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北华,男,1961年8月,博士、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第一层级)、山东大学齐鲁医学杰出名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先后担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和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委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医学命审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主编。
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致力于妇科肿瘤临床诊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详细内容

论著

  • 63例特殊类型宫颈腺癌的临床特征分析

    李悦;刘岿然;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宫颈腺癌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方案等,旨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63例特殊类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等,数据采用一致性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相关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病理组织中相关分子标记物的表达。结果:63例患者中位年龄为48岁(22~7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异常流血流液。63例患者中,28例绒毛管状腺癌,21例宫颈透明细胞癌,12例微偏腺癌,2例中肾管腺癌,其中妊娠期患者1例,发生卵巢转移患者3例。按照FIGO(2018版)分期,Ⅰ期患者36例(57.14%),Ⅱ期患者15例(23.81%),Ⅲ期患者6例(9.52%),Ⅳ期患者4例(6.35%),2例患者分期不明(3.18%)。本组患者死亡10例,总体第1、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18%、83.64%。K-M分析显示,生产次数、肿瘤大小、肌层浸润深度、肿瘤分期、是否存在合并症、是否存在淋巴转移、治疗方法对疾病预后有影响,而年龄、病理类型、是否接受放(化)疗对预后无显著影响。对宫颈透明细胞癌的免疫组化提示,NapsinA阳性表达率>85%,高于其他分子标记物;HNF1β、Ki-67、p53表达均>60%。结论:特殊类型宫颈腺癌的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生产次数、肿瘤大小、肌层浸润深度、肿瘤分期、是否存在合并症及淋巴转移、治疗方法的选择可能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Napsin A、HNF-1β、PAX8、Vimentin等对于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存在可能的临床价值,由于样本量较少,对于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式及妊娠期患者的治疗值得进一步探讨。

    2022年06期 v.31 401-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9 ] |[引用频次:1 ]
  • 63例特殊类型宫颈腺癌的临床特征分析

    李悦;刘岿然;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宫颈腺癌的临床特点、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及治疗方案等,旨在为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方式的选择及预后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63例特殊类型宫颈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等,数据采用一致性卡方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相关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绘制生存曲线。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病理组织中相关分子标记物的表达。结果:63例患者中位年龄为48岁(22~7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异常流血流液。63例患者中,28例绒毛管状腺癌,21例宫颈透明细胞癌,12例微偏腺癌,2例中肾管腺癌,其中妊娠期患者1例,发生卵巢转移患者3例。按照FIGO(2018版)分期,Ⅰ期患者36例(57.14%),Ⅱ期患者15例(23.81%),Ⅲ期患者6例(9.52%),Ⅳ期患者4例(6.35%),2例患者分期不明(3.18%)。本组患者死亡10例,总体第1、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8.18%、83.64%。K-M分析显示,生产次数、肿瘤大小、肌层浸润深度、肿瘤分期、是否存在合并症、是否存在淋巴转移、治疗方法对疾病预后有影响,而年龄、病理类型、是否接受放(化)疗对预后无显著影响。对宫颈透明细胞癌的免疫组化提示,NapsinA阳性表达率>85%,高于其他分子标记物;HNF1β、Ki-67、p53表达均>60%。结论:特殊类型宫颈腺癌的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生产次数、肿瘤大小、肌层浸润深度、肿瘤分期、是否存在合并症及淋巴转移、治疗方法的选择可能是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Napsin A、HNF-1β、PAX8、Vimentin等对于透明细胞癌的诊断存在可能的临床价值,由于样本量较少,对于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方式及妊娠期患者的治疗值得进一步探讨。

    2022年06期 v.31 401-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9 ] |[引用频次:1 ]
  •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杨艳;李萌;梁华茂;吴郁;郭红燕;韩劲松;张坤;

    目的:分析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的病例特点,识别高危因素、探索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2009年至2021年行全子宫切除或广泛/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后发生阴道断端裂开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前临床特征、手术参数、术后发病时间、诱发因素、症状、脱出脏器特征及修复方式进行描述。结果:阴道断端裂开发病率为0.2%(18/8929),患者平均年龄(47.1±7.5)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1.4±2.0)kg/m~2。前次手术为腹腔镜手术15例、开腹手术3例。手术指征为恶性肿瘤15例、癌前病变1例、良性疾病2例。中位发病时间128.5d。发病诱因包括性生活8例、经阴道超声检查3例、排便困难3例、无明显诱因4例。经阴式修复11例、腹腔镜修复5例、开腹1例、腹腔镜+阴式1例。4例患者同时行部分大网膜切除术。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多发生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主要诱发因素为性生活及经阴道超声检查,多数可经阴式修复。

    2022年06期 v.31 407-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1 ]
  • 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病例分析及文献回顾

    杨艳;李萌;梁华茂;吴郁;郭红燕;韩劲松;张坤;

    目的:分析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的病例特点,识别高危因素、探索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2009年至2021年行全子宫切除或广泛/次广泛子宫切除术后发生阴道断端裂开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前临床特征、手术参数、术后发病时间、诱发因素、症状、脱出脏器特征及修复方式进行描述。结果:阴道断端裂开发病率为0.2%(18/8929),患者平均年龄(47.1±7.5)岁,平均体质量指数(BMI)(21.4±2.0)kg/m~2。前次手术为腹腔镜手术15例、开腹手术3例。手术指征为恶性肿瘤15例、癌前病变1例、良性疾病2例。中位发病时间128.5d。发病诱因包括性生活8例、经阴道超声检查3例、排便困难3例、无明显诱因4例。经阴式修复11例、腹腔镜修复5例、开腹1例、腹腔镜+阴式1例。4例患者同时行部分大网膜切除术。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后阴道断端裂开多发生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主要诱发因素为性生活及经阴道超声检查,多数可经阴式修复。

    2022年06期 v.31 407-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1 ]
  • 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方式的生存预后分析

    李思雨;付翰林;毛萌;白晶;王倩;郭瑞霞;

    目的:探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方式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237例,根据术后辅助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化疗组(107例)、化疗-放疗组(55例)、化疗-放疗-化疗组(75例),比较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单纯化疗组、化疗-放疗组、化疗-放疗-化疗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31个月(95%CI为27.10~34.90)、39个月(95%CI为31.07~46.93)、48个月(95%CI为25.90~70.10),中位OS分别为56个月(95%CI为53.70~58.30)、59个月(95%CI为54.10~63.90)、78个月(95%CI为68.60~87.40)。化疗-放疗-化疗组患者的PFS及OS均显著优于单纯化疗组与化疗-放疗组患者(P<0.05)。3组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0.10%、50.90%和6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80%、23.60%和2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行化疗-放疗-化疗治疗模式是延长患者PFS及OS的独立保护因素。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整后,单纯化疗组患者肿瘤进展风险比值为化疗-放疗-化疗组患者的1.79倍(95%CI为1.21~2.65,P<0.05),死亡风险比为其2.06倍(95%CI为1.01~2.47,P<0.05);化疗-放疗组患者肿瘤进展风险比值为化疗-放疗-化疗组患者的1.58倍(95%CI为1.34~3.23,P<0.05),死亡风险比为其1.74倍(95%CI为1.02~2.97,P<0.05)。结论: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进行化疗-放疗-化疗式疗法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未明显增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2年06期 v.31 412-416+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450 ] |[引用频次:3 ]
  • 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方式的生存预后分析

    李思雨;付翰林;毛萌;白晶;王倩;郭瑞霞;

    目的:探讨晚期子宫内膜癌术后不同辅助治疗方式对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Ⅲ~Ⅳ期子宫内膜癌患者237例,根据术后辅助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单纯化疗组(107例)、化疗-放疗组(55例)、化疗-放疗-化疗组(75例),比较3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单纯化疗组、化疗-放疗组、化疗-放疗-化疗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31个月(95%CI为27.10~34.90)、39个月(95%CI为31.07~46.93)、48个月(95%CI为25.90~70.10),中位OS分别为56个月(95%CI为53.70~58.30)、59个月(95%CI为54.10~63.90)、78个月(95%CI为68.60~87.40)。化疗-放疗-化疗组患者的PFS及OS均显著优于单纯化疗组与化疗-放疗组患者(P<0.05)。3组的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0.10%、50.90%和6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80%、23.60%和24.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行化疗-放疗-化疗治疗模式是延长患者PFS及OS的独立保护因素。对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调整后,单纯化疗组患者肿瘤进展风险比值为化疗-放疗-化疗组患者的1.79倍(95%CI为1.21~2.65,P<0.05),死亡风险比为其2.06倍(95%CI为1.01~2.47,P<0.05);化疗-放疗组患者肿瘤进展风险比值为化疗-放疗-化疗组患者的1.58倍(95%CI为1.34~3.23,P<0.05),死亡风险比为其1.74倍(95%CI为1.02~2.97,P<0.05)。结论: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进行化疗-放疗-化疗式疗法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未明显增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2年06期 v.31 412-416+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50 ] |[引用频次:3 ]
  • S100A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田甜;宋秀红;孔琰;王灵芝;刘翔宇;杨晶;崔竹梅;

    目的:明确钙结合蛋白S100A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7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1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6例子宫内膜良性增生组织中S100A1蛋白的表达,进行临床病理分析。通过慢病毒包装系统构建转染S100A1和对照质粒的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和HEC-1B。CCK-8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比例;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S100A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子宫内膜良性增生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100A1蛋白表达水平与年龄因素相关,与肌层浸润、宫颈受累、组织学类型、FIGO分期、肿瘤分化、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均>0.05)。构建成功过表达S100A1的HEC-1A和HEC-1B细胞系。CCK-8结果显示,转染组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比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转染组子宫内膜癌细胞的G_2/M期细胞比例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Transwell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两组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100A1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表达增高,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2022年06期 v.31 417-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3 ] |[引用频次:0 ]
  • S100A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田甜;宋秀红;孔琰;王灵芝;刘翔宇;杨晶;崔竹梅;

    目的:明确钙结合蛋白S100A1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7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1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6例子宫内膜良性增生组织中S100A1蛋白的表达,进行临床病理分析。通过慢病毒包装系统构建转染S100A1和对照质粒的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A和HEC-1B。CCK-8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细胞周期比例;Transwell和划痕实验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S100A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子宫内膜良性增生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100A1蛋白表达水平与年龄因素相关,与肌层浸润、宫颈受累、组织学类型、FIGO分期、肿瘤分化、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均>0.05)。构建成功过表达S100A1的HEC-1A和HEC-1B细胞系。CCK-8结果显示,转染组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比对照组明显增强(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转染组子宫内膜癌细胞的G_2/M期细胞比例比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Transwell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两组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100A1在子宫内膜癌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中表达增高,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增殖,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2022年06期 v.31 417-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3 ] |[引用频次:0 ]
  • 肥胖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李冬冬;荆秀娟;刘涛;徐晓峰;周怀君;

    目的:探讨肥胖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TCGA数据库中500例子宫内膜癌及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完成治疗及随访的45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组(18.5~24.9kg/m~2)、超重组(25.0~29.9kg/m~2)和肥胖组(≥30.0kg/m~2)。分析比较不同组间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基线资料显示,TCGA及NDTH两队列中不同BMI组间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年龄均具有明显差异,肥胖组患者的诊断年龄相对较轻(P均<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在TCGA还是NDTH队列中,不同BMI组间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组织学及不同FIGO期别亚队列中,不同BMI组间患者的DFS及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子宫内膜癌合并肥胖者的诊断年龄可能相对偏小,但肥胖并不是影响子宫内膜癌远期预后的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2022年06期 v.31 42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24 ] |[引用频次:6 ]
  • 肥胖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

    李冬冬;荆秀娟;刘涛;徐晓峰;周怀君;

    目的:探讨肥胖对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TCGA数据库中500例子宫内膜癌及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完成治疗及随访的453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MI)分为正常组(18.5~24.9kg/m~2)、超重组(25.0~29.9kg/m~2)和肥胖组(≥30.0kg/m~2)。分析比较不同组间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基线资料显示,TCGA及NDTH两队列中不同BMI组间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年龄均具有明显差异,肥胖组患者的诊断年龄相对较轻(P均<0.0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在TCGA还是NDTH队列中,不同BMI组间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及总生存期(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组织学及不同FIGO期别亚队列中,不同BMI组间患者的DFS及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子宫内膜癌合并肥胖者的诊断年龄可能相对偏小,但肥胖并不是影响子宫内膜癌远期预后的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2022年06期 v.31 42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24 ] |[引用频次:6 ]
  • 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对剖宫产率与手术指征的影响

    孙文杰;李毓;李明;郑燕伟;梁爽;王娟;李婷;顾京红;冯洁;滕银成;蒋荣珍;

    目的:回顾分析上海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分析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成立前后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为上海市剖宫产率控制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收集2002至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2007年12月成立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分娩的4521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剖宫产17973例。结果:2002至2020年平均剖宫产率39.75%,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率33.36%,剖宫产分娩指征总分娩占比前二位分别为:瘢痕子宫9.58%、无医学指征6.56%。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成立后:总剖宫产率(41.39%)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率(33.81%)明显高于成立前(33.64%与31.84%);瘢痕子宫孕妇总分娩占比明显高于成立前(11.45%vs 2.63%),剖宫产指征构成比明显高于成立前(27.67%vs 7.8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16%vs 5.43%)、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类疾病(2.69%vs 3.1%)剖宫产指征构成比明显低于中心成立前,多胎妊娠分娩总占比明显高于中心成立前(1.58%vs 0.83%)(P<0.05)。结论:瘢痕子宫等高危孕妇转入至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的产检人数增多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杜绝无医学指征剖宫产(包括高龄初产、IVF-ET)、增加瘢痕子宫阴道试产、降低危重孕产妇发生、控制胎儿体重与IVF-ET双胎、加强臀位与双胎阴道分娩助产技能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措施。

    2022年06期 v.31 429-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9 ] |[引用频次:14 ]
  • 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对剖宫产率与手术指征的影响

    孙文杰;李毓;李明;郑燕伟;梁爽;王娟;李婷;顾京红;冯洁;滕银成;蒋荣珍;

    目的:回顾分析上海市某三级综合性医院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分析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成立前后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为上海市剖宫产率控制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收集2002至2020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2007年12月成立上海市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分娩的45210例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剖宫产17973例。结果:2002至2020年平均剖宫产率39.75%,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率33.36%,剖宫产分娩指征总分娩占比前二位分别为:瘢痕子宫9.58%、无医学指征6.56%。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成立后:总剖宫产率(41.39%)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率(33.81%)明显高于成立前(33.64%与31.84%);瘢痕子宫孕妇总分娩占比明显高于成立前(11.45%vs 2.63%),剖宫产指征构成比明显高于成立前(27.67%vs 7.8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16%vs 5.43%)、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剥类疾病(2.69%vs 3.1%)剖宫产指征构成比明显低于中心成立前,多胎妊娠分娩总占比明显高于中心成立前(1.58%vs 0.83%)(P<0.05)。结论:瘢痕子宫等高危孕妇转入至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的产检人数增多是剖宫产率增加的主要因素;杜绝无医学指征剖宫产(包括高龄初产、IVF-ET)、增加瘢痕子宫阴道试产、降低危重孕产妇发生、控制胎儿体重与IVF-ET双胎、加强臀位与双胎阴道分娩助产技能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措施。

    2022年06期 v.31 429-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9 ] |[引用频次:14 ]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反复种植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郭玲;杨芳;郭安良;刘雯;沈彦军;李莉;代彩凤;邓晓惠;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后胚胎反复种植失败(RIF)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降低RIF的发生寻找临床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8月至2020年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常规行IVF/ICSI治疗的不孕症患者789例,根据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分为RIF组(222例)和正常妊娠组(56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自身免疫抗体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价值。结果:RIF组的年龄、不孕年限、继发性不孕比例、人工流产次数、基础FSH、宫腔镜检查异常比例均高于对照组,AMH、移植日内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IF组的TG-Ab阳性比例、ANA阳性比例、β2-GPΙ-Ab阳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不孕年限(OR=1.098)、继发性不孕比例(OR=1.763)、AMH(OR=0.932)、宫腔镜检查异常比例(OR=1.648)、ANA阳性比例(OR=2.176)、β2-GPΙ-Ab阳性比例(OR=2.68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737(95%CI为0.697~0.777,P<0.001)。结论:不孕年限增加、继发性不孕、低AMH水平、宫腔镜检查异常、ANA阳性、β2-GPΙ-Ab阳性等因素与RIF密切相关,临床上可综合考虑上述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获得良好的临床妊娠结局。

    2022年06期 v.31 435-439+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14 ] |[引用频次:11 ]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反复种植失败的相关因素分析

    郭玲;杨芳;郭安良;刘雯;沈彦军;李莉;代彩凤;邓晓惠;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后胚胎反复种植失败(RIF)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降低RIF的发生寻找临床管理策略。方法:回顾性研究2018年8月至2020年2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常规行IVF/ICSI治疗的不孕症患者789例,根据胚胎移植后妊娠结局分为RIF组(222例)和正常妊娠组(56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相关自身免疫抗体等,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价预测模型价值。结果:RIF组的年龄、不孕年限、继发性不孕比例、人工流产次数、基础FSH、宫腔镜检查异常比例均高于对照组,AMH、移植日内膜厚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IF组的TG-Ab阳性比例、ANA阳性比例、β2-GPΙ-Ab阳性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不孕年限(OR=1.098)、继发性不孕比例(OR=1.763)、AMH(OR=0.932)、宫腔镜检查异常比例(OR=1.648)、ANA阳性比例(OR=2.176)、β2-GPΙ-Ab阳性比例(OR=2.68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AUC)为0.737(95%CI为0.697~0.777,P<0.001)。结论:不孕年限增加、继发性不孕、低AMH水平、宫腔镜检查异常、ANA阳性、β2-GPΙ-Ab阳性等因素与RIF密切相关,临床上可综合考虑上述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获得良好的临床妊娠结局。

    2022年06期 v.31 435-439+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14 ] |[引用频次:11 ]

短篇论著

  • 腹腔镜套扎法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的疗效评估

    张双双;王升科;马海宁;赵福杰;

    目的:探讨腹腔镜套扎法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85例常规腹腔镜下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和52例腹腔镜套扎法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套扎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及术后子宫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一例发生周围邻近器官损伤或中转开腹。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分别为(91.11±32.06)min、(59.88±41.38)mL、(1.88±0.64)d、(5.02±0.57)d,套扎组分别为(82.15±27.53)min、(31.67±30.08)mL、(2.24±0.39)d、(5.17±0.66)d。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套扎法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在不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后住院日的前提下,具有减少出血量的优点。

    2022年06期 v.31 440-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0 ]
  • 腹腔镜套扎法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的疗效评估

    张双双;王升科;马海宁;赵福杰;

    目的:探讨腹腔镜套扎法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85例常规腹腔镜下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和52例腹腔镜套扎法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剔除术(套扎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及术后子宫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一例发生周围邻近器官损伤或中转开腹。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日分别为(91.11±32.06)min、(59.88±41.38)mL、(1.88±0.64)d、(5.02±0.57)d,套扎组分别为(82.15±27.53)min、(31.67±30.08)mL、(2.24±0.39)d、(5.17±0.66)d。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日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套扎法治疗特殊部位子宫肌瘤在不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术后住院日的前提下,具有减少出血量的优点。

    2022年06期 v.31 440-4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0 ]
  • 女性不同时期盆底二维及三维超声特征性改变分析

    房长海;王忠民;谈海英;吴畏;孙彩霞;杨晓丹;冯巧妮;高珊;

    目的:应用经会阴二维及经阴道三维超声技术,动态观察未生育、中期妊娠、晚期妊娠及产后女性的盆底影像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女性样本,其中已婚未生育87例,中期妊娠44例,晚期妊娠51例,产后6~8周女性111例。超声检测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盆底组织和器官的各项指标。结果:产后组的BND和BSD下降幅度、膀胱后角及尿道倾斜角度明显大于其他各组(P<0.001)。晚期妊娠组和产后组的耻骨后间隙面积和生殖道裂孔前后径显著大于未生育组及中期妊娠组(P<0.001)。晚期妊娠组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及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大于未生育组(P<0.05)。产后组及晚期妊娠组的阴道旁间隙面积均显著大于未生育组及中期妊娠组(P<0.05)。产后组的肛提肌面积和厚度显著小于其余各组(P<0.001)。结论:妊娠和分娩引发的盆底解剖学改变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基础。

    2022年06期 v.31 443-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4 ]
  • 女性不同时期盆底二维及三维超声特征性改变分析

    房长海;王忠民;谈海英;吴畏;孙彩霞;杨晓丹;冯巧妮;高珊;

    目的:应用经会阴二维及经阴道三维超声技术,动态观察未生育、中期妊娠、晚期妊娠及产后女性的盆底影像学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女性样本,其中已婚未生育87例,中期妊娠44例,晚期妊娠51例,产后6~8周女性111例。超声检测静息和Valsalva状态下盆底组织和器官的各项指标。结果:产后组的BND和BSD下降幅度、膀胱后角及尿道倾斜角度明显大于其他各组(P<0.001)。晚期妊娠组和产后组的耻骨后间隙面积和生殖道裂孔前后径显著大于未生育组及中期妊娠组(P<0.001)。晚期妊娠组的肛提肌裂孔面积及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大于未生育组(P<0.05)。产后组及晚期妊娠组的阴道旁间隙面积均显著大于未生育组及中期妊娠组(P<0.05)。产后组的肛提肌面积和厚度显著小于其余各组(P<0.001)。结论:妊娠和分娩引发的盆底解剖学改变是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基础。

    2022年06期 v.31 443-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4 ]
  • 改良Manchester手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合并宫颈延长的年轻中盆腔缺陷脱垂患者的疗效评价

    徐臻;王倩;王武亮;王璐;陈志龙;王习亮;贾晴晴;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的改良Manchester手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以中盆腔缺陷为主的年轻中、重度脱垂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对以中盆腔缺陷为主POP-Q分期Ⅱ~Ⅲ期的47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改良Manchester手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系统随访,术后评估其主、客观疗效及并发症。结果:47例患者均成功施行了保留子宫的改良Manchester手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并酌情同时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和(或)会阴体修补术,手术时间(85.6±22.8)min、出血量(44.4±26.0)mL,未发生术中并发症,术后5例出现短暂性尿潴留,经再次留置尿管3d后自主排尿顺利。术后1例患者出现右侧臀部疼痛,经保守治疗3个月后疼痛缓解。47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11~58个月),手术成功率100%(47/47),主观满意率100%(47/47)。POP-Q指示点Aa、Ba、Ap、Bp、C、D、TVL、gh、pb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年、2年POP-Q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FDI-20、PFIQ-7、PISQ-12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于以中盆腔缺陷为主、合并宫颈延长的年轻中、重度脱垂患者,改良Manchester手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手术方法简单、微创,主、客观治愈率高,是一种保留子宫的可推荐的术式。

    2022年06期 v.31 447-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7 ]
  • 改良Manchester手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合并宫颈延长的年轻中盆腔缺陷脱垂患者的疗效评价

    徐臻;王倩;王武亮;王璐;陈志龙;王习亮;贾晴晴;

    目的:探讨保留子宫的改良Manchester手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治疗以中盆腔缺陷为主的年轻中、重度脱垂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21年1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对以中盆腔缺陷为主POP-Q分期Ⅱ~Ⅲ期的47例盆腔器官脱垂患者行改良Manchester手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系统随访,术后评估其主、客观疗效及并发症。结果:47例患者均成功施行了保留子宫的改良Manchester手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并酌情同时行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和(或)会阴体修补术,手术时间(85.6±22.8)min、出血量(44.4±26.0)mL,未发生术中并发症,术后5例出现短暂性尿潴留,经再次留置尿管3d后自主排尿顺利。术后1例患者出现右侧臀部疼痛,经保守治疗3个月后疼痛缓解。47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11~58个月),手术成功率100%(47/47),主观满意率100%(47/47)。POP-Q指示点Aa、Ba、Ap、Bp、C、D、TVL、gh、pb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年、2年POP-Q分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FDI-20、PFIQ-7、PISQ-12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对于以中盆腔缺陷为主、合并宫颈延长的年轻中、重度脱垂患者,改良Manchester手术联合骶棘韧带悬吊术手术方法简单、微创,主、客观治愈率高,是一种保留子宫的可推荐的术式。

    2022年06期 v.31 447-4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7 ]
  • HSPA9基因变异在Even-plus综合征胎儿产前诊断中应用:一个复发性脑积水家系的致病原因分析

    杨春;乔凤昌;孟露露;张翠平;许争峰;

    目的:对1个Even-plus综合征家系进行外显子测序检测,明确该家系连续两次孕早期胎儿严重侧脑室增宽及其他结构异常的致病原因,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后续妊娠方式指导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家系两次引产儿及父母亲的DNA,应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家系外显子测序检测,并用Sanger测序对疑似致病变异进行家系验证。结果:两个引产胎儿均检测到HSPA9基因存在c.1822-1G>A(NM_004134)和c.1411-3T>G(NM_004134)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父母。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该c.1822-1G>A变异为可能致病变异(PVS1_strong+PM2_supporting+PP1+PP4);c.1411-3T>G变异为可能致病变异(PM2_supporting+PM3+PP1+PP3+PP4)。结论:HSPA9基因c.1822-1G>A和c.1411-3T>G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该家系两次不良孕产史的致病原因,该家系可进行针对性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辅助受孕。

    2022年06期 v.31 451-454+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0 ]
  • HSPA9基因变异在Even-plus综合征胎儿产前诊断中应用:一个复发性脑积水家系的致病原因分析

    杨春;乔凤昌;孟露露;张翠平;许争峰;

    目的:对1个Even-plus综合征家系进行外显子测序检测,明确该家系连续两次孕早期胎儿严重侧脑室增宽及其他结构异常的致病原因,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后续妊娠方式指导及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该家系两次引产儿及父母亲的DNA,应用二代测序技术进行家系外显子测序检测,并用Sanger测序对疑似致病变异进行家系验证。结果:两个引产胎儿均检测到HSPA9基因存在c.1822-1G>A(NM_004134)和c.1411-3T>G(NM_004134)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父母。依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变异分类标准与指南,该c.1822-1G>A变异为可能致病变异(PVS1_strong+PM2_supporting+PP1+PP4);c.1411-3T>G变异为可能致病变异(PM2_supporting+PM3+PP1+PP3+PP4)。结论:HSPA9基因c.1822-1G>A和c.1411-3T>G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该家系两次不良孕产史的致病原因,该家系可进行针对性植入前遗传学诊断辅助受孕。

    2022年06期 v.31 451-454+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0 ]
  • TIAM1、GRIM19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影响

    尹满群;黄守国;张静;符建桃;

    目的:研究TIAM1、GRIM19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Ⅰ型子宫内膜癌、2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0例子宫内膜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2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IAM1、GRIM19表达,结合临床病例资料、随访资料及TIAM1、GRIM19蛋白表达水平对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预后分析。结果:TIAM1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递增表达(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IAM1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和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组,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组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IAM1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手术病理分期、脉管转移、绝经、合并高血压、合并输卵管堵塞、产次无明显相关(P>0.05);GRIM19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递减表达(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RIM19蛋白高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组,不典型增生组显著低于正常组(P均<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RIM19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转移、有无合并高血压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绝经、有无合并输卵管堵塞和产次无明显相关(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IAM1与GRIM19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表明,GRIM19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期有显著影响,GRIM19蛋白高表达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均明显高于GRIM19蛋白低表达者(Log-rank分别为6.682和6.251,P分别为0.010和0.012);放疗组较未放疗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长,化疗组较未化疗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M1与GRIM19蛋白对提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术后辅助放化疗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降低子宫内膜腺癌的复发率。

    2022年06期 v.31 45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4 ] |[引用频次:3 ]
  • TIAM1、GRIM19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意义及预后影响

    尹满群;黄守国;张静;符建桃;

    目的:研究TIAM1、GRIM19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70例Ⅰ型子宫内膜癌、24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20例子宫内膜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2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TIAM1、GRIM19表达,结合临床病例资料、随访资料及TIAM1、GRIM19蛋白表达水平对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预后分析。结果:TIAM1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递增表达(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IAM1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和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组,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组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IAM1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手术病理分期、脉管转移、绝经、合并高血压、合并输卵管堵塞、产次无明显相关(P>0.05);GRIM19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递减表达(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RIM19蛋白高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和增生不伴不典型增生组,不典型增生组显著低于正常组(P均<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RIM19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脉管转移、有无合并高血压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绝经、有无合并输卵管堵塞和产次无明显相关(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中TIAM1与GRIM19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Log-rank检验表明,GRIM19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生存期有显著影响,GRIM19蛋白高表达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均明显高于GRIM19蛋白低表达者(Log-rank分别为6.682和6.251,P分别为0.010和0.012);放疗组较未放疗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长,化疗组较未化疗组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IAM1与GRIM19蛋白对提示子宫内膜癌的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术后辅助放化疗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降低子宫内膜腺癌的复发率。

    2022年06期 v.31 455-4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4 ] |[引用频次:3 ]

指南解读

  • 2021年中美阴道毛滴虫病诊治指南的解读

    欧阳振波;万子贤;吴嘉雯;尹倩;

    阴道毛滴虫病既往又称为滴虫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所致的一种性传播感染,也是最常见的非病毒性性传播疾病。2021年7月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发布了最新版的《性传播感染治疗指南》,对阴道毛滴虫病的诊治建议进行了更新。2021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也发布了新的《阴道毛滴虫病诊治指南(2021修订版)》。现就主要根据最新的2021年CDC指南与2021年中国指南对阴道毛滴虫病的诊治进行解读。

    2022年06期 v.31 462-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11 ] |[引用频次:4 ]
  • 2021年中美阴道毛滴虫病诊治指南的解读

    欧阳振波;万子贤;吴嘉雯;尹倩;

    阴道毛滴虫病既往又称为滴虫阴道炎,是由阴道毛滴虫所致的一种性传播感染,也是最常见的非病毒性性传播疾病。2021年7月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发布了最新版的《性传播感染治疗指南》,对阴道毛滴虫病的诊治建议进行了更新。2021年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感染性疾病协作组也发布了新的《阴道毛滴虫病诊治指南(2021修订版)》。现就主要根据最新的2021年CDC指南与2021年中国指南对阴道毛滴虫病的诊治进行解读。

    2022年06期 v.31 462-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11 ] |[引用频次:4 ]

综述

  • 卵巢黏液性癌诊治的研究进展

    刘梦然;张岩;

    卵巢黏液性癌(MOC)是卵巢上皮性癌中一种少见的病理类型。在临床实践中,MOC大多参照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HGSC)的指南处理,但两者的生物学行为存在诸多不同。本文从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点、手术及辅助治疗等方面对MO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这一疾病有更深入的认识。

    2022年06期 v.31 46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0 ] |[引用频次:0 ]
  • 卵巢黏液性癌诊治的研究进展

    刘梦然;张岩;

    卵巢黏液性癌(MOC)是卵巢上皮性癌中一种少见的病理类型。在临床实践中,MOC大多参照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HGSC)的指南处理,但两者的生物学行为存在诸多不同。本文从发病机制、临床病理特点、手术及辅助治疗等方面对MOC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对这一疾病有更深入的认识。

    2022年06期 v.31 46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0 ] |[引用频次:0 ]
  • 宫颈透明细胞癌诊疗进展

    刘昭;赵迎超;汪宏波;

    宫颈透明细胞癌是一种特殊类型恶性肿瘤,属于HPV独立型腺癌,发病率低,预后差。其发病因素与子宫内暴露于乙烯雌酚相关,发病年龄呈双峰性。治疗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相结合的治疗模式,早期年轻患者可根据是否有生育要求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本文将围绕宫颈透明细胞癌的病因、诊断、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2022年06期 v.31 470-472+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12 ] |[引用频次:1 ]
  • 宫颈透明细胞癌诊疗进展

    刘昭;赵迎超;汪宏波;

    宫颈透明细胞癌是一种特殊类型恶性肿瘤,属于HPV独立型腺癌,发病率低,预后差。其发病因素与子宫内暴露于乙烯雌酚相关,发病年龄呈双峰性。治疗采取手术、放疗、化疗相结合的治疗模式,早期年轻患者可根据是否有生育要求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本文将围绕宫颈透明细胞癌的病因、诊断、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方面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2022年06期 v.31 470-472+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12 ] |[引用频次:1 ]
  • 多囊卵巢综合征表型跨代遗传相关研究进展

    陈凯;赵越;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雄激素过多、排卵障碍及多囊卵巢的形态学改变。PCOS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普遍认为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疾病发生。PCOS患者的后代发生PCOS的风险明显升高,且呈现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近年来动物模型研究发现,产前暴露于高雄激素或抗苗勒管激素以及青春期暴露于高雄激素环境下的动物模型,其子二代也出现PCOS相关的内分泌代谢异常表型,这提示PCOS表型不仅能在代际之间传递,而且还可跨代产生影响,其可能的调控作用可为阐明PCOS病理机制提供新思路。本研究通过对PCOS跨代遗传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总结跨代遗传特征,分析表观遗传调控在此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拓展了解PCOS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06期 v.31 473-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91 ] |[引用频次:7 ]
  • 多囊卵巢综合征表型跨代遗传相关研究进展

    陈凯;赵越;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生殖内分泌疾病,典型的临床症状包括雄激素过多、排卵障碍及多囊卵巢的形态学改变。PCOS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普遍认为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疾病发生。PCOS患者的后代发生PCOS的风险明显升高,且呈现一定的家族聚集性。近年来动物模型研究发现,产前暴露于高雄激素或抗苗勒管激素以及青春期暴露于高雄激素环境下的动物模型,其子二代也出现PCOS相关的内分泌代谢异常表型,这提示PCOS表型不仅能在代际之间传递,而且还可跨代产生影响,其可能的调控作用可为阐明PCOS病理机制提供新思路。本研究通过对PCOS跨代遗传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系统综述,总结跨代遗传特征,分析表观遗传调控在此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进一步拓展了解PCOS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06期 v.31 473-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91 ] |[引用频次:7 ]
  • 靶向治疗药物在治疗晚期复发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陈卓也;王新宇;

    全球范围内,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女性癌症第四位,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宫颈癌患者处于疾病晚期。手术及放化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对于晚期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疗效不佳。抗血管生成等靶向治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治疗药物是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的新思路,本文将对宫颈癌靶向治疗的作用机制和相关临床试验进展作一综述。

    2022年06期 v.31 478-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09 ] |[引用频次:9 ]
  • 靶向治疗药物在治疗晚期复发宫颈癌中的研究进展

    陈卓也;王新宇;

    全球范围内,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女性癌症第四位,在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宫颈癌患者处于疾病晚期。手术及放化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但对于晚期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疗效不佳。抗血管生成等靶向治疗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等免疫治疗药物是治疗复发性或转移性宫颈癌的新思路,本文将对宫颈癌靶向治疗的作用机制和相关临床试验进展作一综述。

    2022年06期 v.31 478-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09 ] |[引用频次: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