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北华,男,1961年8月,博士、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第一层级)、山东大学齐鲁医学杰出名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先后担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和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委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医学命审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主编。
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致力于妇科肿瘤临床诊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详细内容

论著

  • 心脏病孕产妇发生围产儿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指数测定的研究

    黄滔滔;林建华;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发生围产儿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在此基础上拟定风险指数测定。方法:回顾分析1993年1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产科心脏病监护中心分娩的1725例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心脏病孕产妇发生围产儿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并计算围产儿风险指数。结果:(1)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主要的心脏病类型为先天性心脏病529例(30.67%)、风湿性心脏病151例(8.75%)、心律失常662例(38.38%)、心肌疾病327例(18.96%)和妊娠期高血压性心脏病53例(3.07%)。(2)围产儿并发症主要为早产儿215例(12.46%)、小于胎龄儿90例(5.22%)、新生儿窒息43例(2.49%)及围产儿死亡56例(3.25%)。(3)心脏病孕产妇发生围产儿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双胎妊娠(P=0.000)、孕前发生过心脏事件(心衰、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P=0.003)、心功能>Ⅱ级(P=0.000)、未手术纠正的紫绀型心脏病(P=0.000)、氧饱和度<90%(P=0.003)、肺动脉高压≥50mmHg(P=0.000)、左心梗阻(P=0.009)。(4)每个独立危险因素占1分。0、1、2、3、≥4分的患者发生围产儿并发症的概率分别为9.52%、40.00%、69.70%、85.29%和93.33%。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可导致围产儿严重不良结局,妊娠合并心脏病患者发生围产儿并发症的风险可由风险指数来判定。

    2013年08期 v.22 609-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4 ]
  • 重度子痫前期伴发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分析

    奚晓雪;孙丽洲;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s-PE)伴发代谢综合征(MS)的临床特点。方法:2006年12月至2012年4月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共收治s-PE患者246例,其中伴MS者80例(代谢组),未伴MS者166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孕期体重指数(BMI),发病孕周、终止妊娠孕周、临床体征、生化指标、并发症及母婴结局。结果:代谢组患者的BMI、水肿、胸水、腹水、脂肪肝发生率、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尿酸(UA)、24h尿蛋白定量、肌酐(Cr)、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FBG)水平、早产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PE伴发MS者脂肪肝发生率较高,糖脂代谢异常较重,易发生肝肾功能损伤,且早产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

    2013年08期 v.22 614-6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2 ]
  • 糖皮质激素对早产儿脐血中IGF-1和IGF-2表达的影响

    曹斐;李婷;段涛;苏秀娟;葛玉纯;王陈晨;

    目的:探讨产前单疗程地塞米松注射对早产儿脐血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37周前早产的新生儿分为3组,研究组1为接受地塞米松治疗后1周内分娩的新生儿,共48例;研究组2为接受地塞米松治疗后1周后分娩的新生儿,共26例;对照组为未进行地塞米松治疗分娩的新生儿,共19例。出生后分别留取脐血,ELISA法检测脐血中IGF-1和IFG-2水平。结果:(1)3组早产儿的出生体重无显著差异;(2)研究组1min和5min Apga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3)IGF-1和IGF-2在研究组1、研究组2以及对照组新生儿中的表达均无显著差异;(4)在3组中的适于胎龄儿中,研究组2和研究组1中IGF-2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G1∶G0=0.0423,PG2∶G0=0.0099),IGF-1的表达仍未见显著差异。结论:产前单疗程的地塞米松注射可以改变早产儿脐血中的IGF-2的表达,可能与糖皮质激素导致后代生长潜能变化相关。

    2013年08期 v.22 618-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2 ] |[引用频次:2 ]
  • LAS对雄性小鼠及其子代生精功能毒性作用的研究

    韩海艳;任春娥;乔鹏云;姜俊怡;张茂翔;

    目的:探讨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对雄性小鼠及其子代雄性小鼠生精功能的毒性作用。方法:将120只昆明种雄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30只。实验A组:小鼠经灌胃方式染毒LAS(630mg/kg,1/2LD50),每天1次,连续8周后与正常雌鼠交配(交配比例1∶1)。实验B组:小鼠经灌胃方式染毒LAS,每天1次,连续8周,停止染毒4周后与正常雌鼠交配(交配比例1∶1)。两组交配后雄性小鼠即拉颈处死。实验A、B组的对照组分别为a、b组,以生理盐水灌胃后与正常雌鼠交配。4组所生子代雄性小鼠分别为A1、B1,a1、b1,养至6~8周后处死。比较各组小鼠的体重,睾丸重量,精子密度、活力及形态,睾丸的组织学结构和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雄性小鼠及其子代雄性小鼠的精子密度、活率显著下降,畸形率显著升高;雄性小鼠精细小管内的各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数量减少,生精细胞排列紊乱;精细小管内的间质细胞、支持细胞、精原细胞内线粒体出现不同程度嵴断裂,空泡样改变及髓样变,破坏广泛。停止染毒后4周,上述异常改变未见明显恢复。结论:LAS对雄性小鼠生精功能具有明显的毒性作用,且该毒性作用在停止染毒后的短时期内不能恢复。

    2013年08期 v.22 622-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0 ] |[引用频次:4 ]
  •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受体在小鼠卵泡早期发育中的表达

    王硕;杨书红;马兰芳;罗爱月;李亚;

    目的:通过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Ⅱ受体(TβRⅡ)在小鼠卵泡早期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为卵巢细胞间调控网络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取0、1、2、5、7天和11天雌性健康小鼠的卵巢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卵巢组织中TβRⅡ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结果:TβRⅡ蛋白在各组小鼠卵巢的卵母细胞胞浆中均有表达,原始生殖细胞囊中表达最强,始基卵泡中表达下降,初级、次级卵泡中表达增强。初级卵泡的颗粒细胞开始表达TβRⅡ,并随着卵泡发育表达逐渐增强。卵巢组织中TβRⅡmRNA表达水平随卵巢的生长发育先降低后增高,0、1天和11天小鼠卵巢组织中的TβRⅡmRNA表达水平约是2、5天和7天小鼠卵巢组织的2倍,差异显著(P<0.05)。结论:TβRⅡ在卵泡发育初始阶段的表达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特异性,提示TGF-β信号通路在早期卵泡发育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2013年08期 v.22 626-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6 ] |[引用频次:3 ]
  • FSH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围绝经期妇女卵巢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王丽君;杨莉;吴江平;孟露露;胡平;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的FSHR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卵巢功能衰退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日至10月15日因月经紊乱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95例患者,根据血清FSH水平,将患者分为卵巢功能正常组(84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组(77例)和卵巢功能衰竭组(34例)。应用SNaPshot技术检测FSHR基因Ala307Thr和Ser680Asn的多态性。结果:衰竭组的Ala307Thr位点SNP的基因型频数分布与正常组、下降组比较,差异均显著(χ2=7.7、6.22,P均<0.05)。正常组的Ser680Asn位点SNP的基因型频数分布与衰竭组差异显著(χ2=8.26,P<0.05)。3组中TTNN的分布均占多数,且随着卵巢功能衰退呈下降趋势,衰竭组显著低于正常组和下降组(P<0.05);其他依次为TANS和AASS,均随着卵巢功能衰退呈增多趋势,正常组与衰竭组的AASS基因型差异显著(χ2=4.19,P<0.05)。3组均以TN和AS单倍体型为主,随着卵巢功能衰退,TN单倍体型呈减少趋势,AS单倍体型呈增多趋势。衰竭组的TN单倍体型与正常组和下降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正常组和衰竭组的AS单倍体型差异显著(P<0.05)。结论:FSHR基因Ala307Thr和Ser680Asn单核苷酸多态性与围绝经期妇女卵巢功能的衰竭有关。

    2013年08期 v.22 630-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7 ] |[引用频次:4 ]
  • 抗苗勒管激素及其Ⅱ型受体与卵母细胞成熟的关系

    姜宙;王晓燕;孙贤华;邹淑花;

    目的:探讨抗苗勒管激素(AMH)及其Ⅱ型受体(AMHⅡ)与卵母细胞成熟的关系。方法:选取因男性因素不孕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治疗的32例患者,于取卵日采集3ml静脉血,收集卵泡液及卵丘颗粒细胞,记录获卵数、卵子成熟度。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及卵泡液中的AMH水平;Real-time PCR测定卵丘颗粒细胞中AMHⅡ型受体(AMHRⅡ)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卵泡液中的AMH水平[(3083.78±682.19)pg/ml]显著高于血清[(1012.29±423.21)pg/ml](P<0.001);卵泡液中AMH水平与血清AMH水平/获卵数呈正相关(P=0.045)。MⅠ期卵母细胞卵泡液中的AMH水平显著高于MⅡ期(P=0.000);MⅠ期卵丘颗粒细胞中的AMHRⅡmRNA的表达量显著高于MⅡ期(P=0.000)。结论:AMH可能通过Ⅱ型受体抑制卵母细胞成熟;血清AMH/获卵数可作为预测卵母细胞成熟度的参考因子。

    2013年08期 v.22 635-6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5 ] |[引用频次:6 ]
  • 非优质胚胎移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周莉;莫似恩;梁雪飞;柳雪琴;黄卡立;朱小凤;

    目的:比较移植优质胚胎与非优质胚胎的妊娠结局,探讨移植非优质胚胎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生殖中心进行的1503个移植周期。根据移植胚胎质量分为优质胚胎组(A组,1268个周期)及非优质胚胎组(B组,235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同时分析患者年龄、移植胚胎数及胚胎质量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优质胚胎组与非优质胚胎组妊娠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31.97±4.10)岁和(33.81±4.26)岁,差异显著(P=0.001)。两组患者的多胎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出生缺陷率、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及男女性别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中>40岁者的妊娠率均显著低于<35岁、35~40岁者(P<0.05);相同年龄段,移植优质胚胎者的妊娠率显著高于移植非优质胚胎者(P<0.05)。移植1个优质胚胎的妊娠率显著低于移植2个、3个胚胎者;后两组无显著差异,但移植3个胚胎者的三胎率显著增加(P<0.05)。非优质胚胎组患者随着移植胚胎数增加,妊娠率亦显著增加(P<0.05)。移植3个非优质胚胎者的妊娠率(50%)与移植2个、3个优质胚胎者无显著差异。结论:对无优质胚胎可移植的患者,移植非优质胚胎是相对安全的,适当增加移植胚胎数可显著增加妊娠率。

    2013年08期 v.22 638-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0 ] |[引用频次:1 ]
  • 超促排卵周期HCG日与取卵日雌激素水平与妊娠的相关性研究

    连方;郑玫;孙振高;

    目的:探讨超促排卵周期中血清雌激素(E2)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妊娠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我中心行IVF-ET(包括ICSI)治疗的516例不孕患者,按妊娠结局将患者分为妊娠组与非妊娠组。回顾分析患者注射HCG日与取卵日的血清E2水平,计算两日E2差值(⊿E2)与取卵日E2值的比值,并对此比值与妊娠结局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超促排卵周期中,妊娠组与非妊娠组患者的⊿E2与取卵日E2值的比值差异显著(1.45±0.89 vs 1.44±1.54,P<0.05)。此比值与妊娠率呈负相关(r=-0.824,P<0.05)。结论:在控制性超排卵治疗中,⊿E2与取卵日E2值的比值可作为预测助孕结局的指标,此比值越大,越不利于妊娠结局。

    2013年08期 v.22 641-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7 ] |[引用频次:5 ]
  • 克罗米芬联合促卵泡素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李慧;李瑾;李国屏;

    目的:比较单用克罗米芬(CC)及其联合不同促卵泡素(FSH)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效果,以指导PCOS患者选择合适的促排卵方案。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就诊于我院生殖门诊的81例PCOS患者(共92周期),患者均以CC促排卵,根据月经第8天的卵泡生长情况,决定是否联合应用基因重组促卵泡素(rFSH)或尿促卵泡素(uFSH)。按促排卵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CC+HCG组(A组,26例,32周期);CC+rFSH+HMG+HCG组(B组,23例,26周期);CC+uFSH+HMG+HCG组(C组,32例,34周期)。患者排卵后均用黄体酮胶丸或地屈孕酮黄体支持12~14天。比较3组患者促排卵治疗的效果。结果:A组中2例患者发生黄素化综合征(LUFS);B组中4例发生轻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C组中1例发生重度OHSS,1例LUFS。3组患者的HCG日最大卵泡直径、内膜厚度、排卵率及妊娠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A组D8优势卵泡直径大于B、C组(P<0.05);至HCG日平均时间少于B、C组(P<0.05);B组直径≥1.5cm卵泡数和排卵数均显著高于A、C组(P<0.05)。B组与C组的至HCG注射日时间和FSH用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C促排周期D8优势卵泡直径大小对决定联合FSH治疗PCOS患者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单用CC促排卵可能抵抗周期,联合uFSH是经济有效的促排卵方案。

    2013年08期 v.22 644-646+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3 ] |[引用频次:15 ]
  • 青春期和育龄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生化特征分析比较

    王秋毅;冯桂梅;黄薇;宋永;张娜;王秋石;杨诗源;肖丽;周璐;张向卉;

    目的:探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生化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四川大学华西二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的126例青春期PCOS患者(青春期组)和368例育龄期PCOS患者(育龄期组),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及生化指标。结果:(1)青春期组患者的初潮年龄(12.59±1.39)显著低于育龄期组(13.28±5.36)(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内;高雄症状的程度和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育龄期组(P<0.05),体重指数(BMI)、腰围、腰臀比(WHR)和平均舒张压均显著低于育龄期组(P<0.05);(2)两组的平均血睾酮(T)、LH、FSH、LH/FSH及FINS、HOMA-IR、HDL无显著差异(P>0.05)。青春期组的平均空腹血糖(FPG)、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TC/HDL及LDL/HDL均显著低于育龄期组(P<0.05);(3)青春期组的腰围≥80cm、收缩压≥130mmHg和FPG≥5.6mmol/L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育龄期组(P<0.05)。结论:青春期PCOS患者具有PCOS特征性的高雄、代谢障碍问题,需加以关注,并及早治疗。

    2013年08期 v.22 647-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40 ] |[引用频次:12 ]
  • 不同精子参数及来源与ICSI结局的相关性研究

    刘倩;吴莲芝;谢青贞;

    目的:探讨不同精子参数及来源与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治疗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ICSI助孕治疗的413个周期,根据精子质量及来源分为4组,非严重少弱的新鲜射出精子组(A1组,244个周期)、严重少弱的新鲜射出精子组(A2组,61个周期)、睾丸精子组(B组,86个周期)、冻融的射出精子组(C组,22个周期)。比较4组的ICSI治疗结局。结果:4组患者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早期流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精子的质量及来源不影响ICSI治疗的受精及早期妊娠结局。

    2013年08期 v.22 651-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3 ]
  • 3种超促排卵方案对卵巢窦卵泡数不同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陈军;陈晓会;孔伟;王亚男;刘燕;闻姬;

    目的:通过研究卵巢窦卵泡数(AFC)与不同超促排卵方案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探讨更合理的促排卵方案。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10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IVF-ET的291例患者,291个周期,按卵巢AFC将患者分为3组:5~10个(A组,69例),10~15个(B组,134例)及15~20个(C组,88例)。患者分别采取GnRH-a长方案(a方案)、GnRH-a短方案(b方案)和GnRH-ant(c方案)方案行促排卵治疗,其中A组中20例患者行a方案,28例行b方案,21例行c方案;B组中48例患者行a方案,57例行b方案,29例行c方案;C组中29例患者行a方案,37例行b方案,22例行c方案。比较3组患者分别采用3种促排卵方案治疗后的Gn量、HCG日LH、P、E2水平、获卵数、优质胚胎率、周期取消率、妊娠率。结果:A、C组患者行3种方案治疗的获卵数、优质胚胎数、周期取消率及临床妊娠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B组患者中行a方案治疗者的HCG日P水平显著低于行b、c方案者(P<0.05),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行b、c方案者(P<0.05);行b方案治疗者的LH、E2水平显著高于a、c方案者(P<0.05)。结论:AFC为5~10个及15~20个的患者,采用GnRH-a长方案、GnRH-a短方案和GnRH-ant方案的妊娠结局无显著差异;AFC为10~15个的患者,采用GnRH-a长方案超促排卵的临床效果较好。

    2013年08期 v.22 654-656+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8 ] |[引用频次:5 ]

病例报告

  • 宫内孕足月合并嵌顿性膈疝1例报告

    郭延霞;白洁;张国英;陈燕;

    <正>患者,女,28岁,因"停经9+个月、间断右上腹疼痛5+个月,加重5h"于2012年3月3日5:30急诊入院。患者自孕5+月进食后尤其饱食后出现右上腹疼痛,呈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多伴呕吐,能自然缓解,缓解后能平卧。多次就诊于当地各医院均未确诊。5h前再次出现右上腹疼痛,较前加重,不能忍受。入院查体:T 36.7℃,P 84次/min,R 20次/min,BP120/80mmHg;急性痛苦面容,强迫坐位,心肺(-),腹膨隆,肝脾未及,全腹无压痛,未触及宫缩,双下肢水肿(+)。患者不能平卧,未行产科检查。胸膝位肛查:宫颈已展平,位置偏后,宫口开大0.5cm,头/S-1,中骨盆查体不满意。患者10年前曾行膈裂-2

    2013年08期 v.22 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2 ]

短篇论著

  • IVF-ET治疗高龄不孕时卵巢储备功能预测的临床研究

    王丽红;王春光;张海灵;张文文;

    目的:探讨检测高龄不孕女性卵巢储备功能的可行性指标,评估该指标在预测IVF-ET结局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8月在潍坊人民医院及潍坊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IVF-ET治疗的85例高龄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IVF-ET治疗结果将患者分为已孕组(A组,49例)和未孕组(B组,36例)。同时选取自然受孕的38例高龄健康妇女作为正常对照。结果:(1)已孕组、未孕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基础血清抑制素B(INHB)水平差异显著,A、B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B组显著低于A组(P<0.05)。3组患者的窦卵泡数(AFC)差异显著,A组、B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B组显著低于A组(P<0.05)。3组患者的卵巢体积(MOV)、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血流收缩期峰值(PSV)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IVF-ET治疗高龄不孕时,基础血清INHB及卵巢基础AFC可作为评估卵巢储备功能的指标。

    2013年08期 v.22 657-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4 ]
  • 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40例临床分析

    王艳玲;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诊断及处理方法,提高对凶险型前置胎盘(PPP)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胎盘附着于子宫切口部位者(即PPP)25例(研究组),附着于其他部位者15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产时和产后情况。结果:PPP患者的胎盘植入率、产后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PP可发生严重产时大出血,产前要做好抢救预案,产时积极有效控制出血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2013年08期 v.22 660-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9 ] |[引用频次:5 ]
  • 产时应用葡萄糖酸钙联合缩宫素、米索前列醇预防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附358例)

    巩学业;张文娟;齐丽丽;

    目的:探讨产时应用10%葡萄糖酸钙联合缩宫素、米索前列醇预防高危产妇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358例产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179例。观察组: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15ml,胎儿前肩娩出后立即肌注缩宫素10IU,胎儿娩出后将米索前列醇400μg塞入肛门内5cm处,紧帖直肠前壁;对照组:未滴注葡萄糖酸钙,余同观察组。结果:观察组产后血清Ca2+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h、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第3产程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新生儿1min Agp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产时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联合缩宫素、米索前列醇,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可用于防治产后出血。

    2013年08期 v.22 662-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49 ]
  • 妊娠期妇女伴发早期心功能及心肌细胞损害的监测

    郭连俊;徐艾岚;

    目的:观察妊娠期妇女血清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变化,探讨其伴发早期心功能及心肌细胞损害的监测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法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一步法检测90例正常孕妇(正常孕妇组)、4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HDCP组)及40例正常非孕妇女(正常非孕组)血清中的NT-proBNP和h-FABP水平。结果:正常孕妇组及HDCP组的血清NT-proBNP和h-FAB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非孕组(P<0.01);HDCP组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P<0.01)。正常孕妇组及HDCP组血清中NT-proBNP阳性率显著低于h-FABP阳性率(60.29%vs 82.35%,P<0.01)。正常妊娠组的血清h-FABP水平与NT-proBNP呈显著正相关(r=0.693,P<0.01)。结论:妊娠期妇女血清NT-proBNP和h-FABP水平均显著升高,且具有相关性,两者联合检测可及时了解并发早期心脏功能及心肌细胞损害情况,对指导治疗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08期 v.22 664-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4 ]

综述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预后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吴扬;唐晓鸿;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是妊娠期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的并发症之一。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PIH可导致血压、血脂、血糖异常,肾功能损害等;其预后转归与病情、治疗方式、孕次等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就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预后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做一综述。

    2013年08期 v.22 66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4 ] |[引用频次:18 ]
  • 卵巢冷冻技术的伦理学思考

    孟啸寅;张云山;

    卵巢冷冻技术的发展给不孕症患者尤其是那些因放化疗导致不孕的青年女性肿瘤患者带来了福音。然而伴随着技术的发展,新的伦理学问题不断涌现,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确保卵巢冷冻技术合理发展的必要条件。现就该技术相关伦理学的热点问题做一综述。

    2013年08期 v.22 669-670+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4 ]
  • 二甲双胍在妊娠期糖尿病治疗中的新进展

    王婷;丛林;

    随着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其治疗方法也研究较多。目前临床以健康干预和胰岛素治疗为主,应用口服药物尚存争议。二甲双胍作为最早的胰岛素致敏剂,一般用于伴有胰岛素抵抗的2型糖尿病,且用于PCOS患者妊娠早期可降低流产率和GDM发生率。本文就近年来对二甲双胍用于GDM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2013年08期 v.22 671-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9 ] |[引用频次:8 ]
  • 慢性炎症及氧化应激与PCOS远期患病风险的研究进展

    郑艳华;赖毛华;刘华;叶丹凤;马红霞;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以卵泡发育障碍为主,多病因多症状的内分泌代谢失调性疾病。PCOS患者不仅存在内分泌和生育功能异常,还可能伴随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IR)、肥胖及生殖内分泌失调是PCOS的主要临床表现。PCOS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炎症因子可诱发活性氧自由基(ROS)产生过多造成氧化损伤。与机体其他组织细胞相比,胰岛β细胞更易受到氧化损伤,氧化应激(OS)产物的过度表达可直接引起胰岛β细胞DNA损伤,使β细胞数量明显下降,引起胰岛β细胞功能失调和IR。IR及其继发的高胰岛素血症是PCOS病理生理的中心环节。流行病学调查证实,PCOS患者无论是否肥胖,皆可能存在IR,而PCOS患者发生Ⅱ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高于正常人群。本文主要从慢性炎症和氧化应激标记物表达的改变,探讨两者与PCOS患者远期发病风险的相关性。

    2013年08期 v.22 674-6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05 ] |[引用频次:27 ]
  • 水通道蛋白在胎盘和胎膜中的表达以及羊水调节的相关性研究

    朱文秀;蔡雁;

    水通道蛋白(AQPs)是细胞膜上一组参与跨细胞水转运的通道蛋白,能改变细胞膜对水的通透性,参与水的分泌、吸收及细胞内外水平衡的调节。迄今发现,AQP1、3、4、8、9在胎盘胎膜中表达,与维持羊水量的平衡密切相关。研究AQPs在胎盘和胎膜的表达及调控具有重要的生理学意义。本文就AQPs在胎盘和胎膜的动态表达规律和调控做一综述。

    2013年08期 v.22 67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4 ]
  • 子宫内膜肌层功能失调综合征与子宫腺肌症的关系的研究进展

    司宇;孔宪超;

    子宫腺肌症(ADM)和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均以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功能异常为特征。磁共振等影像检查为发现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提供了有力证据,并对ADM的组织学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子宫内膜肌层功能失调综合征"的提出,对正确理解ADM及EMs的发病机制有很大帮助,并解释了子宫内膜肌层交界区与ADM的密切关系。

    2013年08期 v.22 680-681+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8 ] |[引用频次:5 ]

临床经验交流

  • 人流术后、剖宫产术后并发子宫动脉瘤破裂出血各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彭文盈;赵彩珍;

    <正>1病例简介病例1,患者36岁,因"人工流产术后43天,阴道出血4天,大量出血3h"于2012年10月3日收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量中,痛经。43天前曾行无痛人工流产术,手术顺利,术后10天阴道出血停止。患者未来院复诊,未避孕。因长途旅行,4天前开始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休息时缓解,活动后增多;近3h内阴道出血明显增多伴有大血块,有头昏心慌等症状。患者曾于2005年行剖宫产1次,人工流产3次。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生命体征平稳,血压111/78mmHg;双

    2013年08期 v.22 682-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1 ]
  • 巨大胎盘绒毛膜血管瘤自然分娩1例及临床分析

    杜趁香;王爱红;余娟娟;陈素娟;

    <正>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又称胎盘血管瘤,是一种原发胎盘的良性肿瘤。临床少见,需依据超声检查和病理诊断才能确诊。本文通过分析我院收治的1例巨大胎盘绒毛膜血管瘤患者,探讨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2013年08期 v.22 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4 ]
  • 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采用胎盘边缘切口的26例临床分析

    胡路琴;刘正平;刘雁;

    <正>近年,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发生率显著增加。1993年,Chattopadhyay等首次报道并定义凶险型前置胎盘,是指既往有剖宫产史,此次妊娠为前置胎盘,且胎盘附着于原子宫瘢痕部位者。凶险型前置胎盘常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易出现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严重危及孕妇及胎儿生命安全。我院在剖宫产术中采用子宫胎盘边缘切口,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2013年08期 v.22 685-6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0 ] |[引用频次:17 ]
  • 止血带捆绑子宫峡部防治胎盘因素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黄琼;覃雪;李宏梅;

    <正>胎盘因素导致的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是产科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处理不及时,抢救不到位,将危及产妇生命。因此,剖宫产术中采取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预防大出血是为抢救争取时间的关键。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采用弹性止血带捆绑子宫峡部防治胎盘因素性产后大出血,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上述期间在我院产科住院的产妇共13 502例,其中合并胎盘因素行剖宫产分娩者64例。按术中有无使用弹性止血带将64例患者分为A、B组,每组32例。纳入

    2013年08期 v.22 687-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