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燕;马莉;杨蕊;上官福根;吕晴;薛江楠;杨树德;曹奇志;
目的:研究人白细胞相关免疫球蛋白样受体-1(LAIR-1)对卵巢癌细胞HO8910线粒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利用低氧模拟剂CoCl_2处理细胞,分析缺氧对LAIR-1表达的影响;利用LAIR-1慢病毒RNAi干扰载体(LAIR-1-RNAi-lentivirus),下调LAIR-1在卵巢癌HO8910细胞中的表达。Western blot、qRT-PCR法鉴定HO8910慢病毒感染后LAIR-1的表达水平;通过CCK-8实验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验证下调LAIR-1表达对HO8910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Seahorse生物能量分析仪,检测下调LAIR-1表达后对HO8910细胞生物能量代谢的影响。结果:在低氧环境下,HO8910细胞的LAIR-1表达显著上调;LAIR-1-RNAi-lentivirus转染后,HO8910细胞的LAIR-1表达显著下调,细胞生长能力明显增强(P<0.01);LAIR-1表达显著下调的HO8910细胞,ATP产生明显改善(P<0.001),同时其基础呼吸(P<0.001)和最大呼吸能力(P<0.001)均明显提高。结论:LAIR-1分子可能通过影响线粒体生物能量代谢抑制人卵巢癌HO8910细胞的生长。
2020年08期 v.29 568-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55 ] |[引用频次:0 ] - 张丹;刘伟;王静;宋克娟;吕腾;陈雨龙;徐锦翔;任远中;赵涵;姚勤;
目的:通过检测上皮性卵巢癌(EOC)组织中ERH蛋白表达水平,探讨其作为EOC的治疗靶点和预后生物标记物的可能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3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7例EOC组织、10例正常卵巢组织和10例正常输卵管组织的手术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EOC、正常卵巢组织和正常输卵管组织中ERH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和qRT-PCR法验证组织中ERH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分析ERH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FIGO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和卵巢癌分型的关系。Transwell实验验证干扰ERH表达对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EOC组织中ERH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和正常输卵管组织(P<0.05)。EOC组织中ERH蛋白高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卵巢癌分型有关(P<0.05)。干扰卵巢癌细胞A2780中ERH表达显著降低了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P<0.05)。结论:ERH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干扰卵巢癌细胞的ERH表达可抑制卵巢癌细胞的侵袭和迁移。
2020年08期 v.29 572-575+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77 ] |[引用频次:3 ] - 安民;郭建宾;段华;张颖;
目的:探讨CA125阴性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状况。方法:基于2010年1月到2015年12月SEER数据库收录的卵巢癌患者信息,分析术前血清CA125阴性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并选取同期CA125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CA125阴性卵巢癌患者多为非浆液性癌,年龄小于60岁,FIGO分期早,分化程度高。CA125阴性卵巢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为87.6%,显著高于阳性组的6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A125阴性是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CA125阳性患者的死亡风险是CA125阴性患者的1.77倍。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不同病理类型中,CA125阴性组的总生存率均显著高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125阴性卵巢癌患者的预后好于CA125阳性患者。
2020年08期 v.29 576-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4 ] |[引用频次:10 ] - 杜心洁;刘冬梅;张峰;张丽君;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复合富血小板血浆(PRP)盆底肌多点注射治疗产后盆底功能缺陷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临沂市妇幼保健院已完成产后盆底康复训练,但恢复效果不佳的二胎及以上经阴分娩高龄女性10例,行异体huCMSCs复合PRP盆底肌多点注射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其静息、缩肛、Valsava三种状态下盆隔裂孔面积、盆底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分布及阴道收缩压变化,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满意度及整体印象改善度(PGI-I)评分。结果:盆隔裂孔面积治疗后静息状态较治疗前显著变小(P<0.05),治疗前后盆底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力明显增加;治疗后阴道收缩压力除1例外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治疗前后阴道收缩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CD4、CD4/8、B细胞、NK细胞等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满意度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4.61±0.42 vs 2.13±0.45,P<0.05),PGI-I评分为6.47±0.25。结论:huCMSCs复合PRP盆底肌多点注射治疗对产后盆底功能缺陷具有治疗作用,且无免疫原性,是治疗产后盆底功能缺陷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办法。
2020年08期 v.29 580-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5 ] |[引用频次:4 ] - 李晓丹;梁熠;龚晶晶;郭金玉;王建六;
目的:系统评价尿管拔除时间对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有关FPFD术后拔除尿管时间对术后尿潴留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者独立对获得文献进行筛查、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8篇随机对照试验,共938例患者。术后6h以内与6~24h拔除尿管组比较,尿潴留(OR=2.52,95%CI为0.84~7.54,P=0.10)及尿路感染(OR=0.93,95%CI 0.57~1.51,P=0.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24h与24h以上拔除尿管组比较,尿潴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29,95%CI为0.89~5.86,P=0.09),尿路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4,95%CI为0.06~0.89,P=0.03)。结论:盆底手术可适当延长保留尿管至术后24h,可减少术后尿潴留的风险,不增加尿路感染的发生风险。
2020年08期 v.29 584-587+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14 ] |[引用频次:8 ] - 丘甜美;蔡慧华;何援利;莫沁晖;
目的:从菌群总体角度分析比较不同严重程度宫腔粘连(IUA)患者与健康育龄期女性的子宫内膜菌群的差异。方法:采集20例轻度IUA患者(IUA-L)、26例中重度IUA(IUA-M/H)及21例子宫内膜正常女性(对照组)的子宫内膜组织,对样本进行细菌基因组DNA提取、16S rRNA V4区基因扩增及采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比较3组子宫内膜菌群物种丰度结构及多样性。结果:在菌门水平,所有研究对象的子宫内膜菌群主要由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组成,三个组中变形菌门高达67.16%。在菌属水平,IUA组子宫内膜克雷伯氏菌属、希瓦氏菌属、乳酸杆菌属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增加(31.44%、15.50%、8.77%,9.51%、15.32%、4.53%,7.11%、16.00%、6.95%)。IUA-L组和IUA-M/H组的Alpha多样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P=0.030);轻度IUA组与对照组的子宫内膜菌群构成在总体上可区分(P=0.022)。结论:IUA患者与子宫内膜正常女性的子宫内膜菌群构成存在差异,主要改变优势菌群的组成比例,且分布欠均匀、群落结构相似度较低。IUA发病可能与子宫内膜菌群改变有关,维持子宫腔内微生态平衡有利于子宫内膜损伤后修复。
2020年08期 v.29 588-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10 ] |[引用频次:3 ] - 王沪生;周星辰;汪希鹏;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水平与剖宫产术后子宫憩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9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经阴道子宫憩室修补患者的子宫憩室部位组织。根据子宫憩室处残余肌层厚度(TRM)将患者分为轻度组(TRM≥2.5mm)(n=25)和重度组(TRM<2.5mm)(n=30),检测其MMP-9和TIMP-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轻度组相比,重度组患者憩室组织中MMP-9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TIMP-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MMP-9/TIMP-1比值明显减小(P<0.05),且与患者术前月经延长时间、憩室宽度和TRM相关。结论:MMP-9、TIMP-1的表达水平与憩室严重程度相关,其表达失衡可能是憩室形成的潜在分子生物学机制。
2020年08期 v.29 593-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3 ] |[引用频次:2 ] - 岑姣;邓小康;覃琴红;周熙颖;黄乐;吕莉琴;邓翎洁;韦懿芸;庞丽红;
目的:鉴定特发性羊水过多患者和正常妊娠孕妇羊水蛋白组学,筛选在特发性羊水过多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调控蛋白,以便深入了解羊水量调控机制。方法:收集特发性羊水过多者和正常妊娠者的羊水(6例)胎盘组织(40例),应用同位素标记相对与绝对定量(iTRAQ)技术鉴定羊水蛋白组。Western blot法检测羊膜、绒毛膜、胎盘绒毛组织中差异蛋白的表达。结果:羊水中共鉴定到1246个蛋白,357个差异蛋白,其中282个上调蛋白,75个下调蛋白(>1.2 or <0.83,P<0.05)。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EPHB4蛋白在特发性羊水过多患者的羊膜、绒毛膜组织中表达上调,与羊水中表达水平一致。结论:首次利用iTRAQ技术鉴定特发性羊水过多患者羊水蛋白组,为羊水量的调节机制提供研究基础。EPHB4可能与羊水量异常相关。
2020年08期 v.29 597-601+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17 ] |[引用频次:5 ] - 梁琼心;冯子懿;刘琦芳;常杰;刘岿然;
目的:综合比较术前口服甘露醇、密闭式灌肠与无肠道准备对妇科良性疾病腹腔镜手术的手术视野、肠管可控性、患者满意度、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2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接受腹腔镜手术的306例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口服甘露醇组(101例),密闭式灌肠组(102例),无肠道准备组(103例)。术者及实验指标观察者始终处于盲态。术野暴露满意度、肠管可控性、患者满意度等主观指标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前观察指标包括患者对肠道准备的满意度及肠道准备伴随的不良症状,术中观察指标包括手术视野的满意度、肠管可控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观察指标包括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是否感染、是否形成静脉血栓、是否出现肠道并发症、血清离子及血红蛋白变化、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结果:3组患者的肠道准备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肠道准备组的满意度高于口服甘露醇组和密闭式灌肠组。口服甘露醇组和密闭式灌肠组患者出现难以服用灌肠剂、腹胀、呕吐、乏力、睡眠质量下降等不良反应。无肠道准备组患者仅出现睡眠质量下降,无其他不适症状出现,且不适症状的比例低于口服甘露醇组和密闭式灌肠组。3组患者手术视野暴露满意程度等术中观察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恢复观察指标,3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无肠道准备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较口服甘露醇组和密闭式灌肠组略短,其他术后观察指标,如感染、肠道并发症、静脉血栓形成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妇科良性疾病腹腔镜术前机械性肠道准备对于手术过程并无益处,并且易引起患者不适症状,延长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降低患者满意度。因此,妇科良性疾病腹腔镜术前不必常规行机械性肠道准备。
2020年08期 v.29 602-6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15 ] |[引用频次:7 ] - 王兰;汪晶;鞠晓雨;李优佳;常颖;
目的:探讨同伴支持对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心理痛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接受根治性放射治疗的患者进行心理痛苦筛查,将120例存在心理痛苦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前对两组进行生活质量测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常规护理加同伴支持。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在心理痛苦程度和生活质量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理痛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两组的总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且试验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干预后,两组情绪功能领域评分无显著差异(P=0.23),试验组患者的社会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3),腹泻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04)。结论:同伴支持可降低宫颈癌根治性放疗患者的心理痛苦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020年08期 v.29 608-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03 ] |[引用频次:24 ]
- 钟世林;邓玉清;张艳萍;薛利萍;潘雅丽;董华芬;
目的:探讨胎儿侧脑室扩张(VM)的临床特征、病因及预后,为临床咨询提供参考。方法:将2000年11月至2019年9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就诊且行产前诊断穿刺的112例胎儿VM分别分为单侧组(64例)和双侧组(48例),轻度组(58例)、中度组(31例)和重度组(23例),孤立性侧脑室扩张组(IVM组,56例)和非孤立性侧脑室扩张组(NIVM组,56例),收集胎儿超声、染色体检查和出生后随访资料,比较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和出生后随访结果。结果: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中合并其他颅内异常者分别有9例(15.5%)、9例(29.0%)和12例(52.2%),重度组合并其他颅内异常率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染色体异常11例(9.8%),其中3例为染色体非整倍体,8例为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s)。核型正常的病例中11.4%(5/44)合并致病性CNVs;单侧组、双侧组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7.8%、12.5%)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10.3%、12.9%、4.3%)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VM组和NIVM组的染色体异常率无统计学差异(7.1%vs 12.5%,P>0.05)。112例有79例选择分娩,随访成功72例,随访结果异常9例(12.5%),包括语言发育迟缓4例,重度运动发育迟缓伴新生儿死亡2例,轻度运动发育迟缓2例,轻度运动发育迟缓伴语言发育迟缓1例。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分别有6.7%、10.0%和57.1%随访结果异常,重度组的随访结果异常率大于轻度组、中度组(P<0.05),轻度组与中度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轻度组、重度组随访异常的病例均为NIVM。结论:重度VM更易合并其他颅内异常,VM可以伴有多种致病性CNVs,建议对VM均进行染色体核型及染色体微阵列检查;轻度、中度孤立性VM的预后均较好,重度VM不管是否合并其他异常,预后均较差。
2020年08期 v.29 612-6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2 ] - 牛三强;刘宁;辛怀丽;于康军;陈艳;陈东颖;
目的:探讨miR-195和miR-204表达在早发型和晚发型子痫前期(P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亳州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常规产检并分娩的120例孕妇,其中包含早发型PE、晚发型PE、妊娠(20~33~(+6))周和(34~41)周正常孕妇各30例。另外收集于我院体检的绝经前正常女性外周血30例。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外周血清中miRNA-195和miRNA-204表达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判断其表达在PE预测诊断中的意义。结果:定量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与胎龄匹配的正常妊娠者相比,晚发型PE患者的血清miR-195水平显著下调(P<0.001),PE患者的miR-204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接受降压和解痉治疗后,分娩时与治疗前的两种miRNA表达无明显变化。ROC曲线分析表明,miR-195在孕(34~41)周正常妊娠组和晚发型PE患者中有所区别,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灵敏度为83.3%,特异性为90.0%。结论:miR-195可作为晚发型PE的诊断生物标记物。
2020年08期 v.29 616-618+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6 ] |[引用频次:0 ] - 宋婷婷;徐盈;黎昱;郑娇;党颖慧;万陕宁;郑芸芸;杨红;
目的:探讨脉络丛囊肿胎儿的产前诊断策略和妊娠结局情况,为临床遗传咨询及优生优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因胎儿脉络丛囊肿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的151例单胎病例,所有病例均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检测及常规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定期复查胎儿的发育情况,随访妊娠结局及胎儿出生后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151例脉络丛囊肿胎儿中检出明确致病性染色体异常12例(7.95%,12/151)。染色体非整倍体9例,其中18三体6例,21三体2例,性染色体异常(47,XYY)1例;拷贝数变异3例;可能致病性拷贝数变异1例及意义不明确异常3例。151例脉络丛囊肿胎儿进行电话随访,最终随访到139例,失访12例。随访到的胎儿中19例引产,出生的胎儿脉络丛囊肿多于孕28周前消失。结论:脉络丛囊肿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增高,高龄或合并其他超声异常尤其是结构异常时,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增加;对脉络丛囊肿胎儿进行产前诊断排除染色体异常及结构畸形后,脉络丛囊肿胎儿预后良好。
2020年08期 v.29 619-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23 ] |[引用频次:12 ] - 丁海青;周凤荣;罗丽梅;倪晨曦;张丽;
目的:探讨山东省级监测点产科出血主要死因构成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国家三项网络监测2014—2018产科出血孕产妇死亡报告卡,调查附卷,孕产妇死亡病历,评审结论,2018年山东省妇幼健康信息结果分析报告,查找影响死亡因素,确定死因链组成,死亡可否避免。结果:2014至2018年山东省级监测点发生22例产科出血,评审结果死因链明确,均系可避免死亡。产科出血占山东省2014—2018孕产妇死亡原因首位。自2016年,异位妊娠、子宫破裂等导致的产前出血开始出现增加趋势。结论:子宫收缩乏力、瘢痕子宫引起子宫破裂等高龄危重孕产妇增多,异位妊娠误诊延迟救治等是产科出血的主要原因。
2020年08期 v.29 623-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0 ] |[引用频次: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