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北华,男,1961年8月,博士、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第一层级)、山东大学齐鲁医学杰出名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先后担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和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委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医学命审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主编。
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致力于妇科肿瘤临床诊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详细内容

论著

  • 子痫前期中miR-17-5p表达及其对MCL-1的影响

    许燕滨;王晨虹;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中microRNA-17-5p(miR-17-5p)表达及其对髓细胞白血病因子1(MCL-1)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PE孕妇(轻度PE 20例,重度PE20例)和20例正常妊娠孕妇(对照组)。收集孕妇的血浆及胎盘组织,RT-qPCR法检测血浆及胎盘中miR-17-5p和MCL-1 mRNA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胎盘组织中MCL-1蛋白表达。分析各组血浆及胎盘中miR-17-5p表达与MCL-1、孕妇临床特征及妊娠结局的相关性。结果:PE组血浆和胎盘中miR-17-5p表达量高于对照组,MCL-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PE组和重度PE组的血浆miR-17-5p和MCL-1 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miR-17-5p和MCL-1 mRNA表达量、胎盘中miR-17-5p表达量与MCL-1 mRNA、蛋白表达量均呈负相关(P<0.05)。血浆miR-17-5p和胎盘miR-17-5p、血浆MCL-1和胎盘MCL-1 mRNA表达量均呈正相关(P<0.05)。血浆、胎盘中miR-17-5p mRNA表达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正相关,与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呈负相关(P<0.05);血浆MCL-1 mRNA、胎盘MCL-1mRNA、胎盘MCL-1蛋白与收缩压、舒张压均呈负相关,与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miR-17-5p在PE血浆和胎盘组织中表达增高,可能通过抑制MCL-1表达参与PE的发病过程。

    2018年03期 v.27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2K]
    [阅读次数:637 ] |[下载次数:107 ] |[引用频次:5 ]
  • C/EBP α在妊娠期糖尿病大鼠胎肺成熟过程中的作用

    李金艳;杨根岭;

    目的:探讨CCAAT/增强结合蛋白α(C/EBP α)在妊娠期糖尿病(GDM)大鼠胎肺成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SD孕鼠随机分为妊娠期糖尿病组(GDM组)和对照组。GDM组给予链脲佐菌素行腹腔注射建立GDM模型,每隔一天检测孕鼠的血糖及体重。于孕21天剖宫产取出胎鼠,记录胎鼠体重、数量及胎仔血糖。HE染色观察胎鼠肺组织病理改变,油红O染色检测胎鼠肺组织中脂质的变化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胎鼠肺组织超微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胎鼠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P-A)和C/EBP α表达情况,RT-PCR法检测SP-A和C/EBP α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P-A和C/EBP α蛋白表达。结果:GDM组孕鼠和胎鼠血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孕鼠体重、胎鼠体重及胎仔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GDM组胎鼠肺泡数和肺泡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肺泡间隔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GDM组胎鼠肺组织中AECⅡ内的板层小体数明显减少,大量糖原颗粒聚集,细胞表面的微绒毛明显减少。油红O染色见胎鼠肺组织中脂滴数明显减少。SP-A和C/EBP α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GDM胎肺组织中C/EBP α表达降低,抑制了SP-A和脂质生成,阻碍了细胞内糖原转化成脂质。胎肺组织中C/EBP α表达降低可能是GDM胎鼠肺发育延迟的发病机制之一。

    2018年03期 v.27 165-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4K]
    [阅读次数:542 ]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2 ]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Exosome修复兔受损子宫内膜的研究

    王雪;刘芳;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来源的外泌体(Exo)对子宫内膜损伤修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5只雌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Exo治疗组,每组15只。机械和感染双重损伤法刮宫后,宫腔留置脂多糖棉线2d损伤子宫内膜,对照组只开腹不损伤。建模1周后,Exo治疗组于子宫肌壁间注射Exo悬液,其余两组等量注射PBS,分别于治疗后1、2、4周收集子宫组织。行HE和Masson染色,计算子宫内膜的腺体数量和纤维化面积,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角蛋白19(CK-19)、波形蛋白(VIM)表达。结果:治疗后4周,Exo组兔子宫内膜腺体数(26.17±1.254)显著高于模型组(10.92±0.848)(P<0.05),纤维化面积比率(19.52±0.539)显著低于模型组(49.25±1.239)(P<0.05),CK-19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VIM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Exo组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BMSCs来源的Exo可促进受损子宫内膜腺体增生,抑制纤维化发展,促进子宫内膜修复。

    2018年03期 v.27 170-174+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0K]
    [阅读次数:552 ] |[下载次数:686 ] |[引用频次:14 ]
  •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不同植入程度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

    倪筱静;丁艳婷;李继军;王谢桐;左常婷;孟金来;

    目的:研究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不同植入程度凶险性前置胎盘(PPP)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在山东省立医院产科行手术治疗的PPP伴植入患者115例。其中伴穿透性植入者60例(深植入组),非穿透性植入者55例(浅植入组)。根据是否行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将两组再各分为阻断组和非阻断组。回顾分析患者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子宫切除、膀胱损伤及新生儿窒息情况,以及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结果:深植入阻断组的术中出血量中位数为1000ml,较非阻断组(2000ml)明显减少(P<0.05);浅植入患者阻断组与非阻断组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00ml vs 350ml,P>0.05)。深植入阻断组的子宫切除率[7%(3/41)]低于非阻断组[37%(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植入组均无切除子宫者。深浅植入患者中,阻断组和非阻断组的膀胱损伤率、手术时间、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4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中发生导管打折1例,股动脉血栓2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2例,术后穿刺点渗血2例,股动脉-股静脉瘘1例。结论: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可明显减少PPP伴穿透性植入患者的术中出血、降低子宫切除率,但对非穿透性植入的应用效果不佳。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后可发生较严重的并发症,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2018年03期 v.27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阅读次数:596 ] |[下载次数:309 ] |[引用频次:25 ]
  • 13042例孕妇早期产前筛查的研究分析

    杨微微;任晨春;王文靖;梁玥宏;李德明;张海霞;张月香;

    目的:评价孕早期唐氏综合征血清学筛查在产前诊断中的作用,降低染色体异常胎儿出生率。方法:取孕11~13+6周孕妇13042例,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术检测13042例单胎孕妇外周血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游离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基(β-HCG)含量,综合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膜厚度(NT)及孕妇年龄、体质量和孕周,Life-Cycle4.0软件计算胎儿患21三体和18三体的风险率。高风险者进一步行绒毛或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13042例病例中,唐筛阳性373例(3.00%)。早筛21三体阳性PAPPA平均MoM值为0.98,游离β-HCG平均MoM值为2.218,NT平均MoM值2.56;18三体阳性PAPPA平均MoM值为0.647,游离β-HCG平均MoM值1.847,NT平均MoM值3.07。早期唐筛阳性孕妇中,行绒毛活检或羊膜腔穿刺术染色体核型分析248例(占66.5%),发现染色体异常58例(占23.4%),其中21三体30例,18三体7例,13三体3例,性染色体异常8例,嵌合体7例,多倍体3例。≥35岁和<35岁患者早期筛查的真阳性率分别为14.8%和34.9%。结论:孕早期血清学筛查能有效筛查出染色体异常胎儿,降低了出生缺陷发病率,对于年龄<35岁的孕妇应作为常规筛查。

    2018年03期 v.27 179-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阅读次数:584 ] |[下载次数:209 ] |[引用频次:17 ]
  • 189例唐氏综合征产前超声表现的临床特征

    杨苑香;曾敏;何倩云;陈敏;陈菲;李南;翦薇;张慧敏;刘维强;李志华;

    目的:总结189例唐氏胎儿的超声表现,分析结构畸形及软指标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至2016年在我院确诊为唐氏胎儿的超声结果。将超声指标分为无异常、孤立性软指标异常、结构畸形合并软指标异常、单纯结构畸形(包括单一系统结构畸形及多系统结构畸形)。结果:157例(83%,157/189)超声结果阳性,其中93例(49.2%,93/189)孤立性软指标异常,39例(20.6%,39/189)结构畸形合并软指标异常,25例(13.2%,25/189)为单纯结构畸形。64例(40.8%,64/157)结构畸形中有49例(76.6%,49/64)为单一系统结构畸形,11例(17.2%,11/64)为多系统结构畸形,4例(6.2%,4/64)为单发其他异常。结构畸形中常见的是心血管系统畸形(35.9%,23/64)。早孕期最常见的超声软指标异常是颈后透明层(NT)增厚(71.7%,43/60),鼻骨发育异常(40%,24/60);中孕期检出的超声软指标主要是颈后皮肤(NF)增厚(14.5%,19/131),鼻骨发育异常(27.5%,36/131)。结论:唐氏综合征胎儿以单系统结构畸形为主;早中孕期软指标分别以NT增厚、鼻骨发育不良和鼻骨缺如、NF增厚为主。

    2018年03期 v.27 182-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阅读次数:588 ] |[下载次数:288 ] |[引用频次:9 ]
  • 子宫内膜异位症淋巴结转移3例病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冯宗昊;刘林枝;张岩;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机制。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例结直肠EMs及1例输尿管EMs伴淋巴结转移病例,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病因及临床特点。结果:1例患者因腹腔播散性腺肌瘤累及肠道,行肿物、小肠及右半结肠切除术,结肠周淋巴结内可见子宫内膜异位。1例患者因深部浸润型EMs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病变累及直肠,切除直肠,术后病理示EMs,肠周淋巴结可见异位子宫内膜。1例患者因右肾积水、右输尿管肿物行右输尿管镜检查,后行开腹右输尿管局部切除+右输尿管膀胱瓣吻合术,术后病理示髂内淋巴结可见子宫内膜异位。结论:EMs淋巴结转移发病率可能被低估,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中对于区域淋巴结的切除及术后药物辅助治疗可减少疾病复发。对于EMs淋巴结转移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

    2018年03期 v.27 18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4K]
    [阅读次数:580 ]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2 ]
  • miR-186通过下调EGFR表达对宫颈癌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

    魏莉;崔立新;赵兴波;

    目的:探讨miR-186与EGFR在宫颈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RT-PCR与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30例宫颈癌组织与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miR-186与EGFR表达,分析其与宫颈癌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增殖侵袭实验检测SiHa和HeLa细胞增殖与侵袭;双荧光素酶实验明确EGFR的3'-非翻译区(3'-UTR)是否为miR-186的直接靶点。结果:与正常宫颈组织比较,宫颈癌组织中miR-186呈低表达,EGFR呈高表达,两者均与宫颈癌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密切相关。宫颈癌组织中miR-186表达与EGFR表达均呈负相关(EGFR mRNA:R~2=0.865,P<0.001;EGFR蛋白:R~2=0.832,P<0.001)。上调miR-186表达能抑制SiHa和HeLa细胞的增殖与侵袭。双荧光素酶实验明确miR-186靶定了EGFR的3'UTR并影响了EGFR的蛋白表达。EGFR过表达逆转了miR-186抑制的细胞增殖和侵袭。结论:miR-186通过靶定EGFR的3'-UTR抑制EGFR表达进而抑制宫颈癌SiHa和HeLa细胞的增殖与侵袭。

    2018年03期 v.27 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阅读次数:562 ]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13 ]
  • 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对PCOS患者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的影响

    熊苗;朱海润;罗艳群;陆继红;王军;黄红玲;李莉;刘阳;陈宇;朱洁萍;

    目的:观察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年龄20~30岁的PCOS患者63例。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后,予以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内分泌、代谢参数的变化,并与年龄、体重匹配的健康女性比较。结果:63例PCOS患者中,50例完成了本研究。治疗前,PCOS患者的血清AMH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0.87±4.47)ng/ml vs(8.35±4.25)ng/ml,P<0.05],但正常体重患者和超重/肥胖患者之间,血清AMH水平无显著差异。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治疗3个月,患者的血清AMH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2±3.03)ng/ml vs(10.85±3.98)ng/ml,P=0.000]。结论:短期使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能显著降低PCOS患者的血清AMH水平。

    2018年03期 v.27 195-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阅读次数:595 ]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13 ]
  • PCOS患者卵泡液中内脂素、网膜素-1与IVF-ET的相关性研究

    殳姗姗;哈灵侠;赏江霞;裴利国;林方方;邵琢伟;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泡液中内脂素、网膜素-1及脂代谢成分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对卵泡生长、胚胎发育及妊娠结局的作用。方法:选取接受IVF-ET的患者130例,其中PCOS患者68例。将患者按BMI分组:正常体重PCOS组(41例),正常体重对照组(33例),超重PCOS组(27例),超重对照组(29例)。测定患者卵泡液中内脂素、网膜素-1及脂质(TC、TG、HDL、LDL)水平,分析其与IVF-ET结局的相关性。结果:PCOS患者卵泡液中内脂素浓度及TC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网膜素-1及HDL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BMI分为亚组后,正常体重PCOS组的获卵数、MII卵数、卵泡液中内脂素、TC、TG、LDL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对照组,卵泡液中网膜素-1及HDL浓度明显低于正常体重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重PCOS组卵泡液中内脂素、TC、TG、LDL浓度明显高于超重对照组,卵泡液中网膜素-1及HDL浓度明显低于超重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患者卵泡液中内脂素浓度与获卵数(r=0.546,P<0.05)、优胚数(r=0.479,P<0.05)呈正相关;卵泡液中网膜素浓度与BMI(r=-0.667,P<0.05)、LDL(r=-0.498,P<0.05)呈负相关,与卵泡液中HDL(r=0.582,P<0.05)呈正相关。结论:PCOS患者卵泡液中内脂素水平升高及网膜素-1水平减低,提示内脂素及网膜素-1可能是诊断PCOS的一个潜在生物学指标。调节PCOS患者局部微环境中内脂素浓度可能会改善IVF助孕过程中部分COH结局。

    2018年03期 v.27 198-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阅读次数:567 ] |[下载次数:257 ] |[引用频次:8 ]

短篇论著

  • 宫内胸腔-羊膜腔分流术治疗原发性重度胸腔积液胎儿3例报道

    赵馨;何薇;尚宁;王丽敏;陈丹;卢建;郭莉;刘倩;王逾男;吴菁;

    目的:探讨胎儿胸腔-羊膜腔分流术对原发性重度胸腔积液胎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收治的3例经胸腔-羊膜腔分流术治疗胎儿重度胸腔积液合并或不合并胎儿水肿病例的产前诊断、宫内治疗及临床转归,总结并复习文献资料。结果:3例经胸腔-羊膜腔分流术治疗的原发性重度胸腔积液胎儿,2例预后良好,1例选择性终止妊娠。存活胎儿于出生后经对症支持等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胎儿胸腔-羊膜腔分流术对原发性重度胸腔积液胎儿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2018年03期 v.27 202-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阅读次数:577 ] |[下载次数:244 ] |[引用频次:2 ]
  • 793例单胎足月经产妇剖宫产高危因素分析

    陈湘漪;孙国强;管平;李敏;

    目的:分析足月经产妇剖宫产终止妊娠的高危因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4月于湖北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分娩的前次阴道分娩单胎足月经产妇793例,其中剖宫产分娩115例(剖宫产组),经阴道分娩678例(阴道分娩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经产妇剖宫产的高危因素。结果:经产妇剖宫产率为14.5%,剖宫产第一指征顺位分别是: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胎儿窘迫、巨大胎儿、臀位、社会因素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0岁、妊娠期糖尿病、前置胎盘、臀位、胎儿窘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是经产妇剖宫产的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置胎盘、胎儿窘迫、年龄>40岁、巨大儿、臀位是经产妇剖宫产终止妊娠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前置胎盘、胎儿窘迫、年龄>40岁、巨大儿、臀位是经产妇剖宫产的高危因素,加强孕前孕期产时个性化管理,以进一步降低经产妇剖宫产率。

    2018年03期 v.27 206-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阅读次数:560 ] |[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9 ]
  • 抗凝血酶Ⅲ缺乏综合症孕妇的临床特点及诊疗分析

    赵璠;杨永秀;张郁;刘敏;邢广阳;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缺乏综合症孕妇的诊断方法及治疗,为疾病诊断、治疗及围手术期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抗凝血酶Ⅲ缺乏综合症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效果不佳,经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期待治疗至妊娠33+5周,弹力支持同时行全麻下子宫下段剖宫产终止妊娠,术后给予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弹力袜支持治疗。产妇治疗16天后下肢症状缓解,6月后B超提示下肢血管部分再通。早产儿转入儿科治疗1周后出院,至今无明显异常。结论:抗凝血酶Ⅲ缺乏综合症妊娠期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有效降低母婴死亡率。

    2018年03期 v.27 209-21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阅读次数:557 ] |[下载次数:280 ] |[引用频次:5 ]
  • 主动脉峡部血流指数(IFI)评价孕晚期妊娠期糖尿病胎儿心功能临床价值研究

    宋双;廖姗姗;

    目的:探讨应用主动脉峡部血流指数(IFI)评价孕晚期妊娠期糖尿病(GDM)胎儿心脏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就诊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的孕晚期GDM患者61例,其中血糖控制良好组31例,血糖控制不良组30例。另选取同期正常妊娠孕妇59例为对照组。超声多普勒测定胎儿心脏IFI。结果:血糖控制不良组的IFI低于对照组、血糖控制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7±0.03vs 1.09±0.03、1.09±0.04,P<0.05);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I是评价孕晚期GDM胎儿心脏功能的敏感指标,GDM母体血糖水平与胎儿心脏功能密切相关,孕期严格控制血糖可对胎儿心脏功能产生积极影响。

    2018年03期 v.27 212-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阅读次数:532 ] |[下载次数:129 ] |[引用频次:9 ]
  • 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腺肌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周琴;徐晓燕;蒋婧婧;王菁;马湘一;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腺肌病(AM)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10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妇产科收治的11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子宫腺肌病(AM)患者。回顾分析患者的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探讨AM不同临床分型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59例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弥漫型,其中32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手术,27例要求保留生育功能者,行腹腔镜下子宫楔形切除术,术后给予GnRHa联合曼月乐治疗。5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局限型,其中误诊或合并子宫肌瘤5例,均行腹腔镜下子宫病灶切除手术,术后给予GnRHa联合曼月乐治疗。术后绝大多数患者均恢复良好,痛经VAS评分较术前降低,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经量减少(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AM切实可行的方法,其诊断结果有助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生育功能。

    2018年03期 v.27 215-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8K]
    [阅读次数:585 ]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52 ]

综述

  • 子宫内膜蜕膜化调节机制的研究现状

    陈恒禧;黄薇;

    子宫内膜蜕膜化是子宫为了适应妊娠而做出的最早改变之一。围着床阶段,子宫内膜在生化、细胞、生理及功能等各个水平发生了复杂变化,使得自身具有可接受性,能为胚胎着床及生长提供合适的微环境。多种激素、细胞因子、转录因子、免疫细胞等参与调节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向蜕膜细胞的转变。

    2018年03期 v.27 218-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阅读次数:500 ] |[下载次数:1136 ] |[引用频次:18 ]
  • 超声产前诊断侵入性胎盘的研究进展

    文隽;赵云;胡兵;

    近年随着侵入性胎盘(PA)的发生率增加,产妇并发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随之增加。这主要是由于PA可能导致产妇大量出血、子宫切除、多系统器官衰竭、休克甚至死亡等严重后果,因此产前尽早确诊PA对临床决策及产妇和胎儿的预后至关重要。超声是诊断PA的首选影像学检查。国内外学者在如何运用超声技术尽早并准确诊断PA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现对超声诊断PA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018年03期 v.27 222-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阅读次数:539 ] |[下载次数:188 ] |[引用频次:3 ]
  • 卵母细胞线粒体质量改善的相关研究进展

    田海丽;李蓉;

    卵母细胞质量是影响助孕结局的关键因素之一,线粒体是卵母细胞质量的决定因素。卵母细胞质量的改善主要通过增加线粒体数量(线粒体替代疗法)和改善线粒体质量(线粒体营养剂)来完成。目前线粒体替代疗法存在一系列技术安全及伦理问题,无法在临床广泛应用。本文将重点综述线粒体营养剂改善卵母细胞线粒体质量的相关研究进展。

    2018年03期 v.27 225-227+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阅读次数:497 ] |[下载次数:462 ] |[引用频次:4 ]
  • HPV疫苗接种及其对宫颈癌筛查方案影响研究进展

    刘文姬;刘志强;郭庆枝;孙莉;许振;

    宫颈癌是第四大常见女性恶性肿瘤,是导致妇女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宫颈癌筛查和预防宫颈HPV感染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HPV预防性疫苗的上市使宫颈癌成为目前唯一可早期预防并有望彻底根除的癌症。随着HPV疫苗接种作为宫颈癌预防策略的引入,HPV检测及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价值随之发生变化,未来必将导致子宫颈癌筛查方案发生重大转变。现行的筛查策略正在受到挑战,新的筛查指南需进一步探索。

    2018年03期 v.27 228-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阅读次数:1134 ] |[下载次数:2384 ] |[引用频次:47 ]
  • 卵巢不敏感综合征发病机制及管理策略的研究进展

    牟珍妮;孙振高;宋景艳;刘红根;乔岩;夏庆昌;

    目前卵巢不敏感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方法错综复杂。卵巢不敏感综合征导致性腺发育不全、不孕及焦虑、抑郁等。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对该病发病机制及管理策略的认识逐渐深入。本文通过回顾分析相关文献,对本病的相关病因及管理策略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一定参考。

    2018年03期 v.27 232-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阅读次数:558 ] |[下载次数:971 ] |[引用频次:8 ]

病例报告

  • 盆腔高分化乳头状间皮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郜亚娟;简文文;崔满华;

    <正>1病例简介患者,女,43岁,G_2P_1,因"发现子宫肌瘤、卵巢肿瘤3年"收入院。患者无长期石棉接触史,3年前于外院检查发现子宫右侧壁一2.6cm×2.5cm大肌瘤结节,右附件区一3.2cm×2.8cm大包块。4天前复查超声示:右卵巢49mm×45mm囊性略低回声,内见38mm×24mm偏强回声,左卵巢内见27mm×23mm囊性略低回声;CA125值238.30U/ml,遂就诊于

    2018年03期 v.27 235+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阅读次数:401 ]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3 ]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脐静脉-门静脉系统发育异常2例

    吴海芳;陶国伟;丛翔;李琪;包亚君;高圣杰;

    <正>1病例简介病例1,女,28岁,孕28周。于我院行常规产科超声显示:单胎,双顶径70mm,头围252mm,腹围233mm,股骨50mm,羊水深度6.1cm,脐动脉S/D:3.1。胎儿上腹部斜横切面及近矢状切面均未探及门静脉窦与膈下前庭之间的静脉导管结构,矢状切面显示脐静脉入肝后经宽大的旁路流入下腔静脉,汇入处距右房约3.2cm,汇入部位以上上腔静脉明显

    2018年03期 v.27 236-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8K]
    [阅读次数:477 ] |[下载次数:270 ] |[引用频次:3 ]
  • 泌尿系合并肠道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3例报道

    张晓红;王建;陈必良;刘淑娟;李佳;张潍;

    <正>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deep infiltrating endometriosis,DIE)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病灶浸润深度超过腹膜以下5mm,并出现纤维化和肌性增生~([1])。DIE发生率低,为1%~2%,病灶常分布于子宫骶韧带、肠道、阴道、膀胱、输尿管,其频率分别为52.7%、22.7%、16.2%、6.3%、2.1%,而同时累及肠道、膀胱和输尿管的DIE更为罕见~([2])。手术清除病灶结

    2018年03期 v.27 238-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1K]
    [阅读次数:502 ] |[下载次数:251 ] |[引用频次:2 ]
  • 胎母输血综合征1例报道

    乔琳;李春梅;余海燕;

    <正>1病例简介患者,女,26岁,G_2P_1,因"停经36+2周,胎监异常3天"于2016年9月11日收入院。孕期外院建卡定期产检,自诉产检无特殊(未见产检报告),既往史无特殊。母亲血型为B型Rh(+)。自诉入院3天前外院胎监反复异常,自觉胎动较前无变化。入院半天前外院胎监NST无反应型,遂就诊于我院,复查胎监NST无反应型。超声检查:胎儿先露头,双顶径

    2018年03期 v.27 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阅读次数:409 ] |[下载次数:303 ] |[引用频次: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