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莹;刘平;张秋芳;黄锦;乔杰;张小为;
目的:了解母性效应基因Mater表达与人类卵母细胞及早期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的关系。方法:用巢式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single cell nested RT-PCR)方法检测人类卵子和植入前各阶段胚胎的母性效应基因Mater mRNA的表达。结果:Mater在人类卵母细胞GV、MⅠ、MⅡ都有表达,植入前胚胎1、2、4、6细胞期表达量逐渐下降,到8细胞期、囊胚、孵出囊胚期均未检测到Mater mRNA表达。结论:人类卵母细胞和植入前胚胎Mater基因的表达量随发育时间的改变而变化,对卵子生长和胚胎发育有重要意义,与母性效应基因在小鼠等其他哺乳动物中的表达模式相似。
2009年05期 v.18 321-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7 ] |[引用频次:2 ] - 王雪金;苏艳华;郑志群;徐惠贞;
目的:探讨下丘脑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Ob-R)改变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将45只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溶剂对照组和实验组。溶剂对照组用1%羟甲基纤维素水溶液(CMC)灌胃,实验组用来曲唑制造PCOS大鼠模型,比较各组大鼠体重、动情周期、卵巢重量及卵巢形态学的改变,测定血清黄体生成素(LH)、睾酮(T)、胰岛素(INS)、空腹血糖(FG)、瘦素(LEP)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eal-TimeRT-PCR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Ob-R及mRNA的相对表达。结果:PCOS大鼠血清T、LH、INS、LE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P<0.05),PCOS大鼠下丘脑瘦素受体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和溶剂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结论:瘦素受体参与PCOS大鼠内分泌紊乱的发生,下丘脑瘦素受体表达的下调可能是PCOS大鼠瘦素抵抗的原因之一。
2009年05期 v.18 326-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5 ] |[引用频次:1 ] - 马新想;孙莹璞;苏迎春;郭艺红;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中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及作用。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7年12月因子宫内膜发育不良致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失败66例的临床资料。再次IVF-ET治疗中,以加用GH治疗的41例为研究组,未用GH治疗的25例为对照组。结果: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注射日研究组子宫内膜的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的类型无明显改变。两组的Gn用量、平均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HCG注射日雌二醇(estradiol,E2)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研究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长激素有助于促进子宫内膜发育,对内膜类型无明显影响。生长激素对卵子质量无显著影响,可能通过改善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提高了妊娠率。
2009年05期 v.18 330-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52 ] |[引用频次:44 ] - 杨宗利;石玉华;祁秀娟;辛莉莉;杨晓菊;陈子江;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患者糖耐量受损(IGT)和2型糖尿病(NIDDM)的发生率及其高危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01例PCOS患者口服葡萄糖耐量(OGTT)实验后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COS患者糖耐量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1)根据葡萄糖耐量实验结果分成糖耐量正常组(NGT)77例与糖耐量异常组(AGT)24例(IGT22例、NIDDM2例),IGT发生率21.8%,NIDDM发生率1.98%;(2)AGT组的年龄、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睾酮(T)、空腹血糖(FPG)、2h血糖增高,与NGT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胰岛素(FINS)、2h胰岛素、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潮年龄、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AGT组糖尿病家族史发生率高于NG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2型糖尿病家族史、空腹胰岛素升高为PCOS糖耐量异常的高危因素。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糖耐量受损、糖尿病的危险性增加,葡萄糖耐量2h血糖水平是监测PCOS糖耐量异常的较好指标。年龄、BMI、2型糖尿病家族史、空腹胰岛素升高是PCOS糖耐量异常发生的危险因素。
2009年05期 v.18 33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3 ] |[引用频次:15 ] - 刘春玲;许培箴;王秋伟;虞斌;丁家桐;
目的:建立雌兔异体卵巢组织移植模型,探索非血管吻合卵巢组织移植的可行性。方法:以雌兔为实验动物,A组:阳性对照,不做任何处理;B组:阴性对照,切除双侧卵巢;C组:卵巢组织异体异位移植组,分离卵巢组织,切成约1mm×1mm×1mm大的组织块,移植于异体颈部皮下,术后观察阴道脱落细胞涂片变化,同时于移植后第18、25、35、45、55天检测血清E2及P水平,60天处死母兔,对移植物及子宫内膜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1)C组3只雌兔阴道呈红色或粉红色、湿润、肿胀,进入发情期;(2)A、C组术后25天血清E2及P水平均高于B组,并逐渐下降,35天达到最低水平,随后又呈上升趋势,至55天已明显高于B组(P<0.05),B组则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未出现升高趋势;(3)A、C组卵巢组织内可见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结论:兔卵巢组织异体异位移植后移植物可存活,并释放内源性激素,对靶器官产生作用。
2009年05期 v.18 337-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3 ] - 邢海燕;李鹏飞;廖琳;董建军;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TZDs)分别与达因-35联用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53例患者分成两组,A组予以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后与达因-35共用3个月,B组予以TZDs治疗3个月后和达因-35共用3个月,总治疗期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内分泌激素、体重指数、血糖、排卵率等的改变。结果:两组治疗后胰岛素(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睾酮(T)及黄体生成素(LH)均明显降低(P<0.05,P<0.01)。A组降低体重优于B组,B组改善胰岛素抵抗优于A组。两组在排卵率和妊娠率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双胍组4例自发性妊娠,TZDs组也有4例自发性妊娠。随访1年,8例婴儿发育均无异常。结论:二甲双胍和TZDs分别与达因-35联用,均能改善PCOS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及内分泌紊乱,肥胖的PCOS患者推荐首选二甲双胍+达因-35,体重正常者或胰岛素抵抗严重者选用TZDs+达因-35。
2009年05期 v.18 340-342+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1 ] |[引用频次:4 ] - 高静;蔡霞;胡泊;巩晓芸;徐华;
目的:建立优化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的方法,了解超排卵后小鼠卵母细胞的复苏率及体外受精率,为改善人类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技术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小鼠超排卵及自然周期模型,比较开放式拉细麦管(open pulled straw,OPS)及叶片两种玻璃化冷冻载体冷冻小鼠卵母细胞的复苏率及体外受精率。结果:(1)叶片法玻璃化冷冻卵母细胞复苏率高于OPS法(自然周期组:75.0%vs55.6%,P=0.0003,超排卵周期组:65.3%vs46.3%,P=0.0000);(2)自然周期组卵母细胞的冷冻复苏率(OPS组:55.6%vs46.3%,叶片组:75.0%vs65.3%),体外受精率(OPS组:53.5%vs40.5%,叶片组:52.8%vs39.0%)均高于超排卵周期组。结论:叶片载体玻璃化法优于OPS载体玻璃化法;自然周期组小鼠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复苏率及体外受精率均高于超排卵周期组。
2009年05期 v.18 343-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0 ] - 杨秋红;张长虹;牟瑞丽;张友忠;
目的:研究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non-obese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Nob-PCOS)患者体脂分布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非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Nob-P-COS组)40例,以年龄、体重指数相匹配健康育龄妇女45例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量全身和局部身体脂肪含量,化学发光法检测生殖内分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糖、脂代谢指标。结果:Nob-PCOS组空腹胰岛素(INS)、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睾酮(T)分别为9.90±4.40μIU/ml、4.62±0.65mmol/L、2.98±1.02mmol/L、1.72±0.81n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9±4.45μIU/ml、4.37±0.73mmol/L、2.63±0.65mmol/L、1.20±0.62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ob-PCOS组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为0.026±0.016,低于对照组的0.050±0.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b-PCOS组躯干脂肪量9081.38±2726.81g,高于对照组的7878.69±1187.41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b-PCOS组躯干/大腿脂肪比为1.51±0.31,高于对照组的1.33±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躯干/大腿脂肪比与ISI呈负相关(r=-0.307,P<0.05)。结论:Nob-PCOS患者糖、脂代谢存在异常和胰岛素抵抗;Nob-PCOS组脂肪分布呈男性脂肪分布模式,向心性脂肪分布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
2009年05期 v.18 347-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2 ] |[引用频次:6 ] - 李建超;吕秀萍;刘玉珍;封硕;刘华;
目的:探讨来曲唑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自体子宫内膜移植法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随机将建模成功的大鼠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来曲唑治疗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异位内膜survivin的表达。结果:随着来曲唑治疗时间延长,异位内膜survivin表达显著降低,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来曲唑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与降低survivin的表达有关。
2009年05期 v.18 351-3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9 ] |[引用频次:3 ] - 姜培娟;林其德;赵爱民;鲍世民;肖世金;
目的:观察IL-4与IL-10对趋化因子受体CCR3、CCR5和CXCR3的选择性诱导对自然流产模型小鼠胚胎丢失率的影响,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CR3、CCR5、CXCR3在诱导妊娠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建立自然流产小鼠模型与正常妊娠小鼠模型,观察细胞因子IL-4与IL-10对CCR3、CCR5、CXCR3的选择性诱导作用,用双标记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正常妊娠模型组孕鼠(CBA/J×BALB/c)、自然流产模型无干预组孕鼠(CBA/J×DBA/2)、自然流产模型IL-4免疫组孕鼠、自然流产模型IL-4+IL-10联合免疫组孕鼠和自然流产模型-生理盐水(NS)免疫组孕鼠中外周血CD4+T细胞CCR3、CCR5、CXCR3等3类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率,并观察各组孕鼠胚胎丢失率。结果:(1)流产模型无干预组胚胎丢失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4免疫组、IL-4+IL-10联合免疫组胚胎丢失率皆明显低于NS组与流产模型无干预组(P<0.01,P<0.01);(2)自然流产模无干预组外周血CD4+T细胞CCR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妊娠模型组(P<0.01),而CCR5、CXCR3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模型组(P<0.01);转输IL-4、IL-4+IL-10后CCR3表达率明显上调、CXCR3表达率明显下降,均与流产模型无干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此外,IL-4+IL-10联合免疫组外周血CD4+T细胞上CCR5表达率也明显低于流产模型无干预组(P<0.05),但IL-4免疫组与流产模型无干预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CD4+T细胞上CCR3、CCR5、CXCR3表达异常可能在自然流产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因子IL-4与IL-10联合作用可能通过诱导CCR3高表达,抑制CCR5与CXCR3表达来诱导妊娠免疫耐受,降低胚胎丢失率。
2009年05期 v.18 354-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1 ] |[引用频次:11 ] - 张俊吉;李晓燕;冷金花;郎景和;
目的:比较窄谱成像腹腔镜(NBL)和普通白光腹腔镜诊断腹膜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价值。方法:2008年6月至2008年9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行腹腔镜手术并经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患者15例,平均35±6岁,术中首选在普通白光腹腔镜探查盆腔,再用NBI探查。记录所有内异症病灶并照相。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普通白光和NBI腹腔镜对腹膜内异症诊断的准确性。结果:腹膜病灶和正常腹膜活检标本共53份,包括普通白光和NBI腹腔镜下发现的内异症病灶38份及NBI腹腔镜下正常的腹膜随机活检15份,均送病理检查。所有病灶取活检后均以电凝烧灼破坏。(1)38份腹膜内异症的标本中,25份病灶标本病理检查发现内膜腺体或间质,病理阳性率65.8%。15份肉眼观察为正常腹膜标本中,仅1份标本病理检查发现内膜腺体或间质(6.6%);(2)与病理诊断比较,普通白光和NBI腹腔镜诊断腹膜型内异症的敏感度(SEN)分别为69.2%(18/26)和92.3%(24/26);特异度(SPE)为63.0%(17/27)和55.6%(15/27);阳性预测值(PPV)为64.3%(18/28)和66.7%(24/36),阴性预测值(NPV)为68.0%(17/25)和88.2%(15/17)。NBI腹腔镜诊断腹膜内异症的敏感性明显高于普通白光腹腔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NPV也有增高,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NBI腹腔镜能提高腹膜型内异症诊断的敏感性,减少漏诊率。但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2009年05期 v.18 359-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0 ] |[引用频次:20 ] - 袁光文;吴令英;李晓光;马绍康;
目的:分析宫颈腺鳞癌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比较不同期别、不同组织分级患者的生存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宫颈腺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中位年龄45岁,均以阴道异常出血为首发临床症状。14例ⅠB1期~ⅡA期患者中,有2例ⅡA期患者接受了单纯放疗,另外12例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2例术后接受了化疗,2例术后接受了单纯放疗,2例术后接受了同步放化疗,其余6例术后未接受辅助治疗。18例ⅡB期~ⅢB期患者中9例接受了单纯放疗,9例接受了同步放化疗。3例Ⅳ期患者均接受了化疗+姑息性放疗。共有10例患者肿瘤复发,复发率为28.6%。中位复发时间为4.5个月。所有患者的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和78.0%。Ⅰ、Ⅱ和Ⅲ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3.3%和56.3%,3例Ⅳ期患者的生存时间分别为2、10和15个月。高、中分化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3.3%,低分化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66.9%,但无显著差异(P=0.208)。结论:宫颈腺鳞癌早期患者可以手术治疗或同步放化疗,预后较好。晚期患者应予同步放化疗,预后相对较差,特别是Ⅳ期患者,预后极差。
2009年05期 v.18 363-365+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0 ] |[引用频次:2 ] - 翁剑蓉;陆萌;徐先明;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代谢异常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至2007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6748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程度糖代谢异常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情况;将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并发高血压疾病(PHD)患者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Ⅰ组)、轻度子痫前期组(Ⅱ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Ⅲ组),比较3组孕妇不同糖负荷后血糖水平(GCT、OGTT)、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差异。结果:(1)6748例孕妇发生PHD252例,发生率3.7%(252/6748),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1402例,发生率20.8%(1402/6748);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孕妇82例并发PHD,发生率5.8%(82/1402);糖代谢正常孕妇PHD发生率为3.2%(170/5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82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并发PHD患者中,糖尿病合并妊娠(DM)、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糖耐量降低(GIGT)、妊娠期50g葡萄糖筛查(GCT)(+)的PHD发生率分别为8.5%(12/141),7.9%(45/571),3.4%(9/265),3.8%(16/425);DM、GDM组与GIGT、GCT(+)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001);DM组与GDM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5);GIGT组与GCT(+)组相比及两组与糖代谢正常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1、0.535)。(3)82例妊娠期糖代谢异常并发PHD患者,妊娠期高血压(Ⅰ组)27例、轻度子痫前期(Ⅱ组)24例、重度子痫前期(Ⅲ组)31例,3组血糖(GCT、OGTT)、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妊娠期糖代谢异常的孕妇更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随糖代谢异常程度加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呈增加趋势。
2009年05期 v.18 36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46 ] |[引用频次:19 ] - 庄研;张树泉;贺银燕;鲍伟;杨懿霞;万小平;
目的:探讨雌激素膜受体GPR30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意义。方法: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GPR30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GPR30表达与临床病理的联系;免疫细胞化学分析GPR30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细胞系RL95-2(ER+)和KLE(ER-)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GPR30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5);子宫内膜癌组织GPR30蛋白表达阳性率(21/30,70%)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5/17,29.41%)(χ2=7.232,P=0.007);肿瘤组织学分级越高,GPR30表达阳性率越高(P=0.003),GPR30表达与内膜癌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腹水转移无关(P>0.05);ERα阳性的子宫内膜癌细胞系RL95-2和ERα阴性的细胞系KLE均表达GPR30。结论:雌激素膜受体GPR30于子宫内膜癌组织和子宫内膜癌细胞系均有表达,与肿瘤组织学高分级相关,提示GPR30可能在子宫内膜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009年05期 v.18 370-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31 ] |[引用频次: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