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慧娟;王晓翊;王泽华;
目的:探讨卵巢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分泌因子,特别是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卵巢癌细胞株CAOV3侵袭迁移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检测CAFs和卵巢正常成纤维细胞(NFs)中HGF mRNA的表达及与CAOV3体外共培养后两种成纤维细胞中HGF表达的变化。利用Transwell模型检测CAFs和NFs对CAOV3侵袭迁移的影响。用HGF中和性抗体拮抗CAFs和NFs分泌的HGF,检测CAFs和NFs对CAOV3侵袭迁移影响的变化。结果:CAFs比NFs表达更多的HGF(P<0.01),与CAOV3共培养后,HGF表达均增多(P<0.05)。与NFs相比,CAFs具有更强的促进CAOV3侵袭迁移的能力(P<0.01),但在HGF抗体作用后,两者的促侵袭能力减弱(P<0.01)。结论:卵巢癌细胞可促进其间质成纤维细胞HGF表达,而HGF过表达又反过来促进了自身的侵袭和迁移。
2009年10期 v.18 72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1 ] - 唐慧娟;王晓翊;王泽华;
目的:探讨卵巢癌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分泌因子,特别是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卵巢癌细胞株CAOV3侵袭迁移作用的影响。方法:通过RT-PCR检测CAFs和卵巢正常成纤维细胞(NFs)中HGF mRNA的表达及与CAOV3体外共培养后两种成纤维细胞中HGF表达的变化。利用Transwell模型检测CAFs和NFs对CAOV3侵袭迁移的影响。用HGF中和性抗体拮抗CAFs和NFs分泌的HGF,检测CAFs和NFs对CAOV3侵袭迁移影响的变化。结果:CAFs比NFs表达更多的HGF(P<0.01),与CAOV3共培养后,HGF表达均增多(P<0.05)。与NFs相比,CAFs具有更强的促进CAOV3侵袭迁移的能力(P<0.01),但在HGF抗体作用后,两者的促侵袭能力减弱(P<0.01)。结论:卵巢癌细胞可促进其间质成纤维细胞HGF表达,而HGF过表达又反过来促进了自身的侵袭和迁移。
2009年10期 v.18 721-7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1 ] - 张进;席晓薇;张佳荣;蔡斌;杨懿霞;万小平;
目的:研究与子宫内膜癌淋巴转移相关的蛋白质。方法:提取正常子宫内膜、淋巴结阴性和淋巴结阳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总蛋白,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鉴定差异蛋白点。结果:在淋巴结阴性和淋巴结阳性的子宫内膜癌中,共筛选出11个差异蛋白,与淋巴结阴性组比较,淋巴结阳性内膜癌中,热休克蛋白27、3种肌动蛋白、S100钙结合蛋白A9、丙酮酸激酶、α烯醇化酶、白蛋白和组氨酸三聚体核苷结合蛋白1表达上调,天冬酰胺酶样1蛋白和酯酶D/甲酰-谷胱甘肽水解酶下调。结论:淋巴结阳性和阴性子宫内膜癌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之间存在较明显差异。经鉴定的9种蛋白质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
2009年10期 v.18 726-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1 ] - 张进;席晓薇;张佳荣;蔡斌;杨懿霞;万小平;
目的:研究与子宫内膜癌淋巴转移相关的蛋白质。方法:提取正常子宫内膜、淋巴结阴性和淋巴结阳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总蛋白,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鉴定差异蛋白点。结果:在淋巴结阴性和淋巴结阳性的子宫内膜癌中,共筛选出11个差异蛋白,与淋巴结阴性组比较,淋巴结阳性内膜癌中,热休克蛋白27、3种肌动蛋白、S100钙结合蛋白A9、丙酮酸激酶、α烯醇化酶、白蛋白和组氨酸三聚体核苷结合蛋白1表达上调,天冬酰胺酶样1蛋白和酯酶D/甲酰-谷胱甘肽水解酶下调。结论:淋巴结阳性和阴性子宫内膜癌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之间存在较明显差异。经鉴定的9种蛋白质可能在子宫内膜癌发生淋巴转移过程中发挥作用。
2009年10期 v.18 726-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1 ] - 杨宇星;俞小元;程晓伟;万美珍;
目的:探讨宫颈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放疗疗效及无瘤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ⅡB~ⅢB期宫颈癌放疗前、DT10Gy,DT30Gy放疗中和放疗后FHIT蛋白的表达。结果:(1)放疗前50例患者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36%,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无关;(2)放疗DT10Gy,DT30Gy和放疗结束后50例患者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68%和84%,比放疗前明显升高(P<0.05);(3)放疗前FHIT蛋白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患者的放疗疗效分别为88.8%和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FHIT阳性表达无瘤生存时间与FHIT阴性表达无瘤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FHIT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放疗可引起FHIT表达增加,FHIT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宫颈癌患者放疗的敏感性。
2009年10期 v.18 731-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7 ] - 杨宇星;俞小元;程晓伟;万美珍;
目的:探讨宫颈癌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FHIT)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放疗疗效及无瘤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ⅡB~ⅢB期宫颈癌放疗前、DT10Gy,DT30Gy放疗中和放疗后FHIT蛋白的表达。结果:(1)放疗前50例患者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36%,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无关;(2)放疗DT10Gy,DT30Gy和放疗结束后50例患者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68%和84%,比放疗前明显升高(P<0.05);(3)放疗前FHIT蛋白阳性表达和阴性表达患者的放疗疗效分别为88.8%和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FHIT阳性表达无瘤生存时间与FHIT阴性表达无瘤生存时间无显著差异。结论:FHIT基因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放疗可引起FHIT表达增加,FHIT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宫颈癌患者放疗的敏感性。
2009年10期 v.18 731-7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7 ] - 张婷;王睿黎;马政文;王颖;狄文;程忠平;徐红;马庆良;李卫平;汪希鹏;
目的:研究凝血酶刺激正常人外周血来源单核/巨噬细胞(MO/MA)后对卵巢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女性外周血单核细胞后,用印度墨汁吞噬试验检测凝血酶刺激MO/MA后吞噬功能的变化;以凝血酶刺激MO/MA后的上清为趋化物,检测对卵巢癌细胞系(ES-2,SKOV-3,HO-8910)体外侵袭力的影响;阻断侵袭实验中加入IL-8单克隆中和抗体。转录因子试剂盒AP1、STAT、Inflammation 1、Oncogene 3家族筛选凝血酶通过何种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激活MO/MA。结果:(1)凝血酶未显著提高MO/MA的吞噬能力;(2)基质胶体侵袭实验表明,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系ES-2在MO/MA+凝血酶刺激组上清作用下,侵袭力增强(161.9±11.18,n=6),其侵袭细胞数目与卵巢癌腹水刺激组(157.5±14.86,n=4)类似,但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普通培养基(47.25±12.45,P<0.05),添加水蛭素(凝血酶抑制剂)后能显著降低其侵袭力(73.5±17.3,P<0.01);抗IL-8单克隆抗体对ES-2细胞侵袭的阻断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相同体外侵袭实验在SKOV-3细胞系(n=2)及HO-8910细胞系(n=2)中得到类似结果;(3)转录因子检测表明,In-flammation 1及Oncogene 3家族中几乎所有涉及炎症的转录因子包括c-Fos,c-Rel,NF-κbp50,NF-κb p65,c/EBPa,Egr-1,HIF-1,OctⅠ,OctⅡ在凝血酶刺激巨噬细胞后活性增加(n=4)。结论:凝血酶刺激MO/MA通过上调IL-8产生,显著增强卵巢癌细胞的侵袭力,表明卵巢癌腹膜内凝血酶可能通过教育和诱导MO/MA向TAM样细胞分化后,加速肿瘤细胞腹膜内转移。
2009年10期 v.18 734-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3 ] - 张婷;王睿黎;马政文;王颖;狄文;程忠平;徐红;马庆良;李卫平;汪希鹏;
目的:研究凝血酶刺激正常人外周血来源单核/巨噬细胞(MO/MA)后对卵巢癌细胞侵袭力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女性外周血单核细胞后,用印度墨汁吞噬试验检测凝血酶刺激MO/MA后吞噬功能的变化;以凝血酶刺激MO/MA后的上清为趋化物,检测对卵巢癌细胞系(ES-2,SKOV-3,HO-8910)体外侵袭力的影响;阻断侵袭实验中加入IL-8单克隆中和抗体。转录因子试剂盒AP1、STAT、Inflammation 1、Oncogene 3家族筛选凝血酶通过何种细胞信号转导途径激活MO/MA。结果:(1)凝血酶未显著提高MO/MA的吞噬能力;(2)基质胶体侵袭实验表明,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系ES-2在MO/MA+凝血酶刺激组上清作用下,侵袭力增强(161.9±11.18,n=6),其侵袭细胞数目与卵巢癌腹水刺激组(157.5±14.86,n=4)类似,但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普通培养基(47.25±12.45,P<0.05),添加水蛭素(凝血酶抑制剂)后能显著降低其侵袭力(73.5±17.3,P<0.01);抗IL-8单克隆抗体对ES-2细胞侵袭的阻断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相同体外侵袭实验在SKOV-3细胞系(n=2)及HO-8910细胞系(n=2)中得到类似结果;(3)转录因子检测表明,In-flammation 1及Oncogene 3家族中几乎所有涉及炎症的转录因子包括c-Fos,c-Rel,NF-κbp50,NF-κb p65,c/EBPa,Egr-1,HIF-1,OctⅠ,OctⅡ在凝血酶刺激巨噬细胞后活性增加(n=4)。结论:凝血酶刺激MO/MA通过上调IL-8产生,显著增强卵巢癌细胞的侵袭力,表明卵巢癌腹膜内凝血酶可能通过教育和诱导MO/MA向TAM样细胞分化后,加速肿瘤细胞腹膜内转移。
2009年10期 v.18 734-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3 ] - 王小萼;汪宏波;王泽华;张靖;徐媛;徐亚辉;汪茜;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失巢凋亡的影响,以寻求治疗卵巢癌的新靶点。方法:用RT-PCR法检测TrkB在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CAOV3中的表达;MTT法检测激活和抑制TrkB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poly-hema和琼脂构建两种失巢环境,流式细胞仪检测BDNF和酶抑制剂K252-a作用TrkB后细胞失巢凋亡和集落形成情况。结果:TrkB在CAOV3细胞株上明显表达。BDNF激活TrkB可使CAOV3细胞增殖增强,增强细胞抗失巢凋亡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K252-a抑制TrkB后可降低细胞抗失巢凋亡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皮性卵巢癌抗失巢凋亡能力与TrkB/BDNF作用通路有关,激活TrkB可增强CAOV3抗失巢凋亡能力,可能为卵巢癌靶向治疗提供新途径。
2009年10期 v.18 739-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5 ] |[引用频次:4 ] - 王小萼;汪宏波;王泽华;张靖;徐媛;徐亚辉;汪茜;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对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失巢凋亡的影响,以寻求治疗卵巢癌的新靶点。方法:用RT-PCR法检测TrkB在上皮性卵巢癌细胞株CAOV3中的表达;MTT法检测激活和抑制TrkB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poly-hema和琼脂构建两种失巢环境,流式细胞仪检测BDNF和酶抑制剂K252-a作用TrkB后细胞失巢凋亡和集落形成情况。结果:TrkB在CAOV3细胞株上明显表达。BDNF激活TrkB可使CAOV3细胞增殖增强,增强细胞抗失巢凋亡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K252-a抑制TrkB后可降低细胞抗失巢凋亡能力和集落形成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上皮性卵巢癌抗失巢凋亡能力与TrkB/BDNF作用通路有关,激活TrkB可增强CAOV3抗失巢凋亡能力,可能为卵巢癌靶向治疗提供新途径。
2009年10期 v.18 739-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5 ] |[引用频次:4 ] - 徐志宏;吴小华;王小玲;刘红;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及相关因子在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30例同一位卵巢癌患者初治与复发时手术切除的配对组织标本中干细胞标志物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及相关因子、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蛋白激酶B(PKB/Akt)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BCRP过度表达与卵巢癌复发明显相关(P<0.05),而P-gp、LRP和Akt过度表达与卵巢癌复发无显著相关性(P>0.05);(2)与初发癌相比,复发卵巢癌低分化癌构成比显著上升(P<0.05);(3)BCRP的表达与患者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而P-gp、LRP、和Akt与患者病理分级无关(P>0.05);(4)BCRP、P-gp、LRP和Akt表达阴性患者化疗反应率明显高于表达阳性的患者(P<0.05);(5)在复发卵巢癌组织中BCRP与P-gp、LRP、Akt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s=1.0,P<0.01)。结论:BCRP表达与卵巢癌复发、获得性耐药显著相关,与卵巢癌的失分化程度亦密切相关,提示肿瘤干细胞持续存在与增长可能是导致卵巢癌复发的主要原因。
2009年10期 v.18 743-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5 ] |[引用频次:7 ] - 徐志宏;吴小华;王小玲;刘红;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及相关因子在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30例同一位卵巢癌患者初治与复发时手术切除的配对组织标本中干细胞标志物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及相关因子、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蛋白激酶B(PKB/Akt)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BCRP过度表达与卵巢癌复发明显相关(P<0.05),而P-gp、LRP和Akt过度表达与卵巢癌复发无显著相关性(P>0.05);(2)与初发癌相比,复发卵巢癌低分化癌构成比显著上升(P<0.05);(3)BCRP的表达与患者病理分级显著相关(P<0.05),而P-gp、LRP、和Akt与患者病理分级无关(P>0.05);(4)BCRP、P-gp、LRP和Akt表达阴性患者化疗反应率明显高于表达阳性的患者(P<0.05);(5)在复发卵巢癌组织中BCRP与P-gp、LRP、Akt表达均呈正相关关系(rs=1.0,P<0.01)。结论:BCRP表达与卵巢癌复发、获得性耐药显著相关,与卵巢癌的失分化程度亦密切相关,提示肿瘤干细胞持续存在与增长可能是导致卵巢癌复发的主要原因。
2009年10期 v.18 743-7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5 ] |[引用频次:7 ] - 李波;李小洲;肖凤仪;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联合卡铂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COX-2 SiRNA转染HeLa细胞并联合卡铂进行药物干预,以荧光定量PCR和W estern blot检测COX-2 mRNA和蛋白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结果:COX-2靶向SiRNA能有效沉默HeLa细胞COX-2基因,降低COX-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有效的抑制HeLa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SiRNA联合卡铂干预能进一步抑制细胞增殖且具有时间-效应关系。结论:COX-2靶向SiRNA联合卡铂在抑制HeLa细胞增殖过程中具有协同放大效应。
2009年10期 v.18 747-748+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1 ] - 李波;李小洲;肖凤仪;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联合卡铂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COX-2 SiRNA转染HeLa细胞并联合卡铂进行药物干预,以荧光定量PCR和W estern blot检测COX-2 mRNA和蛋白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结果:COX-2靶向SiRNA能有效沉默HeLa细胞COX-2基因,降低COX-2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有效的抑制HeLa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SiRNA联合卡铂干预能进一步抑制细胞增殖且具有时间-效应关系。结论:COX-2靶向SiRNA联合卡铂在抑制HeLa细胞增殖过程中具有协同放大效应。
2009年10期 v.18 747-748+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1 ] - 曹树军;朱凌;钱金风;万小平;
目的:探讨宫颈锥形切除术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实用价值。方法:2005年2月~2007年12月经阴道镜多点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CIN并实施宫颈LEEP术271例(LEEP组);CIN同期实施宫颈冷刀锥切术(CKC)32例(CKC组),随访治疗效果。结果:(1)LEEP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3±5.1m in和14.4±13.8m l;CKC组为29.4±15.3m in和68.6±31.8m l,均高于LEEP组(P<0.01);(2)LEEP后宫颈病变级别升高23例(8.5%),完全符合131例(48.3%),降低117例(43.2%);CKC组分别为8例(25.0%)、20例(62.5%)、4例(12.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3)LEEP组术后切缘阳性11例,病灶残留2例;切缘阴性260例,病灶残留3例;CKC组术后切缘阳性1例,无病灶残留;切缘阴性31例,病灶残留1例。各组子宫切除标本病理诊断级别再无升高病例;(4)随访期间LEEP组复发3例,余者无复发。LEEP组、CKC组治愈率分别为95.2%(139/146)、96.7%(29/30)。结论:LEEP治疗宫颈病变不仅可完整切除病灶,而且能消毁切缘病灶,消除宫颈HPV负荷,疗效肯定,简便易行。高级别CIN治疗前需要先行LEEP预处理,这对早期发现宫颈浸润癌有重要意义。
2009年10期 v.18 749-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7 ] - 曹树军;朱凌;钱金风;万小平;
目的:探讨宫颈锥形切除术诊治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实用价值。方法:2005年2月~2007年12月经阴道镜多点活检病理检查诊断为CIN并实施宫颈LEEP术271例(LEEP组);CIN同期实施宫颈冷刀锥切术(CKC)32例(CKC组),随访治疗效果。结果:(1)LEEP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3±5.1m in和14.4±13.8m l;CKC组为29.4±15.3m in和68.6±31.8m l,均高于LEEP组(P<0.01);(2)LEEP后宫颈病变级别升高23例(8.5%),完全符合131例(48.3%),降低117例(43.2%);CKC组分别为8例(25.0%)、20例(62.5%)、4例(12.5%);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3)LEEP组术后切缘阳性11例,病灶残留2例;切缘阴性260例,病灶残留3例;CKC组术后切缘阳性1例,无病灶残留;切缘阴性31例,病灶残留1例。各组子宫切除标本病理诊断级别再无升高病例;(4)随访期间LEEP组复发3例,余者无复发。LEEP组、CKC组治愈率分别为95.2%(139/146)、96.7%(29/30)。结论:LEEP治疗宫颈病变不仅可完整切除病灶,而且能消毁切缘病灶,消除宫颈HPV负荷,疗效肯定,简便易行。高级别CIN治疗前需要先行LEEP预处理,这对早期发现宫颈浸润癌有重要意义。
2009年10期 v.18 749-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6 ] |[引用频次:7 ] - 谢志红;张晓萍;刘建东;肖红;张宁芝;刘永莹;
目的:探讨先天性宫颈闭锁的矫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3月至2009年3月25年间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宫颈闭锁患者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按宫颈闭锁的解剖学特征将此畸形分为4型:Ⅰ型19例,子宫体下为壁厚5~6mm、平均直径7.7cm×6.1cm的积血囊腔;Ⅱ型5例,子宫体下为短实性组织,无骶主韧带固定;Ⅲ型2例,子宫体下为长实性宫颈组织;Ⅳ型3例,子宫体下为壁厚约1.5cm的盲状宫颈管腔。根据宫颈闭锁畸形特征制定宫颈闭锁的分型诊断标准,Ⅰ型为宫颈不全闭锁型:子宫组织学内口闭锁,其以上的子宫解剖学内口和子宫峡部发育正常,宫颈管缺如;Ⅱ型为无宫颈或子宫峡部闭锁型:子宫组织学内口以上子宫管腔闭锁,闭锁段以下宫颈缺如,多数伴有子宫体发育不良;Ⅲ型为宫颈完全闭锁型:子宫解剖学内口以下峡部和颈管全部闭锁,闭锁宫颈长度、直径和形状不同,多数伴有子宫体发育不良;Ⅳ型为子宫峡部缺失型:子宫体下端直接与呈盲端的宫颈管腔相连,子宫峡部缺如。结论:先天性宫颈闭锁分型诊断标准对宫颈闭锁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09年10期 v.18 754-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11 ] - 谢志红;张晓萍;刘建东;肖红;张宁芝;刘永莹;
目的:探讨先天性宫颈闭锁的矫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4年3月至2009年3月25年间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宫颈闭锁患者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按宫颈闭锁的解剖学特征将此畸形分为4型:Ⅰ型19例,子宫体下为壁厚5~6mm、平均直径7.7cm×6.1cm的积血囊腔;Ⅱ型5例,子宫体下为短实性组织,无骶主韧带固定;Ⅲ型2例,子宫体下为长实性宫颈组织;Ⅳ型3例,子宫体下为壁厚约1.5cm的盲状宫颈管腔。根据宫颈闭锁畸形特征制定宫颈闭锁的分型诊断标准,Ⅰ型为宫颈不全闭锁型:子宫组织学内口闭锁,其以上的子宫解剖学内口和子宫峡部发育正常,宫颈管缺如;Ⅱ型为无宫颈或子宫峡部闭锁型:子宫组织学内口以上子宫管腔闭锁,闭锁段以下宫颈缺如,多数伴有子宫体发育不良;Ⅲ型为宫颈完全闭锁型:子宫解剖学内口以下峡部和颈管全部闭锁,闭锁宫颈长度、直径和形状不同,多数伴有子宫体发育不良;Ⅳ型为子宫峡部缺失型:子宫体下端直接与呈盲端的宫颈管腔相连,子宫峡部缺如。结论:先天性宫颈闭锁分型诊断标准对宫颈闭锁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09年10期 v.18 754-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8 ] |[引用频次:11 ] - 江敬红;张蔚;王卓然;易跃雄;苏钰;李金芯;
目的:探讨HPV亚型在宫颈疾病谱中,即从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和CINⅢ)到宫颈癌连续发展中的分布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妇科因宫颈疾病就诊的189例患者HPV亚型检测的结果。结果:HPV总感染率56.1%(106/189),复合感染率22.6%(24/106)。正常者HPV感染率19.1%(12/63),检测到的HPV亚型主要是HPV52,58,53,16和33。CINⅠ者HPV感染率57.9%(22/38),最常见的HPV亚型是HPV52,其次是HPV58,16,33和18。CINⅡ者HPV感染率70.5%(31/44),HPV52,16,58,33和18等亚型最常见。CINⅢ者HPV感染率89.3%(25/28),HPV亚型以HPV16,52,58,31,33为主。宫颈癌患者,HPV阳性率100%(16/16),HPV16检测率最高,其次是HPV18,52,58和33。结论:宫颈疾病谱中最常见的高危型HPV亚型是HPV16。不同宫颈病变中HPV亚型感染的差异可能反映了其潜在转归能力,同时提示临床医师应关注宫颈疾病患者高危HPV亚型情况。
2009年10期 v.18 758-761+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47 ] |[引用频次:20 ] - 江敬红;张蔚;王卓然;易跃雄;苏钰;李金芯;
目的:探讨HPV亚型在宫颈疾病谱中,即从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CINⅡ和CINⅢ)到宫颈癌连续发展中的分布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2008年6月在我院妇科因宫颈疾病就诊的189例患者HPV亚型检测的结果。结果:HPV总感染率56.1%(106/189),复合感染率22.6%(24/106)。正常者HPV感染率19.1%(12/63),检测到的HPV亚型主要是HPV52,58,53,16和33。CINⅠ者HPV感染率57.9%(22/38),最常见的HPV亚型是HPV52,其次是HPV58,16,33和18。CINⅡ者HPV感染率70.5%(31/44),HPV52,16,58,33和18等亚型最常见。CINⅢ者HPV感染率89.3%(25/28),HPV亚型以HPV16,52,58,31,33为主。宫颈癌患者,HPV阳性率100%(16/16),HPV16检测率最高,其次是HPV18,52,58和33。结论:宫颈疾病谱中最常见的高危型HPV亚型是HPV16。不同宫颈病变中HPV亚型感染的差异可能反映了其潜在转归能力,同时提示临床医师应关注宫颈疾病患者高危HPV亚型情况。
2009年10期 v.18 758-761+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47 ] |[引用频次:20 ] - 杨艳青;徐苓;戴志琴;
目的:探讨诊断性刮宫术(诊刮术)用于绝经前、后妇女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881例行诊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81例患者中,不正常出血是绝经前、后诊刮的首位原因,分别为71.49%和76.33%;因不正常出血行诊刮术的病理结果中,绝经前分别为功能性改变(65.62%),良性病变(18.86%),增生性病变(5.89%)和恶性肿瘤(2.75%);绝经后分别为功能性改变(28.68%),良性病变(26.36%)和恶性肿瘤(14.73%);绝经后诊刮内膜取材不足占31.36%,明显高于绝经前(P<0.01);绝经后诊刮术的灵敏度高于绝经前,特异度小于绝经前。结论:绝经前诊刮的患者非器质性病变多,器质性病变特别是恶性肿瘤少,诊刮术对绝经前患者排查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未能均衡一致地在所有患者中体现。绝经后诊刮内膜取材不足者要定期随访。
2009年10期 v.18 762-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1 ] - 杨艳青;徐苓;戴志琴;
目的:探讨诊断性刮宫术(诊刮术)用于绝经前、后妇女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协和医院881例行诊刮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81例患者中,不正常出血是绝经前、后诊刮的首位原因,分别为71.49%和76.33%;因不正常出血行诊刮术的病理结果中,绝经前分别为功能性改变(65.62%),良性病变(18.86%),增生性病变(5.89%)和恶性肿瘤(2.75%);绝经后分别为功能性改变(28.68%),良性病变(26.36%)和恶性肿瘤(14.73%);绝经后诊刮内膜取材不足占31.36%,明显高于绝经前(P<0.01);绝经后诊刮术的灵敏度高于绝经前,特异度小于绝经前。结论:绝经前诊刮的患者非器质性病变多,器质性病变特别是恶性肿瘤少,诊刮术对绝经前患者排查子宫内膜病变的价值未能均衡一致地在所有患者中体现。绝经后诊刮内膜取材不足者要定期随访。
2009年10期 v.18 762-7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8 ] |[引用频次:1 ] - 巩雯雯;黄亚绢;姜学强;刘志芬;柳红杰;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HPV潜伏感染是否改变了阴道内酸性环境及阴道菌群,进而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了解妊娠晚期HPV潜伏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产检的孕妇312例,孕28~30周。进行问卷调查,取阴道分泌物及宫颈分泌物检测滴虫、念珠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及HPV;检测阴道pH值,按照HPV DNA是否阳性分研究组与对照组,追踪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妊娠晚期HPV DNA阳性发生率45.51%(142/312),感染高危型23.08%(72/312),低危型16.67%(52/312),高危型与低危型混合感染18例,发生率5.77%(18/312);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患病率15.06%(47/312);妊娠合并滴虫性阴道炎患病率1.28%(4/312);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29.81%(93/312)。研究组孕妇阴道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间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妊娠晚期HPV潜伏感染与低文化水平、吸烟因素及首次性生活年龄小有关(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间分娩方式相似。结论:妊娠晚期HPV潜伏感染与阴道内酸性环境改变相关,增加了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率且可增加胎膜早破发生。对围生期妇女行生殖道感染筛查,尤其是HPV、BV检测很有必要。
2009年10期 v.18 76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4 ] - 巩雯雯;黄亚绢;姜学强;刘志芬;柳红杰;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HPV潜伏感染是否改变了阴道内酸性环境及阴道菌群,进而对妊娠结局产生不良影响;了解妊娠晚期HPV潜伏感染的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我院产检的孕妇312例,孕28~30周。进行问卷调查,取阴道分泌物及宫颈分泌物检测滴虫、念珠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及HPV;检测阴道pH值,按照HPV DNA是否阳性分研究组与对照组,追踪孕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结果:妊娠晚期HPV DNA阳性发生率45.51%(142/312),感染高危型23.08%(72/312),低危型16.67%(52/312),高危型与低危型混合感染18例,发生率5.77%(18/312);妊娠合并念珠菌性阴道炎患病率15.06%(47/312);妊娠合并滴虫性阴道炎患病率1.28%(4/312);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患病率29.81%(93/312)。研究组孕妇阴道pH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细菌性阴道病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间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妊娠晚期HPV潜伏感染与低文化水平、吸烟因素及首次性生活年龄小有关(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间分娩方式相似。结论:妊娠晚期HPV潜伏感染与阴道内酸性环境改变相关,增加了妊娠合并细菌性阴道病的发生率且可增加胎膜早破发生。对围生期妇女行生殖道感染筛查,尤其是HPV、BV检测很有必要。
2009年10期 v.18 76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4 ] - 王颖;宋薇薇;付景丽;李冬梅;
目的:研究出生体重异常儿胎盘中印迹基因父系表达基因3(PEG3)mRNA的表达,探讨印迹基因PEG3对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收集无妊娠并发症足月正常出生体重儿、足月巨大胎儿及足月小样儿24例、22例及14例新鲜胎盘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组PEG3 mRNA的变化。结果:足月巨大胎儿胎盘中PEG3 mRNA水平为16.45±10.13,与足月正常出生体重儿的1.11±0.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出生体重儿与足月小样儿胎盘的PEG3 mRNA水平(1.47±2.1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印迹基因PEG3 mRNA水平在足月巨大胎儿胎盘中明显增高,可能与出生体重的影响机制相关。
2009年10期 v.18 769-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6 ] - 王颖;宋薇薇;付景丽;李冬梅;
目的:研究出生体重异常儿胎盘中印迹基因父系表达基因3(PEG3)mRNA的表达,探讨印迹基因PEG3对出生体重的影响。方法:收集无妊娠并发症足月正常出生体重儿、足月巨大胎儿及足月小样儿24例、22例及14例新鲜胎盘组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3组PEG3 mRNA的变化。结果:足月巨大胎儿胎盘中PEG3 mRNA水平为16.45±10.13,与足月正常出生体重儿的1.11±0.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出生体重儿与足月小样儿胎盘的PEG3 mRNA水平(1.47±2.1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印迹基因PEG3 mRNA水平在足月巨大胎儿胎盘中明显增高,可能与出生体重的影响机制相关。
2009年10期 v.18 769-7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7 ] |[引用频次:6 ] - 黄璐;沈宗姬;
目的:探讨脂联素,胰岛素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选取21例分娩生长受限胎儿(FGR组)、21例分娩巨大儿(巨大儿组)及21例分娩正常儿(对照组)的产妇,抽取3组产妇分娩后肘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3组产妇血清及新生儿脐静脉血清中脂联素和胰岛素的水平。结果:FGR组产妇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巨大儿组(P<0.01);FGR组新生儿脐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巨大儿组(P<0.05);3组产妇血清中脂联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新生儿脐血清中脂联素水平(P<0.01)。FGR组胎盘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巨大儿组(P<0.01);3组产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血清中胰岛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产妇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水平无相关(P>0.05);3组新生儿脐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水平呈明显负相关性(P<0.05);3组产妇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新生儿脂联素水平无相关(P>0.05);3组产妇血清胰岛素水平和新生儿脐血胰岛素水平无相关性(P>0.05)。3组新生儿脐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胎盘重量、新生儿头围、身长、体重/身长比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3组新生儿脐血清胰岛素水平、产妇血清脂联素水平、产妇血清胰岛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胎盘重量、头围、身长、体重/身长比均无相关性。结论:脐血中的脂联素、胰岛素在胎儿宫内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作为评价胎儿生长发育及体内脂肪储备状态的临床指标之一。胎儿自身分泌的脂联素与胎儿生长关系密切。
2009年10期 v.18 772-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8 ] - 黄璐;沈宗姬;
目的:探讨脂联素,胰岛素与胎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方法:选取21例分娩生长受限胎儿(FGR组)、21例分娩巨大儿(巨大儿组)及21例分娩正常儿(对照组)的产妇,抽取3组产妇分娩后肘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和放射免疫法测定3组产妇血清及新生儿脐静脉血清中脂联素和胰岛素的水平。结果:FGR组产妇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巨大儿组(P<0.01);FGR组新生儿脐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巨大儿组(P<0.05);3组产妇血清中脂联素水平均明显低于新生儿脐血清中脂联素水平(P<0.01)。FGR组胎盘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巨大儿组(P<0.01);3组产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血清中胰岛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3组产妇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水平无相关(P>0.05);3组新生儿脐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水平呈明显负相关性(P<0.05);3组产妇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新生儿脂联素水平无相关(P>0.05);3组产妇血清胰岛素水平和新生儿脐血胰岛素水平无相关性(P>0.05)。3组新生儿脐血清脂联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胎盘重量、新生儿头围、身长、体重/身长比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3组新生儿脐血清胰岛素水平、产妇血清脂联素水平、产妇血清胰岛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胎盘重量、头围、身长、体重/身长比均无相关性。结论:脐血中的脂联素、胰岛素在胎儿宫内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调节作用,可作为评价胎儿生长发育及体内脂肪储备状态的临床指标之一。胎儿自身分泌的脂联素与胎儿生长关系密切。
2009年10期 v.18 772-7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