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玉;朱玉霞;樊尚荣;杨静;梁轶珩;刘小平;
目的:研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真菌种类,以及API 20C AUX系统对真菌的正确鉴定率。方法:应用分子方法和API 20C AUX系统对2003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妇科门诊的VVC患者阴道分泌物分离培养的3404株真菌进行鉴定。结果:分子方法共鉴定出19种真菌,白假丝酵母菌为主要真菌(2622株,77%),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505株,14.8%)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69株,2.0%)。API 20C AUX系统共鉴定出11种真菌,以分子方法为金标准,其总正确鉴定率为92.3%(3142/3404株),常见假丝酵母菌中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和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的正确鉴定率分别为98.4%、85.9%和85.5%,其余少见真菌正确鉴定率为32.7%。结论:分子方法是鉴定真菌的可靠方法,能鉴定API 20C AUX系统不能鉴定的菌株。API20C AUX系统对常见假丝酵母菌的正确鉴定率高,对少见假丝酵母菌的正确鉴定率低,不能鉴定新命名的真菌。
2018年07期 v.27 481-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阅读次数:653 ] |[下载次数:248 ] |[引用频次:2 ] - 詹银珠;王伟;
目的:研究肿瘤直径≤2cm的Ⅰb1期宫颈癌患者行Ⅰ型全子宫切除术及Ⅲ型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结局和长期肿瘤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5月至2016年5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因Ⅰb1期宫颈癌(肿瘤直径≤2cm)行腹腔镜下Ⅰ型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和Ⅲ型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Ⅰ型组70例,Ⅲ型组577例。根据肿瘤复发危险因素配对两组患者,再通过贪婪算法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长期肿瘤学结局。5年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价。结果:70对患者形成配对(Ⅰ型组:Ⅲ型组),Ⅰ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75月(27~168月),Ⅲ型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75月(26~170月)。两组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RFS)(98.6%vs 97.1%,P=0.56)和总体生存率(100.0%vs 98.5%,P=0.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Ⅲ型组比较,Ⅰ型组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失血量更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更少,住院天数更短。结论:肿瘤直径≤2cm的Ⅰb1期宫颈癌选用Ⅰ型全子宫切除术和Ⅲ型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的疗效相同,且Ⅰ型全子宫切除术围术期的并发症更少,患者术后康复更快。
2018年07期 v.27 485-488+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阅读次数:597 ] |[下载次数:181 ] |[引用频次:6 ] - 李露莹;殷克敏;张殊;
目的:探讨胶原三股螺旋重复蛋白1(CTHRC1)在卵巢癌巨噬细胞招募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用佛波酯(PMA)诱导人单核细胞(THP-1)分化为巨噬细胞。构建以CTHRC1为靶标的sh RNA,lenti慢病毒转染卵巢癌SKOV3细胞,下调细胞中CTHRC1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KOV3细胞中CTHRC1蛋白表达。将SKOV3细胞培养上清、重组人CTHRC1蛋白(rCTHRC1)分别与巨噬细胞共培养,Western blot法检测巨噬细胞中趋化因子受体CX3CR1表达,Transwell实验检测巨噬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结果:lenti-shCTHRC1转染SKOV3细胞可显著抑制细胞中CTHRC1表达(P<0.05)。与未转染组相比,转染组SKOV3-shCTHRC1细胞上清招募巨噬细胞的能力明显降低(P<0.05);SKOV3-shCTHRC1细胞上清中添加rCTHRC1,可显著增强其招募迁移巨噬细胞的能力。经rCTHRC1处理后,巨噬细胞体外迁移能力明显增强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并促进巨噬细胞中趋化因子受体CX3CR1表达明显上升(P<0.05)。结论:外泌蛋白CTHRC1促进巨噬细胞的招募和迁移,这可能与其上调巨噬细胞中趋化因子受体CX3CR1表达有关,为CTHRC1可能成为卵巢癌免疫治疗的新靶点提供理论依据。
2018年07期 v.27 489-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4K] [阅读次数:613 ] |[下载次数:240 ] |[引用频次:2 ] - 刘贵芬;孙蓬明;阮冠宇;
目的: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筛选转移性卵巢癌相关性基因,对卵巢癌转移过程中可能参与的基因间的信号转导通路进行分析。方法:选取6例不同病理类型的转移性卵巢癌组织和2例正常卵巢上皮组织,提取DNA。采用CytoScan HD芯片检测,筛选卵巢癌转移性相关性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GO)和信号通路分析,筛选出对转移过程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的基因。结果:染色体定位分析6例转移性卵巢癌组织共同有216个基因发生微结构异常,分别位于8、12、16、17及X染色体,其中X染色体最多。对216个基因GO分析显示,92个基因编码与3个GO分类(生物学过程、分子功能、细胞组分)相关的蛋白,信号通路分析得到20个基因具有显著性的调节信号通路。进一步与正常卵巢上皮组织对比筛选出38个差异性基因,GO分析显示24个基因编码与3个GO分类相关的蛋白,B2M和CTDSPL、NOBOX等11个基因具有显著性的调节信号通路。结论:卵巢癌的转移与多个基因相关,8、12、17号染色体拷贝数的变异可能与卵巢癌的转移密切相关,差异性基因中B2M基因是卵巢癌转移的关键基因,通过TGF信号通路调节卵巢转移癌的转移,是一个转移性卵巢癌治疗的新靶点。
2018年07期 v.27 494-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0K] [阅读次数:562 ]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1 ] - 陶胜男;周颖;孙金;叶桂萍;胡来花;胡卫平;
目的:研究血清CA125及LDH检测水平对术前诊断子宫肉瘤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6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就诊并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子宫肉瘤患者25例、子宫平滑肌瘤患者150例、恶性潜能未定平滑肌肿瘤患者5例。检测并比较各组患者的血清CA125和LDH水平。结果:子宫肉瘤组与子宫平滑肌瘤组、恶性潜能未定平滑肌肿瘤组中的血清CA125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肉瘤组的血清LDH水平[201.00(150.50,238.00)U/L]明显高于子宫平滑肌瘤组[149.00(135.00,160.00)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子宫肉瘤组的血清LDH检测水平与恶性潜能未定平滑肌肿瘤组[172.00(147.00,175.00)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9)。子宫肉瘤组患者血清CA125、LDH的ROC-AUC分别为0.546、0.757。血清LDH诊断子宫肉瘤的cut-off值为199U/L,取临界值时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1.90%、96.4%。结论:血清CA125对子宫肉瘤的术前诊断尚未发现指导意义。血清LDH检测水平可用于协助子宫肉瘤的术前诊断、对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018年07期 v.27 498-500+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阅读次数:578 ] |[下载次数:212 ] |[引用频次:7 ] - 姜宙;王丽娥;臧丽丽;邹淑花;
目的:探讨磷脂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对雌激素(E2)介导下的子宫内膜癌Ishikaw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CCK-8法检测E2对Ishikawa细胞的增殖作用,以及LY294002对Ishikaw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Ishikawa细胞在E2与LY294002作用下的细胞凋亡情况;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结果:E2促进Ishikawa细胞增殖,LY294002抑制E2介导下的Ishikawa细胞增殖,且呈时间浓度依赖性。LY294002作用下,Ishikawa细胞失去了迁移侵袭能力,细胞大量凋亡。结论:E2促进Ishikawa细胞的增殖,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LY294002对E2介导下的Ishikawa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
2018年07期 v.27 501-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7K] [阅读次数:627 ] |[下载次数:240 ] |[引用频次:3 ] - 罗天爱;李佳;苏瑛;陈必良;
目的: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通道3(TRPC3)在上皮性卵巢癌(EOC)中的表达及其与雌激素受体(ERα、β)的相关性和预后作用。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TRPC3在91例EOC和10例交界性卵巢肿瘤及22例良性卵巢肿瘤中的表达水平,分析不同卵巢组织中TRPC3的表达差异,TRPC3与ERα、β在EOC中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结果:EOC组织中TRPC3阳性表达率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EOC中TRPC3与ERβ表达呈正相关(r=0.233,P=0.026),与ERα表达无相关性(r=0.059,P=0.576)。TRPC3在较晚FIGO分期及高级别癌中呈高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提示,单因素分析中TRPC3高表达与患者较短的总生存期(OS)有关(HR=1.97,P=0.025),与无进展生存期(PFS)无关;ERβ高表达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中均与较短PFS有关(HR=2.35,P=0.009;HR=2.26,P=0.014);单因素分析中TRPC3及ERβ均为低表达者与较长OS及PFS均有关(HR=0.50,P=0.023;HR=0.53,P=0.021)。结论:TRPC3及ERβ可能是EOC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因子;两者联合可能较单一指标预测EOC患者预后更准确、全面。
2018年07期 v.27 505-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0K] [阅读次数:697 ] |[下载次数:153 ] |[引用频次:1 ] - 余贵媛;代小勇;张键;李秋霞;曹冠姝;金平;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样受体1(CMKLR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对Akt、ERK及MMP2信号传导通路的作用。方法: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MKLR1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B)和正常子宫内膜细胞(HESC)中的表达。shRNA干扰技术分别构建CMKLR1 shRNA和NC shRNA稳转细胞系,并验证干扰效率。CCK8、EDU增殖检测法和细胞划痕实验法检测沉默CMKLR1基因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CMKLR1基因表达后Akt/ERK/MMP-2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子宫内膜细胞HESC相比,CMKLR1在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中高表达。使用shRNA干扰技术作用的HEC-1-B细胞中CMKLR1基因沉默效率达77.25%。CCK8和EDU法检测显示,沉默CMKLR1基因表达可显著降低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的增殖速度(P<0.05)。划痕法显示,沉默CMKLR1基因表达显著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HEC-1-B迁移能力(P<0.01)。Western blot检测显示,CMKLR1 shRNA组和NC shRNA组中ERK/Akt/MMP-2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16±0.11、1.57±0.05、0.64±0.01和0.18±0.01、0.34±0.13、0.11±0.04。沉默CMKLR1基因表达后可显著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系HEC-1-B中磷酸化ERK、Akt及MMP-2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内源性CMKLR1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进展与转移过程,为子宫内膜癌潜在的基因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以及为子宫内膜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2018年07期 v.27 512-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9K] [阅读次数:669 ] |[下载次数:339 ] |[引用频次:2 ] - 武呱达;李敏;赵宏伟;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紫杉醇(PTX)导致小鼠卵巢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雌性KM小鼠40只随机分为PTX+Leuprorelin组、PTX组、Leuprorelin组、NS组。用药期间每天观察小鼠的一般状态、动情周期,用药结束后监测小鼠性激素(FSH、E_2、AMH)水平、卵巢湿重、形态结构和各级卵泡数变化。结果:PTX组与NS组比较,小鼠体重明显减轻(P<0.05),卵巢湿重明显下降(P<0.05);PTX组各级卵泡数及卵泡总数显著减少,Leuprorelin组次级卵泡、窦状卵泡数减少,原始、初级卵泡数及总卵泡数增加,PTX+Leuprorelin组原始卵泡比例明显增加,未见明显纤维化及停止发育现象。结论:提前应用GnRHa能减少化疗过程中初级卵泡的丢失,有效预防紫杉醇对小鼠卵巢储备功能的损害,保护卵巢储备功能。
2018年07期 v.27 518-520+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阅读次数:536 ]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3 ] - 陈院婷;邹阳;徐小云;张子宇;曹变娜;郭久柏;汪利群;王枫;黄欧平;
目的:综合评价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rs12478601、rs13405728、rs13429458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CBM、CNKI、VIP、万方数据库2017年11月以前发表的3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s)rs12478601、rs13405728、rs13429458与PCOS发病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评价文献质量,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组独立病例-对照研究。Meta结果显示,亚洲人群纯合子模型中病例组的SNP-458(A)(OR=0.5,95%CI为0.42~0.61,P<0.00001)、SNP-728(A)(OR=0.49,95%CI为0.38~0.62,P<0.00001)、SNP-601(C)(OR=0.53,95%CI为0.46~0.62,P<0.00001)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洲人群显性模型分析结果示,病例组SNP-458(A)(OR=0.69,95%CI为0.64~0.74,P<0.00001)、SNP-728(A)(OR=0.66,95%CI为0.60~0.71,P<0.00001)、SNP-601(C)(OR=0.69,95%CI为0.60~0.79,P<0.00001)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欧美人群纯合子模型中,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SNP-458(A)(OR=0.58,95%CI为0.24~1.41,P=0.23)、SNP-728(A)(OR=0.99,95%CI为0.69~1.43,P=0.96)、SNP-601(C)(OR=0.91,95%CI为0.76,1.09,P=0.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洲人群中SNP-728的等位基因A、SNP-458的等位基因A和SNP-601的等位基因C可能增加PCOS的患病风险,欧美人群中3个位点可能与其致病性无关。
2018年07期 v.27 521-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7K] [阅读次数:723 ] |[下载次数:206 ] |[引用频次:3 ] - 沈艳;罗攀;肖诚瑀;廉然芳;武静;汪宏波;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的诊断价值,分析其是否增加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腹腔内播散及对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lsevier、CNKI等数据库,搜集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进行和未进行宫腔镜检查的随机对照或病例对照实验。采用Rev Man 5.3及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2篇文献,共7127例子宫内膜癌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宫腔镜检查组与未行宫腔镜检查组比较,不增加患者癌细胞腹腔内播散的风险(OR=1.61,95%CI为0.94~1.43,P=0.18)。宫腔镜检查组中,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率与采用的膨宫介质相关,液体膨宫介质增加腹腔冲洗液肿瘤细胞阳性率,且使用盐水时最显著(OR=1.54,95%CI为1.08~2.19,P=0.02)。对3篇文献合并分析两组的5年总存活率及无病生存率,HR分别为1.28(0.75~2.17)和1.17(0.63~2.1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行宫腔镜检查能提高诊断准确性,且不增加癌细胞的腹腔内播散,亦无证据表明宫腔镜检查可导致不良临床结局,是较理想的检测手段;盐水等液体介质是腹腔冲洗液细胞学阳性的高危因素之一,应慎用。
2018年07期 v.27 526-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8K] [阅读次数:686 ] |[下载次数:376 ] |[引用频次:26 ]
- 叶希文;
目的:探讨子宫球囊支架用于治疗宫腔粘连(IUA)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IU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宫腔镜术后分别放置子宫球囊支架和宫内节育环,均于术后第4个月月经后行宫腔镜检查时取出。比较两组患者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月经评分、美国生育学会宫腔粘连(AFS)评分、临床疗效及妊娠情况。结果:两组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0%vs 28.0%,P>0.05)。观察组的月经评分和AF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2.0%)和妊娠率(7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4.0%,5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子宫球囊支架超长时间放置治疗IUA,可显著改善月经情况,促进宫腔形态恢复,提高临床效果。
2018年07期 v.27 531-532+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阅读次数:471 ] |[下载次数:190 ] |[引用频次:12 ] - 朱诚程;倪观太;丁华峰;张莹;施素华;李丽娜;彭广兰;
目的:探讨悬吊式免气腹单孔腹腔镜下中孕合并卵巢肿瘤手术的可行性,以拓展悬吊式免气腹单孔腹腔镜在妇科手术领域尤其妊娠患者的临床应用。方法: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妇产科2018年3~5月完成悬吊式免气腹单孔腹腔镜下中孕卵巢囊肿剥除手术4例,采用蛛网膜下腔麻醉,4例均无流产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14天至2月。结果:患者均麻醉效果满意,手术顺利。4例卵巢肿瘤直径约6~10cm,平均7.8cm;手术时间30~80min,平均53min;术中出血量5~10ml,平均6.3ml;术后疼痛VAS评分1~3分,平均2分;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6~24h,平均13.5h;术后住院日3~6天,平均4.3天;术中术后均未发生阴道流血流液、宫缩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所有孕妇均无明显自觉症状,宫内胎儿正常生长,脐部切口愈合良好,隐匿于脐部皱褶未见明显疤痕。结论:腰麻下悬吊式免气腹单孔腹腔镜手术应用于妊娠患者是安全、有效、可行,对胎儿无任何影响,具有创伤小、康复快等优点,且操作简单,易于推广。
2018年07期 v.27 533-5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3K] [阅读次数:827 ]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20 ] - 闫华;姚田;李小平;王悦;王建六;
目的:研究复发宫颈恶性肿瘤的血清肿瘤标记物谱的变化情况,分析其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宫颈恶性肿瘤患者在初次诊断、手术前后、规范化疗和随访期间的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72-4(CA72-4)、癌胚抗原(CEA)、鳞状上皮细胞癌相关抗原(SCC)和CT-A肿瘤标记物检测(CP2)血清肿瘤标记物的变化情况。结果:9例复发性宫颈恶性肿瘤患者中,标记物谱发生变化者8例(88.89%),其中种类由多变少者2例(25%,2/8),由少变多者4例(50%,4/8),标记物数量未变但种类改变者2例(25%,2/8)。75例未复发宫颈恶性肿瘤患者中,术后化疗期间标记物谱发生变化者46例(61.33%),其中种类由多变少者15例(32.60%,15/46),由少变多者22例(47.83%,22/46),标记物数量未变但种类改变者9例(19.57%,9/46)。结论:宫颈恶性肿瘤复发前后,肿瘤标记物谱可发生变化,提示单一肿瘤标记物检测具有局限性。应对宫颈癌患者行肿瘤物谱联合监测,可指导化疗方案选择、疗效判定、耐药性评估、随访监测和复发诊断。
2018年07期 v.27 536-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阅读次数:510 ]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5 ] - 陆雅君;吴佳成;程大丽;
目的:评价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对患者性生活及社交质量的影响,同时评估雌三醇软膏(欧维婷)应用对手术的辅助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行TVT-O手术且完成随访的103例患者,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性生活质量和社交心理的变化。采用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价性生活质量,采用尿失禁影响问卷简版IIQ-7评价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和人际关系等。结果:103例患者中有11例术后无性生活史。患者的术后IIQ-7评分(0.96±2.673)较术前(18.58±2.972)下降,术后总PISQ-12评分较术前增加,生理因素术后评分(18.77±1.707)较术前(15.44±4.329)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情感因素和性伴侣因素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6个月内患者的性生活质量总分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年总评分提高[(36.66±3.848)分vs(27.52±7.003)分],尤其是生理因素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组和非绝经组的术后性生活质量评分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雌三醇组和未应用雌三醇组的术后性生活质量的提高程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VT-O术后生活质量和社交情绪显著改善,术后3个月至半年内存在性交障碍的可能,术后半年至1年可逐渐改善,1年后性生活质量提高明显,可达稳定。使用欧维婷对术后性生活质量无明显提高。
2018年07期 v.27 539-541+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阅读次数:555 ] |[下载次数:201 ] |[引用频次:11 ]
- 王文仙;李阳;谢幸;
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异位到腹膜外的腹壁组织而形成的一类妇科良性疾病,但其有类似于恶性肿瘤的某些生物学行为。目前关于AWE恶变的研究资料较罕见,现存报道多为个案。故本文将对AWE恶变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AWE患者的及时规范化诊治提供参考。
2018年07期 v.27 542-5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阅读次数:518 ] |[下载次数:443 ] |[引用频次:5 ] - 陈琳;陈思敬;郑莹;
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小于45岁的EC患者占7.1%,而40岁以下的EC患者中高达70%未完成生育。国内外有8大指南涉及EC保育治疗的诊治规范,但存在一些亟待探索解决的问题和异议。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探索,极浅肌层受累(<5mm)、中分化、孕激素受体阴性的EC患者可否尝试保育治疗值得探究。宫腔镜对内膜活检具有直视、准确、全面、定位等优点,EC保育治疗为早期患者,膨宫压力<70mm Hg时,操作安全有效,还可对可疑肌层受浸的患者进行定位活检,便于精确的临床决策。鉴于口服孕激素的副反应和禁忌证,孕激素宫内缓释系统可做为EC保育治疗的选择之一,但需研究发掘最佳缓释剂量和宫腔适配形状的孕激素宫内缓释系统及探索单独应用的疗效和安全性。EC保育治疗的疗程、随访、维持治疗、生育后及复发后处理等问题指南存在差异,需进一步规范。
2018年07期 v.27 545-5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阅读次数:756 ] |[下载次数:549 ] |[引用频次:18 ] - 王遥;俞梅;
子宫内膜癌是发达国家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目前子宫内膜癌的分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形态特征。以往的子宫内膜癌分型可重复性差,对预后的预测价值非常有限。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提出,为预测患者预后及精准治疗提供了重要信息,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及应用研究进展,以期建立一个结合组织学与分子特征的综合分型方式,使其更好地指导内膜癌的临床决策。
2018年07期 v.27 549-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阅读次数:646 ] |[下载次数:1155 ] |[引用频次:27 ] - 刘谦;刘勇;
子宫内膜上皮化生在妇科诊刮标本中很常见,而鳞状化生是最常见的形式之一,有时是局灶性改变,偶尔出现广泛性的鳞状化生甚至异形鳞状上皮。关于解读鳞化问题、鳞化程度的判断以及其与子宫内膜腺体良恶性之间的关系,难以把握。本文对子宫内膜腺体鳞化、腺棘皮病、腺棘皮癌、子宫内膜样癌伴鳞状分化等概念及其病理诊断标准进行探讨。
2018年07期 v.27 552-5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阅读次数:611 ] |[下载次数:463 ] |[引用频次:2 ] - 欧阳振波;钟碧婷;张秋实;
MR引导聚焦超声(MRgFUS)现已基本成为治疗症状性子宫肌瘤的常用无创方法。但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专门针对子宫肌瘤MRgFUS治疗的专家共识或指南。现就于2017年在柏林举行的第三届放射及妇科专家大会中形成的子宫肌瘤MRgFUS治疗相关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以为临床医师们的规范化诊治提供参考。
2018年07期 v.27 554-5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阅读次数:608 ] |[下载次数:360 ] |[引用频次:8 ] - 周冠楠;丁景新;
随着近几年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液体活检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与传统的组织活检相比,液体活检凭借其方便、微创、重复性强等特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青睐。宫颈癌是我国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术后随访是宫颈癌诊治中的关键环节。本文就液体活检在宫颈癌的研究、应用进展和潜在价值做一综述,以期促进液体活检的应用,提高宫颈癌的诊治效果。
2018年07期 v.27 556-557+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阅读次数:657 ] |[下载次数:560 ] |[引用频次: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