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姜矜君;刘朝奇;郑智唯;马瑶;赵云;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的自制载miR-206微泡联合顺铂对小鼠U14宫颈癌皮下移植瘤的协同抑制作用。方法:薄膜水化法制备载miR-206脂质微泡,并检测其一般特性。建立小鼠U14宫颈癌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空微泡+超声组(MB+US)、miR-206微泡+超声组(206MB+US)、顺铂组(cisplatin)、miR-206微泡+超声联合顺铂组(206MB+US+cisplatin),每组6只。实验期间记录小鼠肿瘤生长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抑瘤率; 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中Bax、Bcl-2、c-met蛋白表达及肿瘤血管密度; RT-PCR检测各组miR-206基因表达。结果:微泡呈圆形,表面光滑。与对照组比较,206MB+US、cisplatin、206MB+US+cisplatin组均对肿瘤生长有抑制作用,肿瘤体积抑瘤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6MB+US+cisplatin组对肿瘤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肿瘤体积抑瘤率较其他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206MB+US、cisplatin、206MB+US+cisplatin组与对照组相比,肿瘤血管密度减低,Bcl-2和c-met蛋白表达量降低,而Bax表达量与之相反。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206MB+US、cisplatin、206MB+US+cisplatin组miR-206基因表达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超声介导载miR-206微泡联合顺铂协同抑制U14宫颈癌移植瘤的生长。
2018年12期 v.27 881-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0 ] |[引用频次:2 ] - 张广平;龚时鹏;邓婉文;陈咏宁;廖亚男;孙丽丽;张雅迪;
目的:探讨miR-200a对子宫内膜癌细胞雌孕激素受体的靶向作用及生长的影响。方法:选取两种人子宫内膜癌细胞株KLE和Ishikawa,q PCR法检测miR-200a、ESR1和PGR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ER和PR表达。分别在Ishikawa、KLE细胞株中敲除、过表达miR-200a,检测miR-200a对Ishikawa细胞中ESR1和PGR mRNA含量,以及ER和PR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MTT、流式细胞仪、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miR-200a对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Ishikawa细胞中miR-200a、ESR1和PGR含量及ER和PR表达水平均高于KLE细胞(P<0.01)。敲除miR-200a后,可降低Ishikawa细胞中ESR1和PGR含量及ER和PR表达水平(P<0.01)。敲除miR-200a后,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细胞凋亡水平下降,过表达miR-200a则呈相反效应(P<0.01)。给予他莫昔芬和RU-486后,上述效应均被一定程度逆转(P<0.01)。结论:miR-200a可靶向作用于子宫内膜癌细胞雌孕激素受体,进而抑制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有效促进细胞的凋亡。
2018年12期 v.27 886-890+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9 ] - 程健;余莹;张磊;秦克旺;
目的:评价腹腔镜腹膜代阴道成形术与腹腔镜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阴道成形术术式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外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以及国内数据库万方数据库(Wanfang)、维普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8年3月31日。按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文献质量评价应用Cochrane风险评估偏倚工具,辅以NOS质量评价量表完成。应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性生活满意度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9篇,其中腹膜组159例,乙状结肠组16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膜组与乙状结肠组的手术时间(MD=-90.82,95%CI为-101.13~-80.52,P<0.00001)、术中出血量(MD=-42.76,95%CI为-56.93~-28.59,P<0.00001)、术后住院时间(MD=-3.46,95%CI为-4.03~-2.90,P<0.00001)、术后性生活满意度(MD=0.52,95%CI为0.15~0.90,P=0.00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腹膜代阴道成形术能更好地缩短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性生活满意度更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仍需设计严谨的多中心、大规模、高标准化研究进一步验证。
2018年12期 v.27 891-8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7 ] |[引用频次:1 ] - 陈小斌;乔宠;
目的:研究重度子痫前期(SPE)患者胎盘组织中终末诱导分化长链非编码RNA-TINCR (TINCR)、Wnt5a蛋白、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妇产科行剖宫产分娩的SPE患者30例(SPE组)和正常妊娠孕妇30例(对照组)。Real-time PCR(RT-PCR)法检测患者胎盘组织中TINCR相对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胎盘组织中Wnt5a蛋白、β-catenin蛋白的表达及定位情况。分析母婴不良预后与三者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RT-PCR结果显示,SPE组胎盘组织中TINCR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24±1.125 vs 1.128±0.536,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Wnt5a蛋白、β-catenin蛋白均表达于胎盘组织中,SPE组胎盘组织中Wnt5a、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免疫组化法显示,胎盘组织的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细胞中均有Wnt5a蛋白、β-catenin蛋白表达,其中Wnt5a蛋白主要在合体滋养细胞的细胞质中表达,β-catenin蛋白主要在细胞滋养细胞的细胞质中表达。TINCR高表达及Wnt5a蛋白、β-catenin蛋白低表达可能与孕妇入院平均动脉压有关。结论:TINCR高表达及Wnt5a蛋白、β-catenin蛋白低表达可能参与PE的发病机制。
2018年12期 v.27 896-9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0 ] |[引用频次:7 ] - 黄蓉;洪丰;毕研贞;王云飞;舒振锋;石秀玲;杨飞;王卫;彭存旭;
目的:正常免疫小鼠皮下接种人原代卵巢癌细胞与微载体(microcarrier 6)复合体,建立正常免疫鼠人原代卵巢癌模型。方法:将36只C57BL/6雌鼠按是否将人原代卵巢癌细胞与微载体共同培养随机分为原代卵巢癌细胞组、空载体组和三维原代卵巢癌细胞组。将人原代卵巢癌细胞与microcarrier 6共同培养,于小鼠皮下注射,观察小鼠的成瘤时间、成瘤率和病理学特点。结果:原代卵巢癌细胞组和空载体组均未成瘤,三维原代卵巢细胞组总成瘤率达58%,成瘤快,镜下观察符合人卵巢癌特点。结论:本实验成功建立了正常免疫小鼠人原代卵巢癌模型,该模型能更好地模拟卵巢癌在人体内的发生发展情况,可用于更多抗肿瘤药物研究。
2018年12期 v.27 901-9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2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7 ] |[引用频次:7 ] - 李广;秦逸飞;黄莉声;王卉;刘国炳;
目的:评价九价HPV疫苗在健康人群中应用的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CBM、CNKI及WanFang Data数据库,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纳入4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试验(RCT),共279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九价HPV疫苗的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发生率(90.35%vs 84.63%,P<0.001)、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28.94%vs 26.96%,P=0.006)均高于四价HPV疫苗组,九价疫苗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但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与四价HPV疫苗相比,九价HPV疫苗的注射部位不良反应和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多为轻度与中度,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整体来说,九价HPV疫苗耐受性较好,可安全使用。
2018年12期 v.27 905-9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62 ] |[引用频次:11 ] - 何清;李静;宋红林;庞业滨;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宫颈癌根治性放化疗患者中~(18)F-FDG PET/CT中体积代谢参数和临床病理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52例行根治性放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均行~(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检查,代谢体积参数如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最大标准平均值(SUVmean)、代谢肿瘤体积(MTV)、肿瘤体积内总糖酵解活性(TGV)可从PET/CT得到。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等比例风险模型。结果:52例患者随访时间7~77月,平均34.6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FIGO分期(P<0.05,P <0.05)、TGV(714cm~3; P<0.05,P<0.05)、淋巴结转移(P<0.005,P<0.005)认为对PFS、OS有统计学差异。多因素分析结果示,TGV对局部晚期宫颈癌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V可能是预测宫颈癌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一个重要独立预后因素。
2018年12期 v.27 910-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5 ] |[引用频次:5 ] - 李灿宇;刘欢欢;王婷婷;党秋红;申爱荣;封全灵;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在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卵巢EM患者(EM组)和40例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血清和组织中COX-2、VEGF、Galectin-3表达。结果:卵巢EMs患者血清中COX-2、VEGF、Galectin-3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 <0.05); VEGF、Galectin-3在EMsⅢ期与Ⅳ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均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但其在Ⅲ期与Ⅳ期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OX-2、VEGF与Galectin-3在异位内膜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在位子宫内膜(P <0. 05);异位内膜中COX-2与VEGF(r=0.408,P=0.020)、Galectin-3(r=0.554,P=0.001)的表达呈正相关;异位内膜中各因子在增生期与分泌期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2、VEGF及Galectin-3可能共同参与卵巢EM的发生、发展,可能是卵巢EM的潜在血清分子标记物。
2018年12期 v.27 914-9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5 ] |[引用频次:19 ] - 孟骞;顾振鹏;崔金秀;李霞;刘志慧;孙玉洁;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血清中糖链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相关性及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行腹腔镜检查或开腹手术,术后病理结果确诊为EMs的患者127例(内异症组)。同期选取健康女性83例为对照组。收集血清中CA125、HE4及血常规结果,计算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分析三项指标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比较三者对EMs的诊断效能,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其单项和联合检测在诊断EMs中的价值。结果:EM组患者的CA125、HE4和NLR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血清CA125与HE4、NLR均呈正相关(r=0.405,P=0.000; r=0.191,P=0.005),HE4与NLR无明显相关性(r=0.003,P=0.961),三指标联合回归模型中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983,均大于各指标单独诊断时的面积(0.981、0.801、0.745),随着EM分期逐渐递进,CA125、HE4和NLR水平均随之增高(P<0.05),但多项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和解释能力一般。结论:CA125、HE4和NLR联合在EM的诊断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018年12期 v.27 918-9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41 ] |[引用频次:23 ] - 张胜坤;张艳玲;汤欣;沈蓉;张晶波;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部分切除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PPP)伴胎盘植入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PPP伴胎盘植入患者60例,其中30例实施术前双侧髂内动脉球囊预置术+剖宫产术+子宫下段部分切除术(研究组),30例行常规治疗方案(术前髂内动脉球囊预置术+剖宫产术+BLynch缝合或子宫下段"8"字缝合、宫腔填塞、子宫动脉结扎等)(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率、手术时间、ICU转入率、平均住院费用等。结果: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率、手术时间、ICU转入率、平均住院费用等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下段部分切除术在PPP伴胎盘植入的治疗中,可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子宫切除风险及平均住院费用,具有一定优势。
2018年12期 v.27 92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13 ] - 李欣然;何援利;王雪峰;彭冬先;陈小莹;王清;付霞霏;
目的:探讨过表达miR-21的BMMSCs对化疗性卵巢早衰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miR-21慢病毒表达载体(LV-miR-21)。使用LV-miR-21转染体外分离培养的大鼠BMMSCs,获得过表达miR-21的BMMSCs(miR-21-BMMSCs)。建立化疗性卵巢早衰大鼠模型,双侧卵巢注射miR-21-BMMSCs,分别于注射后第15天、30天、45天、60天分批处死大鼠。采用阴道涂片测定动情周期,卵巢称重,HE染色进行卵泡计数,化学发光法测定性激素水平,TUNEL法测定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q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miR-21及PTEN、PDCD4的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双侧卵巢注射miR-21-BMMSCs后,化疗诱导的POF大鼠动情周期恢复率、卵巢重量、各级卵泡数和E2水平增加,而FSH水平及卵巢颗粒细胞凋亡率下降。此外,miR-21表达水平的上升伴随PTEN、PDCD4 mRNA及蛋白水平的下降。结论:过表达miR-21的BMMSCs能更有效地治疗化疗性卵巢早衰,可能与其调控靶基因PTEN、PDCD4密切相关。
2018年12期 v.27 924-928+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65 ] |[引用频次:11 ]
- 王丽华;陈军;成磊;邱月;郭晓;展新风;
目的:应用经会阴超声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前盆腔的影响。方法:选取产后6~8周门诊查体的单胎初产妇136例,其中阴道分娩组55例、选择性剖宫产组45例及第二产程剖宫产组36例。患者均行问卷调查有无压力性尿失禁(SUI)及会阴超声检查,观察静息(rest,r)和最大Valsalva状态(v)下有无膀胱膨出、尿道内口漏斗形成,测量膀胱颈位置(x、y)及其移动度(△x、△y),膀胱尿道后角(α)、尿道倾斜角(β)、尿道旋转角(△β)。结果:阴道分娩组、选择性剖宫产组和第二产程剖宫产组的产后SUI发生率分别为38.2%、41.7%和15.6%,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底超声结果示:(1)静息状态下,3组的膀胱膨出、尿道内口漏斗形成、r-x、r-y、r-α、r-β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 Valsalva状态下,3组的膀胱膨出、漏斗形成、△y、v-α、v-β、△β等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二产程剖宫产组膀胱膨出率及漏斗形成率最高(75.0%、30.6%),剖宫产组最低(26.7%、4.4%)。阴道分娩组与第二产程剖宫产组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会阴超声能清晰显示盆底结构,可用于评价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前盆腔的影响。选择性剖宫产在一定程度上可起到保护盆底的作用。
2018年12期 v.27 929-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14 ] - 庄雪仪;张宇;林跃清;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PAPC)患者经阴道分娩结局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经阴道试产的116例瘢痕子宫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根据试产结局将患者分为试产成功组(89例)和试产失败组(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产前因素(年龄、体重指数、PAPC间隔时间、子宫下段厚度、分娩前宫颈Bishop评分、胎儿估重)和产时因素(潜伏期时间、是否出现尿潴留、临产后胎方位、宫缩情况、潜伏期宫颈Bishop评分)。结果:试产成功率与产妇年龄(<35岁)、孕期体重增加(<15kg)、上次剖宫产前或后有阴道分娩、PAPC间隔时间、子宫下段厚度(2.5~3mm)、分娩前宫颈Bishop评分(≥4分)、分娩前胎儿估计体重有关(P<0.05)。产程中潜伏期时间小于8h,产程中未出现尿潴留,临产后胎方位为枕前位,产程中宫缩强度为"强"、"中"或"可纠正性乏力",潜伏期宫颈Bishop评分为6~8分的试产成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年龄小于35岁、上次剖宫产前或后有阴道分娩史、临产后胎方位为枕前位是PAPC患者经阴道分娩成功的有利因素;高龄、孕期体重增加大于20kg、分娩前宫颈Bishop评分<4分、潜伏期时间大于12h、产程中出现尿潴留、产程中宫缩为不可纠正性乏力、潜伏期宫颈Bishop评分<6分是不利因素。
2018年12期 v.27 93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22 ] - 赵祎琪;朱迪;郭心;王倩倩;
目的:探究季节变化和昼夜节律对杭州地区单胎自发性早产的影响,为优化产房人力资源结构和早产高危孕妇管理提供证据支持。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分娩的单胎不明原因自发性早产患者249例,收集破膜时间、规律宫缩开始时间、分娩时间等相关临床数据,采用圆形分布统计方法分析单胎自发性早产患者季节和昼夜分布特点。结果:杭州地区单胎自发性早产多在夏季发生,高峰期为9月初(P<0.05),夜间宫缩加强多在早晨出现规律宫缩,高峰时间为05:11(P<0.05);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在夏季发生率较高,高峰期为9月初(P<0.05),1天内PPROM发生有向早晨集中趋势,高峰时间为05:07(P <0.05)。结论:杭州地区单胎不明原因自发性早产发生具有一定季节分布集中趋势和昼夜节律,建议强化夏季夜间产房人员配置,加强对于早产高危孕妇的夜间观察,尽量白天停用宫缩抑制剂,尽早预防和发现早产,改善新生儿结局。
2018年12期 v.27 936-9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5 ] - 丁锦;卓栋;杨军文;丁华峰;倪观太;
目的:探讨腹腔镜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输尿管瘘的预防及处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发生输尿管瘘的7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经确诊后行膀胱镜、输尿管镜检查,术中放置D-J管,放置D-J管后持续漏尿或放置失败均行二次手术修补。结果:2例保守治疗成功,2例置入D-J管后持续漏尿,行膀胱输尿管吻合,3例置入D-J管失败直接行膀胱输尿管吻合。5例修复手术中3例经腹腔镜完成,均手术成功,愈合良好。结论:热损伤及输尿管过度游离是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切除术后输尿管瘘较为常见的原因,术后一经发现,可经早期腹腔镜下修复,效果满意。
2018年12期 v.27 939-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65 ] |[引用频次:11 ]
- 唐瑞怡;马淼;陈蓉;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HH)是由于先天性GnRH合成、分泌或功能障碍所致的促性腺激素水平低下、性腺功能不足的一组遗传异质性疾病,因一个或多个基因突变致病。既往认为女性患者表现为原发闭经及第二性征不发育;但新的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可有自主第二性征发育,少数患者可为继发性闭经。嗅觉检测有助于明确疾病分类,伴嗅觉障碍者称为Kallmann综合征。IHH需终身监测,患者可能出现逆转及复发现象。治疗方面,青春期启动激素补充治疗,有生育要求者促排卵治疗后生育结局良好。
2018年12期 v.27 942-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56 ] |[引用频次:11 ] - 刘玉婷;王姝;孙婷婷;史宏晖;郎景和;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常见的良性妇科疾病,由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在子宫肌层中异位生长引起,临床表现主要为月经过多、痛经和慢性盆腔痛,影响女性健康和生活质量。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其可能与表观遗传学有关。本文就表观遗传学在子宫腺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以期对子宫腺肌病有新认识,为治疗提供新对策。
2018年12期 v.27 945-946+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62 ] |[引用频次:12 ] - 石洪堂;郭庆枝;孙莉;刘文姬;刘志强;
继雌激素持久刺激和基因异常后,微卫星的不稳定状态被认为是子宫内膜恶性肿瘤形成的第三因素,其由功能异常的DNA错配修复系统引起。近年来发现微卫星不稳定性与肿瘤关系密切,是肿瘤形成的一种重要因素,但微卫星不稳定性在检测方法、肿瘤形成中的作用和肿瘤治疗等方面尚无统一认识,特别是在子宫内膜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应用存有很大争议,本文就近年来相关研究进行总结。
2018年12期 v.27 947-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01 ] |[引用频次:7 ] - 关琳琳;王化丽;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一种常见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内异症的发病与机体的脂质代谢密切相关。本文分别从机体内的脂质代谢相关物质、脂质代谢影响免疫功能的通路、脂质代谢相关药物三方面探讨其脂质代谢与内异症发病发展机制密切相关,从而对两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018年12期 v.27 951-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09 ] |[引用频次:4 ] - 李艺;耿力;
细胞外基质(ECM)可通过与细胞间的生物、化学和物理信号交互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并参与多种疾病,特别是肿瘤的发生发展。基质刚度是ECM重要的生物力学性质之一。肿瘤组织的基质刚度特点与正常组织不同,基质刚度可影响肿瘤细胞的形态与生物学行为,并可能通过激活癌基因和抑制抑癌基因引起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还可能通过上皮-间质转化、自噬及影响治疗反应等途径参与肿瘤的发展。明确基质刚度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将有助于肿瘤的预防、检测和治疗。
2018年12期 v.27 954-956+9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8 ] |[引用频次: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