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媛媛;田昭;张栋栋;欧阳方贵;张琛;翟庆杰;崔恒;祝洪澜;
目的:探讨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不伴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增生(EH)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转归。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1日至2020年8月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EH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转归及结局。结果:169例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EH患者的平均年龄(49.98±6.22)岁,平均BMI(25.01±4.05)kg/m~2,其中绝经过渡期134例(79.3%),绝经后期35例(20.7%)。169例患者临床症状以异常子宫出血最为常见[158例(93.5%)]。初始治疗全子宫切除术13例(7.7%),初始孕激素治疗156例(92.3%),其中孕激素治疗有效141例(90.4%)、孕激素治疗无效15例(9.6%)。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反复异常子宫出血(≥3次)(P<0.01)及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P<0.01)是影响孕激素治疗结局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EH患者对孕激素治疗有效率高;反复异常子宫出血及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者病变持续和进展的比率高、孕激素治疗反应差,应引起临床重视。
2022年04期 v.31 24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79 ] |[引用频次:5 ] - 董媛媛;田昭;张栋栋;欧阳方贵;张琛;翟庆杰;崔恒;祝洪澜;
目的:探讨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不伴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增生(EH)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转归。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1日至2020年8月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EH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转归及结局。结果:169例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EH患者的平均年龄(49.98±6.22)岁,平均BMI(25.01±4.05)kg/m~2,其中绝经过渡期134例(79.3%),绝经后期35例(20.7%)。169例患者临床症状以异常子宫出血最为常见[158例(93.5%)]。初始治疗全子宫切除术13例(7.7%),初始孕激素治疗156例(92.3%),其中孕激素治疗有效141例(90.4%)、孕激素治疗无效15例(9.6%)。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反复异常子宫出血(≥3次)(P<0.01)及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P<0.01)是影响孕激素治疗结局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绝经过渡期及绝经后期EH患者对孕激素治疗有效率高;反复异常子宫出血及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者病变持续和进展的比率高、孕激素治疗反应差,应引起临床重视。
2022年04期 v.31 241-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79 ] |[引用频次:5 ] - 刘艳娇;李淑红;白利颖;曹冬焱;杨佳欣;沈铿;孙恒子;
目的:检测妊娠期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p16、Ki-67、SMAD3、YAP1及RELA的表达,以期为妊娠期HSIL患者提供更精准的临床诊疗方案。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22例妊娠期子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并转诊阴道镜宫颈多点活检患者。在患者妊娠期阴道镜活检病理中评估p16、Ki-67、SMAD3、YAP1、RELA蛋白表达水平,结合患者病理结果及转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33岁(21~42岁)。产前TCT结果:ASCUS合并高危HPV阳性患者28例,LSIL患者44例,ASC-H患者8例,HSIL患者42例。阴道镜活检病理为组织学LSIL及以下病变者60例,组织学HSIL病变者62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16、Ki-67、SMAD3、YAP1、RELA蛋白在组织学HSIL病变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组织学LSIL及以下病变。产后6~12周内共109例患者再次行联合筛查,其中86例患者再次行阴道镜检查活检,病理结果为组织学HSIL病变为45例,妊娠期HSIL自然消退率为47.5%。联合免疫组化分析显示,p16+联合RELA+和(或)YAP1+较单独p16+在诊断妊娠期持续组织学HSIL中具有相当的敏感度(66.7%vs 68.9%,P=0.822)及更高的特异度(84.4%vs 65.6%,P=0.014),且具有最大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7,95%CI=0.650~0.845)。结论:妊娠期HSIL患者约半数以上可自然消退,p16联合RELA和(或)YAP1高表达对妊娠期持续组织学HSIL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22年04期 v.31 246-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4 ] |[引用频次:3 ] - 刘艳娇;李淑红;白利颖;曹冬焱;杨佳欣;沈铿;孙恒子;
目的:检测妊娠期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中p16、Ki-67、SMAD3、YAP1及RELA的表达,以期为妊娠期HSIL患者提供更精准的临床诊疗方案。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22例妊娠期子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并转诊阴道镜宫颈多点活检患者。在患者妊娠期阴道镜活检病理中评估p16、Ki-67、SMAD3、YAP1、RELA蛋白表达水平,结合患者病理结果及转归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中位年龄为33岁(21~42岁)。产前TCT结果:ASCUS合并高危HPV阳性患者28例,LSIL患者44例,ASC-H患者8例,HSIL患者42例。阴道镜活检病理为组织学LSIL及以下病变者60例,组织学HSIL病变者62例。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16、Ki-67、SMAD3、YAP1、RELA蛋白在组织学HSIL病变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组织学LSIL及以下病变。产后6~12周内共109例患者再次行联合筛查,其中86例患者再次行阴道镜检查活检,病理结果为组织学HSIL病变为45例,妊娠期HSIL自然消退率为47.5%。联合免疫组化分析显示,p16+联合RELA+和(或)YAP1+较单独p16+在诊断妊娠期持续组织学HSIL中具有相当的敏感度(66.7%vs 68.9%,P=0.822)及更高的特异度(84.4%vs 65.6%,P=0.014),且具有最大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47,95%CI=0.650~0.845)。结论:妊娠期HSIL患者约半数以上可自然消退,p16联合RELA和(或)YAP1高表达对妊娠期持续组织学HSIL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2022年04期 v.31 246-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4 ] |[引用频次:3 ] - 黄家佳;叶磊;
目的: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80岁Ⅰ期Ⅰ型EC患者淋巴结切除与生存率的关联。方法:回顾分析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结局(SEER)数据库。收集2000~2017年2304例≥80岁Ⅰ期Ⅰ型EC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是否清扫淋巴结将患者分为2组,进行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Log Rank检验,以确定淋巴结切除与≥80岁Ⅰ期Ⅰ型EC患者的总生存率(OS)之间的关联。结果:清扫淋巴结组和未清扫淋巴结组相比,年龄较轻。清扫淋巴结组肿瘤分化较差,期别较晚,肿瘤较大,但生存情况优于未清扫淋巴结组,生存患者分别占68.7%、64.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且生存时间长,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7个月和45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对预后有影响,≥85岁与80~85岁患者相比,肿瘤死亡风险增加(HR=1.438,95%CI为1.243~1.664,P<0.001)。与清扫淋巴结相比,未清扫淋巴结增加死亡风险(HR=1.365,95%CI为1.177~1.582,P<0.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清扫淋巴结组的生存情况明显优于未清扫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进一步的分层分析显示,清扫淋巴结对于Ib期、II级肿瘤及2~4cm大小肿瘤更能显著改善生存率。结论:年龄是子宫内膜癌一项重要的高危因素,≥80岁Ⅰ期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仅行手术,未行淋巴切除将影响患者预后。
2022年04期 v.31 251-25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4 ] - 黄家佳;叶磊;
目的:基于SEER数据库分析≥80岁Ⅰ期Ⅰ型EC患者淋巴结切除与生存率的关联。方法:回顾分析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结局(SEER)数据库。收集2000~2017年2304例≥80岁Ⅰ期Ⅰ型EC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是否清扫淋巴结将患者分为2组,进行Kaplan-Meier和Cox回归分析、Log Rank检验,以确定淋巴结切除与≥80岁Ⅰ期Ⅰ型EC患者的总生存率(OS)之间的关联。结果:清扫淋巴结组和未清扫淋巴结组相比,年龄较轻。清扫淋巴结组肿瘤分化较差,期别较晚,肿瘤较大,但生存情况优于未清扫淋巴结组,生存患者分别占68.7%、64.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且生存时间长,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7个月和45个月(P<0.001)。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对预后有影响,≥85岁与80~85岁患者相比,肿瘤死亡风险增加(HR=1.438,95%CI为1.243~1.664,P<0.001)。与清扫淋巴结相比,未清扫淋巴结增加死亡风险(HR=1.365,95%CI为1.177~1.582,P<0.001)。Kaplan-Meier分析显示,清扫淋巴结组的生存情况明显优于未清扫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进一步的分层分析显示,清扫淋巴结对于Ib期、II级肿瘤及2~4cm大小肿瘤更能显著改善生存率。结论:年龄是子宫内膜癌一项重要的高危因素,≥80岁Ⅰ期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仅行手术,未行淋巴切除将影响患者预后。
2022年04期 v.31 251-255+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4 ] - 杨璐;刘洋;王云霞;李哲;熊亦雯;胡继君;管一春;孙丽君;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新鲜胚胎移植(ET)与冷冻胚胎移植(FET)不同移植周期对胎盘中印迹基因PEG10和L3MBTL1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IVF-ET患者分娩的胎盘。根据患者移植周期不同将收集到的胎盘分为两组:新鲜胚胎移植组(ET组,16例)与冷冻胚胎移植组(FET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新生儿出生体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胎盘中印记基因PEG10和L3MBTLI的表达。结果:FET组与ET组的孕妇年龄、孕周、孕前BMI、孕期增重、胎盘重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ET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ET组有增加趋势[(3013.75±388.928)g vs (2871.25±459.273)g]。FET组胎盘组织中PEG10 mRNA和蛋白表达[4.554±1.992、106.0965±21.6540]明显高于ET组[1.255±0.4781、77.0741±24.9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2),而两组间L3MBTL1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FET患者子宫内膜更接近生理状态,胎盘中PEG10表达较ET患者增加,进而促进胎儿发育。
2022年04期 v.31 256-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0 ] - 杨璐;刘洋;王云霞;李哲;熊亦雯;胡继君;管一春;孙丽君;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后新鲜胚胎移植(ET)与冷冻胚胎移植(FET)不同移植周期对胎盘中印迹基因PEG10和L3MBTL1表达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年6月至2021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IVF-ET患者分娩的胎盘。根据患者移植周期不同将收集到的胎盘分为两组:新鲜胚胎移植组(ET组,16例)与冷冻胚胎移植组(FET组,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新生儿出生体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胎盘中印记基因PEG10和L3MBTLI的表达。结果:FET组与ET组的孕妇年龄、孕周、孕前BMI、孕期增重、胎盘重量及新生儿出生体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ET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较ET组有增加趋势[(3013.75±388.928)g vs (2871.25±459.273)g]。FET组胎盘组织中PEG10 mRNA和蛋白表达[4.554±1.992、106.0965±21.6540]明显高于ET组[1.255±0.4781、77.0741±24.9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2),而两组间L3MBTL1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FET患者子宫内膜更接近生理状态,胎盘中PEG10表达较ET患者增加,进而促进胎儿发育。
2022年04期 v.31 256-2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0 ] - 张耀匀;韩毅;李玉娜;谢爱静;班艳丽;戴红英;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99例以超声监测下清宫术为初始治疗方案的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中华医学会分型及实用临床分型;根据清宫前是否行子宫动脉栓塞(UAE)预处理分为UAE组及直接清宫组,将术中更改术式或术后行补充治疗定义为失败。应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CSP清宫失败的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计算各危险因素的最佳预测值。结果:Ⅱ型CSP患者UAE预处理后清宫与直接清宫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清宫组中Ⅰ型、Ⅱa型CSP清宫成功率分别为97.7%(125/128)、93.3%(112/120);成功组与失败组的瘢痕厚度、血β-HCG值、孕囊大小、临床分型、血流信号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孕囊最大径线、瘢痕厚度、血β-HCG值是清宫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孕囊最大径线3.3cm、瘢痕厚度2.4mm、血β-HCG值43720U/L为预测清宫失败的最佳阈值点。结论:实用临床分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瘢痕厚度>2.4mm、孕囊最大径线<3.3cm、血β-HCG值<43720U/L为超声监测下清宫术治疗成功的截断值,可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2022年04期 v.31 260-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0 ] |[引用频次:4 ] - 张耀匀;韩毅;李玉娜;谢爱静;班艳丽;戴红英;
目的:探讨超声监测下清宫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SP)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治疗失败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99例以超声监测下清宫术为初始治疗方案的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中华医学会分型及实用临床分型;根据清宫前是否行子宫动脉栓塞(UAE)预处理分为UAE组及直接清宫组,将术中更改术式或术后行补充治疗定义为失败。应用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CSP清宫失败的危险因素,通过ROC曲线计算各危险因素的最佳预测值。结果:Ⅱ型CSP患者UAE预处理后清宫与直接清宫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清宫组中Ⅰ型、Ⅱa型CSP清宫成功率分别为97.7%(125/128)、93.3%(112/120);成功组与失败组的瘢痕厚度、血β-HCG值、孕囊大小、临床分型、血流信号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孕囊最大径线、瘢痕厚度、血β-HCG值是清宫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孕囊最大径线3.3cm、瘢痕厚度2.4mm、血β-HCG值43720U/L为预测清宫失败的最佳阈值点。结论:实用临床分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瘢痕厚度>2.4mm、孕囊最大径线<3.3cm、血β-HCG值<43720U/L为超声监测下清宫术治疗成功的截断值,可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2022年04期 v.31 260-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0 ] |[引用频次:4 ] - 肖江波;诸清逸;石中华;
目的:探讨孕中期正常范围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0日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建卡并分娩的8292例单胎GDM孕妇及其新生儿,孕妇于妊娠第20~24周行HbA1c检测。回顾分析和评价孕中期HbA1c与GDM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产妇HbA1c每升高1%,早产(OR=2.848,95%CI为1.859~4.363)、巨大儿(OR=1.585,95%CI为1.131~2.222)和大于胎龄儿(OR=1.603,95%CI为1.204~2.135)的风险显著增加。结论:GDM正常范围内较高的HbA1c水平是早产、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独立危险因素。干预HbAc1可能有助于预防不良分娩结局。
2022年04期 v.31 265-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9 ] |[引用频次:14 ] - 肖江波;诸清逸;石中华;
目的:探讨孕中期正常范围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妊娠期糖尿病(GDM)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8月30日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建卡并分娩的8292例单胎GDM孕妇及其新生儿,孕妇于妊娠第20~24周行HbA1c检测。回顾分析和评价孕中期HbA1c与GDM母婴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产妇HbA1c每升高1%,早产(OR=2.848,95%CI为1.859~4.363)、巨大儿(OR=1.585,95%CI为1.131~2.222)和大于胎龄儿(OR=1.603,95%CI为1.204~2.135)的风险显著增加。结论:GDM正常范围内较高的HbA1c水平是早产、巨大儿和大于胎龄儿的独立危险因素。干预HbAc1可能有助于预防不良分娩结局。
2022年04期 v.31 265-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9 ] |[引用频次:14 ] - 唐玉杰;窦洪涛;苏姗;商晓杰;张清华;孙欣;殷雪雪;
目的:比较腹腔镜髂耻韧带悬吊术与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POP)及纠正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其中126例行腹腔镜下髂耻韧带悬吊术,42例行腹腔镜骶骨固定术。通过手术前后POP评价体系各指示点、盆底四维超声测量值的变化、盆底功能障碍问卷、尿失禁影响问卷简表评价两种手术方式术后POP改善情况。结果:手术后POP-Q各指示点的位置得到显著改善(P<0.05)。术后盆底四维彩超测量值较术前明显减小,表明术后尿道高活动性降低,手术纠正POP同时治疗轻中度SUI,主观及客观指标均得到改善。结论:腹腔镜髂耻韧带悬吊术治疗POP效果满意,同时治疗轻中度SUI疗效显著。
2022年04期 v.31 269-273+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7 ] |[引用频次:7 ] - 唐玉杰;窦洪涛;苏姗;商晓杰;张清华;孙欣;殷雪雪;
目的:比较腹腔镜髂耻韧带悬吊术与腹腔镜骶骨固定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POP)及纠正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子宫脱垂患者,其中126例行腹腔镜下髂耻韧带悬吊术,42例行腹腔镜骶骨固定术。通过手术前后POP评价体系各指示点、盆底四维超声测量值的变化、盆底功能障碍问卷、尿失禁影响问卷简表评价两种手术方式术后POP改善情况。结果:手术后POP-Q各指示点的位置得到显著改善(P<0.05)。术后盆底四维彩超测量值较术前明显减小,表明术后尿道高活动性降低,手术纠正POP同时治疗轻中度SUI,主观及客观指标均得到改善。结论:腹腔镜髂耻韧带悬吊术治疗POP效果满意,同时治疗轻中度SUI疗效显著。
2022年04期 v.31 269-273+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7 ] |[引用频次:7 ] - 彭永保;刘淮;周群;张俊明;
目的:探讨孕中期热暴露后子宫缺血对子代大鼠宫内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受孕后随机分为热暴露组(Ⅰ组)、子宫缺血组(Ⅱ组)和热暴露后子宫缺血组(Ⅲ组)。热暴露组:妊娠第8~13天置于(35±1℃)环境中进行高温暴露,孕期其余时间温度控制在(23±1)℃;子宫缺血组:孕期全程温度控制在(23±1℃),妊娠第14天行双侧子宫动静脉部分结扎;热暴露后子宫缺血组:妊娠第8~13天置于(35±1℃)环境中进行高温暴露,孕期其余时间在温度控制在(23±1)℃,妊娠第14天行双侧子宫动静脉部分结扎。测量孕鼠不同妊娠时段的体重变化,检测仔鼠的数量、体重、身长、尾长、外观、活/死胎数、胎盘重量、母体循环HSP70表达及胎盘组织HSP70、Bax、Bcl-2等蛋白表达。结果:热暴露后子宫缺血组孕鼠孕期体重增加值低于热暴露组和子宫缺血组(均P<0.05);热暴露后子宫缺血组的胎死率高于热暴露组和子宫缺血组(均P<0.05),窝活胎数低于热暴露组和子宫缺血组(均P<0.05);热暴露后子宫缺血组的胎盘重量低于热暴露组和子宫缺血组(均P<0.05);热暴露后子宫缺血组孕鼠血浆HSP70水平高于热暴露组和子宫缺血组(均P<0.05),但3组胎盘组织HSP70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胎盘组织Bax与Bcl-2比值(Bax/Bcl-2):热暴露后子宫缺血组>子宫缺血组>热暴露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热暴露后子宫缺血对大鼠子代宫内发育及胎盘发育有不利影响,增加胎死率,加速胎盘滋养细胞凋亡。
2022年04期 v.31 274-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0 ] - 彭永保;刘淮;周群;张俊明;
目的:探讨孕中期热暴露后子宫缺血对子代大鼠宫内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36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受孕后随机分为热暴露组(Ⅰ组)、子宫缺血组(Ⅱ组)和热暴露后子宫缺血组(Ⅲ组)。热暴露组:妊娠第8~13天置于(35±1℃)环境中进行高温暴露,孕期其余时间温度控制在(23±1)℃;子宫缺血组:孕期全程温度控制在(23±1℃),妊娠第14天行双侧子宫动静脉部分结扎;热暴露后子宫缺血组:妊娠第8~13天置于(35±1℃)环境中进行高温暴露,孕期其余时间在温度控制在(23±1)℃,妊娠第14天行双侧子宫动静脉部分结扎。测量孕鼠不同妊娠时段的体重变化,检测仔鼠的数量、体重、身长、尾长、外观、活/死胎数、胎盘重量、母体循环HSP70表达及胎盘组织HSP70、Bax、Bcl-2等蛋白表达。结果:热暴露后子宫缺血组孕鼠孕期体重增加值低于热暴露组和子宫缺血组(均P<0.05);热暴露后子宫缺血组的胎死率高于热暴露组和子宫缺血组(均P<0.05),窝活胎数低于热暴露组和子宫缺血组(均P<0.05);热暴露后子宫缺血组的胎盘重量低于热暴露组和子宫缺血组(均P<0.05);热暴露后子宫缺血组孕鼠血浆HSP70水平高于热暴露组和子宫缺血组(均P<0.05),但3组胎盘组织HSP70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胎盘组织Bax与Bcl-2比值(Bax/Bcl-2):热暴露后子宫缺血组>子宫缺血组>热暴露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热暴露后子宫缺血对大鼠子代宫内发育及胎盘发育有不利影响,增加胎死率,加速胎盘滋养细胞凋亡。
2022年04期 v.31 274-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0 ] - 张琳;蒋锦杏;邓春艳;杨熠;王若琳;任莉莉;齐晖;马利国;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子宫内膜细胞的生化代谢特性,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EMs患者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组织。利用单细胞激光光镊拉曼光谱系统,测定并比较不同组别子宫内膜细胞的拉曼光谱。结果:3组细胞拉曼光谱波峰位置及形态大致相似,部分波峰强度有差异。与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和对照组子宫内膜相比,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内胆固醇(702cm~(-1))、类胡萝卜素(1161、1525cm~(-1))、核酸(1094cm~(-1))等成分减少,而蛋白(758、831、853、1209、1245、1589cm~(-1))、脂类(1132cm~(-1))、糖原(492cm~(-1))相关的成分增加。通过PCA聚类分析可以看出,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细胞与对照组子宫内膜细胞光谱相似性较高,而异位子宫内膜细胞中出现离群细胞。结论:EMs患者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分子代谢水平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
2022年04期 v.31 279-283+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3 ] |[引用频次:0 ] - 张琳;蒋锦杏;邓春艳;杨熠;王若琳;任莉莉;齐晖;马利国;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子宫内膜细胞的生化代谢特性,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EMs患者异位及在位子宫内膜组织、对照组子宫肌瘤患者子宫内膜组织。利用单细胞激光光镊拉曼光谱系统,测定并比较不同组别子宫内膜细胞的拉曼光谱。结果:3组细胞拉曼光谱波峰位置及形态大致相似,部分波峰强度有差异。与患者在位子宫内膜和对照组子宫内膜相比,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内胆固醇(702cm~(-1))、类胡萝卜素(1161、1525cm~(-1))、核酸(1094cm~(-1))等成分减少,而蛋白(758、831、853、1209、1245、1589cm~(-1))、脂类(1132cm~(-1))、糖原(492cm~(-1))相关的成分增加。通过PCA聚类分析可以看出,内异症患者在位子宫内膜细胞与对照组子宫内膜细胞光谱相似性较高,而异位子宫内膜细胞中出现离群细胞。结论:EMs患者异位子宫内膜细胞分子代谢水平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关。
2022年04期 v.31 279-283+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3 ] |[引用频次:0 ]
- 刘广谱;赵玲;张欢欢;苑士梅;张惠欣;
目的:验证美国母胎医学网(MFMU)最新发布的除去“种族/肤色”因素后的早孕期预测模型在我国对剖宫产术后经阴道分娩(VBAC)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TOLAC)产妇的早孕期相关资料,根据最终分娩方式将其分为成功组(VBAC组)和失败组(转剖宫产组),分析两组间临床资料差异,利用预测模型计算出每例患者的VBAC成功率。对预测成功率及实际成功率进行分层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322例TOLAC孕妇中,279例阴道分娩,VBAC成功率为86.6%。阴道分娩成功组与失败组的孕妇身高、既往阴道分娩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成功组模型预测(中位数74.5%,四分位间距71.4%~78.8%)成功率高于试产失败组(中位数67%,四分位间距64.3%~71.2%)。研究中没有模型预测成功率<50%的孕妇,当预测成功率50%~60%时,实际成功率比预测率低约20%;当预测成功率在60%~70%时,实际成功率与预测值基本一致;当预测成功率>70%时,实际成功率则高于90%。该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95%CI为0.738~0.879,P<0.001)。结论:临床中应用新模型在早孕期预测VBAC率是可行的,可为预测值>70%的孕妇实施TOLAC提供积极的、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对于预测值<60%的孕妇则应谨慎选择阴道试产。
2022年04期 v.31 284-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2 ] - 刘广谱;赵玲;张欢欢;苑士梅;张惠欣;
目的:验证美国母胎医学网(MFMU)最新发布的除去“种族/肤色”因素后的早孕期预测模型在我国对剖宫产术后经阴道分娩(VBAC)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1年5月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TOLAC)产妇的早孕期相关资料,根据最终分娩方式将其分为成功组(VBAC组)和失败组(转剖宫产组),分析两组间临床资料差异,利用预测模型计算出每例患者的VBAC成功率。对预测成功率及实际成功率进行分层分析,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322例TOLAC孕妇中,279例阴道分娩,VBAC成功率为86.6%。阴道分娩成功组与失败组的孕妇身高、既往阴道分娩史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成功组模型预测(中位数74.5%,四分位间距71.4%~78.8%)成功率高于试产失败组(中位数67%,四分位间距64.3%~71.2%)。研究中没有模型预测成功率<50%的孕妇,当预测成功率50%~60%时,实际成功率比预测率低约20%;当预测成功率在60%~70%时,实际成功率与预测值基本一致;当预测成功率>70%时,实际成功率则高于90%。该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809(95%CI为0.738~0.879,P<0.001)。结论:临床中应用新模型在早孕期预测VBAC率是可行的,可为预测值>70%的孕妇实施TOLAC提供积极的、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对于预测值<60%的孕妇则应谨慎选择阴道试产。
2022年04期 v.31 284-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2 ] - 李钦;王雪燕;向川蓉;冯雪;刘亚敏;王晓燕;
目的:探讨早期足月(37~38~(+6)周)和完全足月(39~40~(+6)周)妊娠羊水偏少孕妇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住院足月后超声发现羊水偏少(5cm<AFI≤8cm)引产的孕妇共153例,其中早期足月病例66例(观察组),完全足月87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围产期结局及并发症。结果:产前早期足月组OCT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足月组催引产失败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产后出血量、总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足月组的胎儿窘迫率、羊水粪染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新生儿窒息率、NICU转入率、胎儿脐动脉pH<7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足月妊娠的的单纯羊水偏少可考虑引产终止妊娠;早期足月孕周的单纯羊水偏少可考虑在严密监测下继续待产。
2022年04期 v.31 28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7 ] - 李钦;王雪燕;向川蓉;冯雪;刘亚敏;王晓燕;
目的:探讨早期足月(37~38~(+6)周)和完全足月(39~40~(+6)周)妊娠羊水偏少孕妇引产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于重庆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住院足月后超声发现羊水偏少(5cm<AFI≤8cm)引产的孕妇共153例,其中早期足月病例66例(观察组),完全足月87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围产期结局及并发症。结果:产前早期足月组OCT阳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足月组催引产失败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产后出血量、总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足月组的胎儿窘迫率、羊水粪染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新生儿窒息率、NICU转入率、胎儿脐动脉pH<7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足月妊娠的的单纯羊水偏少可考虑引产终止妊娠;早期足月孕周的单纯羊水偏少可考虑在严密监测下继续待产。
2022年04期 v.31 28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5 ] |[引用频次:7 ] - 李燕青;傅婉玉;王元白;江矞颖;苏景明;庄建龙;
目的:明确3例肾脏异常胎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集胎儿羊水及其父母外周血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array)检测。结果:3个家系胎儿产前超声均提示胎儿肾脏异常,SNP-array检测结果提示3个家系胎儿在17号染色体17q12区段存在1.4-1.5Mb片段缺失。家系1及家系2父母芯片验证结果提示该缺失遗传自胎儿父亲,其中家系1胎儿父亲泌尿系统彩超提示双肾囊肿。结论:肾脏异常与17q12微缺失综合征关系密切,胎儿期肾脏强回声及肾脏结构异常应考虑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可能。
2022年04期 v.31 291-293+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1 ] - 李燕青;傅婉玉;王元白;江矞颖;苏景明;庄建龙;
目的:明确3例肾脏异常胎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采集胎儿羊水及其父母外周血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NP-array)检测。结果:3个家系胎儿产前超声均提示胎儿肾脏异常,SNP-array检测结果提示3个家系胎儿在17号染色体17q12区段存在1.4-1.5Mb片段缺失。家系1及家系2父母芯片验证结果提示该缺失遗传自胎儿父亲,其中家系1胎儿父亲泌尿系统彩超提示双肾囊肿。结论:肾脏异常与17q12微缺失综合征关系密切,胎儿期肾脏强回声及肾脏结构异常应考虑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可能。
2022年04期 v.31 291-293+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1 ] - 陈菲;袁婷婷;陈敏;谢亦农;李南;翦薇;刘予;陈结云;曹定娅;武晓娟;张慧敏;何文智;李志华;
目的:探讨胎儿双肾实质回声增强的遗传学病因、影像学诊断及相关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前超声诊断为双肾实质回声增强的74例胎儿,其中行介入性产前诊断18例。分析病例的遗传学检测结果,同时追踪预后。结果:74例双肾实质回声增强的胎儿,其中12例合并羊水异常,25例合并其它系统异常。17例双肾实质回声增强胎儿样本行CMA检测发现染色体数目异常3例(17.65%,3/17),均为13-三体综合征,3例胎儿均合并其它系统异常。2例(11.76%,2/17)含有致病性CNV,1例为临床意义不明的CNV。对所有病例进行追踪随访,自然分娩或剖宫产33例,人工终止妊娠31例,胎死宫内1例,失访9例。33例肾脏回声增强活产胎儿中31例产后生长发育均正常,2例产后1周内死亡。结论:胎儿肾脏回声增强并不都是疾病的表现,约有1/3的胎儿出生后肾脏回声可恢复正常,出生后需进行系统性的肾脏结构及功能检查。对于产前超声诊断为孤立性肾脏回声增强的胎儿,建议行CMA及WES检查,在排除遗传学的异常后,可动态观察,避免不必要的引产。羊水过少对于胎儿肾脏回声增强的进展有预测意义,因此需动态观察羊水量的变化。
2022年04期 v.31 294-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1 ] - 陈菲;袁婷婷;陈敏;谢亦农;李南;翦薇;刘予;陈结云;曹定娅;武晓娟;张慧敏;何文智;李志华;
目的:探讨胎儿双肾实质回声增强的遗传学病因、影像学诊断及相关预后。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产前超声诊断为双肾实质回声增强的74例胎儿,其中行介入性产前诊断18例。分析病例的遗传学检测结果,同时追踪预后。结果:74例双肾实质回声增强的胎儿,其中12例合并羊水异常,25例合并其它系统异常。17例双肾实质回声增强胎儿样本行CMA检测发现染色体数目异常3例(17.65%,3/17),均为13-三体综合征,3例胎儿均合并其它系统异常。2例(11.76%,2/17)含有致病性CNV,1例为临床意义不明的CNV。对所有病例进行追踪随访,自然分娩或剖宫产33例,人工终止妊娠31例,胎死宫内1例,失访9例。33例肾脏回声增强活产胎儿中31例产后生长发育均正常,2例产后1周内死亡。结论:胎儿肾脏回声增强并不都是疾病的表现,约有1/3的胎儿出生后肾脏回声可恢复正常,出生后需进行系统性的肾脏结构及功能检查。对于产前超声诊断为孤立性肾脏回声增强的胎儿,建议行CMA及WES检查,在排除遗传学的异常后,可动态观察,避免不必要的引产。羊水过少对于胎儿肾脏回声增强的进展有预测意义,因此需动态观察羊水量的变化。
2022年04期 v.31 294-2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1 ] - 熊翔鹏;艾小燕;夏雷震;
目的:通过比较经阴道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VNOTEH)及传统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为患者寻求更适合、更微创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tVNOTEH组(54例)及传统腹腔镜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tVNOTEH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肠道排气天数均明显短于传统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tVNOTEH组患者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值变化及VAS评分小于传统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P=0.0008)。结论:与传统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相比,tVNOTEH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降低创伤及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2022年04期 v.31 297-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10 ] - 熊翔鹏;艾小燕;夏雷震;
目的:通过比较经阴道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VNOTEH)及传统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为患者寻求更适合、更微创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全子宫切除术患者10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tVNOTEH组(54例)及传统腹腔镜组(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结果:tVNOTEH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肠道排气天数均明显短于传统腹腔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tVNOTEH组患者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值变化及VAS评分小于传统腹腔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3,P=0.0008)。结论:与传统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相比,tVNOTEH手术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降低创伤及疼痛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2022年04期 v.31 297-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10 ]
- 黄金花;邱丽华;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可实现早期宫颈癌的治愈,但部分患者会出现术后复发,且大部分为阴道残端复发。评估术后复发风险并积极进行监测可及时发现阴道残端复发,通过手术等挽救治疗方法可改善复发患者预后,但目前缺乏有效预测复发风险及指导随访的手段。本文对宫颈癌术后阴道残端复发的风险及监测进行综述。
2022年04期 v.31 300-302+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25 ] |[引用频次:2 ] - 黄金花;邱丽华;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可实现早期宫颈癌的治愈,但部分患者会出现术后复发,且大部分为阴道残端复发。评估术后复发风险并积极进行监测可及时发现阴道残端复发,通过手术等挽救治疗方法可改善复发患者预后,但目前缺乏有效预测复发风险及指导随访的手段。本文对宫颈癌术后阴道残端复发的风险及监测进行综述。
2022年04期 v.31 300-302+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25 ] |[引用频次:2 ] - 秦军伟;杨秀凤;吴大鹏;王国云;阚晓丽;
子宫肉瘤是一组源于子宫平滑肌组织、内膜间质和肌层内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总量的1%,占子宫体恶性肿瘤的3%~7%,病因不明。失去手术机会的子宫肉瘤患者预后差。综合充分运用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激素治疗等手段,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2022年04期 v.31 303-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4 ] |[引用频次:1 ] - 秦军伟;杨秀凤;吴大鹏;王国云;阚晓丽;
子宫肉瘤是一组源于子宫平滑肌组织、内膜间质和肌层内结缔组织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约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总量的1%,占子宫体恶性肿瘤的3%~7%,病因不明。失去手术机会的子宫肉瘤患者预后差。综合充分运用放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激素治疗等手段,可改善患者的预后。
2022年04期 v.31 303-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4 ] |[引用频次:1 ] - 李舒婷;舒强;
抗磷脂综合征(APS)的诊断普遍依据2006年版悉尼标准,非标准抗磷脂综合征(NC-APS)是近年来对于不完全满足悉尼标准但又合并APS相关不良妊娠事件提出的概念。在对这些有不良妊娠结局患者的研究中,开展非标准抗磷脂抗体(NC-aPL)的检测有助于提高NC-APS的诊断率,也使风湿病患者不良妊娠风险评估及治疗能得到更多参考,但其对于该类患者的检测意义还需不断的临床验证。
2022年04期 v.31 308-312+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38 ] |[引用频次:0 ] - 李舒婷;舒强;
抗磷脂综合征(APS)的诊断普遍依据2006年版悉尼标准,非标准抗磷脂综合征(NC-APS)是近年来对于不完全满足悉尼标准但又合并APS相关不良妊娠事件提出的概念。在对这些有不良妊娠结局患者的研究中,开展非标准抗磷脂抗体(NC-aPL)的检测有助于提高NC-APS的诊断率,也使风湿病患者不良妊娠风险评估及治疗能得到更多参考,但其对于该类患者的检测意义还需不断的临床验证。
2022年04期 v.31 308-312+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38 ] |[引用频次:0 ] - 陈潇;王兰兰;辛刚;
D-二聚体为纤维蛋白经纤溶酶酶解代谢的特异性产物,也是纤溶系统活化的标记物,能反映妊娠期体内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通常认为,妊娠期D-二聚体水平升高,其影响因素较为复杂,目前尚无公认的妊娠期孕妇D-二聚体的正常参考范围。检测妊娠妇女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对妊娠期可能的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对D-二聚体在妊娠期临床应用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予以综述。
2022年04期 v.31 313-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52 ] |[引用频次:6 ] - 陈潇;王兰兰;辛刚;
D-二聚体为纤维蛋白经纤溶酶酶解代谢的特异性产物,也是纤溶系统活化的标记物,能反映妊娠期体内凝血-纤溶系统的变化。通常认为,妊娠期D-二聚体水平升高,其影响因素较为复杂,目前尚无公认的妊娠期孕妇D-二聚体的正常参考范围。检测妊娠妇女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对妊娠期可能的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对D-二聚体在妊娠期临床应用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予以综述。
2022年04期 v.31 313-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2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752 ] |[引用频次:6 ] - 高洁;姜啸;崔琳琳;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生育力保存手段主要包括:卵子冷冻保存、精子冷冻保存、胚胎冷冻保存、睾丸组织冷冻保存以及卵巢组织冷冻保存。随着冷冻保存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基于各种生育力保存技术出生的子代逐年增多。有研究表明,通过冻融配子或胚胎出生的子代孕产结局与新鲜周期存在差异。本文对生育力保存技术的临床应用,冷冻复苏技术对配子、胚胎的潜在影响,以及基于冻融技术妊娠的子代结局进行综述,探讨该技术对子代健康的影响及潜在机制,为冻融配子或胚胎的长期临床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2022年04期 v.31 316-318+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437 ] |[引用频次:4 ] - 高洁;姜啸;崔琳琳;
目前应用于临床的生育力保存手段主要包括:卵子冷冻保存、精子冷冻保存、胚胎冷冻保存、睾丸组织冷冻保存以及卵巢组织冷冻保存。随着冷冻保存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基于各种生育力保存技术出生的子代逐年增多。有研究表明,通过冻融配子或胚胎出生的子代孕产结局与新鲜周期存在差异。本文对生育力保存技术的临床应用,冷冻复苏技术对配子、胚胎的潜在影响,以及基于冻融技术妊娠的子代结局进行综述,探讨该技术对子代健康的影响及潜在机制,为冻融配子或胚胎的长期临床安全性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2022年04期 v.31 316-318+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7 ] |[引用频次: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