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北华,男,1961年8月,博士、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第一层级)、山东大学齐鲁医学杰出名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先后担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和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委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医学命审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主编。
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致力于妇科肿瘤临床诊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详细内容

论著

  • 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免疫组化特征与保留生育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李立伟;何翊姣;王志启;沈丹华;王建六;

    目的:探讨年轻子宫内膜癌(EC)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AH)患者免疫组化特征与保留生育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8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EC(40例)及AH(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免疫组化结果,采用醋酸甲羟孕酮(MPA)或醋酸甲地孕酮(MA)口服,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和(或)左炔诺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根据开始治疗后9个月内是否完全缓解(CR)将患者分为组1:≤9个月达CR组;组2:9个月未达CR组(包括PR、NC、PD及复发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1使用MPA、MPA+GnRH-a、MPA+LNG-IUS、MPA+GnRH-a+LNG-IUS例数分别为27例、4例、2例、1例,组2使用MA、MPA、MPA+GnRH-a、MPA+LNG-IUS、MPA+GnRH-a+LNG-IUS分别为2例、22例、4例、3例、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中p16、p53、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0%(17/21)、32.0%(8/25)、27.3%(6/22),ER、PR、Ki-67在癌灶中表达率的中位数分别为70%(60%,80%)、80%(50%,90%)、10%(8.75%,20%);组2中p16、p53、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7%(22/24)、51.5%(17/33)、28.0%(7/25),ER、PR、Ki-67在癌灶中表达率的中位数分别为70%(50%,80%)、80%(65%,90%)、30%(17.5%,30%)。两组的ER、PR、p16、p53、PTEN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2的Ki-67表达率明显高于组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与p53联合诊断试验:如Ki-67<20%且p53定性为阴性,则缓解率为70.6%(12/17),若p53阳性则缓解率为50%(3/6),如Ki-67≥20%,p53定性为阴性或阳性,其缓解率分别仅为26.7%(4/15)和26.3%(5/19)。结论:保留生育治疗前对刮宫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了解EC与AH患者的预后,Ki-67表达率对保留生育治疗疗效的预测意义较大。Ki-67<20%且p53阴性更倾向于疾病缓解,而如果Ki-67≥20%,则不能如期缓解可能性大。

    2021年09期 v.30 641-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阅读次数:16 ] |[下载次数:699 ] |[引用频次:9 ]
  • 4562例阴道上皮内瘤变和阴道癌的临床特征分析

    张璐;汪清;张宏伟;杜明;高蜀君;谢锋;董晶;丰华;陈敏;陈丽梅;朱彩英;刁雯静;宋昱;郭奇桑;李燕云;曹远奎;周奇;李清;隋龙;丛青;

    目的: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和阴道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黄浦院区经阴道镜活检诊断为VaIN或阴道癌的女性4562例。回顾分析患者的细胞学、高危型HPV(hrHPV)和阴道镜诊断等临床特征。结果:VaIN 1、VaIN 2/3和阴道癌分别占85.2%、13.6%和1.2%;细胞学敏感度分别为66.8%、80.3%和76.0%。全子宫切除术后患者较未切除全子宫患者的细胞学敏感度升高(75.3%vs 67.5%,P<0.01)。hrHPV敏感度分别为85.1%、93.5%和83.3%,平均86.2%。VaIN 1患者的hrHPV52感染率最高(24.7%),其次为hrHPV16(23.7%)和hrHPV58(21.2%),VaIN 2/3和阴道癌患者的hrHPV16感染率最高,分别为64.3%和95.5%;阴道镜诊断准确率分别为77.6%、47.7%和89.1%。结论:细胞学和hrHPV检测是阴道病变筛查的重要方法;VaIN2/3相比阴道癌和VaIN1具有更高的细胞学和hrHPV检测敏感性;阴道镜检查对发现阴道病变具有重要的定位作用,阴道镜诊断阴道癌相比VaIN1和VaIN2/3准确性更高。

    2021年09期 v.30 646-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4K]
    [阅读次数:18 ] |[下载次数:639 ] |[引用频次:20 ]
  • EXOSC4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机制

    熊畅;徐璐茜;王元;林亚英;余进进;

    目的:探讨EXOSC4在调节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方面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通过GEPIA在线数据库分析EXOSC4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人宫颈癌细胞株中EXOSC4的表达,设计合成靶向EXOSC4的特异性shRNA,构建稳定低表达EXOSC4的宫颈癌细胞株。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验证干扰效率;CCK-8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HeLa细胞的增殖能力;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细胞周期;采用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HeLa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β-catenin、c-Myc、cyclin D1)的表达水平。结果:宫颈癌组织中EXOSC4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EXOSC4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与HCC94和SiHa细胞系相比,EXOSC4在HeLa细胞中表达量最高。抑制EXOSC4表达可显著降低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细胞周期阻滞在G_0/G_1期,上调E-cadherin表达,下调N-cadherin、Vimentin、β-catenin、c-myc和Cyclin-D1表达(均P<0.05)。结论:沉默EXOSC4可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2021年09期 v.30 651-655+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5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279 ] |[引用频次:1 ]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通过影响DNMT3B表达水平影响小鼠妊娠中晚期胎盘生长动力学轨迹

    相萌;陈书强;

    目的:从分子信号通路水平更多地揭示体外受精(IVF)致胎盘生长动力轨迹改变的机制,为促进和改善IVF的体外操作提供理论支持和预警靶点,降低子代远期代谢疾病的发病风险。方法:构建IVF小鼠模型,比较IVF组与自然妊娠组(NC组)小鼠胎盘在妊娠12.5、14.5、16.5天与18.5天的胎盘质量与胎盘效率,绘制IVF小鼠胎盘与NC组小鼠胎盘妊娠中晚期胎盘质量与胎盘效率曲线。Q-RT-PCR检测两组胎盘在妊娠中晚期不同时间H19及其衍生的miR-675表达水平,IGFs及其受体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两组胎盘在妊娠中晚期不同时间甲基化酶类蛋白水平。Chip-q-PCR检测两组胎盘在妊娠12.5天及18.5天DNMT3B与H19ICR区的结合丰度。结果:IVF组小鼠胎盘质量在妊娠12.5天显著低于NC组,胎盘效率显著低于NC组,而在妊娠16.5天及18.5天胎盘质量显著高于NC组,胎盘效率显著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组小鼠胎盘H19及其衍生的miR-675在妊娠12.5天显著高于NC组,而在妊娠16.5天及18.5天显著低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组小鼠胎盘IGFs及其受体mRNA相对表达量在妊娠12.5天显著低于NC组,而在妊娠16.5天及18.5天显著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F组小鼠在妊娠12.5天胎盘甲基化酶DNMT3B及其与H19ICR区的结合丰度显著低于NC组,而在妊娠18.5天胎盘甲基化酶DNMT3B及其与H19ICR区的结合丰度显著高于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F通过妊娠末期下调H19及其衍生的miR-657激活了IGFs及其下游信号通路,致小鼠妊娠末期胎盘生长曲线偏离。IVF通过调节DNMT3B表达水平及其与H19ICR区的结合水平引起小鼠妊娠中晚期胎盘生长动力学轨迹改变。

    2021年09期 v.30 656-6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3K]
    [阅读次数:12 ] |[下载次数:214 ] |[引用频次:0 ]
  • 月经周期不同时期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行辅助生殖技术妊娠结局分析

    陈红蕾;任翠云;宋佳伦;张真真;冯玉涵;刘菲菲;韩婷;

    目的:分析在不同月经周期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对术后行辅助生殖技术(AR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山东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行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行ART的124例中重度宫腔粘连(IUA)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日月经天数,分为增殖期组(74例)和分泌期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妊娠结局,分析患者妊娠结局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宫腔粘连分离术后行ART患者的总临床妊娠率为63.7%;增殖期组与分泌期组的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7.6%vs 58%,P>0.05)。两组患者的流产率与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患者移植前子宫内膜厚度与宫腔粘连美国生育协会(AFS)评分为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宫腔粘连分离手术日月经天数、患者年龄、不孕症类型与临床妊娠率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IUA患者在子宫内膜增殖期与分泌期均可行宫腔粘连分离术,术后行ART的妊娠结局无统计学差异。

    2021年09期 v.30 662-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阅读次数:10 ] |[下载次数:308 ] |[引用频次:2 ]
  • miRNA-2861、miRNA-483-3p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代谢及卵母细胞质量的相关性

    杨潇曼;王克华;王晓丹;马芊芊;石家秀;张明月;

    目的:探讨miRNA-2861、miRNA-483-3p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和颗粒细胞中的差异表达,及其对体外受精(IVF)过程中卵母细胞质量及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显微受精-胚胎移植(ICSI)的PCOS患者58例(PCOS组)和单纯因男方因素不孕的患者23例(对照组)。RT-PCR法检测PCOS组与对照组血清及颗粒细胞中miR-2861、miR-483-3p的表达水平。结果:miR-2861、miR-483-3p在血清和颗粒细胞中表达水平具有一致性,PCOS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OS组血清中miR-2861表达水平与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呈负相关,PCOS组血清中miR-483-3p表达水平与睾酮、空腹胰岛素、低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P<0.05)。PCOS组颗粒细胞中miR-2861表达水平与获卵率、MII卵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呈正相关(P<0.05)。PCOS组颗粒细胞中miR-483-3p表达水平与获卵率、MII卵率、正常受精率、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呈正相关(P<0.05)。结论:miR-2861和miR-483-3p在PCOS患者血清、颗粒细胞中异常低表达,异常表达的miR-2861、miR-483-3p可能使卵母细胞及胚胎质量下降,间接影响IVF成功率。

    2021年09期 v.30 666-669+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阅读次数:19 ] |[下载次数:402 ] |[引用频次:9 ]
  • 卵泡期长效长方案改善反复种植失败患者IVF/ICSI的临床结局

    李文澍;包洪初;张伟;赵慧珊;刘雪梅;

    目的:探讨卵泡期长效长方案在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体外受精(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再次行IVF/ICSI助孕的730例RI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促排卵方案将患者分为拮抗剂方案、长方案和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三组,比较各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与长方案和拮抗剂方案相比,促性腺激素(Gn)总量和持续时间显著增加(P<0.001),Gn启动日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和雌二醇(E_2)水平显著降低(P<0.001),患者IVF/ICSI后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显著提高(40.60%、30.00%、30.42%,P=0.036;55.55%、39.56%、43.39%,P=0.042;51.11%、36.81%、33.79%,P=0.016)。结论: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与长方案及拮抗剂方案相比,能改善RIF患者IVF/ICSI的临床结局。

    2021年09期 v.30 670-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阅读次数:8 ] |[下载次数:407 ] |[引用频次:2 ]
  • 孕妇VDR基因FokI位点多态性与胎儿孤立性股骨短小的相关性

    陈杨萍;李苑艳;朱非白;胡晓霞;周丽丽;

    目的:研究孕妇VDR基因FokI位点多态性与胎儿孤立性股骨短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月在温州市中心医院产检的120例胎儿孤立性股骨短小的孕妇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120例产检无异常的孕妇作为对照组。PCR-焦磷酸测序法检测孕妇VDR基因FokI位点多态性。ELISA法检测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25-羟维生素D水平。分析孕妇VDR基因FokI位点多态性与胎儿孤立性股骨短小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VDR基因FokI位点TT基因型37例,孕妇及新生儿脐血25-羟维生素D分别为(35.14±11.89)nmol/L和(35.42±11.78)nmol/L;TC型63例,孕妇及新生儿脐血25-羟维生素D分别为(43.28±14.00)nmol/L和(45.71±13.67)nmol/L;CC型20例,孕妇及新生儿脐血25-羟维生素D分别为(55.14±13.71)nmol/L和(55.85±16.07)nmol/L。对照组VDR基因FokI位点TT基因型28例,孕妇及新生儿脐血25-羟维生素D分别为(36.00±9.67)nmol/L和(38.71±9.57)nmol/L;TC型57例,孕妇及新生儿脐血25-羟维生素D分别为(44.57±10.73)nmol/L和(47.71±13.27)nmol/L;CC型35例,孕妇及新生儿脐血25-羟维生素D分别为(54.00±8.58)nmol/L和(57.57±10.17)nmol/L(P<0.05)。观察组携带T等位基因的比例(83.33%)大于对照组(70.83%)(P<0.05)。结论:孕妇VDR基因FokI位点多态性与胎儿孤立性股骨短小有一定的相关性,VDR基因FokI位点T基因可能是孤立性股骨短小发生的易感因素。

    2021年09期 v.30 675-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阅读次数:11 ]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1 ]

短篇论著

  • 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51例临床特点及诊治

    赵欣宇;冯子懿;刘岿然;

    目的:探讨子宫静脉内平滑肌瘤病(IVL)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对策。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0年1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经手术治疗的IVL患者51例,回顾分析疾病特点及诊治经过。结果:51例患者的平均年龄(43.92±7.50)岁,41.2%(21/51)具有子宫肌瘤病史,11.8%(6/51)曾行子宫肌瘤切除术,33.3%(17/51)以月经异常改变为主要症状就诊,6.7%(3/45)患者术前超声诊断IVL。患者均行手术治疗,行全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者占29.4%(15/51),23.5%(12/51)仅切除子宫,术中诊断IVL者达47.1%(24/51),6.7%(3/45)的患者复发,其余随访至今均未复发。结论:IVL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具有恶性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术前诊断率低,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治疗首选手术切除子宫及双侧附件,术中应仔细探查,彻底切除肿瘤,术后需严密随访。

    2021年09期 v.30 679-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K]
    [阅读次数:6 ] |[下载次数:434 ] |[引用频次:2 ]
  • 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足月初产妇引产的母儿结局

    刘琦;杨玲;周燕;顾宁;戴毅敏;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促宫颈成熟引产的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妇产科收治的SLE患者足月(≥37周)单胎活产妊娠的临床资料。结果:共纳入62例SLE孕妇的62次分娩资料,并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法)选取62例同期分娩的非SLE孕妇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的年龄、孕次、分娩孕周、孕前BMI及妊娠期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糖尿病、胎膜早破)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2例SLE患者的狼疮平均病程为(5.3±4.0)年,产前口服甲泼尼龙平均剂量为(7.0±5.0)mg;孕期初发SLE 2例,围产期病情活动4例,经口服激素加量后病情均可控。与对照组比较,SLE组初始宫颈Bishop评分低、新生儿出生体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促宫颈成熟引产方式、分娩方式及母儿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LE组的剖宫产率为32.3%,高于对照组(17.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中获得阴道分娩孕妇的产程发现,SLE组促宫颈成熟引产至临产所耗时间[(1592.5±1136.5)min]长于对照组[(976.8±1028.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总产程、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的时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转剖宫产孕妇的手术指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情稳定的SLE孕妇可进行积极地促宫颈成熟引产,其促宫颈成熟引产至临产的耗时较长,产科医生应增强对该类患者促宫颈成熟引产及试产的信心。

    2021年09期 v.30 683-685+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阅读次数:33 ] |[下载次数:346 ] |[引用频次:1 ]
  • 孕前超重肥胖对妊娠期糖尿病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王小玲;伍丹丹;李纯孝;

    目的:探讨孕前超重肥胖对妊娠期糖尿病(GDM)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诊疗。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进行规律产前检查并分娩的5580例单活胎足月初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孕前体质量指数(BMI)分为:超重肥胖组(MBI≥24kg/m~2)、正常体重组(18.5kg/m~2≤BMI<24kg/m~2)、低体重组(BMI<18.5kg/m~2)。比较各组孕产妇的一般资料、妊娠结局及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5580例研究对象中,孕前超重肥胖孕妇占12.47%(696例),GDM的发病率为19.00%(1060例)。孕前超重肥胖孕妇的GDM发病率明显高于孕前正常体重和孕前低体重孕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前超重肥胖是发生GDM的危险因素(OR=1.372,95%CI为1.136~1.658,P<0.05)。1060例GDM孕妇中,孕前超重肥胖孕妇占16.42%(174例),孕前超重肥胖组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发病率高于孕前正常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805例经阴分娩的GDM孕妇中,孕前超重肥胖组的肩难产发生率高于孕前正常体重组,孕前超重肥胖组产时干预的发生率高于孕前低体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孕前超重肥胖是GDM孕妇发生HDP的危险因素(OR=1.813,95%CI为1.124~2.925,P<0.05)。结论:孕前超重肥胖孕妇易发生GDM,孕前超重肥胖合并GDM孕妇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且肩难产、产时干预风险增加。对孕前超重肥胖的育龄期女性,应注重孕前管理,控制孕前BMI,加强孕期保健和产前检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2021年09期 v.30 686-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阅读次数:10 ] |[下载次数:607 ] |[引用频次:24 ]
  • 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在3例胎儿肠管增宽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边欣怡;杨肖;石鑫玮;柳宛璐;曾万江;乔福元;冯玲;陈素华;邓东锐;吴媛媛;

    目的:利用全外显子测序(WES)技术分析胎儿肠管增宽的致病性突变,为产前诊断及遗传咨询提供帮助。方法:对3例肠管增宽的胎儿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拷贝数变异(CNV)及WES检测。结果:3例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均正常,1例胎儿CNV检出15号染色体微重复,3例胎儿WES结果均发现与肠管增宽相关的基因突变。病例1为GDNF基因c.329G>A杂合变异,遗传自其父亲,可引起先天性巨结肠症3型,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并具有低外显率的特点;病例2为NOTCH2基因的c.1310A>C新发变异,与Alagille综合征2型、Hajdu-Cheney综合征相关,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例3为SLC26A3基因复合杂合突变,包括来自父亲的c.1427del突变和来自母亲的c.269_270dup突变,可导致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先天性失氯性腹泻1型。经Sanger验证病例1为临床意义未明突变,根据既往病史判断该突变可能致病,病例2及病例3均为致病性突变。结论:WES技术对于分析胎儿肠管增宽的遗传变异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2021年09期 v.30 690-692+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阅读次数:24 ] |[下载次数:294 ] |[引用频次:0 ]
  • 产后女性SUI患者中尿道漏斗形态学特征性改变意义分析

    高珊;孙彩霞;冯巧妮;谈海英;杨晓丹;李金燕;高文会;于丽萍;王忠民;

    目的:通过盆底超声观察产后女性SUI患者中尿道漏斗形态学特征性改变,分析尿道漏斗与产后女性SUI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12月于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检查的2198例女性,有SUI症状合并尿道漏斗形成为A组(493例),有SUI症状无尿道漏斗形成为B组(188例),无SUI症状合并尿道漏斗形成为C组(540例),无SUI症状无尿道漏斗形成为D组(977例)。采用盆底二维超声分别在静息及Valsalva状态下测量尿道漏斗的宽度、深度、顶角角度;采用盆底三维超声在静息状态下测量尿道括约肌的长度、厚度、面积以及体积。结果:有SUI症状的尿道漏斗形成率明显高于无SUI症状患者(72%vs 36%,P<0.001)。在静息及Valsalva状态下,有SUI症状者的尿道漏斗深度明显大于无SUI症状患者(P<0.05);有SUI症状者的尿道漏斗顶角角度小于无SUI症状者(P<0.05)。有尿道漏斗形成者的尿道括约肌长度、厚度、面积及体积明显小于无尿道漏斗形成者(P<0.05)。静态及Valsalva状态下尿道漏斗深度增大是SUI危险因素(OR=1.135,95%CI为1.015~1.268;OR=1.048,95%CI为1.005~1.135,P<0.05)。静息状态时尿道漏斗深度用于诊断SU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73(95%CI为0.530~0.616),尿道漏斗深度临界值定为2.85mm时,诊断的灵敏度为59.5%,特异度为52.7%;Valsalva时尿道漏斗深度用于SUI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38(95%CI为0.510~0.581),尿道漏斗深度临界值定为3.61mm时,诊断的灵敏度为62.5%,特异度为54.4%。结论:尿道漏斗形成是产后女性SUI的特征性改变,可能与尿道括约肌形态改变有关,盆底超声用于预测临床SUI的发生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2021年09期 v.30 693-6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5K]
    [阅读次数:11 ] |[下载次数:127 ] |[引用频次:8 ]

综述

  • 阴道微生物群与HPV感染及宫颈病变的相关性

    李明珠;魏丽惠;

    持续HPV感染是宫颈病变进展及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因素,但只有少数HPV感染女性发展为宫颈癌,这表明有其他因素可能影响HPV感染到宫颈癌的发生。多样性的阴道微生物群与HPV感染、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的发展具有相关性。优势乳杆菌可以促进HPV清除和宫颈病变的逆转,体内和体外益生菌的使用有助于HPV清除,在预防宫颈癌方面有一定前景。

    2021年09期 v.30 697-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阅读次数:7 ] |[下载次数:1078 ] |[引用频次:13 ]
  • 代谢组学在子宫内膜癌中的研究进展

    陈君宇;曹冬焱;

    子宫内膜癌(EC)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女性,其高危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与异常代谢相关的疾病。代谢组学是研究在生理、病理或环境等因素影响下,生物体内所有内源性小分子物质的变化,反映生物体应对刺激的瞬时状态的学科,目前已经在乳腺癌、前列腺癌、胰腺癌等研究中应用广泛。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在EC的筛查诊断、干预治疗、预后判断和监测复发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代谢组学在EC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021年09期 v.30 700-7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1178 ] |[引用频次:2 ]
  • 阴道微生态与宫颈HPV感染、宫颈病变的关系

    仲君;张彭南;

    阴道微生态在女性生殖道的健康与疾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危型HPV的持续感染可导致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发生,近来研究表明,阴道微生态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阴道微生态环境中菌群多样性的增加和乳杆菌属数量的减少与HPV的持续感染及进一步发展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有关,这为宫颈病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2021年09期 v.30 703-705+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阅读次数:9 ] |[下载次数:1394 ] |[引用频次:25 ]
  • 妊娠期COVID-19的研究进展

    陈秋英;郭蒙福;姚红梅;

    自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3月11日宣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大流行以来,COVID-19感染人数持续攀升。然而,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妊娠群体影响的报道则较少。病毒感染可能增加孕妇妊娠期并发症,影响胎儿的宫内生长发育,从既往妊娠合并其他病毒感染的经验中可知,感染流感、风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003)、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2012)等病毒的孕妇更容易发生不良的妊娠结局。本文通过分析COVID-19对妊娠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凝血系统等生理变化、孕妇产生的恐慌心理、治疗、母乳喂养以及疫苗接种等相关问题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可能的参考和帮助。

    2021年09期 v.30 706-7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阅读次数:11 ] |[下载次数:1124 ] |[引用频次:0 ]
  • RhoA/ROCK信号通路在妊娠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林琳;陈敦金;陈兢思;

    RhoA/ROCK信号通路是一种多功能通路,其参与了广泛的生物和细胞生理功能和活动,在维持生理活动及疾病发生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RhoA/ROCK信号通路在分娩过程、胚胎着床与发育等方面的调控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RhoA/ROCK信号通路的异常与产科疾病相关。本文基于RhoA/ROCK信号通路的相关研究,结合最新的一些研究进展,就RhoA/ROCK信号通路在妊娠相关疾病中的调控作用作一系列综述。

    2021年09期 v.30 710-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阅读次数:10 ] |[下载次数:421 ] |[引用频次:1 ]
  •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在早期妊娠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王丽艳;刘琳;金盼盼;张瑞;马晓玲;张学红;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对于妊娠非常重要的糖蛋白激素。HCG作为来自于胚胎的早期信号,在多种细胞中发挥作用,调控妊娠过程,包括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促进蜕膜化、血管生成及滋养层细胞的入侵,保障母体的免疫耐受,通过内分泌调控和免疫调节促进胚胎的成功植入。本文对于HCG在早期妊娠阶段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021年09期 v.30 713-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阅读次数:6 ] |[下载次数:788 ] |[引用频次:10 ]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糖代谢异常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刘媛媛;唐蓉;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常伴有肥胖、胰岛素抵抗及其他代谢问题,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高危因素。PCOS患者某些基因异常,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发生有关。研究证实,转录因子7类似物2基因(TCF7L2)、腺苷酸环化酶5基因(ADCY5)等糖代谢相关基因以及其他基因,如肥胖基因(FTO)、黄体化激素/绒膜促性腺素受体基因(LH/CGR)异常影响PCOS患者体内糖代谢过程,加剧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本文对PCOS患者糖代谢相关基因及影响糖代谢其他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旨在为该类患者后续研究和管理提供参考。

    2021年09期 v.30 716-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阅读次数:13 ] |[下载次数:808 ] |[引用频次:11 ]

病例报告

  • 子宫囊性腺肌病2例临床分析

    张天宏;王雪;张萍;

    <正>1病例简介病例1,48岁,因"发现盆腔包块6年,月经量多伴腹痛、发热12天"于2018年8月3日入院。6年前发现盆腔包块,直径约3cm,无不适。2年前复查发现包块明显增大,直径约10cm,诊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半月前患者月经来潮,12天前突发脐周阵发性腹痛伴发热,体温最高39℃,月经量增多,约为平素月经量5~6倍,予抗生素治疗3天后腹痛缓解,仍有发热。

    2021年09期 v.30 719-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阅读次数:6 ] |[下载次数:180 ] |[引用频次: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