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萍;李力;郑英如;颜耀华;赵艳;周元国;陈竹钦;
目的:研究DNA连接酶检测反应(LDR)技术结合毛细管电泳用于检测母体血浆中胎儿父系DNA点突变的可行性。方法:将Cy5荧光标记的LDR引物稀释成0.1~500fmol,用毛细管电泳技术(CEQ8000型遗传分析仪)检测稀释引物;然后以β地中海贫血IVS-Ⅱ-654(C→T)突变为例,将含该突变不同浓度的扩增产物为LDR模板,用LDR技术特异地识别突变,其中LDR一侧引物用Cy5荧光标记,最后用毛细管电泳技术检测连接产物。结果:遗传分析仪检测Cy5荧光标记的LDR引物灵敏度至少达到0.1fmol;该分析仪能检测含0.1fmol IVS-Ⅱ-654(C→T)突变的扩增产物为模板的LDR产物,产物峰面积随模板浓度增加而增加,而且未检测到以1000fmol无IVS-Ⅱ-654(C→T)突变的扩增产物为模板的LDR产物。结论:PCR/LDR结合毛细管电泳技术用于检测低丰度基因点突变有很高的灵敏度,有望用于检测母体血浆中胎儿DNA点突变,从而可能大大拓展母体血浆中胎儿DNA在无创性产前诊断中的应用范围。
2009年06期 v.18 401-4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2 ] - 沈婕;丰有吉;沈霖霖;乔伟伟;李笑天;
目的:研究慢性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剂对妊娠大鼠心率变异性(HRV)、血压变异性(BPV)和压力反射敏感性(BRS)的影响。方法:测定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抑制妊娠SD大鼠和妊娠对照SD大鼠的HRV、BPV和自发性BRS;静脉注射去氧肾上腺素(5μg/kg)测定压力反射对心率的控制功能(BRSHR)。结果:NOS受抑制的妊娠大鼠与对照组相比,HRV低频成分降低(P<0.05),总的BPV及BPV的极低频成分增加(P<0.05),自发性BRS及BRSHR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NO缺乏引起的心血管自主神经调节的变化是引起妊娠大鼠血压升高的原因之一。
2009年06期 v.18 407-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2 ] - 胡晓吟;刘兴会;张力;周乐;曹静;
目的:分析不同体重管理模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为孕期保健提供依据。方法:筛选我院门诊建卡且无内外科合并症的孕妇1637例,孕妇自主选择固定的医生进行孕期保健,并分别纳入按体重指数管理组和按体重增幅管理组,前瞻性研究两种体重管理模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按体重增幅管理组713例,按体重指数管理组924例,两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身高、孕前体重及产检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孕期体重增长均控制在预期范围内。按体重指数管理组早产发生率5.95%,按体重增幅管理组早产发生率9.9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体重指数管理组足月低体重儿的发生率0.46%,按体重增幅管理组足月低体重儿的发生率1.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妊娠期糖代谢异常按体重指数管理组发生率13.6%,按体重增幅管理组1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巨大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先天畸形、产后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按体重增幅管理相比,按体重指数管理可以减少早产、足月低体重儿和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发生。
2009年06期 v.18 411-4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12 ] |[引用频次:26 ] - 梅放;张燕;郑杰;
目的:探讨胎儿软骨发育低下(HCH)的病理学特征、主要研究方法及诊断思路。方法:对一例因四肢短小而引产的胎儿进行尸体解剖,对其主要四肢骨骼及颅骨进行直接测量,在光镜下观察这些骨骼及主要脏器,并对骨骼、气管软骨、大中小动脉分别进行AB-PAS(阿尔辛蓝-过碘酸-无色品红法)及Masson三色染色,染色结果与无异常及畸形的相同胎龄胎儿的上述组织进行形态学比较。结果:患儿的畸形主要表现为四肢长骨及喉、气管软骨的发育异常。四肢主要长骨长度明显低于正常值,且股骨骨性标志不突出。镜下长骨生长板存在,但形态发育欠佳,气管软骨细胞多呈不活跃或凋亡状态,软骨基质及胶原较正常偏少。结论:软骨发育低下属于一种畸形程度较轻的骨软骨发育异常,主要影响软骨的发育成熟及软骨化骨,通过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测及病理观察可以确诊。
2009年06期 v.18 415-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1 ] - 纪艳婷;左常婷;张媛媛;
目的:探讨血清瘦素水平及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及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62例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及60例正常孕妇(NGT)血清瘦素及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结果:(1)GDM组血清瘦素水平为14.2±4.3μg/L,NGT组为10.1±2.6μg/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DM组孕妇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基因型GG、(GA+AA)频率分别为61.29%、38.71%,正常孕妇组分别为81.67%、1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等位基因频率G、A分别为77.42%、22.58%,正常孕妇组孕妇分别为89.17%、10.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GDM组中基因型为GA+AA的孕妇瘦素水平为15.3±4.1μg/L,GG基因型为13.5±3.7μg/L,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瘦素,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多态性与GDM相关,GDM患者瘦素受体基因Gln223Arg变异可能影响血清瘦素水平。
2009年06期 v.18 420-4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2 ] |[引用频次:6 ] - 罗淄资;姚穗;
目的:检测早期正常妊娠及自然流产绒毛组织中细胞凋亡抑制蛋白cFLIPmRNA及其蛋白产物的表达,分析并探讨cFLIP与自然流产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法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cFLIP mRNA及其蛋白产物在20例自然流产患者(研究组)绒毛组织的表达,以同期正常妊娠要求人工流产20例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绒毛组织中cFLIP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细胞凋亡抑制蛋白cFLIP参与维持正常妊娠,绒毛组织中其表达下降可能在自然流产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2009年06期 v.18 424-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9 ] - 龚时鹏;余艳红;陈莉;
目的:探讨限制性输液复苏孕兔失血性休克时,机体内皮素(ET)、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变化规律及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建立孕兔失血性休克模型,分别用限制性输液和传统输液方法复苏失血性休克孕兔,比较了两组于不同时间点ET、VIP的含量。结果:(1)急性失血后VIP血清浓度明显升高,经输液处理后血清VIP浓度开始下降,限制性输液组下降明显,与传统输液组比较,第3h,4h和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急性失血后ET血清浓度明显升高,经输液处理后血清ET浓度开始下降,限制性输液组下降明显,与传统输液组比较,第3h,4h和8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休克发生后,参与或加剧机体发病的体液因子ET、VIP循环水平均明显升高,限制性输液能降低循环ET、VIP水平,减少组织损伤和休克恶化程度,有利于机体促炎-抗炎介质平衡,有效阻断了SIRS的发生和发展。
2009年06期 v.18 427-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2 ] |[引用频次:4 ] - 代聪伟;刘新菊;陈剑敏;唐增军;于凤华;
目的:探讨检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血清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浓度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价值。方法:选取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55例,相同孕周健康孕妇40例,检测血清PCT、CRP。PPROM患者分娩后,对胎盘胎膜行病理学检查。结果:PPROM组孕妇血清中PCT、CR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PPROM组中有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与无绒毛膜羊膜炎的血清PCT、CRP无显著差异(P>0.05);PCT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0.00%、35.00%、61.76%、33.33%;CRP诊断绒毛膜羊膜炎的敏感性、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14%、50.00%、66.67%、40.00%。结论:PPROM孕妇血清中PCT及CRP浓度升高,但其预测绒毛膜羊膜炎的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
2009年06期 v.18 431-4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3 ] |[引用频次:9 ] - 王小杰;李双弟;徐先明;万小平;
目的:探讨BMI正常的糖代谢异常孕妇胰岛素抵抗与分泌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月1日在我院进行正规产检、孕前BMI正常孕妇538例。于孕24~28周行50g葡萄糖筛查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根据检查结果将产妇分为:血糖正常孕妇组(NGT)178例、50g葡萄糖筛查(glucose challengetest,GCT)(+)组94例、妊娠期糖耐量减低(gestational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GIGT)组100例、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166例,同期测定空腹血胰岛素及空腹血糖。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计算各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β细胞功能指数(HBCI),比较各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能力的差别。结果:(1)GDM组与NGT、GCT(+)、GIGT组孕妇相比,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B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OMA-IR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NGT、GIGT组孕妇的HOMA-IR与HBCI呈正相关关系(P<0.01)。GCT(+)、GDM组孕妇的HOMA-IR则与HBCI无关(r=0.123,P>0.05)。结论:孕中期BMI正常的GDM妇女胰岛素抵抗与NGT、GCT(+)、GIGT孕妇相比无增高,但胰岛β细胞分泌能力明显降低。
2009年06期 v.18 434-436+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2 ] |[引用频次:5 ] - 冯苗;李素春;潘萍;康举龄;刘标英;
目的:研究着床窗期子宫内膜形态结构与性激素及其受体表达判断不明原因不孕患者的子宫内膜条件及黄体功能。方法:活检不明原因不孕55例及正常生育16例着床窗期子宫内膜行组织学天数及组织学分型;内膜扫描电镜观察胞饮突。检测黄体功能缺陷8例及子宫内膜反应不良6例着床窗期内膜性激素及其受体。结果:不孕组内膜的发育同步率(63.6%)明显低于正常生育组(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组子宫内膜胞饮突数量少,且发育明显滞后于正常生育组。黄体功能缺陷患者着床窗期子宫内膜孕激素受体表达与正常生育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内膜反应不良患者孕激素受体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生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着床窗期子宫内膜发育同步性差,内膜容受性欠佳可能是部分不明原因不孕的病因之一。鉴别由黄体功能缺陷抑或子宫内膜反应不良引起的分泌期子宫内膜发育不良,是临床选择治疗方案的关键。
2009年06期 v.18 437-4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8 ] |[引用频次:16 ] - 张静引;孙丽洲;肖云山;卢守莲;王珏;曹郡;
目的:评价改良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用改良FISH技术检测119例孕16~24周孕妇的羊水间期细胞及10例孕25~32周胎儿脐血间期细胞,5例孕9~12周绒毛间期细胞,每例均行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应用改良FISH法,所有样本均在6h内获得检测结果,除2例羊水培养失败外,其余样本均在3周内获得细胞遗传学诊断。两种方法均检出特氏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各1例,另5例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异常,因超出检测范围,FISH法未能检出,所有样本的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均一致。结论:经改良后的FISH技术缩短了诊断时间,缓解了孕妇及家属的焦虑心情,且可用于多种不同样本的检测,因其高效、省时、取材多样等优点在产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2009年06期 v.18 442-4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3 ] |[引用频次:12 ] - 张丽丽;黄亚绢;葛声;陆秀芳;
目的:探讨稳定、可靠、与妊娠期胰岛素抵抗相似的大鼠模型塑造方法。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5周性成熟Wistar雌性大鼠后受孕,采血动态监测糖脂代谢指标及体重变化,于妊娠末期评估胰岛素敏感性及葡萄糖耐量。取大鼠内脏脂肪和肝脏称重并将组织切片染色镜下观察。结果:高脂鼠体重明显高于对照鼠,孕期体重显著增加(P<0.01)。孕前升高的血脂、血糖、游离脂肪酸水平孕期进一步升高。葡萄糖耐量曲线下面积,高脂组高于普食组,孕鼠高于未孕鼠(P<0.05)。高脂妊娠大鼠内脏脂肪增多,出现脂肪肝,胰岛素耐量实验评估胰岛素抵抗明显(P<0.05)。结论:高脂饮食喂养孕鼠内脏脂肪堆积,糖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程度加重符合人类妊娠期糖尿病病理性胰岛素抵抗的特征。
2009年06期 v.18 446-449+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2 ] |[引用频次:10 ] - 严沁;吴晓梅;何晓英;席晓薇;万小平;
目的:建立同种同基因和异基因大鼠子宫原位移植模型,评价移植子宫的生殖功能。方法:同基因组以雌性Wistar大鼠分别作为供体和受体,行子宫原位移植术。异基因组以雌性SD大鼠作供体,雌性Wistar大鼠作受体,行子宫原位移植术,受体大鼠术后第1天起使用环孢素,每天每公斤体重肌肉注射10mg。对照组雌性Wistar大鼠10只,切除左侧宫角。术后3组大鼠分别与同周龄雄性Wistar大鼠合笼12周,自然交配,观察受孕及分娩情况。子代大鼠自出生起每周称量体重至第8周,绘生长曲线,并各自分别交配。结果:10例同基因大鼠,10例异基因大鼠分别行子宫原位移植手术,10例对照手术。受体大鼠存活率同基因组80%(8/10),异基因组90%(9/10),对照组大鼠存活率90%(9/10)。同基因组8例存活的大鼠中4例受孕,受孕率50%,顺产分娩子代大鼠15只;异基因组9例存活大鼠中2例受孕,受孕率22.2%,但2例均胎死宫内;对照组9例存活大鼠中6例受孕,受孕率66.7%,顺产分娩子代大鼠19只。同基因组和对照组分娩的子代大鼠外观均无畸形,两组子代生长曲线基本相似,并有正常生殖功能。结论:同基因大鼠子宫原位移植后移植子宫可恢复正常生殖功能;异基因大鼠子宫原位移植后应用环孢素可使移植子宫长期存活,但生殖功能可能受影响。
2009年06期 v.18 450-4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5 ] |[引用频次: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