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璐;王晨虹;汪业军;何云;刘影林;
目的:了解子痫前期(PE)易感基因多态性(SNP)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探讨SNP与PE遗传易感性之间的关系;应用多因子降维法(MDR)分析SNPs的交互作用,以期建立PE的多基因预测模型用于疾病风险的评估。方法:收集深圳地区中国汉族PE患者156例与正常妊娠妇女286例,Snap Shot技术进行基因型鉴定,用卡方检验进行单位点关联分析,MDR法分析基因-基因交互作用;并构建多位点logistic模型。结果:(1)经Buffarrony校正后,e NOS基因rs2070744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有统计学差异,PE组"C"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C vs T:χ~2=8.852,P=0.003)。(2)中国汉族人群中暂未发现rs1800580、rs5742620、rs6020、rs1799963、rs1799889、rs4986791、rs4986790、rs268位点存在多态性。(3)最佳交互作用模型包含EPAP2(rs2549782)、GSTP1(rs1695)、AGT(rs4762)、IL-10(rs1800896)、APOE(rs7412)和TNF-alpha(rs1800629、rs1799724)。训练样本准确率为0.7294,验证样本准确率为0.5853,交叉验证一致性为10/10(P=0.001)。(4)基于MDR结果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rs1800896、rs1799724、rs2070744、rs4762及rs7412位点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国汉族人群PE风险遗传因素具有人种特异性;MDR方法是对PE的多因素效应估计的新尝试,6个PE易感基因存在交互作用,可能对中国人群PE的发病起重要作用。
2018年01期 v.27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阅读次数:713 ] |[下载次数:314 ] |[引用频次:6 ] - 杨艳;刘恩令;任书霞;陈梅;李君;李帅;梁锋;商亚娟;
目的:研究BMPR2在子痫前期(PE)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于唐山市工人医院行剖宫产分娩的PE患者40例,其中轻度PE 14例,重度PE 26例。同期选取29例行剖宫产分娩的正常孕妇作为正常妊娠组。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法检测BMPR2在胎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E组胎盘组织中BMPR2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PE组比较,重度PE组胎盘组织中BMPR2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PR2在妊娠期妇女胎盘组织中有不同程度表达,在PE患者胎盘中表达降低,且随着病情加重,表达逐渐降低,其可能与PE的发生、发展有关。
2018年01期 v.27 6-8+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2K] [阅读次数:607 ] |[下载次数:199 ] |[引用频次:6 ] - 刘鹏飞;陈纳泽;向阳;
目的:探讨视黄醇代谢相关基因LRAT和RDH12在宫颈鳞癌细胞系Si Ha和Ca Ski中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对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构建LRAT及RDH12过表达载体并转染宫颈鳞癌细胞系Si Ha和Ca Ski。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 V-FITC(绿色荧光)和碘化丙啶(PI)(红色荧光)染色转染的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凋亡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宫颈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转染构建成功的LRAT和RDH12过表达载体后,Si Ha和Ca Ski细胞G_0/G_1期比例增高,S期降低;相较对照组细胞,Si Ha细胞系中过表达目的基因的细胞凋亡率分别增加约11%、10%,Ca Ski细胞系中,两组则均增加约7%;转染LRAT、RDH12组的Si Ha和Ca Ski细胞迁移和侵袭数均少于转染空白质粒组。结论:LRAT及RDH12过表达对宫颈癌细胞系的增殖、凋亡、侵袭、迁移各途径均有抑制作用,提示LRAT及RDH12可能是宫颈癌的抑癌基因。
2018年01期 v.27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阅读次数:639 ] |[下载次数:196 ] |[引用频次:6 ] - 李冬冬;钟洁;王莉;杨雪娇;凌晨祁;梁延平;
目的:探讨NAC-1在自噬介导的卵巢癌细胞顺铂耐药中的作用。方法:Western blot及流式细胞术检测顺铂诱导的耐药卵巢癌细胞(SKOV3/DDP)自噬及凋亡过程中,NAC-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siRNA下调NAC-1表达,检测其对SKOV3/DDP细胞自噬及凋亡的影响,并检测其对顺铂耐药性的影响。结果:顺铂处理SKOV3/DDP细胞后,细胞自噬及凋亡水平升高,NAC-1蛋白表达升高。siRNA下调NAC-1基因后,顺铂处理SKOV3/DDP细胞的自噬水平降低,凋亡升高,细胞顺铂耐药性降低。结论:NAC-1基因可能通过调节自噬参与卵巢癌细胞顺铂耐药,降低NAC-1基因表达有助于提高顺铂对卵巢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2018年01期 v.27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阅读次数:593 ]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4 ] - 安慧蒙;郑荣芳;梁盼盼;王龙;范维;郭钰珍;
目的:系统评价放化疗与单纯放疗治疗Ⅱb~Ⅳa期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BM、VIP、CNKI和Wan Fang Data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7月。筛选出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随机对照实验(RCT),提取资料数据及评价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RCT。Meta结果显示,放化疗组的完全反应率(OR=2.20,95%CI=1.66~2.92,P<0.00001)、5年无病生存率(OR=1.84,95%CI=1.39~2.42,P<0.0001)、3年生存率(OR=1.76,95%CI=1.43~2.16,P<0.00001)、5年生存率(OR=1.74,95%CI=1.37~2.21,P<0.00001)均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放化疗组的Ⅲ/Ⅳ级急性毒性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纯放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41,95%CI=2.29~5.09,P<0.00001);两组的Ⅲ/Ⅳ级迟发型毒性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36,95%CI=0.87~2.13,P=0.18)。结论:放化疗能显著提高LACC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且能增加患者的Ⅲ/Ⅳ级急性毒性反应。但由于受纳入研究的质量及数量的限制,上述结论有待更多高质量研究予以证实。
2018年01期 v.27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阅读次数:673 ] |[下载次数:286 ] |[引用频次:15 ] - 何海洋;凌开建;阎萍;李宇迪;梁志清;
目的:观察CA125、HE4及超声恶性风险指标在不同类型盆腔包块的分布特征及恶性预测价值,探讨更优化的卵巢癌风险评估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6月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妇科收治的盆腔包块手术患者305例,依据术后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良性组(223例)、交界性肿瘤组(12例)、卵巢癌组(70例)。分析CA125/HE4和超声指标的分布特征并评估其恶性风险预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结果:上皮性卵巢癌组中CA125和HE4值显著升高,与非上皮性卵巢癌和良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非上皮性卵巢癌与良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组与交界性肿瘤组的CA125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交界性肿瘤的HE4值低于上皮性卵巢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子宫内膜异位囊肿CA125升高,HE4无升高,与上皮性卵巢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超声指标中,肿块血流、肿块内乳头结构、肿块有实性部分、腹水、肿块直径>100mm及多个分隔囊腔六项指标的阴性预测值达78.0%~86.9%。肿块血流、乳头结构、腹水对卵巢癌诊断的特异性均达90%以上。结合血清学和超声指标,建立绝经前卵巢癌风险回归预测模型。结论:CA125和HE4升高分布于上皮性卵巢癌和交界性肿瘤,是其敏感的评估指标。单项CA125升高多分布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HE4值是鉴别指标之一。超声六项指标灵敏度低但特异度高,其阴性预测值利于识别恶性风险。本研究的绝经前卵巢癌风险模型有助于卵巢癌的判别,且方法简便。
2018年01期 v.27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阅读次数:751 ] |[下载次数:288 ] |[引用频次:19 ] - 蒋燕明;王鹤;贺红英;李力;
目的:分析治疗和阻断宫颈上皮内瘤变进展的近、远期疗效,明确最佳阻断方式,探讨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内3家三级甲等医院行宫颈锥切术的1226例高级别CIN患者。比较不同治疗术式的临床疗效。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术后病理切缘阳性、术后复发等可能相关的因素。结果:冷刀锥切术(CKC)与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相比,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但手术方式与术后切缘阳性无关。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绝经、病灶范围、阴道镜检查是否满意为影响术后切缘状态的可能相关危险因素(P<0.05);手术方式、高危HPV的感染率、细胞学、腺体累及情况则与切缘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绝经、病灶范围、阴道镜检查是否满意是影响术后切缘阳性的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为2.648、1.685、2.917。Cox回归分析显示,切缘状态、高危HPV持续感染、绝经是影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其相对风险度(HR)分别为4.533、4.062、2.377。结论:LEEP和CKC都是安全有效的CIN治疗和阻断进展的手术方法。切缘阳性、高危HPV的持续感染及绝经是CIN复发的高危因素,应纳入复发预警模型,切缘阳性者可选择重复锥切术。
2018年01期 v.27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K] [阅读次数:686 ] |[下载次数:456 ] |[引用频次:46 ] - 普筱敏;张力;旷凌寒;徐怡;刘兴会;
目的:探讨成都地区妊娠晚期B群链球菌(GBS)的定植情况及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建卡定期产检的538例孕妇,于孕35~37周采用标准方法采集阴道及直肠拭子进行GBS培养,按培养结果分为GBS阳性组和GBS阴性组。阳性组临产或胎膜早破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比较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围产结局。结果:(1)538例孕妇共采集标本1076份,GBS阳性标本55份,阳性率5.11%。538例孕妇中,GBS直肠及阴道标本均阳性组41例,其中阴道和直肠标本均阳性14例,仅阴道标本阳性16例,仅直肠标本阳性11例。阴道及直肠标本联合筛查、单独阴道标本筛查和单独直肠标本筛查,GBS检出率分别为7.62%(41/538)、5.58%(30/538)和4.65%(25/538);联合筛查与单独直肠标本筛查比较,GBS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筛查、单独直肠标本与单独阴道标本筛查的GBS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夫妻双方之一为医护人员的孕妇共33例,其GBS定植率为18.18%(6/33),其他职业孕妇GBS定植率为6.93%(35/5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GBS阳性组中,29例孕妇阴道试产,临产或胎膜早破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新生儿均采集鼻和耳拭子进行GBS培养,阳性率6.90%(2/29)。(4)GBS阳性组和阴性组孕妇的围产结局,如早产、胎膜早破、羊水粪染、胎儿窘迫、产后出血、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新生儿肺炎及新生儿转NICU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都地区孕妇妊娠晚期GBS定植率为7.62%,夫妻双方之一为医护人员者的定植率显著增加至18.18%,阴道和直肠联合筛查可提高检出率。GBS阳性孕妇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后,改善不良围产结局的发生率。故应重视孕晚期尤其是高危孕妇GBS的规范筛查,并进行规范化预防干预,可有效改善围产结局。
2018年01期 v.27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阅读次数:605 ]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26 ] - 李亚妮;肖景华;王艳霞;许欣;
目的:评估孕期宫颈长度(CL)能否作为前置胎盘紧急剖宫产(CS)的一个预测指标。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1月于我院妇产科就诊的93例前置胎盘孕妇的临床资料,阴道多普勒超声测量患者不同妊娠期的CL,分别记为CL1(孕19~23周)、CL2(孕24~28周)、CL3(孕29~31周)和CL4(孕32~34周)。31例因阴道大出血行紧急CS,62例行择期CS。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CL变化及临床结局,并分析前置胎盘患者发生紧急CS的危险因素及CL变化对紧急CS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的CL均随妊娠期进展而逐渐缩短,孕29~31周时两组的C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孕32周后紧急CS组的CL突然明显缩短,择期CS组仍持续缓慢缩短。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阴道出血(OR=34.710,95%CI为5.239~229.973)和CL变化(OR=3.522,95%CI为1.210~10.253)是紧急CS的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CL变化可作为紧急CS的预测指标(AUC=0.74,P<0.05),最佳cut-off值为6.0mm。结论:入院时阴道出血和CL变化是前置胎盘紧急CS的独立预测因子,前置胎盘孕妇妊娠中期至晚期CL变化超过6mm有较高风险行紧急CS。妊娠中期或晚期单次的CL缩短并不能预测紧急CS。
2018年01期 v.27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阅读次数:640 ] |[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4 ] - 怀莹莹;潘晶;刘丽;李晨波;
目的:探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时间-血糖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于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定期产检并分娩的937例GDM孕妇,计算OGTT时间-血糖对应的AUC。根据AUC分为<16.80mmol/(L·h)组和≥16.80mmol/(L·h)组,比较两组的妊娠并发症、胰岛素使用的差异,并对AUC≥16.80mmol/(L·h)组的AUC值及新生儿出生体重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937例GDM孕妇中,AUC<16.80mmol/(L·h)组603例(64.35%)、AUC≥16.80mmol/(L·h)组334例(35.65%)。AUC≥16.80mmol/(L·h)组的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巨大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胰岛素使用率明显高于AUC<16.80mmol/(L·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早产、甲状腺机能减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UC≥16.80mmol/(L·h)的GDM孕妇中,AUC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相关(r=0.120,P=0.033)。结论:GDM孕妇的OGTT时间-血糖的AUC作为评价血糖水平的指标,AUC≥16.80mmol/(L·h)时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并且其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明显相关。临床上可根据OGTT时间-血糖AUC的不同对孕妇进行分层管理。
2018年01期 v.27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阅读次数:766 ] |[下载次数:532 ] |[引用频次:9 ]
- 王卫;刘萍;陈春林;
目的:研究同等剂量卡铂不同动脉化疗方式后癌组织中铂浓度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探讨新鲜明胶海绵颗粒(GF)的作用。方法:选择经病理检查证实为宫颈癌、且癌灶较大易于取材的患者27例,随机分为3组:卡铂400mg/m~2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后+新鲜GF颗粒栓塞(A组);卡铂300mg/m~2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后+(卡铂100mg/m~2+新鲜GF颗粒混合)栓塞(B组);卡铂200mg/m~2双侧子宫动脉灌注后+(卡铂200mg/m~2+新鲜GF颗粒混合)栓塞(C组),卡铂总量按400mg/m~2一次性给药。于在灌注后0、0.17、0.33、0.5、1、7、13、25、49h钳取宫颈癌组织,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铂浓度,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1)峰值及曲线形态:3组癌组织内铂平均药物浓度曲线均为双峰曲线,第一峰值均出现在灌注化疗后即刻,随着时间延长呈快速下降;第二峰值出现在栓塞化疗后即刻至6h,随着时间延长呈缓慢下降曲线。(2)卡铂在宫颈癌组织中的变化符合非房室模型,3组铂浓度参数C_(max)、AUC_((0-t))、MRT、CL/F、V_d/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卡铂常规剂量下(400mg/m~2),新鲜明胶海绵颗粒在宫颈癌的动脉灌注/栓塞化疗中不具有药物缓释作用,仅具有单纯的栓塞作用。因此在宫颈癌动脉化疗中,新鲜明胶海绵颗粒的应用以灌注抗癌药物后即刻单纯栓塞为最合适。
2018年01期 v.27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4K] [阅读次数:563 ] |[下载次数:150 ] |[引用频次:6 ] - 敖梅红;邓旭情;熊艳;魏晚霞;李隆玉;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宫颈癌患者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宫颈癌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7051例初次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逐年收治例数的变化、不同年龄段(以5岁为间隔划分)宫颈癌构成比。以国家卫生部开展农村妇女免费两癌筛查的2009年为界,分为2005~2008年(A组)和2009~2015年(B组),比较不同时期宫颈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的变化。结果:2005年至2015年宫颈癌收治例数逐年增长,幅度较大的为2009年540例增至2010年649例,2011年643例增至2012年的807例。Ia期、Ib期发病高峰年龄段为36~50岁,IIa期、IIb期、III期、IV期发病高峰年龄段为41~60岁。2005~2008年组和2009~2015年组宫颈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6.56±9.634)岁和(48.29±9.70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宫颈癌Ⅰa期构成比分别为162/1836(8.8%)、298/5215(5.7%),Ⅰb期构成比分别为556/1836(30.3%)、1923/5215(36.9%),Ⅱa期构成比分别为126/1836(6.9%)、434/5215(8.3%),Ⅱb期构成比分别为542/1836(29.5%)、1369/5215(26.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及Ⅳ期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5~2008年组和2009~2015年组的宫颈鳞癌构成比分别为1653/1836(90.0%)、4535/5215(87.0%),腺鳞癌构成比分别为30/1836(1.6%)、203/5215(3.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腺癌及其他类型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性筛查以35~64岁为主,涵盖宫颈癌绝大部分人群。随着宫颈癌筛查覆盖率的增加,发现宫颈癌例数增多,以早期宫颈癌增加为主,筛查效果初步成效。宫颈癌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腺鳞癌比例呈增加趋势。
2018年01期 v.27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阅读次数:552 ] |[下载次数:572 ] |[引用频次:38 ] - 王茂淮;谢晓英;叶秀仙;赖凤娣;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对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2012年11月至2017年8月我院经POP定量分度法(POP-Q)证实为阴道穹窿脱垂Ⅱ期以上、中盆腔缺陷为主的POP初治患者(≥Ⅲ期)以及部分POP手术后复发患者73例,分别行腹腔镜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手术前后分别依据POP-Q、国际尿失禁调查问卷(ICIQ-SF)、盆底功能障碍疾病相关问卷-简要版(PFDI-20)、盆底疾病生活影响问卷-简易版7(PFIQ-7)、盆底器官脱垂/尿失禁对性功能影响的调查问卷(PISQ-12)、尿失禁生活质量影响问卷(I-QOL)、泌尿生殖道疾病相关问卷-6(UDI-6)、尿失禁影响程度相关问卷-7(IIQ-7)分别评价解剖和功能疗效。结果:7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4例行腹腔镜下子宫骶骨固定术,5例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腹腔镜下骶骨固定术,64例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骶骨固定术。POP-Q分期Aa、Ba、C、Ap、Bp各指示点解剖位置均数由术前(2.12±1.27)cm、(3.66±2.92)cm、(2.65±2.68)cm、(0.79±1.91)cm、(1.56±3.04)cm分别恢复为术后(-2.72±0.21)cm、(-2.74±0.19)cm、(-6.60±2.88)cm、(-2.50±0.69)cm、(-2.37±1.08)cm。PFIQ-7、PFDI-20评分由术前(33.71±11.12)、(49.69±10.02)分恢复为(2.01±6.11)、(3.03±10.02)分,I-QOL评分由术前(79.40±27.64)分提高到(106.96±13.02)分(P<0.001)。结论:腹腔镜子宫/阴道骶骨固定术可恢复盆腔脱垂患者POP-Q正常解剖结构,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性生活质量,客观满意度高,治疗效果满意。
2018年01期 v.27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阅读次数:579 ] |[下载次数:272 ] |[引用频次:16 ] - 王贞静;孙梅;秦莹莹;盛燕;唐蓉;马增香;姜晶晶;万吉鹏;陈子江;
目的:探讨自然周期冻融囊胚移植周期中,使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诱发排卵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2014年5月至2015年2月就诊于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的不孕症患者192例,随机分为HCG组(98例)和非HCG组(94例),统计分析其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及流产率。结果:HCG组和非HCG组的临床特征(年龄、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等)、临床妊娠率(66.3%vs 72.3%,P=0.44)、活产率(58.2%vs 68.1%,P=0.16)以及流产率(10.8%vs 4.4%,P=0.2)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根据既往妊娠史将患者分为原发性不孕症(126例)和继发性不孕症(66例)两个亚组。继发性不孕症患者中,HCG组(n=35)较非HCG组(n=31)的临床妊娠率(45.7%vs93.5%,P<0.001)、活产率(37.1%vs 87.1%,P<0.001)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原发性不孕症患者中,HCG和非HCG组的各项临床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然周期冻融囊胚移植过程中,使用HCG诱发排卵不影响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但对继发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可能存在不良影响。
2018年01期 v.27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阅读次数:721 ] |[下载次数:339 ] |[引用频次:4 ] - 张程举;赵先兰;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64例妊娠合并PAH患者的临床资料,轻度PAH 19例,中度PAH 19例,重度PAH 26例。结果:64例患者中死亡或病情恶化自动出院共8例,均为重度PAH组。3组的中转ICU、定期产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患者中,1例早孕患者因重度PAH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给予人工流产清宫术,剖宫取胎术3例,引产4例,剖宫产53例,经阴道分娩2例,1例入院时出现肺栓塞死亡。64例患者中活产新生儿55例,其中剖宫产53例,阴道分娩2例;轻度PAH活产儿19例,中度PAH活产儿17例,重度PAH活产儿19例。3组的新生儿体重、胎龄、转ICU率、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合并PAH患者的临床结局与PAH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2018年01期 v.27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阅读次数:600 ] |[下载次数:286 ] |[引用频次: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