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云峰;谌清渝;蒋鹏;汪晋羽;田晨帆;袁瑞;
目的:建立预后列线图预测子宫内膜癌肝转移(ECLM)患者的总生存率(OS)。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检索2010年至2018年诊断为ECLM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预后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纳入上述变量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C指数、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DCA)检验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变量对ECLM患者生存概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614例ECLM患者,中位生存期7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手术、化疗、骨转移和肺转移是ECLM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基于上述变量构建预后列线图,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中模型的C指数分别为0.767(95%CI为0.745~0.789)和0.744(95%CI为0.705~0.783)。ROC曲线提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值和实际值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DCA曲线表明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潜力。结论:本研究建立了ECLM患者的生存预测模型,协助临床医生评估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及OS,确定合适的诊疗方案,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2024年01期 v.3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377 ] |[引用频次:0 ] - 郑云峰;谌清渝;蒋鹏;汪晋羽;田晨帆;袁瑞;
目的:建立预后列线图预测子宫内膜癌肝转移(ECLM)患者的总生存率(OS)。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检索2010年至2018年诊断为ECLM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预后相关独立危险因素,纳入上述变量并构建列线图模型。通过C指数、ROC曲线、校准曲线和临床决策曲线(DCA)检验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变量对ECLM患者生存概率的影响。结果:共纳入614例ECLM患者,中位生存期7个月。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手术、化疗、骨转移和肺转移是ECLM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基于上述变量构建预后列线图,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中模型的C指数分别为0.767(95%CI为0.745~0.789)和0.744(95%CI为0.705~0.783)。ROC曲线提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值和实际值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DCA曲线表明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潜力。结论:本研究建立了ECLM患者的生存预测模型,协助临床医生评估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及OS,确定合适的诊疗方案,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2024年01期 v.33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7 ] |[引用频次:0 ] - 谢辉;郑玉玲;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能否降低卵巢癌发病风险及改善患者预后。方法:根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inoMed、维普、万方、知网等数据库在线检索,以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卵巢癌风险及预后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1日。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高质量研究(NOS平均得分7.5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不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卵巢癌发生率(HR=0.87,95%CI为0.70~1.10,P=0.24),但能提高糖尿病合并卵巢癌患者的总生存期(HR=0.51,95%CI为0.35~0.75,P=0.0006)及无进展生存期(HR=0.37,95%CI为0.27~0.51,P<0.0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不能降低卵巢癌的风险,但可能改善合并卵巢癌患者的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期。
2024年01期 v.33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75 ] |[引用频次:1 ] - 谢辉;郑玉玲;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能否降低卵巢癌发病风险及改善患者预后。方法:根据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SinoMed、维普、万方、知网等数据库在线检索,以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卵巢癌风险及预后为主题词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2月1日。采用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5项高质量研究(NOS平均得分7.5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二甲双胍不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卵巢癌发生率(HR=0.87,95%CI为0.70~1.10,P=0.24),但能提高糖尿病合并卵巢癌患者的总生存期(HR=0.51,95%CI为0.35~0.75,P=0.0006)及无进展生存期(HR=0.37,95%CI为0.27~0.51,P<0.0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不能降低卵巢癌的风险,但可能改善合并卵巢癌患者的总生存和无进展生存期。
2024年01期 v.33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75 ] |[引用频次:1 ] - 金莹;张诗茂;王露颖;宿宓;吴藤岚;罗丹;
目的:分析妊娠期李斯特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分娩并诊断李斯特菌感染的孕妇共20例,回顾分析其症状、分娩情况、实验室检查、胎盘病理结果与治疗情况,以及新生儿产时情况、实验室指标、抗生素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20例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为腹痛、发热及胎动异常。起病孕周28~(+1)~39~(+5)周,分娩孕周28~(+1)~39~(+5)周。阴道分娩率35.0%(7/20),剖宫产率65.0%(13/20),70.0%(14/20)发现羊水粪染,15.0%(3/20)发现血性羊水。活产新生儿18例,44.4%(8/18)出现新生儿窒息。产妇均预后良好。18例活产新生儿均在1日内出现症状,17例诊断为李斯特菌败血症,1例诊断新生儿肺炎。6例新生儿因病情严重家长放弃治疗,余12例经治疗后好转,住院时间14~49d。结论:李斯特菌感染对孕妇及新生儿危害严重,其症状不典型,对于不明原因早产、发热及胎儿窘迫的孕妇应考虑到李斯特菌感染的可能,早期采用覆盖李斯特菌的抗生素治疗可改善母儿结局。
2024年01期 v.33 12-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5 ] |[引用频次:0 ] - 金莹;张诗茂;王露颖;宿宓;吴藤岚;罗丹;
目的:分析妊娠期李斯特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母儿结局。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产科分娩并诊断李斯特菌感染的孕妇共20例,回顾分析其症状、分娩情况、实验室检查、胎盘病理结果与治疗情况,以及新生儿产时情况、实验室指标、抗生素治疗情况及预后。结果:20例患者就诊的主要症状为腹痛、发热及胎动异常。起病孕周28~(+1)~39~(+5)周,分娩孕周28~(+1)~39~(+5)周。阴道分娩率35.0%(7/20),剖宫产率65.0%(13/20),70.0%(14/20)发现羊水粪染,15.0%(3/20)发现血性羊水。活产新生儿18例,44.4%(8/18)出现新生儿窒息。产妇均预后良好。18例活产新生儿均在1日内出现症状,17例诊断为李斯特菌败血症,1例诊断新生儿肺炎。6例新生儿因病情严重家长放弃治疗,余12例经治疗后好转,住院时间14~49d。结论:李斯特菌感染对孕妇及新生儿危害严重,其症状不典型,对于不明原因早产、发热及胎儿窘迫的孕妇应考虑到李斯特菌感染的可能,早期采用覆盖李斯特菌的抗生素治疗可改善母儿结局。
2024年01期 v.33 12-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5 ] |[引用频次:0 ] - 陆丹丹;沈铭红;陈汝蕾;吕京澴;
目的:探讨延胡索酸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FH-DUL)的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特点,并分析与复发风险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3年4月于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诊治的19例FH-DUL,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表型,并对其中1例行高通量二代测序(NGS法)检测。结果:19例FH-DUL患者平均年龄(38.6±8.2)岁,其中5例(26.3%)有月经量增多、下腹包块、痛经等临床症状,其余14例(73.7%)为体检发现。11例(57.9%)为多发肌瘤(≥2枚),8例(42.1%)为单发性肌瘤,最大径4~13cm。1例(5.3%)为黏膜下肌瘤,13例(68.4%)为肌壁间肌瘤,5例(26.3%)为浆膜下肌瘤。6例(31.8%)患者的一级亲属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13例(68.4%)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6例(31.6%)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19例均具有至少一个典型的FH-DUL形态特征。低倍镜视野下:19例(100%)可见薄壁鹿角状血管,13例(68.4%)明显富于细胞,11例(57.9%)可见灶性的肺泡样水肿间质。高倍镜视野下:11例(57.9%)见奇异形核,12例(63.2%)见胞质内嗜酸性小球沉积,8例(42.1%)见显著的嗜酸性大核仁及核仁周围空晕,核分裂<5个/HPF,未见明显肿瘤性凝固性坏死。19例免疫组化均为SMA、Desmin、h-caldesmon阳性表达,FH表达完全缺失。1例行高通量测序示FH基因胚系突变阴性,可能致病变异为FH基因拷贝数缺失。19例患者随访期内复发3例(15.8%),无死亡。年龄(<35岁)、家族肿瘤史与患者术后复发率呈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FH-DUL具有一定特征的组织学形态,但并不绝对。独特的病理形态联合免疫组化检查有利于FH-DUL的诊断,结合临床特征可以指导进行遗传咨询和正式的突变检测。当患者年龄<35岁、有肿瘤家族史时,需警惕其复发风险。
2024年01期 v.33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0 ] - 陆丹丹;沈铭红;陈汝蕾;吕京澴;
目的:探讨延胡索酸缺陷型子宫平滑肌瘤(FH-DUL)的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免疫表型和分子特点,并分析与复发风险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1月至2023年4月于苏州市立医院本部诊治的19例FH-DUL,回顾分析其临床表现、组织学特征、免疫组化表型,并对其中1例行高通量二代测序(NGS法)检测。结果:19例FH-DUL患者平均年龄(38.6±8.2)岁,其中5例(26.3%)有月经量增多、下腹包块、痛经等临床症状,其余14例(73.7%)为体检发现。11例(57.9%)为多发肌瘤(≥2枚),8例(42.1%)为单发性肌瘤,最大径4~13cm。1例(5.3%)为黏膜下肌瘤,13例(68.4%)为肌壁间肌瘤,5例(26.3%)为浆膜下肌瘤。6例(31.8%)患者的一级亲属有子宫平滑肌瘤病史。13例(68.4%)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6例(31.6%)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19例均具有至少一个典型的FH-DUL形态特征。低倍镜视野下:19例(100%)可见薄壁鹿角状血管,13例(68.4%)明显富于细胞,11例(57.9%)可见灶性的肺泡样水肿间质。高倍镜视野下:11例(57.9%)见奇异形核,12例(63.2%)见胞质内嗜酸性小球沉积,8例(42.1%)见显著的嗜酸性大核仁及核仁周围空晕,核分裂<5个/HPF,未见明显肿瘤性凝固性坏死。19例免疫组化均为SMA、Desmin、h-caldesmon阳性表达,FH表达完全缺失。1例行高通量测序示FH基因胚系突变阴性,可能致病变异为FH基因拷贝数缺失。19例患者随访期内复发3例(15.8%),无死亡。年龄(<35岁)、家族肿瘤史与患者术后复发率呈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FH-DUL具有一定特征的组织学形态,但并不绝对。独特的病理形态联合免疫组化检查有利于FH-DUL的诊断,结合临床特征可以指导进行遗传咨询和正式的突变检测。当患者年龄<35岁、有肿瘤家族史时,需警惕其复发风险。
2024年01期 v.33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0 ] - 钟世林;杨璈;刘育祯;程威;邓玉清;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产科分娩的GDM孕妇5517例(GDM组)和非GDM孕妇5517例(非GDM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和分层分析法分析ICP与GDM、ICP与血糖水平、总胆汁酸与GDM的相关性。结果:GDM组中ICP比例显著大于非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合并ICP患者的OGTT-1h血糖显著高于GDM未合并ICP患者(P<0.05),两组患者OGTT-0h或2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GDM组比较,GDM组中重度ICP占ICP总体的比例显著增高(34.88%vs 9.68%,P<0.001);ICP病例中,与未合并GDM患者比较,合并GDM的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显著升高(中位数29.10μmol/L vs 20.65μmol/L,P<0.01)。多因素分析提示,ICP与GDM显著相关(OR=1.426,95%CI为1.011~2.011,P=0.043),这与非高龄妊娠、单胎妊娠、经产妇中的分层分析结果一致。结论:ICP与GDM存在显著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在重度ICP中更明显,ICP可能是GDM的风险因素之一。
2024年01期 v.33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0 ] |[引用频次:0 ] - 钟世林;杨璈;刘育祯;程威;邓玉清;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21年2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产科分娩的GDM孕妇5517例(GDM组)和非GDM孕妇5517例(非GDM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和分层分析法分析ICP与GDM、ICP与血糖水平、总胆汁酸与GDM的相关性。结果:GDM组中ICP比例显著大于非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合并ICP患者的OGTT-1h血糖显著高于GDM未合并ICP患者(P<0.05),两组患者OGTT-0h或2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GDM组比较,GDM组中重度ICP占ICP总体的比例显著增高(34.88%vs 9.68%,P<0.001);ICP病例中,与未合并GDM患者比较,合并GDM的患者血清总胆汁酸显著升高(中位数29.10μmol/L vs 20.65μmol/L,P<0.01)。多因素分析提示,ICP与GDM显著相关(OR=1.426,95%CI为1.011~2.011,P=0.043),这与非高龄妊娠、单胎妊娠、经产妇中的分层分析结果一致。结论:ICP与GDM存在显著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在重度ICP中更明显,ICP可能是GDM的风险因素之一。
2024年01期 v.33 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0 ] |[引用频次:0 ] - 李冕;陈志敏;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临床特点、诊疗方案、母婴结局等,为临床早期精准识别、个性化治疗等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25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因分类: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组(PAT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组(HDCP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ITP组)和其他组,比较各组的血小板减少程度、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母婴结局。结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主要为PAT、ITP、HDCP,其他病因较少见。4组患者的孕产次、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年龄低于其他三个病因组,重度组年龄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T组、HDCP组中血小板减少主要为轻度,ITP组以及其他组重度占比更高(P<0.05);ITP组的出血事件、妊娠期输血及其他治疗措施较其他三组更多,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不同方式分组,PAT组反应时间(R)在病因分组中最低,PAT组以及轻度组的凝固角(α)、最大振幅(MA)在各分组中最高,重度组与上述相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T组的母婴结局相较于其他三组最好,ITP组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剖宫产、出血事件、住院期间输血小板占比最高,产时、术中出血量最多;HDCP组中的早产率及Apgar评分最低,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不同,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临床特点以及母婴结局各有不同,PAT患者发病症状隐匿,血小板减少程度轻,出现时间晚;ITP患者的发现时间早,出血事件多,血小板减少程度重,HDCP介于两者之间。及时明确病因,合理规范化治疗是改善母婴结局的关键。
2024年01期 v.33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0 ] |[引用频次:0 ] - 李冕;陈志敏;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临床特点、诊疗方案、母婴结局等,为临床早期精准识别、个性化治疗等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3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25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因分类:妊娠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组(PAT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组(HDCP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组(ITP组)和其他组,比较各组的血小板减少程度、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母婴结局。结果: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主要为PAT、ITP、HDCP,其他病因较少见。4组患者的孕产次、体质量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TP组年龄低于其他三个病因组,重度组年龄低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T组、HDCP组中血小板减少主要为轻度,ITP组以及其他组重度占比更高(P<0.05);ITP组的出血事件、妊娠期输血及其他治疗措施较其他三组更多,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不同方式分组,PAT组反应时间(R)在病因分组中最低,PAT组以及轻度组的凝固角(α)、最大振幅(MA)在各分组中最高,重度组与上述相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T组的母婴结局相较于其他三组最好,ITP组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剖宫产、出血事件、住院期间输血小板占比最高,产时、术中出血量最多;HDCP组中的早产率及Apgar评分最低,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不同,血小板减少的程度、临床特点以及母婴结局各有不同,PAT患者发病症状隐匿,血小板减少程度轻,出现时间晚;ITP患者的发现时间早,出血事件多,血小板减少程度重,HDCP介于两者之间。及时明确病因,合理规范化治疗是改善母婴结局的关键。
2024年01期 v.33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0 ] |[引用频次:0 ] - 杨宇;罗荣;杨敏燕;
目的:探讨高孕激素促排卵方案(PPOS)和微刺激方案在年轻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DOR)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辅助生殖技术的147例年轻DOR(年龄≤35岁)患者的资料,其中PPOS组108例,微刺激方案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实验室指标、周期异常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PPOS组的Gn用量、Gn使用时间、扳机日E_2及获卵数均高于微刺激方案组,扳机日LH、正常受精率低于微刺激方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周期取消率、临床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微刺激方案,PPOS方案能降低年轻DOR患者的早发LH峰风险、获得更多的卵子,但Gn用量大、用药时间长、正常受精率更低,没有改善临床结局。因此,相较于PPOS方案,微刺激方案更贴近自然周期且经济实惠,可作为年轻DOR患者行IVF-ET治疗时的较优选择。
2024年01期 v.33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1 ] |[引用频次:1 ] - 杨宇;罗荣;杨敏燕;
目的:探讨高孕激素促排卵方案(PPOS)和微刺激方案在年轻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DOR)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辅助生殖技术的147例年轻DOR(年龄≤35岁)患者的资料,其中PPOS组108例,微刺激方案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促排卵情况、实验室指标、周期异常情况和临床结局。结果:PPOS组的Gn用量、Gn使用时间、扳机日E_2及获卵数均高于微刺激方案组,扳机日LH、正常受精率低于微刺激方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周期取消率、临床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微刺激方案,PPOS方案能降低年轻DOR患者的早发LH峰风险、获得更多的卵子,但Gn用量大、用药时间长、正常受精率更低,没有改善临床结局。因此,相较于PPOS方案,微刺激方案更贴近自然周期且经济实惠,可作为年轻DOR患者行IVF-ET治疗时的较优选择。
2024年01期 v.33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1 ] |[引用频次:1 ] - 鲁娟娟;邵雨菡;张倩;倪天翔;王泽;李敬;颜军昊;
目的:探讨替代方案冻胚移植(HRT-FET)周期中患者补充孕激素前的雌激素水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山东大学生殖医学中心经HRT-FET获单胎活产的35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E_2水平将患者分成3组:组1(E_2≤137pg/mL,≤25%,866例),组2(137pg/mL<E_2≤240pg/mL,25.01%~75%,1806例),组3(E_2>240pg/mL,>75%,834例)。比较3组患者的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组3患者的HDP发生率明显高于组1(aOR=0.653,95%CI为0.463~0.920,P=0.015)及组2(aOR=0.750,95%CI为0.566~0.994,P=0.045)。各组间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等妊娠期并发症及早产、过期产、SGA(小于胎龄儿)、LGA(大于胎龄儿)等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替代方案冻胚移植周期中转化内膜前的高雌激素水平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
2024年01期 v.33 37-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5 ] |[引用频次:0 ] - 鲁娟娟;邵雨菡;张倩;倪天翔;王泽;李敬;颜军昊;
目的:探讨替代方案冻胚移植(HRT-FET)周期中患者补充孕激素前的雌激素水平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5月至2022年5月于山东大学生殖医学中心经HRT-FET获单胎活产的350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E_2水平将患者分成3组:组1(E_2≤137pg/mL,≤25%,866例),组2(137pg/mL<E_2≤240pg/mL,25.01%~75%,1806例),组3(E_2>240pg/mL,>75%,834例)。比较3组患者的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结局。结果:组3患者的HDP发生率明显高于组1(aOR=0.653,95%CI为0.463~0.920,P=0.015)及组2(aOR=0.750,95%CI为0.566~0.994,P=0.045)。各组间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产后出血等妊娠期并发症及早产、过期产、SGA(小于胎龄儿)、LGA(大于胎龄儿)等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替代方案冻胚移植周期中转化内膜前的高雌激素水平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
2024年01期 v.33 37-40+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5 ] |[引用频次:0 ] - 孙茜;张晓宇;冯旸子;何渊慧;白会会;杜梦瑶;范琳媛;刘朝晖;
目的:研究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共培养后的生长特性,同时探究粪肠球菌上清对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混合培养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B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纯化鉴定的阴道加德纳菌及阴道阿托波菌,观察阴道加德纳菌及阴道阿托波菌共培养24、48、72h的生长情况及成膜情况。观察粪肠球菌标准株24h内生长情况及产酸能力。通过检测OD值观察阴道加德纳菌单独培养、阴道加德纳菌与阿托波菌混合培养与分别加入粪肠球菌上清共培养24、48、72h后的生物膜形成情况。结果:加德纳菌与阿托波菌2∶1比例共培养的成膜能力比相同菌量的加德纳菌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波菌几乎不生成生物膜。粪肠球菌上清液对单加德纳菌及加德纳菌与阿托波菌(2∶1)混合培养生物膜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共培养后可互相促进生物膜的形成。粪肠球菌上清液对单阴道加德纳菌及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混合培养的生物膜形成有抑制作用。
2024年01期 v.33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8 ] |[引用频次:0 ] - 孙茜;张晓宇;冯旸子;何渊慧;白会会;杜梦瑶;范琳媛;刘朝晖;
目的:研究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共培养后的生长特性,同时探究粪肠球菌上清对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混合培养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BV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纯化鉴定的阴道加德纳菌及阴道阿托波菌,观察阴道加德纳菌及阴道阿托波菌共培养24、48、72h的生长情况及成膜情况。观察粪肠球菌标准株24h内生长情况及产酸能力。通过检测OD值观察阴道加德纳菌单独培养、阴道加德纳菌与阿托波菌混合培养与分别加入粪肠球菌上清共培养24、48、72h后的生物膜形成情况。结果:加德纳菌与阿托波菌2∶1比例共培养的成膜能力比相同菌量的加德纳菌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波菌几乎不生成生物膜。粪肠球菌上清液对单加德纳菌及加德纳菌与阿托波菌(2∶1)混合培养生物膜形成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共培养后可互相促进生物膜的形成。粪肠球菌上清液对单阴道加德纳菌及阴道加德纳菌与阴道阿托波菌混合培养的生物膜形成有抑制作用。
2024年01期 v.33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8 ] |[引用频次:0 ]
- 王梦圆;朱艳菊;赵宇;王茜;葛永梅;
目的:探讨影响孕产妇下肢静脉血栓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事件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栓结局情况将其分为血栓完全消失组(34例)和血栓机化残留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实验室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孕产妇下肢静脉血栓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产次、血栓形成部位、产前产后血红蛋白差值、产前产后血小板差值与下肢静脉血栓结局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产(aOR=0.268,95%CI为0.079~0.909)是血栓机化残留的保护因素,相对产前产后PLT差值(6~40)×10~9/L,产前产后PLT差值<6×10~9/L(aOR=0.076,95%CI为0.008~0.680)为血栓机化残留的保护因素。结论:产前产后血小板差值越小,静脉血栓完全消失的可能性越大;与初产妇相比,经产妇静脉血栓机化残留的可能性小。
2024年01期 v.33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2 ] |[引用频次:0 ] - 王梦圆;朱艳菊;赵宇;王茜;葛永梅;
目的:探讨影响孕产妇下肢静脉血栓结局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58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事件孕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栓结局情况将其分为血栓完全消失组(34例)和血栓机化残留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实验室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孕产妇下肢静脉血栓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产次、血栓形成部位、产前产后血红蛋白差值、产前产后血小板差值与下肢静脉血栓结局具有一定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产(aOR=0.268,95%CI为0.079~0.909)是血栓机化残留的保护因素,相对产前产后PLT差值(6~40)×10~9/L,产前产后PLT差值<6×10~9/L(aOR=0.076,95%CI为0.008~0.680)为血栓机化残留的保护因素。结论:产前产后血小板差值越小,静脉血栓完全消失的可能性越大;与初产妇相比,经产妇静脉血栓机化残留的可能性小。
2024年01期 v.33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2 ] |[引用频次:0 ] - 纪欣欣;颜芸;李天;徐琳;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后无有效宫缩初产妇应用缩宫素调节宫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4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产科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对镇痛后无有效宫缩初产妇应用缩宫素,比较不同时间内加用缩宫素的产程进展、分娩结局、分娩期并发症及家属心理情况。结果:宫口开大3cm行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后,无有效宫缩产妇2h后应用缩宫素加强宫缩的初产妇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明显长于未加强宫缩产妇(P<0.01),且家属心理焦虑程度明显增加(P<0.01);2h内应用缩宫素加强宫缩的初产妇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家属心理焦虑程度与分娩镇痛后未加强宫缩产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1);不同时间加用缩宫素对其分娩结局、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差异。结论:宫口开大3cm行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后无有效宫缩初产妇2h内应用缩宫素加强宫缩对其产程进展、分娩结局、分娩期并发症、家属心理焦虑程度无明显影响。
2024年01期 v.33 51-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1 ] - 纪欣欣;颜芸;李天;徐琳;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后无有效宫缩初产妇应用缩宫素调节宫缩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4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产科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对镇痛后无有效宫缩初产妇应用缩宫素,比较不同时间内加用缩宫素的产程进展、分娩结局、分娩期并发症及家属心理情况。结果:宫口开大3cm行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后,无有效宫缩产妇2h后应用缩宫素加强宫缩的初产妇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明显长于未加强宫缩产妇(P<0.01),且家属心理焦虑程度明显增加(P<0.01);2h内应用缩宫素加强宫缩的初产妇第一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家属心理焦虑程度与分娩镇痛后未加强宫缩产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1);不同时间加用缩宫素对其分娩结局、分娩期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差异。结论:宫口开大3cm行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后无有效宫缩初产妇2h内应用缩宫素加强宫缩对其产程进展、分娩结局、分娩期并发症、家属心理焦虑程度无明显影响。
2024年01期 v.33 51-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1 ] - 唐冬梅;胡正昌;周胜兰;宿宓;熊雯;魏素梅;罗丹;
目的:探讨妊娠期及产褥期肺水肿的高危因素、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母儿结局。结果:50例病例中,2例为妊娠期发病,48例为产褥期发病;42例患者(84%)体质量指数(BMI)超过25kg/m~2,26例(52%)BMI超过28kg/m~2,8例(占16%)BMI超过30kg/m~2。50例患者均以剖宫产终止妊娠,终止妊娠原因前3位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0例,占40%)、双胎(8例,占16%)及前置胎盘(5例,占10%)。50例患者中44例有临床症状及体征,多发生于产后3d内,特别是产后第1天;主要表现为胸闷、咳嗽、气紧、发热及血氧饱和度低。治疗措施包括吸氧、利尿、补充白蛋白,同时去除原发疾病,包括降压、限液、使用抗生素等支持治疗。50例产妇经治疗均痊愈出院,新生儿窒息8例,均为早产,其中重度窒息1例。结论:肺水肿是妊娠期及产褥期少见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双胎、前置胎盘、超重及肥胖是肺水肿的主要高危因素,多发生于产后3d内;积极预防,及早识别及对症处理,避免容量负荷,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对改善肺水肿预后至关重要。
2024年01期 v.33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3 ] |[引用频次:0 ] - 唐冬梅;胡正昌;周胜兰;宿宓;熊雯;魏素梅;罗丹;
目的:探讨妊娠期及产褥期肺水肿的高危因素、治疗方案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50例肺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母儿结局。结果:50例病例中,2例为妊娠期发病,48例为产褥期发病;42例患者(84%)体质量指数(BMI)超过25kg/m~2,26例(52%)BMI超过28kg/m~2,8例(占16%)BMI超过30kg/m~2。50例患者均以剖宫产终止妊娠,终止妊娠原因前3位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20例,占40%)、双胎(8例,占16%)及前置胎盘(5例,占10%)。50例患者中44例有临床症状及体征,多发生于产后3d内,特别是产后第1天;主要表现为胸闷、咳嗽、气紧、发热及血氧饱和度低。治疗措施包括吸氧、利尿、补充白蛋白,同时去除原发疾病,包括降压、限液、使用抗生素等支持治疗。50例产妇经治疗均痊愈出院,新生儿窒息8例,均为早产,其中重度窒息1例。结论:肺水肿是妊娠期及产褥期少见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双胎、前置胎盘、超重及肥胖是肺水肿的主要高危因素,多发生于产后3d内;积极预防,及早识别及对症处理,避免容量负荷,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对改善肺水肿预后至关重要。
2024年01期 v.33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3 ] |[引用频次:0 ] - 倪萍;黄乐;段哲琳;杨微涛;李寒梅;李华;
目的:探讨分娩时机与分娩方式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到2022年8月于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长沙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792例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双胎妊娠小于孕28周流产11例,其中26~27~(+6)周分娩8例,窒息率13.6%(3/22),无产后出血病例发生。孕28周后分娩双胎孕妇共781例,其中剖宫产665例,剖宫产率85.15%,产后出血率4.96%,新生儿窒息率0.075%(1/1330);阴道分娩116例,阴道分娩率14.85%,产后出血率9.48%,新生儿窒息率3.02%(7/232)。双胎经阴道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出血率高于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主要集中于孕28~31~(+6)周。结论:双胎发生大月份流产时,建议阴道分娩;双胎第一胎头位可行阴道分娩,孕32周前分娩,分娩方式需结合孕产妇个体化情况决定。助产机构需加强双胎妊娠接生技能培训,降低围产期母胎并发症的发生。
2024年01期 v.33 57-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3 ] |[引用频次:0 ] - 倪萍;黄乐;段哲琳;杨微涛;李寒梅;李华;
目的:探讨分娩时机与分娩方式对双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到2022年8月于湖南师范大学附属长沙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792例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双胎妊娠小于孕28周流产11例,其中26~27~(+6)周分娩8例,窒息率13.6%(3/22),无产后出血病例发生。孕28周后分娩双胎孕妇共781例,其中剖宫产665例,剖宫产率85.15%,产后出血率4.96%,新生儿窒息率0.075%(1/1330);阴道分娩116例,阴道分娩率14.85%,产后出血率9.48%,新生儿窒息率3.02%(7/232)。双胎经阴道分娩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出血率高于剖宫产,新生儿窒息主要集中于孕28~31~(+6)周。结论:双胎发生大月份流产时,建议阴道分娩;双胎第一胎头位可行阴道分娩,孕32周前分娩,分娩方式需结合孕产妇个体化情况决定。助产机构需加强双胎妊娠接生技能培训,降低围产期母胎并发症的发生。
2024年01期 v.33 57-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3 ] |[引用频次:0 ] - 刘小丽;马伟华;伊凤蕊;
目的:分析GDM患者早产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河北生殖妇产医院分娩的170例G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自发性早产分为早产组(32例)和对照组(138例)。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GDM患者早产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该模型临床效能。结果:早产组的妊娠年龄、孕前BMI、月经周期紊乱史、自然流产史、糖尿病家族史、胎膜早破、合并高血压、OGTT空腹血糖≥5.1mmol/L水平和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初潮年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妊娠年龄、孕前BMI、月经初潮年龄的AUC分别是0.861、0.901、0.63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3岁、>26.18kg/m~2、≤14岁。妊娠年龄(>33岁)、孕前BMI(>26.18kg/m~2)、自然流产史、糖尿病家族史、胎膜早破、OGTT空腹血糖≥5.1mmol/L是GDM患者自发性早产独立危险因素(P<0.05);GDM患者自发性早产独立危险因素的一致性指数为0.859(95%CI为0.759~0.910),列线图预测模型风险阈值分别>0.75。结论:基于妊娠年龄(>33岁)、孕前BMI(>26.18kg/m~2)、自然流产史、糖尿病家族史、胎膜早破、OGTT空腹血糖≥5.1mmol/L构建GDM患者出现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合理和准确性,为临床的防治提供参考。
2024年01期 v.33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2 ] |[引用频次:1 ] - 刘小丽;马伟华;伊凤蕊;
目的:分析GDM患者早产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河北生殖妇产医院分娩的170例G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自发性早产分为早产组(32例)和对照组(138例)。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GDM患者早产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决策曲线分析评估该模型临床效能。结果:早产组的妊娠年龄、孕前BMI、月经周期紊乱史、自然流产史、糖尿病家族史、胎膜早破、合并高血压、OGTT空腹血糖≥5.1mmol/L水平和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月经初潮年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妊娠年龄、孕前BMI、月经初潮年龄的AUC分别是0.861、0.901、0.636;最佳截断值分别为>33岁、>26.18kg/m~2、≤14岁。妊娠年龄(>33岁)、孕前BMI(>26.18kg/m~2)、自然流产史、糖尿病家族史、胎膜早破、OGTT空腹血糖≥5.1mmol/L是GDM患者自发性早产独立危险因素(P<0.05);GDM患者自发性早产独立危险因素的一致性指数为0.859(95%CI为0.759~0.910),列线图预测模型风险阈值分别>0.75。结论:基于妊娠年龄(>33岁)、孕前BMI(>26.18kg/m~2)、自然流产史、糖尿病家族史、胎膜早破、OGTT空腹血糖≥5.1mmol/L构建GDM患者出现自发性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合理和准确性,为临床的防治提供参考。
2024年01期 v.33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2 ] |[引用频次: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