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昭;张琛;王悦;李艺;昌晓红;崔恒;祝洪澜;
目的:探讨泌尿道子宫内膜异位症(UTE)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19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且经病理证实的15例U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中有8例诊断为膀胱子宫内膜异位症(BE),7例诊断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UE)。12例术前行泌尿系影像学检查(80%),其中泌尿系超声10例(66.67%),泌尿系CT 12例(80%),盆腔MRI 6例(40%);8例行妇科超声检查(53.3%);10例术前行泌尿道内镜检查(66.67%),活检病理诊断UTE率达80%。15例均行手术治疗。8例BE患者中,1例(12.5%)行膀胱镜下膀胱病损切除术、5例(62.5%)行开腹膀胱部分切除术、2例(25%)行腹腔镜下膀胱病损切除术;7例病灶位于膀胱后壁(87.5%),1例病灶位于膀胱顶部正中(12.5%)。7例UE患者中,4例行输尿管部分切除+输尿管膀胱再植术(57.1%),2例行输尿管部分切除+输尿管端端吻合术(28.6%),1例行右肾、右输尿管全长切除术(14.3%);双侧输尿管受累1例,左侧输尿管受累1例,右侧输尿管受累5例。术后病理均诊断膀胱/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6例术中同时切除卵巢EMs,4例合并子宫腺肌症者同时行全子宫切除术。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9年(1~19.4年),5例患者术后联合GnRH-a药物治疗,15例患者术后无UTE复发,仅1例B超提示卵巢EMs复发。结论:UTE诊断依靠临床特点、病史、影像学及膀胱/输尿管镜检查。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病变范围、泌尿系症状严重程度,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且临床效果可靠。
2020年10期 v.29 72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2 ] |[引用频次:7 ] - 刘伟;张丹;宋克娟;吕腾;卢云;姚勤;
目的:探讨在增强CT中基于深度神经网络建立的卵巢恶性肿瘤盆腹腔转移性淋巴结辅助诊断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进行治疗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薄层增强CT影像,并对其转移性淋巴结进行标记,随机分为实验组及验证组。应用Faster R-CNN算法,对实验组图像进行学习,建立转移性淋巴结辅助诊断系统,并用验证组图像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辅助诊断系统进行评估。结果:通过对实验组薄层增强CT图像的学习,初步建立了卵巢恶性肿瘤转移性淋巴结自动诊断系统,在不断的迭代训练中人工智能的损失函数值不断降低,人工智能诊断相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664。结论:通过测试结果来看,基于Faster R-CNN的卵巢恶性肿瘤转移性淋巴结术前辅助诊断系统的性能已达到较高水平。虽与影像科医师的诊断水平尚有差距,但随着训练样本的增加及算法的改进,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对于术前辅助诊断转移性淋巴结,以及进行更有效的淋巴结清扫,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年10期 v.29 726-729+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24 ] |[引用频次:4 ] - 仓唯;吴安玥;狄文;邱丽华;
目的:探讨铁死亡激活剂Erastin对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顺铂(DDP)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HEY、SKOV3、OVCAR3、ES2对Erastin的敏感性,选择Erastin不敏感的细胞株,CCK-8法测定联合Erastin前后顺铂半数抑制浓度(IC_(50)),流式细胞学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的表达情况。结果:人上皮性卵巢癌HEY、SKOV3、OVCAR3、ES2细胞株中,HEY、SKOV3细胞株对Erastin引起的细胞死亡较不敏感。在联合Erastin后,细胞顺铂的IC_(50)值显著降低(P<0.05)。流式结果提示Erastin可以增加顺铂诱导的HEY、SKOV3凋亡细胞数,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促凋亡蛋白cleaved-caspase 3表达升高。结论:铁死亡激活剂Erastin可能通过活化凋亡通路进而提高HEY、SKOV3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铁死亡激活剂可为改善临床EOC铂类耐药提供全新的思路。
2020年10期 v.29 730-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45 ] |[引用频次:10 ] - 杨雪晴;徐璐茜;祁雪玲;林亚英;余进进;王元;
目的:分析上皮性卵巢癌肝转移的独立预后因素,构建并验证预测患者癌症特异性生存率(CSS)的列线图。方法:回顾性分析SEER数据库中2010年至2013年确诊的329例卵巢癌肝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评价各因素不同亚组生存期的差别,通过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获得独立预后因素,运用R软件绘制列线图。列线图的预测性能由校准图和ROC曲线下面积(AUC)进行内部验证。一致性指数(C-index)评估模型的精确性。结果:年龄≥73岁、黏液性癌、透明细胞癌和癌肉瘤是CSS的独立危险因素;T3期、仅细胞减灭术、细胞减灭术联合Ⅱ期肝切除术和化疗是CSS的独立保护因素。列线图内部验证C-index为0.692(95%CI:0.651~0.733)。所建列线图预测确诊后1、3年CSS的预测区分度分别为0.802和0.723。校准曲线均呈现出良好的一致性。结论:基于SEER数据库确立了上皮性卵巢癌肝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列线图预测效果良好,具有快速准确评估患者生存预后的应用价值。
2020年10期 v.29 734-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55 ] |[引用频次:3 ] - 张瑾;桑秀波;张蕊;
目的:探讨CD105促进卵巢癌上皮细胞转移的机制。方法:通过RNAi技术沉默CD105基因,通过基因芯片对比敲除CD105基因后卵巢癌耐药细胞株中下游靶基因表达变化,利用KEGG数据库对差异基因进行Pathway分析。结果:通过基因芯片对比发现CD105下游调控的靶基因中有意义的是转移抑制因子NDRG1、EMT标记物E-cadherin等基因表达上调,与肿瘤侵袭相关的LncRNA SNHG7显著下调。涉及信号通路有264个,其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的信号通路共计27条,与肿瘤代谢、转移、黏附、凋亡的信号通路有:Drug metabolism、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s)、ECM-receptor interaction、MAPK signaling pathway等,并与TGF-β、PI3K-Akt及Jak-STAT通路相关。结论:CD105可能通过抑制NDRG1或促进SNHG7导致卵巢癌的EMT和转移。TGF-β/CD105可能与MAPK/JAK-STAT通路相互作用,导致肿瘤转移。
2020年10期 v.29 739-743+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0 ] - 冉冉;王明;张华;刘青;朱云霞;庞秋梅;
目的:评价妊娠中晚期不同孕周口服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阻断高病毒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性和停药后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收集2010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0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母婴阻断门诊检查的792例HBV DNA高载量(HBV DNA>1.0×10~6IU/ml)和ALT<2×ULN(ULN=40U/L)孕妇的临床资料,自妊娠24周后使用替比夫定降低血清病毒载量至产后4周。根据服药开始孕周分为孕中期组(24~27~(+6)周)333例和孕晚期组(28~32~(+6)周)459例。主要研究指标:两组新生儿母婴阻断效果和停药后对产褥期肝功能异常的影响。结果:两组的起始肝功能、起始HBV DNA、分娩孕周、分娩方式、新生儿体重无明显差异(P>0.05)。孕中期组和孕晚期组患者开始服药平均孕周分别为孕(26.21±1.07)周和孕(28.30±0.74)周、孕期平均服药时间分别为(12.63±1.88)周和(10.57±1.52)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中期组分娩前血清HBV-DNA与孕晚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43±7.91 vs 3.59±2.45,P>0.05),孕中期组出生时新生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与孕晚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7%vs 21.56%,P>0.05)。两组患者产后7月龄婴儿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均为0,HBV-DNA均未检测到;两组患者产后6周ALT水平(53.69±60.46 vs 50.87±52.54)和肝功能异常比例(42.94%vs 40.00%)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妊娠中晚期孕28周前和孕28周后采用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均能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较早孕周开始服药患者并不能获益,不建议提前抗病毒治疗。
2020年10期 v.29 744-7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2 ] - 范琳媛;白会会;刘朝晖;张展;宗晓楠;李婷;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患者阴道微生态状况以及不同菌种菌株对临床常用药物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9年1月~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科门诊确诊为VVC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沙堡弱琼脂培养基分离培养及科玛嘉假丝酵母菌培养基进行真菌种类鉴定。分析比较白假丝酵母菌和非白假丝酵母菌组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并分析不同组真菌对临床常用药物(氟康唑、克霉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和制霉菌素)的敏感性。结果:VVC患者阴道分泌物共分离得到544株假丝酵母菌菌株,其中白假丝酵母菌417株(76.65%),127株非白假丝酵母菌中光滑假丝酵母菌95株。与非白假丝酵母菌组患者相比,白假丝酵母菌组患者的白细胞数目增加、优势菌群中阴道加德纳菌比例及Nugent评分升高,且菌群密集度和菌群多样性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菌株对制霉菌素均敏感,白假丝酵母菌对克霉唑和氟康唑更加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6.40%和80.34%,而非白假丝酵母菌则对咪康唑和伊曲康唑更加敏感,敏感率分别为77.17%和42.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白假丝酵母菌组和非白假丝酵母菌组VVC患者的阴道微生态状况不同,各组菌株对克霉唑、氟康唑、咪康唑和伊曲康唑的敏感性具有差异。
2020年10期 v.29 748-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4 ] |[引用频次:15 ] - 王娜娜;唐增军;于璨;马欣欣;王颖;王莉;
目的:通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孕晚期肾功能生化指标水平建立预测胎盘早剥的数学模型,并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产科住院且有妊娠结局的HDP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筛选预测胎盘早剥的相关指标,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并通过ROC曲线评估预测效能。结果:孕前BMI、孕期增重及肾小球滤过率与HDP患者胎盘早剥的发生有关,据此建立HDP发生胎盘早剥的4个预测模型,其中综合几种指标的模型4:log(P)=8.996-0.192×孕前BMI-0.201×孕期增重-0.033×肾小球滤过率,预测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0.804。敏感性0.769,特异性0.783,约登指数0.552。结论:预测模型4是一种简单实用的筛查工具,对于HDP患者,当筛查公式计算出P值超过0.114时,临床医生需注意加强对其监护,警惕胎盘早剥的发生。
2020年10期 v.29 752-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5 ] |[引用频次:8 ] - 宋珍;王玉;张丽华;李娜;杨瑞芳;孙平;
目的:探讨高通量测序(CNV-seq)与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在早期自然流产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就诊的308例早期自然流产孕妇,取其绒毛组织,提取DNA。155例样本行CMA检测,153例样本行CNV-seq检测。结果:CMA组检测失败率(10.32%)显著高于CNV-seq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NV-seq组对染色体异常核型的阳性检出率为53.59%,与CMA组(56.8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NV-seq对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s)的检出率为10.46%,显著高于CMA组(4.32%)(P<0.05)。结论:CNV-seq对早期流产组织的染色体异常核型的阳性检出率与CMA相当,但对样本质量和浓度的要求明显较低,且在CNVs的检出率上有明显优势。表明CNV-seq在临床查找早孕期自然流产病因方面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2020年10期 v.29 756-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1 ]
- 冯帅;尹月菊;李志强;盛修贵;李大鹏;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宫颈癌肺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以及联合治疗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及预后评估,为临床决策提供新思路。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于山东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接受阿帕替尼联合化疗治疗宫颈鳞癌伴肺转移患者19例。分别采用RE-CIST1.1版与NCICTCAE 4.0版标准评价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无完全缓解病例(CR),13例部分缓解(PR),3例稳定(SD),3例部分进展(PD),客观缓解率(ORR)为68.4%,疾病控制率(DCR)为84.2%。中位PFS为5个月(95%CI为3.055~6.945个月),中位OS为13个月(95%CI为11.95~14.05个月),1年生存率为63.2%,2年生存率为15.8%。初始治疗分期Ⅱb~Ⅳ期患者中位PFS为5个月,中位OS为13个月;Ⅰa~Ⅱa2期患者中位PFS为6个月,中位OS为15个月,两组PFS及O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纯肺转移患者中位PFS为5.5个月,中位OS为17.3个月;合并其他部位转移患者中位PFS为4个月,中位OS为13个月,两组PFS及O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60岁及以上患者中位PFS为5个月,中位OS为10个月;年龄60岁以下患者中位PFS为5个月,中位OS为13.5个月;两组PFS及OS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蛋白尿、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乏力。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化疗对于宫颈癌肺转移患者有着较好的疾病控制率和安全性。患者初始治疗分期、是否合并肺外脏器转移及年龄因素与患者预后无关。
2020年10期 v.29 760-7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5 ] - 金珈汐;陈震宇;孙静莉;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测量宫颈角(UCA)预测双胎早产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分娩的95例孕妇,于孕中期(24~26孕周)和孕晚期(28~30孕周)行阴道超声测量UCA,根据其分娩孕周分为34孕周早产组及34~37孕周早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评估孕中、晚期通过测量UCA预测34孕周前及34~37孕周自发性早产的价值以及UCA变化对34孕周前和34~37孕周前早产的预测。结果:两组产妇的孕周、孕次、受孕方式以及绒毛膜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4孕周前早产者孕中、晚期测量UCA分别为(100.31±5.66)°和(113.20±6.34)°;34~37孕周早产者孕中、晚期UCA分别为(96.08±5.40)°和(100.85±7.20)°。孕中、晚期测量UCA预测34周前早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6、0.909,最佳阈值为98°、113.4°;预测34~37周早产的AUC分别为0.643、0.902,最佳阈值为98.3°、105.2°。结论:应用超声测量UCA可预测无症状双胎早产的发生,孕晚期(28~30周)UCA预测早产优于孕中期(24~26周)。宫颈角变化<10°,34孕周前早产可能性较小,宫颈角变化≥10°应警惕34~37孕周早产的发生。
2020年10期 v.29 764-765+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5 ] - 王志敏;许振;石洪堂;王海燕;杨世慧;刘志强;
目的:探究微卫星状态与p53在Ⅰ型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9年8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Ⅰ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共纳入实验124例,其中微卫星不稳定(MSI)45例,微卫星稳定(MSS)79例;p53阳性49例,p53阴性75例。分析Ⅰ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微卫星状态、p53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MSI组的淋巴转移率明显高于MSS组(P=0.009);p53阳性组FIGO分期高、分化程度差、淋巴结转移率高,与p53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MSI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5,P<0.001)。结论:Ⅰ型内膜癌中MSI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53表达与FIGO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MSI与p53表达可能在Ⅰ型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2020年10期 v.29 76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7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9 ] |[引用频次:4 ] - 潘璐;刘艳秋;黄婷婷;周吉会;陈佳;
目的:研究胎儿右位主动脉弓合并迷走左锁骨下动脉(RAA-ALSA)遗传学异常情况,为临床决策提供帮助。方法:选取产前超声检查胎儿RAA-ALSA共99例,其中孤立性RAA-ALSA 51例、非孤立性RAA-ALSA 48例。采集胎儿羊水或脐血标本行传统核型分析及染色体微阵列(CMA)检测,分析染色体异常检出率的情况,并寻找基因组中拷贝数变异情况。结果:99例胎儿RAA-ALSA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异常10例(10.10%),CMA检出异常29例(29.29%)。孤立性RAA-ALSA中核型未检出异常,CMA检出异常4例(7.84%)。RAA-ALSA合并心内结构异常18例,核型检出异常4例(8.33%),CMA检出异常10例(20.83%);合并心外结构异常30例,核型检出异常6例(12.5%),CMA检出异常15例(31.25%)。胎儿RAA-ALSA中CMA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于核型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A在非孤立性RAA-ALSA中的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于孤立性RAA-AL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孤立性RAA-ALSA染色体异常风险存在;RAA-ALSA合并其他结构异常时,染色体异常风险明显增加;在拷贝数异常情况下CMA比核型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及敏感性。当产前超声检查为RAA-ALSA时,应建议行介入性产前诊断,除传统的染色体核型分析外,同时行CMA检测,为进一步的遗传咨询提供指导帮助。
2020年10期 v.29 770-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6 ]
- 欧阳振波;吴嘉雯;张敏;全松;
癌症治疗可能会破坏儿童和育龄期患者的性腺和生育功能,因此需特别重视其生育力的保存。2013年美国生殖医学会(ASRM)发布了《关于接受性腺毒性治疗或切除术患者生育力保存的意见》,2019年底由于相关证据的增加对其进行了更新。该意见全面总结了开展生育力保存的要求,并对各种当前可用技术和策略的应用提供了具体的建议。为扩大面临生育力威胁治疗患者生育力保存的选择,以及促进肿瘤专家和生殖专家等之间的多学科协作,现就该意见进行解读。
2020年10期 v.29 78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3 ] |[引用频次:0 ] - 王宇晴;张云山;
卵母细胞体外成熟(IVM)是指从窦卵泡中获得的不同阶段的未成熟卵经过体外培养成为成熟MII卵的技术。与传统的体外受精(IVF)技术相比,IVM因使用激素量低,更加方便、经济、快速,可减少多囊卵巢(PCO)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因激素刺激引起的过激反应的发生。此外,对于女性癌症患者,IVM技术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生育力保存方法。然而,受制于IVM技术卵子成熟率不够高,体外成熟时间难以把握等,IVM的临床应用远低于IVF。随着大量动物实验模型和向人未成熟卵母细胞的转化研究,体外成熟培养系统不断得到优化,IVM作为一种更加经济有效的助孕方案在临床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多。
2020年10期 v.29 791-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3 ] |[引用频次:0 ] - 郭红霞;徐蓓;陈旭日;王维;朱元方;
母婴传播是乙肝传播的主要方式之一,目前联合免疫是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最有效方法,但仍有8%~15%孕妇所生婴儿中存在预防接种无效,发生乙肝母婴传播,孕妇外周血中乙肝病毒(HBV)DNA载量是乙肝母婴传播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推荐妊娠晚期服用抗病毒药物减少母婴传播,但因大部分产科医务工作者未充分认识,仅少部分对乙肝孕妇进行处理并及时转诊至肝病科或感染科就诊治疗。此外,孕妇孕期多机构、多科室就诊非常不便利,并且获得信息不对称,多次就诊潜在增加乙肝相关羞辱歧视的风险,特别是对于没有肝病科或感染科的妇幼保健专科医院,如何处理管理这一人群成为难点。消除母婴传播(E)门诊的建立可健全消除母婴传播服务能力,通过整合艾梅乙患者孕期管理,为感染孕产妇提供标准化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务,从而有效减少乙肝母婴传播发生。
2020年10期 v.29 794-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1 ] - 刘雯彧;张佳荣;
男性和女性胎儿对多种疾病(包括认知障碍、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的敏感性不同。男性胎儿对产前应激更为敏感,如妊娠期压力、母体感染和药物暴露,这些应激会给男性胎儿带来代谢、认知和行为缺陷,并且通常表现出比女性胎儿更严重的疾病结果,也会增加疾病表现的终生风险。X连锁基因O连接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OGT)被鉴定为性别特异性胎盘生物标记物,可能是疾病中性别差异的驱动因素。本文就胎盘OGT在胎儿性别差异而造成的妊娠相关疾病发展差异相关的研究进展综述。
2020年10期 v.29 796-798+8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