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北华,男,1961年8月,博士、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第一层级)、山东大学齐鲁医学杰出名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先后担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和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委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医学命审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主编。
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致力于妇科肿瘤临床诊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详细内容

论著

  • 雷公藤内酯醇联合紫杉醇对COC1/DDP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对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的调控

    刘斐;谭布珍;

    目的:通过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P)联合紫杉醇对耐顺铂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COC1/DDP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探讨两药联合对COC1/DDP细胞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COC1/DDP细胞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紫杉醇组(3.13μg/ml)、LY294002组(10μmol/ml)、TP组(10ng/ml)、LY294002+紫杉醇组(10μmol/ml LY294002+3.13μg/ml紫杉醇)、TP+紫杉醇组(10ng/ml TP+3.13μg/ml紫杉醇)。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的细胞增殖活性;普通光镜及AO/EB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Akt、pAkt、GSK3β、p-GSK3β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细胞增殖抑制率:TP+紫杉醇组显著高于TP、紫杉醇组(P<0.05);LY294002+紫杉醇组显著高于LY294002、紫杉醇组(P<0.05)。联合用药组中,TP+紫杉醇组显著高于LY294002+紫杉醇组(P<0.05);单用药组中,TP组>紫杉醇组>LY294002组(P<0.05)。各组抑制率均呈时间依赖性(P<0.05)。(2)普通光镜及AO/EB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除空白组外,各用药组的细胞形态均有凋亡样改变。两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凋亡数显著高于各自单药组,TP+紫杉醇组高于LY294002+紫杉醇组;单用药组的细胞凋亡数:TP组>紫杉醇组>LY294002组。(3)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两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凋亡率大于各自单药组(P<0.05)。联合用药组中,TP+紫杉醇组凋亡率显著高于LY294002+紫杉醇组(P<0.05);单药组的细胞凋亡率为:TP>紫杉醇>LY294002(P<0.05)。(4)p-Akt蛋白和p-GSK3β蛋白的表达从空白对照组→紫杉醇组→LY294002组→TP组→LY294002+紫杉醇组→TP+紫杉醇组,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而总Akt、GSK3β蛋白的表达不变。结论:TP可协同紫杉醇促进COC1/DDP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从而下调了耐药相关蛋白p-Akt、p-GSK3β的表达。

    2013年12期 v.22 945-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48 ] |[引用频次:24 ]
  • 雷公藤内酯醇联合紫杉醇对COC1/DDP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对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的调控

    刘斐;谭布珍;

    目的:通过研究雷公藤内酯醇(TP)联合紫杉醇对耐顺铂人上皮性卵巢癌细胞(COC1/DDP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探讨两药联合对COC1/DDP细胞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COC1/DDP细胞随机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紫杉醇组(3.13μg/ml)、LY294002组(10μmol/ml)、TP组(10ng/ml)、LY294002+紫杉醇组(10μmol/ml LY294002+3.13μg/ml紫杉醇)、TP+紫杉醇组(10ng/ml TP+3.13μg/ml紫杉醇)。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的细胞增殖活性;普通光镜及AO/EB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Akt、pAkt、GSK3β、p-GSK3β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1)细胞增殖抑制率:TP+紫杉醇组显著高于TP、紫杉醇组(P<0.05);LY294002+紫杉醇组显著高于LY294002、紫杉醇组(P<0.05)。联合用药组中,TP+紫杉醇组显著高于LY294002+紫杉醇组(P<0.05);单用药组中,TP组>紫杉醇组>LY294002组(P<0.05)。各组抑制率均呈时间依赖性(P<0.05)。(2)普通光镜及AO/EB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除空白组外,各用药组的细胞形态均有凋亡样改变。两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凋亡数显著高于各自单药组,TP+紫杉醇组高于LY294002+紫杉醇组;单用药组的细胞凋亡数:TP组>紫杉醇组>LY294002组。(3)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两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凋亡率大于各自单药组(P<0.05)。联合用药组中,TP+紫杉醇组凋亡率显著高于LY294002+紫杉醇组(P<0.05);单药组的细胞凋亡率为:TP>紫杉醇>LY294002(P<0.05)。(4)p-Akt蛋白和p-GSK3β蛋白的表达从空白对照组→紫杉醇组→LY294002组→TP组→LY294002+紫杉醇组→TP+紫杉醇组,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而总Akt、GSK3β蛋白的表达不变。结论:TP可协同紫杉醇促进COC1/DDP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GSK3β信号通路,从而下调了耐药相关蛋白p-Akt、p-GSK3β的表达。

    2013年12期 v.22 945-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48 ] |[引用频次:24 ]
  • Notch1信号蛋白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王明义;吕瑜玫;易棵;王林;辛晓燕;王雨;

    目的:检测Notch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探讨其在卵巢癌的形成和转化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109例卵巢癌(其中65例为单侧卵巢癌)、65例单侧卵巢癌患者健侧卵巢(配对对照)及48例正常卵巢组织(正常对照)中Notch1的表达。结果:(1)卵巢癌中Notch1阳性表达率[95.4%(104/109)]显著高于配对对照组[7.7%(5/65)]和正常对照组[6.3%(3/48)](P<0.01),而后两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2)卵巢癌中Notch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FIGO)及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1),临床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Notch1的表达越高;而与年龄、家族史、肿瘤位置、有无腹水、有无周围组织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Notch1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促癌基因作用,为卵巢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2013年12期 v.22 951-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4 ] |[引用频次:4 ]
  • Notch1信号蛋白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王明义;吕瑜玫;易棵;王林;辛晓燕;王雨;

    目的:检测Notch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探讨其在卵巢癌的形成和转化过程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卵巢癌临床病理学参数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109例卵巢癌(其中65例为单侧卵巢癌)、65例单侧卵巢癌患者健侧卵巢(配对对照)及48例正常卵巢组织(正常对照)中Notch1的表达。结果:(1)卵巢癌中Notch1阳性表达率[95.4%(104/109)]显著高于配对对照组[7.7%(5/65)]和正常对照组[6.3%(3/48)](P<0.01),而后两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2)卵巢癌中Notch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FIGO)及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1),临床分期越高、分化程度越低,Notch1的表达越高;而与年龄、家族史、肿瘤位置、有无腹水、有无周围组织浸润、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Notch1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促癌基因作用,为卵巢癌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2013年12期 v.22 951-9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4 ] |[引用频次:4 ]
  • TWEAK调控凋亡增加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对铂类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马宁;邱丽华;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在调控上皮性卵巢癌(EOC)细胞对顺铂(DDP)敏感性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TWEAK刺激A2780/cDDP细胞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及DDP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采用透射电镜检测细胞核染色质形态和凋亡小体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的活化情况。结果:TWEAK对A2780/cDDP细胞的增殖能力无影响,但能显著增加A2780/cDDP细胞对DDP的敏感性。流式结果显示,随着TWEAK剂量增加,A2780/cDDP细胞的凋亡显著增加。TWEAK刺激后A2780/cDDP细胞中caspase 3活化体表达增加,细胞核染色质发生形态变化,诱导了细胞的凋亡及凋亡小体形成。结论:TWEAK通过活化凋亡相关通路,促进EOC细胞凋亡,提高了DDP耐药EOC细胞对DDP的敏感性。这可能为临床开创逆转EOC铂类耐药的治疗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2013年12期 v.22 955-958+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0 ]
  • TWEAK调控凋亡增加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对铂类药物敏感性的研究

    马宁;邱丽华;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样凋亡微弱诱导剂(TWEAK)在调控上皮性卵巢癌(EOC)细胞对顺铂(DDP)敏感性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TWEAK刺激A2780/cDDP细胞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及DDP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采用透射电镜检测细胞核染色质形态和凋亡小体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 3的活化情况。结果:TWEAK对A2780/cDDP细胞的增殖能力无影响,但能显著增加A2780/cDDP细胞对DDP的敏感性。流式结果显示,随着TWEAK剂量增加,A2780/cDDP细胞的凋亡显著增加。TWEAK刺激后A2780/cDDP细胞中caspase 3活化体表达增加,细胞核染色质发生形态变化,诱导了细胞的凋亡及凋亡小体形成。结论:TWEAK通过活化凋亡相关通路,促进EOC细胞凋亡,提高了DDP耐药EOC细胞对DDP的敏感性。这可能为临床开创逆转EOC铂类耐药的治疗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2013年12期 v.22 955-958+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0 ]
  • 不同移植液对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刘辉;吴克良;仲万霞;于官令;刘玉金;王苗苗;陈子江;

    目的:比较不同移植天数,G-1、G-2、EmbryoGlue作为移植液对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周期的1517例患者,按移植天数不同,分为第2天(D2)移植组、第3天(D3)移植组、第5天(D5)移植组。分别比较G-1、EmbryoGlue对D2移植的临床结局的影响,G-2、EmbryoGlue对D3和D5移植的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D2移植组中G-1和EmbryoGlue作为移植液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胚胎停育率、胚胎流产率、胚胎异位妊娠率、胚胎活产率、婴儿早产率、婴儿足月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D3移植组中,G-2与EmbryoGlue作为移植液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胚胎停育率、胚胎异位妊娠率、婴儿早产率、婴儿足月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G-2作为移植液的胚胎流产率显著低于EmbryoGlue[4.99%(21/441)vs 9.90%(40/404),P<0.01],胚胎活产率显著高于EmbryoGlue[81.41%(359/441)vs 74.50%(301/404),P<0.05]。D5移植组中,G-2与EmbryoGlue作为移植液的妊娠结局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G-1、G-2作为胚胎移植液同样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与EmbryoGlue相比,G-2作为D3胚胎移植液在胚胎流产率和胚胎活产率指标方面具有优势。

    2013年12期 v.22 959-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0 ] |[引用频次:7 ]
  • 不同移植液对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刘辉;吴克良;仲万霞;于官令;刘玉金;王苗苗;陈子江;

    目的:比较不同移植天数,G-1、G-2、EmbryoGlue作为移植液对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生殖医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治疗周期的1517例患者,按移植天数不同,分为第2天(D2)移植组、第3天(D3)移植组、第5天(D5)移植组。分别比较G-1、EmbryoGlue对D2移植的临床结局的影响,G-2、EmbryoGlue对D3和D5移植的临床结局的影响。结果:D2移植组中G-1和EmbryoGlue作为移植液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胚胎停育率、胚胎流产率、胚胎异位妊娠率、胚胎活产率、婴儿早产率、婴儿足月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D3移植组中,G-2与EmbryoGlue作为移植液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胚胎停育率、胚胎异位妊娠率、婴儿早产率、婴儿足月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G-2作为移植液的胚胎流产率显著低于EmbryoGlue[4.99%(21/441)vs 9.90%(40/404),P<0.01],胚胎活产率显著高于EmbryoGlue[81.41%(359/441)vs 74.50%(301/404),P<0.05]。D5移植组中,G-2与EmbryoGlue作为移植液的妊娠结局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G-1、G-2作为胚胎移植液同样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结局;与EmbryoGlue相比,G-2作为D3胚胎移植液在胚胎流产率和胚胎活产率指标方面具有优势。

    2013年12期 v.22 959-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0 ] |[引用频次:7 ]
  • 两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文娅;陈宇栋;王文军;李予;李琳;陈晓莉;何钻玉;杨冬梓;张清学;

    目的:比较月经规律患者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两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冷冻胚胎移植的月经规律、年龄≤40岁,可利用冷冻胚胎数≥3的139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自然周期组(NC组,70例)和激素替代周期组(HRT组,69例),其中NC组中62例、HRT组中56例完成了冷冻胚胎移植。比较两组患者的内膜厚度、ET日的E2水平、周期取消率、着床率、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和早期自然流产率。结果:NC组和HRT组的周期取消率分别为11.43%和18.84%,着床率为16.97%和15.89%,妊娠率为38.70%和35.71%,临床妊娠率为35.48%和30.36%,继续妊娠率为29.03%和28.57%,早期自然流产率为13.64%和5.88%,两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NC组的内膜厚度[(10.16±2.30)mm]厚于HRT组[(8.84±1.26)mm],胚胎移植日的E2水平[(157.48±88.46)ng/L]低于HRT组[(273.57±284.76)ng/L],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NC与HRT准备子宫内膜对冷冻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无影响。

    2013年12期 v.22 963-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0 ] |[引用频次:12 ]
  • 两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冷冻胚胎移植妊娠结局影响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文娅;陈宇栋;王文军;李予;李琳;陈晓莉;何钻玉;杨冬梓;张清学;

    目的:比较月经规律患者冷冻胚胎移植周期两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盲、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2年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生殖中心行冷冻胚胎移植的月经规律、年龄≤40岁,可利用冷冻胚胎数≥3的139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自然周期组(NC组,70例)和激素替代周期组(HRT组,69例),其中NC组中62例、HRT组中56例完成了冷冻胚胎移植。比较两组患者的内膜厚度、ET日的E2水平、周期取消率、着床率、妊娠率、临床妊娠率、继续妊娠率和早期自然流产率。结果:NC组和HRT组的周期取消率分别为11.43%和18.84%,着床率为16.97%和15.89%,妊娠率为38.70%和35.71%,临床妊娠率为35.48%和30.36%,继续妊娠率为29.03%和28.57%,早期自然流产率为13.64%和5.88%,两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NC组的内膜厚度[(10.16±2.30)mm]厚于HRT组[(8.84±1.26)mm],胚胎移植日的E2水平[(157.48±88.46)ng/L]低于HRT组[(273.57±284.76)ng/L],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NC与HRT准备子宫内膜对冷冻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无影响。

    2013年12期 v.22 963-9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0 ] |[引用频次:12 ]
  • GnRHa对化疗引起卵巢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的Meta分析

    罗素芳;蒋凤艳;

    目的:系统评价化疗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防止绝经前化疗妇女卵巢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disc数据库,收集使用GnRHa对绝经前化疗妇女的卵巢功能保护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5.1软件分析卵巢功能早衰(POF)的发生率、月经恢复率、妊娠率、排卵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共670例患恶性疾病需化疗的绝经前妇女。Meta分析结果显示:(1)化疗联合GnRHa明显降低了POF发生率[RR=0.31,95%CI(0.15~0.64),P=0.002],提高了停止化疗后的月经恢复率和排卵率[月经:RR=1.37,95%CI(1.06~1.77),P=0.01;排卵:RR=2.50,95%CI(1.45~4.31),P=0.001]。(2)GnRHa联合化疗与单独化疗患者的妊娠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妊娠率:RR=0.64,95%CI(0.19~2.18),P=0.48;不良反应发生率:RR=1.31,95%CI(0.97~1.76),P=0.07]。结论:化疗联合GnRHa治疗,可防止化疗对卵巢功能的损害,降低POF的发生率,提高月经恢复率和排卵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2013年12期 v.22 967-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4 ] |[引用频次:15 ]
  • GnRHa对化疗引起卵巢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的Meta分析

    罗素芳;蒋凤艳;

    目的:系统评价化疗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防止绝经前化疗妇女卵巢损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BMdisc数据库,收集使用GnRHa对绝经前化疗妇女的卵巢功能保护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Man5.1软件分析卵巢功能早衰(POF)的发生率、月经恢复率、妊娠率、排卵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共纳入8篇文献,共670例患恶性疾病需化疗的绝经前妇女。Meta分析结果显示:(1)化疗联合GnRHa明显降低了POF发生率[RR=0.31,95%CI(0.15~0.64),P=0.002],提高了停止化疗后的月经恢复率和排卵率[月经:RR=1.37,95%CI(1.06~1.77),P=0.01;排卵:RR=2.50,95%CI(1.45~4.31),P=0.001]。(2)GnRHa联合化疗与单独化疗患者的妊娠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妊娠率:RR=0.64,95%CI(0.19~2.18),P=0.48;不良反应发生率:RR=1.31,95%CI(0.97~1.76),P=0.07]。结论:化疗联合GnRHa治疗,可防止化疗对卵巢功能的损害,降低POF的发生率,提高月经恢复率和排卵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2013年12期 v.22 967-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4 ] |[引用频次:15 ]
  • IVF周期中非多囊卵巢患者基础睾酮值对卵巢功能的预测

    孙博;孙莹璞;王芳;孙婧;于文竹;

    目的: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患者基础睾酮(T)值的水平,探讨其与卵巢反应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于我中心行第一周期IVF长方案控制性促排卵(COH)助孕的1413例患者。根据基础T值分为A组(T≤20ng/dl,473例)和B组(T>20ng/dl,9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T值与卵巢反应性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基础FSH水平、基础LH水平、窦卵泡数、Gn天数、Gn总量、>14mm卵泡数、获卵数、HCG日内膜厚度(cm)、优质胚胎数、冷冻胚胎数均差异显著(P<0.05)。基础T水平与卵巢反应性、HCG日>14mm卵泡数及Gn总用量呈正相关性。结论:基础T值能预测患者的卵巢功能及COH中Gn用量。

    2013年12期 v.22 972-974+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3 ]
  • IVF周期中非多囊卵巢患者基础睾酮值对卵巢功能的预测

    孙博;孙莹璞;王芳;孙婧;于文竹;

    目的: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患者基础睾酮(T)值的水平,探讨其与卵巢反应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至2012年7月于我中心行第一周期IVF长方案控制性促排卵(COH)助孕的1413例患者。根据基础T值分为A组(T≤20ng/dl,473例)和B组(T>20ng/dl,9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T值与卵巢反应性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基础FSH水平、基础LH水平、窦卵泡数、Gn天数、Gn总量、>14mm卵泡数、获卵数、HCG日内膜厚度(cm)、优质胚胎数、冷冻胚胎数均差异显著(P<0.05)。基础T水平与卵巢反应性、HCG日>14mm卵泡数及Gn总用量呈正相关性。结论:基础T值能预测患者的卵巢功能及COH中Gn用量。

    2013年12期 v.22 972-974+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3 ]
  •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时机的安全性探讨

    王云霞;余艳红;钟梅;刘萍;贾晓婕;

    目的:从病理角度探讨剖宫产后妊娠的时机,分析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1日至6月30日在我院行腹壁疤痕剔除+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156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妊娠孕妇,术中观察盆腹腔粘连情况,准确测量子宫下段厚度。取出胎盘后,取下段切口边缘最薄处的子宫肌壁组织送病理,检查其组织成分,并在高倍镜下测算子宫下段平滑肌与胶原纤维的比例(平胶比例)并行血管计数。选取同期行选择性剖宫产的30例初产妇为对照。通过临床观察,探讨疤痕子宫不同间隔时间再次妊娠临产前及临产后对母儿安全的影响。结果:剖宫产术后7~11个月、1~2年、2~3年、3~4年、4~5年、5~6年妊娠者,子宫下段厚度分别为(0.56±0.28)cm、(0.55±0.27)cm、(0.62±0.26)cm、(0.56±0.26)cm、(0.66±0.25)cm和(0.66±0.25)cm;平胶比例分别为2.98±0.97、2.83±1.54、2.49±0.93、2.26±0.94、2.47±1.14、2.81±0.98);血管计数分别为(18.43±8.24、19.45±4.61、18.07±4.55、20.31±6.01、20.44±6.10、18.14±4.06),以上6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剖宫产术后8年以上(8~11年)妊娠者,子宫下段厚度明显变薄,平胶比例降低,血管计数减少;与术后1~6年妊娠者及初次剖宫产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术后1~6年妊娠者的子宫下段厚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平胶比例低于对照组,血管计数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1年后开始妊娠是较安全的;术后8年尤其是10年以上妊娠者,子宫破裂风险明显增加,应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及时予以适当的产科处理。

    2013年12期 v.22 975-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43 ] |[引用频次:31 ]
  •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时机的安全性探讨

    王云霞;余艳红;钟梅;刘萍;贾晓婕;

    目的:从病理角度探讨剖宫产后妊娠的时机,分析疤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1日至6月30日在我院行腹壁疤痕剔除+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156例剖宫产术后晚期妊娠孕妇,术中观察盆腹腔粘连情况,准确测量子宫下段厚度。取出胎盘后,取下段切口边缘最薄处的子宫肌壁组织送病理,检查其组织成分,并在高倍镜下测算子宫下段平滑肌与胶原纤维的比例(平胶比例)并行血管计数。选取同期行选择性剖宫产的30例初产妇为对照。通过临床观察,探讨疤痕子宫不同间隔时间再次妊娠临产前及临产后对母儿安全的影响。结果:剖宫产术后7~11个月、1~2年、2~3年、3~4年、4~5年、5~6年妊娠者,子宫下段厚度分别为(0.56±0.28)cm、(0.55±0.27)cm、(0.62±0.26)cm、(0.56±0.26)cm、(0.66±0.25)cm和(0.66±0.25)cm;平胶比例分别为2.98±0.97、2.83±1.54、2.49±0.93、2.26±0.94、2.47±1.14、2.81±0.98);血管计数分别为(18.43±8.24、19.45±4.61、18.07±4.55、20.31±6.01、20.44±6.10、18.14±4.06),以上6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剖宫产术后8年以上(8~11年)妊娠者,子宫下段厚度明显变薄,平胶比例降低,血管计数减少;与术后1~6年妊娠者及初次剖宫产者比较差异显著(P<0.01)。术后1~6年妊娠者的子宫下段厚度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平胶比例低于对照组,血管计数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术1年后开始妊娠是较安全的;术后8年尤其是10年以上妊娠者,子宫破裂风险明显增加,应密切观察子宫收缩情况及时予以适当的产科处理。

    2013年12期 v.22 975-9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43 ] |[引用频次:31 ]
  • 宫颈电环切除术后至妊娠的时间间隔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吴越;舒焰红;钱德英;张冠荣;岑坚敏;陈观娣;何裕;

    目的:探讨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术后至妊娠的时间间隔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年~2010年LEEP术后准备生育的106例妇女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门诊准备生育、无宫颈治疗史的106例健康妇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率及妊娠方式。按LEEP术后至受孕的时间间隔,将病例组中妊娠者分为3组:术后12月内、术后13~24月和25月后组,比较3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病例组中1例失访。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妊娠率分别为98.10%(103/105)和99.06%(105/106);自然妊娠率分别为99.03%(102/105)和99.05%(104/106);剖宫产率分别为37.14(39/105)和35.85%(38/106),两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剖宫产原因不同,病例组中因高龄因素行剖宫产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病例组中术后12个月内、13~24个月和25个月后妊娠者分别有27例、43例和32例,3组的流产、早产、胎膜早破和剖宫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LEEP术后至妊娠的时间间隔不影响患者的受孕及妊娠结局。

    2013年12期 v.22 980-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2 ]
  • 宫颈电环切除术后至妊娠的时间间隔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吴越;舒焰红;钱德英;张冠荣;岑坚敏;陈观娣;何裕;

    目的:探讨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术后至妊娠的时间间隔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年~2010年LEEP术后准备生育的106例妇女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门诊准备生育、无宫颈治疗史的106例健康妇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率及妊娠方式。按LEEP术后至受孕的时间间隔,将病例组中妊娠者分为3组:术后12月内、术后13~24月和25月后组,比较3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病例组中1例失访。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妊娠率分别为98.10%(103/105)和99.06%(105/106);自然妊娠率分别为99.03%(102/105)和99.05%(104/106);剖宫产率分别为37.14(39/105)和35.85%(38/106),两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剖宫产原因不同,病例组中因高龄因素行剖宫产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病例组中术后12个月内、13~24个月和25个月后妊娠者分别有27例、43例和32例,3组的流产、早产、胎膜早破和剖宫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LEEP术后至妊娠的时间间隔不影响患者的受孕及妊娠结局。

    2013年12期 v.22 980-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2 ]
  • 输卵管结扎对卵巢癌影响的研究

    杨立;张颖;赵倩;程一姗;王冰冰;袁晓瑞;

    目的:比较卵巢癌不同发病年龄、体重指数(BMI)、孕产次、病理分类、组织学分级、二元论分型中输卵管结扎的比例,探讨输卵管结扎对卵巢癌的影响。方法:选取2001年6月~2013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89例卵巢癌患者,同期选取因子宫肌瘤、子宫脱垂就诊的20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输卵管结扎比例。结果:189例卵巢癌患者中89例行输卵管结扎,209例对照组中99例行输卵管结扎。卵巢癌患者中≤44岁者的输卵管结扎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MI为18.5~24.9kg/m2和≥25kg/m2者的输卵管结扎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孕产1~2次者输卵管结扎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3次者的输卵管结扎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卵巢浆液性癌、黏液性癌和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中,行输卵管结扎的比例分别为44.4%(48/108)、52.5%(32/61)和45.0%(9/20)。卵巢癌不同病理类型间的输卵管结扎比例无显著差异(P=0.593)。卵巢癌G1、G2、G3级患者中,行输卵管结扎的比例分别为50.0%(52/104)、50.9%(29/57)和28.6%(8/28),无显著差异(P=0.104);但G3级显著低于G1+G2组(P=0.033)。二元论分型Ⅰ、Ⅱ型中行输卵管结扎比例分别为50.0%(52/104)和43.5%(37/85),无显著差异(P=0.375)。结论:卵巢癌的发病机理、组织起源等可能与输卵管结扎有关。

    2013年12期 v.22 983-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5 ] |[引用频次:2 ]
  • 输卵管结扎对卵巢癌影响的研究

    杨立;张颖;赵倩;程一姗;王冰冰;袁晓瑞;

    目的:比较卵巢癌不同发病年龄、体重指数(BMI)、孕产次、病理分类、组织学分级、二元论分型中输卵管结扎的比例,探讨输卵管结扎对卵巢癌的影响。方法:选取2001年6月~2013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89例卵巢癌患者,同期选取因子宫肌瘤、子宫脱垂就诊的20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输卵管结扎比例。结果:189例卵巢癌患者中89例行输卵管结扎,209例对照组中99例行输卵管结扎。卵巢癌患者中≤44岁者的输卵管结扎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MI为18.5~24.9kg/m2和≥25kg/m2者的输卵管结扎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孕产1~2次者输卵管结扎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3次者的输卵管结扎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卵巢浆液性癌、黏液性癌和子宫内膜样癌患者中,行输卵管结扎的比例分别为44.4%(48/108)、52.5%(32/61)和45.0%(9/20)。卵巢癌不同病理类型间的输卵管结扎比例无显著差异(P=0.593)。卵巢癌G1、G2、G3级患者中,行输卵管结扎的比例分别为50.0%(52/104)、50.9%(29/57)和28.6%(8/28),无显著差异(P=0.104);但G3级显著低于G1+G2组(P=0.033)。二元论分型Ⅰ、Ⅱ型中行输卵管结扎比例分别为50.0%(52/104)和43.5%(37/85),无显著差异(P=0.375)。结论:卵巢癌的发病机理、组织起源等可能与输卵管结扎有关。

    2013年12期 v.22 983-9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5 ] |[引用频次:2 ]
  • 球体替代纽扣改良腹腔镜Vecchietti阴道成形手术12例临床分析

    魏美玲;张向宁;贾宗洋;

    目的:探讨用球体替代纽扣实施腹腔镜Vecchietti阴道成形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03年至2012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行腹腔镜Vecchietti阴道成形术的20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其中行传统腹腔镜Vecchietti阴道成形手术者8例(纽扣组),用球体替代纽扣实施改良腹腔镜Vecchietti阴道成形手术者12例(球体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提拉疼痛评分,以及术后3月及6月的阴道长度(cm)和宽度(cm)。结果:球体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VAS)均显著低于纽扣组(P<0.05)。术后3月及6月复查,两组患者的阴道长度及宽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球体替代纽扣改良腹腔镜Vecchietti阴道成形手术与传统腹腔镜Vecchietti阴道成形手术相比较,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明显缓解患者术后提拉疼痛,同时又保留传统手术方式的优点,是一种创伤更小、更加简约可行的手术方式。

    2013年12期 v.22 986-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 球体替代纽扣改良腹腔镜Vecchietti阴道成形手术12例临床分析

    魏美玲;张向宁;贾宗洋;

    目的:探讨用球体替代纽扣实施腹腔镜Vecchietti阴道成形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的优越性。方法:选取2003年至2012年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科行腹腔镜Vecchietti阴道成形术的20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其中行传统腹腔镜Vecchietti阴道成形手术者8例(纽扣组),用球体替代纽扣实施改良腹腔镜Vecchietti阴道成形手术者12例(球体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提拉疼痛评分,以及术后3月及6月的阴道长度(cm)和宽度(cm)。结果:球体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VAS)均显著低于纽扣组(P<0.05)。术后3月及6月复查,两组患者的阴道长度及宽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球体替代纽扣改良腹腔镜Vecchietti阴道成形手术与传统腹腔镜Vecchietti阴道成形手术相比较,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明显缓解患者术后提拉疼痛,同时又保留传统手术方式的优点,是一种创伤更小、更加简约可行的手术方式。

    2013年12期 v.22 986-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短篇论著

  • 两种改良腹腔镜术式行大子宫切除的比较

    甘精华;农文政;杜萍;

    目的:比较改良腹腔镜大子宫切除术(TLH)与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大子宫切除术(LAV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7例大子宫(子宫大小≥孕12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改良TLH组65例,改良LAVH组6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重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27例患者手术均能顺利完成,改良TLH组2例术中转LAVH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改良TLH组的手术时间[(116.0±30.4)min]、出血量[(98.3±45.8)ml]均显著低于改良LAVH组[(147.0±40.4)min,(133±41.7)ml](P<0.05)。两组的子宫重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为微创、安全、有效,改良TLH比改良LAVH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术者手术经验和技术及手术设备和器械因素选择安全、有效术式。

    2013年12期 v.22 990-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4 ]
  • 两种改良腹腔镜术式行大子宫切除的比较

    甘精华;农文政;杜萍;

    目的:比较改良腹腔镜大子宫切除术(TLH)与改良腹腔镜辅助阴式大子宫切除术(LAVH)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7例大子宫(子宫大小≥孕12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改良TLH组65例,改良LAVH组62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重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27例患者手术均能顺利完成,改良TLH组2例术中转LAVH完成,无一例中转开腹。改良TLH组的手术时间[(116.0±30.4)min]、出血量[(98.3±45.8)ml]均显著低于改良LAVH组[(147.0±40.4)min,(133±41.7)ml](P<0.05)。两组的子宫重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为微创、安全、有效,改良TLH比改良LAVH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术者手术经验和技术及手术设备和器械因素选择安全、有效术式。

    2013年12期 v.22 990-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4 ]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

    李云秀;杨茗;何雅婷;龙大坚;纪艳洁;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患者的试产成功率、产程及母婴并发症。方法:选取2012年1至2013年3月在我院行阴道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153例产妇为研究组,同期选取行阴道分娩的200例孕足月初产妇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阴道试产成功率、产程、母婴并发症。结果:研究组153例,试产成功130例(84.97%);对照组200例,试产成功183例(91.50%)。两组的阴道试产成功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新生儿窒息率、巨大儿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第三产程时间、手取胎盘率、会阴侧切率及产后出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有1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史的孕妇,应给予充分的阴道试产机会,同时应积极处理第三产程,预防产后出血。

    2013年12期 v.22 993-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5 ] |[引用频次:18 ]
  •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分析

    李云秀;杨茗;何雅婷;龙大坚;纪艳洁;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患者的试产成功率、产程及母婴并发症。方法:选取2012年1至2013年3月在我院行阴道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153例产妇为研究组,同期选取行阴道分娩的200例孕足月初产妇为对照组。分析两组的阴道试产成功率、产程、母婴并发症。结果:研究组153例,试产成功130例(84.97%);对照组200例,试产成功183例(91.50%)。两组的阴道试产成功率、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新生儿窒息率、巨大儿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第三产程时间、手取胎盘率、会阴侧切率及产后出血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有1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史的孕妇,应给予充分的阴道试产机会,同时应积极处理第三产程,预防产后出血。

    2013年12期 v.22 993-9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5 ] |[引用频次:18 ]
  • 妊娠早、中期妇女甲状腺疾病新指南筛查结果分析

    马小玲;

    目的:探讨早、中孕妇女检测血清TSH、FT4、TPOAb对甲状腺疾病的筛查意义,并比较中国《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标准(简称中国指南)与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断和处理:美国甲状腺学会指南》标准(简称ATA标准)。方法:选取2012年7月1日至9月31日在昆山妇幼保健所初次围产检查的妇女共649例,其中早孕期(1~12周,T1期)221例、中孕期(13~27周,T2期)428例,常规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T4(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分别参考中国指南和ATA标准分析检测结果。结果:(1)中国指南和ATA标准相同诊断:T1期85.53%,T2期80.85%;649例孕妇中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12例(1.85%),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0.31%),妊娠甲亢综合征19例(2.92%),TPOAb阳性37例(5.70%),单纯低甲状腺激素12例(1.85%)。(2)中国指南和ATA标准争议诊断:参照中国指南,诊断增加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0.15%),妊娠甲亢综合征16例(2.47%);参照ATA标准,诊断增加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97例(14.94%),其中TPOAb阳性11例。结论:孕期甲状腺疾病筛查是必要的。ATA标准与中国指南标准比较,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筛查无显著差异,但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筛查的阳性率更高,差异显著。

    2013年12期 v.22 996-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73 ] |[引用频次:17 ]
  • 妊娠早、中期妇女甲状腺疾病新指南筛查结果分析

    马小玲;

    目的:探讨早、中孕妇女检测血清TSH、FT4、TPOAb对甲状腺疾病的筛查意义,并比较中国《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标准(简称中国指南)与美国甲状腺学会(ATA)《妊娠和产后甲状腺疾病诊断和处理:美国甲状腺学会指南》标准(简称ATA标准)。方法:选取2012年7月1日至9月31日在昆山妇幼保健所初次围产检查的妇女共649例,其中早孕期(1~12周,T1期)221例、中孕期(13~27周,T2期)428例,常规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T4(FT4)、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分别参考中国指南和ATA标准分析检测结果。结果:(1)中国指南和ATA标准相同诊断:T1期85.53%,T2期80.85%;649例孕妇中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12例(1.85%),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0.31%),妊娠甲亢综合征19例(2.92%),TPOAb阳性37例(5.70%),单纯低甲状腺激素12例(1.85%)。(2)中国指南和ATA标准争议诊断:参照中国指南,诊断增加甲状腺功能亢进1例(0.15%),妊娠甲亢综合征16例(2.47%);参照ATA标准,诊断增加甲状腺功能减退或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97例(14.94%),其中TPOAb阳性11例。结论:孕期甲状腺疾病筛查是必要的。ATA标准与中国指南标准比较,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筛查无显著差异,但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筛查的阳性率更高,差异显著。

    2013年12期 v.22 996-9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73 ] |[引用频次:17 ]
  • B-Lynch缝合术规范化培训在临床应用中的指导价值

    刘铭;刘艳;巴秋杰;牛苏梅;李婷;周健;裘佳敏;张治萍;黄鹰;吴飞;钱俏;奚杰;王霞红;陆勤;杨立新;

    目的:通过比较规范化培训前后的临床相关指标,分析B-Lynch缝合术规范化培训在临床应用中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3年3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浦东妇幼保健院及嘉定妇幼保健院实施B-Lynch缝合术的182例单胎、产后出血病例,比较B-Lynch规范化培训前后培训组(145例)和对照组(37例)BLynch缝合前出血量、缝合术后2h出血量、输血率、联合实施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子宫切除率、宫缩剂使用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培训组B-Lynch缝合术后2h出血量减少(P<0.05),输血率降低(P<0.05),规范化培训后术者操作时间明显缩短(P<0.001),联合应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的比率显著降低(P=0.03),宫缩剂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用量显著降低(P=0.044),而卡贝缩宫素(巧特欣)用量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子宫切除率无显著差异(2.1%vs 2.7%,P>0.05)。结论:规范化培训有利于缩短B-Lynch缝合时间,降低缝合术后2h出血量和输血量,并且减少了昂贵缩宫剂的使用,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有助于节约医疗费用和资源。

    2013年12期 v.22 999-10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0 ]
  • B-Lynch缝合术规范化培训在临床应用中的指导价值

    刘铭;刘艳;巴秋杰;牛苏梅;李婷;周健;裘佳敏;张治萍;黄鹰;吴飞;钱俏;奚杰;王霞红;陆勤;杨立新;

    目的:通过比较规范化培训前后的临床相关指标,分析B-Lynch缝合术规范化培训在临床应用中的指导价值。方法:收集2008年4月至2013年3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浦东妇幼保健院及嘉定妇幼保健院实施B-Lynch缝合术的182例单胎、产后出血病例,比较B-Lynch规范化培训前后培训组(145例)和对照组(37例)BLynch缝合前出血量、缝合术后2h出血量、输血率、联合实施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子宫切除率、宫缩剂使用等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培训组B-Lynch缝合术后2h出血量减少(P<0.05),输血率降低(P<0.05),规范化培训后术者操作时间明显缩短(P<0.001),联合应用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的比率显著降低(P=0.03),宫缩剂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用量显著降低(P=0.044),而卡贝缩宫素(巧特欣)用量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的子宫切除率无显著差异(2.1%vs 2.7%,P>0.05)。结论:规范化培训有利于缩短B-Lynch缝合时间,降低缝合术后2h出血量和输血量,并且减少了昂贵缩宫剂的使用,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有助于节约医疗费用和资源。

    2013年12期 v.22 999-10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0 ]
  • 围绝经期女性的综合保健措施与评价

    王红霞;张泽松;周红;刘淑萍;黄晓雯;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的综合保健措施及健康管理模式。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2年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的围绝经期女性100例,建立健康档案,采用Greene症状评分法、更年期Kupperman评分法、Zung抑郁量表等进行基线调查,判断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分别行激素补充治疗、健康教育、营养指导、体育运动指导、心理健康辅导等综合保健干预。干预后1、6月及12月随诊,12月后再次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综合干预后的Kupperman评分、Greene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前后的血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多方面干预的综合保健措施,可提高围绝经期女性激素补充治疗的接受性;可明显缓解围绝经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理状态及提高围绝经期的生活质量。是值得临床推广的围绝经期管理模式。

    2013年12期 v.22 1002-10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22 ] |[引用频次:8 ]
  • 围绝经期女性的综合保健措施与评价

    王红霞;张泽松;周红;刘淑萍;黄晓雯;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的综合保健措施及健康管理模式。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2年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的围绝经期女性100例,建立健康档案,采用Greene症状评分法、更年期Kupperman评分法、Zung抑郁量表等进行基线调查,判断并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分别行激素补充治疗、健康教育、营养指导、体育运动指导、心理健康辅导等综合保健干预。干预后1、6月及12月随诊,12月后再次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综合干预后的Kupperman评分、Greene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干预前后的血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实施多方面干预的综合保健措施,可提高围绝经期女性激素补充治疗的接受性;可明显缓解围绝经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理状态及提高围绝经期的生活质量。是值得临床推广的围绝经期管理模式。

    2013年12期 v.22 1002-10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22 ] |[引用频次:8 ]

综述

  • 剖宫产后瘢痕缺陷的诊治进展

    吴珍珍;朱兰;

    我国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剖宫产瘢痕缺陷(CSD)的概念被引入。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经阴道超声(TVUS)或(非妊娠妇女)生理盐水宫腔声学造影(SIS)检查,见子宫峡部前壁的充盈缺损,可诊断为CSD。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回顾对CSD的概念、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做以全面概述,期望提高临床医生对CSD的识别能力,达到正确诊断、及时治疗的目的。

    2013年12期 v.22 1004-1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3 ] |[引用频次:7 ]
  • 剖宫产后瘢痕缺陷的诊治进展

    吴珍珍;朱兰;

    我国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剖宫产瘢痕缺陷(CSD)的概念被引入。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经阴道超声(TVUS)或(非妊娠妇女)生理盐水宫腔声学造影(SIS)检查,见子宫峡部前壁的充盈缺损,可诊断为CSD。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回顾对CSD的概念、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做以全面概述,期望提高临床医生对CSD的识别能力,达到正确诊断、及时治疗的目的。

    2013年12期 v.22 1004-10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3 ] |[引用频次:7 ]
  • 三维超声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侯艳琼;罗红;

    目前不孕症作为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其诊断和治疗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经阴道二维超声在诊断不孕症病因和排卵监测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三维超声(3D-US)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弥补了二维超声不能观察到冠状切面的不足,通过多平面立体成像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卵巢反应性,使其在不孕症的诊治过程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综述3D-US在不孕症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2013年12期 v.22 1007-10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3 ] |[引用频次:8 ]
  • 三维超声在不孕症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侯艳琼;罗红;

    目前不孕症作为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其诊断和治疗日益受到临床医生的重视。经阴道二维超声在诊断不孕症病因和排卵监测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三维超声(3D-US)技术的发展和更新,弥补了二维超声不能观察到冠状切面的不足,通过多平面立体成像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及卵巢反应性,使其在不孕症的诊治过程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文综述3D-US在不孕症诊治过程中的应用价值。

    2013年12期 v.22 1007-10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3 ] |[引用频次:8 ]
  • 定点活检提高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黄洁冰;杨健之;

    胚胎反复种植失败(RIF)是阻碍辅助生殖技术进一步提高临床妊娠率的困难之一。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是造成反复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宫腔镜下定点活检引起的子宫内膜损伤可通过炎症反应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RIF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

    2013年12期 v.22 1010-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2 ]
  • 定点活检提高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黄洁冰;杨健之;

    胚胎反复种植失败(RIF)是阻碍辅助生殖技术进一步提高临床妊娠率的困难之一。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是造成反复种植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宫腔镜下定点活检引起的子宫内膜损伤可通过炎症反应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从而提高RIF患者的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

    2013年12期 v.22 1010-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2 ]
  • 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损伤及预防康复治疗方法

    赵云;肖梅;

    妊娠和分娩对盆底肌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易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现将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近远期的损伤,以及盆底肌肉功能检测及损伤康复锻炼的方法和效果做一综述。

    2013年12期 v.22 1012-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2 ] |[引用频次:16 ]
  • 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的损伤及预防康复治疗方法

    赵云;肖梅;

    妊娠和分娩对盆底肌肉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易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现将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功能近远期的损伤,以及盆底肌肉功能检测及损伤康复锻炼的方法和效果做一综述。

    2013年12期 v.22 1012-10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2 ] |[引用频次:16 ]
  • 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新进展及面临的新问题

    王晓娜;王丽丽;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样本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宫颈癌及大多数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都存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HPV DNA检测在宫颈筛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如何与细胞学筛查、阴道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优化组合,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同时HPV检测对高级别宫颈病变治疗的术后随访有重要的价值,能有效提示宫颈病变残留或复发。但HPV的高感染率和宫颈高级别病变相对较低的发病率,仍需我们寻找新的能早期预测真正发生宫颈癌风险的实验室指标。

    2013年12期 v.22 1015-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5 ] |[引用频次:9 ]
  • 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筛查新进展及面临的新问题

    王晓娜;王丽丽;

    宫颈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大样本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宫颈癌及大多数宫颈上皮内瘤变(CIN)都存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HPV DNA检测在宫颈筛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如何与细胞学筛查、阴道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优化组合,是我们面临的问题。同时HPV检测对高级别宫颈病变治疗的术后随访有重要的价值,能有效提示宫颈病变残留或复发。但HPV的高感染率和宫颈高级别病变相对较低的发病率,仍需我们寻找新的能早期预测真正发生宫颈癌风险的实验室指标。

    2013年12期 v.22 1015-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5 ] |[引用频次:9 ]

临床经验交流

  • 宫颈超声检查联合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检测对预测早产的临床价值

    高霞;曾琴;李咏梅;

    <正>早产在我国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体重1000~2499g)分娩者。早产儿约占分娩总数的8%,但其占全部非畸形新生儿死亡的70%[1]。早产是导致围产儿死亡、患病及相关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预测早产,以便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是改善不良妊娠结局的关键。目前宫颈超声检查用于早产预测是国内外产科热点研究之一[2]。研究表明,孕24~35周孕妇宫颈分泌物胎儿纤维结合蛋白(fetal fibronectin,fFN)与早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3]。我院现结合这两种方法用于预测早产,显著提高了早产预测的敏感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

    2013年12期 v.22 1018-1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15 ]
  • 宫颈超声检查联合胎儿纤维连接蛋白检测对预测早产的临床价值

    高霞;曾琴;李咏梅;

    <正>早产在我国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体重1000~2499g)分娩者。早产儿约占分娩总数的8%,但其占全部非畸形新生儿死亡的70%[1]。早产是导致围产儿死亡、患病及相关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因此,如何预测早产,以便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是改善不良妊娠结局的关键。目前宫颈超声检查用于早产预测是国内外产科热点研究之一[2]。研究表明,孕24~35周孕妇宫颈分泌物胎儿纤维结合蛋白(fetal fibronectin,fFN)与早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3]。我院现结合这两种方法用于预测早产,显著提高了早产预测的敏感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住

    2013年12期 v.22 1018-10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5 ] |[引用频次:15 ]
  • 非创伤性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并文献复习

    李超然;朱丽丽;

    <正>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G1P1,40岁,因"发现会阴肿物并逐渐增大2年"于2010年9月10日收入院。患者2年前发现会阴部有一黄豆大小肿物,伴经期疼痛,经间期缓解,缓慢增大。患者月经规律,无痛经,无会阴手术、裂伤及清宫史。否认家族类似病史。妇科检查:左侧小阴唇内侧可及紫蓝色结节,直径2cm,不活动,轻触痛,子宫正常大小;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妇科彩超示,盆腔未见明显异常。CA125未查。术前诊断: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会阴内异症)。9月14日行会阴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质韧,直径2cm,内见紫蓝色结节及少量巧克力样粘稠液体,未累及肛门括约肌。病理示,子宫

    2013年12期 v.22 1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 非创伤性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2例并文献复习

    李超然;朱丽丽;

    <正>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G1P1,40岁,因"发现会阴肿物并逐渐增大2年"于2010年9月10日收入院。患者2年前发现会阴部有一黄豆大小肿物,伴经期疼痛,经间期缓解,缓慢增大。患者月经规律,无痛经,无会阴手术、裂伤及清宫史。否认家族类似病史。妇科检查:左侧小阴唇内侧可及紫蓝色结节,直径2cm,不活动,轻触痛,子宫正常大小;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妇科彩超示,盆腔未见明显异常。CA125未查。术前诊断:会阴子宫内膜异位症(会阴内异症)。9月14日行会阴肿物切除术,术中见肿物质韧,直径2cm,内见紫蓝色结节及少量巧克力样粘稠液体,未累及肛门括约肌。病理示,子宫

    2013年12期 v.22 10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 残角子宫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敖梅红;李隆玉;吴少勇;于晓红;

    <正>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ffla,ASPS)是一种很少见的间质肿瘤,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0.5%~1%,多累及肢体远端的深部软组织,表现为无痛性包块。ASPS偶发于女性生殖道,多见于宫颈部位,子宫体部较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原发性残角子宫ASPS,并复习文献报道,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1病例简介患者,43岁,G2P1,因"体检发现盆腔包块20+天"于2012年7月21日收入院。7月2日B超示,子宫46mm×45mm×40mm,左侧附件区见一约68mm×65mm×57mm大的低回声包块,壁厚双层,内见多数分隔,液区见不等量沉积物。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β-HCG水平均正常。患者平素月经规律,16岁初潮,月经6~7天/28天;无痛经史,量少,无血块;LMP 2012年7月15日。

    2013年12期 v.22 1021-1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3 ]
  • 残角子宫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敖梅红;李隆玉;吴少勇;于晓红;

    <正>腺泡状软组织肉瘤(alveolar soft part sarcoffla,ASPS)是一种很少见的间质肿瘤,占所有软组织肉瘤的0.5%~1%,多累及肢体远端的深部软组织,表现为无痛性包块。ASPS偶发于女性生殖道,多见于宫颈部位,子宫体部较少见。本文报道了1例原发性残角子宫ASPS,并复习文献报道,探讨其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1病例简介患者,43岁,G2P1,因"体检发现盆腔包块20+天"于2012年7月21日收入院。7月2日B超示,子宫46mm×45mm×40mm,左侧附件区见一约68mm×65mm×57mm大的低回声包块,壁厚双层,内见多数分隔,液区见不等量沉积物。血清肿瘤标记物CA125、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β-HCG水平均正常。患者平素月经规律,16岁初潮,月经6~7天/28天;无痛经史,量少,无血块;LMP 2012年7月15日。

    2013年12期 v.22 1021-1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3 ]
  • HIV感染合并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48例临床分析

    郭彦蓉;赵广超;李文华;郭巧丽;

    <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中、晚期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母婴预后均有不良的影响,严重威胁着母婴的生命健康,可引起孕妇产后出血、早产,以及胎儿宫内窘迫、窒息、围生儿死亡[1]。ICP可能与遗传、季节变换、营养缺乏、多胎妊娠以及雌激素代谢异常、免疫功能改变有关[2-3]。目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疫情流行特征已呈现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流行的趋势,表现为育龄妇女感染HIV人数的增加[4]。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我院48例HIV感染合并ICP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肝功能指标、胆汁酸与孕妇和围产儿预后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南省传染病

    2013年12期 v.22 1023-1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 HIV感染合并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48例临床分析

    郭彦蓉;赵广超;李文华;郭巧丽;

    <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妊娠中、晚期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母婴预后均有不良的影响,严重威胁着母婴的生命健康,可引起孕妇产后出血、早产,以及胎儿宫内窘迫、窒息、围生儿死亡[1]。ICP可能与遗传、季节变换、营养缺乏、多胎妊娠以及雌激素代谢异常、免疫功能改变有关[2-3]。目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疫情流行特征已呈现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流行的趋势,表现为育龄妇女感染HIV人数的增加[4]。本文通过回顾分析我院48例HIV感染合并ICP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肝功能指标、胆汁酸与孕妇和围产儿预后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2003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南省传染病

    2013年12期 v.22 1023-1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6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