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北华,男,1961年8月,博士、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第一层级)、山东大学齐鲁医学杰出名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先后担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和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委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医学命审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主编。
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致力于妇科肿瘤临床诊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详细内容

专家笔谈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孕产妇的心理状态及调节策略的建议

    卢静;张元珍;肖劲松;

    自2019年12月以来,我国以湖北武汉为中心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孕产妇相对于普通人群面临更多的挑战,不仅要担心自己感染肺炎的风险,还要关心胎儿生长发育的情况。此外,COVID-19疫情对孕产妇的定期产检、住院分娩造成影响,并对其心理产生极大的困扰。为了增强孕产妇面对COVID-19疫情下不良情绪反应的理解和调节能力,本文就COVID-19疫情下孕产妇的心理卫生状态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进行心理调节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020年04期 v.29 241-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44 ] |[引用频次:7 ]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定点救治医院产科的应对及流程建议

    杨晓清;张玉泉;张炜炜;施沁;赵鑫鑫;曹德林;周晓宇;赵建美;苏敏;

    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空气及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方式包括正确有效的防护、限制出行及人群聚集,对孕产妇的产检、分娩及产后的诊疗均带来较大的影响,尤其对危急重症孕产妇的及时诊断及治疗更是带来潜在风险。本文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定点救治医院的产科医生的角度,就疫情期间定点救治医院孕妇的产前保健;非新冠肺炎孕妇住院分娩及产褥期的注意事项及疑似或确诊病例住院及分娩的处理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及流程建议。

    2020年04期 v.29 243-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34 ] |[引用频次:7 ]
  •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疫情防控期间妇科肿瘤居家患者心理干预

    吴芬;卢吉;刘莉;刘荣华;

    2019年12月以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疫情在中国蔓延,对医疗卫生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挑战。妇科肿瘤是需要限期治疗的疾病,新冠肺炎下如何实现及时诊治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在新冠肺炎期间,对于无法及时进行治疗的居家隔离的妇科肿瘤患者,通过线上指导,开展心理干预,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症状监测及化疗后随访,可帮助患者掌握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知识,疏导不良情绪,引导患者建立积极心态。

    2020年04期 v.29 246-247+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31 ] |[引用频次:2 ]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及疑似孕妇阴道分娩经验总结

    廖菁;龚青;杨凌云;周春花;张元珍;李家福;张蔚;

    <正>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初期此疫情蔓延迅速,经医务人员的不懈努力,国内疫情已得到逐步控制。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作为此次抗击疫情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及疑似孕产妇救治定点医院,为保障孕产妇这一特殊人群的围产期安全,避免发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院内传播,结合国家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指导及本院相关临床病例的处理流程,对此次疫情下确诊及疑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孕妇经阴道分娩过程进行经验总结,并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2020年04期 v.29 248-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1 ] |[引用频次:1 ]

论著

  • 上皮性卵巢癌CA125半衰期与器官转移聚类的相关性分析

    周颖;钱莉莉;朱晨辰;申震;李敏;朱靖;张天骄;吴大保;

    目的:分析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辅助化疗期间CA125的半衰期及其影响因素,以及CA125半衰期与肿瘤转移器官的部位及个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5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9例上皮卵巢癌初次满意减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公式t_(1/2)=dt/[2×lg(CA_1/CA_2)]计算CA125半衰期;CA_1为CA125手术前数值;CA_2为CA125化疗期间第一次降到正常范围(35U/ml)的值(或化疗的3个月内降至最低的值);dt是CA_1及CA_2之间的时间。结果:16例患者的术前CA125低于200U/ml,平均年龄(56.00±11.74)岁:其CA125半衰期难以反映实际CA125化疗期间下降情况。43例患者术前CA125大于200U/ml,平均年龄(53.28±9.73)岁。Pearson分析显示,CA125半衰期与年龄、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级、血栓形成无明显相关(P分别为0.818、0.180、0.252、0.795、0.339);而与手术后第一次化疗时间间歇密切相关(r=0.345,P=0.024)。分析CA125半衰期与盆腔以外常见转移器官[包括肠管(特指累及肠管肌层,需切除肠管)、网膜、腹膜、淋巴结]数目的差别,发现累及器官数越多,CA125半衰期越长,转移3个及4个器官的CA125半衰期均长于2个器官(P=0.001和P=0.005)及1个器官的半衰期(P=0.033和P=0.035)。结论:CA125半衰期适于用大于200U/ml的上皮性卵巢癌;其时间与术后第一次化疗间歇期时间及转移器官数正相关;临床上推荐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宜尽早化疗。

    2020年04期 v.29 250-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2 ] |[引用频次:13 ]
  • 抑癌基因SPARCL1低表达对卵巢癌耐药和临床预后的影响

    蔡香雪;李婷;韦露薇;李力;尹富强;

    目的:探讨SPARCL1表达对卵巢癌顺铂耐药的影响,阐明SPARCL1表达与耐药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癌细胞中SPARCL1表达,免疫组化法(IHC)检测卵巢癌组织中SPARCL1表达,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基因表达与无疾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的关系。慢病毒转染过表达或干扰基因在顺铂耐药细胞SKOV3/DDP中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并计算IC_(50)。转录组测序研究SPARCL1表达对卵巢癌细胞分子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卵巢癌敏感组织相比,SPARCL1蛋白在耐药组织中显著低表达(P=0.001),且该蛋白低表达能预测卵巢癌不良DFS(P=0.001)和OS(P=0.021)。SPARCL1在顺铂耐药细胞SKOV3/DDP中显著下调表达,其过表达能减缓耐药细胞增殖速度并提高对顺铂的敏感性,而干扰其表达则能加快细胞增殖并降低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转录组测序结果发现,SPARCL1过表达可能影响p53及细胞黏附分子等经典卵巢癌耐药调控通路。结论:SPARCL1低表达促进耐药且与不良OS和DFS显著相关,有望作为卵巢癌治疗靶标和潜在预后标记物应用于临床。

    2020年04期 v.29 256-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50 ] |[引用频次:7 ]
  • 长链非编码RNA UCA1通过激活PI3K/Akt途径降低人宫颈癌SiHa细胞放射敏感性

    韩建秋;郝丽惠;邢雅玲;张艳;吴维光;

    目的:通过下调人宫颈癌SiHa细胞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尿路上皮癌胚抗原1(UCA1)表达,观察SiHa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变化,以及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lncRNA UCA1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放射敏感性的调控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人宫颈癌SiHa细胞分成siRNA干扰组、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体外合成lncRNA UCA1和阴性对照(NC)小干扰RNA(siRNA),采用阳性脂质体法将lncRNA UCA1和NC的siRNA转染SiHa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宫颈癌SiHa细胞中lncRNA UCA1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Akt、p-Akt 473、p-Akt 380、bcl-2蛋白表达。3组细胞经不同剂量(0、2、4、6、8Gy)X射线照射后,CCK-8法检测细胞经8Gy的X照射后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经8Gy的X照射后凋亡率,克隆形成试验检测细胞的放射敏感性。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比较,siRNA干扰组细胞的lncRNA UCA1表达降低(P<0.05),Akt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p-Akt 473、p-Akt 380、bcl-2蛋白表达均降低(P均<0.05)。经X线照射后,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RNA干扰组的SiHa细胞存活率下降(P<0.05),凋亡率增加(P<0.05),细胞放射生物学参数D_0、Dq、N、SF2值均降低(P均<0.05),放射增敏比为1.328。结论:lncRNA UCA1能降低人宫颈癌SiHa细胞放射敏感性,激活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可能是其作用机制。

    2020年04期 v.29 263-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76 ] |[引用频次:8 ]
  • 伏立诺他与紫杉醇增强ROS水平介导Hela细胞凋亡机制研究

    张蕾;刘好;王晓梅;金平;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伏立诺他(SAHA)联合紫杉醇促进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AHA、紫杉醇及SAHA联合紫杉醇对Hela细胞活性氧(ROS)含量和细胞凋亡率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Hela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免疫荧光法观察不同药物处理后Hela细胞微管结构的变化。结果:SAHA+紫杉醇组Hela细胞中ROS水平高于SAHA组和紫杉醇组,SAHA+紫杉醇组与紫杉醇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SAHA+紫杉醇组Hela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紫杉醇组、SAHA组(P<0.01,P<0.05,P<0.01)。SAHA+紫杉醇组的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高于紫杉醇组和SAHA组(P<0.05)。SAHA和紫杉醇联合作用改变Hela细胞的微管结构,使微管短小纤细,向细胞核靠拢。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伏立诺他(SAHA)与紫杉醇联合作用可显著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Hela细胞氧化应激机制,促进Hela细胞凋亡。

    2020年04期 v.29 267-2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63 ] |[引用频次:3 ]
  • MUC1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

    李程程;姚舒;褚然;李睿;宋坤;

    目的:检测黏蛋白1(MUC1)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并结合数据库分析其在卵巢癌患者诊断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5~2016年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收治的51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及14例正常卵巢组织,组织标本均经HE染色证实符合病理要求,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UC1蛋白表达。结合数据库分析MUC1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验证MUC1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阳性表达率[52.9%(27/51)]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7.1%(1/14)]。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MUC1蛋白表达与FIGO分期呈正相关(P=0.019),但与患者年龄、肿瘤组织学类型、分化、转移、腹水等无明显相关(P>0.05)。总生存期分析显示,MUC1蛋白表达阴性组的预后明显好于MUC1蛋白阳性组(P=0.0308)。以上结果与数据库分析RNA水平MUC1表达相一致,数据库分析还提示MUC1表达可能与化疗耐药相关。结论:上皮性卵巢癌中MUC1表达与分期相关,预示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可作为上皮性卵巢癌的预后预测因子和治疗的新靶标。

    2020年04期 v.29 271-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10 ]
  • SphK2促进人卵巢癌细胞侵袭转移及其机制探讨

    宋柯琦;戴岚;狄文;

    目的:研究鞘氨醇激酶2(SphK2)对人卵巢癌细胞系SKOV3和HO8910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调控机制。方法:设计并体外合成靶向SphK2的shRNA(short hairpin RNA)序列(shRNA SphK2)及阴性对照序列(shRNA NC),并与LV3(H1/GFP&Puro)慢病毒载体重组形成shRNA表达载体,包装shRNA慢病毒颗粒后分别转染SKOV3和HO8910细胞系。分别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shRNA SphK2病毒颗粒转染后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沉默效率。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SphK2敲降后细胞中MMP-9蛋白表达。结果:用构建的shRNA慢病毒颗粒感染SKOV3和HO8910细胞后,SphK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SKOV3和HO8910细胞中,shRNA SphK2转染组的迁移和侵袭细胞数均显著少于shRNA NC组和未转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后48h,shRNA SphK2转染组中MMP-9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SphK2可促进卵巢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其分子机制可能与调节MMP-9表达有关,提示SphK2在卵巢癌的发展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020年04期 v.29 276-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6 ] |[引用频次:0 ]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阴道菌群特征性研究与功能预测

    陈思凯;谷智越;戴毅;冷金花;

    目的:探讨内异症患者阴道内特征性细菌群落,找出相关细菌种类,通过功能预测探索细菌与内异症患者交联的相关功能通路。方法:纳入受试者58例,每例患者分别于宫颈口和阴道后穹窿取样,最终诊断根据其手术记录和病理结果分类,其中内异症患者32例(55.17%),对照组患者26例(44.83%)。对采样标本进行PCR扩增,其中1例后穹窿标本扩增失败,共115例样本。使用一代Illumina测序对于细菌16s核糖体RNA(16s-rRNA)的高变区V3V4片段测序,原始数据经拼接、过滤后进行可视化操作并且挖掘细菌组学相关数据,使用KEGG作为参考数据库进行功能预测。结果:内异症患者与对照组的α多样性无显著差异,PCoA距离矩阵分析也并未见显著差异。内异症患者中,阴道奇异菌(Atopobium Vaginalis)和Howardella Ureilytica显著增多,短双歧杆菌(Bifidobaterium Breve)和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显著减少。功能预测方面,磷酸转移酶系统、乳果糖与甘露糖代谢、氨基糖与核苷酸糖代谢这三种功能在内异症患者中显著增加,而半胱氨酸与甲硫氨酸代谢、泛素体系在内异症患者中显著降低。结论:阴道炎相关细菌可能与内异症的发生发展有关,细菌差异的研究可能成为内异症无创诊治的新思路,功能预测为内异症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借鉴。

    2020年04期 v.29 281-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44 ] |[引用频次:11 ]
  • 高龄孕妇母胎血脂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茅味蓉;陈歆宁;陈丹青;

    目的:探讨高龄孕妇母胎血脂变化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132例高龄孕妇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产次、孕前及产前体重指数(BMI)、孕期增重、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及出生体重。测定孕妇待产时空腹和新生儿脐血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分析母胎血脂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经产妇母血TG值低于初产妇(P=0.027)。孕期增重过多组的TG、TC及HDL值高于增重适宜组和过少组(P分别为0.001、0.001、0.046)。孕前BMI≥25kg/m~2组的TG值高于正常组和消瘦组(P=0.002);产前BMI≥28kg/m~2组的TG及TC值高于正常组及超重组(P均<0.01)。经产妇组脐血中TG值低于初产妇组(P=0.022);男婴TG、TC值高于女婴(P=0.009及0.013);孕期增重过多组脐血TG值高于增重适宜组及过少组(P=0.002);新生儿出生体重>3400g组的TG及TC值高于出生体重≤3400g组(P<0.01)。孕期增重及产前BMI与孕妇血脂升高相关,产前BMI≥28kg/m~2是血脂升高的危险因素(aOR=7.304,95%Cl为2.23~23.923);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脐血血脂升高相关(aOR=12.719,95%Cl为4.599~35.178)。母血与脐血TG和TC相关(r分别为0.524和0.377,P<0.01)。结论:高龄孕妇血脂水平与产次、孕前BMI、产前BMI及孕期增重密切相关,且影响胎儿血脂水平。孕期控制饮食、适当运动,避免血脂异常升高,从而降低新生儿血脂至关重要。

    2020年04期 v.29 286-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7 ] |[引用频次:4 ]
  • 初次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的产程和母婴结局分析

    吴仲然;孙玉琴;刘羽;

    目的:分析初次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的产程特点及母婴结局,为规范管理VBAC产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初次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的产妇149例作为VBAC组,同期分娩的初产妇和经产妇各149例作为对照组,分为初产妇组和经产妇组,比较分析3组产妇的产程特点及母婴结局。结果:VBAC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时长小于初产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的第二产程时长大于经产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的产时干预率低于初产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的分娩镇痛率、会阴侧切率、产钳助产率高于经产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初产妇组和经产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的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经产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阴道试产安全可行,产程时间介于初产妇与经产妇之间,在处理产程时要考虑到。

    2020年04期 v.29 291-293+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4 ] |[引用频次:9 ]
  •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结局及相关影响因素

    何晓明;吴荪;季静;袁世强;张红;

    目的:分析影响子宫肌瘤术后妊娠的相关因素,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妇幼保健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166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患者年龄、术前妊娠次数、是否合并不孕、肌瘤数目、最大肌瘤直径、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以及手术方式等对术后自然妊娠率的影响。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组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组的妊娠结局。结果:166例患者的术后总妊娠率48.80%,腹腔镜组、经腹组的术后妊娠率分别为44.00%(51/116)和60.00%(30/50),均未发生子宫破裂。患者年龄、最大肌瘤直径以及肌瘤位置与妊娠率相关(P<0.05)。腹腔镜组与经腹组患者的妊娠率、流产率和产科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龄越大、最大肌瘤越大以及肌瘤位置越深越不利于妊娠,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妊娠结局相当。

    2020年04期 v.29 294-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7 ] |[引用频次:25 ]

病例报告

  • 血HCG阴性输卵管妊娠破裂一例

    段蒙;王长河;

    <正>患者,31岁,G_5P_2,因"腹痛4h"于2019年1月14日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周期37~40天,经期7天,末次月经2018年12月15日。4h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坠胀痛,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大汗,伴肛门坠胀感,大便后腹痛加重,无阴道流血。经阴彩超示:右附件区不均质回声,约13.4cm×8.0cm×6.5cm大,子宫后方积液深约1.0cm,肝周积液厚约1.7cm,脾周积液厚约2.1cm,右侧腹部积液厚约3.2cm,左侧腹部积液厚约2.2cm,右髂窝积液厚约1.6cm。HCG 7.68m IU/ml(参考值0~13

    2020年04期 v.29 2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5 ] |[引用频次:1 ]
  • 子宫内膜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例报道

    刘亚男;张溪;王宇;张友忠;张爱荣;孔北华;

    <正>女性生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一种罕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常见发生部位包括消化道、胰腺、肝胆、肺、支气管、肾上腺、甲状腺等[1],发生于女性生殖道者较少见。按发生部位来分,宫颈最多,卵巢次之,子宫内膜最少[2-4]。子宫内膜神经内分泌癌包括大细胞型及小细胞型,可合并腺癌、鳞癌等成分[5]。国内报道,子宫内膜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endometrium,SCCE)不足50例,国外报道90余

    2020年04期 v.29 319-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2 ] |[引用频次:5 ]

短篇论著

  • Ritgen接生手法在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陈世荣;王双;周欣;

    目的:探讨Ritgen接生手法在初产妇经阴道分娩中第二产程胎头拨露5cm至胎儿娩出时间、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程度等方面的研究。方法:将阴道分娩的低危初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n=73例)和对照组(n=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会阴保护法接产,研究组采用Ritgen接生手法接产。观察两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胎头拨露5cm至胎儿娩出时间;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程度;产后出血和分娩后48h及产后42天的疼痛程度;新生儿情况等方面。结果:研究组第二产程胎头拨露5cm至胎儿娩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会阴侧切率、会阴裂伤Ⅱ度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后48h会阴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产后出血及新生儿情况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itgen接生手法接产,第二产程模拟肛提肌作用,外源性加强提肛力量,加快产程进展,降低产妇会阴损伤,减轻会阴部疼痛,是一种有效的接产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0年04期 v.29 298-3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0 ] |[引用频次:8 ]
  • 早期宫颈腺癌及腺鳞癌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王瑶;侯文静;张梦真;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腺癌(AC)及宫颈腺鳞癌(AS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3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早期宫颈腺癌及腺鳞癌(Ia~IIa期)患者213例,其中早期腺癌患者179例,早期腺鳞癌患者34例。比较两种病理类型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患者3年无病生存率(DFS)的影响因素,以及宫颈腺癌和腺鳞癌患者的预后差异。结果:宫颈腺鳞癌患者的肿瘤大小大于宫颈腺癌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年龄、肿瘤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腺癌和腺鳞癌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1%和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肿瘤大小、FIGO分期、辅助治疗、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两种病理类型的预后因素,且肿瘤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腺癌和腺鳞癌预后的独立因素。肿瘤直径大于4cm、FIGO分期IIa期、肿瘤浸润深度大于1/2以及淋巴结转移组中,腺鳞癌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低于腺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宫颈腺癌和腺鳞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大致相似,仅腺鳞癌肿瘤体积大于腺癌。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转移和辅助治疗均为影响两者预后的因素,肿瘤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宫颈腺癌和腺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肿瘤直径大于4cm、FIGO分期IIa期、肿瘤浸润深度大于1/2以及淋巴结转移宫颈腺鳞癌患者的预后较差。

    2020年04期 v.29 301-303+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2 ] |[引用频次:6 ]

综述

  • 伊维菌素在妇科肿瘤抗癌机制的研究进展

    刘健;程琳;许天敏;

    虽然手术治疗是妇科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标准化学疗法也是复发性和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为了提升患者预后并考虑医学经济因素,药物重新定位引发了广泛关注。伊维菌素作为一种抗寄生虫药物,已被FDA批准应用于人类。大量的体外和体内研究证据表明,伊维菌素在不同类型的癌症中表现出抗肿瘤作用。本文主要描述了伊维菌素在妇科肿瘤抗癌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2020年04期 v.29 304-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56 ] |[引用频次:3 ]
  • PDX模型在妇科恶性肿瘤靶向治疗方面的应用

    周君涵;邹双微;朱雪琼;

    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PDX)模型是将患者的肿瘤组织或细胞经处理后移植到免疫缺陷小鼠上所建立的模型。PDX模型能较好保留原始肿瘤的组织学、分子学及遗传学特性,因此具有优于传统体外细胞系及其衍生物的特点,常被作为癌症患者的替代模型用于临床前药物筛选。本文从PDX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妇科恶性肿瘤的靶向治疗方面进行综述,明确其在妇科恶性肿瘤靶向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

    2020年04期 v.29 308-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02 ] |[引用频次:1 ]
  • 绝经后女性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诊治特点及手术方式探讨

    徐海洋;梁华茂;

    绝经后女性生殖道萎缩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的诊治增加了难度,其宫颈病变检出需遵循筛查-阴道镜评估-组织学确诊(三阶梯)原则,但应重视宫颈管诊刮的应用,避免漏诊。如无法行宫颈锥切术,宫颈切除术可作为替代选择,宫腔镜下宫颈锥切术和经腹宫颈锥切术仍在探索中,全子宫切除是最后的选择。本文重点综述绝经后女性HSIL患者的诊治特点,探讨手术方法的选择以指导临床治疗。

    2020年04期 v.29 313-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65 ] |[引用频次:22 ]
  • 体重指数对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治疗的影响

    田园园;石玉华;

    育龄期肥胖女性试图行辅助生殖技术来治疗不孕症,因此肥胖对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结局的影响需引起重视。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体重指数(BMI)对卵巢刺激的反应,以及对妊娠期并发症、妊娠结局、后代影响等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诊疗策略提供参考。

    2020年04期 v.29 317-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91 ] |[引用频次:1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