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北华,男,1961年8月,博士、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第一层级)、山东大学齐鲁医学杰出名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先后担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和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委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医学命审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主编。
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致力于妇科肿瘤临床诊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详细内容

论著

  • TWEAK激活自噬增强上皮性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A2780/DDP顺铂敏感性的研究

    王文文;邱丽华;

    目的:观察TWEAK对上皮性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A2780/DDP的顺铂(DDP)耐药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TWEAK刺激后A2780/DDP的顺铂半数细胞致死量(IC50)。Western blot法检测TWEAK刺激A2780/DDP后Beclin-1、微管结合蛋白轻链3(LC3)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早期反应蛋白14(Fn14)的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绿色荧光-LC3蛋白(GFP-LC3)在A2780/DDP细胞内的分布情况。用TWEAK刺激敲除Fn14表达的A2780/DDP细胞,Western blot法检测Beclin-1、LC3的表达。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10、100ng/mlTWEAK组的顺铂IC50分别为(31.940±0.118)μg/ml、(28.769±0.090)μg/ml,均显著低于0ng/ml组(36.358±0.106)μg/ml(P均<0.05)。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TWEAK可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诱导Beclin-1、LC3及Fn14表达上调,而特异性敲除Fn14表达后,Beclin-1、LC3表达明显下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TWEAK可诱导GFP-LC3致密斑形成。结论:TWEAK可增强人卵巢癌细胞耐药株A2780/DDP的顺铂敏感性;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激活A2780/DDP的自噬活性,且主要通过与其受体Fn14结合介导。

    2013年06期 v.22 43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6 ] |[引用频次:2 ]
  • 雌激素跨膜受体GPR30介导子宫内膜癌中IL-6/STAT3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

    蔡玲玉;贺银燕;席晓薇;张箴波;万小平;

    目的:探讨新型雌激素跨膜受体GPR30对子宫内膜癌中IL-6/STAT3炎症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将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KLE分为5组:对照组、E2组、G1组(GPR30特异性激动剂)、E2+G15组(GPR30特异性抑制剂)、G1+G15组。应用转染技术下调Ishikawa和KLE细胞中GPR30的表达后,分别给予E2和G1作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6的含量。结果:Ishikawa、KLE细胞系中E2组和G1组的STAT3蛋白及IL-6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E2+G15组、G1+G15组(P<0.05)。GPR30稳定下调后,E2+RNAi组和G1+RNAi组中STAT3蛋白与IL-6表达上调均被阻断(P<0.05)。结论:E2和G1能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中IL-6/STAT3的表达,GPR30的表达下调和阻滞剂能抑制E2和G1诱导的子宫内膜癌细胞IL-6/STAT3的表达。GPR30可通过激活IL-6/STAT3炎症通路而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3年06期 v.22 437-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11 ] |[引用频次:9 ]
  • 整合素β1与FN黏附对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靳艳慧;张向宁;陈学娟;许昭君;贾宗洋;

    目的:观察整合素β1介导的细胞与纤维粘连蛋白(FN)黏附对卵巢癌A2780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初步探索整合素β1的信号传导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卵巢癌A2780细胞。实验分组:对照组(多聚赖氨酸铺板)、实验A组(整合素β1的配体FN铺板)、实验B组(FN铺板+整合素β1单克隆抗体)。CCK-8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率;PI单染技术检测细胞周期;Anexin-V/PI双染检测顺铂诱导的卵巢癌细胞凋亡率;实时定量RT-PCR检测Aurora B及Survivin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实验A组与对照组、实验B组比较,细胞增殖率升高,凋亡率下降,S+G2/M期细胞比例增加,Aurora B及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升高,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整合素β1介导的A2780细胞与FN黏附可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诱导Aurora B及Sur-vivin的表达有关。

    2013年06期 v.22 441-4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3 ] |[引用频次:3 ]
  • MicroRNA-126对卵巢癌细胞SKOV3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韩庆;廖艳丹;曹晋;王泽华;

    目的:探讨microRNA-126(miR-126)对卵巢癌细胞株SKOV3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体外血管形成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脂质体瞬时转染miR-126 mimics、mimics NC于SKOV3细胞。Real-time PCR法检测卵巢癌组织及转染前后SKOV3细胞中miR-126的表达,Tanswell小室检测SKOV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情况。分离培养原代HUVECs,利用三维小管形成实验检测HUVECs体外血管形成情况。结果:卵巢癌组织中miR-126的相对表达量(0.29±0.38)显著低于正常卵巢上皮组织(1.18±0.47)(P<0.01)。miR-126 mimics组SKOV3细胞的miR-126相对表达量(5.15±1.00)显著高于未处理组(1.07±0.27)、NC组(0.99±0.20)。转染后,SKOV3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均显著降低,但HUVECs三维成管数无显著变化。结论:miR-126表达上调能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的体外迁移和侵袭能力,miR-126低表达可能与卵巢癌的疾病进展有关。

    2013年06期 v.22 445-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2 ] |[引用频次:6 ]
  • 腹腔镜下淋巴结清扫术后并发淋巴漏的临床分析

    赵宇清;谭鑫;胡卫国;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腹腔镜下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的发生、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行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的849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淋巴漏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46例(5.42%)患者术后发生淋巴漏,其中42例为淡黄色引流液,4例为乳糜样引流液,引流量为300~1150ml/d。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清扫数、淋巴结转移、术中出血量与淋巴漏发生有关。46例患者经限制饮食或禁食、静脉营养及引流等保守治疗后,均治愈。结论:淋巴漏的临床症状依据发生位置不同而表现各异。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数及术中出血量是淋巴漏发生的危险因素。保守治疗及充分引流可获得满意效果;术中轻柔操作、提高手术技巧及术后预防性禁食可预防淋巴漏发生。

    2013年06期 v.22 449-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16 ] |[引用频次:20 ]
  • CINⅢ和ⅠA1期子宫颈癌LLETZ术后残留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

    张艳萍;刘志红;李鹃;杜辉;王纯;周艳秋;吴瑞芳;

    目的:分析宫颈移行区大环切除术(LLETZ)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CINⅢ)及ⅠA1期子宫颈癌术后病变残留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3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经子宫颈癌"三阶梯"诊断步骤诊断为CINⅢ并行LLETZ手术的567例患者,追踪观察其术后随访情况,探讨术后病变残留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1)567例患者的阴道镜活检病理结果均为CINⅢ,LLETZ术后病理诊断为CINⅠ、CINⅡ、CINⅢ、ⅠA1期子宫颈癌者分别为21例、65例、433例、48例。定期随访12~72个月,547例患者的总残留率与复发率分别为1.76%和1.94%。术后病理切缘为CIN者共46例,其中CINⅠ17例、CINⅡ13例、CINⅢ16例;切缘无病变者521例。(2)LLETZ术后病理切缘阳性与切缘无病变者的术后病变残留率、术后复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术后HPV持续感染率有显著差异(P<0.05)。4例切缘为CINⅢ者术后1个月再行LEEP术者与46例单纯随访观察者的术后病变残留率及复发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切缘残留CINⅢ病变者的术后病变残留率及复发率均高于CINⅠ/Ⅱ及再行LEEP手术者。(3)术后HPV持续阳性者的复发率显著高于非HPV持续感染者(P<0.05)。结论:(1)LLETZ术切除标本切缘病理对预测病变残留、复发有临床价值,且与术后HPV持续感染密切相关,但切缘状态并不是患者行二次手术的唯一指征。(2)术后HPV持续阳性者的复发率增高,临床需严密随访。

    2013年06期 v.22 453-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3 ]
  • 射频热凝固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预后差异性的Meta分析

    余锦芬;毛红梅;

    目的:评价射频热凝固(RF)治疗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ADUB)的疗效。方法:检索2002年9月1日至2012年9月1日Cochrane图书馆、MEDLINE、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CECDB)、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QVIP)、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提取纳入文献的资料,并严格评价文献质量。应用Review Manager 5.0软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6篇RCT研究,共计313例患者,其中治疗组(使用RF)156例,对照组(使用宫腔镜内膜电切除术、微波内膜去除术)157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口服孕激素和对症支持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PBAC(月经量评分)显著下降(WMD为-22.70,95%CI为-24.65~-20.75)、痛经症状显著缓解(RR=0.62,95%CI为0.40~0.95)、Hb含量显著上升(WMD为23.83,95%CI为21.47~26.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RF较宫腔镜内膜电切除术和微波内膜去除术,能显著提高ADUB的疗效。

    2013年06期 v.22 457-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4 ] |[引用频次:2 ]
  • 人型支原体共生对甲硝唑临床治疗阴道毛滴虫感染的影响

    谢成彬;王频佳;吴雨露;苏喆;

    目的:研究人型支原体共生对甲硝唑治疗阴道毛滴虫感染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阴道毛滴虫并检测其甲硝唑最小致死浓度(MLC)。PCR检测滴虫细胞内人型支原体DNA,比较共生阴道毛滴虫株在人型支原体清除前后甲硝唑MLC的变化。将患者分为阴道毛滴虫单独感染组(滴虫组)与人型支原体共生感染组(共生组),比较甲硝唑对滴虫组与共生组患者进行标准治疗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200株阴道毛滴虫的甲硝唑MLC为0.2~200μg/ml,其中132株(66.0%)低MLC虫株(≤6.3μg/ml)、45株(22.5%)中MLC虫株(12.5~25μg/ml)、23株(11.5%)高MLC虫株(50~200μg/ml);(2)76株(38.0%)阴道毛滴虫检出人型支原体共生,其中低、中、高MLC虫株共生率分别为12.9%(17/132)、84.4%(38/45)和91.3%(2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200例患者甲硝唑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0%,其中滴虫组与共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2%和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中、高MLC共生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5%、65.8%和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1株共生虫株经多西环素作用清除人型支原体后,其甲硝唑MLC基本无变化。结论:人型支原体共生可能与甲硝唑治疗阴道毛滴虫的临床效果有关,但未发现直接相关关系。

    2013年06期 v.22 461-4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3 ]
  • 大鼠阴道黏膜上皮细胞原代分离及培养方法的改进

    刘方方;李亚楠;张明乐;黄向华;

    目的:研究大鼠阴道黏膜上皮细胞(RVECs)体外培养的影响因素,探索建立RVECs稳定的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比较大鼠动情周期、DispaseⅡ配制方法、Dis-paseⅡ浓度、胰酶消化法及培养基对RVECs体外培养的影响。结果:动情前期的大鼠阴道上皮层更厚,消化后可获得更多RVECs;上皮层用D-KSFM配制的DispaseⅡ消化后能很好的贴壁,用PBS配制的DispaseⅡ消化后细胞贴壁欠佳;1.2U/ml DispaseⅡ的分离效果优于0.6U/ml DispaseⅡ;三步胰酶消化法比一步胰酶消化法可获得更多的贴壁细胞;RVECs在含血清培养基中生长快,但易受成纤维细胞污染。结论:动情前期的大鼠阴道组织依次经D-KSFM配制的1.2U/ml DispaseⅡ及三步胰酶消化后,在不含血清的D-KS-FM中培养,可获得更多的RVECs,细胞显示上皮细胞特征。

    2013年06期 v.22 465-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4 ] |[引用频次:4 ]
  • 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腺上皮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

    易雁鸿;崔恒;韩红敬;沈丹华;程洪艳;叶雪;昌晓红;

    目的:建立人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异位腺上皮永生化细胞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EMs奠定基础。方法:取人EMs异位病灶组织进行原代培养,用质粒PCD2SV40T转染原代细胞,G418筛选14天后获得抗性克隆。将抗性克隆传代培养,用免疫细胞化学、RT-PCR、细胞计数、核型分析及裸鼠成瘤实验等对细胞系进行鉴定。结果:建立了一株传代超过50代的永生化细胞系,命名为hEM5B2。该细胞系具有腺上皮细胞形态,细胞角蛋白与波形蛋白阳性,抗成纤维细胞抗体阴性,雌激素受体α和β亚型(ER-α,ER-β)及孕激素受体(PR)阳性,细胞倍增时间64.8h。核型分析显示,染色体众数为78~123,为多倍体核型;观察1个月裸鼠成瘤实验显示未成瘤。结论:hEM5B2细胞系是一株人EMs异位腺上皮永生化细胞系,可作为细胞模型用于EMs的体外实验研究。

    2013年06期 v.22 469-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6 ] |[引用频次:4 ]
  • 宫颈癌细胞系HeLa、SiHa中侧群细胞的分离鉴定及特性初步研究

    祁文娟;赵超;赵丽君;刘宁;李小平;魏丽惠;

    目的:探索宫颈癌细胞系HeLa、SiHa中侧群细胞(SP)的分选方法,并初步探讨其生物学特性。方法: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Hoechst 33342染色后的人宫颈癌HeLa、SiHa细胞系,明确SP细胞所占比例。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SP与non-SP细胞中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的表达。比较SP和non-SP细胞体内免疫缺陷鼠的致瘤性。比较SP、non-SP及HeLa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化疗耐受性。结果:HeLa、SiHa细胞系中SP细胞分选比例分别为(1.07±0.32)%和(0.83±0.76)%。SP细胞中BCRP表达显著高于non-SP细胞。HeLa细胞中分离出的SP与non-SP细胞的致瘤率、致瘤潜伏期及瘤体体积无显著差异;而SiHa细胞中分离出的SP与non-SP细胞比较,致瘤潜伏期较短、肿瘤体积较大。体外培养7天后,SP细胞的生长速度显著高于non-SP与HeLa细胞。曲古霉素(TSA)浓度在0.05μmol/L时对细胞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其作用于SP细胞72h后的存活分数(SF)[(86.68±8.78)%]显著高于non-SP细胞[(49.06±6.26)%]及未分选的He-La细胞[(43.69±4.84)%](P<0.05)。结论:SP细胞中可能含有大量干细胞样肿瘤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再生能力及化疗耐受性,可为宫颈癌临床治疗研究提供新的靶点。

    2013年06期 v.22 473-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2 ]
  • ALX-R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F-κB p65的相关性

    王素梅;唐卉;苏莎;黄玲玲;张晓云;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PE)患者胎盘组织中脂氧素A4受体(ALX-R)、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表达的变化,探讨两者在P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采用RT-PCR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PE组(轻度10例、重度20例)与对照组(20例)孕妇胎盘组织中ALX-R、NF-κB p65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胎盘组织中ALX-RmRNA表达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而明显下降,重度PE组低于轻度PE组、对照组(P<0.01);NF-κB p65 mRNA表达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而升高,重度PE组高于轻度PE组、对照组(P<0.05);(2)胎盘组织中PE组ALX-R蛋白的表达强度低于对照组(P<0.01);PE组NF-κB p65蛋白的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P<0.01);(3)重度与轻度PE组胎盘组织中ALX-R与NF-κB p6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对照组胎盘组织中ALX-R与NF-κB p65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86,P<0.01;r=-0.63,P<0.01)。结论:ALX-R与NF-κB p65的表达,可能与PE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2013年06期 v.22 477-4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1 ] |[引用频次:5 ]
  • 前置胎盘患者再次剖宫产术中发生产后出血的15例临床病例分析

    张颖;刘俊涛;边旭明;徐蕴华;杨剑秋;宋英娜;高劲松;俞梅;

    目的:总结既往处理经验,结合文献复习,摸索针对前置胎盘患者施行再次剖宫产术的更好的临床路径。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产科行再次剖宫产术中合并前置胎盘和产后出血的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6~43岁;既往有2次剖宫产史者2例,1次者13例;终止妊娠孕周为30~40周。15例患者中产前B超提示前置胎盘者12例,其中孕期或产前有阴道出血症状者9例。手术按常规步骤进行。结果:(1)15例患者中13例为完全性前置胎盘,胎盘主体位于前壁者8例、后壁者7例;2例为边缘性前置胎盘。胎盘完全或部分粘连者13例,其中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胎盘植入,1例胎盘部分直接侵入膀胱;(2)术中平均出血量2564ml(400~12500ml),中位出血量1100ml。11例患者术中发生休克,3例患者继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出血后采取促宫缩剂治疗及手术方法,包括局部缝合开放的血窦,缝扎子宫动脉下行支,填塞宫纱,Blynch缝合及子宫次全切除术。2例术中同时行膀胱修补术;(3)13例患者术中止血成功,2例术后加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患者预后均良好。结论:前次剖宫产史的患者如合并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或植入,术前、术中和术后都极易并发大出血,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2013年06期 v.22 481-4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22 ]
  • 超长方案降调节后LH添加时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IVF-ET的影响

    尹山兰;郭艺红;孙莹璞;李婧;董瑞娜;苏迎春;

    目的:探讨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合并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超促排卵过程中,经超长方案长效GnRH-a降调节后添加LH的合适时机。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在我中心行IVF-ET助孕的118例不孕合并EMs患者,共123个周期。所有周期均采用超长方案,根据添加LH时卵泡的直径分为3组:10~14mm(A组),14~16mm(B组)及≥16mm(C组),比较3组患者的卵巢反应性及IVF妊娠结局。结果:A组的P水平(0.72±0.63)显著低于B组(1.08±0.72)和C组(1.11±0.71)。A组的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分别为75.81%和55.00%,显著高于B、C组;A组获卵数(7.42±4.86)显著低于C组(11.34±5.71)(P<0.05)。结论:EMs合并不孕患者经超长方案长效GnRH-a降调节后,尽早添加外源性LH,可有效降低孕酮水平,提高优质胚胎率和妊娠率。

    2013年06期 v.22 485-487+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1 ] |[引用频次:7 ]

短篇论著

  • 次全子宫切除术后残端宫颈切除18例临床分析

    杨建宏;陕晓嫣;沙静;邹雁;

    目的:探讨次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残端宫颈病变特点及切除残端宫颈的手术技巧。方法:回顾分析次全子宫切术后再次行残端宫颈切除的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时患者平均年龄41.7岁,手术原因包括子宫肌瘤、产后出血、手术困难等;残端宫颈切除的主要病因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肌瘤、卵巢病变等。结论: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前需常规仔细检查宫颈,排除子宫颈及内膜病变,术后严密随访;切除残端宫颈应注意盆底解剖结构,防止出血和副损伤。

    2013年06期 v.22 488-4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3 ]
  • 成年女性HPV认知及影响因素研究

    马小静;孟祥菊;董洁云;张留歌;张静;张倩倩;史宁宁;

    目的:探讨成年女性对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HPV)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宫颈癌HPV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健康体检的女性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婚育史、妇科疾病史、宫颈癌宣教等内容,常规行子宫颈细胞学检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HPV认知的相关因素。结果:1451例女性完成了问卷调查,平均年龄(45.1±10.8)岁,既往有HPV感染史者占0.5%,有妇科症状者占32.2%,子宫颈细胞学检查提示上皮细胞异常者占0.6%。HPV相关知识的认知率仅14.5%,愿意接受HPV疫苗接种者占3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育水平(≥高中与<高中比较)与HPV认知呈正相关(OR值为3.88,95%CI为1.24~10.72);收入水平与HPV认知呈正相关,与高收入水平(>10万元/年)相比,中等收入水平(3~10万元/年)和低收入水平(<3万元/年)与HPV认知相关的OR值分别为0.47和0.57,95%CI分别为(0.25~0.86)和(0.36~0.92);接受过子宫颈癌宣教者(与未接受过子宫颈癌宣教相比)与HPV认知呈正相关(OR值为2.19,95%CI为1.50~3.21)。结论:该研究人群成年女性的HPV认知情况较差,尤其是低教育水平、低收入人群,应进一步强化宫颈癌的宣传及筛查力度,加强宫颈癌的早期防治。

    2013年06期 v.22 491-4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94 ] |[引用频次:26 ]
  • 外阴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徐正美;宗利丽;

    目的:探讨外阴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6日我院收治的1例复发外阴DFS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例患者以无痛性皮肤结节为主要表现,经病理检查确诊。本例患者行外阴肿物广泛切除+局部皮瓣转移术,辅以术后放疗,外阴愈后良好。结论:DFSP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主要依靠病理确诊,目前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

    2013年06期 v.22 494-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0 ]

综述

  • 血清CA125及HE4诊断卵巢癌的研究进展

    叶敏;唐均英;

    目前临床用于卵巢癌早期诊断的主要肿瘤标记物是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CA125诊断卵巢癌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低。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在卵巢癌中呈高表达,尤其是浆液性卵巢癌,其与CA125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率。本文就血清CA125和HE4单独及联合检测诊断卵巢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013年06期 v.22 496-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27 ] |[引用频次:12 ]
  • 女性盆底肌群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的方法及意义

    郭传家;彭程;刘萍;陈春林;

    女性盆底肌群是盆底支撑系统的主要结构,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解剖与功能日益受到重视。计算机三维重建技术将复杂的盆底肌群以数字化三维模型方式再现在人们眼前,已逐渐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在阐述女性盆底肌群解剖概念的基础上,探讨其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的方法及意义。

    2013年06期 v.22 499-500+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3 ] |[引用频次:7 ]
  • 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研制和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

    谢一舟;吴尚为;

    回顾近年全球范围发表的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的相关文献,阐述了HPV致病机制、分类,并对HPV疫苗的发展历程、临床应用及认知程度进行了综述。

    2013年06期 v.22 501-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35 ] |[引用频次:6 ]
  • MCP-1在HPV感染导致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郑建琼;潘丹;朱雪燕;冯国飞;林晓华;朱雪琼;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是单核细胞趋化因子,也是免疫、炎症调节因子。其在体内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一方面能介导局部的免疫炎性反应;另一方面能诱导和刺激病理性血管生成。近年,随着研究的深入,MCP-1在HPV感染导致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现就近年MCP-1在HPV感染导致宫颈癌中的早期诊断、侵袭转移和治疗预后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及诊疗提供新思路。

    2013年06期 v.22 505-5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4 ]
  • 子宫内膜癌与RNA选择性剪接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杨敏;欧阳一芹;童晓文;

    子宫内膜癌(EC)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EC与雌激素受体的RNA剪接存在相关性,ERαΔ7、5、3、2和ERβ1、2、5在EC组织中发挥着不同的生物学作用。EC中剪接因子表达的种类及数量发生变化,影响了ER的剪接方式。hnRNP G、hTra2-beta1通过改变其靶基因ER功能进而影响EC的生物学行为。其他与EC相关的剪接因子包括YT521、QKI、NSSR1等。

    2013年06期 v.22 508-509+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2 ]
  • 胎盘11β-HSD2在子代成年后高血压病发生中的作用

    吴砚铭;王凯;段涛;

    胎盘是介导母体与胎儿血氧、营养物质及代谢物传递的一个重要器官。根据DOHaD理论,胎儿宫内生长环境的变化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导致子代成年后罹患高血压病等风险增加。大量研究显示,胎盘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HSD2)能有效地将母体糖皮质激素在通往胎儿的过程中灭活,使胎儿免受糖皮质暴露。因此,胎盘11β-HSD2水平降低会引起胎儿宫内糖皮质激素过度暴露,导致子代成年后发生高血压病的风险显著增高。本文拟阐述胎盘11β-HSD2在胎盘中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在子代成年后高血压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深入了解胎盘11β-HSD2的变化与子代高血压病之间的关系对研究胎盘功能及代谢、产前诊断、胎源性成人疾病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06期 v.22 510-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0 ]

临床经验交流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肾损害指标联合监测结果的分析

    赵彩珍;陈丹;夏马丽;喻欣;

    <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发性疾病,其发病机制为全身小动脉痉挛及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各器官均不同程度受累。因此,子痫前期(preclamplasia,PE)是发生终末期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发现[1],早期肾功能变化可能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早期诊断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回顾分析2009年至2012年在我院产科住院治疗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肾功能及尿液各生化指标,以期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肾功能损伤情况。

    2013年06期 v.22 513+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5 ]
  • 超声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分析

    包金鼎;周丽萍;萧丽红;马瑞红;

    <正>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loyps,EMP)是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月经不调、不规则阴道流血。EMP恶变率为0.2%~0.4%,须及时治疗。2009年10月至2012年3月我院开始采用自主研发的超声宫腔镜对229例EMP患者进行诊断和电凝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上述期间我院采用超声宫腔镜对229例EMP患者进行诊断及治疗,患者年龄17~65岁,平均37岁。

    2013年06期 v.22 514-5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3 ] |[引用频次:3 ]
  • 小剂量甲氧明治疗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张希艳;董娟;张丽;

    <正>甲氧明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其作为一种高选择性的α1-受体激动剂,可使小动脉收缩,全身血管阻力增加,提高冠状动脉灌注压和心肌血流;不兴奋心肌,通过升高血压反射性的使心率减慢,降低心肌氧耗等。目前多推荐2~4mg甲氧明用于预防腰硬联合麻醉时的低血压,但并非所有产妇均会发生低血压(约95%)[1]。预防性应用甲氧明有引起高血压的风险,且会引起剂量依赖性的心动过缓。本研究观察了小剂量甲氧明在产妇出现低血压时的治疗作用,现报道如下。

    2013年06期 v.22 516+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3 ]
  • 胃癌肺转移伴有库肯勃瘤1例并文献复习

    罗锦花;王茹;李亚里;田亚平;

    <正>1病例简介患者,女,30岁,未婚,因"刺激性干咳1年,加重伴胸水1月"于2011年6月28日收入院。2010年6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刺激性干咳,就诊于青海省人民医院,诊断为支气管炎,予以头孢他啶口服治疗9天(剂量不详),症状好转,停止治疗。此后仍有刺激性干咳间断发作,未重视。2011年3月,患者出现腹痛,再次就诊于青海省人民医院,考虑为急性盆腔炎,给予抗炎、抑酸等治疗(具体用药不详),3天后症状

    2013年06期 v.22 517-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1 ]

病例报告

  • 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良继发非特异性类固醇细胞瘤1例报告

    庞卓超;陈伟志;

    <正>1病例简介患者,女,28岁,因"原发性闭经"于2012年4月23日收入院。患者自诉母亲孕期无服药史,自幼发育良好,青春期无乳房发育,阴毛、腋毛较稀疏,体型高大。曾于2011年9月于当地医院就诊,染色体检查示46XY;给予人工周期治疗后月经来潮,但量较少。2012年1月转诊我院,(卵泡期)性激素6项:FSH71.91IU/L,LH 44.22IU/L,E230.66ng/L,PRL 11.52μg/L,P 0.32μg/L,T 197.80ng/dl。3月22日复查染色体示46XY,B超示幼

    2013年06期 v.22 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0 ]
  • 卵巢妊娠黄体瘤1例报告

    倪婕;顾林;史颖莉;陈捷;汤永峰;

    <正>1病例简介患者,女,23岁,G1P0,因"停经37+4周,血压升高5天,见红3h"于2012年10月17日入院待产。患者平素月经欠规律,4天/30~60天,LMP 2012年1月28日,停经11+周B超估计胎儿约8周,停经14周B超估计胎儿约11+周,预产期后推3周,现妊娠34+4周。10月12日患者BP 130~150mmHg/82~98mmHg,尿蛋白(++),给予口服硝苯地平及盐酸拉贝洛尔。10月17日晨患者见红,无腹痛、未破膜,

    2013年06期 v.22 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9 ] |[引用频次:4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