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北华,男,1961年8月,博士、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第一层级)、山东大学齐鲁医学杰出名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先后担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和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委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医学命审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主编。
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致力于妇科肿瘤临床诊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详细内容

论著

  • GNAS-AS1靶向miR-2116-3p基因表达调控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宋芷霜;郭宝芝;刘爱珍;丁俊珊;王宝金;

    目的:探讨GNAS-AS1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RT-qPCR法检测正常人卵巢上皮细胞HUM-CELL-0088及卵巢癌细胞系SKOV3、OVCAR3和A2780细胞中GNAS-AS1和miR-2116-3p表达水平。以SKOV3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转染GNAS-AS1小干扰RNA、miR-2116-3p模拟物或抑制剂,CCK-8法、Transwell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下调GNAS-AS1、上调miR-2116-3p或下调miR-2116-3p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CyclinD1、MMP-2、MMP-9、N-Cadherin、Viment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GNAS-AS1与miR-2116-3p调控关系。结果:与HUM-CELL-0088细胞比较,卵巢癌细胞系SKOV3、OVCAR3和A2780中GNAS-AS1表达升高(P<0.05),miR-2116-3p表达降低(P<0.05)。下调GNAS-AS1表达或上调miR-2116-3p表达后,SKOV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及细胞中CyclinD1、MMP-2、MMP-9、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GNAS-AS1在SKOV3细胞中负调控miR-2116-3p表达。下调miR-2116-3p表达或同时下调GNAS-AS1和miR-2116-3p表达后,SKOV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及细胞中CyclinD1、MMP-2、MMP-9和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GNAS-AS1在卵巢癌细胞系中表达升高,下调其表达可降低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可能通过负调控miR-2116-3p表达发挥作用。

    2021年04期 v.30 241-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2 ]
  • GNAS-AS1靶向miR-2116-3p基因表达调控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分子机制研究

    宋芷霜;郭宝芝;刘爱珍;丁俊珊;王宝金;

    目的:探讨GNAS-AS1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RT-qPCR法检测正常人卵巢上皮细胞HUM-CELL-0088及卵巢癌细胞系SKOV3、OVCAR3和A2780细胞中GNAS-AS1和miR-2116-3p表达水平。以SKOV3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转染GNAS-AS1小干扰RNA、miR-2116-3p模拟物或抑制剂,CCK-8法、Transwell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下调GNAS-AS1、上调miR-2116-3p或下调miR-2116-3p对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CyclinD1、MMP-2、MMP-9、N-Cadherin、Vimentin和E-Cadherin蛋白表达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GNAS-AS1与miR-2116-3p调控关系。结果:与HUM-CELL-0088细胞比较,卵巢癌细胞系SKOV3、OVCAR3和A2780中GNAS-AS1表达升高(P<0.05),miR-2116-3p表达降低(P<0.05)。下调GNAS-AS1表达或上调miR-2116-3p表达后,SKOV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及细胞中CyclinD1、MMP-2、MMP-9、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GNAS-AS1在SKOV3细胞中负调控miR-2116-3p表达。下调miR-2116-3p表达或同时下调GNAS-AS1和miR-2116-3p表达后,SKOV3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及细胞中CyclinD1、MMP-2、MMP-9和N-Cadherin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GNAS-AS1在卵巢癌细胞系中表达升高,下调其表达可降低卵巢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可能通过负调控miR-2116-3p表达发挥作用。

    2021年04期 v.30 241-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2 ] |[引用频次:2 ]
  • TGF-β1联合Wnt3a促进子宫内膜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赵世云;袁立薇;曹佳;张慧星;元娟娟;胡明月;黄娅妮;刘丹;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Wnt3a联合对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纤维化的促进作用。方法:原代分离培养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SCs),将hESCs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不同浓度TGF-β1),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纤维化标记物(CollageⅠ、α-SMA、Fibronectin)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配体和核心分子的表达。筛选10ng/mL TGF-β1与100ng/mL Wnt3a联合作用hESCs,同法检测上述分子和Wnt/β-catenin核心分子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GF-β1诱导纤维化标记物(CollageⅠ、α-SMA、Fibronectin)、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配体(Wnt3a)及核心分子(β-catenin、GSK-3β)和下游靶基因(CyclinD1、MMP-9)表达均升高;Wnt3a和TGF-β1联合诱导组纤维化标记物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核心分子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Wnt3a组、TGF-β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nt3a联合TGF-β1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纤维化。

    2021年04期 v.30 247-250+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82 ] |[引用频次:13 ]
  • TGF-β1联合Wnt3a促进子宫内膜纤维化的机制研究

    赵世云;袁立薇;曹佳;张慧星;元娟娟;胡明月;黄娅妮;刘丹;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Wnt3a联合对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纤维化的促进作用。方法:原代分离培养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hESCs),将hESCs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不同浓度TGF-β1),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纤维化标记物(CollageⅠ、α-SMA、Fibronectin)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配体和核心分子的表达。筛选10ng/mL TGF-β1与100ng/mL Wnt3a联合作用hESCs,同法检测上述分子和Wnt/β-catenin核心分子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TGF-β1诱导纤维化标记物(CollageⅠ、α-SMA、Fibronectin)、Wnt/β-catenin信号通路配体(Wnt3a)及核心分子(β-catenin、GSK-3β)和下游靶基因(CyclinD1、MMP-9)表达均升高;Wnt3a和TGF-β1联合诱导组纤维化标记物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核心分子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Wnt3a组、TGF-β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nt3a联合TGF-β1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纤维化。

    2021年04期 v.30 247-250+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82 ] |[引用频次:13 ]
  • 瘦素受体与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转移的生物信息学相关性

    楼华;魏晓;周东晨;马晶晶;徐滔;高庆蕾;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LEPR)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GSOC)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肥胖HGSOC患者原发病灶及转移病灶中LEPR表达。利用本课题组前期收集的5例HGSOC患者原发病灶、腹水、转移病灶的肿瘤细胞基因表达数据集,分析不同组别间LEPR的表达差异。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LEPR基因的蛋白相互作用及上下游调控关系。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LEPR基因与JAK2、STAT3、Akt1等直接参与瘦素诱导其他上皮性癌症转移的基因在卵巢癌中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肥胖HGSOC患者中,LEPR在转移病灶中的表达量高于原发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HGSOC患者的基因表达数据结果显示,原发病灶、腹水和转移病灶中LEPR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String分析发现,LEPR与JAK2、STAT3、Akt1等蛋白存在相互作用。GEPIA分析得到,卵巢癌中LEPR与JAK2、STAT3、Akt1的Spearman相关系数均位于0.2~0.4,存在正性线性相关。结论:LEPR可能介导肥胖HGSOC患者的肿瘤转移,有望成为治疗的潜在靶点。

    2021年04期 v.30 251-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4 ] |[引用频次:0 ]
  • 瘦素受体与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转移的生物信息学相关性

    楼华;魏晓;周东晨;马晶晶;徐滔;高庆蕾;

    目的:探讨瘦素受体(LEPR)在高级别浆液性卵巢癌(HGSOC)转移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肥胖HGSOC患者原发病灶及转移病灶中LEPR表达。利用本课题组前期收集的5例HGSOC患者原发病灶、腹水、转移病灶的肿瘤细胞基因表达数据集,分析不同组别间LEPR的表达差异。通过String数据库分析LEPR基因的蛋白相互作用及上下游调控关系。利用GEPIA数据库分析LEPR基因与JAK2、STAT3、Akt1等直接参与瘦素诱导其他上皮性癌症转移的基因在卵巢癌中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肥胖HGSOC患者中,LEPR在转移病灶中的表达量高于原发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HGSOC患者的基因表达数据结果显示,原发病灶、腹水和转移病灶中LEPR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String分析发现,LEPR与JAK2、STAT3、Akt1等蛋白存在相互作用。GEPIA分析得到,卵巢癌中LEPR与JAK2、STAT3、Akt1的Spearman相关系数均位于0.2~0.4,存在正性线性相关。结论:LEPR可能介导肥胖HGSOC患者的肿瘤转移,有望成为治疗的潜在靶点。

    2021年04期 v.30 251-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4 ] |[引用频次:0 ]
  • 血清胆固醇水平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刘欣;张国楠;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清胆固醇水平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四川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收治的277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记录。绘制ROC曲线,评价治疗前血清胆固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果。分析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血清胆固醇水平预测DFS、OS的临界值分别为4.875mmol/L、4.605mmol/L。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胆固醇水平是影响宫颈癌患者DFS及OS的危险因素。结论:治疗前血清胆固醇水平可作为宫颈癌患者预后风险评价指标。

    2021年04期 v.30 25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6 ]
  • 血清胆固醇水平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刘欣;张国楠;

    目的:探讨治疗前血清胆固醇水平对宫颈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四川省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收治的277例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随访记录。绘制ROC曲线,评价治疗前血清胆固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果。分析患者临床病理资料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血清胆固醇水平预测DFS、OS的临界值分别为4.875mmol/L、4.605mmol/L。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前血清胆固醇水平是影响宫颈癌患者DFS及OS的危险因素。结论:治疗前血清胆固醇水平可作为宫颈癌患者预后风险评价指标。

    2021年04期 v.30 25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6 ]
  •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

    张华文;杨立;任琛琛;张峰;李飞燕;陆杰;杨靖;乔明静;

    目的:探讨脂联素(ADIPOQ)基因的多态性是否与中国河南地区汉族育龄期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相关。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82例EMs患者和271例无内异症妇女的外周血,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法对脂联素基因rs822395、rs17366568、rs2241766和rs1501299四个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经年龄和BMI校正后,rs2241766位点携带GG基因型致EMs效应是TT基因型的0.71倍(P=0.040,95%CI=0.51~0.98),加性模型和显性模型下rs2241766位点的携带G等位基因均与EMs发生风险降低有关(OR分别为0.71、0.68,均P<0.05);rs1501299等位基因T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性模型P=0.050,OR=0.75,95%CI=0.57~1.00)。rs2241766位点的GT+GG基因型与EMs患者临床分期、CA125水平、有无痛经相关(OR分别为0.026、0.40、0.55,P<0.05)。rs1501299基因上携带T等位基因可使EMs患者高CA125水平、不孕发生的风险降低(OR分别为0.49、0.60,P<0.05)。结论:脂联素基因rs2241766和rs1501299多态性与河南地区育龄期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易感性相关。

    2021年04期 v.30 259-263+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6 ]
  • 脂联素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相关性

    张华文;杨立;任琛琛;张峰;李飞燕;陆杰;杨靖;乔明静;

    目的:探讨脂联素(ADIPOQ)基因的多态性是否与中国河南地区汉族育龄期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相关。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82例EMs患者和271例无内异症妇女的外周血,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法对脂联素基因rs822395、rs17366568、rs2241766和rs1501299四个SNP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结果:经年龄和BMI校正后,rs2241766位点携带GG基因型致EMs效应是TT基因型的0.71倍(P=0.040,95%CI=0.51~0.98),加性模型和显性模型下rs2241766位点的携带G等位基因均与EMs发生风险降低有关(OR分别为0.71、0.68,均P<0.05);rs1501299等位基因T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加性模型P=0.050,OR=0.75,95%CI=0.57~1.00)。rs2241766位点的GT+GG基因型与EMs患者临床分期、CA125水平、有无痛经相关(OR分别为0.026、0.40、0.55,P<0.05)。rs1501299基因上携带T等位基因可使EMs患者高CA125水平、不孕发生的风险降低(OR分别为0.49、0.60,P<0.05)。结论:脂联素基因rs2241766和rs1501299多态性与河南地区育龄期妇女子宫内膜异位症易感性相关。

    2021年04期 v.30 259-263+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6 ]
  • CD105对绒毛膜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耐药性的影响

    霍蓝青;王晓雨;宗丽菊;向阳;杨隽钧;

    目的:探讨绒毛膜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中的成瘤情况,以及CD105及相关蛋白在移植瘤中表达水平与化疗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将90只健康BALB/c裸鼠随机分为3组:JEG-3细胞(野生型)、JEG-3/CD105 OE(过表达型)与JEG-3/shCD105(敲减表达型),每组30只,建立CD105表达相关的绒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甲氨蝶呤单药化疗5天后,比较野生型、过表达型和敲减表达型中各化疗组和对照组移植瘤的质量及体积,并计算抑瘤率。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裸鼠移植瘤中CD105、BMP9及Smads蛋白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裸鼠血清中CD105的水平。结果:各型移植瘤成瘤率均为100%。野生型移植瘤的生长速度均慢于过表达型而快于敲减表达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过表达型、敲减表达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2.23±2.33)%、(31.03±5.76)%和(56.00±3.15)%;过表达型移植瘤对化疗的耐药性高于野生型、敲减表达型移植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移植瘤中CD105、BMP9表达水平均低于过表达型而高于敲减表达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过表达型、敲减表达型移植瘤裸鼠血清中CD105浓度分别为(3356.27±453.19)pg/mL、(3661.90±471.09)pg/mL和(3226.91±471.10)pg/mL,过表达型裸鼠血清CD105浓度高于野生型和敲减表达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中证明了移植瘤体中CD105、BMP9表达水平、血清中CD105表达水平与移植瘤的耐药程度具有一致性,为后续绒癌裸鼠移植瘤的耐药性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1年04期 v.30 264-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3 ]
  • CD105对绒毛膜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耐药性的影响

    霍蓝青;王晓雨;宗丽菊;向阳;杨隽钧;

    目的:探讨绒毛膜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中的成瘤情况,以及CD105及相关蛋白在移植瘤中表达水平与化疗耐药的相关性。方法:将90只健康BALB/c裸鼠随机分为3组:JEG-3细胞(野生型)、JEG-3/CD105 OE(过表达型)与JEG-3/shCD105(敲减表达型),每组30只,建立CD105表达相关的绒癌裸鼠移植瘤模型。甲氨蝶呤单药化疗5天后,比较野生型、过表达型和敲减表达型中各化疗组和对照组移植瘤的质量及体积,并计算抑瘤率。Western blot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裸鼠移植瘤中CD105、BMP9及Smads蛋白水平,ELISA法检测各组裸鼠血清中CD105的水平。结果:各型移植瘤成瘤率均为100%。野生型移植瘤的生长速度均慢于过表达型而快于敲减表达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过表达型、敲减表达型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2.23±2.33)%、(31.03±5.76)%和(56.00±3.15)%;过表达型移植瘤对化疗的耐药性高于野生型、敲减表达型移植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移植瘤中CD105、BMP9表达水平均低于过表达型而高于敲减表达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野生型、过表达型、敲减表达型移植瘤裸鼠血清中CD105浓度分别为(3356.27±453.19)pg/mL、(3661.90±471.09)pg/mL和(3226.91±471.10)pg/mL,过表达型裸鼠血清CD105浓度高于野生型和敲减表达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裸鼠移植瘤模型中证明了移植瘤体中CD105、BMP9表达水平、血清中CD105表达水平与移植瘤的耐药程度具有一致性,为后续绒癌裸鼠移植瘤的耐药性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2021年04期 v.30 264-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3 ]
  • 沉默PI3K基因对E_2刺激后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陈坤;张洁清;李力;

    目的:探讨沉默PI3K基因对雌激素刺激下的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构建LV-PI3K-RNAi慢病毒载体转染Ishikawa细胞。实验分组:Control组:未经任何处理的Ishikawa细胞;Ishikawa组:经E_2刺激的Ishikawa细胞;NC组:经E_2刺激并转染阴性对照慢病毒的Ishikawa细胞;PI3Ki组:经E_2刺激并转染LV-PI3K-RNAi慢病毒的Ishikawa细胞。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VEGF、bFGF、PI3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及凋亡的情况。结果:与Ishikawa组、NC组比较,PI3Ki组的VEGF、bFGF、PI3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凋亡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3K基因低表达可干扰E_2在基因、蛋白水平激活Ishikawa细胞产生VEGF、bFGF,从而下调E_2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抑制凋亡的影响。

    2021年04期 v.30 270-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5 ] |[引用频次:3 ]
  • 沉默PI3K基因对E_2刺激后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陈坤;张洁清;李力;

    目的:探讨沉默PI3K基因对雌激素刺激下的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迁移、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构建LV-PI3K-RNAi慢病毒载体转染Ishikawa细胞。实验分组:Control组:未经任何处理的Ishikawa细胞;Ishikawa组:经E_2刺激的Ishikawa细胞;NC组:经E_2刺激并转染阴性对照慢病毒的Ishikawa细胞;PI3Ki组:经E_2刺激并转染LV-PI3K-RNAi慢病毒的Ishikawa细胞。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VEGF、bFGF、PI3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MTT法、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及凋亡的情况。结果:与Ishikawa组、NC组比较,PI3Ki组的VEGF、bFGF、PI3K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凋亡率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3K基因低表达可干扰E_2在基因、蛋白水平激活Ishikawa细胞产生VEGF、bFGF,从而下调E_2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和抑制凋亡的影响。

    2021年04期 v.30 270-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5 ] |[引用频次:3 ]
  • 孕期血糖监测频率对饮食控制的妊娠期糖尿病围产结局的影响

    徐恒;周梦林;钱婷婷;陈丹青;

    目的:探讨血糖监测频率对饮食控制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并分娩单胎、孕前无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的5453例饮食控制的GDM孕妇。根据OGTT试验时的血糖水平将孕妇分为高危组[2699例(49.5%)]和低危组[2754例(50.5%)]。分别在高危和低危组中比较不同血糖监测频率组间临床资料及围产结局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危组孕妇的平均年龄[(33.21±4.50)岁vs (32.30±4.34)岁]、孕前BMI[(21.77±3.38)kg/m~2 vs (21.26±3.20)kg/m~2]、经产妇比例(51.0%vs 47.9%)、糖尿病家族史(4.4%vs 3.3%)及巨大儿生产史比例(5.2%vs 4.1%)均显著高于低危组孕妇(P均<0.05),两组间血糖监测频率无显著差异。在围产结局方面,高危组孕妇的早产(10.8%vs 8.8%)及初次剖宫产比例(35.9%vs 31.3%)均显著高于低危组孕妇(P均<0.05)。高危组孕妇中,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与血糖监测频率呈负相关(P<0.05);与从不监测血糖相比,偶尔监测和定期监测血糖均为大于胎龄儿的负相关独立影响因素(P<0.05,OR=0.708、0.644)。低危组孕妇中,不同血糖监测频率组间大于胎龄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论在低危还是高危孕妇中,其围产结局发生率在各血糖监测频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饮食控制的GDM孕妇,应在评估其高危程度后拟定个体化血糖监测方案。对于低危孕妇,单纯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对围产结局无明显助益;对于高危孕妇,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可显著减少大于胎龄儿的发生。

    2021年04期 v.30 273-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80 ] |[引用频次:16 ]
  • 孕期血糖监测频率对饮食控制的妊娠期糖尿病围产结局的影响

    徐恒;周梦林;钱婷婷;陈丹青;

    目的:探讨血糖监测频率对饮食控制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8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检并分娩单胎、孕前无糖尿病高血压疾病的5453例饮食控制的GDM孕妇。根据OGTT试验时的血糖水平将孕妇分为高危组[2699例(49.5%)]和低危组[2754例(50.5%)]。分别在高危和低危组中比较不同血糖监测频率组间临床资料及围产结局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危组孕妇的平均年龄[(33.21±4.50)岁vs (32.30±4.34)岁]、孕前BMI[(21.77±3.38)kg/m~2 vs (21.26±3.20)kg/m~2]、经产妇比例(51.0%vs 47.9%)、糖尿病家族史(4.4%vs 3.3%)及巨大儿生产史比例(5.2%vs 4.1%)均显著高于低危组孕妇(P均<0.05),两组间血糖监测频率无显著差异。在围产结局方面,高危组孕妇的早产(10.8%vs 8.8%)及初次剖宫产比例(35.9%vs 31.3%)均显著高于低危组孕妇(P均<0.05)。高危组孕妇中,大于胎龄儿的发生率与血糖监测频率呈负相关(P<0.05);与从不监测血糖相比,偶尔监测和定期监测血糖均为大于胎龄儿的负相关独立影响因素(P<0.05,OR=0.708、0.644)。低危组孕妇中,不同血糖监测频率组间大于胎龄儿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论在低危还是高危孕妇中,其围产结局发生率在各血糖监测频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饮食控制的GDM孕妇,应在评估其高危程度后拟定个体化血糖监测方案。对于低危孕妇,单纯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对围产结局无明显助益;对于高危孕妇,增加血糖监测频率可显著减少大于胎龄儿的发生。

    2021年04期 v.30 273-2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80 ] |[引用频次:16 ]
  • IMSI和ICSI来源胚胎PGT-A结局的回顾性研究

    史艳彬;蒋树艳;邵小光;

    目的:通过植入前胚胎遗传学检测技术,初步研究胞浆内形态选择精子注射(IMSI)来源胚胎的遗传学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的83个周期患者,按受精方式不同分为IMSI组(n=48)和ICSI组(n=35),IMSI组、ICSI组成功活检囊胚144个和98个。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数据、实验室数据及结局。结果:IMSI组和ICSI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ART次数、基础内分泌、窦卵泡数、精液参数、MSOME法评估的A+B级精子细胞比例、获卵数、MII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SI组的优胚率显著高于ICSI组(47.94%vs 33.02%,P<0.05);IMSI组的胚胎非整倍体率低于ICS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75%vs 71.42%,P>0.05)。两组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性别比、Apgar评分、新生儿畸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SI可能改善卵裂期胚胎质量,且IMSI来源的胚胎非整倍体率较低,但并不能改善其助孕结局。

    2021年04期 v.30 27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3 ]
  • IMSI和ICSI来源胚胎PGT-A结局的回顾性研究

    史艳彬;蒋树艳;邵小光;

    目的:通过植入前胚胎遗传学检测技术,初步研究胞浆内形态选择精子注射(IMSI)来源胚胎的遗传学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受植入前遗传学检测的83个周期患者,按受精方式不同分为IMSI组(n=48)和ICSI组(n=35),IMSI组、ICSI组成功活检囊胚144个和98个。分析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临床数据、实验室数据及结局。结果:IMSI组和ICSI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不孕类型、ART次数、基础内分泌、窦卵泡数、精液参数、MSOME法评估的A+B级精子细胞比例、获卵数、MII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囊胚形成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SI组的优胚率显著高于ICSI组(47.94%vs 33.02%,P<0.05);IMSI组的胚胎非整倍体率低于ICS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8.75%vs 71.42%,P>0.05)。两组的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新生儿出生体重、性别比、Apgar评分、新生儿畸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MSI可能改善卵裂期胚胎质量,且IMSI来源的胚胎非整倍体率较低,但并不能改善其助孕结局。

    2021年04期 v.30 277-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3 ]

短篇论著

  • 前哨淋巴结绘图联合病理超分期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研究

    朱诚程;汪向明;倪观太;孙青;施素华;丁华峰;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绘图联合病理超分期在子宫内膜癌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以提高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34例,术前10min宫颈注射亚甲蓝2ml,腹腔镜手术先切除前哨淋巴结再行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术后病理超分期检测。结果:3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SLN检出率79.4%(27/34),双侧SLN显影19例,单侧SLN显影8例,双侧显影SLN检出率55.9%(19/34),高于单侧显影SLN检出率23.5%(8/34)。SLN检测盆腔淋巴结微转移的灵敏度100%(1/1),特异度100%(26/26),准确性100%(27/27),SLN假阴性率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100%。结论:前哨淋巴结联合病理超分期用于子宫内膜癌安全可行,以检测出传统病理染色不能发现的淋巴结微转移,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对于经济能力有限的患者可选择宫颈注射亚甲蓝用于显示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

    2021年04期 v.30 281-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7 ] |[引用频次:9 ]
  • 前哨淋巴结绘图联合病理超分期在子宫内膜癌中的临床研究

    朱诚程;汪向明;倪观太;孙青;施素华;丁华峰;

    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绘图联合病理超分期在子宫内膜癌临床应用中的可行性,以提高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癌患者34例,术前10min宫颈注射亚甲蓝2ml,腹腔镜手术先切除前哨淋巴结再行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术后病理超分期检测。结果:34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SLN检出率79.4%(27/34),双侧SLN显影19例,单侧SLN显影8例,双侧显影SLN检出率55.9%(19/34),高于单侧显影SLN检出率23.5%(8/34)。SLN检测盆腔淋巴结微转移的灵敏度100%(1/1),特异度100%(26/26),准确性100%(27/27),SLN假阴性率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100%。结论:前哨淋巴结联合病理超分期用于子宫内膜癌安全可行,以检测出传统病理染色不能发现的淋巴结微转移,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治疗方案。对于经济能力有限的患者可选择宫颈注射亚甲蓝用于显示子宫内膜癌前哨淋巴结。

    2021年04期 v.30 281-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7 ] |[引用频次:9 ]
  • 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在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中的近期效果比较

    黄蓉;谢愿;王云飞;周烨;赵影;彭存旭;

    目的:探讨传统腹腔镜器械的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在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中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3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单孔腹腔镜手术组16例,传统腹腔镜手术组23例。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单孔腹腔镜手术组术中有1例右髂总静脉损伤,1例术后出现肌力减退;传统腹腔镜手术组无术中损伤,2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术后停止导尿后出现排尿困难。两组均行盆腔淋巴清扫,单孔腹腔镜手术组有11例、传统腹腔镜手术组有21例行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组比较,单孔腹腔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较传统腹腔镜组延长,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术后应用抗生素天数、术后留置盆腔引流管天数、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盆腔以及腹主动脉淋巴清扫数目等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孔腹腔镜在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中安全可行,且减少了手术瘢痕,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2021年04期 v.30 285-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2 ] |[引用频次:10 ]
  • 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在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中的近期效果比较

    黄蓉;谢愿;王云飞;周烨;赵影;彭存旭;

    目的:探讨传统腹腔镜器械的单孔腹腔镜与传统腹腔镜在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中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行腹腔镜手术的39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其中单孔腹腔镜手术组16例,传统腹腔镜手术组23例。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单孔腹腔镜手术组术中有1例右髂总静脉损伤,1例术后出现肌力减退;传统腹腔镜手术组无术中损伤,2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术后停止导尿后出现排尿困难。两组均行盆腔淋巴清扫,单孔腹腔镜手术组有11例、传统腹腔镜手术组有21例行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组比较,单孔腹腔镜手术组的手术时间较传统腹腔镜组延长,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术后应用抗生素天数、术后留置盆腔引流管天数、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盆腔以及腹主动脉淋巴清扫数目等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孔腹腔镜在子宫内膜癌分期手术中安全可行,且减少了手术瘢痕,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手术方式。

    2021年04期 v.30 285-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2 ] |[引用频次:10 ]
  • 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联合阴道前壁修补治疗子宫脱垂84例病例分析

    顾光华;潘伟康;李怀芳;王立敏;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联合阴道前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Ⅲ~Ⅳ度子宫脱垂且合并阴道前壁膨出于溧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共84例,采用腹腔镜下简易子宫腹壁悬吊+阴道前壁修补进行治疗,伴有阴道后壁膨出的患者术中同时行阴道后壁桥式修补。术后随访12~72月(平均36.8月),记录患者术中情况、手术并发症及手术前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POP-Q)及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评分。结果: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阴道前壁修补术的手术时间为(47.75±6.73)min,术中出血量(49.41±14.44)ml,无术中脏器损伤。术后1年随访客观治愈率97.6%(82/84),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14%(6/84)。术后1年POP-Q评分中Aa、Ba、C、Ap、Bp各点的值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患者术前PFIQ-7评分(116.29±17.97)分,术后6月评分(25.31±10.15)分,术后1年评分(26.32±7.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简易子宫腹壁悬吊联合阴道前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操作简单,容易掌握,近期有效率高。

    2021年04期 v.30 28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6 ] |[引用频次:9 ]
  • 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联合阴道前壁修补治疗子宫脱垂84例病例分析

    顾光华;潘伟康;李怀芳;王立敏;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联合阴道前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Ⅲ~Ⅳ度子宫脱垂且合并阴道前壁膨出于溧阳市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共84例,采用腹腔镜下简易子宫腹壁悬吊+阴道前壁修补进行治疗,伴有阴道后壁膨出的患者术中同时行阴道后壁桥式修补。术后随访12~72月(平均36.8月),记录患者术中情况、手术并发症及手术前后盆腔器官脱垂定量分度(POP-Q)及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评分。结果:腹腔镜下子宫腹壁悬吊+阴道前壁修补术的手术时间为(47.75±6.73)min,术中出血量(49.41±14.44)ml,无术中脏器损伤。术后1年随访客观治愈率97.6%(82/84),手术并发症发生率7.14%(6/84)。术后1年POP-Q评分中Aa、Ba、C、Ap、Bp各点的值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患者术前PFIQ-7评分(116.29±17.97)分,术后6月评分(25.31±10.15)分,术后1年评分(26.32±7.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简易子宫腹壁悬吊联合阴道前壁修补术治疗子宫脱垂操作简单,容易掌握,近期有效率高。

    2021年04期 v.30 288-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6 ] |[引用频次:9 ]
  • 剖宫产术中发现宫角部胎盘附着57例临床结局

    张聪慧;朱宝菊;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发现宫角部胎盘附着的临床结局,为宫角妊娠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至2020年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剖宫产分娩术中发现宫角部胎盘附着的57例患者(研究组)和2019年至2020年的普通剖宫产孕妇186例(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胎盘植入率、足月产率、早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产后42天子宫复旧不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人工剥离胎盘率和强效宫缩药物使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天的HGB、HCT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均无子宫破裂、子宫切除、母婴死亡的发生。结论:剖宫产术中发现宫角部胎盘附着的母婴结局与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宫角妊娠有期待至足月的潜在可行性,孕早期诊断时宜谨慎决定是否终止妊娠。

    2021年04期 v.30 291-293+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1 ]
  • 剖宫产术中发现宫角部胎盘附着57例临床结局

    张聪慧;朱宝菊;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发现宫角部胎盘附着的临床结局,为宫角妊娠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至2020年于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剖宫产分娩术中发现宫角部胎盘附着的57例患者(研究组)和2019年至2020年的普通剖宫产孕妇186例(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术中、术后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两组的术中出血量、胎盘植入率、足月产率、早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术后住院时间、产后42天子宫复旧不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人工剥离胎盘率和强效宫缩药物使用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天的HGB、HCT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但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均无子宫破裂、子宫切除、母婴死亡的发生。结论:剖宫产术中发现宫角部胎盘附着的母婴结局与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宫角妊娠有期待至足月的潜在可行性,孕早期诊断时宜谨慎决定是否终止妊娠。

    2021年04期 v.30 291-293+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1 ]
  • 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危险因素及不同影像学方式诊断价值探究

    梁菲;王瑜;武海英;

    目的:探究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危险因素,并评估磁共振成像(MRI)与彩色多普勒超声两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植入组)103例和单纯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非植入组)144例,患者产前均进行MRI与彩超检查。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MRI与彩超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35岁、孕产次、剖宫产次、剖宫产史≥2次、中央型胎盘以及胎盘主体附着前壁是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MRI产前诊断胎盘植入116例,非胎盘植入131例,其中23例误诊胎盘植入,10例胎盘植入未检出;彩超产前诊断胎盘植入122例,非胎盘植入125例,其中39例误诊胎盘植入,20例胎盘植入未检出。MRI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彩超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粘连型胎盘的检出率[66.67%(20/30)]高于彩超[40.00%(12/30)](P<0.05),对植入型胎盘的检出率[87.69%(57/65)]与彩超[81.54%(53/65)]无明显差异(P>0.05),对穿透型胎盘的检出率[100.00%(8/8)]高于彩超[62.50%(5/8)](P>0.05);MRI对胎盘附着前壁并植入的检出率[90.63%(58/64)]与彩超[87.50%(56/64)]无明显差异(P>0.05),对胎盘附着后壁并植入的检出率[81.48%(22/27)]高于彩超[55.56%(15/27)](P<0.05),对胎盘附着侧壁并植入的检出率[83.33%(10/12)]高于彩超[41.67%(5/12)](P<0.05)。结论:患者高龄、多次妊娠及分娩、剖宫产史≥2次、中央型胎盘以及胎盘主体附着前壁是影响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需加强此类患者孕期监护,MRI对粘连型凶险性前置胎盘,主体附着于后壁、侧壁并植入型前置胎盘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可作为彩超的补充检查手段。

    2021年04期 v.30 294-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27 ] |[引用频次:33 ]
  • 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危险因素及不同影像学方式诊断价值探究

    梁菲;王瑜;武海英;

    目的:探究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危险因素,并评估磁共振成像(MRI)与彩色多普勒超声两种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患者(植入组)103例和单纯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非植入组)144例,患者产前均进行MRI与彩超检查。采用单因素以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发生的危险因素。以手术病理结果为诊断标准,分析MRI与彩超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35岁、孕产次、剖宫产次、剖宫产史≥2次、中央型胎盘以及胎盘主体附着前壁是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MRI产前诊断胎盘植入116例,非胎盘植入131例,其中23例误诊胎盘植入,10例胎盘植入未检出;彩超产前诊断胎盘植入122例,非胎盘植入125例,其中39例误诊胎盘植入,20例胎盘植入未检出。MRI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彩超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粘连型胎盘的检出率[66.67%(20/30)]高于彩超[40.00%(12/30)](P<0.05),对植入型胎盘的检出率[87.69%(57/65)]与彩超[81.54%(53/65)]无明显差异(P>0.05),对穿透型胎盘的检出率[100.00%(8/8)]高于彩超[62.50%(5/8)](P>0.05);MRI对胎盘附着前壁并植入的检出率[90.63%(58/64)]与彩超[87.50%(56/64)]无明显差异(P>0.05),对胎盘附着后壁并植入的检出率[81.48%(22/27)]高于彩超[55.56%(15/27)](P<0.05),对胎盘附着侧壁并植入的检出率[83.33%(10/12)]高于彩超[41.67%(5/12)](P<0.05)。结论:患者高龄、多次妊娠及分娩、剖宫产史≥2次、中央型胎盘以及胎盘主体附着前壁是影响凶险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需加强此类患者孕期监护,MRI对粘连型凶险性前置胎盘,主体附着于后壁、侧壁并植入型前置胎盘具有更高的检出率,可作为彩超的补充检查手段。

    2021年04期 v.30 294-2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27 ] |[引用频次:33 ]
  • 非双子宫阴道斜隔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

    贺斯黎;薛敏;蒋建发;

    目的:探讨非双子宫阴道斜隔综合征(HWWS)的解剖特点、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21例非双子宫HWW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21例非双子宫HWWS患者的平均年龄(21.8±7.5)岁,月经初潮年龄(12.3±1.1)岁,21例患者均未产,其中8例无性生活史。痛经和未避孕未孕为主要临床表现。完全纵隔子宫18例(85.7%),双角子宫3例(14.3%),11例(52.4%)患者曾被误诊。8例无性生活女性均顺利行无损伤处女膜宫腔镜下阴道斜隔切除术,余13例患者行传统阴道斜隔切除术。9例患者同时行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术后9例患者有生育要求,其中5例完成生育。结论:完全纵隔子宫或双角子宫、阴道斜隔及斜隔侧肾缺如为HWWS的特殊类型,临床中应引起重视,避免延误非双子宫HWWS患者的诊治。

    2021年04期 v.30 299-300+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7 ] |[引用频次:5 ]
  • 非双子宫阴道斜隔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

    贺斯黎;薛敏;蒋建发;

    目的:探讨非双子宫阴道斜隔综合征(HWWS)的解剖特点、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21例非双子宫HWWS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21例非双子宫HWWS患者的平均年龄(21.8±7.5)岁,月经初潮年龄(12.3±1.1)岁,21例患者均未产,其中8例无性生活史。痛经和未避孕未孕为主要临床表现。完全纵隔子宫18例(85.7%),双角子宫3例(14.3%),11例(52.4%)患者曾被误诊。8例无性生活女性均顺利行无损伤处女膜宫腔镜下阴道斜隔切除术,余13例患者行传统阴道斜隔切除术。9例患者同时行宫腔镜下子宫纵隔切除术。术后9例患者有生育要求,其中5例完成生育。结论:完全纵隔子宫或双角子宫、阴道斜隔及斜隔侧肾缺如为HWWS的特殊类型,临床中应引起重视,避免延误非双子宫HWWS患者的诊治。

    2021年04期 v.30 299-300+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7 ] |[引用频次:5 ]

指南解读

综述

  •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王铭洋;范文生;叶明侠;杨雯;王楠;李明霞;孟元光;

    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多数EC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但对于晚期或复发、转移性EC来说,传统的治疗手段效果有限,患者预后较差。1983年Bokhman根据流行病学、内分泌及预后特点将EC分为I型(雌激素依赖型)和II型(非雌激素依赖型),然而在临床应用中该分型手段具有一定局限性。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EC的研究深入分子水平。2013年美国TCGA第一次归纳提出EC的4种分子分型,由于其费用高昂、技术复杂,临床不易获得。2015年Talhouk等提出简易替代分型并在后续的研究中将其命名为ProMisE分子风险分型,包括:POLE突变型、MSI高突变型、p53野生型、p53突变型。EC分子分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就EC传统分型到分子分型的转变做一回顾,并对分子分型与临床相关的研究做一总结与分析。EC分子分型的不断完善有助于实现临床诊疗中的精准化、规范化、个体化,在精准医学背景下有重要价值。

    2021年04期 v.30 307-310+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63 ] |[引用频次:13 ]
  • 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王铭洋;范文生;叶明侠;杨雯;王楠;李明霞;孟元光;

    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全球范围内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多数EC患者经手术治疗后预后较好,但对于晚期或复发、转移性EC来说,传统的治疗手段效果有限,患者预后较差。1983年Bokhman根据流行病学、内分泌及预后特点将EC分为I型(雌激素依赖型)和II型(非雌激素依赖型),然而在临床应用中该分型手段具有一定局限性。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EC的研究深入分子水平。2013年美国TCGA第一次归纳提出EC的4种分子分型,由于其费用高昂、技术复杂,临床不易获得。2015年Talhouk等提出简易替代分型并在后续的研究中将其命名为ProMisE分子风险分型,包括:POLE突变型、MSI高突变型、p53野生型、p53突变型。EC分子分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本文就EC传统分型到分子分型的转变做一回顾,并对分子分型与临床相关的研究做一总结与分析。EC分子分型的不断完善有助于实现临床诊疗中的精准化、规范化、个体化,在精准医学背景下有重要价值。

    2021年04期 v.30 307-310+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63 ] |[引用频次:13 ]
  • 外泌体在子痫前期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

    张涛;孟金来;

    子痫前期(PE)是指妊娠20周以后,出现血压升高和蛋白尿并伴随全身多个系统器官损害,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PE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由于胎盘缺血缺氧,释放过多活性物质进入母体循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多系统器官的受损,严重影响母儿安全。外泌体是多数细胞分泌的微小囊泡,携带细胞特异的蛋白、脂质和核酸,作为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功能。PE中外泌体的分泌、内容物与正常妊娠相比发生变化,并且在体内、体外对血管生成有重要作用,现就这些变化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作一综述,探讨其在PE发病中的作用。

    2021年04期 v.30 311-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69 ] |[引用频次:5 ]
  • 外泌体在子痫前期血管内皮损伤中的作用

    张涛;孟金来;

    子痫前期(PE)是指妊娠20周以后,出现血压升高和蛋白尿并伴随全身多个系统器官损害,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PE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由于胎盘缺血缺氧,释放过多活性物质进入母体循环,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多系统器官的受损,严重影响母儿安全。外泌体是多数细胞分泌的微小囊泡,携带细胞特异的蛋白、脂质和核酸,作为信号分子影响其他细胞功能。PE中外泌体的分泌、内容物与正常妊娠相比发生变化,并且在体内、体外对血管生成有重要作用,现就这些变化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作一综述,探讨其在PE发病中的作用。

    2021年04期 v.30 311-3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69 ] |[引用频次:5 ]
  • 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的研究进展

    陈静红;尹如铁;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起源于神经嵴的弥散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好发于皮肤和黏膜。原发于女性生殖系统的恶性黑色素瘤较罕见,发病率为(0.48~1.4)/100万,外阴最常见,约占70%,其次是阴道和子宫颈。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的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为47%。目前尚缺乏高级别证据的规范化诊疗手段,治疗首选手术,如何优化化疗、免疫、靶向治疗在外阴恶性黑色素瘤中的应用,提高其疗效值得关注。

    2021年04期 v.30 314-316+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78 ] |[引用频次:2 ]
  • 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的研究进展

    陈静红;尹如铁;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起源于神经嵴的弥散神经内分泌细胞肿瘤,好发于皮肤和黏膜。原发于女性生殖系统的恶性黑色素瘤较罕见,发病率为(0.48~1.4)/100万,外阴最常见,约占70%,其次是阴道和子宫颈。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的恶性程度高,早期易发生远处转移,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为47%。目前尚缺乏高级别证据的规范化诊疗手段,治疗首选手术,如何优化化疗、免疫、靶向治疗在外阴恶性黑色素瘤中的应用,提高其疗效值得关注。

    2021年04期 v.30 314-316+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78 ] |[引用频次:2 ]
  • 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手术分期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吕尤;冯炜炜;刘华;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以往宫颈癌采用临床分期,2018年FIGO发布了全新的宫颈癌分期标准,首次将淋巴转移纳入分期,而且其诊断既可通过影像学也可依据手术病理。有关临床早期患者实施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指征以及是否改善预后,局部晚期宫颈癌应用影像或手术方式确诊淋巴转移的优劣以及淋巴结手术分期对预后的价值等问题值得探讨。本文将汇总分析相关文献,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综述。

    2021年04期 v.30 317-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3 ] |[引用频次:6 ]
  • 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手术分期相关问题研究进展

    吕尤;冯炜炜;刘华;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严重危害女性生命健康。以往宫颈癌采用临床分期,2018年FIGO发布了全新的宫颈癌分期标准,首次将淋巴转移纳入分期,而且其诊断既可通过影像学也可依据手术病理。有关临床早期患者实施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的指征以及是否改善预后,局部晚期宫颈癌应用影像或手术方式确诊淋巴转移的优劣以及淋巴结手术分期对预后的价值等问题值得探讨。本文将汇总分析相关文献,针对上述问题进行综述。

    2021年04期 v.30 317-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3 ] |[引用频次: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