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小芳;胡克;李洁明;金文艳;陈秋平;周香城;张小伟;周嘉禾;钟明琳;李荔;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子宫内膜正常组(PCOS-E)和子宫内膜病变组(PCOS-EH)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PCOS合并子宫内膜病变的相关致病基因。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1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宫腔镜检查+诊刮术的PCOS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两组:PCOS-E和PCOS-EH。两组中各随机选取10例子宫内膜标本,利用芯片差异显著性分析(SAM)软件筛选两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ene Ontology(GO)及Pathway富集分析,建立基因表达谱。结果:基因芯片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有表达意义的基因29871个,PCOS-EH组子宫内膜组织中存在表达差异的基因共810个,其中上调基因408个,下调基因402个。GO生物学过程富集类别128个,分子功能富集类别23个,细胞组成富集类别19个,发现多个基因功能簇的富集。共筛选出23条代谢通路的差异基因,涉及Wnt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其中Wnt信号通路的负调控(q-value=4.96E-05)具有显著差异。利用KEGG通路分析发现,Wnt信号通路中涉及8个基因,其中2个差异基因表达下调(SFRP1=-2.70、SFRP4=-4.55),6个差异基因表达上调(WIF1=11.88、DKK4=9.40、NKD1=8.93、WNT6=4.65、BAMBI=3.79、PRKCG=2.99),表达均显著差异。结论:PCOS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基因表达谱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存在明显差异,累及Wnt信号传导通路,这些改变可能与PCOS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相关,相关基因表达(产物)可作为早期预测的生物标记物。
2022年07期 v.31 481-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4 ] |[引用频次:1 ] - 李小芳;胡克;李洁明;金文艳;陈秋平;周香城;张小伟;周嘉禾;钟明琳;李荔;
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子宫内膜正常组(PCOS-E)和子宫内膜病变组(PCOS-EH)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PCOS合并子宫内膜病变的相关致病基因。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11月于广东省妇幼保健院行宫腔镜检查+诊刮术的PCOS患者,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两组:PCOS-E和PCOS-EH。两组中各随机选取10例子宫内膜标本,利用芯片差异显著性分析(SAM)软件筛选两组差异表达基因,并进行Gene Ontology(GO)及Pathway富集分析,建立基因表达谱。结果:基因芯片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有表达意义的基因29871个,PCOS-EH组子宫内膜组织中存在表达差异的基因共810个,其中上调基因408个,下调基因402个。GO生物学过程富集类别128个,分子功能富集类别23个,细胞组成富集类别19个,发现多个基因功能簇的富集。共筛选出23条代谢通路的差异基因,涉及Wnt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其中Wnt信号通路的负调控(q-value=4.96E-05)具有显著差异。利用KEGG通路分析发现,Wnt信号通路中涉及8个基因,其中2个差异基因表达下调(SFRP1=-2.70、SFRP4=-4.55),6个差异基因表达上调(WIF1=11.88、DKK4=9.40、NKD1=8.93、WNT6=4.65、BAMBI=3.79、PRKCG=2.99),表达均显著差异。结论:PCOS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基因表达谱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存在明显差异,累及Wnt信号传导通路,这些改变可能与PCOS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相关,相关基因表达(产物)可作为早期预测的生物标记物。
2022年07期 v.31 481-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4 ] |[引用频次:1 ] - 张菁菁;马定远;孙云;洪冬洋;刘刚;王玉国;曾华沙;胡平;许争峰;
目的:通过对35例甲基丙二酸血症家系进行基因检测,明确基因突变类型,并对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减少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的出生。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甲基丙二酸血症相关基因(MUT、MCEE、MMAA、MMAB、MMACHC、MMADHC、LMBRD1、ABCD4、HCFC1、GPHN、PCCA及PCCB),确定家系基因型,并通过Sanger测序对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35例甲基丙二酸血症家系中,有30例为MMACHC基因突变导致的cblC型MMA,共检测出12种突变,其中c.79C>T为新变异;5例为MUT基因突变所致的单纯型MMA,共检测出9种突变,其中c.577A>T、c.1591delG、c.1610T>A及c.2216_2219del为新突变。对8个家系的高风险胎儿进行相应突变位点的产前诊断,其中与先证者基因型一致的胎儿,家庭均选择终止妊娠,对野生型和仅携带一个突变位点的胎儿继续妊娠,随访后均发育正常。结论:通过对35例甲基丙二酸血症家系的高通量测序,发现5种新突变,通过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可有效防止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的出生,并为本地区后续基因筛查、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2022年07期 v.31 485-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6 ] |[引用频次:0 ] - 张菁菁;马定远;孙云;洪冬洋;刘刚;王玉国;曾华沙;胡平;许争峰;
目的:通过对35例甲基丙二酸血症家系进行基因检测,明确基因突变类型,并对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诊断,减少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的出生。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甲基丙二酸血症相关基因(MUT、MCEE、MMAA、MMAB、MMACHC、MMADHC、LMBRD1、ABCD4、HCFC1、GPHN、PCCA及PCCB),确定家系基因型,并通过Sanger测序对高风险胎儿进行产前诊断。结果:35例甲基丙二酸血症家系中,有30例为MMACHC基因突变导致的cblC型MMA,共检测出12种突变,其中c.79C>T为新变异;5例为MUT基因突变所致的单纯型MMA,共检测出9种突变,其中c.577A>T、c.1591delG、c.1610T>A及c.2216_2219del为新突变。对8个家系的高风险胎儿进行相应突变位点的产前诊断,其中与先证者基因型一致的胎儿,家庭均选择终止妊娠,对野生型和仅携带一个突变位点的胎儿继续妊娠,随访后均发育正常。结论:通过对35例甲基丙二酸血症家系的高通量测序,发现5种新突变,通过基因诊断和产前诊断可有效防止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的出生,并为本地区后续基因筛查、遗传咨询提供依据。
2022年07期 v.31 485-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6 ] |[引用频次:0 ] - 周俊英;常蕾;张伟卫;董世亮;秦波;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分泌的细胞外囊泡(EV)中miR-4488通过ABHD8对卵巢癌进展的调控机制。方法: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癌组织中miR-4488和含有α/β-水解酶结构域8(ABHD8)的表达水平,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确定miR-4488和ABHD8之间的关系,生物信息学分析miR-4488可能来源于MSC的EV。进一步探究MSC-EV-miR-4488和ABHD8在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中的调节作用,并通过裸鼠移植瘤体内验证该作用。结果:与正常卵巢细胞和组织相比,卵巢癌细胞和组织中miR-4488低表达,ABHD8高表达。ABHD8是miR-4488的靶基因,MSC-EV包含的miR-4488抑制ABHD8表达。敲低ABHD8会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促进癌细胞的凋亡。MSC-EV中过表达的miR-4488通过抑制ABHD8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以上体外发现在小鼠体内也得到了证实。结论:MSC-EVs中过表达的miR-4488通过靶向调控ABHD8的表达,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进而发挥抑癌作用。
2022年07期 v.31 490-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5 ] |[引用频次:1 ] - 周俊英;常蕾;张伟卫;董世亮;秦波;
目的:研究间充质干细胞(MSC)分泌的细胞外囊泡(EV)中miR-4488通过ABHD8对卵巢癌进展的调控机制。方法: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癌组织中miR-4488和含有α/β-水解酶结构域8(ABHD8)的表达水平,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定确定miR-4488和ABHD8之间的关系,生物信息学分析miR-4488可能来源于MSC的EV。进一步探究MSC-EV-miR-4488和ABHD8在卵巢癌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中的调节作用,并通过裸鼠移植瘤体内验证该作用。结果:与正常卵巢细胞和组织相比,卵巢癌细胞和组织中miR-4488低表达,ABHD8高表达。ABHD8是miR-4488的靶基因,MSC-EV包含的miR-4488抑制ABHD8表达。敲低ABHD8会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促进癌细胞的凋亡。MSC-EV中过表达的miR-4488通过抑制ABHD8表达抑制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以上体外发现在小鼠体内也得到了证实。结论:MSC-EVs中过表达的miR-4488通过靶向调控ABHD8的表达,抑制卵巢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进而发挥抑癌作用。
2022年07期 v.31 490-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5 ] |[引用频次:1 ] - 钟艺;袁琳;张林;杨静;聂祥琳;万一聪;马小玲;程文俊;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EH)术后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及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术前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AEH并行全子宫切除术的10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非子宫内膜癌组(70例)和子宫内膜癌组(34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计算预测患者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诊断为AEH的患者中,32.69%(34例)术后病理升级为子宫内膜癌。单因素分析显示,绝经状态及超声I级以上血流信号是术后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P<0.05)。肿瘤浸润子宫肌层深度与超声下血流丰富程度呈正相关(r=0.548,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I级以上血流信号是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结论:诊断性刮宫取材诊断的AEH患者术后病理升级较为常见,伴有I级以上血流信号的患者术前需仔细评估,以制定更合理的诊疗方案。
2022年07期 v.31 496-498+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6 ] |[引用频次:7 ] - 钟艺;袁琳;张林;杨静;聂祥琳;万一聪;马小玲;程文俊;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EH)术后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及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术前诊断性刮宫病理诊断为AEH并行全子宫切除术的104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非子宫内膜癌组(70例)和子宫内膜癌组(34例),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计算预测患者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前诊断为AEH的患者中,32.69%(34例)术后病理升级为子宫内膜癌。单因素分析显示,绝经状态及超声I级以上血流信号是术后病理升级的相关因素(P<0.05)。肿瘤浸润子宫肌层深度与超声下血流丰富程度呈正相关(r=0.548,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I级以上血流信号是术后病理升级的危险因素。结论:诊断性刮宫取材诊断的AEH患者术后病理升级较为常见,伴有I级以上血流信号的患者术前需仔细评估,以制定更合理的诊疗方案。
2022年07期 v.31 496-498+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96 ] |[引用频次:7 ] - 朱绍密;谭欣;李亨利;张曦熙;吕自力;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全胚冷冻患者首次冻融胚胎移植(FET)激素替代内膜准备方案中,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附属生殖妇幼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后全胚冷冻,且首次行FET的PCOS患者431例,按内膜准备方案分为GnRH-a降调节后激素替代(GnRH-a+HRT)组(211例),直接激素替代(HRT)组(220例)。对基础黄体生成素(LH)≥8U/L的102例患者进行亚组分析。从两个层面分析GnRH-a降调节在激素替代内膜准备方案中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纳入病例总临床妊娠率为57.54%。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获卵数、受精方式、平均移植胚胎数、移植胚胎类别、移植日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nRH-a+HRT组的基础LH水平、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胚胎种植率高于H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a+HRT组的活产率高于HRT组,早期流产率低于HR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患者全胚冷冻后首次FET,GnRH-a降调节可增加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降低早期流产率,改善妊娠结局。
2022年07期 v.31 499-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1 ] - 朱绍密;谭欣;李亨利;张曦熙;吕自力;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全胚冷冻患者首次冻融胚胎移植(FET)激素替代内膜准备方案中,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1月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附属生殖妇幼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后全胚冷冻,且首次行FET的PCOS患者431例,按内膜准备方案分为GnRH-a降调节后激素替代(GnRH-a+HRT)组(211例),直接激素替代(HRT)组(220例)。对基础黄体生成素(LH)≥8U/L的102例患者进行亚组分析。从两个层面分析GnRH-a降调节在激素替代内膜准备方案中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纳入病例总临床妊娠率为57.54%。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获卵数、受精方式、平均移植胚胎数、移植胚胎类别、移植日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nRH-a+HRT组的基础LH水平、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胚胎种植率高于HR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nRH-a+HRT组的活产率高于HRT组,早期流产率低于HR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患者全胚冷冻后首次FET,GnRH-a降调节可增加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降低早期流产率,改善妊娠结局。
2022年07期 v.31 499-5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1 ] - 包莉莉;吴小华;刘荣娜;王冬雪;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在拮抗剂方案中延长HCG暴露时间对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的获卵、胚胎、妊娠及活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和石家庄市第四医院两所生殖中心采用拮抗剂促排卵方案的PCOS患者218例,共218个取卵周期。根据HCG暴露时间(35~36h/37~38h)分为两组:对照组(35~36h)134例和实验组(37~38h)84例。统计两组患者的基础情况、获卵数、受精数、胚胎数量、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拮抗剂方案的Gn天数、Gn总量、激素水平、移植日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卵泡穿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获卵数、MII卵数、2PN受精数及优胚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妊娠率、活产率与对照组相比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拮抗剂方案中适当延长PCOS患者的HCG暴露时间,可有效增加获卵数,对于促卵子最终成熟、改善胚胎质量有明显获益,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妊娠率及活产率的目的。
2022年07期 v.31 504-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1 ] - 包莉莉;吴小华;刘荣娜;王冬雪;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在拮抗剂方案中延长HCG暴露时间对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的获卵、胚胎、妊娠及活产率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和石家庄市第四医院两所生殖中心采用拮抗剂促排卵方案的PCOS患者218例,共218个取卵周期。根据HCG暴露时间(35~36h/37~38h)分为两组:对照组(35~36h)134例和实验组(37~38h)84例。统计两组患者的基础情况、获卵数、受精数、胚胎数量、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拮抗剂方案的Gn天数、Gn总量、激素水平、移植日内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卵泡穿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获卵数、MII卵数、2PN受精数及优胚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妊娠率、活产率与对照组相比有升高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拮抗剂方案中适当延长PCOS患者的HCG暴露时间,可有效增加获卵数,对于促卵子最终成熟、改善胚胎质量有明显获益,从而最终达到提高妊娠率及活产率的目的。
2022年07期 v.31 504-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1 ] - 孙晨阳;金雯;王雯智;薛璐洁;侯凡;李玢;陈丽宏;
目的:比较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预处理后联合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清宫术(Hys)对Ⅰ、Ⅱ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8至2022年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处理方式分为HIFU+Hys或UAE+Hys,并根据孕囊平均直径(D)分为3组:1.0cm≤D<2.0cm, 2.0cm≤D<3.0cm, D≥3.0cm。比较各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孕次、剖宫产次数、本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数值和血红蛋白(Hb)数值(HCG_0、HCG_1、Hb_0、Hb_1),术中和术后主观不适感(发热、疼痛、急性盆腔炎、腰骶部不适、下肢麻木感、臀部不适)及住院时长。结果:孕囊<3.0cm的CSP患者中,HIFU+Hys组的术中出血量与UAE+Hy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囊≥3.0cm的患者中,UAE+Hys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HIFU+Hy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U+Hys组的平均住院时长明显短于UAE+Hys组(P≤0.05)。HIFU+Hys组的术中术后疼痛感及发热率明显低于UAE+Hys组(P≤0.05)。结论:HIFU预处理联合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清宫术更适合于孕囊直径<3.0cm的CSP患者,而UAE预处理后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更适合于孕囊≥3.0cm的CSP患者。
2022年07期 v.31 508-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1 ] |[引用频次:13 ] - 孙晨阳;金雯;王雯智;薛璐洁;侯凡;李玢;陈丽宏;
目的:比较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预处理后联合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清宫术(Hys)对Ⅰ、Ⅱ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患者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18至2022年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7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处理方式分为HIFU+Hys或UAE+Hys,并根据孕囊平均直径(D)分为3组:1.0cm≤D<2.0cm, 2.0cm≤D<3.0cm, D≥3.0cm。比较各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孕次、剖宫产次数、本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数值和血红蛋白(Hb)数值(HCG_0、HCG_1、Hb_0、Hb_1),术中和术后主观不适感(发热、疼痛、急性盆腔炎、腰骶部不适、下肢麻木感、臀部不适)及住院时长。结果:孕囊<3.0cm的CSP患者中,HIFU+Hys组的术中出血量与UAE+Hy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囊≥3.0cm的患者中,UAE+Hys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HIFU+Hy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U+Hys组的平均住院时长明显短于UAE+Hys组(P≤0.05)。HIFU+Hys组的术中术后疼痛感及发热率明显低于UAE+Hys组(P≤0.05)。结论:HIFU预处理联合超声引导下宫腔镜清宫术更适合于孕囊直径<3.0cm的CSP患者,而UAE预处理后超声引导下清宫术更适合于孕囊≥3.0cm的CSP患者。
2022年07期 v.31 508-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1 ] |[引用频次:13 ] - 周立花;胡英;邹晖;
目的:通过检测复发性流产(RSA)中活性维生素D(VD)与维生素D受体(VDR)的表达,初步研究其相关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化(IHC)与RT-PCR法检测20例RSA患者(RSA组)与20例自愿选择终止妊娠的正常对照女性(对照组)胎盘绒毛组织中VD关键代谢酶25-羟基维生素D3-1α-羟化酶(CYP27B1)与VDR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绒毛组织中自噬关键蛋白LC3-Ⅱ与LC3-Ⅰ比值和p62蛋白表达水平。体外培养滋养细胞系HTR8/SVneo,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沉默VDR的siRNA(si-VDR)与阴性对照siRNA(si-NC)转染入细胞,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效率。按处理条件不同,将滋养细胞分为4组:si-NC组,活性VD处理转染si-NC或si-VDR的si-NC+VD组、si-VDR+VD组,联合使用VD与自噬抑制剂3-MA处理的si-NC+VD+3-MA组。MTT与EdU法检测各组滋养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滋养细胞侵袭能力;透射电镜观察各组滋养细胞中自噬囊泡数;免疫荧光检测细胞中LC3B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实验检测LC3-Ⅱ/LC3-Ⅰ比值和p62蛋白表达;Western blot实验明确各组滋养细胞中AMPK/mTOR途径的AMPK(p-AMPK/AMPK)与mTOR(p-mTOR/mTOR)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SA组胎盘绒毛组织中CYP27B1与VDR表达和自噬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转染si-NC的滋养细胞相比,转染si-VDR能明显下调VDR的mRNA与蛋白表达(均P<0.01);与si-NC组相比,si-NC+VD组的细胞增殖、侵袭和自噬能力均显著增加(P<0.05),AMPK(p-AMPK/AMPK)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mTOR(p-mTOR/mTOR)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si-VDR+VD组上述细胞功能或检测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而si-NC+VD+3-MA组均明显降低(P<0.05)。与si-NC+VD组相比,si-VDR+VD组与si-NC+VD+3-MA组的上述细胞功能改变均明显降低(P<0.05),但AMPK(p-AMPK/AMPK)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mTOR(p-mTOR/mTOR)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RSA患者胎盘绒毛组织中VD的代谢与VDR表达和自噬水平均较正常妊娠女性显著降低,而外源性予以活性VD能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调控滋养细胞的自噬,从而促进其增殖与侵袭功能。
2022年07期 v.31 513-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2 ] |[引用频次:2 ] - 周立花;胡英;邹晖;
目的:通过检测复发性流产(RSA)中活性维生素D(VD)与维生素D受体(VDR)的表达,初步研究其相关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免疫组化(IHC)与RT-PCR法检测20例RSA患者(RSA组)与20例自愿选择终止妊娠的正常对照女性(对照组)胎盘绒毛组织中VD关键代谢酶25-羟基维生素D3-1α-羟化酶(CYP27B1)与VDR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绒毛组织中自噬关键蛋白LC3-Ⅱ与LC3-Ⅰ比值和p62蛋白表达水平。体外培养滋养细胞系HTR8/SVneo,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沉默VDR的siRNA(si-VDR)与阴性对照siRNA(si-NC)转染入细胞,RT-PCR与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效率。按处理条件不同,将滋养细胞分为4组:si-NC组,活性VD处理转染si-NC或si-VDR的si-NC+VD组、si-VDR+VD组,联合使用VD与自噬抑制剂3-MA处理的si-NC+VD+3-MA组。MTT与EdU法检测各组滋养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滋养细胞侵袭能力;透射电镜观察各组滋养细胞中自噬囊泡数;免疫荧光检测细胞中LC3B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实验检测LC3-Ⅱ/LC3-Ⅰ比值和p62蛋白表达;Western blot实验明确各组滋养细胞中AMPK/mTOR途径的AMPK(p-AMPK/AMPK)与mTOR(p-mTOR/mTOR)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RSA组胎盘绒毛组织中CYP27B1与VDR表达和自噬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转染si-NC的滋养细胞相比,转染si-VDR能明显下调VDR的mRNA与蛋白表达(均P<0.01);与si-NC组相比,si-NC+VD组的细胞增殖、侵袭和自噬能力均显著增加(P<0.05),AMPK(p-AMPK/AMPK)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P<0.05),mTOR(p-mTOR/mTOR)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si-VDR+VD组上述细胞功能或检测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而si-NC+VD+3-MA组均明显降低(P<0.05)。与si-NC+VD组相比,si-VDR+VD组与si-NC+VD+3-MA组的上述细胞功能改变均明显降低(P<0.05),但AMPK(p-AMPK/AMPK)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mTOR(p-mTOR/mTOR)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RSA患者胎盘绒毛组织中VD的代谢与VDR表达和自噬水平均较正常妊娠女性显著降低,而外源性予以活性VD能通过AMPK/mTOR信号通路调控滋养细胞的自噬,从而促进其增殖与侵袭功能。
2022年07期 v.31 513-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2 ] |[引用频次:2 ] - 刘磊;严思晴;丘甜美;何援利;徐嘉文;蔡慧华;何善阳;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IUA)患者子宫内膜小分子代谢物质的变化并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基于LC-MS/MS平台,对74例IUA患者(IUA组)和27例正常女性(对照组)的子宫内膜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建模,并结合单变量和多元变量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KEGG注释分析差异代谢物参与的通路,通过富集分析和拓扑分析,筛选出与代谢物差异相关性最高的关键通路。R语言绘制ROC曲线。结果:两组子宫内膜代谢谱存在显著差异,并检测到125种差异代谢物,涉及氨基酸、糖、嘌呤代谢及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等38条代谢通路。设定多元变量统计分析参数P<0.01,VIP>1且FC>3或<0.33,最终筛选出10种具有潜在生物标志物作用的差异代谢物。与对照组相比,IUA组子宫内膜的3-甲基戊二酰肉碱、氟硅唑、L-辛酰肉碱、二甲基二烷基氯化铵、癸酰肉碱、赖氨酰-羟脯氨酸、二氢-2,4,6-三(2-甲基丙基)-4h-1,3,5-二噻嗪、L-己酰肉碱、丙酰肉碱以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均表达上调。其中,3-甲基戊二酰肉碱或氟硅唑联合赖氨酰-羟脯氨酸和丙酰肉碱诊断IUA可达到最大效能,AUC均高达0.846。结论:IUA患者呈现出不同于正常女性的子宫内膜代谢谱特征,子宫内膜中存在多种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变化,为IUA的诊治策略及机制研究提供新方向。
2022年07期 v.31 521-525+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3 ] |[引用频次:5 ] - 刘磊;严思晴;丘甜美;何援利;徐嘉文;蔡慧华;何善阳;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IUA)患者子宫内膜小分子代谢物质的变化并寻找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基于LC-MS/MS平台,对74例IUA患者(IUA组)和27例正常女性(对照组)的子宫内膜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进行建模,并结合单变量和多元变量分析筛选差异代谢物。KEGG注释分析差异代谢物参与的通路,通过富集分析和拓扑分析,筛选出与代谢物差异相关性最高的关键通路。R语言绘制ROC曲线。结果:两组子宫内膜代谢谱存在显著差异,并检测到125种差异代谢物,涉及氨基酸、糖、嘌呤代谢及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等38条代谢通路。设定多元变量统计分析参数P<0.01,VIP>1且FC>3或<0.33,最终筛选出10种具有潜在生物标志物作用的差异代谢物。与对照组相比,IUA组子宫内膜的3-甲基戊二酰肉碱、氟硅唑、L-辛酰肉碱、二甲基二烷基氯化铵、癸酰肉碱、赖氨酰-羟脯氨酸、二氢-2,4,6-三(2-甲基丙基)-4h-1,3,5-二噻嗪、L-己酰肉碱、丙酰肉碱以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均表达上调。其中,3-甲基戊二酰肉碱或氟硅唑联合赖氨酰-羟脯氨酸和丙酰肉碱诊断IUA可达到最大效能,AUC均高达0.846。结论:IUA患者呈现出不同于正常女性的子宫内膜代谢谱特征,子宫内膜中存在多种代谢物及代谢通路的变化,为IUA的诊治策略及机制研究提供新方向。
2022年07期 v.31 521-525+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3 ] |[引用频次:5 ] - 杨诗敏;李春波;华克勤;
目的:构建一个以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 FDG PET/CT)为基础的预测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145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手术前1个月内的PET/CT检查记录,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个预测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并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9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验证队列评估列线图的实用性。结果:最终确定2个因素: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淋巴结最大标准摄取值(nSUVmax)作为列线图的预测因子。原始队列中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86,验证队列中为0.872。校准曲线显示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具有极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一个简单有效的列线图,可用于术前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
2022年07期 v.31 526-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2 ] - 杨诗敏;李春波;华克勤;
目的:构建一个以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 FDG PET/CT)为基础的预测早期宫颈癌淋巴结转移风险的模型。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145例早期宫颈癌患者手术前1个月内的PET/CT检查记录,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个预测淋巴结转移风险的列线图。并选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5月90例宫颈癌患者作为验证队列评估列线图的实用性。结果:最终确定2个因素: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A),淋巴结最大标准摄取值(nSUVmax)作为列线图的预测因子。原始队列中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86,验证队列中为0.872。校准曲线显示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具有极好的一致性。结论: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一个简单有效的列线图,可用于术前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
2022年07期 v.31 526-5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2 ]
- 廉鑫;范典;郑博豪;王平;周圣涛;
卵巢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处于晚期,具有治疗难度大、患者预后差的特点。随着卵巢癌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特点被发现,近年来,与卵巢癌分子分型相关的研究成为该领域的热点,开展了诸多与分子分型的靶向治疗相关的临床试验,部分药物已应用于临床并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期。本文拟对卵巢癌的分子分型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阐述。
2022年07期 v.31 542-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97 ] |[引用频次:3 ] - 廉鑫;范典;郑博豪;王平;周圣涛;
卵巢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患者诊断时已处于晚期,具有治疗难度大、患者预后差的特点。随着卵巢癌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特点被发现,近年来,与卵巢癌分子分型相关的研究成为该领域的热点,开展了诸多与分子分型的靶向治疗相关的临床试验,部分药物已应用于临床并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生存期。本文拟对卵巢癌的分子分型及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总结阐述。
2022年07期 v.31 542-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97 ] |[引用频次:3 ] - 唐欣月;胡元晶;
分子靶向治疗是卵巢癌中重要的治疗策略之一,寻找合适的靶点至关重要。针对叶酸受体α,已开展了多项临床前及临床研究,展现出一定的临床获益,是具有前景的卵巢癌治疗靶点之一。现对靶向叶酸受体α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在卵巢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2年07期 v.31 545-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647 ] |[引用频次:2 ] - 唐欣月;胡元晶;
分子靶向治疗是卵巢癌中重要的治疗策略之一,寻找合适的靶点至关重要。针对叶酸受体α,已开展了多项临床前及临床研究,展现出一定的临床获益,是具有前景的卵巢癌治疗靶点之一。现对靶向叶酸受体α的抗体药物偶联物在卵巢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2年07期 v.31 545-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47 ] |[引用频次:2 ] - 谢云凯;陈姝宁;孔为民;
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C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宫颈癌,与宫颈鳞癌和腺癌相比,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和更差的预后。随着HPV疫苗的应用和早期筛查措施的实施,宫颈鳞癌和腺癌预后已大幅改善。但由于NECC相对较为少见,其分子生物学研究不够深入,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尚无突破性进展,导致该类型宫颈癌的预后仍较差。因此,NECC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对探讨该病发病机制及指导临床治疗尤为重要。
2022年07期 v.31 548-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3 ] |[引用频次:2 ] - 谢云凯;陈姝宁;孔为民;
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C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宫颈癌,与宫颈鳞癌和腺癌相比,具有更高的侵袭性和更差的预后。随着HPV疫苗的应用和早期筛查措施的实施,宫颈鳞癌和腺癌预后已大幅改善。但由于NECC相对较为少见,其分子生物学研究不够深入,目前临床上对该病的治疗尚无突破性进展,导致该类型宫颈癌的预后仍较差。因此,NECC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对探讨该病发病机制及指导临床治疗尤为重要。
2022年07期 v.31 548-5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3 ] |[引用频次:2 ] - 杨霓;朱鹏峰;王丽;
宫颈癌(CC)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早期宫颈癌治疗的首选方式,近年来微创手术已普遍被医生和患者接受。与开腹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创伤小且恢复快,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在很多文献中已证实。然而2018年的一项全球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指出,早期子宫颈癌开腹手术的无瘤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高于腹腔镜/机器人手术。目前机器人手术尚未成为主流,考虑到微创手术的优点,有学者提出对传统腹腔镜手术进行改良以提高DFS和OS,本文将对目前提出的或临床已应用的改良方法进行总结。
2022年07期 v.31 551-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6 ] |[引用频次:2 ] - 杨霓;朱鹏峰;王丽;
宫颈癌(CC)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手术治疗是早期宫颈癌治疗的首选方式,近年来微创手术已普遍被医生和患者接受。与开腹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创伤小且恢复快,其安全性及有效性在很多文献中已证实。然而2018年的一项全球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指出,早期子宫颈癌开腹手术的无瘤生存率(DFS)及总生存率(OS)高于腹腔镜/机器人手术。目前机器人手术尚未成为主流,考虑到微创手术的优点,有学者提出对传统腹腔镜手术进行改良以提高DFS和OS,本文将对目前提出的或临床已应用的改良方法进行总结。
2022年07期 v.31 551-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6 ] |[引用频次:2 ] - 宗丽菊;向阳;黄卫红;
随着子宫内膜癌发病率的升高及我国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逐年增多。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可有效区分患者预后、指导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免疫治疗患者的筛选,其在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聚焦近年来分子分型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中的研究进展,从分子分型与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反应及疾病复发的相关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和探讨。
2022年07期 v.31 554-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46 ] |[引用频次:4 ] - 宗丽菊;向阳;黄卫红;
随着子宫内膜癌发病率的升高及我国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年轻子宫内膜癌患者逐年增多。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可有效区分患者预后、指导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及免疫治疗患者的筛选,其在保留生育功能治疗中的作用和价值也逐渐受到关注。本文聚焦近年来分子分型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中的研究进展,从分子分型与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反应及疾病复发的相关性、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等方面进行阐述和探讨。
2022年07期 v.31 554-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46 ] |[引用频次:4 ] - 徐汉杰;张丹娅;李飞;魏睿;周颖;奚玲;
细胞焦亡是由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家族蛋白介导的炎症性程序化细胞死亡,其特点是细胞膜上形成质膜孔,导致细胞膜破裂,释放炎性介质。细胞焦亡途径分为经典途径以及非经典途径,其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阶段利用细胞焦亡进行抗肿瘤治疗也取得了极大进展。本文就细胞焦亡的发现、途径、细胞焦亡与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对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2022年07期 v.31 557-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12 ] |[引用频次:1 ] - 徐汉杰;张丹娅;李飞;魏睿;周颖;奚玲;
细胞焦亡是由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家族蛋白介导的炎症性程序化细胞死亡,其特点是细胞膜上形成质膜孔,导致细胞膜破裂,释放炎性介质。细胞焦亡途径分为经典途径以及非经典途径,其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阶段利用细胞焦亡进行抗肿瘤治疗也取得了极大进展。本文就细胞焦亡的发现、途径、细胞焦亡与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对妇科恶性肿瘤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2022年07期 v.31 557-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12 ] |[引用频次: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