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北华,男,1961年8月,博士、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第一层级)、山东大学齐鲁医学杰出名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先后担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和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委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医学命审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主编。
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致力于妇科肿瘤临床诊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详细内容

论著

  • 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行肠切除术后并发肠瘘的临床观察

    周颖;朱晨辰;张天骄;申震;孙思楠;姚寒晖;朱亮;何义仁;李敏;吴大保;

    目的:评估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中肠道手术的可行性和围手术期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行卵巢癌初次、中间型、再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并在术中行肠管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63例患者,包括46例原发性卵巢癌,其中6例接受新辅助化疗和中间型肿瘤细胞减灭术,17例复发性卵巢癌。62例(98.41%)患者达到满意减瘤,患者均接受术后化疗,初次化疗开始时间平均为术后(20.65±10.90)天(7~58天)。42例(66.67%)患者行肠管吻合术,其中2例患者发生吻合口瘘,且均评价为B级,经充分的腹腔冲洗及引流后治愈。体重指数、术前白蛋白、术前CA125水平、腹水量以及术中出血量不影响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而手术复杂性评分高的病例,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升高(P=0.001)。结论:晚期卵巢癌患者在肿瘤细胞减灭术中进行肠管切除术后的吻合口瘘发生率是可以接受的。对于手术复杂性评分高的患者,术后管理更应谨慎。

    2020年09期 v.29 641-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54 ] |[引用频次:4 ]
  • 上皮性卵巢癌复发前后肿瘤组织中BRCA基因突变自身对照研究

    曾晓菁;刘建华;

    目的:探讨上皮性卵巢癌复发前后肿瘤组织中的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突变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妇科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因上皮性卵巢癌行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及复发后再次切除肿瘤的病例10例,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检测患者原发和复发肿瘤组织中的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复发前后BRCA基因突变状态以及与铂类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关系。结果:10例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中,2例(20%)同时携带致病性BRCA胚系和体细胞突变,2例(20%)携带致病性BRCA体细胞突变。在检测到的错义突变中,6例患者携带软件预测为可能致病的错义突变,4例患者未携带任何致病或可能致病BRCA突变。致病性BRCA胚系突变患者的肿瘤突变负荷高于无BRCA胚系突变患者(5.613±0.4255/Mb vs 0.7345±0.2859/Mb,P<0.0001)。携带BRCA体细胞突变的6例患者中,仅1例复发前后存在同一位点的BRCA体细胞突变,其余患者复发前后均存在不同的BRCA体细胞突变。BRCA突变主要发生在卵巢癌高发区(OCCR)以外区域,BRCA1突变主要位于exon 10,BRCA2突变主要位于exon 11。原发和复发肿瘤中均以C>T碱基转换为主。患者的BRCA突变状态与铂类敏感性无明显关联。结论: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BRCA突变状态可与原发肿瘤不同。在一线化疗后及疾病进展中再次监测BRCA基因突变状态,可能对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方案设计有重要意义。

    2020年09期 v.29 646-651+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4 ] |[引用频次:1 ]
  • 51例胎儿肠管增宽妊娠结局分析

    边欣怡;曹婧;柳宛璐;石鑫玮;龚洵;刘海意;乔福元;冯玲;吴媛媛;

    目的:探讨胎儿肠管增宽的临床表现与妊娠结局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咨询、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9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胎儿系统超声诊断为肠管增宽的51例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51例孕妇中,19例妊娠结局良好,32例出现不良妊娠结局(引产、胎死宫内、新生儿死亡、出生后需手术治疗等),占62.7%。胎儿十二指肠增宽的不良结局发生率为100%,明显高于小肠增宽(54.2%)及结直肠增宽(25.0%)。孕32周前诊断胎儿肠管增宽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为72.7%,而孕32周后检出者为44.4%。胎儿肠管增宽合并羊水过多22例,不良结局发生率为86.4%,明显高于羊水量正常孕妇(40.0%)。10例孕妇行羊膜腔穿刺产前诊断均未发现异常,2例十二指肠增宽新生儿行基因检查为21-三体综合征。结论: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肠管增宽与消化系统畸形及妊娠结局密切相关,及时发现、密切随访、早期处理极为重要。

    2020年09期 v.29 652-6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8 ] |[引用频次:1 ]
  • 产前诊断中胎儿性染色体异常的超声表现和妊娠结局

    罗小金;郭岩芸;魏凤香;黄和明;卫升市;陈婧;刘金星;牛宏艳;陈汉彪;郭莉;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中性染色体异常的超声表现和临床特征,评估影响其妊娠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2月于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行产前诊断确诊为性染色体异常的156例的染色体结果、超声表现、妊娠选择以及跟踪随访。结果:156例性染色体异常中23例(15例45,X、3例47,XXY、2例47,XXX、1例47,XYY和2例嵌合体)产前诊断前或后检出超声异常。156例性染色体异常中82例(52.6%)选择终止妊娠(21例45,X、37例47,XXY、8例47,XXX、9例47,XYY、2例嵌合体和5例性染色体结构异常);74例(47.4%)选择继续妊娠,跟踪随访发现3例(2例45,X和1例47,XXX)因超声异常选择终止妊娠,2例(1例45,X和1例47,XXY)孕期自发流产,56例已生育表型正常儿。结论:45,X与其他类型性染色体异常病例相比,在产前诊断前或后易表现出超声异常特征。45,X和47,XXY相较于47,XXX和47,XYY孕妇,更倾向于选择终止妊娠。性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和超声表现是影响性染色体异常妊娠选择的主要因素。

    2020年09期 v.29 656-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372 ] |[引用频次:14 ]
  • 105例超声提示孤立性透明隔腔异常胎儿的产前诊断和出生结局分析

    熊盈;王逾男;陈丹;杨朝湘;赵馨;吴菁;尹爱华;

    目的:探讨孤立性透明隔腔异常胎儿的产前诊断和出生后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超声诊断为孤立性透明隔腔异常的105例胎儿的超声表现,将其分为透明隔腔偏小组(30例)、透明隔腔增宽组(29例)和透明隔腔不显示组(46例),分析3组孕妇基本资料、胎儿产前MRI检查结果、介入性产前诊断结果以及胎儿出生后发育情况。结果:透明隔腔增宽组的检出孕周[(33.10±2.60)周]显著大于透明隔腔偏小组[(26.27±2.75)周]、透明隔腔不显示组[(27.70±4.99)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隔腔偏小组、透明隔腔组增宽组、透明隔腔不显示组分别有25例(83.33%)、20例(68.97%)和33例(71.74%)行胎儿MRI检查,MRI结果正常者分别有21例(84.00%)、2例(10.00%)、24例(7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例胎儿进行了介入性产前诊断,2例检出意义不明位点。随访至出生后2月~36月,88例(83.81%)获得有效随访结果,2例选择终止妊娠,2例出生后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发育迟缓,余84例至随访节点发育与同龄儿一致,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超声发现胎儿孤立性透明隔腔异常(尤其是透明隔腔偏小和不显示)时,强烈建议行胎儿头颅MRI检查;产前影像学检查发现的孤立性透明隔腔异常胎儿出生后预后多数较好。

    2020年09期 v.29 660-663+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2 ] |[引用频次:2 ]
  • 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经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卵巢癌临床观察

    夏晓平;赵卫东;马杰;

    目的:观察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经标准化治疗失败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3月于安徽省肿瘤医院经标准治疗失败的45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口服甲磺酸阿帕替尼片1次/d(起始剂量500mg/d),治疗期间按不良反应分级进行减量,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立即停止相关治疗;当严重不良反应降至1级以下时,将剂量调至250mg并重新开始治疗。通过定期门诊行影像学检查和CA125测定判定治疗效果,记录毒副反应并评估安全性。结果:13例患者未达到连续服药56天要求,因此仅对32例患者开展近期疗效评价。32例患者中无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8例(25.00%),疾病稳定(SD)23例(71.88%),疾病进展(PD)1例(3.12%),客观缓解率(ORR)为25.00%,疾病控制率(DCR)为96.88%;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手足综合征、口腔溃疡、乏力,发生率分别为31.11%(14/45)、22.22%(10/45)、15.56%(7/45)、13.33%(6/45)。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对于经标准治疗失败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可能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选择,但仍需增加样本量验证其临床的应用价值。

    2020年09期 v.29 664-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1 ] |[引用频次:10 ]
  • 血清PODXL监测子痫前期早期肾脏损伤的初步研究

    刘丹;苟文丽;李雪兰;胡思隽;雷春梅;杨玉;李春芳;

    目的:探讨血清足细胞标志蛋白足糖萼蛋白(PODXL)在子痫前期早期肾脏损伤和修复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子痫前期患者54例为病例组(尿蛋白阴性12例,阳性42例;应用硫酸镁9例,未用45例),同期无并发症正常分娩的孕妇39例为对照组。分别于分娩前、产后2天、产后5天和7天测PODXL,比较两组产前及产后血清中PODXL的变化,分析血清中PODXL与尿蛋白的关系以及应用硫酸镁对其浓度的影响。结果:病例组产前PODXL浓度[(11.15±3.38)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16.22±4.87) ng/ml](P=0.000);产后PODXL浓度逐渐升高,至产后7天恢复正常。与对照组相比,尿蛋白阴性组产前PODXL[(13.78±1.89) ng/ml]显著降低(P=0.014);尿蛋白阳性组PODXL[(10.40±3.35) ng/ml]显著低于尿蛋白阴性组(P=0.000)。硫酸镁组产后2天血清PODXL[(14.35±1.60) ng/ml]明显高于未用硫酸镁组(P=0. 001),且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 345)。结论:血清PODXL可早于尿蛋白反映子痫前期早期肾脏损伤,产前应用硫酸镁可能利于肾脏足细胞功能的修复。

    2020年09期 v.29 668-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5 ]
  • HPV E6/E7 mRNA检测在LBC-/HPV+女性临床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杨翠翠;王丹;张丽;李凌;林祥花;战雪梅;

    目的:探讨HPV E6/E7 mRNA检测在LBC-/HPV+女性临床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12月至2019年9月在临沂市人民医院自愿接受液基细胞学(LBC)联合HR-HPV DNA(包含HPV16/18分型)或HPV E6/E7 mRNA检测进行宫颈癌筛查,结果为LBC-/HPV+且后续转诊阴道镜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患者628例,以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比较两种HPV检测方法对LBC-/HPV+患者人群发生高级别及以上宫颈病变(≥HSIL)的风险预测能力。结果:628例LBC-/HPV+患者中,共检出≥HSIL患者80例(12.74%),其中以30~39岁组检出率最高(17.89%)。490例HR-HPV DNA阳性患者≥HSIL总检出率为10.00%(49/490),双+组检出率最高(14.89%,14/94);138例HPV E6/E7 mRNA阳性患者≥HSIL总检出率为22.46%(31/138),16/18/45+组检出率最高(37.78%,17/45)。HPV E6/E7 mRNA阳性组发生≥HSIL的相对危险度(RR值)是HR-HPV DNA阳性组的2.246倍(95%CI为1.493~3.379);16/18/45+组发生≥HSIL的RR值是16/18+组患者的3.169倍(95%CI为1.786~5.622);HPV E6/E7 mRNA其余11型+组发生≥HSIL的RR值是HR-HPV DNA其余12型+组的2.170倍(95%CI为1.115~4.2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 E6/E7 mRNA检测尤其是16/18/45分型检测是LBC-/HPV+患者人群发生≥HSIL的有效风险预测指标,其评价效能优于包含HPV16/18分型的HR-HPV DNA检测;HPV E6/E7 mRNA有望作为HR-HPV DNA阳性但16/18分型阴性患者的进一步分流指标。

    2020年09期 v.29 672-675+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6 ] |[引用频次:9 ]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诱发胎儿生长受限发病机制的探究

    李莉;李晓兰;杨媛媛;韦雯雯;丛林;

    目的:探讨ICP诱发FGR发生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免疫组化和ELISA法检测对照组、ICP(轻、重度)组胎盘组织中Nrf2、3-NT、Ki67、PCNA、CD34的表达分布和血清TNF-α、IL-8、IL-10的水平。结果:CD34在对照组和轻、重度ICP组胎盘中表达无差异;PCNA、Ki67、Nrf2阳性细胞在对照组胎盘中表达较多,在轻度ICP组表达较少,在重度ICP组几无表达;3-NT阳性细胞在重度ICP组胎盘中表达较多,在轻度ICP组表达较重度组少,在对照组中几无表达。轻、重度ICP组孕妇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轻、重度ICP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轻、重度ICP组孕妇血清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重度ICP组血清IL-8水平显著高于轻度ICP组(P<0.05);轻、重度ICP组孕妇血清IL-10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轻、重度ICP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ICP可能通过引起胎盘氧化应激、母体炎症导致胎盘发育受损和功能障碍,从而诱发FGR的发生。

    2020年09期 v.29 676-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42 ] |[引用频次:24 ]
  • 肌醇与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

    杨欣;曹金龙;陶丽梅;李晓凤;王芳;

    目的:系统评价肌醇与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疗效。方法:通过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NKI、Wanfang、CBM数据库,搜集肌醇与二甲双胍治疗PCO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9年10月。严格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RevMan 5.3软件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RCT,包括PCOS患者523例,其中肌醇组262例,二甲双胍组261例。meta分析显示,肌醇组和二甲双胍组治疗后的FBG水平、INS水平及HOMA-I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SH、LH及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HDL、LDL、BMI及妊娠率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肌醇组患者的TG改善程度、月经正常率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醇组在治疗过程中的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醇与二甲双胍在治疗PCOS患者中,其糖代谢水平及性激素水平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但对于脂代谢紊乱的患者及不能耐受二甲双胍治疗的患者,肌醇可以起到更好的疗效。相对于二甲双胍治疗PCOS患者,肌醇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0年09期 v.29 680-6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79 ] |[引用频次:10 ]

短篇论著

  • 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孕妇38例诊疗体会

    魏小英;夏世文;杨琼;

    目的:分析38例疑似或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孕妇的诊疗经过及母儿结局,总结经验与体会。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4月30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的18例疑似病例和20例确诊病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前确诊1例,产后确诊19例。37例患者入院时胸部CT有影像学改变,1例患者产后发热复查出现CT异常。33例(86.8%)出现发热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不伴其他症状;2例(5.3%)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咽痛等,其中1例(2.6%)伴有腹泻;3例(7.9%)患者未出现任何症状,血液相关指标亦未见异常,仅有胸部CT影像学改变。20例确诊患者中有19例为普通型,1例为重型;18例疑似患者中除发热,和(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均无其他症状。38例患者均为妊娠晚期,其中27例有妊娠合并症。11例(28.9%)阴道分娩,27例(71.1%)剖宫产。40例新生儿(双胎妊娠2例)出生孕周30~(+4)~41周,出生体重1600~4350g,出生1min Apgar评分9~10分,5min评分10分。早产8例(21.1%),足月产30例(78.9%),新生儿均存活,无新生儿出现发热、气促、窒息、呼吸困难等。确诊组与疑似组病例的一般资料、妊娠结局、临床表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疑似或确诊孕妇,大多数症状轻微,预后好;适当放宽剖宫产指征,适时终止妊娠,新生儿预后好;需做好门诊筛查、产时防护、产后监测、指导及随访。

    2020年09期 v.29 686-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5 ] |[引用频次:1 ]
  • 孕34周前未足月胎膜早破353例临床分析

    王思远;韩平;

    目的:分析妊娠24~33~(+6)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破膜孕周、期待治疗时间及残余羊水量与母儿结局的关系,为胎膜早破患者的临床治疗及处理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353例孕24~33~(+6)周PPROM孕产妇及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别根据破膜时孕周、期待治疗时间及残余羊水量分组,探讨上述因素与母儿结局的关系。结果:不同破膜孕周孕产妇期待治疗时间有明显差异,且围产儿出生体重、NICU住院时间、各并发症发生率(除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围产儿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期待治疗时间≥72h组,围产儿出生体重增加,NICU住院时间缩短,与<72h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残余羊水量3组间期待治疗时间、剖宫产分娩率、新生儿窒息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破膜孕周是影响围产儿结局的最重要因素,恰当的期待治疗能改善围产儿预后,且不增加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

    2020年09期 v.29 690-6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4 ] |[引用频次:6 ]
  • 妊娠期糖尿病OGTT结果与孕前体重指数的相关研究及危险因素分析

    李雪姣;陈淑琴;

    目的:初步探讨天津地区妊娠妇女孕前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情况,并研究妊娠期糖尿病(GDM)OGTT不同血糖指标异常与孕前体重指数(BMI)的关系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在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共487例,收集其相关临床资料,按《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标准进行分组,分析天津地区妊娠妇女孕前超重和肥胖的发生情况,采用国际妊娠合并糖尿病研究组织(IADPSG)推荐的GDM诊断标准将487例孕妇分为GDM组和非GDM组,分析不同孕前BMI的GDM孕妇特点和GDM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487例孕妇的平均年龄为(30.1±4.58)岁,平均孕周为(25.98±1.33)周,平均孕前BMI为(21.87±2.95)kg/m~2,孕前超重和肥胖的孕妇比例分别占17.7%和4.3%。GDM组孕妇的年龄、孕前BMI、OGTT各点血糖水平和HbA1c均明显高于非GDM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孕前BMI增加,GDM阳性检出率增加,OGTT各点血糖水平也增加(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超重或肥胖、HbA1c(≥5.5%)是G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孕前超重和肥胖参与GDM糖代谢过程,对于超重或肥胖、高龄、高HbA1c水平的孕妇应予重点关注和有效干预,预防GDM的发生。

    2020年09期 v.29 694-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9 ] |[引用频次:14 ]
  • β-HCG、AFP及CK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粘连的预测

    吴欣欣;刘晓华;李大海;张晓月;邱晓茹;李红;

    目的:探讨孕中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及术前肌酸激酶(CK)对前置胎盘合并胎盘粘连的产前预测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1月至2019年12月于承德市中心医院和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行剖宫产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前置胎盘合并胎盘粘连病例作为观察组(20例),单纯"前置胎盘"病例作为对照组(29例),孕期无前置胎盘及胎盘粘连的剖宫产史孕妇35例作为空白对照组。收集上述病例孕中期血清学唐筛报告中β-HCG、AFP的Mom值以及术前CK值。结果:观察组AFP Mom值明显高于两个对照组(P=0.003),且当AFP Mom值>1.33时,应高度怀疑前置胎盘合并胎盘粘连,其准确度为71%,敏感度为0.60,特异性为0.80。三组β-HCG Mom值及CK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247,P=0.198)。结论:AFP有望成为前置胎盘合并胎盘粘连的孕中期预测指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2020年09期 v.29 697-699+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5 ]

综述

  • 妊娠期易栓症的临床筛查与防治

    袁娇娇;江淼;何杨;

    妊娠期血液呈高凝状态,由于遗传性因素或获得性高危因素的影响,孕妇将处于一个更高层次的高凝状态,其妊娠期静脉血栓栓塞(VTE)的风险明显增加,主要表现为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进一步加强对血栓形成倾向增加孕妇的筛查和防治,对于早期诊断易栓症和改善母儿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2020年09期 v.29 700-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79 ] |[引用频次:14 ]
  • 人乳头瘤病毒持续性感染与子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万雅丽;黄丹丹;郭英;马粉香;刘跃臣;

    宫颈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非常普遍,大部分女性可通过宿主免疫反应清除HPV,感染通常呈一过性,但仍有小部分HPV感染持续存在并最终发展成子宫颈癌。HPV持续性感染是子宫颈癌的重要致病因素,HPV感染的持续性受宿主因素(遗传、免疫抑制和社会行为)和病毒因素(基因型、病毒载量和整合)的影响。本文对HPV持续性感染、病毒整合、免疫逃逸和病毒载量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020年09期 v.29 703-7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97 ] |[引用频次:36 ]
  • CRISPR/Cas9技术在卵巢癌多药耐药诊治中的应用

    张伊黎;李力;

    卵巢癌作为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因较高的死亡率一直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多药耐药常发生在卵巢癌患者的早期治疗过程中,导致化疗失败,甚至复发。CRISPR/Cas9技术作为高效便捷的新兴基因编辑技术,已为临床提供了多方面的帮助。为了改善卵巢癌患者的预后情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本文就卵巢癌逆转耐药现象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参与下的相关机理与诊疗应用做一综述。

    2020年09期 v.29 706-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68 ] |[引用频次:4 ]
  • 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其联合疗法在宫颈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李明秀;许振;石洪堂;刘志强;

    宫颈癌作为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健康。宫颈癌的治疗方式除进行有效的手术及辅助放化疗外,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正在成为治疗晚期和复发性宫颈癌的重要手段。此外,由于单一疗法的局限性及副作用,将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或传统放化疗联合的策略得到了肿瘤界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宫颈癌治疗的新进展,主要包括针对人乳头瘤状病毒及刺猬信号通路的靶向治疗、PD-1途径的免疫治疗以及其联合治疗,为宫颈癌的临床研究及治疗策略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2020年09期 v.29 710-712+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49 ] |[引用频次:31 ]
  • 妊娠合并宫颈癌的诊治进展

    张天心;钱学茜;万小云;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2015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宫颈癌发病总人数9.89万例,其中30~44岁女性2.82万例。妊娠期宫颈癌则相对少见,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推迟生育及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妊娠合并宫颈癌的患者比例呈上升趋势。由于妊娠合并宫颈癌具有特殊性,目前主要遵循非妊娠状态指南、专家意见~([2])和有限病例报告,需要保留妊娠时,最佳治疗对患者和临床医生来说仍是一个重要的挑战。本文就有关妊娠期宫颈癌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2020年09期 v.29 713-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90 ] |[引用频次:8 ]
  • 超声在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史畅;夏志军;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是中老年妇女的常见病,对女性身心健康带来极大影响。超声是一种安全无创、实时可靠且准确性较高的检查方式,可清晰显示患者盆底结构,动态观察女性盆腔器官运动变化,还可对手术植入材料进行成像,为FPFD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直观的影像学依据。该文对盆底的解剖结构、FPFD,以及盆底超声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2020年09期 v.29 716-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40 ] |[引用频次:26 ]

病例报告

  • 妊娠合并库欣综合征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赵宁宁;赵广彩;王凤华;侯灵彤;刘海英;

    <正>库欣综合征(cushing syndrome,CS)即皮质醇增多症,皮质醇增多可抑制排卵而导致不孕,因此妊娠合并CS极少见。目前尚无相关的诊治指南,相关临床资料多为病例报道。自1953年Hunt和McConahey首次报道了妊娠期确诊的CS,至今病例报道有200多例[1]。妊娠期生理及病理改变易与CS的临床表现混淆,因此容易漏诊、误诊,导致延误诊断与治疗,增加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率。妊娠合并CS多为非ACTH依赖性CS,最常见的病因是肾上腺腺瘤。我院分别于2019年4月及6月收治了2例妊娠合并肾上腺腺瘤导致的CS,现报道如下。

    2020年09期 v.29 719-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46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