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北华,男,1961年8月,博士、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第一层级)、山东大学齐鲁医学杰出名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先后担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和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委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医学命审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主编。
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致力于妇科肿瘤临床诊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详细内容

指南与共识

  • 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2版)

    孔北华 ;刘继红 ;黄鹤 ;王新宇 ;鹿欣 ;李宁 ;姜洁 ;张瑜 ;高庆蕾 ;张国楠 ;梁志清 ;向阳 ;崔恒 ;谢幸 ;马丁;

    <正>卵巢癌是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70%的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已届临床晚期。新诊断卵巢癌初始治疗模式为肿瘤细胞减灭术和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虽然大多数患者经过初始治疗可获得临床缓解,但仍有70%的患者在2~3年内复发,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40%左右。

    2022年08期 v.31 561-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06 ] |[引用频次:32 ]
  • 卵巢癌PARP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2版)

    孔北华 ;刘继红 ;黄鹤 ;王新宇 ;鹿欣 ;李宁 ;姜洁 ;张瑜 ;高庆蕾 ;张国楠 ;梁志清 ;向阳 ;崔恒 ;谢幸 ;马丁;

    <正>卵巢癌是病死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70%的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已届临床晚期。新诊断卵巢癌初始治疗模式为肿瘤细胞减灭术和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虽然大多数患者经过初始治疗可获得临床缓解,但仍有70%的患者在2~3年内复发,5年生存率一直徘徊在40%左右。

    2022年08期 v.31 561-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06 ] |[引用频次:32 ]

论著

  • 子宫内膜和卵巢同期双原发癌的临床特征及分子分型特点分析

    陈双凤;朱晨辰;周晴晴;陈晶晶;刘昱婕;吴大保;翁海燕;赵卫东;周颖;

    目的:探究子宫和卵巢同期双原发癌的临床特征和分子分型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治疗并经Scully组织学标准划分为子宫和卵巢同期双原发癌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回顾分析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肿瘤组织进行二代测序明确其分子分型特点。结果:12例双原发癌患者诊断的中位年龄为50.5岁,中位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0.84kg/m~2,其中未绝经患者占比66.67%(8/12),随访期间仅1例复发(8.33%);7例患者进行二代测序(NGS),在分子特点上以PTEN突变、MMR缺失突变、TP53突变较为常见,同一例患者不同部位的肿瘤存在一定的同源性,仅2例患者的子宫和卵巢具有不同的分子分型。结论:子宫和卵巢同期双原发癌患者以未绝经女性多见,分子分型可协助诊断双原发癌的分子特征,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制定。

    2022年08期 v.31 573-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1 ] |[引用频次:3 ]
  • 子宫内膜和卵巢同期双原发癌的临床特征及分子分型特点分析

    陈双凤;朱晨辰;周晴晴;陈晶晶;刘昱婕;吴大保;翁海燕;赵卫东;周颖;

    目的:探究子宫和卵巢同期双原发癌的临床特征和分子分型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治疗并经Scully组织学标准划分为子宫和卵巢同期双原发癌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回顾分析双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对肿瘤组织进行二代测序明确其分子分型特点。结果:12例双原发癌患者诊断的中位年龄为50.5岁,中位身体质量指数(BMI)为20.84kg/m~2,其中未绝经患者占比66.67%(8/12),随访期间仅1例复发(8.33%);7例患者进行二代测序(NGS),在分子特点上以PTEN突变、MMR缺失突变、TP53突变较为常见,同一例患者不同部位的肿瘤存在一定的同源性,仅2例患者的子宫和卵巢具有不同的分子分型。结论:子宫和卵巢同期双原发癌患者以未绝经女性多见,分子分型可协助诊断双原发癌的分子特征,指导临床治疗决策制定。

    2022年08期 v.31 573-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1 ] |[引用频次:3 ]
  • 妇科肿瘤患者输尿管支架相关性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及防治

    郑丹;田小燕;孙玉菡;代玲;王柯静;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留置输尿管支架相关性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为非泌尿外科发生尿脓毒血症的防治提供思路。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行妇科肿瘤手术安置并取出输尿管支架的176例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尿脓毒血症将患者分为脓毒血症组和非脓毒血症组,对尿脓毒血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6例患者中发生尿脓毒血症者53例(30.11%)。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尿亚硝酸盐和尿培养阳性,留置支架期间行辅助放化疗、发生尿路感染、导尿管脱管困难以及留置支架时间与尿脓毒血症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置输尿管支架时间(OR=2.306,95%CI为1.036~5.133)、严重贫血(OR=2.663,95%CI为1.082~6.556)、低蛋白血症(OR=2.616,95%CI为1.181~5.793)、尿亚硝酸盐阳性(OR=4.656,95%CI为1.968~11.013)、留置支架期间放化疗(OR=2.419,95%CI为1.087~5.385)及发生症状性尿路感染(OR=3.097,95%CI为1.399~6.855)为独立危险因素。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对一、二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应严格评估留置支架指征,尽量减少支架留置时间;取出支架前严格评估尿脓毒血症危险因素,积极治疗有症状尿路感染,提高无症状菌尿的筛查意识,围手术期采取抗菌药物分层防治策略。

    2022年08期 v.31 579-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3 ] |[引用频次:1 ]
  • 妇科肿瘤患者输尿管支架相关性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及防治

    郑丹;田小燕;孙玉菡;代玲;王柯静;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患者留置输尿管支架相关性尿脓毒血症的危险因素及防治策略,为非泌尿外科发生尿脓毒血症的防治提供思路。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行妇科肿瘤手术安置并取出输尿管支架的176例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发生尿脓毒血症将患者分为脓毒血症组和非脓毒血症组,对尿脓毒血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6例患者中发生尿脓毒血症者53例(30.11%)。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术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尿亚硝酸盐和尿培养阳性,留置支架期间行辅助放化疗、发生尿路感染、导尿管脱管困难以及留置支架时间与尿脓毒血症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留置输尿管支架时间(OR=2.306,95%CI为1.036~5.133)、严重贫血(OR=2.663,95%CI为1.082~6.556)、低蛋白血症(OR=2.616,95%CI为1.181~5.793)、尿亚硝酸盐阳性(OR=4.656,95%CI为1.968~11.013)、留置支架期间放化疗(OR=2.419,95%CI为1.087~5.385)及发生症状性尿路感染(OR=3.097,95%CI为1.399~6.855)为独立危险因素。多重耐药肠杆菌科细菌是主要的致病菌,对一、二代头孢菌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较高。结论:应严格评估留置支架指征,尽量减少支架留置时间;取出支架前严格评估尿脓毒血症危险因素,积极治疗有症状尿路感染,提高无症状菌尿的筛查意识,围手术期采取抗菌药物分层防治策略。

    2022年08期 v.31 579-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3 ] |[引用频次:1 ]
  • 孕妇肠道菌群分布特征及与空腹血糖水平的关系

    陈晓辉;赵艳;

    目的:分析妊娠期孕妇肠道菌群分布特点,探究其与妊娠空腹血糖(FPG)水平、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山医院妇产科产检并分娩的342例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将孕妇分为正常妊娠组(278例)和不良妊娠组(64例)。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肠道菌群分布情况、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血生化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妊娠期孕妇肠道菌群与妊娠FPG、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孕前吸烟、流产史、贫血,肠杆菌、肠球菌菌落数增多,双歧杆菌、乳杆菌菌落数减少,OTUs、Ace指数、Shannon指数降低,血清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维生素B12(VB12)、叶酸水平降低均是导致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肠杆菌、肠球菌的菌落数分别与妊娠FPG水平、妊娠结局呈明显正相关(P<0.05),双歧杆菌、乳杆菌分别与妊娠FPG水平、妊娠结局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妊娠期孕妇肠道菌群分布与妊娠FPG、妊娠结局具有明显相关性,可能由于肠道菌群改变,使FPG水平升高,从而影响妊娠结局。临床上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维持妊娠期孕妇肠道菌群平衡,有利于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2022年08期 v.31 584-587+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5 ] |[引用频次:0 ]
  • 孕妇肠道菌群分布特征及与空腹血糖水平的关系

    陈晓辉;赵艳;

    目的:分析妊娠期孕妇肠道菌群分布特点,探究其与妊娠空腹血糖(FPG)水平、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宝山医院妇产科产检并分娩的342例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将孕妇分为正常妊娠组(278例)和不良妊娠组(64例)。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肠道菌群分布情况、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血生化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不良妊娠结局的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妊娠期孕妇肠道菌群与妊娠FPG、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孕前吸烟、流产史、贫血,肠杆菌、肠球菌菌落数增多,双歧杆菌、乳杆菌菌落数减少,OTUs、Ace指数、Shannon指数降低,血清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维生素B12(VB12)、叶酸水平降低均是导致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肠杆菌、肠球菌的菌落数分别与妊娠FPG水平、妊娠结局呈明显正相关(P<0.05),双歧杆菌、乳杆菌分别与妊娠FPG水平、妊娠结局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妊娠期孕妇肠道菌群分布与妊娠FPG、妊娠结局具有明显相关性,可能由于肠道菌群改变,使FPG水平升高,从而影响妊娠结局。临床上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维持妊娠期孕妇肠道菌群平衡,有利于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2022年08期 v.31 584-587+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5 ] |[引用频次:0 ]
  • 阴道菌群中粪肠球菌对阴道加德纳菌、阴道阿托波菌和两种菌混合生长的生物膜影响的体外研究

    冯旸子;孙茜;张晓宇;白会会;何渊慧;杜梦瑶;范琳媛;刘朝晖;

    目的:研究阴道菌群中粪肠球菌上清液对阴道加德纳菌、阴道阿托波菌和两种菌混合生长的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初次诊断为BV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纯化鉴定的阴道加德纳菌和阴道阿托波菌,观察加德纳菌单独培养及加德纳菌与阿托波菌共培养24、48、72h的生长情况,通过检测OD值观察生物膜形成情况。通过检测OD值观察加德纳菌单独培养及其与阿托波菌共培养时加入含粪肠球菌代谢产物的上清液24、48、72h的生物膜形成情况。结果: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较好,阿托波菌几乎无生物膜形成。总菌量相等的加德纳菌单独培养与加德纳菌和阿托波菌共培养时的OD值无显著差异(P=0.259,P>0.05)。加德纳菌及其与阿托波菌共培养时加含粪肠球菌代谢产物的上清液较不加上清液时OD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加德纳菌和阿托波菌有相互促进生物膜形成作用。加入含粪肠球菌代谢产物的上清液对加德纳菌和加德纳菌与阿托波菌共培养形成的生物膜有显著抑制作用。

    2022年08期 v.31 58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1 ] |[引用频次:6 ]
  • 阴道菌群中粪肠球菌对阴道加德纳菌、阴道阿托波菌和两种菌混合生长的生物膜影响的体外研究

    冯旸子;孙茜;张晓宇;白会会;何渊慧;杜梦瑶;范琳媛;刘朝晖;

    目的:研究阴道菌群中粪肠球菌上清液对阴道加德纳菌、阴道阿托波菌和两种菌混合生长的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初次诊断为BV患者阴道分泌物中分离纯化鉴定的阴道加德纳菌和阴道阿托波菌,观察加德纳菌单独培养及加德纳菌与阿托波菌共培养24、48、72h的生长情况,通过检测OD值观察生物膜形成情况。通过检测OD值观察加德纳菌单独培养及其与阿托波菌共培养时加入含粪肠球菌代谢产物的上清液24、48、72h的生物膜形成情况。结果:加德纳菌生物膜形成较好,阿托波菌几乎无生物膜形成。总菌量相等的加德纳菌单独培养与加德纳菌和阿托波菌共培养时的OD值无显著差异(P=0.259,P>0.05)。加德纳菌及其与阿托波菌共培养时加含粪肠球菌代谢产物的上清液较不加上清液时OD值显著降低(P<0.05)。结论:加德纳菌和阿托波菌有相互促进生物膜形成作用。加入含粪肠球菌代谢产物的上清液对加德纳菌和加德纳菌与阿托波菌共培养形成的生物膜有显著抑制作用。

    2022年08期 v.31 58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1 ] |[引用频次:6 ]
  • 13号染色体长臂拷贝数异常的产前遗传学分析及妊娠结局随访

    李燕青;傅婉玉;江矞颖;王元白;庄建龙;

    目的:探索13号染色体长臂拷贝数异常胎儿的产前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1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行羊水/脐血染色体核型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array)检测的产前诊断病例,对遗传学诊断确认13号染色体长臂拷贝数异常的胎儿,进一步行遗传学分析、家系分析及随访妊娠结局。结果:共检出8例13号染色体长臂拷贝数异常胎儿,其中3例为致病性变异,均因亲代染色体结构异常导致;5例为临床意义不明变异(VOUS),其中3例遗传自父亲。除例5胎儿产前超声提示胎儿全身水肿、永存左上腔静脉伴多发超声软指标异常外,其余7例胎儿产前超声未见明显结构异常。结论: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及SNP-array检测技术可明确13号染色体长臂拷贝数异常的性质及范围,结合亲代验证情况及超声等辅助检查结果,有利于妊娠结局的选择。

    2022年08期 v.31 593-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1 ]
  • 13号染色体长臂拷贝数异常的产前遗传学分析及妊娠结局随访

    李燕青;傅婉玉;江矞颖;王元白;庄建龙;

    目的:探索13号染色体长臂拷贝数异常胎儿的产前临床表型及遗传学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7月1日至2021年7月1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行羊水/脐血染色体核型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array)检测的产前诊断病例,对遗传学诊断确认13号染色体长臂拷贝数异常的胎儿,进一步行遗传学分析、家系分析及随访妊娠结局。结果:共检出8例13号染色体长臂拷贝数异常胎儿,其中3例为致病性变异,均因亲代染色体结构异常导致;5例为临床意义不明变异(VOUS),其中3例遗传自父亲。除例5胎儿产前超声提示胎儿全身水肿、永存左上腔静脉伴多发超声软指标异常外,其余7例胎儿产前超声未见明显结构异常。结论:联合染色体核型分析及SNP-array检测技术可明确13号染色体长臂拷贝数异常的性质及范围,结合亲代验证情况及超声等辅助检查结果,有利于妊娠结局的选择。

    2022年08期 v.31 593-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6 ] |[引用频次:1 ]
  • 载脂蛋白B/A1比值对子痫前期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乔小改;蔡大军;张庆;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1)比值对子痫前期(PE)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12例PE孕妇,根据病情分为轻度PE组(52例)和重度PE组(6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孕产妇56例为对照组。根据妊娠结局分为结局良好组(n=62)与结局不良组(n=50)。对比分析3组孕产妇的ApoB、ApoA1及ApoB/A1比值。ROC曲线评估ApoB/A1对PE的诊断价值,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ApoB/A1对PE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轻度及重度PE组的ApoB、ApoB/A1均显著升高(P<0.05),重度PE组的ApoB、ApoB/A1高于轻度PE组(P<0.05),ApoA1水平低于轻度PE组(P<0.05)。ApoA1、ApoB、ApoB/A1诊断P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0、0.860和0.882。与妊娠结局良好组相比,妊娠结局不良组的ApoB、ApoB/A1均显著升高,ApoA1降低(P<0.05)。ApoB、ApoB/A1是PE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839(1.096~7.356),P=0.032;OR(95%CI)=3.451(1.363~8.737),P=0.009],其预测妊娠结局的AUC分别为0.750、0.787。结论:ApoB/A1与PE具有一定相关性,对PE孕妇的妊娠结局可能具有预测价值。

    2022年08期 v.31 597-600+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6 ]
  • 载脂蛋白B/A1比值对子痫前期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乔小改;蔡大军;张庆;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ApoB/A1)比值对子痫前期(PE)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12例PE孕妇,根据病情分为轻度PE组(52例)和重度PE组(60例),另选取同期健康孕产妇56例为对照组。根据妊娠结局分为结局良好组(n=62)与结局不良组(n=50)。对比分析3组孕产妇的ApoB、ApoA1及ApoB/A1比值。ROC曲线评估ApoB/A1对PE的诊断价值,logistic回归及ROC曲线分析ApoB/A1对PE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轻度及重度PE组的ApoB、ApoB/A1均显著升高(P<0.05),重度PE组的ApoB、ApoB/A1高于轻度PE组(P<0.05),ApoA1水平低于轻度PE组(P<0.05)。ApoA1、ApoB、ApoB/A1诊断P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0、0.860和0.882。与妊娠结局良好组相比,妊娠结局不良组的ApoB、ApoB/A1均显著升高,ApoA1降低(P<0.05)。ApoB、ApoB/A1是PE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2.839(1.096~7.356),P=0.032;OR(95%CI)=3.451(1.363~8.737),P=0.009],其预测妊娠结局的AUC分别为0.750、0.787。结论:ApoB/A1与PE具有一定相关性,对PE孕妇的妊娠结局可能具有预测价值。

    2022年08期 v.31 597-600+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5 ] |[引用频次:6 ]
  • 不同栓塞颗粒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对比观察

    丁缓缓;胡茂能;祁磊;

    目的:分析不同栓塞颗粒治疗产后出血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栓塞材料分为明胶海绵组(GS)(42例)与聚乙烯醇组(PVA)(38例)。比较GS组和PVA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术后出血量、血红蛋白、血压、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血压、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组的术后输血量略高于PV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及月经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与PVA颗粒栓塞治疗产后出血均及时有效,PVA更佳。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月经影响不显著,对远期生育功能的影响有待大样本进一步探究。

    2022年08期 v.31 601-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0 ]
  • 不同栓塞颗粒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对比观察

    丁缓缓;胡茂能;祁磊;

    目的:分析不同栓塞颗粒治疗产后出血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栓塞材料分为明胶海绵组(GS)(42例)与聚乙烯醇组(PVA)(38例)。比较GS组和PVA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术后出血量、血红蛋白、血压、输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量、血压、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S组的术后输血量略高于PV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及月经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S与PVA颗粒栓塞治疗产后出血均及时有效,PVA更佳。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对患者的月经影响不显著,对远期生育功能的影响有待大样本进一步探究。

    2022年08期 v.31 601-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0 ]
  • HCG日孕酮水平对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IVF/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

    杨如雪;李丹阳;刘洋;管一春;孙丽君;

    目的:探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IVF/ICSI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中,HCG日血清孕酮(P)水平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采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促排卵行IVF/ICSI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共5023周期。根据HCG日P水平分为四组,A组:P<1ng/mL(2275周期)、B组:1ng/mL≤P<1.5ng/mL(1744周期)、C组1.5ng/mL≤P<1.75ng/mL(271周期)及D组:1.75ng/mL≤P<3ng/mL(733周期)。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卡方检验比较4组的一般资料、临床促排情况、胚胎实验室指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采用logistic/线性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分析HCG日P水平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经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4组囊胚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着床率显著高于D组(P<0.05);A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B、C组及D组,B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D组(P均<0.05);A组的活产率高于C、D组,B组的活产率高于D组(P均<0.01)。4组的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异位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G日血清P升高不会影响IVF/ICSI中卵母细胞及胚胎质量;HCG日P<1ng/mL时,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最高。

    2022年08期 v.31 605-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4 ] |[引用频次:5 ]
  • HCG日孕酮水平对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IVF/ICSI临床结局的影响

    杨如雪;李丹阳;刘洋;管一春;孙丽君;

    目的:探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IVF/ICSI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中,HCG日血清孕酮(P)水平对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采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促排卵行IVF/ICSI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资料,共5023周期。根据HCG日P水平分为四组,A组:P<1ng/mL(2275周期)、B组:1ng/mL≤P<1.5ng/mL(1744周期)、C组1.5ng/mL≤P<1.75ng/mL(271周期)及D组:1.75ng/mL≤P<3ng/mL(733周期)。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与卡方检验比较4组的一般资料、临床促排情况、胚胎实验室指标、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采用logistic/线性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分析HCG日P水平对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经回归校正混杂因素后,4组囊胚形成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着床率显著高于D组(P<0.05);A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B、C组及D组,B组的临床妊娠率高于D组(P均<0.05);A组的活产率高于C、D组,B组的活产率高于D组(P均<0.01)。4组的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异位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CG日血清P升高不会影响IVF/ICSI中卵母细胞及胚胎质量;HCG日P<1ng/mL时,新鲜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妊娠率与活产率最高。

    2022年08期 v.31 605-6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4 ] |[引用频次:5 ]

短篇论著

  • 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4例分析

    张文蕾;郑剑兰;李玉萍;汪昌玉;刘士璇;田迪雅;陈丽旋;刘昌华;杨文圣;

    目的:探讨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IS)患者的诊治过程及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方法:回顾分析2012至2021年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4例完全性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并复习AIS的相关文献资料。结果:AIS的诊断主要依靠家族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生殖激素、染色体核型确诊,完全性AIS的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患者社会性别为女性,多因青春期原发性闭经就诊,主张青春期后切除性腺,术后定期复查、长期口服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加强心理辅导。结论:完全性AIS为罕见病,需同时关注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2022年08期 v.31 610-613+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0 ] |[引用频次:0 ]
  • 完全性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4例分析

    张文蕾;郑剑兰;李玉萍;汪昌玉;刘士璇;田迪雅;陈丽旋;刘昌华;杨文圣;

    目的:探讨雄激素不敏感综合征(AIS)患者的诊治过程及目前存在的不足之处。方法:回顾分析2012至2021年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收治的4例完全性AI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诊治过程,并复习AIS的相关文献资料。结果:AIS的诊断主要依靠家族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生殖激素、染色体核型确诊,完全性AIS的早期诊断困难,大多数患者社会性别为女性,多因青春期原发性闭经就诊,主张青春期后切除性腺,术后定期复查、长期口服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加强心理辅导。结论:完全性AIS为罕见病,需同时关注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

    2022年08期 v.31 610-613+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0 ] |[引用频次:0 ]
  • 妊娠中期前置胎盘引产方式探讨

    吴丹;唐晓彤;吴刘鑫;蒋伟菊;胡慧颖;张芬芬;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前置胎盘引产方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引产的前置胎盘状态的孕妇(14~27~(+6)周)共94例。根据引产方式将孕妇分为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组(10例)、米非司酮+乳酸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组(61例)、剖宫取胎术组(23例),比较3组孕妇的一般情况、引产结局。根据前置胎盘类型将患者分为完全性前置胎盘组(47例)和非完全性前置胎盘组(47例),比较2组间患者引产转归。根据是否采用子宫动脉栓塞(UAE),进一步将药物引产患者分为药物引产组(46例)和药物引产+UAE组(25例)。结果:完全性前置胎盘病例中,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组中完全性前置胎盘比例最低,米非司酮+乳酸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组其次,剖宫取胎术组完全性前置胎盘比例最高。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组的引产孕周[15.8周(13.9,17.33)]显著早于米非司酮+乳酸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组[20.7周(18.3,23.7)]和剖宫取胎术组[20.7周(18.3,23.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组间在引产时出血量具有显著差异,剖宫取胎术组引产时出血量最高[400mL(200,1300)],其次是米非司酮+乳酸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组[143.0mL(50,400)],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组最少[75mL(50,237.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剖宫取胎术组的输血率显著高于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组和米非司酮+乳酸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组。剖宫取胎术组引产时间[80min(70,90)]最短,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组的引产时间[5040min(2880,6120)]最长,米非司酮+乳酸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组的引产时间[4320min(2880,5760)]介于两组之间。3组间上述相关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类型的前置胎盘类型中,非完全性前置胎盘患者中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引产方式利用率高于完全性前置胎盘患者,而其输血率和剖宫取胎引产方式使用率低于完全性前置胎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素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前置胎盘引产方式各有其利弊,且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应结合患者的特征选择合适的引产方式,改善患者预后。

    2022年08期 v.31 614-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3 ] |[引用频次:5 ]
  • 妊娠中期前置胎盘引产方式探讨

    吴丹;唐晓彤;吴刘鑫;蒋伟菊;胡慧颖;张芬芬;

    目的:探讨妊娠中期前置胎盘引产方式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于南京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引产的前置胎盘状态的孕妇(14~27~(+6)周)共94例。根据引产方式将孕妇分为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组(10例)、米非司酮+乳酸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组(61例)、剖宫取胎术组(23例),比较3组孕妇的一般情况、引产结局。根据前置胎盘类型将患者分为完全性前置胎盘组(47例)和非完全性前置胎盘组(47例),比较2组间患者引产转归。根据是否采用子宫动脉栓塞(UAE),进一步将药物引产患者分为药物引产组(46例)和药物引产+UAE组(25例)。结果:完全性前置胎盘病例中,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组中完全性前置胎盘比例最低,米非司酮+乳酸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组其次,剖宫取胎术组完全性前置胎盘比例最高。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组的引产孕周[15.8周(13.9,17.33)]显著早于米非司酮+乳酸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组[20.7周(18.3,23.7)]和剖宫取胎术组[20.7周(18.3,23.7)],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3组间在引产时出血量具有显著差异,剖宫取胎术组引产时出血量最高[400mL(200,1300)],其次是米非司酮+乳酸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组[143.0mL(50,400)],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组最少[75mL(50,237.5)],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剖宫取胎术组的输血率显著高于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组和米非司酮+乳酸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组。剖宫取胎术组引产时间[80min(70,90)]最短,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组的引产时间[5040min(2880,6120)]最长,米非司酮+乳酸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组的引产时间[4320min(2880,5760)]介于两组之间。3组间上述相关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类型的前置胎盘类型中,非完全性前置胎盘患者中米非司酮+米索前列醇引产方式利用率高于完全性前置胎盘患者,而其输血率和剖宫取胎引产方式使用率低于完全性前置胎盘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因素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前置胎盘引产方式各有其利弊,且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应结合患者的特征选择合适的引产方式,改善患者预后。

    2022年08期 v.31 614-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3 ] |[引用频次:5 ]
  • 输卵管再通术对近端输卵管阻塞不孕症临床治疗结局的影响

    周妮;侯月敏;乞艳华;刘强;邬晋芳;

    目的:探讨输卵管再通术(FTR)治疗近端输卵管阻塞(PTO)不孕症后受孕方式的选择及影响术后妊娠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FTR后双侧输卵管通畅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自主选择受孕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61例),观察组采取促排卵周期的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对照组采取自然受孕,比较两组的妊娠率及妊娠结局。按照受孕后妊娠情况分为妊娠组(56例)和非妊娠组(3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妊娠率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种受孕方式的妊娠率和妊娠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月的妊娠率均高于术后7~12月(P<0.05);受孕时间在术后7~12月时,促排卵周期IUI的妊娠率明显高于自然受孕(P<0.05),受孕时间在术后1~6月时,两者的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女性年龄、输卵管阻塞程度、AMH是影响FTR术后妊娠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输卵管再通术后前半年的妊娠率高于后半年,半年后自然受孕的妊娠率低于促排卵周期IUI。FTR术后双侧输卵管通畅的患者,建议自然受孕,若半年未孕,应积极予以干预。特别是对于年龄≥35岁、术前双侧输卵管阻塞、卵巢功能减退、再通术后半年仍未怀孕者,建议行宫腔内人工授精,必要时进一步行试管婴儿助孕。

    2022年08期 v.31 619-621+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8 ]
  • 输卵管再通术对近端输卵管阻塞不孕症临床治疗结局的影响

    周妮;侯月敏;乞艳华;刘强;邬晋芳;

    目的:探讨输卵管再通术(FTR)治疗近端输卵管阻塞(PTO)不孕症后受孕方式的选择及影响术后妊娠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FTR后双侧输卵管通畅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自主选择受孕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61例),观察组采取促排卵周期的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助孕,对照组采取自然受孕,比较两组的妊娠率及妊娠结局。按照受孕后妊娠情况分为妊娠组(56例)和非妊娠组(37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妊娠率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种受孕方式的妊娠率和妊娠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月的妊娠率均高于术后7~12月(P<0.05);受孕时间在术后7~12月时,促排卵周期IUI的妊娠率明显高于自然受孕(P<0.05),受孕时间在术后1~6月时,两者的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女性年龄、输卵管阻塞程度、AMH是影响FTR术后妊娠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输卵管再通术后前半年的妊娠率高于后半年,半年后自然受孕的妊娠率低于促排卵周期IUI。FTR术后双侧输卵管通畅的患者,建议自然受孕,若半年未孕,应积极予以干预。特别是对于年龄≥35岁、术前双侧输卵管阻塞、卵巢功能减退、再通术后半年仍未怀孕者,建议行宫腔内人工授精,必要时进一步行试管婴儿助孕。

    2022年08期 v.31 619-621+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8 ]
  • 妊娠合并脑血管疾病57例临床分析

    冯娜;苏春宏;印贤琴;陈敦金;林琳;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脑血管疾病的诊治以及母儿预后。方法: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0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其发病病因、首发症状、诊治及母儿预后。结果:妊娠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共57例,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1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6例。妊娠合并脑血管疾病常见的病因有子痫前期或子痫、脑内动静脉畸形、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妊娠合并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头痛、头晕、意识障碍、呕吐、抽搐、视物模糊,主要依靠影像学进行诊断。57例妊娠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有38例采取保守治疗,19例采取手术治疗;53例在诊断脑血管疾病后即终止妊娠,3例在孕足月后择期剖宫产,1例失访。53例终止妊娠患者中,46例剖宫产,2例顺产,2例人工流产,2例药物流产,1例自然流产。围产儿共44例,43例经随访未发生脑血管疾病,1例因脑出血发生围产儿死亡。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有18例痊愈,5例发生后遗症,10例产褥期内死亡,2例在产后两年内死亡,6例预后不详;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12例痊愈,2例产褥期内死亡,2例预后不详。结论:妊娠合并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罕见,一旦发生,病情急且重,应尽早诊断及干预,以改善母儿预后。

    2022年08期 v.31 622-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0 ]
  • 妊娠合并脑血管疾病57例临床分析

    冯娜;苏春宏;印贤琴;陈敦金;林琳;

    目的:分析妊娠合并脑血管疾病的诊治以及母儿预后。方法:收集2009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0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其发病病因、首发症状、诊治及母儿预后。结果:妊娠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共57例,其中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41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6例。妊娠合并脑血管疾病常见的病因有子痫前期或子痫、脑内动静脉畸形、血液病、凝血功能障碍。妊娠合并脑血管疾病的临床表现通常为头痛、头晕、意识障碍、呕吐、抽搐、视物模糊,主要依靠影像学进行诊断。57例妊娠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有38例采取保守治疗,19例采取手术治疗;53例在诊断脑血管疾病后即终止妊娠,3例在孕足月后择期剖宫产,1例失访。53例终止妊娠患者中,46例剖宫产,2例顺产,2例人工流产,2例药物流产,1例自然流产。围产儿共44例,43例经随访未发生脑血管疾病,1例因脑出血发生围产儿死亡。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有18例痊愈,5例发生后遗症,10例产褥期内死亡,2例在产后两年内死亡,6例预后不详;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有12例痊愈,2例产褥期内死亡,2例预后不详。结论:妊娠合并脑血管疾病在临床上罕见,一旦发生,病情急且重,应尽早诊断及干预,以改善母儿预后。

    2022年08期 v.31 622-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0 ]

综述

  • 尿道填充剂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研究进展

    韩武岳;黄国涛;何勇;左晓虎;赵芷晗;洪莉;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一种影响着全世界许多女性生活质量的疾病。目前,SUI治疗的一线治疗是尿道中段悬吊术,但手术治疗不仅创伤较大,而且伴随着许多并发症,故而非手术治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中,尿道填充剂治疗的创伤性小、术后恢复快,患者配合度更高,虽然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临床数据较以前更多,更具有参考价值。本文对尿道填充剂治疗女性SUI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检索和汇总。

    2022年08期 v.31 626-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8 ] |[引用频次:1 ]
  • 尿道填充剂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研究进展

    韩武岳;黄国涛;何勇;左晓虎;赵芷晗;洪莉;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一种影响着全世界许多女性生活质量的疾病。目前,SUI治疗的一线治疗是尿道中段悬吊术,但手术治疗不仅创伤较大,而且伴随着许多并发症,故而非手术治疗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其中,尿道填充剂治疗的创伤性小、术后恢复快,患者配合度更高,虽然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但临床数据较以前更多,更具有参考价值。本文对尿道填充剂治疗女性SUI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检索和汇总。

    2022年08期 v.31 626-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8 ] |[引用频次:1 ]
  • 卵巢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诊治进展

    张威;刘丽雅;韩丽萍;常淑珍;

    卵巢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是一种罕见的卵巢恶性肿瘤,又称为卵巢非小细胞型神经内分泌癌,具有侵袭性强、预后差的特点,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确诊需要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免疫组化证实肿瘤组织的神经内分泌性质。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卵巢LCNEC认识水平逐渐增加,但仍无统一的治疗方式。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卵巢LCNEC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2022年08期 v.31 629-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0 ]
  • 卵巢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诊治进展

    张威;刘丽雅;韩丽萍;常淑珍;

    卵巢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LCNEC)是一种罕见的卵巢恶性肿瘤,又称为卵巢非小细胞型神经内分泌癌,具有侵袭性强、预后差的特点,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确诊需要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进行免疫组化证实肿瘤组织的神经内分泌性质。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水平的提高,临床医师对卵巢LCNEC认识水平逐渐增加,但仍无统一的治疗方式。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就卵巢LCNEC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以期改善患者预后。

    2022年08期 v.31 629-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0 ]
  • 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朱昕芸;李春波;华克勤;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传统的全转录组研究主要是通过分析细胞群体获得基因平均表达的结果或优势细胞群的信息,对于癌基因组的发生发展以及亚克隆的鉴定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单细胞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探索肿瘤异质性和微环境及研究肿瘤治疗反应并提供新的治疗方向带来开创性的革命。本文对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该技术在肿瘤异质性、肿瘤微环境、肿瘤的进展与转移,以及治疗反应等方面的应用。

    2022年08期 v.31 631-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59 ] |[引用频次:1 ]
  • 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朱昕芸;李春波;华克勤;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传统的全转录组研究主要是通过分析细胞群体获得基因平均表达的结果或优势细胞群的信息,对于癌基因组的发生发展以及亚克隆的鉴定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单细胞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探索肿瘤异质性和微环境及研究肿瘤治疗反应并提供新的治疗方向带来开创性的革命。本文对单细胞测序技术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该技术在肿瘤异质性、肿瘤微环境、肿瘤的进展与转移,以及治疗反应等方面的应用。

    2022年08期 v.31 631-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59 ] |[引用频次:1 ]
  • 膳食纤维与妊娠期糖尿病

    张东耀;徐先明;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患病率逐年上升,对母婴近期和远期可产生多种不良结局。膳食纤维(DF)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聚合物,也是人类膳食中重要的营养素。研究表明,DF的合理摄入不仅对GDM患者血糖血脂的调节与不良妊娠结局的改善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同时对GDM的预防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就DF对GDM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上使用DF预防和治疗GDM的提供理论基础。

    2022年08期 v.31 634-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87 ] |[引用频次:6 ]
  • 膳食纤维与妊娠期糖尿病

    张东耀;徐先明;

    妊娠期糖尿病(GDM)是妊娠期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其患病率逐年上升,对母婴近期和远期可产生多种不良结局。膳食纤维(DF)是一种不能被人体消化和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聚合物,也是人类膳食中重要的营养素。研究表明,DF的合理摄入不仅对GDM患者血糖血脂的调节与不良妊娠结局的改善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同时对GDM的预防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就DF对GDM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为临床上使用DF预防和治疗GDM的提供理论基础。

    2022年08期 v.31 634-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87 ] |[引用频次:6 ]

病例报告

  • 原发性子宫内膜癌合并胃转移1例报道

    王丽慧;殷爱军;顾伟亭;崔保霞;李鹏;

    <正>1病例简介患者,绝经后女性,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9.4kg/m~2,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阵发性钝痛,伴小便排出不畅,小便后可缓解;1周前出现腹胀,无其他不适。妇科查体:子宫增大如孕2~+月大,轻度压痛;宫体后方左、右附件区可分别触及一直径7cm~8cm质硬包块,伴压痛,活动度差。

    2022年08期 v.31 638+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0 ] |[引用频次:0 ]
  • 原发性子宫内膜癌合并胃转移1例报道

    王丽慧;殷爱军;顾伟亭;崔保霞;李鹏;

    <正>1病例简介患者,绝经后女性,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9.4kg/m~2,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阵发性钝痛,伴小便排出不畅,小便后可缓解;1周前出现腹胀,无其他不适。妇科查体:子宫增大如孕2~+月大,轻度压痛;宫体后方左、右附件区可分别触及一直径7cm~8cm质硬包块,伴压痛,活动度差。

    2022年08期 v.31 638+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0 ] |[引用频次:0 ]
  • 子宫前壁肌瘤导致妊娠子宫嵌顿1例病例报告

    朱晔;尹秀菊;张晓红;

    <正>1病例简介患者,31岁,G_1P_0。孕前B超提示子宫前壁肌瘤约6cm,未予处理。孕13周超声提示子宫多发肌瘤,最大者位于前壁,8.1cm×8.8cm×7.2cm,未处理。患者因停经15~+周突发腹痛、排尿困难,超声提示:子宫明显呈过度后倾后屈,宫底位于阴道后方,可疑子宫嵌顿症。患者曾于外院尝试手法复位失败,膝胸卧位后症状明显好转。产科查体可触及巨大的子宫肌瘤位于子宫前壁、脐右下方,直径约10cm,质韧,无压痛等不适。

    2022年08期 v.31 639-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4 ] |[引用频次:2 ]
  • 子宫前壁肌瘤导致妊娠子宫嵌顿1例病例报告

    朱晔;尹秀菊;张晓红;

    <正>1病例简介患者,31岁,G_1P_0。孕前B超提示子宫前壁肌瘤约6cm,未予处理。孕13周超声提示子宫多发肌瘤,最大者位于前壁,8.1cm×8.8cm×7.2cm,未处理。患者因停经15~+周突发腹痛、排尿困难,超声提示:子宫明显呈过度后倾后屈,宫底位于阴道后方,可疑子宫嵌顿症。患者曾于外院尝试手法复位失败,膝胸卧位后症状明显好转。产科查体可触及巨大的子宫肌瘤位于子宫前壁、脐右下方,直径约10cm,质韧,无压痛等不适。

    2022年08期 v.31 639-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4 ] |[引用频次: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