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靖;卫莹;王青元;齐丽敏;李敏;肖卫华;凌斌;周颖;
目的:构建pEGFP-C2-GRIM-19真核表达载体并设计GRIM-19siRNA干扰序列,以探讨GRIM-19表达水平的变化对SiHa细胞中核转录因子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用RT-PCR法从SiHa细胞中扩增出带HindⅢ、BamHI酶切位点的GRIM-19基因片段,将GRIM-19基因片段克隆到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C2上。分别将pEGFP-C2-GRIM-19及GRIM-19siRNA通过脂质体转染入SiHa细胞48h后,通过Western-blot检测GRIM-19、STAT3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pEGFP-C2-GRIM-19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后可见GFP表达及STAT3表达降低,转染GRIM-19siRNA后可见GRIM-19表达降低及STAT3表达升高。结论:在宫颈癌细胞株中GRIM-19具有调控STAT3表达水平的作用。
2010年04期 v.19 245-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阅读次数:1079 ]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3 ] - 舒丽莎;张凡;陈江平;常永霞;张九鸿;赵秀芳;成日青;
目的:探讨HIF-1α、AQP-1表达对宫颈鳞状细胞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4例宫颈鳞状细胞癌中HIF-1α、AQP-1的表达,用CD105标记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HIF-1α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阳性表达率为50%,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明显相关(r=-0.674,P<0.05和r=0.897,P<0.01),与临床分期、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AQP-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表达率为87.1%,表达水平与肿瘤体积、临床分期明显相关(r=0.989,P<0.05和r=0.807,P<0.01),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P>0.05)。微血管密度与肿瘤体积、浸润深度明显相关(r=0.609,P<0.05和r=0.845,P<0.01);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微血管密度与HIF-1α表达明显相关(r=0.701,P<0.05),而与AQP-1的表达无关(P>0.05)。AQP-1的表达水平与HIF-1α的表达水平明显相关(r=0.648,P<0.05)。结论:HIF-1α、AQP-1均参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缺氧诱导新生血管过程,并且与微血管密度密切相关,其中HIF-1α发挥重要作用。
2010年04期 v.19 249-2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阅读次数:953 ] |[下载次数:125 ] |[引用频次:2 ] - 施君;洪祖蓓;狄文;
目的:探讨组蛋白H3乙酰化状态与宫颈HPV感染的相关性,及其分别与CINⅠ级转归的关系。方法:(1)选择2006年1月~2008年1月我院治疗的正常宫颈、CINⅠ、CINⅡ~Ⅲ、宫颈癌组织各30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组蛋白H3乙酰化表达水平;(2)对2006年1月~2008年1月仁济医院阴道镜下活检确诊为CINⅠ级的161例患者,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组织中组蛋白H3乙酰化表达的水平,采用凯普技术检测宫颈HPV感染分型。结果:(1)CIN病变组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与正常宫颈组和宫颈癌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INⅠ和CINⅡ~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蛋白H3乙酰化表达水平增加,进展为CINⅡ级以上的发生率进行性升高,(+++)组最高达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宫颈高危型HPV16/18感染的CINⅠ级,其组蛋白H3乙酰化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低危型和非16/18高危型(P<0.05);进展为CINⅡ级以上发生率与低危型和非16/18高危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不同的治疗方案对CINI级转归的影响不同,LEEP术后随访6月无1例复发,HPV转阴率77.94%(P<0.05)。结论: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和HPV感染类型与CINI级转归密切相关。
2010年04期 v.19 253-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阅读次数:1008 ] |[下载次数:192 ] |[引用频次:1 ] - 张雯碧;程明军;徐丛剑;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体外向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方向分化的可行性。方法:原代培养小鼠BMSCs和子宫内膜间质细胞(ESCs)并鉴定,将BMSCs与ESCs共培养,并补充生长因子(TGF-β10ng/ml,EGF10ng/ml,PDGF-BB10ng/ml)和雌激素(17-β-雌二醇1×10-7mol/L),应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分化的BMSCs是否表达上皮细胞特异标记角蛋白。结果:小鼠BMSCs增殖潜能强,呈克隆性生长,其表面标记Sca-1,CD117,CD29,CD34表达率分别为5.36%,2.41%,2.63%,0.68%。小鼠ESCs特异标记波形蛋白表达阳性,角蛋白阴性。小鼠BMSCs与ESCs共培养5天后大部分细胞形态由成纤维样向上皮样细胞变化,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方法鉴定诱导分化后的BMSCs表达角蛋白。结论:小鼠BMSCs在ESC分泌和外源性因素诱导下可向子宫内膜上皮细胞方向分化。生长因子和雌激素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2010年04期 v.19 257-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阅读次数:1000 ] |[下载次数:648 ] |[引用频次:32 ] - 黄沁;瞿秋霞;张学光;
目的:研究激发型CD40单抗(5C11)对宫颈癌细胞株SiHa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宫颈癌细胞株SiHa上CD40分子的表达,用MTT法检测5C11联合化疗药物对SiHa细胞的作用,PI染色检测SiHa细胞周期的变化,Annexin V-PI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方法分析单抗5C11作用SiHa细胞后凋亡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宫颈癌细胞株SiHa高表达CD40,5C11和盐酸吉西他滨单独抑制细胞生长作用不明显,但两者联合能显著抑制SiHa生长和促进凋亡,SiHa细胞经5C11作用后出现S期阻滞,抗凋亡基因bcl-XL表达明显下调,促凋亡基因Bax的上调作用不明显。结论:CD40分子通过介导S期阻滞和调节凋亡基因表达水平增加SiHa细胞对盐酸吉西他滨化疗的敏感性。
2010年04期 v.19 261-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阅读次数:1078 ]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4 ] - 白军;谢宛玉;曹建国;夏红;
目的:探讨紫花牡荆素(casticin)体外抑制人卵巢癌HO-8910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效应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casticin对人卵巢癌HO-8910细胞增殖的抑制;Hoechest33258染色观察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FCM)检测casticin处理HO-8910细胞的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分析caspase-3、CyclinB1、p21蛋白表达变化。结果:casticin对人卵巢癌HO-8910细胞增殖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经casticin作用48h后HO-8910细胞表现出典型的凋亡形态特征,并剂量依赖性地增加亚二倍峰,降低CyclinB1蛋白表达,增高caspase-3和p21表达。结论:casticin通过降低CyclinB1表达、活化p21和caspase-3抑制HO-8910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2010年04期 v.19 265-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阅读次数:999 ] |[下载次数:208 ] |[引用频次:11 ] - 王睿黎;张婷;马政文;王颖;马庆良;徐红;程忠平;汪希鹏;
目的:探讨凝血因子Ⅻ能否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MO)分化为卵巢癌(EOC)腹膜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方法:分离正常女性外周血MO,在体外经Ⅻ因子刺激,流式荧光激活细胞分选技术(FACS)检测刺激后CD14、CD68和CD163表达的比例;ELISA检测TNF-α、IL-4、IL-8、TGF-β、IL-10、MMP2等因子的表达;Real-timePCR检测IL-10、IL-8、CCL18、CCR2、TGF-β、CXCR1及CXCR2等细胞因子及相关受体mRNA的表达,添加Ⅻ因子抑制物-C1酯酶抑制剂(C1-INH)后检测相应mRNA转录变化。结果:经Ⅻ因子刺激后,MO表面CD14,CD163表达比例上调[CD14:(57.025±11.135)%,CD163:(1.09±0.21)%],与阴性对照组[CD14:(45.2±5.24)%,CD163:(0.7±0.08)%]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Ⅻ因子刺激后MO分泌IL-8,IL-10及TGF-β分泌表现出时间依赖性,IL-8及TGF-β于刺激后12h分泌达到高峰,IL-10分泌高峰为刺激后3h;刺激后IL-8,IL-10,CXCR2,CCR2以及CCL18mRNA的表达上调,添加C1-INH后,相应mRNA的转录水平下调。结论:凝血因子Ⅻ能诱导外周血MO分化成表型为CD14highCD163highIL-10highCCL18highIL-8high的单核巨噬细胞,类似TAM特征的巨噬细胞亚型,Ⅻ因子可能参与EOC腹膜微环境中浸润的MO分化,从而调控EOC的腹膜转移。
2010年04期 v.19 270-273+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阅读次数:1096 ] |[下载次数:301 ] |[引用频次:2 ] - 王靖;张建;张爱荣;李燕;
目的:探讨体外模拟腹腔镜二氧化碳(CO2)气腹环境对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生长转移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及CO2气腹环境作用后SKOV3对顺铂(DDP)敏感性的变化。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KOV3细胞分为4组,即CO2组、DDP组、CO2+DDP组及对照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及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组细胞的PCNA、VEGF和CD44v6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1)CO2气体与顺铂间无交互作用(P>0.05);(2)CO2处理组肿瘤细胞的PCNA、VEGF和CD44v6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3)DDP组与对照组、CO2+DDP组与CO2组比较,DDP处理组肿瘤细胞的PCNA、VEGF和CD44v6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P<0.01)。结论:CO2环境能促进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生长转移相关因子表达;DDP对肿瘤细胞生长转移因子的表达有抑制作用;CO2环境作用后,肿瘤细胞对DDP敏感性的变化不明显。
2010年04期 v.19 274-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阅读次数:949 ] |[下载次数:77 ] |[引用频次:1 ] - 刘艺;崔保霞;乔云波;李贞;张友忠;马道新;姜洁;孔北华;
目的:探讨抑制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对宫颈癌的放疗增敏作用。方法:选用LY294002为PI3K阻滞剂。培养PI3K功能活性和AKT磷酸化水平稳定的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皮下注射于BALB/C裸鼠体内,建立裸鼠宫颈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将荷瘤裸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单纯药物组(LY294002)和联合治疗组(放疗+LY294002)。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AKT磷酸化(phospho-Ser473AKT)水平。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LY294002在体内的放射增敏作用。长期观察肿瘤体积的变化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结果:Western blotting显示,联合治疗组的AKT去磷酸化现象最显著。克隆形成实验显示,LY294002与放射治疗对肿瘤细胞生长的抑制在各剂量水平均表现出协同作用(P<0.05)。肿瘤生长曲线表明联合治疗组的肿瘤体积增长最缓慢。结论:PI3K阻滞剂显著增强宫颈癌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
2010年04期 v.19 278-2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阅读次数:1260 ] |[下载次数:361 ] |[引用频次:6 ] - 李智敏;王静;胡沙;吴莉英;蔡晶;于利利;王泽华;
目的:研究抑制卵巢癌A2780/Taxol细胞hsa-miR-27a表达对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方法:用浓度递增法建立卵巢癌耐紫杉醇细胞系A2780/Taxol;Stem-loop real-time PCR技术检测A2780/Taxol及亲本细胞A2780中hsa-miR-27a表达水平;利用脂质体Lipofectamine2000将化学合成的miR-27a抑制物及阴性对照(Negative Control,NC)转染A2780/Taxol细胞;分别用Real-time PCR和蛋白印迹法技术检测MDR1mRNA和P-glyco-protein(P-gp)蛋白表达;MTT检测A2780/Taxol对紫杉醇敏感性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P-gp荧光底物罗丹明123(Rh-123)的荧光强度。结果:(1)成功建立了卵巢癌耐紫杉醇细胞系A2780/Taxol;(2)miR-27a在A2780/Taxol细胞中高表达,与A2780细胞相比,表达增高2.2倍。(3)P-gp蛋白在A2780/Taxol细胞中高表达,在A2780细胞中未检测出其表达;(4)转染miR-27a抑制物后,A2780/Taxol细胞的MDR1mRNA和P-gp表达下降,与转染NC组相比,P-gp表达降低36%;对紫杉醇的敏感性增加,IC50为0.53μmol/L,与转染NC组IC506.8μmol/L相比,有明显差异;(5)流式细胞仪结果显示,细胞内Rh-123荧光强度在转染抑制物的A2780/Taxol细胞为5.10±0.35,与A2780/Taxol细胞的2.95±0.39和转染NC的A2780/Taxol细胞的3.30±0.45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sa-miR-27a在卵巢癌耐紫杉醇A2780/Taxol细胞中高表达,可能通过间接调节P-gp的表达和功能,参与耐药。抑制miR-27a表达后,可以增加A2780/Taxol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部分逆转耐药。
2010年04期 v.19 282-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阅读次数:1179 ] |[下载次数:321 ] |[引用频次:3 ] - 温烯;李蓉;郝桂琴;杨伟洪;肖宇;
目的:探讨临床上D3丢弃的低质量胚胎培养至囊胚的发育潜能,为从低质量胚胎获得胚胎干细胞提供依据。方法:收集IVF/ICSI35例,184枚低质量胚胎(包括异常受精胚胎),用序贯法微滴培养,D3~D9连续观察囊胚形成情况。结果:(1)184枚低质量胚胎于D4~D6形成23枚囊胚,囊胚形成率12.5%;(2)胚胎卵裂球数越多,囊胚形成率越高,胚胎级别越低,囊胚形成率越低;(3)3PN胚胎囊胚形成率低于2PN囊胚形成率(14.8%vs15.9%),3PN来源的胚胎具有一定的发育潜能。结论:低质量胚胎具有发育至囊胚的潜能,有可能成为分离胚胎干细胞的材料来源。
2010年04期 v.19 286-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阅读次数:931 ]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11 ] - 刘春喜;苏迎春;孙莹璞;郭艺红;王芳;
目的:比较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使用天数对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妊娠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3月我中心试管婴儿助孕治疗143例,其中IVF周期88例,ICSI周期55例。按使用Gn的天数分为两组:A组使用Gn8~13天,B组使用Gn14~19天(最长19天)。结果:两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两组HCG日≥19mm卵泡、≥18mm卵泡、次日血HCG值、内膜厚度类型、胚胎质量、生化妊娠和临床妊娠均无统计学差异;而≥20mm、≥16mm、≥14mm、≥11mm卵泡数以及获卵数A组显著高于B组。结论:Gn使用天数影响获卵数,而内膜厚度类型、胚胎质量、生化妊娠以及临床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
2010年04期 v.19 289-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阅读次数:934 ] |[下载次数:250 ] |[引用频次: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