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北华,男,1961年8月,博士、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第一层级)、山东大学齐鲁医学杰出名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先后担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和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委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医学命审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主编。
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致力于妇科肿瘤临床诊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详细内容

述评

  • 卵巢癌的靶向治疗

    席晓薇;

    <正>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病死率最高的妇科肿瘤。手术和化疗是治疗卵巢癌最主要的方法。除标准紫杉醇联合卡铂(TC)一线静脉化疗方案外,紫杉醇联合顺铂腹腔化疗、多西他赛联合卡铂静脉化疗亦可作为一线治疗选择。但传统的化疗具有抗肿瘤能力低、杀伤指数过小、副作用大等缺点。随着对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途经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

    2013年02期 v.22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82 ] |[引用频次:2 ]
  • 晚期卵巢癌的初次手术问题探讨

    张旭垠;丁景新;华克勤;

    <正>目前,卵巢癌,尤其是病死率最高的高级别浆液性腺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传统的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紫杉醇铂类为一线药物的化疗仍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初次手术后残余病灶大小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已是共识。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并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近年来,包括诊断开放性腹腔镜手术、手助腹腔镜手术及机器人手术等的开展挑战了传统

    2013年02期 v.22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2 ]

论著

  • 定量多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卵巢癌研究中的初步探索

    黄宇婷;胡林萍;鞠宝辉;袁卫平;程涛;郝权;

    目的:初步探索定量多基因荧光原位杂交技术(QM-FISH)在卵巢癌基因组不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缺口平移法,制作出Spectrum Green:c-myc,Pro-moFluor-555:Rb1,PromoFluor-590:Chk2,HyPer5:p53,PromoFluor-415:BRCA1五色荧光探针。采集卵巢癌腹水标本制片后固定细胞并进行QM-FISH检测。测量平均荧光信号强度、背景信号强度及荧光信号分裂率。结果:Spectrum Green、Cy3 v1(PromoFluor-555)、TexasRed(PromoFluor-590)、Zeiss CY5 Custom(HyPer5)、Zeiss(PF415)滤光片下观察,QM-FISH荧光信号/背景信号比值分别为12.8±0.2,8.8±0.4,3.8±0.5,5.0±0.4,9.0±0.2。荧光信号分裂率分别为(8.5±1.6)%,(12.4±1.4)%,(15.3±2.6)%,(14.4±2.2)%,(11.9±2.4)%。结论:QM-FISH技术可以成功应用于卵巢癌的研究,是研究卵巢癌基因组不稳定性、确认肿瘤标本特异性等位基因失衡极其有效的工具。

    2013年02期 v.22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1 ]
  • 中心体蛋白Nlp对卵巢癌细胞侵袭与黏附能力的影响

    曲丹妮;李媛;张震宇;詹启敏;

    目的:探讨中心体蛋白Nlp是否促进卵巢癌细胞增殖、黏附与侵袭。方法:利用转染技术构建Nlp高表达的卵巢癌SKOV3细胞系,采用MTT法、肿瘤细胞黏附、跨膜迁移分析和平板集落形成率检测,比较SKOV3、SKOV3/GFP和SKOV3/Nlp细胞系在增殖、黏附与侵袭能力方面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细胞相比,SKOV3/Nlp细胞的生长加快,SKOV3/Nlp细胞克隆形成率显著上升(P<0.05)。SKOV3/Nlp细胞在30min及60min时黏附率均显著大于SKOV3/GFP及SKOV3细胞(P<0.01)。SKOV3/Nlp、SKOV3/GFP、SKOV3细胞迁移至膜下的数目分别为:640±69,316±25,314±37。与SKOV3/GFP、SK-OV3细胞相比,SKOV3/Nlp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增强(P<0.05)。结论:当Nlp表达增高后,会导致肿瘤细胞的增殖、黏附、侵袭等恶性表型增加,提示Nlp具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生物学作用。

    2013年02期 v.22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0 ]
  • TLR4和β-Ⅲ微管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王秋芳;朱士娜;刘晖;戴红英;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4(TLR4)和β-Ⅲ微管蛋白(β-tubulinⅢ)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探讨这两种因子与上皮性卵巢癌紫杉醇耐药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上皮性卵巢癌(化疗敏感组、耐药组各25例)及1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TLR4和β-Ⅲ微管蛋白的表达。结果:50例卵巢癌组织中TLR4和β-Ⅲ微管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2%和60%,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0%和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组中TLR4、β-Ⅲ微管蛋白阳性率分别为80%和80%,显著高于敏感组(44%和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4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及FIGO病理分期有关(P<0.05)。β-Ⅲ微管蛋白与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TLR4和β-Ⅲ微管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286,P<0.05)。结论:TLR4和β-Ⅲ微管蛋白与上皮性卵巢癌化疗耐药密切相关,可预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化疗敏感性。

    2013年02期 v.22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4 ] |[引用频次:4 ]
  • 骨桥蛋白shRNA表达载体下调骨桥蛋白表达对卵巢癌细胞侵袭性的影响

    徐伟;张岚;施薇;

    目的:构建靶向骨桥蛋白(OPN)的shRNA表达载体,通过RNA干扰(RNAi)下调OPN在卵巢癌细胞HO-8910PM中的表达,观察对卵巢癌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探索卵巢癌基因治疗新途径。方法:将人OPN两条shRNA表达序列克隆到pSilenc-er3.1-H1neo质粒的黏性末端,并对重组质粒进行酶切及序列鉴定。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转染入对数生长期高转移性人卵巢癌细胞株HO-8910PM,Western blot法分析转染后卵巢癌细胞OPN蛋白表达情况,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侵袭、迁移情况。结果:OPN-shRNA表达载体克隆构建成功,插入片段测序结果与合成的shRNA结果一致。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卵巢癌细胞HO-8910PM转染OPN-shRNA表达载体后,OP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卵巢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靶向OPN的shRNA表达载体构建成功,可抑制高转移性卵巢癌细胞株OPN表达,并降低细胞侵袭、迁移能力,为研究降低卵巢癌OPN表达对发挥抗肿瘤效应打下基础。

    2013年02期 v.22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5 ] |[引用频次:0 ]
  • 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在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SKOV3/DDP中的表达研究

    徐国才;相媛媛;张莘;林仲秋;张丙忠;

    目的:用大剂量冲击诱导法建立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SKOV3/DDP。通过检测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在SKOV3/DDP细胞株中的表达,以探讨顺铂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顺铂20μg/ml,反复间歇24h冲击诱导法建立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SKOV3/DDP,验证其耐药指数(RI)及生物学指标。Western blot法检测SKOV3/DDP、SK-OV3细胞中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p-Akt、mTOR、p70S6K的表达。结果:(1)SKOV3/DDP细胞耐药指数(RI)为3.079,较SKOV3细胞升高约3倍;(2)SKOV3/DDP细胞的生长速度较SKOV3细胞明显减慢;SKOV3/DDP与SKOV3的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分别为59.02%,44.32%,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029),其中前者出现G0~G1期阻滞;(3)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①无顺铂作用下,SKOV3/DDP与SKOV3细胞相比,p-Akt蛋白水平升高,mTOR、p70S6K水平下降。②30μg/ml顺铂作用后,p-Akt蛋白表达水平在SKOV3细胞中显著升高,而在SKOV3/DDP细胞中变化不明显;p-mTOR蛋白水平在两者中均有上调趋势,但在SKOV3/DDP细胞中变化较显著;p70S6K蛋白水平亦在两者中均有上调趋势,但趋势不显著,SKOV3/DDP细胞的总体水平低于SKOV3细胞。结论:大剂量冲击诱导方式可以成功建立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SKOV3/DDP;Akt/mTOR通路与顺铂耐药细胞株形成有关。

    2013年02期 v.22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4 ] |[引用频次:7 ]
  • 标记滞留细胞技术检测异位子宫内膜干细胞的研究

    王宇全;尹利荣;郭蕊萌;

    目的:通过标记滞留细胞(LRCs)技术检测证实异位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存在及其在病灶内的分布情况;初步探讨抗雌激素治疗对异位子宫内膜干细胞的影响,寻找内异症高复发率的原因。方法:将64只裸鼠分成3组:对照组16只,建立内异症裸鼠模型前24h开始腹腔注射NS 50μl/(只.次),2次/d,共5d;未去势组及去势组各24只,建模前24h开始腹腔注射25μg/μl 5-溴脱氧尿苷(BrdU),2μl/g,2次/d,共5d,去势组于末次注射后1w去势。造模后裸鼠均雌激素刺激5d。3组裸鼠均于于末次注射后4h,1w,3w,5w,6w,7w,8w,9w进行探查,对照组每次处死2只裸鼠,其余2组每次处死3只裸鼠。免疫组化法检测每个时间点的BrdU标记率。结果:BrdU标记未对造模结果产生不良影响。对照组各时间点均未见BrdU标记阳性细胞。未去势组的腺上皮和间质的BrdU初始最大标记率分别为(69.89±0.78)%和(73.27±1.06)%,第6w和8w时分别约有(2.07±0.19)%和(4.63±0.72)%仍保留标记,分别为腺上皮和间质LRCs,分别于第7w和9w时衰减至0。腺上皮和间质LRCs多位于异位内膜与所种植的裸鼠组织的交界处,约50%的间质LRCs临近血管和腺体。去势治疗可显著减小异位病灶的体积,但对LRCs的数量无明显影响。去势组与未去势组的腺上皮、间质标记率在各个时间点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RCs技术可以成功标记异位子宫内膜干细胞,异位病灶中存在腺上皮和间质两种LRCs,抗雌激素治疗并不能清除LRCs。干细胞的持续存在可能在内异症的复发机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013年02期 v.22 106-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7 ] |[引用频次:6 ]
  • LRG1及CA125在上皮性卵巢癌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白小英;金平;

    目的:研究富含亮氨酸的α-2-糖蛋白1(LRG1)和糖链抗原125(CA125)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探讨联合检测LRG1、CA125对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40例上皮性卵巢癌、2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及17例健康妇女血清中LRG1和CA125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比较单独检测LRG1、CA125与两者联合检测诊断上皮性卵巢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卵巢癌组血清中的LRG1、CA125水平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及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卵巢癌组患者血清中的LRG1水平与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联合检测LRG1、CA12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显著大于单独检测CA125(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LRG1及CA125水平可提高上皮性卵巢癌的早期诊断率,LRG1可能作为上皮性卵巢癌早期诊断潜在的生物学标记。

    2013年02期 v.22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18 ]
  • 宫颈癌门诊机会性筛查方法效果的比较

    欧亚梦兰;李力;张洁清;韦玉鸾;高琨;

    目的:研究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人类染色体端粒酶(hTERC)基因和C-MYC基因、醋酸/碘染色肉眼观察法(VIA/VILI)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以期得到更有效的筛查方案;同时探讨hTERC基因和C-MYC基因的异常扩增对于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行机会性宫颈癌筛查的患者1010例,分为25~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4个年龄组。患者均进行TCT、HPV、TERC基因、C-MYC基因、VIA/VILI肉眼观察法检测。以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评价5种筛查方法单独或联合应用时诊断宫颈上皮高级别病变(≥CINⅡ)的灵敏度、特异度、假阳性率、假阴性率、正确率、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比较分析在不同年龄组中5种筛查方法诊断≥CINⅡ的准确性。采用SAS8.0软件包构建联合诊断模型,对TCT、HPV采用串、并联组合方法,比较分析所得方案诊断≥CINⅡ的准确性。结果:(1)TCT、HPV、TERC基因、C-MYC基因、VIA/VILI肉眼观察法单独筛查≥CINⅡ病变时,TCT阳性似然比较大而阴性似然比较小,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0.9%,98.0%;(2)TCT在45~54岁年龄组阳性似然比较大,35~44岁组阴性似然比较小;HPV在55~64岁年龄组中阳性似然比较大,25~34岁组阴性似然比较小;TERC基因在35~44岁年龄组中阳性似然比较大而阴性似然比较小;C-MYC基因在35~44岁年龄组中阳性似然比较大,在55~65岁年龄组中阴性似然比较小;VIA/VILI肉眼观察法在25~34岁年龄组中阳性似然比较大而阴性似然比较小。(3)联合筛查诊断模型为Logit(P)=5.757-4.055×TCT-3.724×HPV。TCT和HPV检测组合方案中,TCT并联HPV筛查方法优于TCT初筛HPV分流方法和HPV初筛TCT分流方法(AUCTCT并联HPV=0.956;AUCTCT初筛HPV分流=0.891;AUCHPV初筛TCT分流=0.764)。结论:5种筛查方法中TCT诊断宫颈上皮高级别病变的准确性高,但易受取样和阅片水平的影响;VIA/VILI在各年龄层筛查效果不同,不推荐用于绝经期及围绝经期妇女。hTERC基因和C-MYC基因在各年龄组都有较高的特异度,能避免筛查者的过度治疗。TCT与HPV联合检查敏感度高。

    2013年02期 v.22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0 ] |[引用频次:8 ]
  • miR-31与宫颈癌淋巴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黄晨;赵群;吴玉梅;

    目的:研究微RNAs(miRNAs)差异表达与宫颈癌淋巴转移的关系,寻找早期预测淋巴转移的分子标志物及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探讨宫颈癌淋巴转移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安捷伦(Agilent)Human miRNAs V16.0基因芯片检测宫颈癌淋巴转移组与非淋巴转移组的差异表达miRNAs基因,筛选宫颈癌淋巴转移相关miRNAs,并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Real-time PCR)验证芯片结果的准确性,用生物信息学法分析其作用靶点。结果:宫颈癌淋巴转移组中,共筛选出3个显著下调的miRNAs(P<0.05):hsa-miR-31、hsa-miR-31*、hsa-let-7d。其中,hsa-miR-31是宫颈癌淋巴转移组下调最显著的miRNAs。实时荧光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基本吻合。结论:hsa-miR-31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迁移,在淋巴转移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下调,它可能成为宫颈癌淋巴转移的分子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2013年02期 v.22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3 ]
  • EZH2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刘跃洋;刘婷;包香香;何淼龙;李玲;杨兴升;

    目的:探讨EZH2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宫颈组织、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01例宫颈癌中EZH2、Ki-6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EZH2与Ki-67、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EZH2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2/20)、60%(12/20)、68.3%(69/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20)、50%(10/20)、57.4%(58/101),且与EZH2表达呈正相关(r=0.440,P<0.05)。EZH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间质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均<0.05)。在宫颈癌患者中,EZH2阳性组较阴性组平均生存时间明显缩短(42.3个月vs 52.3个月,P=0.003)。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ZH2是宫颈癌的独立预后因素(RR:1.595,95%CI:1.188~2.827,P=0.044)。结论:EZH2异常表达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EZH2可能成为预测肿瘤预后的标记物及潜在分子治疗靶点。

    2013年02期 v.22 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5 ]
  • 百日咳毒素对裸鼠子宫内膜癌移植瘤的抑制作用

    乔玉环;胡冬梅;郭瑞霞;葛新;马秀英;雷佳;

    目的:通过建立裸鼠子宫内膜癌移植瘤模型,观察G蛋白偶联受体抑制剂百日咳毒素(PTX)对子宫内膜癌移植瘤细胞凋亡及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I3K/Akt)信号传导通路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癌HEC-1A、Ishikawa细胞系,分别接种于28只裸鼠右背部皮下,建立裸鼠子宫内膜癌移植瘤模型,每个细胞系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实验组(腹腔注射PTX),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移植瘤的体积、抑瘤率等。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移植瘤组织的病理学特点,Tunel技术检测移植瘤组织中细胞凋亡的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Akt的表达。结果:(1)PTX均能有效抑制HEC-1A、Ishikawa细胞裸鼠移植瘤生长,抑瘤率分别为38.74%、33.21%。(2)HE染色显示,实验组细胞异型性、核浆比相对较小;Tunel染色显示,HEC-1A、Ishikawa细胞系实验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3)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PTX能降低p-Akt的表达,HEC-1A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Ishikawa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X可能通过抑制GPR30及其介导的PI3K/Akt通路,抑制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的生长,促进其凋亡。

    2013年02期 v.22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2 ] |[引用频次:2 ]
  • 孕激素或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分析

    邓柳枝;叶青剑;李小毛;

    目的:探讨孕酮或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Progesterone-IUS或LNG-IUS)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方案、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国内外杂志公开发表的Progesterone-IUS或LNG-IUS与子宫内膜癌相关的个案报道共41例。分析单用Progesterone-IUS,LNG-IUS及LNG-IUS联合口服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癌的有效率、安全性。结果:Progesterone-IUS治疗的12例G1ⅠA期子宫内膜癌病例,6个月后治疗有效率为63.6%,12个月时有效率为75%。LNG-IUS治疗的24例病例中,13例单用LNG-IUS,治疗有效率38.5%;LNG-IUS联合口服孕激素11例,有效率为81.8%;13例年龄<40岁,治疗有效率76.9%;11例≥40岁,有效率36.4%。结论:单用Progesterone-IUS或LNG-IUS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有一定疗效,LNG-IUS联合口服孕激素可提高有效率,但存在风险。

    2013年02期 v.22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6 ] |[引用频次:21 ]
  • 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血清CA125水平与术后妊娠结局的关系

    崔建营;赵梅;梁明;孙伟;王静;

    目的:通过检测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患者手术前后血清CA125水平,探讨CA125水平在预测患者术后妊娠结局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济阳县人民医院共收治72例Ⅲ~Ⅳ期EMs不孕患者。检测并比较了妊娠组与妊娠失败组术前术后血清CA125水平,用ROC曲线判断CA125对EMs不孕患者术后2年内妊娠的预测价值,并分析其与生育指数的相关性。结果:术后1个月患者血清CA125水平预测价值明显,且CA125水平与EMs生育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5)。妊娠组与妊娠失败组治疗前血清CA125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CA125水平则差异显著(P<0.05)。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CA125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术后1个月血清CA125水平可预测EMs患者妊娠结局,CA125值>22kU/L提示妊娠结局不良,但不能预测复发。

    2013年02期 v.22 139-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6 ] |[引用频次:14 ]
  • 118例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围生结局分析

    韩姹;高晓丽;董胜雯;王纯;牛秀敏;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5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产科收治的118例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动脉收缩压分为轻度组59例(30~49mmHg),中度组38例(50~79mmHg),重度组21例(≥80mmHg),比较各组肺动脉高压病因、心功能级别、终止妊娠孕周和方式及母儿结局。结果:(1)118例患者病因以先天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心脏病为主,分别占58%和19%,肺动脉高压的程度与患者心功能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0.01);(2)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占74.6%,阴道分娩率9.3%,足月分娩率55.9%,早产发生率28.0%,医源性流产16.1%,孕妇死亡率3.4%。重度组的早产发生率、医源性流产发生率、小于胎龄儿、新生儿窒息率、孕妇及新生儿死亡率均高于轻度组(P<0.05),3组剖宫产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81);(3)中度组1例患者死于充血性心力衰竭;重度组3例患者死亡,其中2例死于肺栓塞,1例死于心力衰竭。结论: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肺动脉压力越高,围生结局越差。重度患者妊娠可危及母婴健康和生命,不宜妊娠;轻度和强烈要求妊娠的中度患者应加强孕期监护和管理。围生期常规应用抗凝药和新型肺血管扩张剂可改善母婴预后;妊娠终止方式以剖宫产为宜。

    2013年02期 v.22 14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3 ] |[引用频次:8 ]

消息

  • 《现代妇产科进展》网上投稿和审稿系统开通

    本刊编辑部;

    <正>《现代妇产科进展》编辑部的期刊协同采编系统已经建成,该系统能实现远程投稿、远程查询、在线审稿、在线编辑等功能。热忱欢迎广大读者、作者和审稿专家使用。今后,我刊将通过该系统管理所有

    2013年02期 v.22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5 ] |[引用频次:0 ]

声明

  • 著作权许可声明

    <正>《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刊发的所有论文,编辑部均已同作者签订"著作权专有许可使用授权书"。《现代妇产科进展》对本刊发表论文具有以下专有使用权:印刷权、电子版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新型媒体形式的汇编权(文章的部分或全部)、复制权、翻译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及许可文献检索系统或数据库收录权。

    2013年02期 v.22 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 商务网站虚假征稿 本刊作者谨防上当

    本刊编辑部;

    <正>《现代妇产科进展》编辑部在此郑重声明,本刊建有自己的网站,网址:www.xdfckjz.com请作者直接点击进入此网站投稿。本刊编辑部收到论文后会在24~48小时之内回复您并提示您下一步操作,如有疑问请

    2013年02期 v.22 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 ] |[引用频次:0 ]

短篇论著

  • 自噬基因Beclin 1对宫颈癌HeLa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

    王赞宏;白淘;张晶;

    目的:研究自噬基因Beclin 1对宫颈癌细胞株HeLa顺铂敏感性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将自噬基因Beclin 1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eclin1经脂质体包裹后转染人宫颈癌HeLa细胞。荧光定量PCR(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Beclin 1及凋亡因子caspase-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顺铂对HeLa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Hoeche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pcDNA3.1(+)-Beclin1转染HeLa后,Beclin 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增加(P<0.05),caspase-3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增加(P<0.05),顺铂对HeLa细胞的IC50由1.0μg/ml降至0.5μg/ml,HeLa细胞凋亡指数为(15.33±3.52)%,显著高于pcDNA3.1(+)组和未转染质粒组(P<0.05)。结论:自噬基因Beclin 1可以通过促进细胞凋亡提高宫颈癌HeLa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

    2013年02期 v.22 146-148+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8 ] |[引用频次:1 ]

综述

  • 微小RNA在卵巢功能调节中的作用

    王硕;杨书红;王世宣;

    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长度为19~24bp的非编码内源性小分子RNA,通过调控靶基因转录后水平,在调节细胞周期、细胞增殖分化、新陈代谢及细胞寿命等多个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已有研究报道,在卵巢细胞中,小分子RNA参与调节性腺发育、甾体类激素合成、凋亡、排卵和黄体形成。随着miRNA在卵巢生理和病理状态下调节作用研究的深入,有可能为不孕和卵巢功能紊乱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本文就近年来miRNA在卵巢功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2013年02期 v.22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7 ] |[引用频次:0 ]
  • 上皮性卵巢癌细胞起源新学说

    李艳芳;李荣霞;史淑红;

    卵巢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病死率始终居妇科肿瘤首位。传统的细胞来源学说认为,上皮性卵巢癌来源于卵巢生发上皮,但是近年来卵巢癌新的分级方法即"二元论模型"以及新的细胞起源学说则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理论。本文就近年来卵巢癌发病机理的新观点做一综述。

    2013年02期 v.22 152-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5 ] |[引用频次:3 ]
  • 复发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耿榕;李佩玲;

    宫颈癌是我国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占女性癌症死亡率的第二位。原因在于宫颈癌早期表现隐匿,缺乏特异性;宫颈癌治疗后,约31%的患者出现肿瘤复发,其中75%的患者于治疗后2年内复发。复发性宫颈癌治疗十分困难,预后极差,多数患者在2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仅为3.2%~13%。因此,早期诊断并及时发现复发癌灶,选择性地给予再治疗,对于延长患者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2013年02期 v.22 15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90 ] |[引用频次:14 ]
  • 核转录因子NF-κB与妇科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琚玲丽;刘惠宁;

    核转录因子NF-κB几乎存在于所有组织细胞中。NF-κB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增殖、抵制凋亡、促进肿瘤血管生成、调节黏附分子等途径参与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它在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查阅文献,从核转录因子NF-κB的活性与调节、核转录因子NF-κB的作用机制及与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侵袭转移的关系几个方面进行总结,综述核转录因子NF-κB与妇科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2013年02期 v.22 157-158+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20 ] |[引用频次:9 ]
  • 预测子痫前期发病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刘静芳;刘国莉;王建六;

    子痫前期为妊娠特发疾病,严重威胁孕产妇和围生儿的生命健康。目前尚无单一因子可以有效预测子痫前期。寻找预测子痫前期发病的有效的预测指标,尽早预防是目前及将来研究的热点及难点。本文从血清学、免疫学以及基因和代谢组学的角度,综述子痫前期发病预测之国内外研究进展,以期给广大产科研究工作者带来启示。

    2013年02期 v.22 159-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60 ] |[引用频次:14 ]

临床经验交流

  • 经Retzius间隙改良Vechitti阴道成形术

    张晓平;刘永莹;李靓;谢志红;徐郑军;梅莉;王晖;张友国;苏果;李娜;郜丽敏;

    <正>2008年2月至2011年8月我院采用经Retzius间隙穿刺改良Vechitti阴道成形术治疗9例先天性无阴道无子宫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患者年龄20~26岁,未婚,均无月经来潮和周期性腹痛,1例有性生活困难史。外阴及第二性征均发育正常,阴道前庭中央有深1~2cm凹陷,盆腔内未触及子

    2013年02期 v.22 163-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1 ] |[引用频次:2 ]
  • 宫腔镜联合诺舒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异常子宫出血21例临床分析

    唐江萍;施永鹏;曹云桂;高京海;邓娟;

    <正>约20%绝经前妇女发生异常子宫出血,首选治疗方法是口服激素药物,但部分患者因药物治疗无效或有激素药物治疗的禁忌证而选择子宫切除或子宫内膜切除术。美国妇产科专业委员会(ACOG)2007年指南指出,子宫内膜切除术可作为月经过多无生育需求妇女的首选。2010年12月至2012年5月我院采用宫腔镜联合诺舒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21例

    2013年02期 v.22 165-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4 ] |[引用频次:7 ]
  • TVT-O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娄春香;刘培淑;史本康;董瑞英;张培海;毛红鸾;

    <正>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严重影响妇女生活质量的常见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绝经后妇女SUI发生率高达50%。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采用无张力尿道吊带术-闭孔系统(trans-obturator vaginal tape,TVT-O)术治疗的SUI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2013年02期 v.22 167-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2 ] |[引用频次:3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