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北华,男,1961年8月,博士、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第一层级)、山东大学齐鲁医学杰出名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先后担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和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委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医学命审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主编。
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致力于妇科肿瘤临床诊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详细内容

  • 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肺组织的形态计量学研究

    张顺利;路光忠;戚威;

    采用M168多用途试验测试格,对45例胎粪吸入综合征(MAS)患儿肺组织和5例正常肺组织进行了形态计量研究。结果表明:吸入胎粪的点计数(Pc)、肺泡交点数(Ic)、肺泡净切线数(Tnet)及肺小动脉平均直径(D)4项参数,MAS组与对照组间差别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但D及肺泡物理形状与单位体积内胎粪吸入量无相关性。根据5例合并透明膜形成,提出了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可能是肺不张原因之一。对肺不张病理生理过程提出商榷。

    1991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药物与雌、孕激素受体

    黄荷凤;王曼;

    本实验观察了10~(-6)M醋酸棉酚、孕酮、丹那唑及GnRH类似物作用离体人子宫内膜细胞后,其细胞胞浆雌二醇受体(E_2R)、孕酮受体(PR)结合容量的变化。发现醋酸棉酚和孕酮使E_2R、PR两者结合容量降低,丹那唑仅使PR结合容量降低,GnRH-A对E_2R和PR结合容量均无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除GnRH类似物外,其它三药通过甾体受体途径直接抑制子宫内膜细胞。

    1991年01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 ] |[引用频次:0 ]
  • 子宫平滑肌肉瘤(附20例病理及临床分析)

    袁而恩;王美清;吴宪盛;李素英;曾宪芳;张文尧;江森;

    作者等对原病理诊断为子宫平滑肉瘤的病例进行了复核,确诊平滑肌肉瘤20例。以核分裂≥5/10H P F为主要诊断标准。作者等通过本组病例的临床、病理分析,认为患者的预后与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及治疗是否合理有极密切的关系。

    1991年01期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 宫颈癌放疗后诱发生殖器癌(附二例报告)

    侯晓虹;钱和年;

    本院自1957年至1980年共行宫颈癌放疗879例,治疗后分别发生外阴癌及宫体癌各1例。外阴癌发生于宫颈癌放疗后31年,先驱症状为外阴瘙痒及白色病变;宫体癌发生于宫颈癌放疗后9年,开腹时已有腹腔内及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病理为低分化粘液腺癌。本文复习了宫颈癌放疗后诱发癌的发生部位及潜伏期,讨论了外阴诱发癌的早期症状及宫体诱发癌的特点。

    1991年01期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 外阴恶性肿瘤手术治疗的探讨(附31例随防分析)

    韩殿存;汤春生;马玉珠;王家跃;

    本文总结本院1979年至1988年经手术治疗的31例外阴恶性肿瘤患者,对其中病变尚属早期的Ⅰ期及个别Ⅱ期病者,合理地缩少了外阴切除范围,减少了手术带来的致残并发症及性功能破坏,经2~7年临床观察,效果满意。作者对外阴癌的临床分期提出了建议,并对外阴切除范围的合理设计与区域淋巴结切除的原则进行了讨论。

    1991年01期 16-19+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0 ]
  • 超声诊断胎儿心律失常

    雷慧中;余浣珍;冷雪;

    应用超声诊断7例胎儿心律失常,其中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房扑动,多发性早搏伴短暂阵速各1例,在B超及NST监护下延长妊娠2~3周,择期分娩,新生儿情况均良;其余4例为多发性早搏,预后亦好。对胎儿心律失常的诊断与处理进行了讨论。

    1991年01期 20-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8 ] |[引用频次:0 ]
  • 丈夫细胞免疫疗法对重复早期流产疗效观察

    陈延琴;王佩贞;张士训;史兆永;

    本文报道对30例反复早期流产的患者采用注射丈夫淋巴细胞混悬液进行免疫治疗后,其中26例妊娠成功。文中对该免疫疗法的机制,方法及疗效作了分析讨论。

    1991年01期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 电钎促排卵选择条件的观察

    俞瑾;陈伯英;邴圣民;郑怀美;

    对5例无排卵患者分别于电针前后检测手部皮肤温度血β—EPIS变化及血FSH、LH水平,并和5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发现:无排卵病人血β—EPIS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的水平,5例病人电针后3例排卵,这3例手温均上升,体内雌激素水平调整到正常,血FSH、LH水平及脉冲频率均由低值转为正常,血β—EPIS水平针刺后亦稳定。2例电针后仍无排卵者,虽手温均上升,但1例血β—EPIS水平电针后显著上升,另1例电针后体内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其FSH,LH脉冲频率原为正常,电针后水平无大变化。以上结果说明电针促排卵中的三个预测指标有意义,且以综合观察价值为高。

    1991年01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 卵巢癌的流行病学研究(续前)

    陈勇;吴葆桢;

    <正> 三、卵巢癌发病的高危因素 (一)内分泌因素卵巢是妇女体内担负生殖功能的主要内分泌器官,它一方面本身分泌激素,一方面又受到激素的控制和调节。因此,内分泌因素和卵巢癌发病的关系,便成了流行病学探讨最多的课题。通过对捕获的线索的分析和验证,目前的注意力逐渐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孕产状况和初孕年龄近年来在妊娠对卵巢癌发病的影响方面,研究的最多,而且所获得的结果也最为一致,复习11份卵巢癌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并将其中有关妊产次和其它内分泌因素的相对危险度(relatire risk,RR)归纳如表

    1991年01期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0 ]
  •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腹水

    郗明蓉;曹泽毅;

    <正> 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不少见,但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腹水十分罕见。因此在女性病人中,腹水常使临床医生想到生殖道恶性肿瘤。本文主要目的是引起临床医生特别是妇科医生的注意,良性病变如子宫内膜异位症也能引起腹水。本文根据文献报道综述如下: 一、发病情况自从1954年Brews第一次报导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腹水以来,迄今仅15例。国内杂志还未见报导。二、临床表现 15例的发病年龄19~47岁,平均年龄32岁。多数病人有不孕。其中10例未妊娠过,1例妊娠一次,1例妊娠二次,1例妊娠三次,2例不明。腹水最

    1991年01期 38-4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 子宫内膜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早期诊断(文献综述)

    张友忠;殷立基;

    <正> 子宫内膜癌(宫体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老年妇女。近年来它的发病率国内外报道都在上升。合理的处理来源于正确内诊断。只有早明正确诊断,切实分期,才能在临床上合理处理,避免冶疗过度或不足,从而改善预后。近年来国内外对宫体癌的高危因素及其早期临床表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且在早期诊断措施方面也应用了一些新方法和新技术。本文对此作较全面的复习与介绍。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一、未孕,未产,不孕,月经初潮早、绝经迟、月经不调。二、高脂饮食,肥胖,高皿压,糖尿病。三、雌激素因素: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患者;长期服用雌激素妇女。

    1991年01期 41-4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4 ] |[引用频次:0 ]
  • 临床教学查房

    王沂峰;

    <正> 教授:葡萄胎合并妊高征的情况比较常见,但发展成急性肾功衰竭这样严重之病例尚属少见。为此,我们就该病进行讨论,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积累经验。先请实习医师汇报一下病历。实习医师:患者贾××,(住院号90—45672)22岁,因停经6个月、无尿1天、阴道流血2小时,于1990年8月23日2pm急症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律,LMP:90年2月24日,停经40~+天,惑厌食、恶心,停经2~+月出现少许阴道流血,服中药(药名不详)治疗数日血止。入院前20天病人出现面部及下肢浮肿、尿少,同时恶心、呕吐、纳

    1991年01期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1 ] |[引用频次:0 ]
  • 妊高征体液免疫的变化

    叶元华;朱梨馨;孙波;

    <正>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为一种免疫反应,本文通过妊高征及正常孕妇体液免疫的测定,以探讨妊高征的发展与体液免疫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对象及方法对象:正常孕妇组80例,平均孕周39.4±2.2周;平均年龄25.2±2.1岁;均无慢性疾病。妊高征组41例,平均孕周38.6±2.1周;平均年龄25.4±2.3岁,其中,轻度占366%;中度占43.9%;重度占19.5%,两组孕周、年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方法:以单向琼脂扩散法测定静脉血中IgA、IgG、IgM、C_3。

    1991年01期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 超声多普勤诊断脐带绕颈确定胎盘部位初探

    丁传天;季慰玑;

    <正> 我院应用超声多普勒确定胎盘部位,诊断脐带绕颈,并与B超进行对比,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989年1~2月对入院临产的足月、单胎头位孕妇常规采用超声多普勒检查,确定胎盘附着部位及有无脐带绕颈。多普勒仪为日本产FD—200型Toitu Doppler。检查按以下顺序进行:宫底部、子宫前壁、二侧壁,最后是耻骨联合上方,探查胎盘血流音。正常胎盘血流音的特点为粗糙、无节律、连续吹风样杂音,其间常夹有高音调的脐带血流音,值得注意的是后壁胎盘的探查方法应在子宫两测的腹壁处将探头朝向下后方。在相当于胎儿颈部的耻骨联台上方探查

    1991年01期 48-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 尿hCG—EMV妊娠试验2000例随访验证

    马怡民;曹素月;

    <正> 我院自1987年11月以来采用绒毛促性腺激素酶联单克隆抗体目测法(hCG—EMV法),作为早孕的常规试验方法。实践中感到本法操作简单,出结果快,为了验证其准确性,特对1987年11月和1988年10月两个时间内的受试者各1000例,进行了随访诊断,现小结如下: 资料和方法一、受检对象:本院门诊要求人流的妇女,年龄最小17岁,最大46岁;初孕491例,经孕1509例;闭经天数最短28天,最长一例120天。二、妊娠试验方法:以随意尿作标本,采用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生产的hCG一检验

    1991年01期 50-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 B超胎盘定位在剖宫产中应用的价值

    丁玉莲;苏晓文;

    <正> 近年来,剖宫产率不同程度地增高,手术创伤和术中失血对产妇产褥恢复带来一定的影响,而术中伤及胎盘是造成出血增多的原因之一。本文旨在探讨术前B超胎盘定位对减少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价值。资料和方法 1986~1988年B超常规检查住院孕产妇2400例,其中622例施行了剖宫产,52例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且位置较低,术前均作B超胎盘定位检查。 52例孕产妇年龄22—36岁,孕龄37—42周,其中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者13例,左前壁14例,右前壁18例,前置胎盘7例。 B超检查除常规测量胎头双顶经(BPD),

    1991年01期 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2 ]
  • 胎盘血管瘤2例

    黄辉萍;

    <正> 例一,古×,24岁,孕产。住院号46786,因妊娠40~(3+)周,臀位,于1990年4月21日入院待产。入院时检查:血压14.6/9.3k Pa。脚位LSA,胎心126次/分,骨盆外测量及血尿常规均正常。B超提示;①宫内活胎,臀位。②羊水暗区3cm,羊水欠清晰。③胎盘成熟Ⅱ~+级。胎盘后壁过厚5.8cm。因孕40~(+4)周,臀位,羊水过少,于1990年4月23日持硬外麻下选择性剖宫产,娩出一活女婴,重3500g,评分9′。羊水Ⅰ°,混浊,量200ml,胎盘自娩,重530g,20×19×2cm大。胎儿面见3×3×2cm实性包块,表面呈灰白色,切开有包膜。病

    1991年01期 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 术时骶前静脉丛大出血抢救成功一例

    陈丽萍;

    <正> 患者陈××,45岁,住院号68789,因发现下腹部肿块19个月,于1989年3月2日入院。 88年6月妇女病普查时发现下腹部肿块,B超诊断盆腔内实质性肿块(后穹窿部位),定期复查。近来肿块明显增大,而住院手术治疗。检查:体温37℃,心、肺,正常,肝,脾未触及,四肢活动正常,妇检:外阴经产式,宫体前位,正常大小偏左,后穹窿偏右侧触及肿块约10×10×8cm大小,质硬,表面光,活动差,与盆壁紧贴无压痛,左侧附件正常,初步诊断为盆腔肿瘤。(润韧带内),后腹膜肿瘤待排。

    1991年01期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中期妊娠引产致宫颈半环状裂伤二例

    孙金芳;

    <正> 我院遇二例初孕妇雷夫诺尔羊膜腔注射引产引起宫颈半环形横裂伤,报告如下: 例1,28岁,工人。19岁时未婚孕20周入山医附院引产。羊膜腔内注入雷夫诺尔100mg,5~6小时后腹痛剧烈,流产一死婴,符合妊娠月份,清官时发现阴道后穹窿及宫颈管后壁近峡部处呈半环状横裂伤,用肠线间断缝合,两天后出院。此后6年内人流8次,均从未愈合的伤口内进行。两年前足月妊娠自裂伤处顺娩男婴,体重4500g。近两年又从裂伤处人流3次。患者于90年1月20号入本院,要求修补宫颈。妇科检查:阴道后穹窿及宫颈后壁近峡

    1991年01期 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 悼念张(钅东)教授

    江森;

    <正> 我刊常务编委、著名肿瘤学家、中华医学会湖北分会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武汉分会肿瘤学会主任委员、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科张(钅东)教授因突发脑血管意外经多方抢救无效,于1989年12月19日在同济医院不幸逝世,终年66岁。噩耗传来,我刊同仁尤感心情沉痛,深怀“伯仁由我”之歉疚,盖张(钅东)教授正是在专程赴杭州参加1989年10月我刊举办的“现代妇产科新进展经验交流及学术讲座会”归途中感有不适遄返而发病的。张(钅东)教授是浙江省嘉善人,1949年卒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后留院任妇产科医师,

    1991年01期 5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 现代妇产科进展学术报告暨经验交流会在杭州召开

    俞德祺;

    <正> 由浙江医学会、温州医学会、浙江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上海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及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联合举办的现代妇产科进展学术报告暨经验交流会议于1989年11月12日至15日在杭州召开。到会代表403位。会议收到论文390余篇,其中产科130余篇、妇科110余篇、计划生育50余篇,文摘汇编234篇,大会交流30篇。会议期间进行学术报告的有苏应宽教授的“妇产科手术出血的防治”;陆湘云教授的“GnRH诱导排卵的理论与临床实践”;吴

    1991年01期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