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北华,男,1961年8月,博士、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第一层级)、山东大学齐鲁医学杰出名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先后担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和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委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医学命审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主编。
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致力于妇科肿瘤临床诊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详细内容

指南与共识

  • 妇科肿瘤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临床应用指南(2022版)

    <正>妇科肿瘤是威胁女性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其他实体肿瘤一样有赖于血液供应,阻断血管生成是抑制肿瘤生长的新型治疗策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是促进血管生成的主要生长因子,靶向VEGF的贝伐珠单抗在多种肿瘤的临床治疗中显示显著疗效,在妇科肿瘤治疗方面业已广泛应用。为规范用药,指导临床实践,2020年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组织专家依据循证医学证据,

    2023年01期 v.32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316 ] |[引用频次:0 ]

论著

  • 单中心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随访报告

    陈忠绍;王元见;张溪;李英伟;褚然;王建业;董瑞华;马颖;李桂菊;杨阳;高月涵;宋坤;孔北华;

    目的:分析单一妇科肿瘤中心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情况,为卵巢癌诊治工作提供有用经验。方法:汇总2011年至2016年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接受治疗的920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及随访信息,所有患者随访周期超过5年或5年内出现不良结局事件,分析患者预后情况。结果:2011年至2016年本中心卵巢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为50.8%。结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卵巢癌患者总体5年生存率显著改善。

    2023年01期 v.32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K]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282 ] |[引用频次:1 ]
  • 18045例无创产前筛查游离胎儿DNA比例分析

    代鹏;赵干业;胡爽;刘宁;孔祥东;

    目的:探讨游离胎儿DNA比例(FF)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染色体异常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孕妇年龄、孕周、体质量指数以及NIPS提示高风险胎儿与FF的关系。结果:FF主要分布范围是4%~25%。FF与孕周呈正相关,与孕妇年龄和体质量指数呈负相关。单胎胎儿的FF高于双/多胎妊娠胎儿,自然妊娠胎儿的FF高于辅助生殖妊娠胎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风险胎儿的FF高于低风险胎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1、18和13-三体综合征的Z值与FF呈正相关。性染色体组真阳性和假阳性胎儿样本的F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缺失组真阳性和假阳性胎儿样本的F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重复组真阳性和假阳性胎儿样本的FF无显著差异。结论:孕妇血浆cffDNA水平受母体和胎儿特征共同影响。临床实践中,应根据孕妇特征和FF进行NIPS的遗传咨询。

    2023年01期 v.32 18-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0 ]
  •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放化疗对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刘超霞;王子毅;周萍;冉晓敏;张克强;

    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因子受体-1抑制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挽救性放化疗在术后盆腔复发或(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性宫颈癌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湖南省肿瘤医院妇瘤科收治的40例宫颈癌术后盆腔复发或盆腔放疗后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根据意向性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观察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常规挽救性放化疗,治疗组在观察组基础上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免疫治疗并进行免疫维持。主要研究终点为无进展生存(PFS),次要研究终点为完全缓解率(CRR)及总生存(OS)。随访截止到2022年6月30日。结果:放化疗结束后3个月评价,治疗组的完全缓解(CR)率(65.00%)明显高于观察组(30.00%)(P<0.05)。治疗组的中位PFS(mPFS)未达到,明显长于观察组(15个月)(P<0.05)。观察组中有6例患者出现进展,主要表现为远处转移,其中5例患者死亡。不良反应主要为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内皮增生症(RCCEP)及甲状腺功能异常。未观察到4级不良反应及治疗相关死亡事件的发生。结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挽救性放化疗治疗术后盆腔复发或(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宫颈癌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可作为此类区域复发性宫颈癌的治疗新的模式。

    2023年01期 v.32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阅读次数:8 ] |[下载次数:149 ] |[引用频次:0 ]
  • LncRNA H19通过调节miR-let7/MMP-9分子轴促进滋养细胞侵袭及迁移

    刘明嫦;刘师玚;马敬;

    目的:通过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胎盘组织中lncRNA H19、miR-let7、MMP-9表达,探索HDP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娩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患者86例(PIH 26例,PE 29例,sPE 31例)和正常妊娠孕妇20例。分别对HTR-8/Svneo细胞进行敲减或过表达H19,过表达H19与miR-let7e-5p mimics共转染。RT-qPCR法检测胎盘组织及HTR-8/Svneo细胞中lncRNA H19、miR-let7、MMP-9 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胎盘组织中MMP-9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试验检测细胞侵袭力,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力,CCK-8试验检测细胞活力。结果:与正常妊娠组相比,HDP患者胎盘组织中lncRNA H19表达明显上调,miR-let7b-5p、miR-let7e-5p及MMP-9蛋白表达均下调;PIH及sPE患者胎盘组织中MMP-9 mRNA表达下调。HTR/SVneo细胞中敲减H19后,lncRNA H19及MMP-9 mRNA表达减少,滋养细胞的侵袭力、迁移力及细胞活力均减弱,但miR-let7e-5p表达增多;过表达H19后的结果则相反。过表达H19与miR-let7e-5p mimics共转染后,HTR/SVneo细胞中miR-let7e-5p、MMP-9 mRNA表达增加情况以及滋养细胞的侵袭力、迁移力及细胞活力均被miR-let7e-5p逆转,但lncRNA H19表达量较单纯过表达H19时更高。结论:lncRNA H19通过抑制miR-let7e-5p表达,促进MMP-9 mRNA表达进而促进滋养细胞的侵袭、迁移力及细胞活力,参与HDP的发病机制。

    2023年01期 v.32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6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121 ] |[引用频次:0 ]
  • 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特点及妊娠结局

    秦珂琳;赵先兰;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母婴结局,为改善其不良妊娠结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2年3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27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按血小板减少程度分为轻度组119例、中度组70例、重度组83例,比较各组的临床特点及母婴结局。结果:患者存在多种内外科合并症及妊娠并发症。3组患者的孕次、产次、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年龄较其他两组小,多同时存在血小板减少病史(P<0.05)。轻度组的入院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压积和血红蛋白值最高,中度组次之,重度组最低(P<0.001)。重度组的剖宫产、贫血、住院期间输血小板占比最高(P<0.001),3组产后出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7)。3组的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窒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组的入院时孕周小,新生儿出生体重低,早产、新生儿转NICU比例高(P<0.001)。结论:妊娠合并轻度血小板减少对母婴几乎无不良影响,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可能增加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临床要结合血小板计数和产科指征以及医院救治水平进行综合判断处理。

    2023年01期 v.32 35-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阅读次数:7 ] |[下载次数:328 ] |[引用频次:0 ]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孕中期糖脂代谢指标与大于胎龄儿的相关性研究

    赵胡英;潘石蕾;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孕中期糖脂代谢指标与大于胎龄儿(LGA)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1日至2022年1月31日于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产检并分娩的GDM孕妇2114例。按新生儿出生体重分为非LGA组(1885例)和LGA组(229例)。回顾分析孕妇的一般情况和孕中期糖脂代谢指标,探讨其与LGA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结果:2114例GDM孕妇中分娩LGA新生儿229例,发生率10.83%。LGA组的孕妇年龄、孕前BMI、孕次、产次、巨大儿史发生率均高于非L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GA组和非LGA组的空腹血糖、甘油三脂、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产次、巨大儿分娩史、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是发生LGA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孕中期空腹血糖及甘油三酯预测LGA的AUC分别为0.624和0.5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中期空腹血糖及甘油三脂与LGA发生相关,但单一指标对LGA的预测意义价值不高。

    2023年01期 v.32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0 ]

短篇论著

  • 泉州地区妊娠中期妇女血清铁与低甲状腺素血症的关系及影响因素

    周竟雄;林娇娇;黄志钦;段红红;黄惠斌;

    目的:探讨泉州地区妊娠中期妇女血清铁(SI)与低甲状腺素(低T_4)血症间的关系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14例妊娠中期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阴性且非甲亢的妇女,测定SI、体质量指数(BMI)、血脂、游离甲状腺素(FT_4)、促甲状腺激素(TSH)和TPOAb等参数。以SI来标识铁营养状态。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孕妇中位数尿碘浓度130.15μg/L,SI中位数浓度18.88μmol/L,铁缺乏(ID)患病率7.59%(514例)。ID孕妇FT_4水平明显低于非ID孕妇[(13.11±1.76)pmol/L vs (13.97±1.85)pmol/L,P<0.01],低T_4血症患病率明显高于非ID孕妇[39(23.08%) vs 475(12.00%),P<0.05]。在以SI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血红蛋白(Hb)、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SI独立正相关(β=0.245,P<0.001;β=0.124,P=0.004),BMI、载脂蛋白B(APB)与SI独立负相关(β=-0.139,P=0.001;β=-0.169,P<0.001);以FT_4为因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中,BMI、APB、年龄、三酰甘油(TG)与FT_4独立负相关(β=-0.265,P<0.001;β=-0.177,P<0.001;β=-0.137,P=0.001;β=-0.102,P=0.025);未观察到SI和FT_4之间的相关关系。结论:泉州妊娠中期妇女处于边缘性碘缺乏状态,ID孕妇单纯性低T_4血症风险高,超重/肥胖、高APB血症可能是其ID和低T_4血症的共同危险因素。

    2023年01期 v.32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阅读次数:7 ] |[下载次数:61 ] |[引用频次:0 ]
  • 高通量连接探针扩增技术联合STR分型在孕早期稽留流产中的应用

    顾丽泽;王金俏;王鹏;张姝;刘颖;王亿;方媛;

    目的:探讨高通量连接探针扩增(HLPA)技术联合短串联重复序列(STR)技术在流产病因学研究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孕7~13~(+6)周稽留流产样本283例,先行STR检测,再分别采用HLPA或染色体微阵列芯片(CMA)技术进行遗传学检测。结果:本组样本检测总成功率为98.94%(280/283),3例STR检测不通过,未进行后续检测,共检出染色体异常159例,异常检出率为56.79%(159/280),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94.34%(150/159),染色体结构畸变5.03%(8/159),单亲二倍体0.63%(1/159)。HLPA成功检测140例,染色体异常56.43%(79/140);CMA成功检测140例,染色体异常57.14%(80/14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LPA+STR技术和CMA同样具有准确度高的优点。STR分型可排除母体污染,同时对HLPA在多倍体以及单亲二倍体的检测方面起到补充作用,两者联合应用可成为孕早期胚胎停止发育遗传学检测方法。

    2023年01期 v.32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 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复发性自然流产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

    李一鸣;周冉;孟露露;夏政怡;焦娇;胡平;许争峰;王艳;

    目的:探讨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MA)在复发性自然流产(RM)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既往流产次数与胚胎染色体异常率的关系以及致病性微缺失/微重复与R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21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就诊的1355例RM病例,取流产绒毛行CMA检测。结果:排除14例(1.0%,14/1355)重度母体细胞污染样本,共1341例病例纳入研究。1341例RM病例中,共检出致病性染色体异常813例(60.6%),其中异倍体597例(44.5%)、多倍体113例(8.4%)、大片段结构异常67例(5.0%)、致病性微缺失/微重复25例(1.9%)、单亲二体(UPD)11例(0.8%)。孕妇流产2次、3次和≥4次组病例的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62.6%、56.5%和51.9%,流产2次组病例的染色体异常率显著高于流产3次、≥4次组(P<0.05)。本研究发现5个可能与RM发生相关的复发性(n≥2)致病性微缺失/微重复(15q11.2、19p13.3、22q13.2q13.33微缺失和17p13.3、22q11.1q11.21微重复),其中22q13.2q13.33微缺失是首次报道。结论:染色体拷贝数异常(CNVs)在RM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对RM进行CNVs分析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2023年01期 v.32 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0 ]
  • 子宫广泛缩减-重建术联合LNG-IUS治疗重度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研究

    谢愿;董燕;孙琳;

    目的:探讨子宫肌壁广泛缩减-重建术(RURU)联合LNG-IUS在治疗重度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6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因重度弥漫性子宫腺肌病行子宫广泛缩减-重建术联合LNG-IUS治疗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指标评估治疗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对比分析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的经量,以及子宫体积、痛经程度、IUS位置及CA125变化,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同时放置LNG-IUS,住院期间未出现明显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32.45±38.44)min,术中出血量(62.75±52.03)mL,术后留置尿管时间(1.20±0.4)d,平均住院时间(6.63±1.17)d,术前与术后的痛经评分、经量、CA125水平、子宫体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子宫广泛缩减-重建术联合LNG-IUS是治疗重度弥漫性子宫腺肌病的安全有效术式,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2023年01期 v.32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62 ] |[引用频次:0 ]

综述

  • 马方综合征患者妊娠分娩抉择诊疗进展

    杨艳;胡丽娜;

    马方综合征是一种患病率仅(2~3)/10000的罕见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其主要并发症有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晶状体异位和骨骼发育异常,尤以主动脉夹层或破裂最为严重。女性患者妊娠期间发生致命性心血管并发症风险更高,加之该疾病的子代遗传特性,严重危及母胎生命安全。随着产前诊断及诊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患者预期寿命得以延长,更多患者获得生育机会,如何改善母儿预后成为临床医生的一大挑战。本文通过回顾现有临床研究成果,以加强孕前咨询、提高产前诊断准确性,对孕产妇及子代进行多学科规范化管理,以求良好的妊娠结局。

    2023年01期 v.32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阅读次数:6 ]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0 ]
  • 人工智能在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

    穆雪峰;张燕;马于涛;

    全球范围内,宫颈癌发病率居女性恶性肿瘤第四位,严重威胁女性身心健康。早发现、早治疗可极大程度减少宫颈癌的病死率,“细胞学/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宫颈癌的主要方法。医疗技术的进步显著改善了宫颈癌的早期诊断,但由于各种因素,仍存在不少漏诊误诊的病例。近年来,人工智能在医学领域发展迅速,在宫颈癌的筛查和诊断中也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宫颈癌相关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减少了主观因素的影响及阳性病例的漏诊率,帮助临床医生在实际工作中节省时间和精力,且有望解决我国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问题。本文将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从HPV检测、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四个方面出发,探讨人工智能在宫颈癌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并提出未来人工智能在宫颈癌筛查和诊断中面临的挑战。

    2023年01期 v.32 65-68+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447 ] |[引用频次:0 ]
  •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研究进展

    陈宇;陈倩;郝春燕;王立杰;杨兴升;

    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性卵巢癌(EAOC)是指组织学上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密切相关,并可能由EMs恶变而来,以卵巢透明细胞癌及卵巢内膜样癌为主要病理类型的一类上皮性卵巢癌。EAOC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但研究显示,EMs尤其是非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aEM)与EAOC有共同分子遗传学改变,提示以上病变共享相同的分子致病途径。本文基于国内外临床及基础研究,重点针对EAOC的发病机制、EMs恶变生物学标志物及其易感人群筛查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以总结,并对其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2023年01期 v.32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阅读次数:11 ] |[下载次数:348 ] |[引用频次:0 ]
  • 子宫切除术在临床早期宫颈癌术中淋巴结阳性患者处理中的争议

    张婧;温宏武;

    早期宫颈癌术中意外发现淋巴结转移,妇科医生可能采取两种治疗策略:放弃子宫切除术后进行根治性放化疗(PRT)或完成子宫切除术,然后进行辅助放疗(RHRT)。目前应如何选择仍存争议,本文总结了近30年对比性研究结果,发现PRT与RHRT两种治疗策略在生存率、复发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但RHRT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的报告更频繁。目前的指南更倾向于推荐PRT治疗。但目前大部分研究都是样本量较少的回顾性研究,应谨慎考虑结论,综合考虑预后、不良事件、生存质量等因素,与患者共同决策,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

    2023年01期 v.32 73-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阅读次数:6 ]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0 ]

病例报告

  • 妊娠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曹旭冉;董思维;王翠秀;

    <正>1 病例简介患者,28岁,G1P0,末次月经2021年10月4日,因“停经36+周,皮肤瘙痒、黄染1周,发热2d”于2022年6月16日收入院。既往患未分化结缔组织病7年,口服羟氯喹、甲泼尼龙对症治疗,期间病情稳定。胎动好,无腹痛及阴道流血,大便白色陶土样,小便色黄。产科检查:宫高35cm, 腹围105cm, 胎心155次/min, 无宫缩,枕左前;双下肢轻度浮肿。辅助检查:胎心监护NST反应型;谷丙转氨酶921.4U/L↑,

    2023年01期 v.32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0 ]

  • 朗朗如玉山上行 寂寂书林韫丰功——纪念我们的恩师,本刊特邀责任编辑奚尧生教授

    本刊编辑部;

    <正>本卷卷终,四个隽秀的五号小楷落在了《现代妇产科进展》第31卷第12期的封面上,转眼间《进展》已走过31个春秋……壬寅年的这个冬天,奥密克戎疫情山呼海啸般汹涌而来,从城市到乡村,许多人被病毒侵袭,居家养疗。入夜,大街上只有路灯修长的影子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岁月闭上了眼睛,期盼着新的一年快点到来。然而,病毒像魔咒般到处徘徊,无情地纠缠着艰难走过人生四季的老者。我们的恩师,终也未能逃过,同样因病毒感染未能跨年,于2022年12月30日,病逝于趵突泉畔,享年87岁。

    2023年01期 v.32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