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北华,男,1961年8月,博士、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第一层级)、山东大学齐鲁医学杰出名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先后担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和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委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医学命审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主编。
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致力于妇科肿瘤临床诊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详细内容

论著

  • 血清HE4、CA125及ROMA指数在绝经前与绝经后卵巢癌中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林冠能;胡晓霞;

    目的:系统评价血清CA125、HE4及ROMA指数诊断绝经前与绝经后卵巢癌价值。方法:通过检索国内外重要数据库,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运用诊断试验准确性质量评价工具(QUADAS)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曲线(SROC),对SROC曲线下面积(AUC),以及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诊断比值比(DOR)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CA125诊断绝经前及绝经后卵巢癌,合并AUC分别为:AUC=0.860±0.030,AUC=0.930±0.025; HE4诊断绝经前及绝经后卵巢癌,合并AUC分别为:AUC=0. 800±0. 035,AUC=0.920±0.025; ROMA诊断绝经前及绝经后卵巢癌,合并AUC分别为:AUC=0.910±0.025,AUC=0.930±0.020。结论:血清CA125、HE4、ROMA指数对卵巢癌诊断都有重要价值。无论绝经与否,ROMA指数的诊断效能均高于血清CA125及HE4,且敏感性较高,可以提高卵巢癌早期发现率。

    2018年11期 v.27 801-8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8K]
    [阅读次数:668 ] |[下载次数:607 ] |[引用频次:9 ]
  • 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单药化疗耐药的高危因素分析

    王雯雯;周怀君;凌静娴;李荣;

    目的:探讨低危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单药化疗耐药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学院妇科收治的84例初治低危GT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4例低危GTN患者中,15例发生耐药,耐药率为17.9%。继发于葡萄胎和流产患者的耐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低危GTN患者的单药化疗耐药发生与血清β-HCG值水平高、肿瘤病灶较大、转移病灶较多、FIGO/WHO预后评分较高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患者接受MTX为主的化疗单药化疗方案和5-FU为主的单药化疗方案无关。结论:最大肿瘤病灶≥5cm,转移病灶≥5个、血清β-HCG值>105IU/L、FIGO/WHO预后评分6分可能是化疗耐药的高危因素,不同单药化疗方案的耐药率无显著差异。

    2018年11期 v.27 808-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阅读次数:541 ] |[下载次数:253 ] |[引用频次:9 ]
  • 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决策评分系统的构建和评价

    李杰;赵卫东;蒋燕;马杰;吴潇;任萍萍;赵旭旭;

    目的:筛选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相关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宫颈癌治疗决策评分系统。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7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671例FIGO分期为Ib2、IIa2和IIb期的宫颈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术后未辅助化疗/放疗组152例(22.7%),术后辅助治疗组519例(77.3%)。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前进法)分析,根据回归分析纳入变量的回归系数和OR值构建Logistic评分系统和Additive评分系统,评分系统的区分能力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评分系统校正能力通过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术后辅助治疗组和未辅助治疗组宫颈癌患者的婚姻状况、职业、组织学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血红蛋白浓度、术前影像学、高危HPV及术前治疗方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前进法)分析显示,高危HPV阳性、术前影像学、血红蛋白浓度、肿瘤最大径以及组织分化程度进入回归方程。定义简易Logistic评分:高危HPV阳性11分,术前影像学有危险因素21分,血红蛋白(<110g/L) 8分,组织学分级中分化4分,低分化12分,肿瘤最大径(>5cm) 24分,分值范围0~76分。Logistic评分为19分时,预测术后需辅助治疗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0%、78.9%,AUC为0.757,校正能力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满意(P> 0.05)。Additive评分:高危HPV阳性3分,术前影像学有危险因素8分,血红蛋白浓度(<110g/L) 2分,组织学分级高分化1分,中分化2分,低分化3分,肿瘤最大径(>5cm) 11分,分值范围1~27分。Additive评分为5分时,预测术后需辅助治疗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0%、76.3%,AUC为0.755,校正能力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满意(P>0.05)。结论:构建宫颈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简化Logistic评分系统和Additive评分系统,可预测宫颈癌术后需追加辅助治疗的概率,为临床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018年11期 v.27 812-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2K]
    [阅读次数:586 ] |[下载次数:247 ] |[引用频次:8 ]
  • 经皮雌二醇凝胶与口服戊酸雌二醇在宫腔粘连电切术后临床疗效比较

    何萍;池余刚;周德平;兰易;刘宝;

    目的:评估经皮雌二醇凝胶用于中、重度宫腔粘连(IUA)患者宫腔粘连电切术(TCRA)术后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术后妊娠率。方法:将行TCRA的136例中、重度IUA患者分为对照组(64例)和实验组(72例)。实验组:TCRA术后第1天外用雌二醇凝胶2.5g/次,2次/d,连续21天,后10天加地屈孕酮10mg/d。对照组:宫腔粘连切除术后第1天口服戊酸雌二醇(补佳乐) 3mg/次,2次/d,连续21天,后10天加地屈孕酮10mg/d。结果:两组治疗后外周血E2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E1浓度增高明显,与实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E1/E2比值比较,实验组血药浓度更稳定。对照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F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及AF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更显著改善IUA类型(P<0.05)。两组术后月经量均有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妊娠率和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雌二醇凝胶用于中、重度IUA患者TCRA术后辅助治疗,血清E2血药浓度更稳定,可改善术后子宫内膜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2018年11期 v.27 817-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2K]
    [阅读次数:577 ] |[下载次数:326 ] |[引用频次:19 ]
  • 经阴道手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的经验体会

    吕秀清;袁文娟;李婧;薛燕;范俊;

    目的:总结分析经阴道手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CSP)的经验,以降低经阴道治疗CSP失败风险。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妇科行经阴道手术切除瘢痕妊娠病灶的25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子宫瘢痕距宫颈外口的距离将手术成功病例分为≤4.5cm组和>4.5cm组,比较两组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结果:25例CSP患者中,4例失败,其中有3例中转腹腔镜,其原因分别为多次剖宫产导致盆腔粘连严重、子宫瘢痕妊娠至宫颈外口距离过长、Ⅲ型子宫瘢痕妊娠病灶过大; 1例因病灶周围血流信号丰富,出血过多,保守治疗失败后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21例成功案例中,>4.5cm组较≤4.5cm组的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粘连较重尤其为二次剖宫产及其以上者、子宫瘢痕至宫颈外口距离过长(>4.5cm)、Ⅲ型子宫瘢痕妊娠病灶过大、病灶周围血流信号丰富者慎行经阴手术。

    2018年11期 v.27 821-8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阅读次数:487 ]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9 ]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正常孕妇孕期增重与巨大儿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张治萍;奚杰;陈科;杨伶俐;胡逸凡;张家帅;车焱;张妍;

    目的:了解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孕妇孕期增重过度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1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于上海市两家妇幼保健院首次建孕妇保健手册的2174例孕早期妇女进行前瞻性随访。记录孕妇孕前体质指数(BMI)、妊娠期每周体重、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及新生儿出生体重等分娩结局,采用多分类Logistic模型分析OGTT正常孕妇孕期增重过度对巨大儿发生的影响。结果:1837例孕期OGTT正常者中,孕前BMI偏瘦、正常、超重及肥胖的孕妇,孕期体重增重过度,分娩正常出生体重儿的比例依次降低(92.86%,88.44%,85.81%,84.09%);分娩巨大儿的比例依次升高(4.76%,10.14%,12.16%,15.91%)。多因素模型显示,孕期增重率对出生体重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偏回归系数β正常vs低出生体重组为3.21(95%CI为1.08~5.34),高出生体重vs低出生体重组为8.01(95%CI为5.30~10.72);孕中期平均体重增长率与出生体重的增加显著相关,正常vs低出生体重组β为3.92(95%CI为2.00~5.83),高出生体重组vs低出生体重组为3.96(95%CI为2.04~5.87)]。结论:孕中期平均体重增长率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增加显著相关,但在孕早期、孕晚期数据中并未显示同样的统计学关联。

    2018年11期 v.27 825-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阅读次数:532 ] |[下载次数:161 ] |[引用频次:9 ]
  • 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新生儿呼吸系统病变预测

    陈小斌;黄岭;乔宠;

    目的:建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患者新生儿呼吸系统病变预测模型Nomogram图,为新生儿早期预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1月~2018年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住院分娩的孕28~36~(+6)周的胎膜早破(PROM)患者176例,其中并发呼吸系统病变者50例(病例组),未并发呼吸系统病变者126例(对照组)。采用SPSS 22.0建立logistics回归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检验其区分度、Hosmer-Lemeshow检验其校准度评估预测模型,利用R语言绘制Nomogram图。结果:PPROM新生儿呼吸系统病变预测模型:logit P=19.770+0.046~*Age-0.620~*Week-0.007~*Time+0.109~*WBC1+0.046~*NE1-0.011~*CRP1-0.120~*WBC2-0.060~*NE2+0.023~*CRP2。将预测模型预测概率建立ROC曲线,其AUC为0.831,表明该模型的区分度较好,诊断效果较好,Hosmer-Lemeshow检验发现该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能力。R语言建立Nomogram图,能迅速通过患者年龄、分娩孕周、破膜时间、入院时和分娩前24h内WBC计数、NE百分比和CRP水平评估新生儿呼吸系统病变的发生率。结论:联合PPROM患者年龄、分娩孕周、破膜时间、入院时和分娩前24h内WBC计数、NE百分比和CRP水平等指标建立有效预测模型并绘制Nomogram图,有助于对PPROM患者新生儿呼吸系统病变发生率进行早期诊断评估。

    2018年11期 v.27 830-832+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阅读次数:606 ]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3 ]
  • 体重指数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临床研究

    李梦云;李妍;张慧玲;

    目的:研究体重指数(BMI)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12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378例,其中183例Ⅲ~Ⅳ期EMs患者(研究组),195例为无EMs附件区良性肿瘤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的BMI、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CA125、HE4水平。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次、BMI、年龄、甘油三酯、CA125、HE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8.5kg/m~2组和18.5~24.9kg/m~2组的EMs患病风险高于BMI>25kg/m~2组; BMI<18.5kg/m~2组的EMs患病风险高于18.5~24.9kg/m~2组。甘油三酯随着BMI增加呈升高趋势,且研究组比对照组增加明显;研究组HE4与BMI呈负相关,对照组HE4与BMI呈正相关;研究组和对照组CA125与BMI无相关性。结论:EMs患者的BMI明显低于非EMs患者,提示脂肪含量可能与EMs发生发展相关。

    2018年11期 v.27 833-8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7K]
    [阅读次数:471 ] |[下载次数:299 ] |[引用频次:6 ]
  • 辅助生殖技术中发生单卵双胎的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分析

    李静;乔洪武;管一春;王兴玲;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治疗后发生单卵双胎(MZT)的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7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体外受精/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IVF/ICSI)-胚胎移植(ET)治疗后获得临床妊娠患者的资料,统计MZT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患者年龄、透明带操作、囊胚培养、移植胚胎数与MZT发生的相关性及MZT的妊娠结局。结果:8510个临床妊娠周期中发生MZT 145例,发生率1.70%。囊胚移植组的MZT发生率高于D3胚胎移植组,辅助孵化组的MZT发生率高于未行辅助孵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鲜胎移植周期不同授精方式、移植胚胎数与MZT发生无相关性(P>0.05)。与未行减胎术的非MZT双胎妊娠相比,MZT双胎妊娠的流产率高,足月产率、活产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产率、新生儿畸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未行减胎术的非MZT双胎妊娠相比,以MZT之一为减胎对象保留双胎妊娠的伴MZT的多胎妊娠流产率、早产率、足月产率、活产率、新生儿畸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MZT中自然减灭一胎的发生率为18.52%,以MZT之一为减胎对象行减胎术后另一胎发生停育的发生率为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ZT的发生与辅助孵化、囊胚培养相关;未行减胎术的MZT妊娠结局差,以MZT之一为减胎对象的减胎术不增加另一胎停育的发生率,并且可改善MZT的妊娠结局。

    2018年11期 v.27 837-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阅读次数:590 ] |[下载次数:394 ] |[引用频次:10 ]
  • 新型环境污染物三氯蔗糖电解产物对小鼠卵巢功能的影响

    刘诗雅;赵淑芹;郑昕蕊;鲍忠剑;蒋鑫;于丽;

    目的:观察新型食品添加剂三氯蔗糖电解产物对小鼠卵巢组织结构及PCNA、caspase-3表达的影响,探讨三氯蔗糖电解产物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实验Ⅰ组(300mg/ml三氯蔗糖的电解产物)、实验Ⅱ组(3000mg/ml三氯蔗糖的电解产物)。对照组不进行处理,其余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不同浓度的三氯蔗糖电解产物(100mg/kg)腹腔注射,每天1次,腹腔注射60天。60天后处死小鼠,称重小鼠体重及卵巢湿重,计算卵巢脏器系数,HE染色观察小鼠卵巢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及caspase-3表达。结果:实验组注射三氯蔗糖电解产物后卵巢脏器系数较对照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氯蔗糖电解产物使小鼠卵巢卵泡数减少,实验Ⅱ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黄体增大,结构混乱。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实验组表达较空白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明显减少,caspase-3表达明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氯蔗糖电解产物可损坏卵巢组织结构并影响PCNA和caspase-3表达,进而可能破坏卵巢功能,从而影响小鼠生育。

    2018年11期 v.27 841-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8K]
    [阅读次数:401 ] |[下载次数:243 ] |[引用频次:3 ]

短篇论著

  • 加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马西文;梁晓红;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切除手术患者应用"加速康复外科(ERAS)"围术期和术后康复管理方法的效果和相关经验。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青海省交通医院妇产科收治的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13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ERAS组(65例)使用加速康复外科围术期和术后康复管理方法,对照组(65例)使用常规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术后康复的相关指标。结果:ERAS组术后6~12h的恶心发生率(1.5%)和术后0~6h的呕吐发生率(7.7%)均低于对照组(12.3%,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术后0~6h、6~12h和12~24h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9±1.1)分vs (5.3±1.6)分,(2.0±0.8)分vs (4.1±1.5)分,(1.5±0.6)分vs (2.7±0.9)分](P<0.05)。ERAS组的术后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下地活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治疗花费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AS围术期和术后康复管理能减轻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患者恶心、呕吐、疼痛等手术应激,并缩短康复进程,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018年11期 v.27 845-8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阅读次数:503 ] |[下载次数:273 ] |[引用频次:15 ]
  • LEEP对阴道镜检查不充分患者的诊断价值

    初慧君;孙业武;焦今文;戴淑真;车艳辞;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对阴道镜评估不充分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10例阴道镜评估不充分(TZ3型)患者行阴道镜下宫颈多点活检联合宫颈管搔刮术(ECC)及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的病理及p16、Ki-6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联合宫颈管搔刮漏诊CINI患者4例,漏诊率为7.14%(4/56),漏诊CINⅡ~Ⅲ患者8例,漏诊率为40.00%(8/20)。漏诊的8例高级别病变患者中宫颈细胞学检查阴性2例,ASC-US 4例,LSIL 2例,其中1例LSIL患者高危型HPV定量检测阴性。活检组织p16、Ki-67蛋白在高级别病变中均表达阳性,阳性率为100%,在非CIN及低级别病变患者中阳性率分别为25.56%、4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检病理组织中p16、Ki-67蛋白区分低级别与高级别病变的敏感性分别为46.51%、33.90%,而特异性均为100%。结论:阴道镜检查不充分(TZ3型)患者即使细胞学未提示存在或可疑高度上皮内病变,行宫颈活检联合宫颈管搔刮术仍存在漏诊高级别病变的风险,宫颈LEEP术可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而活检组织p16、Ki-67蛋白表达阴性者发生高级别病变的风险较小。

    2018年11期 v.27 848-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阅读次数:765 ]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6 ]
  • 海扶治疗子宫肌瘤的远期再干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李外星;邓新粮;朱小刚;薛敏;

    目的:探讨海扶治疗子宫肌瘤的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接受海扶治疗的195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结果:195例经海扶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中,4年后再干预者39例,再干预率约19.4%,其干预与患者治疗年龄及MRI的T2信号有关,与是否多发、肌瘤位置、肌瘤大小、症状、治疗前贫血程度、消融率、MRI强化程度等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信号及混杂信号是再干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也影响再干预率(P<0.05),年龄越小,再干预机会越大(OR <1)。定期复查的124例患者中,46例疗效显著,49例有疗效,29例无效,有效率达76.6%;未定期复查者71例,无症状者63例,症状改善者6例,2例无效,临床有效率达97%。结论:海扶治疗子宫肌瘤远期疗效稳定,临床症状改善率高。年龄及T2WI信号是影响再干预的主要因素,心理因素也是再干预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前评估这些因素,有望进一步降低再干预率。

    2018年11期 v.27 851-853+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阅读次数:513 ] |[下载次数:381 ] |[引用频次:17 ]
  • 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的影响因素及治疗

    何静;梅士娟;江华;吴江平;

    目的:探讨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MFPP)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模式治疗方案对MFPP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产后42~90天的产妇300例,其中有产后MFPP的妇女200例为研究组,同期正常产妇100例为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并将研究组分为两组,采用不同模式治疗方案。结果:产妇身高、分娩孕周和孕期增重与产后MFPP发生有关(P<0.05)。镇痛三联配合手法按摩可有效缓解产后MFPP,提升盆底肌力(P<0.05)。间隔组的治疗次数少于连续组(P<0.05)。结论:产后盆底肌筋膜疼痛的发生可能与产妇身高、分娩孕周和孕期增重等因素有关。镇痛三联配合手法按摩可有效缓解产后MFPP,提升盆底肌力,采用间隔1天治疗1次的方案更有效。

    2018年11期 v.27 854-8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阅读次数:463 ] |[下载次数:670 ] |[引用频次:15 ]
  • BMI对MTX治疗异位妊娠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研究

    姚若冰;关静;申文娟;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甲氨蝶呤(MTX)治疗异位妊娠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于宝鸡市人民医院采用MTX保守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240例,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包块直径、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变化。根据BMI将患者分为<25kg/m~2、≥25kg/m~2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多因素分析MTX治疗异位妊娠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治疗2周后,240例异位妊娠患者的平均包块直径、血β-HCG平均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25kg/m~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68.49%)显著低于<25kg/m~2组患者(87.43%)(P<0.05);以治疗效果作为因变量,年龄、血β-HCG、包块直径、停经时间、BMI、治疗方式作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血β-HCG增高、包块直径增大、BMI增加、单次MTX治疗方法是MTX治疗异位妊娠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β-HCG增高、包块直径增大、BMI增加、单次MTX治疗方法均可影响MTX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其中BMI增加是治疗效果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2018年11期 v.27 857-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阅读次数:475 ] |[下载次数:115 ] |[引用频次:6 ]

综述

  •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临床研究进展

    解英明;黄靖锐;张卫社;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是妊娠期严重危害母婴安全的一类合并症,尤其是妊娠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目前将任何原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均列为妊娠禁忌类,严重的肺动脉高压、低氧血症、紫绀、血栓栓塞是孕产妇死亡的危险因素。对胎儿的影响包括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死亡等。了解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妊娠风险及预后影响因素,规范妊娠期综合管理对改善母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18年11期 v.27 859-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阅读次数:595 ] |[下载次数:796 ] |[引用频次:4 ]
  • 前哨淋巴结示踪在子宫内膜癌手术中应用的相关问题

    卢艳;姚德生;

    前哨淋巴结(SLN)体现了肿瘤的精准治疗,最近被用于子宫内膜癌手术,目的是降低淋巴结切除相关并发症,并从淋巴结状态获得预后信息。本文介绍了子宫内膜癌患者治疗时采用SLN评估的相关问题及SLN技术的发展趋势。

    2018年11期 v.27 863-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阅读次数:451 ] |[下载次数:337 ] |[引用频次:5 ]
  • 无鼻畸形的产前诊断及处理

    陈佳钰;孔北华;罗霞;

    无鼻畸形(Arrhinia)是新生儿出生后鼻子外观部分或全部缺失的一种先天性颌面部发育畸形,其发病率极低,国内外罕有报道。无鼻畸形常合并其他器官发育异常,如颌面部及脑部,故新生儿存活率较低。单纯性无鼻畸形通过产后积极处理及整形外科整形后,患儿仍可获得正常功能及外观。完善的产前诊断及积极的术后治疗对妊娠期临床决策及患儿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无鼻畸形做一综述。

    2018年11期 v.27 866-8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5K]
    [阅读次数:529 ]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0 ]
  • 子宫下段-宫颈压迫缝合在前置胎盘术中止血的应用

    周勇;汤斐;赵云;

    前置胎盘是导致产后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处理相对棘手,尤其是凶险性前置胎盘(PPP)。前置胎盘术中出血处理以手术方式为主。本文通过回顾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将前置胎盘术中止血的缝合方法予以总结。

    2018年11期 v.27 869-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1K]
    [阅读次数:470 ] |[下载次数:235 ] |[引用频次:15 ]
  • 阴道菌群在HPV感染和宫颈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王亚萍;谢幸;

    高危型人乳头瘤状病毒(hr-HPV)持续感染是绝大部分宫颈病变发生及发展的必要因素。阴道菌群失调与HPV感染及其导致的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关系是近年关注的研究领域之一。本文现从阴道菌群的概念及功能、菌群失调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关系做一综述。

    2018年11期 v.27 873-8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阅读次数:509 ] |[下载次数:673 ] |[引用频次:16 ]
  • 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医学体重管理的研究进展

    苏念军;何梦渊;戴媛媛;伍碧钰;康斯敏;苏芷惠;叶荣琛;黄翠玉;刘风华;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与肥胖两者相互影响,超重或肥胖增加PCOS患者不孕、流产、并发2型糖尿病等相关并发症的风险。采取精准的医学体重管理对改善PCOS患者的孕前病情十分重要。体重管理手段主要涉及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及必要时的手术治疗。

    2018年11期 v.27 875-877+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4K]
    [阅读次数:601 ] |[下载次数:1328 ] |[引用频次:30 ]

病例报告

  • 3D打印模型指导下治疗复发性阴道侵袭性血管1例

    范文生;王楠;李震;王敏;叶明侠;杨雯;孟元光;

    <正>1病例简介患者,女,46岁,因"阴道壁侵袭性血管黏液瘤二次切除后4年复发"于2017年7月17日收入院。2012年11月患者曾行阴道壁肿物切除术(阴道壁近阴道口处触及一约4cm×3cm大包块),病理回报:侵袭性血管黏液瘤。2013年6月复发并再次手术,术中见肿瘤约6cm×5cm大,质软,部分呈囊性,边界不清,最深处达骨盆,病理结果同前。2016年9月

    2018年11期 v.27 878-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3K]
    [阅读次数:474 ]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0 ]
  • 胎儿腹裂经阴分娩1例并文献复习

    邱瑜;张雪芹;

    <正>1病例简介患者,30岁,G3P1,38+3周宫内妊娠。孕期未定期产检未行产前筛查、产前诊断。孕中期于当地医院行彩超未见异常,孕33+3周彩超示宫内单活胎,胎儿腹壁可见连续性中断宽约0.45cm,羊水中见大量肠管漂浮,肠管宽约1.45cm,考虑腹裂。为求进一步诊疗,于孕35周转诊我院,彩超示胎儿腹壁缺损,较前增大(腹壁回声中断,宽约1.6cm),仅见少部分肠管残留在盆腔,大部分肠管疝漂浮于羊水中。结合检查结果,考虑胎儿不伴有其他器官的发育异常,属于可治疗的出生缺陷范畴(染色体情况不明)。向孕妇本人及家属充分告知分娩方式利弊、下步治疗方案及新生儿可能预后等,要求经阴道试产。38+4周自然临产,经阴分娩一活女婴,出生体重

    2018年11期 v.27 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3K]
    [阅读次数:368 ] |[下载次数:124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