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瑞霞;郭会敏;苑中甫;史惠蓉;乔玉环;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和磷酸化AKT(P-AKT)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49例子宫内膜增殖症,55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GPR30和P-AKT的表达。结果:GPR30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增殖症的阳性表达率(81.8%、67.3%)均明显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20.0%);子宫内膜增殖症中GPR30蛋白在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SH)、复杂型增生子宫内膜(CH)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AH)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3/10),70.0%(14/20)和84.2%(16/19),AH和S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AKT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增殖症的阳性表达率(78.2%、71.4%)均显著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20.0%);子宫内膜增殖症中P-AKT蛋白在SH、CH、AH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4/10),65.0%(13/20)和94.7%(18/19),AH与S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子宫内膜腺癌GPR30、P-AKT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分化程度、FIGO分期及患者是否绝经有关,在中、低分化组(P=0.023;P=0.009)、FIGOⅡ~Ⅲ期(P=0.039;P=0.017)及绝经后(P=0.046;P=0.031)较高。肌层浸润较深的子宫内膜腺癌P-AKT蛋白表达水平高于肌层浸润较浅者(P=0.042)。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GPR30与P-AKT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01)。结论:GPR30和P-AKT活化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2009年12期 v.18 881-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4 ] |[引用频次:17 ] - 郭瑞霞;郭会敏;苑中甫;史惠蓉;乔玉环;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30(GPR30)和磷酸化AKT(P-AKT)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增生期子宫内膜,49例子宫内膜增殖症,55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GPR30和P-AKT的表达。结果:GPR30蛋白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增殖症的阳性表达率(81.8%、67.3%)均明显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20.0%);子宫内膜增殖症中GPR30蛋白在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SH)、复杂型增生子宫内膜(CH)和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AH)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3/10),70.0%(14/20)和84.2%(16/19),AH和S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P-AKT在子宫内膜腺癌、子宫内膜增殖症的阳性表达率(78.2%、71.4%)均显著高于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阳性表达率(20.0%);子宫内膜增殖症中P-AKT蛋白在SH、CH、AH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0%(4/10),65.0%(13/20)和94.7%(18/19),AH与SH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子宫内膜腺癌GPR30、P-AKT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分化程度、FIGO分期及患者是否绝经有关,在中、低分化组(P=0.023;P=0.009)、FIGOⅡ~Ⅲ期(P=0.039;P=0.017)及绝经后(P=0.046;P=0.031)较高。肌层浸润较深的子宫内膜腺癌P-AKT蛋白表达水平高于肌层浸润较浅者(P=0.042)。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GPR30与P-AKT蛋白表达呈正相关(P<0.001)。结论:GPR30和P-AKT活化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2009年12期 v.18 881-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4 ] |[引用频次:17 ] - 张妍;叶元华;彭伟;詹瑛;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血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对滋养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滋养细胞LOX-1蛋白的表达;RT-PCR技术检测LOX-1mRNA及caspase-3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滋养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不同浓度oxLDL(0.01,0.05,0.10mg/ml)培养下细胞滋养细胞中LOX-1蛋白、mRNA及caspase-3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拮抗剂组LOX-1蛋白、mRNA及caspase-3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浓度oxLDL刺激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xLDL可通过上调滋养细胞中LOX-1表达引起滋养细胞的过度凋亡。
2009年12期 v.18 885-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1 ] - 张妍;叶元华;彭伟;詹瑛;
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血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对滋养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滋养细胞LOX-1蛋白的表达;RT-PCR技术检测LOX-1mRNA及caspase-3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滋养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不同浓度oxLDL(0.01,0.05,0.10mg/ml)培养下细胞滋养细胞中LOX-1蛋白、mRNA及caspase-3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拮抗剂组LOX-1蛋白、mRNA及caspase-3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同浓度oxLDL刺激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oxLDL可通过上调滋养细胞中LOX-1表达引起滋养细胞的过度凋亡。
2009年12期 v.18 885-8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1 ] - 李玲;王娟娟;王冬梅;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器官受累特点及其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97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按民族分为维族和汉族。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数据、器官受累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围产儿结局。结果:297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119例存在器官受损,维、汉两族患者均以单器官损害为主,维族患者器官损害以胎盘和肾脏损害为主,汉族则以胎盘、心脏和视网膜损害为主。两脏器受损患者中,汉族以胎盘并子痫及胎盘并DIC为主,维族以胎盘并肾损害为主。多器官受损患者中,维、汉族无明显差异。器官受损维族患者的围产儿死亡率较汉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胎儿及新生儿死亡与孕妇器官受损的数量有关,两器官和多器官受损的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高于单器官受累者,且以维族患者明显。结论:重度子痫前期的器官受损在维族和汉族之间有明显的不同,个体及民族之间的多因素和多基因可能决定着不同的病理机制。
2009年12期 v.18 889-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5 ] - 李玲;王娟娟;王冬梅;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与汉族重度子痫前期孕妇器官受累特点及其与围产儿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97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按民族分为维族和汉族。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一般临床数据、器官受累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围产儿结局。结果:297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119例存在器官受损,维、汉两族患者均以单器官损害为主,维族患者器官损害以胎盘和肾脏损害为主,汉族则以胎盘、心脏和视网膜损害为主。两脏器受损患者中,汉族以胎盘并子痫及胎盘并DIC为主,维族以胎盘并肾损害为主。多器官受损患者中,维、汉族无明显差异。器官受损维族患者的围产儿死亡率较汉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胎儿及新生儿死亡与孕妇器官受损的数量有关,两器官和多器官受损的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率高于单器官受累者,且以维族患者明显。结论:重度子痫前期的器官受损在维族和汉族之间有明显的不同,个体及民族之间的多因素和多基因可能决定着不同的病理机制。
2009年12期 v.18 889-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5 ] - 董喆;戴毅;冷金花;周应芳;张震宇;关峥;郎景和;
目的:研究、评价腹腔镜子宫骶神经切断术(LUN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82例中、重度痛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同时行LUN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后各种疼痛缓解率的影响,并评价手术的安全性。结果:71例患者纳入分析,LUNA组51例,对照组20例。LUNA组术后痛经缓解率90.2%,高于对照组的60.0%(P=0.02);LUNA组性交痛术后缓解率85.7%,高于对照组的50.0%(P=0.048);LUNA组慢性盆腔痛(CPP)缓解率100%,高于对照组的71.4%(P=0.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安全性:LUNA组患者手术时间延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延长,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以及手术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研究对象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内异症保守手术同时行LUNA手术,术后2年内能有效的缓解内异症的各种疼痛。
2009年12期 v.18 894-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8 ] |[引用频次:10 ] - 董喆;戴毅;冷金花;周应芳;张震宇;关峥;郎景和;
目的:研究、评价腹腔镜子宫骶神经切断术(LUN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应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82例中、重度痛经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同时行LUNA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保守手术后各种疼痛缓解率的影响,并评价手术的安全性。结果:71例患者纳入分析,LUNA组51例,对照组20例。LUNA组术后痛经缓解率90.2%,高于对照组的60.0%(P=0.02);LUNA组性交痛术后缓解率85.7%,高于对照组的50.0%(P=0.048);LUNA组慢性盆腔痛(CPP)缓解率100%,高于对照组的71.4%(P=0.0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安全性:LUNA组患者手术时间延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延长,但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体温、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以及手术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所有研究对象均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内异症保守手术同时行LUNA手术,术后2年内能有效的缓解内异症的各种疼痛。
2009年12期 v.18 894-8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8 ] |[引用频次:10 ] - 王娟;艾志宏;滕银成;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孕激素敏感细胞株Ishikawa及孕激素不敏感细胞株KLE的表达,探讨EGFR基因过表达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孕激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PCR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Ishikawa和KLE细胞中EGFR及PR-BmRNA和蛋白的表达。将EGFR全长cDNA真核表达质粒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至Ishikawa细胞,同时以转染空载体和未转染的Ishikawa细胞为对照,分别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EGFR、PR-BmRNA表达的变化,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EGFR、PR-B蛋白表达的变化;CCK-8法观察转染EGFR基因后Ishikawa细胞对孕激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1)Ishikawa细胞中,EGFR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KLE细胞(P<0.001),而PR-BmRNA和蛋白的表达则显著高于KLE细胞(P<0.001);(2)稳定转染EGFR基因后,Ishikawa细胞中EGFR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转染空载体和未转染的Ishikawa细胞(P<0.001),而PR-B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3)10-8、10-7、10-6、10-5mol/L的MPA对未转染和转染空载体的Ishikawa细胞的抑制作用显著(P<0.05),但对稳定过表达EGFR的Ishikawa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转染EGFR基因能有效提高Ishikawa细胞内EGFR基因的表达,但可下调PR-B基因的表达使Ishikawa细胞对MPA不敏感。
2009年12期 v.18 897-9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3 ] - 王娟;艾志宏;滕银成;
目的: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孕激素敏感细胞株Ishikawa及孕激素不敏感细胞株KLE的表达,探讨EGFR基因过表达对人子宫内膜癌细胞孕激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实时定量PCR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Ishikawa和KLE细胞中EGFR及PR-BmRNA和蛋白的表达。将EGFR全长cDNA真核表达质粒在脂质体介导下转染至Ishikawa细胞,同时以转染空载体和未转染的Ishikawa细胞为对照,分别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细胞EGFR、PR-BmRNA表达的变化,应用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EGFR、PR-B蛋白表达的变化;CCK-8法观察转染EGFR基因后Ishikawa细胞对孕激素敏感性的变化。结果:(1)Ishikawa细胞中,EGFR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KLE细胞(P<0.001),而PR-BmRNA和蛋白的表达则显著高于KLE细胞(P<0.001);(2)稳定转染EGFR基因后,Ishikawa细胞中EGFR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转染空载体和未转染的Ishikawa细胞(P<0.001),而PR-B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则显著降低;(3)10-8、10-7、10-6、10-5mol/L的MPA对未转染和转染空载体的Ishikawa细胞的抑制作用显著(P<0.05),但对稳定过表达EGFR的Ishikawa细胞无明显抑制作用(P>0.05)。结论:转染EGFR基因能有效提高Ishikawa细胞内EGFR基因的表达,但可下调PR-B基因的表达使Ishikawa细胞对MPA不敏感。
2009年12期 v.18 897-9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3 ] - 叶丽华;杜亚丽;姜海燕;
目的:探讨Stathmin/oncoprotein18(Op18)蛋白在宫颈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2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52例宫颈癌组织中Stathmin蛋白的表达。结果:用免疫组化检测Stathmin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53.85%、84.62%。正常宫颈组织组分别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与宫颈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正常宫颈组分别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宫颈鳞癌组及宫颈腺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分别与宫颈鳞癌组及宫颈腺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tathmin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级、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Stathmin在宫颈癌过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009年12期 v.18 902-904+9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12 ] - 叶丽华;杜亚丽;姜海燕;
目的:探讨Stathmin/oncoprotein18(Op18)蛋白在宫颈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法检测15例正常宫颈组织、2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和52例宫颈癌组织中Stathmin蛋白的表达。结果:用免疫组化检测Stathmin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53.85%、84.62%。正常宫颈组织组分别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上皮内瘤变组与宫颈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法检测显示,正常宫颈组分别与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宫颈鳞癌组及宫颈腺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宫颈上皮内瘤变组分别与宫颈鳞癌组及宫颈腺癌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tathmin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分级、区域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Stathmin在宫颈癌过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009年12期 v.18 902-904+9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3 ] |[引用频次:12 ] - 张建好;李留霞;郭瑞霞;乔玉环;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液中的水平及其受体在胎盘组织的表达。方法:应用生化法检测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2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浆LPA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20例正常妊娠妇女胎盘组织LPA受体Edg4和Edg7的表达,以初步探讨LPA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浆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组(P<0.05),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同组别血浆LPA水平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溶血磷脂酸受体蛋白Edg4、Edg7主要在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及蜕膜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上高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呈浅黄或棕黄色。Edg4、Edg7在子痫前期组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组。结论:血浆LPA及其在胎盘组织中的溶血磷脂酸受体蛋白Edg4、Edg7可能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血浆LPA水平有望成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测、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重要临床指标。
2009年12期 v.18 905-9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6 ] - 张建好;李留霞;郭瑞霞;乔玉环;
目的:探讨溶血磷脂酸(LPA)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液中的水平及其受体在胎盘组织的表达。方法:应用生化法检测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20例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浆LPA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20例正常妊娠妇女胎盘组织LPA受体Edg4和Edg7的表达,以初步探讨LPA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血浆LP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组(P<0.05),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同组别血浆LPA水平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溶血磷脂酸受体蛋白Edg4、Edg7主要在胎盘绒毛滋养细胞及蜕膜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上高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呈浅黄或棕黄色。Edg4、Edg7在子痫前期组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晚期妊娠妇女组。结论:血浆LPA及其在胎盘组织中的溶血磷脂酸受体蛋白Edg4、Edg7可能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血浆LPA水平有望成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预测、诊断、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重要临床指标。
2009年12期 v.18 905-9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7 ] |[引用频次:6 ] - 黄神姣;余艳红;蒋慧萍;盛超;吴英;赵克森;
目的:研究羊水栓塞对血液动力学、呼吸的影响。方法:健康孕晚期山羊16只,根据注入液体性质不同随机分为4组:原羊水组(AF组),胎粪污染羊水组(MAF组),过滤羊水组(FAF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每组4只。于液体注入前、注入后即刻、10、30、60、90、180min采集血液动力学、呼吸指标及心电图检查,呼吸频率由专人用听诊器听取获得。结果:注入生理盐水后血液动力学指标有一过性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入羊水后,孕羊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下降,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中心静脉压升高,胎粪组改变最明显(P<0.05),原羊水组与过滤羊水组无显著差异,血压改变以羊水注入后10min最明显,多数30min内恢复正常,部分肺动脉压在60min后恢复。孕羊心率和呼吸增快,但与生理盐水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粪组中有两只孕羊出现左心衰,其余组未见左心衰。结论:注入羊水后,体循环血压明显下降,肺循环压及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且是一过性的。注入的羊水是否过滤处理,对孕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2009年12期 v.18 910-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0 ] - 黄神姣;余艳红;蒋慧萍;盛超;吴英;赵克森;
目的:研究羊水栓塞对血液动力学、呼吸的影响。方法:健康孕晚期山羊16只,根据注入液体性质不同随机分为4组:原羊水组(AF组),胎粪污染羊水组(MAF组),过滤羊水组(FAF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每组4只。于液体注入前、注入后即刻、10、30、60、90、180min采集血液动力学、呼吸指标及心电图检查,呼吸频率由专人用听诊器听取获得。结果:注入生理盐水后血液动力学指标有一过性改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注入羊水后,孕羊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下降,肺动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中心静脉压升高,胎粪组改变最明显(P<0.05),原羊水组与过滤羊水组无显著差异,血压改变以羊水注入后10min最明显,多数30min内恢复正常,部分肺动脉压在60min后恢复。孕羊心率和呼吸增快,但与生理盐水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粪组中有两只孕羊出现左心衰,其余组未见左心衰。结论:注入羊水后,体循环血压明显下降,肺循环压及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且是一过性的。注入的羊水是否过滤处理,对孕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2009年12期 v.18 910-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8 ] |[引用频次:0 ] - 成夜霞;昌晓红;叶雪;程洪艳;董丽;赵旸;张虹;崔恒;
目的:探讨新型肿瘤标记物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和CA125联合检测预测盆腔包块患者上皮性卵巢癌(EOC)风险的价值。方法:将诊断为盆腔包块拟行手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测定患者术前血清HE4和CA125水平,分别用绝经后和绝经前预测模型(ROMA)将患者划分至高危组和低危组,评估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结果:评估了191例患者,其中138例盆腔良性疾病,53例盆腔恶性肿瘤,包括36例EOC。绝经后组盆腔良性疾病12例,8例划分至低危组,特异性66.7%(95%CI=40.0~93.3),恶性肿瘤37例,35例划分至高危组,敏感性94.6%(95%CI=87.0~101.9),EOC28例(含9例早期),全划分至高危组,敏感性100.0%。绝经前组良性疾病126例,103例划分至低危组,特异性81.7%(95%CI=75.0~88.5),16例恶性肿瘤,12例划分至高危组,敏感性75.0%(95%CI=54.0~96.2),EOC8例(含2例早期),全划分至高危组,敏感性100.0%。结论:ROMA成功地将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划分至高危组,其中EOC患者全被正确地划分至高危组,可用于将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EOC患者分流至有治疗经验的肿瘤医师及治疗中心。
2009年12期 v.18 915-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32 ] |[引用频次:25 ] - 成夜霞;昌晓红;叶雪;程洪艳;董丽;赵旸;张虹;崔恒;
目的:探讨新型肿瘤标记物人附睾分泌蛋白4(HE4)和CA125联合检测预测盆腔包块患者上皮性卵巢癌(EOC)风险的价值。方法:将诊断为盆腔包块拟行手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测定患者术前血清HE4和CA125水平,分别用绝经后和绝经前预测模型(ROMA)将患者划分至高危组和低危组,评估预测模型的应用价值。结果:评估了191例患者,其中138例盆腔良性疾病,53例盆腔恶性肿瘤,包括36例EOC。绝经后组盆腔良性疾病12例,8例划分至低危组,特异性66.7%(95%CI=40.0~93.3),恶性肿瘤37例,35例划分至高危组,敏感性94.6%(95%CI=87.0~101.9),EOC28例(含9例早期),全划分至高危组,敏感性100.0%。绝经前组良性疾病126例,103例划分至低危组,特异性81.7%(95%CI=75.0~88.5),16例恶性肿瘤,12例划分至高危组,敏感性75.0%(95%CI=54.0~96.2),EOC8例(含2例早期),全划分至高危组,敏感性100.0%。结论:ROMA成功地将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划分至高危组,其中EOC患者全被正确地划分至高危组,可用于将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EOC患者分流至有治疗经验的肿瘤医师及治疗中心。
2009年12期 v.18 915-9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32 ] |[引用频次:25 ] - 刘晓旭;吴小华;谢凯辉;王瑞敏;吴艳霞;刘艳格;郭伟男;张君;闫翠珍;牟振云;
目的:研究河北省部分地区女性不同类型尿失禁(UI)的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河北省石家庄、保定、邢台3个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年龄在20周岁以上不同职业的女性2500人,通过面对面问卷方式进行调查。数据录入和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完成。结果:合格问卷2448份,城市1485份,农村963份。河北省3个地区女性尿失禁患病率35.2%(862/2448)。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UI)、急迫性尿失禁(UUI)、混合性尿失禁(MUI)患病率分别是26.4%(647/2448)、1.9%(47/2448)和6.9%(168/2448),构成比分别是75.1%、5.4%和19.5%。年龄、便秘、盆腔器官脱垂、流产次数、剖宫产是SUI和MUI的共同影响因素;此外,SUI与体重指数、痛经、妇科炎症、胎儿体重、难产密切相关,MUI与居住地(城乡)、盆腔手术史、泌尿系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饮酒密切相关。UUI的影响因素只有初潮年龄和难产。结论:尿失禁是调查地区女性的高发病,SUI是主要的患病类型。该病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3种类型尿失禁的影响因素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MUI并非SUI和UUI影响因素的简单相加。
2009年12期 v.18 920-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7 ] - 刘晓旭;吴小华;谢凯辉;王瑞敏;吴艳霞;刘艳格;郭伟男;张君;闫翠珍;牟振云;
目的:研究河北省部分地区女性不同类型尿失禁(UI)的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河北省石家庄、保定、邢台3个地区的城市和农村,年龄在20周岁以上不同职业的女性2500人,通过面对面问卷方式进行调查。数据录入和分析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完成。结果:合格问卷2448份,城市1485份,农村963份。河北省3个地区女性尿失禁患病率35.2%(862/2448)。其中,压力性尿失禁(SUI)、急迫性尿失禁(UUI)、混合性尿失禁(MUI)患病率分别是26.4%(647/2448)、1.9%(47/2448)和6.9%(168/2448),构成比分别是75.1%、5.4%和19.5%。年龄、便秘、盆腔器官脱垂、流产次数、剖宫产是SUI和MUI的共同影响因素;此外,SUI与体重指数、痛经、妇科炎症、胎儿体重、难产密切相关,MUI与居住地(城乡)、盆腔手术史、泌尿系感染、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疾病、饮酒密切相关。UUI的影响因素只有初潮年龄和难产。结论:尿失禁是调查地区女性的高发病,SUI是主要的患病类型。该病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3种类型尿失禁的影响因素既有共同点,又存在差异,MUI并非SUI和UUI影响因素的简单相加。
2009年12期 v.18 920-9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7 ] - 杨学舟;章汉旺;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妊娠后发生异常时限分娩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9年3月我院ART术后妊娠并在产科分娩或者保胎失败晚期流产妇女65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孕周分为晚期流产组、早产组和足月组,分析异常时限分娩的有关因素。结果:ART后晚期流产和早产的相关因素有宫颈操作次数、胎膜早破以及双胎妊娠,选择性减胎术亦可增加晚期流产的危险。结论:多胎妊娠和宫颈机能不全是导致ART后中晚期妊娠异常时限分娩的重要原因。在辅助生殖技术中要减少多胎妊娠的发生,诊治不孕过程中注意宫颈机能的保护,有多次宫颈操作史者,妊娠后应严密监测,必要时行宫颈环扎术。
2009年12期 v.18 925-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7 ] |[引用频次:8 ] - 杨学舟;章汉旺;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助孕妊娠后发生异常时限分娩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9年3月我院ART术后妊娠并在产科分娩或者保胎失败晚期流产妇女659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孕周分为晚期流产组、早产组和足月组,分析异常时限分娩的有关因素。结果:ART后晚期流产和早产的相关因素有宫颈操作次数、胎膜早破以及双胎妊娠,选择性减胎术亦可增加晚期流产的危险。结论:多胎妊娠和宫颈机能不全是导致ART后中晚期妊娠异常时限分娩的重要原因。在辅助生殖技术中要减少多胎妊娠的发生,诊治不孕过程中注意宫颈机能的保护,有多次宫颈操作史者,妊娠后应严密监测,必要时行宫颈环扎术。
2009年12期 v.18 925-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7 ] |[引用频次:8 ] - 佘广彤;韩平;孙丽洲;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AQ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羊水量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20例羊水过少、22例羊水正常、17例羊水过多的胎盘、胎膜组织中AQP1、VEGF的表达,并对其表达强度行半定量分析。同时每组随机抽取10例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胎盘、胎膜组织中AQP1、VEGF蛋白表达量。结果:免疫组化显示AQP1、VEGF在3组胎盘、胎膜中均有阳性表达,胎膜中随着羊水量增加,其表达量相应上调,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胎盘中AQP1、VEGF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也有相同结果。且胎膜上AQP1和VEGF表达强度呈正相关。结论:AQP1和VEGF均与羊水量异常有关,AQP1和VEGF上调可能促进了羊水的跨膜转运。
2009年12期 v.18 929-931+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7 ] - 佘广彤;韩平;孙丽洲;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AQP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羊水量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别检测20例羊水过少、22例羊水正常、17例羊水过多的胎盘、胎膜组织中AQP1、VEGF的表达,并对其表达强度行半定量分析。同时每组随机抽取10例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胎盘、胎膜组织中AQP1、VEGF蛋白表达量。结果:免疫组化显示AQP1、VEGF在3组胎盘、胎膜中均有阳性表达,胎膜中随着羊水量增加,其表达量相应上调,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胎盘中AQP1、VEGF表达量均无显著差异。Western blot检测蛋白的表达也有相同结果。且胎膜上AQP1和VEGF表达强度呈正相关。结论:AQP1和VEGF均与羊水量异常有关,AQP1和VEGF上调可能促进了羊水的跨膜转运。
2009年12期 v.18 929-931+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2 ] |[引用频次:7 ] - 张铨富;王晨虹;王楚莹;
目的:探讨脐带螺旋指数(umbilical coiling index,UCI)与脐动脉血流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D)比值(S/D比值)及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分娩妊娠37~40周的孕产妇720例,计算UCI值,分析UCI与脐动脉血流S/D比值及胎儿窘迫、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羊水指数、产后出血及剖宫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UCI正常组与UCI不足组之间脐动脉血流S/D比值及羊水指数、产后出血、剖宫产率无显著差异,UCI不足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发生率显著高于UCI正常组。UCI过高组的脐动脉血流S/D比值、羊水过少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UCI不足组,两组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发生率无显著差异。UCI过高组脐动脉血流S/D比值、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羊水过少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UCI正常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UCI异常可能与脐动脉血流S/D比值及妊娠结局相关。
2009年12期 v.18 93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5 ] |[引用频次:5 ] - 张铨富;王晨虹;王楚莹;
目的:探讨脐带螺旋指数(umbilical coiling index,UCI)与脐动脉血流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D)比值(S/D比值)及妊娠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分娩妊娠37~40周的孕产妇720例,计算UCI值,分析UCI与脐动脉血流S/D比值及胎儿窘迫、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羊水指数、产后出血及剖宫产率之间的关系。结果:UCI正常组与UCI不足组之间脐动脉血流S/D比值及羊水指数、产后出血、剖宫产率无显著差异,UCI不足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发生率显著高于UCI正常组。UCI过高组的脐动脉血流S/D比值、羊水过少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UCI不足组,两组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发生率无显著差异。UCI过高组脐动脉血流S/D比值、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羊水过少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UCI正常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UCI异常可能与脐动脉血流S/D比值及妊娠结局相关。
2009年12期 v.18 93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5 ] |[引用频次: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