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北华;刘继红;向阳;张国楠;陈刚;尹如铁;李秀琴;姜洁;沈源明;刘红;蒋芳;邓婷;李小平;鹿欣;谢幸;马丁;
<正>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放疗)和化学治疗(化疗)是妇科恶性肿瘤的三大经典治疗方法,其中化疗属于全身治疗,在综合治疗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铂类药物是作用机制独特的广谱抗癌化疗药物,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的基本方案。虽然铂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长期以来,缺乏妇科肿瘤铂类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南共识。为此,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专家组在循证基础上制定《妇科肿瘤铂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
2021年10期 v.30 721-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03 ] |[引用频次:10 ] - 孔北华;刘继红;向阳;张国楠;陈刚;尹如铁;李秀琴;姜洁;沈源明;刘红;蒋芳;邓婷;李小平;鹿欣;谢幸;马丁;
<正>手术治疗、放射治疗(放疗)和化学治疗(化疗)是妇科恶性肿瘤的三大经典治疗方法,其中化疗属于全身治疗,在综合治疗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铂类药物是作用机制独特的广谱抗癌化疗药物,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是妇科恶性肿瘤化疗的基本方案。虽然铂类药物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但长期以来,缺乏妇科肿瘤铂类药物临床应用的指南共识。为此,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专家组在循证基础上制定《妇科肿瘤铂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本指南)。
2021年10期 v.30 721-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03 ] |[引用频次:10 ] - 孔北华;刘继红;周云;高庆蕾;宋坤;王登凤;陈丽莉;蒋芳;张国楠;向阳;谢幸;马丁;
<正>肿瘤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化疗)和放射治疗(放疗)后的第4种肿瘤治疗模式。肿瘤免疫机制复杂,长期以来对其认识不足,肿瘤免疫治疗疗效不佳。自2011年伊匹木单抗在美国获批上市以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CI)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霍奇金淋巴瘤、黑色素瘤等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在妇科肿瘤领域,
2021年10期 v.30 737-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09 ] |[引用频次:7 ] - 孔北华;刘继红;周云;高庆蕾;宋坤;王登凤;陈丽莉;蒋芳;张国楠;向阳;谢幸;马丁;
<正>肿瘤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治疗、化学治疗(化疗)和放射治疗(放疗)后的第4种肿瘤治疗模式。肿瘤免疫机制复杂,长期以来对其认识不足,肿瘤免疫治疗疗效不佳。自2011年伊匹木单抗在美国获批上市以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 ICI)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霍奇金淋巴瘤、黑色素瘤等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在妇科肿瘤领域,
2021年10期 v.30 737-7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09 ] |[引用频次:7 ]
- 李蕾;杨华;朱兰;
目的:评估胶原蛋白相关基因COL15A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中国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的遗传关联。方法:选取POP-QⅢ期和Ⅳ期脱垂的病例组(48例)和没有脱垂的对照组(48例),进行候选基因关联研究。采用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方法鉴定胶原相关基因COL15A1的多态性。SNPs与POP之间的关联通过Fisher精确检验(未校正模型)和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POP发生高危因素分娩和妊娠)进行检测。结果:在未校正模型和校正模型中,COL15A1的SNP位点rs2297603与POP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未校正模型:OR=0.44,95%CI为0.21~0.92,P=0.027;校正模型:OR=0.37,95%CI为0.17~0.83,P=0.016)。在校正模型中,rs2075663和rs7854112与POP之间趋向显著相关(OR=1.80,95%CI为0.97~3.35,P=0.062;OR=1.79,95%CI为0.91~3.53,P=0.092)。结论:COL15A1基因多态性与POP的发生相关,并发现与脱垂显著关联的候选SNPs。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胶原相关基因在POP病因中的作用提供新的证据。
2021年10期 v.30 757-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8 ] |[引用频次:3 ] - 李蕾;杨华;朱兰;
目的:评估胶原蛋白相关基因COL15A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中国女性盆腔器官脱垂(POP)的遗传关联。方法:选取POP-QⅢ期和Ⅳ期脱垂的病例组(48例)和没有脱垂的对照组(48例),进行候选基因关联研究。采用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方法鉴定胶原相关基因COL15A1的多态性。SNPs与POP之间的关联通过Fisher精确检验(未校正模型)和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POP发生高危因素分娩和妊娠)进行检测。结果:在未校正模型和校正模型中,COL15A1的SNP位点rs2297603与POP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未校正模型:OR=0.44,95%CI为0.21~0.92,P=0.027;校正模型:OR=0.37,95%CI为0.17~0.83,P=0.016)。在校正模型中,rs2075663和rs7854112与POP之间趋向显著相关(OR=1.80,95%CI为0.97~3.35,P=0.062;OR=1.79,95%CI为0.91~3.53,P=0.092)。结论:COL15A1基因多态性与POP的发生相关,并发现与脱垂显著关联的候选SNPs。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胶原相关基因在POP病因中的作用提供新的证据。
2021年10期 v.30 757-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8 ] |[引用频次:3 ] - 李洋;申复进;洪莎莎;李维;洪莉;
目的:探讨机械力对人阴道前壁成纤维细胞骨架及凋亡的影响,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改良酶消化法获得人阴道前壁成纤维原代细胞,并进行成纤维细胞鉴定,对非SUI患者阴道前壁成纤维细胞进行周期性力加载,采用鬼笔环肽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非SUI组、SUI组、非SUI加力组患者的阴道前壁成纤维细胞的actin细胞骨架和细胞凋亡的情况,并对3组细胞的actin细胞骨架和凋亡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UI组患者的成纤维细胞凋亡率和actin细胞骨架的破坏程度均高于非SUI组,对非SUI组患者成纤维细胞加载周期性机械力后其细胞凋亡率和actin细胞骨架破坏程度增加。相关性分析发现,SUI组和非SUI加力组的细胞凋亡率与actin细胞骨架的完整度呈负相关。结论:成纤维细胞凋亡和actin细胞骨架的破坏可能均参与了SUI的发生发展,且两者可能存在一定内在联系。
2021年10期 v.30 761-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4 ] - 李洋;申复进;洪莎莎;李维;洪莉;
目的:探讨机械力对人阴道前壁成纤维细胞骨架及凋亡的影响,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取改良酶消化法获得人阴道前壁成纤维原代细胞,并进行成纤维细胞鉴定,对非SUI患者阴道前壁成纤维细胞进行周期性力加载,采用鬼笔环肽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检测非SUI组、SUI组、非SUI加力组患者的阴道前壁成纤维细胞的actin细胞骨架和细胞凋亡的情况,并对3组细胞的actin细胞骨架和凋亡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UI组患者的成纤维细胞凋亡率和actin细胞骨架的破坏程度均高于非SUI组,对非SUI组患者成纤维细胞加载周期性机械力后其细胞凋亡率和actin细胞骨架破坏程度增加。相关性分析发现,SUI组和非SUI加力组的细胞凋亡率与actin细胞骨架的完整度呈负相关。结论:成纤维细胞凋亡和actin细胞骨架的破坏可能均参与了SUI的发生发展,且两者可能存在一定内在联系。
2021年10期 v.30 761-7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4 ] - 梁熠;李娟;白莲花;李晓丹;孙秀丽;杨欣;王建六;
目的:通过比较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术后24h与常规72h拔除导尿管的尿潴留与尿路感染发生率,探讨POP患者术后24h拔除导尿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12月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32例POP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5例,术后24h拔除导尿管)和对照组(67例,术后72h拔除导尿管)。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尿潴留、尿路感染、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11(16.9%) vs 10(14.9%)]、重置尿管发生率[8(12.3%) vs 8(11.9%)]和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3(4.5%) vs 7(10.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适症状较少,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P患者术后24h拔除导尿管并不增加尿潴留发生风险,且有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天数。
2021年10期 v.30 765-768+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6 ] |[引用频次:2 ] - 梁熠;李娟;白莲花;李晓丹;孙秀丽;杨欣;王建六;
目的:通过比较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术后24h与常规72h拔除导尿管的尿潴留与尿路感染发生率,探讨POP患者术后24h拔除导尿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12月在北京市某三甲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32例POP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5例,术后24h拔除导尿管)和对照组(67例,术后72h拔除导尿管)。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尿潴留、尿路感染、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尿潴留发生率[11(16.9%) vs 10(14.9%)]、重置尿管发生率[8(12.3%) vs 8(11.9%)]和导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3(4.5%) vs 7(10.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不适症状较少,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较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P患者术后24h拔除导尿管并不增加尿潴留发生风险,且有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天数。
2021年10期 v.30 765-768+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6 ] |[引用频次:2 ] - 高亚谊;张琍钧;王兴玲;刘慧;王静静;田萌萌;
目的:探讨囊胚形态学评分对单囊胚移植围产儿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单囊胚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2015年8月1日至2019年12月25日接受新鲜和冷冻单囊胚移植妇女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囊胚扩张程度、ICM分级和TE分级对围产儿结局的独立影响。结果:研究共纳入1627个新鲜周期和3052个冷冻周期,其中812个新鲜周期和1332个冷冻周期获得了单胎活产,单胎活产率分别是49.9%和43.6%。无论是在新鲜周期还是FET周期中,囊胚扩张分期、ICM分级和TE分级与LGA、SGA、FM、LBW以及PTB均无明显相关性。新鲜周期中,ICM分级为"B"的新生儿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分级为"A"的囊胚[OR 95%CI为2.17(1.51~2.94),P<0.001];而TE分级为"B"、"C"的囊胚较"A"的囊胚新生儿男性比例均降低(P=0.001),OR(95%CI)分别是0.56(0.38~0.78)和0.35(0.22~0.55)。FET周期中,TE分级为"B"和"C"的囊胚较分级为"A"的囊胚新生儿男性比例显著降低(P=0.001),所对应的OR(95%CI)分别是0.78(0.54~1.10)和0.53(0.36~0.78)。结论:形态学评分较低的囊胚并不会增加不良围产儿结局的发生风险。TE分级较高的囊胚移植后更有可能获得男性新生儿。新鲜周期中ICM分级为"B"的囊胚较"A"子代男性的比例明显增加。
2021年10期 v.30 769-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6 ] |[引用频次:0 ] - 高亚谊;张琍钧;王兴玲;刘慧;王静静;田萌萌;
目的:探讨囊胚形态学评分对单囊胚移植围产儿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单囊胚移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2015年8月1日至2019年12月25日接受新鲜和冷冻单囊胚移植妇女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囊胚扩张程度、ICM分级和TE分级对围产儿结局的独立影响。结果:研究共纳入1627个新鲜周期和3052个冷冻周期,其中812个新鲜周期和1332个冷冻周期获得了单胎活产,单胎活产率分别是49.9%和43.6%。无论是在新鲜周期还是FET周期中,囊胚扩张分期、ICM分级和TE分级与LGA、SGA、FM、LBW以及PTB均无明显相关性。新鲜周期中,ICM分级为"B"的新生儿男性比例明显高于分级为"A"的囊胚[OR 95%CI为2.17(1.51~2.94),P<0.001];而TE分级为"B"、"C"的囊胚较"A"的囊胚新生儿男性比例均降低(P=0.001),OR(95%CI)分别是0.56(0.38~0.78)和0.35(0.22~0.55)。FET周期中,TE分级为"B"和"C"的囊胚较分级为"A"的囊胚新生儿男性比例显著降低(P=0.001),所对应的OR(95%CI)分别是0.78(0.54~1.10)和0.53(0.36~0.78)。结论:形态学评分较低的囊胚并不会增加不良围产儿结局的发生风险。TE分级较高的囊胚移植后更有可能获得男性新生儿。新鲜周期中ICM分级为"B"的囊胚较"A"子代男性的比例明显增加。
2021年10期 v.30 769-7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6 ] |[引用频次:0 ]
- 唐晓彤;孙丽洲;许叶涛;
目的:探讨孕早中期超声提示胎盘前置状态患者的妊娠转归,分析胎盘迁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卡并常规产检分娩且孕早中期超声提示胎盘前置状态的444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科B超随访观察胎盘边缘与宫颈内口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将444例病例分为胎盘迁移组和胎盘未迁移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情况、产科超声中胎盘相关指标、妊娠转归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胎盘迁移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孕妇的年龄、孕产次、流产次数、疤痕子宫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科超声胎盘相关指标中,两组的胎盘附着宫壁位置、胎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胎盘植入或粘连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是否为疤痕子宫、胎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胎盘附着宫壁位置、胎盘植入或粘连情况是影响胎盘迁移的主要因素(P<0.05)。筛选胎盘迁移组内边缘性前置胎盘数据,分析认为附着于前壁的边缘性前置胎盘移行至正常位置的孕周早于附着于后壁的边缘性前置胎盘,且前者的平均胎盘迁移速度快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转归方面,胎盘未迁移组的剖宫产率及早产率明显高于胎盘迁移组,而子宫下段形成率显著低于胎盘迁移组(P<0.05)。结论:对孕早中期超声提示胎盘前置状态的患者,可依据主次因素个体化分析并预测其胎盘迁移的几率,以更好地指导其孕期随访的时间和频率,降低因前置胎盘所导致的母儿转归不良风险。
2021年10期 v.30 776-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0 ] |[引用频次:13 ] - 唐晓彤;孙丽洲;许叶涛;
目的:探讨孕早中期超声提示胎盘前置状态患者的妊娠转归,分析胎盘迁移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卡并常规产检分娩且孕早中期超声提示胎盘前置状态的444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产科B超随访观察胎盘边缘与宫颈内口的距离是否发生变化将444例病例分为胎盘迁移组和胎盘未迁移组。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情况、产科超声中胎盘相关指标、妊娠转归情况。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胎盘迁移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孕妇的年龄、孕产次、流产次数、疤痕子宫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产科超声胎盘相关指标中,两组的胎盘附着宫壁位置、胎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胎盘植入或粘连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是否为疤痕子宫、胎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胎盘附着宫壁位置、胎盘植入或粘连情况是影响胎盘迁移的主要因素(P<0.05)。筛选胎盘迁移组内边缘性前置胎盘数据,分析认为附着于前壁的边缘性前置胎盘移行至正常位置的孕周早于附着于后壁的边缘性前置胎盘,且前者的平均胎盘迁移速度快于后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转归方面,胎盘未迁移组的剖宫产率及早产率明显高于胎盘迁移组,而子宫下段形成率显著低于胎盘迁移组(P<0.05)。结论:对孕早中期超声提示胎盘前置状态的患者,可依据主次因素个体化分析并预测其胎盘迁移的几率,以更好地指导其孕期随访的时间和频率,降低因前置胎盘所导致的母儿转归不良风险。
2021年10期 v.30 776-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0 ] |[引用频次:13 ] - 陈英苹;周琴;史烨;张玢;王晶;刘建兵;
目的:分析染色体微阵列技术(CMA)检测在超声异常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探讨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NIPT)应用于部分超声软指标异常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因胎儿超声异常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接受羊水产前诊断,进行核型分析和(或)CMA检测的单胎孕妇共356例。选取同期单一超声软指标异常(单枚左心室强光点、脉络膜囊肿、单脐动脉),自愿选择NIPT检测的单胎非高龄孕妇415例,结果阳性者行产前诊断。结果:(1)356例超声异常共检出44例致病性异常,检出率为12.36%(44/356),包括非整倍体异常30例(8.43%),致病性微缺失或微重复14例(3.93%)。180例超声软指标阳性中,共检出22例致病性异常,检出率为12.22%(22/180),异常率最高为NT/NF增厚(19.6%),其他依次为肠管回声增强(1/7)、鼻骨发育不良(5/42)、多种软指标异常(3/28)、侧脑室轻度增宽(1/22),其余均未发现异常。(2)415例拒绝行羊水产前诊断,要求行NIPT的单一超声软指标异常孕妇中,198例脉络膜囊肿样本中发现2例18-三体,184例心室强光点及33例单脐动脉样本中未发现NIPT异常。结论:CMA检测应用于胎儿超声异常的产前诊断中,能显著提高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胎儿超声软指标异常因类型不同,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对于染色体异常率较高的软指标异常,建议直接行介入性产前诊断,而对于染色体异常率较低的单一软指标阳性,则可考虑先行NIPT。
2021年10期 v.30 780-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0 ] |[引用频次:5 ] - 陈英苹;周琴;史烨;张玢;王晶;刘建兵;
目的:分析染色体微阵列技术(CMA)检测在超声异常胎儿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及探讨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NIPT)应用于部分超声软指标异常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因胎儿超声异常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接受羊水产前诊断,进行核型分析和(或)CMA检测的单胎孕妇共356例。选取同期单一超声软指标异常(单枚左心室强光点、脉络膜囊肿、单脐动脉),自愿选择NIPT检测的单胎非高龄孕妇415例,结果阳性者行产前诊断。结果:(1)356例超声异常共检出44例致病性异常,检出率为12.36%(44/356),包括非整倍体异常30例(8.43%),致病性微缺失或微重复14例(3.93%)。180例超声软指标阳性中,共检出22例致病性异常,检出率为12.22%(22/180),异常率最高为NT/NF增厚(19.6%),其他依次为肠管回声增强(1/7)、鼻骨发育不良(5/42)、多种软指标异常(3/28)、侧脑室轻度增宽(1/22),其余均未发现异常。(2)415例拒绝行羊水产前诊断,要求行NIPT的单一超声软指标异常孕妇中,198例脉络膜囊肿样本中发现2例18-三体,184例心室强光点及33例单脐动脉样本中未发现NIPT异常。结论:CMA检测应用于胎儿超声异常的产前诊断中,能显著提高异常染色体的检出率。胎儿超声软指标异常因类型不同,染色体异常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对于染色体异常率较高的软指标异常,建议直接行介入性产前诊断,而对于染色体异常率较低的单一软指标阳性,则可考虑先行NIPT。
2021年10期 v.30 780-7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0 ] |[引用频次:5 ] - 陈瑞丽;耿力;
目的:通过比较各类畸形子宫与正常子宫产妇孕期情况及母儿结局,为畸形子宫妇女的孕前咨询、孕期管理、产程监护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102例畸形子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2例畸形子宫患者中,16.7%为孕前诊断,14.7%为产后诊断。孕期行泌尿系统B超者占11.8%,其中明确诊断合并泌尿系统畸形3例,2例为双子宫,1例为单角子宫,均为单侧肾缺如。与正常子宫比较,畸形子宫产妇的剖宫产率、胎位异常、胎儿心脏发育异常、新生儿为SGA及转NICU率较高,新生儿身长体重较小。畸形子宫产妇中,经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率高于剖宫产,两者的平均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欠发达地区医院对畸形子宫产妇的认识水平尚不足。应加强对畸形子宫产妇的产前检查、胎儿心脏发育的动态观察及产时监护,适当放宽畸形子宫产妇剖宫产指征。
2021年10期 v.30 783-786+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4 ] |[引用频次:3 ] - 陈瑞丽;耿力;
目的:通过比较各类畸形子宫与正常子宫产妇孕期情况及母儿结局,为畸形子宫妇女的孕前咨询、孕期管理、产程监护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102例畸形子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2例畸形子宫患者中,16.7%为孕前诊断,14.7%为产后诊断。孕期行泌尿系统B超者占11.8%,其中明确诊断合并泌尿系统畸形3例,2例为双子宫,1例为单角子宫,均为单侧肾缺如。与正常子宫比较,畸形子宫产妇的剖宫产率、胎位异常、胎儿心脏发育异常、新生儿为SGA及转NICU率较高,新生儿身长体重较小。畸形子宫产妇中,经阴道分娩的产后出血率高于剖宫产,两者的平均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欠发达地区医院对畸形子宫产妇的认识水平尚不足。应加强对畸形子宫产妇的产前检查、胎儿心脏发育的动态观察及产时监护,适当放宽畸形子宫产妇剖宫产指征。
2021年10期 v.30 783-786+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4 ] |[引用频次:3 ] - 常建苗;王静;刘晓娟;
目的:通过研究Ⅰa2、Ⅰb1及Ⅰb2期宫颈癌患者的复发因素,比较开腹、腹腔镜两种手术路入方式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Ⅰa2~Ⅰb2期宫颈癌病例163例。根据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资料,按2018年FIGO分期标准重新分期。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截至随访日期2020年1月,复发54例,复发率为33.12%,其中腹腔镜组34例(36.56%),开腹手术组20例(28.57%)。单因素分析显示:对于Ⅰa2患者,深肌层浸润、脉管癌栓及手术方式等均不是影响患者复发的因素;对于Ⅰb1期患者,深肌层浸润为患者复发的高危因素;对于Ⅰb2期患者,脉管癌栓、深肌层浸润以及腹腔镜手术是影响患者复发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及深肌层浸润是影响Ⅰb2期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手术为影响Ⅰb2期宫颈癌患者复发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对于Ⅰa1期及Ⅰb1期患者的复发率并无影响。新分期提出后,需要更多的I类证据及前瞻性多中心的随机实验来确定Ⅰa2及Ⅰb1期宫颈癌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优劣性。
2021年10期 v.30 787-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9 ] |[引用频次:7 ] - 常建苗;王静;刘晓娟;
目的:通过研究Ⅰa2、Ⅰb1及Ⅰb2期宫颈癌患者的复发因素,比较开腹、腹腔镜两种手术路入方式对早期宫颈癌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Ⅰa2~Ⅰb2期宫颈癌病例163例。根据妇科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资料,按2018年FIGO分期标准重新分期。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截至随访日期2020年1月,复发54例,复发率为33.12%,其中腹腔镜组34例(36.56%),开腹手术组20例(28.57%)。单因素分析显示:对于Ⅰa2患者,深肌层浸润、脉管癌栓及手术方式等均不是影响患者复发的因素;对于Ⅰb1期患者,深肌层浸润为患者复发的高危因素;对于Ⅰb2期患者,脉管癌栓、深肌层浸润以及腹腔镜手术是影响患者复发的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腹腔镜手术及深肌层浸润是影响Ⅰb2期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腹腔镜手术为影响Ⅰb2期宫颈癌患者复发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对于Ⅰa1期及Ⅰb1期患者的复发率并无影响。新分期提出后,需要更多的I类证据及前瞻性多中心的随机实验来确定Ⅰa2及Ⅰb1期宫颈癌患者接受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的优劣性。
2021年10期 v.30 787-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9 ] |[引用频次:7 ]
- 孙贤华;郝翠芳;赵明子;李真;周易;
<正>1 病例简介患者,女,28岁,因"冷冻胚胎移植24天,下腹痛半天,加重4h"于2020年8月16日23:16急诊入院。半天前患者突发左下腹疼痛,休息后缓解,4h前腹痛再次加重,伴里急后重感。患者既往甲状腺功能减退。2016年曾因"输卵管积液"于我院行"腹腔镜下盆腔粘连松解术+双侧输卵管造口术+双侧输卵管缝扎术"。术后长方案促排卵,移植新鲜胚胎、冷冻胚胎各1次,均未孕。2018年拮抗剂方案促排卵,新鲜胚胎移植未孕。
2021年10期 v.30 797-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5 ] |[引用频次:3 ] - 孙贤华;郝翠芳;赵明子;李真;周易;
<正>1 病例简介患者,女,28岁,因"冷冻胚胎移植24天,下腹痛半天,加重4h"于2020年8月16日23:16急诊入院。半天前患者突发左下腹疼痛,休息后缓解,4h前腹痛再次加重,伴里急后重感。患者既往甲状腺功能减退。2016年曾因"输卵管积液"于我院行"腹腔镜下盆腔粘连松解术+双侧输卵管造口术+双侧输卵管缝扎术"。术后长方案促排卵,移植新鲜胚胎、冷冻胚胎各1次,均未孕。2018年拮抗剂方案促排卵,新鲜胚胎移植未孕。
2021年10期 v.30 797-7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5 ] |[引用频次:3 ] - 彭瑾;付梦迪;张溪;申祥瑞;钱秋红;韩赛;赵颖;步华磊;张友忠;
<正>1 病例简介患者,女,31岁,2014年10月因"宫颈非角化鳞状细胞癌Ⅱa2"行经腹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保留双侧附件。术后病理示:宫颈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肿物切面积4cm×2.5cm, 侵达颈管壁约4/5,左右宫旁及阴道壁断端未查见癌;左髂血管淋巴结查见转移。根据宫颈癌NCCN指南,应给予术后放化疗,患者强烈拒绝放疗,术后行多西他赛+卡铂静脉化疗3周期,疗效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
2021年10期 v.30 799-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8 ] |[引用频次:4 ] - 彭瑾;付梦迪;张溪;申祥瑞;钱秋红;韩赛;赵颖;步华磊;张友忠;
<正>1 病例简介患者,女,31岁,2014年10月因"宫颈非角化鳞状细胞癌Ⅱa2"行经腹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保留双侧附件。术后病理示:宫颈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肿物切面积4cm×2.5cm, 侵达颈管壁约4/5,左右宫旁及阴道壁断端未查见癌;左髂血管淋巴结查见转移。根据宫颈癌NCCN指南,应给予术后放化疗,患者强烈拒绝放疗,术后行多西他赛+卡铂静脉化疗3周期,疗效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 CR)。
2021年10期 v.30 799-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8 ] |[引用频次:4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