞比值(PNR)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低是GDM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285,P<0.05)。结论: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低是GDM发病的高危因素,对于产检发现有指标异常的人群需重点关注。

    2024年02期 v.33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27 ] |[引用频次:0 ]
  • 附件扭转相关因素分析

    王晓博;

    目的:探讨附件扭转、坏死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3年3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69例附件扭转患者(扭转组)和同期因附件包块行手术治疗的69例患者(对照组)。根据手术探查时扭转附件是否发生坏死及术后病理结果将扭转组进一步分为坏死组(24例)和未坏死组(45例)。比较组间患者的相关指标,分析扭转及坏死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指标对附件扭转、坏死的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附件扭转、坏死的准确度。结果:扭转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肿瘤大小、肿物侧别、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白细胞(WBC)、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DD是预测附件扭转的危险因素。DD预测附件扭转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5(P<0.05),最佳节点为577.8ng/mL,灵敏度为56.6%,特异度为92.8%。WBC预测附件扭转的AUC为0.855(P<0.05),最佳节点为7.28×10~9/L,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85.5%。坏死组与未坏死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肿瘤大小、DD、PLT、PT、APTT、FIB、肿物侧别、有无恶心呕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发病时间、扭转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发病时间是预测附件坏死的危险因素。WBC预测附件坏死的AUC为0.787(P<0.05),最佳节点为11.57×10~9/L,灵敏度为58.3%,特异度为91.1%。结论:术前WBC及DD水平对术前预测附件扭转具有重要价值。WBC水平及发病时间超过24h对术前预测附件发生坏死具有重要价值。

    2024年02期 v.33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0 ]
  • 附件扭转相关因素分析

    王晓博;

    目的:探讨附件扭转、坏死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3年3月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收治的69例附件扭转患者(扭转组)和同期因附件包块行手术治疗的69例患者(对照组)。根据手术探查时扭转附件是否发生坏死及术后病理结果将扭转组进一步分为坏死组(24例)和未坏死组(45例)。比较组间患者的相关指标,分析扭转及坏死的相关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指标对附件扭转、坏死的预测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预测附件扭转、坏死的准确度。结果:扭转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肿瘤大小、肿物侧别、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白细胞(WBC)、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DD是预测附件扭转的危险因素。DD预测附件扭转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5(P<0.05),最佳节点为577.8ng/mL,灵敏度为56.6%,特异度为92.8%。WBC预测附件扭转的AUC为0.855(P<0.05),最佳节点为7.28×10~9/L,灵敏度为83%,特异度为85.5%。坏死组与未坏死组患者的平均年龄、肿瘤大小、DD、PLT、PT、APTT、FIB、肿物侧别、有无恶心呕吐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WBC、发病时间、扭转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发病时间是预测附件坏死的危险因素。WBC预测附件坏死的AUC为0.787(P<0.05),最佳节点为11.57×10~9/L,灵敏度为58.3%,特异度为91.1%。结论:术前WBC及DD水平对术前预测附件扭转具有重要价值。WBC水平及发病时间超过24h对术前预测附件发生坏死具有重要价值。

    2024年02期 v.33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0 ]
  • 卡度尼利单抗治疗复发性/晚期宫颈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涂云霞;华金仁;刘荣芳;叶婷婷;潘玫;

    目的:评估卡度尼利单抗治疗复发性/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采用卡度尼利单抗≥3程的复发性/晚期宫颈癌患者24例,随访观察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4例复发性/晚期宫颈癌患者中,1例因耐受性差接受免疫单药治疗,23例采用联合治疗方案。截至2023年6月30日,随访5.5~15.2个月,中位PFS尚未达到。2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3例,疾病稳定4例,疾病进展4例(其中死亡2例),ORR为66.67%(16/24),DCR为83.33%(20/24)。24例患者中,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率为45.8%,其中以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为主。结论:卡度尼利单抗治疗复发性/晚期宫颈癌患者疗效较好且安全性可控。

    2024年02期 v.33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9 ] |[引用频次:0 ]
  • 卡度尼利单抗治疗复发性/晚期宫颈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涂云霞;华金仁;刘荣芳;叶婷婷;潘玫;

    目的:评估卡度尼利单抗治疗复发性/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2年8月至2023年6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采用卡度尼利单抗≥3程的复发性/晚期宫颈癌患者24例,随访观察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和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24例复发性/晚期宫颈癌患者中,1例因耐受性差接受免疫单药治疗,23例采用联合治疗方案。截至2023年6月30日,随访5.5~15.2个月,中位PFS尚未达到。2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3例,疾病稳定4例,疾病进展4例(其中死亡2例),ORR为66.67%(16/24),DCR为83.33%(20/24)。24例患者中,3~4级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率为45.8%,其中以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为主。结论:卡度尼利单抗治疗复发性/晚期宫颈癌患者疗效较好且安全性可控。

    2024年02期 v.33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9 ] |[引用频次:0 ]
  • 13例卵巢癌肉瘤临床特征分析及相关文献回顾

    邢笑宇;史惠惠;邓学利;韩丽萍;

    目的:探讨卵巢癌肉瘤(OCS)的临床特征、诊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3例OC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中位年龄62岁(32~79岁),均因腹痛或腹胀就诊。卵巢癌FIGO分期:Ⅱ期1例,Ⅲ期9例,Ⅳ期3例。1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13例患者均接受了3~8次化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3~89个月)。10例患者死亡,3年生存率38.5%,5年生存率23.1%。1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患者以及1例口服维拉帕利维持治疗患者现无瘤生存,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72个月和45个月。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化疗次数≥4次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因素(P=0.017)。结论:OCS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手术联合含铂方案的术后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在患者耐受情况下给予足够次数的化疗可能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2024年02期 v.33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1 ] |[引用频次:0 ]
  • 13例卵巢癌肉瘤临床特征分析及相关文献回顾

    邢笑宇;史惠惠;邓学利;韩丽萍;

    目的:探讨卵巢癌肉瘤(OCS)的临床特征、诊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13例OC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中位年龄62岁(32~79岁),均因腹痛或腹胀就诊。卵巢癌FIGO分期:Ⅱ期1例,Ⅲ期9例,Ⅳ期3例。1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13例患者均接受了3~8次化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7个月(3~89个月)。10例患者死亡,3年生存率38.5%,5年生存率23.1%。1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患者以及1例口服维拉帕利维持治疗患者现无瘤生存,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72个月和45个月。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化疗次数≥4次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因素(P=0.017)。结论:OCS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手术联合含铂方案的术后化疗是其主要治疗方式。在患者耐受情况下给予足够次数的化疗可能有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2024年02期 v.33 137-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1 ] |[引用频次:0 ]

指南解读

  • 2024年ADA“妊娠期的糖尿病管理指南”要点解读

    倪小清;罗丹;尹琪楠;宋玉洁;童荣生;边原;

    妊娠合并糖尿病作为妊娠期常见病,发生率不断高升,严重增加了围生产期及产后母婴的不良结局。根据循证医学证据的变化,2024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将妊娠期的糖尿病管理指南进行更新。本文将其关于妊娠期的糖尿病管理部分进行解读,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2024年02期 v.33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83 ] |[引用频次:1 ]
  • 2024年ADA“妊娠期的糖尿病管理指南”要点解读

    倪小清;罗丹;尹琪楠;宋玉洁;童荣生;边原;

    妊娠合并糖尿病作为妊娠期常见病,发生率不断高升,严重增加了围生产期及产后母婴的不良结局。根据循证医学证据的变化,2024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将妊娠期的糖尿病管理指南进行更新。本文将其关于妊娠期的糖尿病管理部分进行解读,以便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2024年02期 v.33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83 ] |[引用频次:1 ]

综述

  • 子宫内膜增生中隐匿性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

    时娟娟;杨慧;杜超;李南;韩珊珊;刘洋;崔秀娟;

    子宫内膜增生(EH)有并发子宫内膜癌(EC)的风险,治疗前缺乏可疑EC的判断,会增加隐匿性EC发生率。本文从临床因素、影像学因素、组织病理学因素以及遗传和分子学因素的风险预测作一综述,以提高并发EC诊断准确性。

    2024年02期 v.33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97 ] |[引用频次:1 ]
  • 子宫内膜增生中隐匿性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因素

    时娟娟;杨慧;杜超;李南;韩珊珊;刘洋;崔秀娟;

    子宫内膜增生(EH)有并发子宫内膜癌(EC)的风险,治疗前缺乏可疑EC的判断,会增加隐匿性EC发生率。本文从临床因素、影像学因素、组织病理学因素以及遗传和分子学因素的风险预测作一综述,以提高并发EC诊断准确性。

    2024年02期 v.33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4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97 ] |[引用频次:1 ]
  • 单细胞RNA测序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研究进展

    刘雨泓;易晓芳;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不明,其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呈异质性特征,而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在研究样本量小而异质性大的组织中具有优势。本文分析了近年应用单细胞RNA测序在EMS中所绘制的细胞图谱特征、识别的细胞新亚型、发现的细胞新功能等成果,从免疫、炎症、纤维化、血管及神经生成等微环境角度解析与疾病相关的不孕、恶变等新机制,为研究者提供新思路。

    2024年02期 v.33 14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454 ] |[引用频次:0 ]
  • 单细胞RNA测序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研究进展

    刘雨泓;易晓芳;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病机制不明,其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呈异质性特征,而单细胞RNA测序技术在研究样本量小而异质性大的组织中具有优势。本文分析了近年应用单细胞RNA测序在EMS中所绘制的细胞图谱特征、识别的细胞新亚型、发现的细胞新功能等成果,从免疫、炎症、纤维化、血管及神经生成等微环境角度解析与疾病相关的不孕、恶变等新机制,为研究者提供新思路。

    2024年02期 v.33 149-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54 ] |[引用频次:0 ]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宫腔粘连的研究进展

    方淑晓;邹雪梅;张漫;

    宫腔粘连(IUA)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常导致月经过少、闭经甚至不孕不育等严重后果。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强大的抗炎和免疫调节特性,能促进组织修复,可能成为治疗IUA的新方法。本文对UCMSCs在IUA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作用机制进行总结,旨在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4年02期 v.33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66 ] |[引用频次:0 ]
  •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宫腔粘连的研究进展

    方淑晓;邹雪梅;张漫;

    宫腔粘连(IUA)是一种常见妇科疾病,常导致月经过少、闭经甚至不孕不育等严重后果。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强大的抗炎和免疫调节特性,能促进组织修复,可能成为治疗IUA的新方法。本文对UCMSCs在IUA治疗中的应用及相关作用机制进行总结,旨在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4年02期 v.33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466 ] |[引用频次:0 ]
  • 围产期自发性肝破裂诊治进展

    付怡然;张卫社;

    围产期自发性肝破裂是产科临床罕见的急腹症,发病率低,短时间内可导致母体严重休克,甚至母胎死亡。早期诊断并针对病因治疗,可显著降低母婴不良结局。本文复习了近年围产期自发性肝破裂的文献报告,就该病发病的年龄、时间、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等进行回顾,以期为临床早期识别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2024年02期 v.33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0 ]
  • 围产期自发性肝破裂诊治进展

    付怡然;张卫社;

    围产期自发性肝破裂是产科临床罕见的急腹症,发病率低,短时间内可导致母体严重休克,甚至母胎死亡。早期诊断并针对病因治疗,可显著降低母婴不良结局。本文复习了近年围产期自发性肝破裂的文献报告,就该病发病的年龄、时间、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等进行回顾,以期为临床早期识别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

    2024年02期 v.33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2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01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