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北华,男,1961年8月,博士、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第一层级)、山东大学齐鲁医学杰出名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先后担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和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委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医学命审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主编。
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致力于妇科肿瘤临床诊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详细内容

论著

  • 二氢叶酸还原酶在两种不同方式诱导的甲氨蝶呤耐药绒癌细胞系中的动态表达

    韩冰;向阳;王峥;王云;张浩;黄尚志;

    目的:用间断和连续两种诱导方式建立对甲氨蝶呤(MTX)耐药的绒毛膜癌细胞系,并动态检测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在两种耐药细胞系建立过程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间断和连续诱导法诱导人绒癌细胞系JeG-3,分别建立绒癌MTX耐药细胞系MTXA1(间断诱导浓度为1.1×10-3mol/L)和MTXC2(连续诱导浓度为1.1×10-5mol/L)。细胞计数法(CCK-8)观察耐药细胞的耐药指数;化学发光法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不同诱导方法和不同浓度MTX诱导的JeG-3细胞中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分泌量和DHFR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1)历时1年成功建立了绒癌耐药细胞系MTXA1和MTXC2,其耐药指数分别为21.36和28.84;(2)β-HCG分泌和DHFR mRNA表达水平在间断和连续两种不同诱导方式诱导的绒癌细胞株中呈相同的动态变化趋势:经低浓度MTX诱导后,JeG-3细胞中β-HCG分泌和DHFR mRNA的表达水平上调;但当MTX诱导浓度增加到一定剂量时,两者不再继续上调而呈下降趋势。结论:成功建立了间断和连续两种方式诱导的耐药绒癌细胞系MTXA1和MTXC2。绒癌细胞β-HCG分泌和DHFR mRNA的表达与MTX作用浓度以及耐药性无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DHFR mRNA的表达水平不适宜作为绒癌细胞是否对MTX耐药的指标。

    2010年08期 v.19 561-5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0K]
    [阅读次数:1257 ] |[下载次数:205 ] |[引用频次:8 ]
  • 榄香烯增加人卵巢癌和宫颈癌细胞对紫杉醇反应性的研究

    高金荣;黄建鸣;张国楠;邓碧芳;查晓;

    目的:研究榄香烯(Ele)增加人卵巢癌和宫颈癌细胞对紫杉醇(PTX)的反应性,探讨Ele联合紫杉醇化疗的潜在临床价值。方法:用MTT法分别测定Ele和PTX单独作用,以及用EleIC10浓度联合PTX作用HO-8910卵巢癌细胞和HeLa宫颈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并用IC50值及敏感指数(SI)作出评价。结果:Ele和PTX单独作用HO-8910和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均呈浓度依赖性,Ele/HO-8910和Ele/HeLa的IC50值分别为149.26±15.25μmol/L和214.41±17.21μmol/L;PTX/HO-8910和PTX/HeLa的IC50值分别为39.68±7.16μmol/L和>100μmol/L;Ele和PTX对HeLa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均显著低于对HO-8910细胞(P<0.01);EleIC50+PTX/HO-8910和EleIC50+PTX/HeLa的IC50值分别为33.06±1.98μmol/L和52.75±4.20μmol/L,SI分别为0.83和<0.53,与PTX单用比较,EleIC50+PTX增加了PTX对HO-8910和HeLa细胞的细胞毒作用(P<0.05,P<0.01),而且对HeLa细胞的作用更显著。结论:低剂量Ele可诱导HO-8910和HeLa细胞对PTX的反应性和显著增加PTX的细胞毒作用,尤其对紫杉醇极不敏感的He-La细胞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2010年08期 v.19 565-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K]
    [阅读次数:1053 ]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3 ]
  • VEGFR-3在早期宫颈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

    李楠;于浩;张师前;

    目的:探讨VEGFR-3在早期宫颈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1例早期子宫颈癌(ⅠA~ⅡA)组织中VEGF-C、VEGF-D、VEGFR-3的表达,同时检测VEGFR-3标记的脉管密度(MVD),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1)VEGFR-3除于淋巴管内皮细胞表达外,部分血管内皮细胞也有表达。形态学上VEGFR-3阳性脉管部分为血管,部分为淋巴管,主要分布于肿瘤组织周围间质中。肿瘤细胞中可见VEGF-C、VEGF-D、VEGFR-3蛋白表达,其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8.7%(20/41)、58.5%(24/41)、63.4%(26/41);(2)肿瘤细胞中VEGFR-3蛋白表达与宫颈癌患者月经状态、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无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及VEGF-C、D蛋白表达相关;MVD与月经状态、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淋巴管浸润均无关,与临床分期及VEGF-C、D蛋白表达相关。结论:VEGFR-3可能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和淋巴管生成,参与了早期宫颈癌的恶性进展。

    2010年08期 v.19 569-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阅读次数:1088 ]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2 ]
  • 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119例临床分析

    魏薇;卢丹;张建萍;张亚兰;吕青青;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AWE)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防。方法:回顾分析剖宫产术后AWE 119例的临床资料,患者的一般情况,发病症状和时间,手术情况,药物治疗,随访和复发。结果:患者平均年龄32.40±4.25岁,24~39岁占91.6%,94.12%表现为腹壁肿块,86.55%出现疼痛,剖宫产术与出现腹壁肿块平均间隔29.46±24.29月,病灶直径平均3.14±1.14cm,平均1.15±0.465个,横切口单个病灶右侧占46.15%,左侧占34.07%,病灶深部累及部位依次为:腹直肌前筋膜61.34%,腹膜15.97%,肌层12.61%,皮下脂肪层10.08%。106例行单纯病灶切除,合并其他手术13例,手术时间34.54±12.81min,术中出血31.37±25.58ml,切口均一期愈合。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5例,占腹腔探查32例的15.63%。5例术前药物治疗,停药后症状复发。119例术后5例复发,复发率4.20%。结论:AWE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AWE好发于切口的两侧角部,采取预防措施可防止发生。

    2010年08期 v.19 573-575+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阅读次数:1022 ] |[下载次数:282 ] |[引用频次:24 ]
  • 经量过多患者子宫内膜中ADM表达及意义

    哈春芳;张灵武;刘培淑;

    目的:研究经量过多妇女子宫内膜中肾上腺髓质素(ADM)及其相关受体降钙素受体相关受体(CRLR)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半定量RT-PCR及实时荧光定量RT-PCR等方法,研究经量过多组患者(n=18)与健康对照组妇女(n=22)ADM、CRLR在子宫内膜中蛋白表达和基因表达量的差异。结果:两组内膜中ADM蛋白表达出现在内膜的各细胞中,经量过多组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中ADM蛋白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CRLR蛋白在内膜腺上皮细胞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8);经量过多组内膜中血管密度值为1.12(0.8~2.2),明显低于正常组的2.3(0.6~3.6)(P<0.05);经量过多组ADMmRNA比正常对照组低25.6%,而两组CRLR mRNA无明显差异。结论:ADM及其受体CRLR在正常子宫内膜生成、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影响更多的作用于内膜血管生成;经量过多患者低调控ADMmRNA导致内膜中ADM蛋白表达降低,进一步影响内膜中血管生成和修复,是造成患者出血的原因之一。

    2010年08期 v.19 576-5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K]
    [阅读次数:904 ]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2 ]
  • 1α,25-二羟维生素D_3对体外培养人输卵管上皮细胞VDR、CaBP-D28k表达的影响

    张纯;郑洁;张帆;徐建平;

    目的:探讨1α,25-二羟维生素D3[1α,25-(OH)2D3]对体外培养人输卵管上皮细胞活性及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钙结合蛋白calbindin-D28k(CaBP-D28k)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0,10-10,10-9,10-8,10-7mol/L)1α,25-(OH)2D3处理体外培养人输卵管壶腹部上皮细胞,分别于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应用溴化四唑蓝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VDR、CaBP-D28k 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1α,25-(OH)2D3对体外培养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增殖无影响。以不同浓度1α,25-(OH)2D3处理细胞12 h,与对照组比较,10-7mol/L 1α,25-(OH)2D3组细胞VDR、CaBP-D28k mRNA表达显著增加(P均<0.05)。以10-7mol/L1α,25-(OH)2D3处理细胞不同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处理6h,12h后细胞VDR、CaBP-D28k mRNA表达显著增加(P均<0.05);处理24h,48h后细胞VDR、CaBP-D28k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均<0.05)。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1α,25-(OH)2D3不影响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增殖,1α,25-(OH)2D3可能通过VDR上调人输卵管上皮细胞CaBP-D28k的表达。

    2010年08期 v.19 580-5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阅读次数:908 ] |[下载次数:222 ] |[引用频次:6 ]
  • 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中S100A4、bcl-2、clusterin、K-ras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孙育红;张为民;张锁连;梁琨;张廷国;

    目的:探寻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SBOT)中clusterin、bcl-2、K-ras及S100A4的表达特点及变化规律,并与相应的良、恶性肿瘤比较,为诊断及鉴别诊断SBOT提供更有效的辅助指标。方法:免疫组化法分析30例SBOT中S100A4、bcl-2、clusterin、K-ras的表达及它们的相关性,并以囊腺瘤和囊腺癌各30例为对照。结果:S100A4、clus-terin、K-ras在浆液性肿瘤的表达随着恶性程度增高呈增加趋势,bcl-2则相反。有腹水患者clusterin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腹水者(P=0.0235);有腹膜种植的患者S100A4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腹膜种植者(P=0.0242)。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结论:S100A4高表达往往提示肿瘤的恶性程度高。clusterin与S100A4结合有可能成为能预测卵巢浆液性肿瘤病情发展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有价值标记物。

    2010年08期 v.19 585-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5K]
    [阅读次数:1028 ]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5 ]
  • 慢性心理应激对SKOV3荷瘤裸鼠血清NE、IL-10和CA125的影响

    高军;高国兰;张艳玉;王芬;

    目的:探讨心理应激对肿瘤生长及荷瘤裸鼠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白介素-10(IL-10)和糖链抗原125(CA125)含量的影响。方法:随机将裸鼠分为4组:正常生长组(A组),单纯应激组(B组),荷瘤组(C组)及荷瘤应激组(D组),每组6只。于C、D组裸鼠的腋窝皮下注射SKOV3细胞(2×106cells/只),注射前B、D组先行束缚应激7天,接种后再连续应激35天(每天6h),A、C组不予应激,结束后处死全部裸鼠,剥取肿瘤,做病理检查;取血清测NE、IL-10和CA125含量。结果:成功建立人卵巢癌荷瘤裸鼠慢性心理应激模型。心理应激明显增加荷瘤裸鼠的瘤重(P<0.05),肿瘤增长率58.46%;各组血清NE、IL-10水平依次为A<C<D,A<B<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A125水平比较,A<B(P>0.05),A<C<D(P<0.01),B<D(P<0.01)。结论:慢性心理应激能干扰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并导致免疫系统防御功能减弱,对致病因素处于易感状态。当应激发生在肿瘤患者时,可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并影响其预后。

    2010年08期 v.19 589-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阅读次数:1221 ]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7 ]
  • BMP-2及其受体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及意义

    马颖;郭权;马琳;张淑兰;

    目的:研究BMP-2及其受体BMPRⅠA、BMPRⅠB和BMPRⅡ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RT-PCR、Western-blot方法检测BMP-2及其受体BMPRⅠA、BMPRⅠB和BMPRⅡ在上皮性卵巢癌、卵巢良性病变和正常卵巢组织中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BMP-2、BMPRⅠB、BMPRⅡ的mRNA和蛋白在卵巢癌组织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及良性病变卵巢组织,而BMPRⅠA在3种组织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结论:BMP-2、BMPRⅠB、BMPRⅡ在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2010年08期 v.19 593-595+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阅读次数:1061 ] |[下载次数:126 ] |[引用频次:2 ]
  • 子宫肌瘤及子宫平滑肌PA/PAI差异表达与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相关性的研究

    朱宇;谢彦;杨伟红;马丽山;程忠平;

    目的:观察纤溶酶原激活因子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PAI)在子宫肌瘤及子宫平滑肌组织及原代细胞中表达的差异,为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组织学: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子宫肌瘤及子宫平滑肌组织中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PA)和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种蛋白的表达;细胞学:选取8例子宫肌瘤患者,分别培养子宫肌瘤及子宫平滑肌细胞并传代,应用实时定量PCR及免疫细胞检测u-PA及PAI-1。结果:组织学:(1)肌瘤组织中u-PA mRNA相对表达为(1.34±2.18)%,显著低于平滑肌组织的(2.84±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PAmRNA在肌瘤组织中表达为(1.46±1.64)%也低于平滑肌组织的(1.65±3.0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I-1 mRNA在肌瘤组织中的表达为(2.67±1.82)%,显著高于平滑肌组织的(1.27±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肌瘤组织u-PA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平滑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组织PAI-1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平滑肌组织(P<0.01);两种组织t-PA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学:(1)肌瘤细胞中u-PA mRNA相对表达为0.123±0.189,显著低于平滑肌细胞的0.331±0.3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I-1 mRNA在肌瘤细胞的表达为0.091±0.036,显著高于平滑肌细胞的0.016±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肌瘤细胞u-PA蛋白表达8.805±1.645显著低于平滑肌细胞的22.173±4.381,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细胞PAI-1蛋白表达44.765±1.090显著高于平滑肌细胞35.928±5.351(P<0.05)。结论:PA/PAI系统在子宫肌瘤及平滑肌细胞中表达存在差异,并与组织中的差异基本一致,提示该系统差异表达机制可以为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提供理论依据。

    2010年08期 v.19 596-6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6K]
    [阅读次数:1125 ]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6 ]
  • 细胞质胸苷激酶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阿娜古丽·阿巴白克力;林晨;拉莱·苏祖克;

    目的: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TK1)在宫颈鳞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制备40例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总RNA,用RT-PCR方法分析TK1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其相应蛋白表达。结果:(1)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TK1 mRNA及蛋白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7.5%及60.5%,对照组宫颈组织中检出率为26.7%及8.3%。宫颈癌组织中TK1 mRNA及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宫颈组织(P<0.05);(2)在宫颈癌组织中TK1 mRNA及蛋白表达:不同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组织中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肿瘤直径≥4cm患者阳性表达明显高于肿瘤直径<4cm的患者(P<0.05)。结论:TK1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鳞癌中高表达,对宫颈癌的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TK1高表达可能与宫颈癌的进展及预后有关。

    2010年08期 v.19 601-6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阅读次数:1083 ]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4 ]
  • ERCC1 Ⅷ外显子剪接变异对卵巢癌细胞顺铂耐药的影响

    孙业红;陈富强;陈锐;李体远;

    目的:探讨ERCC1 Ⅷ外显子剪接变异对卵巢癌细胞顺铂耐药的影响。方法:分别构建缺失Ⅷ外显子和野生型的ERCC1表达载体pD-DE(含突变型ERCC1基因)和pD-WE(野生型ERCC1),脂质体转染法转染A2780细胞,Western blot检测ERCC1表达水平研究该剪接变异对ERCC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的顺铂耐药性,彗星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DNA的损伤修复情况。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D-DE和pD-WE;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剪接变异未显著影响ERCC1表达;转染pD-DE的细胞与转染pD-WE的细胞相比,明显降低了顺铂的耐受性与细胞DNA损伤修复的能力。结论:ERCC1 Ⅷ外显子剪接变异降低卵巢癌细胞DNA损伤修复能力和对顺铂的耐药性。

    2010年08期 v.19 605-6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阅读次数:1173 ]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0 ]

短篇论著

综述

  • IAPs与妇科肿瘤

    张春年;王建中;

    细胞增殖与凋亡是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凋亡抑制蛋白(IAPs)因其抑制细胞凋亡而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对肿瘤的预测、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价值,近年成为医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将IAPs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2010年08期 v.19 617-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阅读次数:1112 ]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1 ]
  • 子宫内膜癌手术治疗的进展

    沈晓燕;向阳;

    2009年FIGO修订了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FIGO分期已推行20年但仍有问题和不足。手术治疗存在以下争议:是否要求所有患者均行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淋巴结切除的范围,年轻低危早期者能否保留卵巢。2010年NCCN子宫内膜癌指南推荐所有可行手术者均行盆腔、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前哨淋巴结检测可用于诊断早期子宫内膜癌。

    2010年08期 v.19 620-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阅读次数:1025 ] |[下载次数:700 ] |[引用频次:16 ]
  • microRNA与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许君芬;李阳;吕卫国;谢幸;

    microRNA(miRNA)是近年新发现并热点研究的一类大小约18~24nt的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在转录后水平通过序列特异性翻译抑制或mRNA裂解来调控基因表达。多项研究显示,miR-NA参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及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侵袭及转移等过程的调节。现将microRNA在宫颈癌的表达,特定miRNA在致癌过程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冀为研究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2010年08期 v.19 623-6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阅读次数:1061 ] |[下载次数:554 ] |[引用频次:2 ]
  • 动态MRI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王文艳;朱兰;

    MRI为无放射性、无创、快捷、全面、高分辨率检查,软组织对比性强,可同时了解盆腔多组织器官的状况。通过动态MRI影像检查测量盆腔器官下降的不同与盆腔相对固定的解剖学标记的距离,可为临床诊断和了解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严重程度提供客观影像学数据。现就动态MRI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影像学检查中的发展及应用作一综述。

    2010年08期 v.19 626-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阅读次数:1006 ] |[下载次数:370 ] |[引用频次:11 ]
  • 妊娠合并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马光昕;于红风;刘锡梅;

    宫颈癌是妊娠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能通过常规筛查诊断的恶性肿瘤,因易与产科疾病混淆,常误诊、漏诊。由于需要考虑患者的生育要求,期待治疗至胎儿具有体外存活能力以及保留患者生育能力是近年治疗的趋势,但期待治疗的时间及方案尚未统一,现就妊娠合并宫颈癌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2010年08期 v.19 630-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阅读次数:1083 ] |[下载次数:319 ] |[引用频次:4 ]

病例报告

临床经验交流

临床经验交流

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