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北华,男,1961年8月,博士、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第一层级)、山东大学齐鲁医学杰出名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先后担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和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委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医学命审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主编。
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致力于妇科肿瘤临床诊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详细内容

论著

  • 孕期高脂肪饮食通过胰腺Pax6信号通路诱导孕鼠胰岛素抵抗的相关研究

    刘云云;徐先明;

    目的:研究孕期高脂肪饮食对孕鼠胰岛功能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将30只孕鼠随机分为HF组与NC组(每组15只),分别摄取高热卡(高脂肪)及正常热卡饮食,孕期监测大鼠体重。孕鼠妊娠第20天禁食12h后测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的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随即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和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取血后处死孕鼠,即刻留取胰腺组织。RT-PCR和Real-time PCR法检测胰腺组织中配对盒因子6(Pax6)转录因子及其靶基因Pdx1,MafA和GLUT2的表达。结果:HF组大鼠妊娠期体重明显增加(P<0.05)。妊娠晚期,HF组孕鼠FBG显著高于NC组[(6.62±0.78)mmol/L vs(4.96±0.67)mmol/L,P<0.05],HOMA-IR显著高于NC组(1.64±0.29 vs 1.36±0.23,P<0.05)。OGTT和IRT结果显示,HF组孕鼠出现糖耐量受损及胰岛素抵抗;两组孕鼠FINS水平无显著差异。HF组孕鼠胰腺组织中Pax6转录因子及其靶基因Pdx1、MafA和GLUT2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孕期高脂肪饮食可能通过降低胰腺Pax6转录因子及其靶基因的表达诱导孕鼠发生糖耐量受损及胰岛素抵抗。

    2013年05期 v.22 345-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阅读次数:975 ]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0 ]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干预后对妊娠期糖耐量的影响

    曾姝丽;苏放明;

    目的:探讨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与血糖的关系,为SCH的治疗方式及目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诊断为SCH的孕妇191例,选取同期正常孕妇199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的空腹血糖及OGTT结果。SCH孕妇给予左旋甲状腺激素(L-T4)治疗,治疗目标TSH上限分别定为2.5mIU/L与3.0mIU/L,按治疗效果分为治疗达标组、治疗未达标组及未正规治疗组。比较两个治疗标准的OGTT结果。结果:TSH与空腹血糖无关(r=-0.03,P=0.34),SCH组与对照组患者的OGTT 1h血糖值有显著差异(P=0.04)。治疗目标TSH上限定为2.5mIU/L时,治疗达标组OGTT 1、2h血糖值高于其余两组(P=0.00);TSH上限定为3.0mIU/L时,3组间OGTT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疗达标组OGTT 1、2h血糖值低于其余两组。结论:SCH可能是影响妊娠中期血糖的一个因素。甲状腺激素的正规补充治疗是减少SCH孕妇血糖异常的一个可能因素,且其治疗目标应定为3.0mIU/L。

    2013年05期 v.22 350-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阅读次数:1019 ]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8 ]
  • 血浆置换联合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在产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的应用

    徐彩临;吴彬;王莹;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PE)联合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的血液净化疗法在产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抢救过程中的价值。方法:8例产科MODS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PE联合CVVH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小板(PLT)、血肌酐(Cr)、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移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氧合指数(PaO2/FiO2)、血白细胞(WBC)、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根据A-PACHE-Ⅱ评分计算出可能死亡率,并与实际死亡率对比。结果:8例患者中6例痊愈,2例死亡。患者的可能死亡率(73.6%)显著高于实际死亡率(25.0%)。联合治疗后APTT[(48.3±21.2)s]显著缩短,CVP[(8.0±2.1)cm H2O]、TBIL[(66.0±56.4)μmol/L]、血Cr[(111.0±84.5)μmol/L]、血白细胞[(16.8±5.6)×109/L]均明显下降,PLT计数[(142.2±115.0)×109/L]、PaO2/FiO2[(342±76.3)mmHg]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PE联合CVVH治疗可显著改善产科MODS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改善脏器功能。

    2013年05期 v.22 353-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4K]
    [阅读次数:950 ]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0 ]
  • 孕妇体质指数与临床胎儿体重估测的相关分析

    姚琳;黄菲菲;惠宁;

    目的:通过分析孕妇体质指数(BMI)用于估测胎儿体重的准确度,为优化临床处置提供科学佐证。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长海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392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按孕前BMI分组:体重正常78例(18.5~23.9kg/m2),超重185例(24.0~27.9kg/m2),肥胖88例(28.0~34.9kg/m2),病态肥胖41例(≥35.0kg/m2)。比较临床估计胎儿体重的记录与实际出生体重的差异,衡量估计胎儿体重的准确性。结果:随着孕妇孕前BMI的增加,估计胎儿体重的绝对百分比误差在10%之内的比率明显下降;超重及肥胖孕妇胎儿体重估测的准确率均显著低于正常体重孕妇(66.4%、65.9%vs 82.5%,P<0.05)。BMI与估计胎儿体重绝对误差、绝对百分比误差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103、0.110,P均<0.05)。在控制出生体重后,BMI与估计胎儿体重绝对误差、绝对百分比误差仍呈显著正相关(β分别为0.101、0.124,P均<0.05)。结论:肥胖孕妇进行临床估测胎儿体重的准确度降低。足月肥胖孕妇应尽早进行超声估测胎儿体重,使临床医师及患者更好地了解阴道分娩及剖宫产的相对风险,以改善妊娠结局。

    2013年05期 v.22 357-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阅读次数:918 ] |[下载次数:187 ] |[引用频次:8 ]
  • 子痫前期及其高危因素对围产儿结局的不良影响

    蒋萌;林建华;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及其高危因素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根据国内外资料统计的PE高危因素,筛选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产检和分娩的正常及存在高危因素的孕妇154例,最终发展为PE的孕妇50例,非PE孕妇104例。通过采集病史及实验室检查,追踪妊娠结局,分析PE及存在高危因素PE孕妇的围产儿结局。结果:(1)PE组的新生儿体重及分娩孕周显著小于非PE组(P<0.05)。(2)PE组的胎儿生长受限(FGR)、胎儿窘迫、早产、死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是非PE组的4.64倍、2.32倍、4.61倍、2.66倍、6.38倍。两组的FGR、胎儿窘迫、早产的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5)。(3)当MAP≥85mmHg、蛋白尿、子宫/脐动脉血流异常、D-D>0.246μg/ml、FDP>4μg/ml、PAGT>40%时,易发生围产儿不良结局(P均<0.05)。不同高危因素对围产儿结局的威胁程度不同,其中子宫/脐动脉血流异常时围产不良结局发生率均较高(P<0.05)。结论:PE对围产儿结局有不良影响。孕期可针对高危孕妇进行严格有效的筛查,严密监测围产儿生长发育,警惕PE及围产儿不良结局的发生。

    2013年05期 v.22 360-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1K]
    [阅读次数:1028 ]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8 ]
  • 子痫前期患者血浆中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及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鹿莎;张秀丽;辛虹;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血浆中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和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AFI)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年龄、孕周相匹配的重度PE患者48例(SPE组)、轻度PE患者39例(MPE组)、正常孕妇63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浆中sEPCR、TAFI、D二聚体(D-Dimer)、凝血酶原时间(PT)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进行相关性分析。观察胎盘中血栓形成的情况。结果:PE患者血浆中sEPCR、TAFI及D-Dime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PE组显著高于MPE组(P<0.05)。对照组、SPE组及MPE组患者血浆中PT、APTT水平则无显著差异(P>0.05)。PE患者血浆中sEPCR与TAFI水平呈正相关(P<0.05);sEPCR、TAFI水平分别与D-Dimer水平呈正相关(P<0.05)。PE患者胎盘组织中有血栓形成,而对照组无血栓形成。结论:血浆中高水平sEPCR及TAFI能促进胎盘微血栓的形成,与PE的发生密切相关。

    2013年05期 v.22 364-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6K]
    [阅读次数:936 ]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2 ]
  • 稽留流产绒毛中HIF-1α、VEGF和PLGF的表达及意义

    孙澜栩;黄学惠;黄燕;于璐;

    目的: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胎盘生长因子(PLGF)在稽留流产(MA)绒毛组织中的表达,探讨3种因子在维持正常妊娠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收治的MA患者36例(研究组)及行人工流产的正常早孕妇女28例(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绒毛组织中HIF-1α、VEGF和PLGF的表达。结果:研究组绒毛水肿,细胞滋养细胞增生、数量增加,合体滋养细胞明显减少,甚至断裂消失。HIF-1α、VEGF、PLGF在两组妇女绒毛滋养细胞的胞浆均有表达,但研究组HIF-1α、VEGF、PLGF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对照组(16.67 vs 57.14%,66.67%vs 100.00%,77.78%vs 100.00%,P<0.05)。结论:HIF-1a、VEGF和PLGF与正常妊娠的维持有关,其表达异常可能导致MA。

    2013年05期 v.22 367-369+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阅读次数:1198 ] |[下载次数:306 ] |[引用频次:27 ]
  • 孕中期母血清胎盘蛋白13作为预测子痫前期标记物的初步研究

    张晓娟;蒋涛;马定远;许争峰;

    目的:探讨孕中期(16~18周)孕妇血清胎盘蛋白13(PP13)水平变化对子痫前期(PE)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2例PE患者(病例组)和55例正常孕妇(对照组),于孕16~18周行唐氏筛查的同时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技术(DEFILA)检测两组孕妇的血清PP13水平。结果:孕16、17、18周时对照组孕妇的PP13中位数分别为47.5、49和51.2pmol/L,随着孕周增加而增加(r=1.0,P<0.01);病例组孕妇的PP13中位数分别为52.7、46.7和42.9pmol/L,随着孕周增加而下降(r=-1.0,P<0.01)。血清PP13水平用MOM值表示,病例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1.04MOM vs 1.00MOM,P>0.05)。结论:孕16~18周时孕妇血清PP13的单次检测不能预测PE,但连续监测可能对预测PE有一定的价值。

    2013年05期 v.22 370-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0K]
    [阅读次数:1046 ] |[下载次数:111 ] |[引用频次:1 ]
  • 上海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近10年内剖宫产手术指征的变化趋势分析

    汪川;张羽;沈瑶;马骏;林建华;

    目的:通过分析上海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近10年来剖宫产手术指征构成比的变化趋势,为合理控制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2005年、2008年及2011年在我中心分娩的872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观察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结果:(1)近10年,剖宫产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从2002年的53.59%升至63.82%,P<0.0001)。(2)各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有显著差异(P<0.0001)。其中,胎儿宫内窘迫、头位难产所占比例明显下降;疤痕子宫、妊娠各种并发症或合并症所占比例显著上升;2002年高龄初产、珍贵儿等社会因素所占比例为14.39%,2005年最高达28.03%,2008年有下降趋势,2011年降为18.74%。(3)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为剖宫产指征时,多数合并内科疾病,10年来其比例有显著上升趋势(2002年为64.66%,2011年为86.44%);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所占比例显著下降,而合并心脏病、免疫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所占比例显著升高。结论:上海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10年间剖宫产指征的构成比有显著变化,其中产科因素指征逐年下降,而外科因素显著上升。本中心具有诊治产科疑难危重,尤其严重内外科合并症的综合抢救优势。需继续控制无高危因素的社会因素剖宫产术。

    2013年05期 v.22 373-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7K]
    [阅读次数:1078 ]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4 ]
  • 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症干预效果的Meta分析

    董永海;毛向群;刘芸;

    目的:系统评价心理治疗对产后抑郁症(PPD)的干预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检索1968年1月到2012年10月国内外心理治疗PP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既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质量评价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9篇RCT,合计100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心理干预结束时(SMD=-0.23,95%CI为-0.44~-0.01,P<0.05)、结束后3个月(SMD=-1.13,95%CI为-1.52~-0.74,P<0.05)和6个月(SMD=-0.39,95%CI为-0.57~-0.21,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的EPD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心理干预结束后≥2年,干预组与对照组的EPDS评分无显著差异(SMD=-0.14,95%CI为-0.47~0.19,P>0.05)。心理治疗疗程≥8周,干预组与对照组的EPDS评分有显著差异(SMD=-0.41,95%CI为-0.65~-0.16,P<0.05);疗程<8周,两组则无显著差异(SMD=0.01,95%CI为-0.17~0.19,P>0.05)。采用团体心理治疗,干预组与对照组的EPDS评分有显著差异(SMD=-0.50,95%CI为-0.91~-0.09,P<0.05);采用个体心理治疗,两组则无显著差异(SMD=-0.17,95%CI为-0.41~0.08,P>0.05)。结论:心理治疗PPD的近期效果较好,治疗时应注意治疗周期、干预形式等,以增强心理治疗的效果。

    2013年05期 v.22 377-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5K]
    [阅读次数:1098 ] |[下载次数:617 ] |[引用频次:10 ]
  • 女性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

    许敬敬;崔才三;

    目的:观察女性抑郁症患者抗抑郁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改变情况。方法:选取女性抑郁症患者41例(病例组),采用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治疗,分别于发作期治疗前、治疗第2周末、治疗第6周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定抑郁程度,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认知功能。并与30例健康女性对照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抑郁症患者发作期治疗前的MoCA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2.17±2.80)vs(25.83±1.68),P<0.01],其中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延迟回忆因子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治疗2周末的MoCA总分(22.78±2.66)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周末的MoCA总分(24.02±2.34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等级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后HAMD与MoCA总分(r=-0.325,P<0.01)、抑郁因子(r=-0.201,P<0.05)、焦虑因子(r=-0.252,P<0.01)、睡眠因子(r=-0.556,P<0.01)均呈负相关。结论:女性抑郁患者发作期存在认知损害;抗抑郁治疗后,认知损害随抑郁症状的改善有所好转,但尚未恢复正常;认知损害与抑郁程度、抑郁因子、焦虑因子、睡眠因子有关。

    2013年05期 v.22 382-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阅读次数:980 ]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3 ]
  • 不同促排方案在卵巢低反应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蔡素芬;张红;罗克莉;龚斐;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卵巢低反应患者行不同促排卵方案的治疗结局,为低反应患者寻找一种最佳的治疗方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行IVF/ICSI助孕的低反应患者452例。根据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4组:第1组(改良超长方案组)94例,第2组(长方案组)40例,第3组(短方案组)170例,第4组(拮抗剂组)148例。比较各组患者的治疗结局。结果:改良超长方案组患者的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受精率、着床率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而流产率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改良超长方案与长方案组的临床妊娠率、抱婴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组(P<0.05)。结论:对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低反应患者,采用改良超长方案助孕可以获得可观的等同于长方案的临床妊娠率和抱婴率,是值得推荐的一种治疗方案。

    2013年05期 v.22 385-387+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阅读次数:1016 ] |[下载次数:530 ] |[引用频次:9 ]
  • 精子来源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临床结局及子代出生缺陷的影响

    董瑞娜;郭艺红;苏迎春;李婧;

    目的:探讨采用射出、经皮附睾穿刺取精术(PESA)及经皮睾丸精子取精术(TESA)获取的精子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临床结局及子代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男性因素于我院生殖中心行ICSI治疗的3079个新鲜周期,按精子来源分为射精组(2199个周期)、PESA组(628个周期)、TESA组(252个周期),比较3组的胚胎发育、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缺陷的情况。结果:射精组受精率最高(78.38%),TESA组受精率最低(72.30%)。射精组、PESA组的2PN受精率、卵裂率高于TESA组(74.68%、75.32%vs 68.22%,98.82%、98.74%vs 96.89%);PESA组临床妊娠率、胚胎植入率(53.21%、34.31%)显著高于射精组(47.11%、29.09%)及TESA组(48.71%、32.70%)(P<0.05)。PESA组的新生儿体重(2856.63±649.56)显著低于射精组(2991.73±683.19)及TESA组(2906.11±638.76)(P<0.05)。3组的分娩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正常体重儿率、低出生体重儿率、极低出生体重儿率、巨大儿率、新生儿死亡率及出生缺陷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PESA、TESA结合ICSI技术安全可行,且对于梗阻性无精症患者,附睾取到精子行ICSI的患者较附睾取不到精子而采用睾丸精子ICSI的患者具有更好的妊娠结局。

    2013年05期 v.22 388-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8K]
    [阅读次数:982 ]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3 ]
  • 晚卵泡期血清雌激素下降对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

    宋琳;金海霞;李婧;苏迎春;孙婧;孙莹璞;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过程中晚卵泡期血清雌激素(E2)下降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COH过程中出现E2下降的352例(研究组)及E2持续上升的382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将研究组按E2下降是否由促性腺激素(Gn)减量引起分为自发性下降组(127例)和减药下降组(225例);按E2下降幅度分为≤10%组(216例)、10%~20%组(74例)、>20%组(62例)。比较各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1)E2自发性下降组、减药下降组与对照组比较:自发性下降组患者的获卵数、正常受精(2PN)率显著低于减药下降组和对照组(P<0.0167),着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67),因孕酮(P)高取消移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67);这3组患者的2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E2下降幅度≤10%组、10%~20%组、>20%组与对照组比较:E2下降幅度>20%组的获卵数、2PN率、着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5),因P高取消移植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25);下降幅度≤10%组获卵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125);下降幅度≤10%组、10%~20%组2PN率、着床率、因P高取消移植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P>0.0125);4组的2PN卵裂率、优胚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晚卵泡期血清E2自发性下降或下降幅度>20%可能对IVF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

    2013年05期 v.22 393-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6K]
    [阅读次数:1104 ] |[下载次数:340 ] |[引用频次:8 ]
  • 雄激素受体基因CAG多态性与卵巢早衰的关系

    林琳;于丹军;王智文;杜雪;岳天孚;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基因CAG重复序列与特发性卵巢早衰(POF)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特发性POF患者85例为研究组,健康女性80例为对照组。提取两组患者的外周血DNA,PCR扩增并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获取目的基因,进行基因测序,检测每例AR基因CAG重复序列的重复次数。结果:POF组与对照组的最大频率等位基因分别为n=23及n=22;(CAG)n重复次数分别为22.73±3.24、22.03±3.06,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POF组(CAG)n长片段(n≥23)的发生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OF患者AR基因CAG重复次数增多,CAG长片段的发生频率增高。AR基因CAG重复序列次数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女性的POF发病有关。

    2013年05期 v.22 397-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7K]
    [阅读次数:1122 ]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3 ]

病例报告

  • 达英-35致结节性红斑1例

    张扬;邵小光;

    <正>患者,女,33岁,因"服达英-35 2+月,双侧膝关节、臀部出现皮下结节2周"就诊于我院。患者未避孕未孕近5年,平素月经规律,11年前开始月经期延长至15天。B超见双侧卵巢小卵泡>12个,排卵监测无优势卵泡。

    2013年05期 v.22 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8K]
    [阅读次数:841 ] |[下载次数:69 ] |[引用频次:1 ]
  • 妊娠并发脓疱型银屑病1例报告

    周颖;石芳鑫;

    <正>患者,女,28岁,因"停经29周,周身皮疹2个半月加重1个月"于2012年7月16日就诊于我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G3P0A2,停经40+天尿妊娠试验(+),彩超示宫内妊娠。妊娠18周时孕妇脐部无明显诱因出现少量红色丘疹伴痒感,15天后皮疹逐渐增多,妊娠24周时蔓延至全腹、四肢及手足。入院查体:患者一般状态可,体温正常,腹部、四肢及手足见散在分布粟粒至绿豆大的脓疱,腹部大小不等的痂屑,部分厚痂下有脓疱,双肘关节伸侧鳞屑状斑块。

    2013年05期 v.22 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阅读次数:758 ] |[下载次数:164 ] |[引用频次:1 ]
  • 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后继发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报道

    冷继刚;顾应江;高敏;夏祥国;

    <正>患者,女,25岁,因"剖宫产术后头痛20+天,头痛加重伴呕吐、视物模糊2+天"于2012年3月7日就诊于我院。患者孕39周时在当地镇卫生院行剖宫产术,娩一足月健康男婴。患者硬膜外麻醉时曾行多次重复穿刺。产后第2天患者出现头晕、头痛,坐位加重,低枕平卧症状缓解。口服止痛药头痛好转,产后第7天出院。

    2013年05期 v.22 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阅读次数:1015 ] |[下载次数:120 ] |[引用频次:0 ]

声明

  • 著作权许可声明

    <正>《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刊发的所有论文,编辑部均已同作者签订"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授权书"。《现代妇产科进展》对本刊发表论文具有以下专有使用权:印刷权、电子版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新型媒体形式的汇编权(文章的部分或全部)、复制权、翻译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及许可文献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权。

    2013年05期 v.22 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阅读次数:452 ]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短篇论著

  • 65例胎盘植入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

    范俊梅;任景芳;

    目的:探讨胎盘植入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妇产科收治的65例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随机选取非胎盘植入孕妇65例为对照组。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中的单因素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胎盘植入患者占产科患者的0.86%;(2)单因素卡方分析:流产史(卡方P=0.012,趋势卡方P=0.003)、前置胎盘(卡方P<0.001)、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卡方P=0.013)是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前置胎盘(OR=8.63,95%CI为2.25~33.11,P=0.002)、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OR=7.21,95%CI为1.65~31.57,P=0.009)、文化程度(OR=1.79,95%CI为1.00~3.18,P=0.049)是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有流产史、前置胎盘和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和文化程度是胎盘植入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3年05期 v.22 401-4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2K]
    [阅读次数:1034 ] |[下载次数:302 ] |[引用频次:19 ]

消息

综述

  • 螺旋动脉重塑障碍与子痫前期的研究进展

    龙安雄;谭龙益;

    子痫前期(PE)是妊娠20周后出现的特发性高血压,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未阐明。子宫螺旋动脉(SPA)重塑是保证妊娠期胎盘血供的关键。研究表明,SPA重塑障碍易导致胎盘缺血缺氧,进而引起PE。近年,在SPA体外模型上发现的一些重塑障碍的相关机制,进一步完善了PE的缺血缺氧学说,有望为预防和诊断PE提供新途径。本文综述了新近发现的SPA重塑相关机制在子痫前期病因学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2013年05期 v.22 405-4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7K]
    [阅读次数:1028 ] |[下载次数:362 ] |[引用频次:0 ]
  • 快速产前遗传学诊断新技术进展

    李琼;王挺;王玮;

    产前遗传学诊断已成为先天出生缺陷干预的重要手段。多年来产前诊断技术一直停留在细胞学水平,近年分子遗传学用于产前诊断取得了满意的结论,已成为传统技术手段的有效替代或补充。本文就临床应用最广泛的间期荧光原位杂交(iFISH)、定量荧光PCR技术(QF-PCR)、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LPA),以及近年发展具有更高通量和高精度的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基于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HTS)的非侵入性产前诊断(NIPD)、基于"液相芯片"的BACs on Beads(BOBs)等技术做一综述,阐明其应用现状、优势与局限,以期对临床和科研提供一定的指导。

    2013年05期 v.22 408-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1K]
    [阅读次数:1254 ] |[下载次数:657 ] |[引用频次:11 ]
  • 子宫内膜息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苏婷婷;隋龙;

    子宫内膜息肉(EP)是一种常见的宫腔内良性病变,发病机制不明,复发率高,且有潜在的恶变性,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上对其治疗和预防极为重视。临床表现为异常出血,也可无症状。对EP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为更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提供理论依据。目前EP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本文就EP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013年05期 v.22 413-4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阅读次数:1101 ] |[下载次数:657 ] |[引用频次:15 ]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早期自然流产的病因学研究进展

    方圆;史红敏;刘襄;甄会欣;韩延华;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育龄期妇女发病率约10%[1]。不孕是育龄期患者就诊的主要原因,药物纠正排卵异常,最终获得成功生育的几率也很有限,且妊娠早期(妊娠前3个月)自然流产率高达30%~50%[2],更加大了治疗难度,严重影响着PCOS妇女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PCOS患者早期自然流产病因的研究,可有助于改善其妊娠结局。

    2013年05期 v.22 416-4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阅读次数:1112 ] |[下载次数:639 ] |[引用频次:17 ]
  • 卵巢衰老临床诊疗的研究进展

    叶婧;丁婷;王世宣;

    卵巢衰老是指随着年龄增长,卵巢内卵泡数量及质量不断下降。卵巢功能衰退导致生育障碍及内分泌发生改变,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因此需准确评估及预测卵巢功能,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近年研究发现,血清抗苗勒管激素水平、窦状卵泡数可较好地评价卵巢储备功能,为制定临床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但其评估及预测能力尚存争议。目前激素治疗、中医疗法等可有效缓解更年期症状,但仍有一定的风险,需进一步研究。本文就卵巢衰老的诊断及治疗方面做一综述。

    2013年05期 v.22 419-4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8K]
    [阅读次数:1106 ] |[下载次数:483 ] |[引用频次:1 ]
  • 多胎减胎术的应用进展

    董耘;高颖;

    随着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多胎妊娠减胎术(MFPR)在降低多胎妊娠率,改善妊娠结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二十余年来,MFPR在手术途径、手术方式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已成为目前解决多胎妊娠的主要手段之一。多胎妊娠包括双胎的患者,减少胎儿数量可明显降低流产率,改善围生儿结局。同时,减胎前有必要进行产前基因诊断,并且建议有经验的医师操作。

    2013年05期 v.22 42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2K]
    [阅读次数:1114 ] |[下载次数:495 ] |[引用频次:11 ]
  • 宫颈锥切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邵毅;董瑞英;

    近年,随着宫颈癌筛查的广泛应用,宫颈病变能早发现、早治疗,宫颈锥切术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常用宫颈锥切术有:传统的冷刀宫颈锥切术(CKC)、激光锥切术(lasecone)和子宫颈电热圈环切术(LEEP及LLETZ)。在临床实践中,宫颈锥切术被广泛应用于宫颈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2013年05期 v.22 426-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8K]
    [阅读次数:969 ] |[下载次数:385 ] |[引用频次:12 ]

临床经验交流

  • 孕17~(+2)周瘢痕妊娠子宫破裂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李云;夏平;高丽华;林芳;

    <正>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子宫瘢痕妊娠(cesareanscar pregnancy,CSP)临床报道渐有增加,但多数为早期妊娠,中期妊娠并破裂尚未见报道。本文报道了1例孕17+2周子宫瘢痕妊娠破裂的病例,并复习了相关文献。

    2013年05期 v.22 429+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8K]
    [阅读次数:1068 ] |[下载次数:97 ] |[引用频次:4 ]
  • 胎母输血综合征致新生儿死亡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刘畅;刘兴会;彭冰;

    <正>胎母输血综合征(fetal maternal hemorrhage,FMH)是指胎儿血液通过胎盘的绒毛间隙进入母体循环,导致胎儿不同程度的失血及母体溶血性输血反应的一组症候群。该病发病隐匿,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困难,围产儿死亡率较高。2011年我院发生2例妊娠晚期不明原因的严重FMH导致新生儿死亡,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以探讨FMH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处理。

    2013年05期 v.22 430-4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2K]
    [阅读次数:1105 ] |[下载次数:224 ] |[引用频次:3 ]
  • 孕妇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产科并发症的关系

    李桂清;刘珺;刘焕玲;肖艳;

    <正>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不仅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腺癌和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还与胃肠外疾病有关。关于Hp感染与产科并发症的关系鲜有报道。本文通过回顾分析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在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483例单胎孕妇的临床资料,探讨孕妇Hp感染与产科并发症的关系。

    2013年05期 v.22 4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阅读次数:1158 ] |[下载次数:175 ] |[引用频次: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