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卫卫;孙莹璞;宋文妍;金海霞;苏迎春;郭艺红;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方法在冷冻保存卵母细胞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09年1月在我中心行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并于2008年1月~2009年4月行卵母细胞玻璃化解冻的21例移植周期,对其复苏率、受精率及临床妊娠率进行统计。结果:共冷冻203枚卵母细胞,解冻后存活137枚(67.5%,137/203),对其中98枚成熟卵母细胞行单精子卵浆内显微注射,76枚(77.6%,76/98)正常受精,8例(38.1%,8/21)获得临床妊娠,其中6例单胎妊娠,2例3胎妊娠,并进行了减胎术。目前,1例已成功分娩,1例早期流产,6例正在妊娠中。结论:玻璃化冻融卵母细胞是一种方便可行的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临床妊娠率。
2010年03期 v.19 165-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5 ] |[引用频次:9 ] - 张鹏;邹淑花;宋东坡;李波;
目的:探讨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对不孕妇女血脂代谢及血清瘦素的影响。方法: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不孕妇女48例,以自身自然周期为对照,比较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在不同时间点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瘦素(LEP)、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的变化,分析COH过程中血脂各因子及LEP的变化规律。结果:自然周期和促排卵周期血脂各指标无明显波动(P>0.05);HDL变化与雌激素水平呈正相关,LDL、TG、TC变化趋势与雌激素水平呈负相关;在自然周期LH出峰日LEP均值水平出现高峰,且明显高于相应自然周期月经第2天的LEP水平(P<0.05);COH周期HCG注射日LEP均值水平亦出现高峰,且明显高于促排卵周期月经第2天的LEP水平(P<0.05);血清LEP与血清E2呈正相关(P<0.05)。结论:短时间应用COH治疗对不孕女性脂代谢无不良影响。
2010年03期 v.19 168-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0 ] - 唐俊;吴磊;刘勤勤;黄河浪;
目的:了解江西农村地区围绝经期情绪障碍者体内不同激素水平及变化特点。方法: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并结合某些临床症状及体征,对靖安和分宜两县40~56岁的妇女进行筛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焦虑和抑郁的评定,部分女性血中雌二醇(estradiol,E2),促卵泡生成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等3种激素水平的放射免疫检测。结果:调查围绝经期女性613例,采集有效血样85份,情绪障碍患病率27.89%,其中焦虑患病率24.80%,抑郁患病率14.68%。E2、FSH、LH水平在情绪障碍者与无情绪障碍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在不同年龄段的情绪障碍者及不同月经周期的情绪障碍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处于卵泡期的焦虑者FSH水平比无焦虑者高,月经周期不正常的抑郁者FSH水平高于无抑郁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未发现情绪障碍发生与否同E2水平变化有直接关系,但焦虑和抑郁的发生与FSH水平有统计学上的联系。
2010年03期 v.19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6 ] |[引用频次:20 ] - 杜巧玲;聂姬婵;刘惜时;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中孕激素受体B(progesterone receptor B,PR-B)表达及其甲基化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测定PR-B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基因扩增(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方法检测5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与异位内膜和18例输卵管不孕或良性卵巢囊肿患者子宫内膜中PR-B的甲基化状态,并分析甲基化与PR-B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子宫腺肌病患者在位和异位内膜PR-B表达明显低于对照内膜(P<0.01);子宫腺肌病异位内膜中PR-B甲基化比率显著高于对照内膜(P<0.05);且子宫腺肌病在位和异位内膜中PR-B甲基化状态与PR-B表达相关(P<0.05)。结论:PR-B低表达及其甲基化可能与子宫腺肌病的发生有关。
2010年03期 v.19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3 ] - 刘风华;何玲;
目的:比较辅助生殖技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和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单胎出生儿与自然妊娠单胎出生儿的出生情况,评价辅助生殖技术出生儿的近期安全性。方法:将2004年1月~2007年12月在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经体外受精(IVF)妊娠单胎出生儿列为IVF组,共415例;经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妊娠单胎出生儿列为ICSI组,共152例;将同期自然妊娠单胎出生儿列为对照组,共8240例。比较3组间低出生体重、早产及出生缺陷的发生率。结果:IVF组低出生体重率、早产率及出生缺陷率分别为6.0%、11.8%、2.2%;ICSI组分别为6.6%、14.5%、2.0%;对照组则分别为5.9%、10.3%、2.4%。3组间低出生体重率、早产率及出生缺陷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生殖技术单胎出生儿与自然妊娠单胎出生儿的出生情况无明显差异,不同助孕方式间出生儿的出生结局也无明显差异,近期评估辅助生殖技术是安全的。
2010年03期 v.19 179-180+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9 ] |[引用频次:16 ] - 周蓉;王建六;赵彦;王悦;魏丽惠;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胃肠道间质肿瘤容易误诊为卵巢肿物的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鉴别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术前诊断为卵巢肿物,术后证实为胃肠道间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为绝经后妇女,2例以急腹症表现入院。她们伴或不伴有肿瘤标记物轻度升高,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有急腹症表现者的肿物血流丰富。行盆腔CT检查者2例,1例检查结果提示为小肠肿瘤。术前均诊断为卵巢肿物行开腹手术。术中发现结合术后病理诊断为胃肠道间质肿瘤。有急腹症表现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结论:绝经后妇女出现盆腔肿物应考虑到有胃肠道间质肿瘤的可能。可能有急腹症表现,术中出血凶险。术前盆腔CT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
2010年03期 v.19 18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7 ] |[引用频次:1 ] - 钟少平;赵茵;胡彬;谢涵;王乾华;王莹;邹丽;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Neogenin对人滋养细胞RGMa、DAPK、Neogenin表达的影响,以阐明Neogenin在滋养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先用含0,0.5,1,5,10及50ng/ml的Neogenin无血清培养基预处理TEV-1细胞24h,用噻唑蓝(MTT)比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增殖指数及凋亡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TEV-1细胞RGMa、DAPK、Neogenin mRNA的变化。结果:MTT、FCM检测表明Neogenin能诱导TEV-1凋亡,且呈一定的浓度依赖性,Neogenin对TEV-1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TEV-1细胞RGMa mRNA的表达水平依次为空白对照组(0ng/ml Neogenin)的0.62±0.04,0.90±0.04,0.97±0.04,0.90±0.03及0.75±0.03;DAPK mRNA的表达水平依次为空白对照组的0.68±0.02,0.35±0.01,0.74±0.01,0.51±0.01及0.33±0.01;Neogenin mRNA的表达水平依次为空白对照组的1.45±0.03,1.80±0.05,1.22±0.08,1.47±0.00及1.14±0.00。即随着Neogenin浓度增加,TEV-1细胞内DAPK mRNA表达下调,Neogenin mRNA表达上升,RGMa mRNA的表达水平基本不变。结论:Neogenin可促进TEV-1细胞凋亡,这一过程可能是经DAPK途径调控的。
2010年03期 v.19 185-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4 ] |[引用频次:3 ] - 钱孟玲;陈素琴;刘宏;
目的:探讨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和TGFβ1基因-509C/T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河北省汉族育龄妇女Ⅲ、Ⅳ期EMs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用病例对照研究法,75例Ⅲ、Ⅳ期EMs患者与82例对照组的外周血白细胞为样本,用PCR-RFLP技术分析PAI-1基因启动子区4G/5G和TGFβ1基因-509C/T基因多态性分布频率。结果:PAI-1基因-6754G/5G的3种基因型:4G/4G、4G/5G、5G/5G在EMs组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9.3%,28.0%,2.7%;12.2%,31.7%,56.1%。4G/5G等位基因在两组的分布频率为83.3%,16.7%;28.1%,71.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基因-509C/T3种基因型:CC/CT/TT在EMs和对照组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0.7%,58.7%,30.7%;57.3%,41.5%,1.2%。C/T等位基因在两组的分布频率为40%,60%;78%,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携带PAI-1基因启动子区-6754G等位基因增加了患Ⅲ、Ⅳ期EMs的危险性。携带TGFβ1基因-509T等位基因患Ⅲ、Ⅳ期EMs的危险性增加。
2010年03期 v.19 18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2 ] - 马芳;黄学惠;董文漪;吴立涛;
目的:探讨沙立度胺(thalidomide,THD)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自体移植子宫内膜组织至腹膜,用SD大鼠建立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3周后随机将建模成功的24只大鼠分为4组,每组6只,其中3组分别腹腔注射沙立度胺5mg/kg、20mg/kg和40mg/kg,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用4周。治疗结束后处死大鼠,获取异位子宫内膜组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VEGF和TNF-α在异位内膜的表达。结果:不同剂量THD给药组VEGF和TNF-α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以沙立度胺40mg/kg组最为明显。结论:THD可以抑制VEGF和TNF-α表达,从而发挥抗EMs血管生成作用,且其对VEGF和TNF-α表达的影响具有量效关系。
2010年03期 v.19 194-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2 ] - 徐京晶;刘海意;龚洵;吴媛媛;乔福元;
目的:探讨绒毛外滋养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对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MMP-9的siRNA转染绒毛外滋养细胞株(TEV-1),利用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RT-PCR)和ELISA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中MMP-9、FasL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变化;通过trans well共培养技术,研究滋养细胞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1)MMP-9 siRNA转染后24h,滋养细胞MMP-9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FasL mRNA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转染后48h,细胞培养液中MMP-9蛋白及FasL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与未转染者比较,转染MMP-9 siRNA的滋养细胞与内皮细胞共培养48h后,内皮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绒毛外滋养细胞表达MMP-9的水平影响其诱导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此作用可能与MMP-9调节FasL蛋白的分泌表达有关。
2010年03期 v.19 198-2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5 ] - 丁岩;徐怀胜;王丽莉;辛卫娟;吴乾渝;
目的:探讨ERRα与雌、孕激素的相互作用及其在ERα阴性子宫内膜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MTT、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不同浓度雌二醇(E2)、孕酮(P)作用于HEC-1B细胞后细胞增殖和ERRα mRNA的变化。结果:E2促进细胞增殖,E2(10-6~10-8mol/L)组OD值与对照组相比在48h时有统计学差异(P<0.05);E2明显上调ERRα表达,且10-7mol/L时上调最明显,Pearson相关分析ERRα mRNA表达含量与相应细胞生长变化显示:24、48h呈正相关(P<0.05),表明雌激素通过上调ERRα表达而诱导细胞增殖。P抑制细胞增殖,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P(10-4~10-6mol/L)组OD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明显下调ERRα表达,且10-4mol/L时下调最明显,Pearson相关分析ERRαmRNA表达含量与相应浓度细胞生长变化在24h呈正相关(P<0.05),表明孕激素通过下调ERRα表达而抑制细胞增殖。结论:ERRα在ERα阴性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中发挥一定作用。
2010年03期 v.19 202-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3 ] |[引用频次:9 ] - 王朝华;曾浩霞;昌晓红;付天云;成夜霞;倪俊;崔恒;
目的:研究紫杉醇化疗中应用地塞米松对血糖代谢的影响并分析其机制。方法:随机将80只Wistar大鼠分为8组,实验组预处理地塞米松后予以紫杉醇和卡铂,以生理盐水、地塞米松、紫杉醇、卡铂、地塞米松+紫杉醇、地塞米松+卡铂和紫杉醇+卡铂等7组为对照组。分别在给药前与给药后4,7,14天取大鼠空腹和糖负荷后1h、2h血清,测定血糖、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并比较。结果:紫杉醇、卡铂给药后可观察到一过性血糖升高。其中紫卡组给药后4天1h血糖(P=0.025)、给药后7天空腹(P=0.003)和1h血糖(P=0.045)显著升高,给药后14天恢复(P=0.165)。紫杉组给药后4天1h血糖(P=0.008)和给药后14天空腹血糖(P=0.003)升高。地米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1h血糖略升(P>0.05),但与化疗药物合用时,血糖降低。紫卡组给药后胰高血糖素升高,糖负荷后胰岛分泌指数下降,加用地塞米松有改善的趋势。结论:紫杉醇卡铂化疗中加入地塞米松可以降低血糖升高程度和减弱胰高血糖素、胰岛素的负面变化,有利于血糖稳定。它在含紫杉醇化疗方案中调节血糖的作用及机制,有待进一步的多疗程实验研究。
2010年03期 v.19 206-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71 ] |[引用频次: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