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北华,男,1961年8月,博士、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第一层级)、山东大学齐鲁医学杰出名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先后担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和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委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医学命审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主编。
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致力于妇科肿瘤临床诊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详细内容

论著

  • PKC抑制剂对子痫前期血清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F-κB核转位及VCAM-1表达的影响

    蒋荣珍;滕银成;黄亚绢;顾京红;李明;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血清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蛋白激酶(PKC)活性改变、核因子-κB(NF-κB)核转位及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以及PKC抑制剂对它们的影响。方法:用胰酶消化培养法培养正常妊娠HUVEC,传代后待细胞长满至70%~80%后,加或不加PKC抑制剂多黏菌素B(PMB)作用30m in后分别加入正常妊娠及子痫前期血清,培养2h,W estern B lot测定细胞胞浆PKC、胞膜PKC含量、胞浆核因子κB抑制因子(I-κB)、胞核NF-κBp65含量;培养48h,用MTT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学测定细胞凋亡,酶联免疫法测定HUVEC VCAM-1的表达。结果:子痫前期血清培养的HUVEC胞浆PKC及I-κB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胞膜PKC含量、胞核NF-κBp65含量、VCAM-1表达、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加PKC抑制剂预处理后,子痫前期组HUVEC胞浆PKC含量及I-κB含量明显增加(P<0.05);胞膜PKC含量、胞核NF-κBp65含量、VCAM-1表达、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细胞活力明显增加(P<0.05)。结论:子痫前期血清可促进HUVEC NF-κB活性及VCAM-1表达,PKC抑制剂可抑制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诱导HUVEC的NF-κB活性及VCAM-1表达,PKC、NF-κB在子痫前期内皮细胞损伤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桥梁作用。

    2009年03期 v.18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2 ]
  • PKC抑制剂对子痫前期血清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NF-κB核转位及VCAM-1表达的影响

    蒋荣珍;滕银成;黄亚绢;顾京红;李明;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血清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蛋白激酶(PKC)活性改变、核因子-κB(NF-κB)核转位及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以及PKC抑制剂对它们的影响。方法:用胰酶消化培养法培养正常妊娠HUVEC,传代后待细胞长满至70%~80%后,加或不加PKC抑制剂多黏菌素B(PMB)作用30m in后分别加入正常妊娠及子痫前期血清,培养2h,W estern B lot测定细胞胞浆PKC、胞膜PKC含量、胞浆核因子κB抑制因子(I-κB)、胞核NF-κBp65含量;培养48h,用MTT测定细胞活力,流式细胞学测定细胞凋亡,酶联免疫法测定HUVEC VCAM-1的表达。结果:子痫前期血清培养的HUVEC胞浆PKC及I-κB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胞膜PKC含量、胞核NF-κBp65含量、VCAM-1表达、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活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加PKC抑制剂预处理后,子痫前期组HUVEC胞浆PKC含量及I-κB含量明显增加(P<0.05);胞膜PKC含量、胞核NF-κBp65含量、VCAM-1表达、细胞凋亡率明显下降(P<0.05),细胞活力明显增加(P<0.05)。结论:子痫前期血清可促进HUVEC NF-κB活性及VCAM-1表达,PKC抑制剂可抑制子痫前期患者血清诱导HUVEC的NF-κB活性及VCAM-1表达,PKC、NF-κB在子痫前期内皮细胞损伤过程中可能起重要的桥梁作用。

    2009年03期 v.18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6 ] |[引用频次:2 ]
  • 胎儿肾积水的诊断和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董娟;单瑞芹;杨秋红;

    目的:探讨胎儿肾积水的诊断及与预后有关的因素。方法:选择孕24至28周,29至33周,34至37周,38至40周的正常胎儿(经超声检查筛查确定)各60例,80例,94例,90例进行测量,记录肾脏长径、前后径、肾盂腔宽度及肾皮质厚度。以33周前肾盂宽度≥4mm,33周后肾盂宽度≥7mm为调查对象,填写《胎儿肾积水调查随访表》并随访其肾脏的恢复情况和治疗情况。以正常胎儿为对照组,以生后确诊为阻塞性肾脏疾病者为研究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调查发生肾积水的危险因素。结果:正常胎儿肾脏各径线随孕龄的增加而增大。在调查的51例患者的79个肾有胎儿肾积水,其中有11例患者的17个肾生后随访确诊为阻塞性肾脏疾病,占肾积水胎儿的21.57%;随肾盂扩张程度的增加,发生产后肾积水的比例上升。发现肾积水的孕龄早晚与预后没有关系。肾皮质厚度与预后有关。皮质厚度、妊娠合并症并发症为发生肾积水的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结论:发现肾积水的胎儿后,应重视肾皮质厚度、羊水的监测,对于肾盂扩张在10mm以上者,特别是15mm以上者应重点监护。

    2009年03期 v.18 165-168+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8 ] |[引用频次:13 ]
  • 胎儿肾积水的诊断和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董娟;单瑞芹;杨秋红;

    目的:探讨胎儿肾积水的诊断及与预后有关的因素。方法:选择孕24至28周,29至33周,34至37周,38至40周的正常胎儿(经超声检查筛查确定)各60例,80例,94例,90例进行测量,记录肾脏长径、前后径、肾盂腔宽度及肾皮质厚度。以33周前肾盂宽度≥4mm,33周后肾盂宽度≥7mm为调查对象,填写《胎儿肾积水调查随访表》并随访其肾脏的恢复情况和治疗情况。以正常胎儿为对照组,以生后确诊为阻塞性肾脏疾病者为研究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调查发生肾积水的危险因素。结果:正常胎儿肾脏各径线随孕龄的增加而增大。在调查的51例患者的79个肾有胎儿肾积水,其中有11例患者的17个肾生后随访确诊为阻塞性肾脏疾病,占肾积水胎儿的21.57%;随肾盂扩张程度的增加,发生产后肾积水的比例上升。发现肾积水的孕龄早晚与预后没有关系。肾皮质厚度与预后有关。皮质厚度、妊娠合并症并发症为发生肾积水的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因素。结论:发现肾积水的胎儿后,应重视肾皮质厚度、羊水的监测,对于肾盂扩张在10mm以上者,特别是15mm以上者应重点监护。

    2009年03期 v.18 165-168+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8 ] |[引用频次:13 ]
  • 人类卵裂期胚胎sHLA-G表达与种植率和妊娠率的关系

    张天骄;刘雨生;童先宏;周桂香;金仁桃;

    目的:定量测定卵裂期胚胎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sHLA-G)的表达,探讨sHLA-G分泌与胚胎种植率、妊娠率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80份胚胎培养液样本,用ELISA法定量检测样本中sHLA-G的表达。结果:80份胚胎培养液样本中有35份sHLA-G表达阳性(≥2U/mL),阳性率43.8%,表达阳性组的平均含量为4.68±1.29U/mL;40例患者中27例至少1个移植胚胎培养液中sHLA-G表达阳性,19例妊娠,妊娠率70.4%(19/27),所有患者均移植2枚胚胎,种植率46.2%(25/54);sHLA-G表达阴性(<2U/mL)的13例患者中3例妊娠,妊娠率23.1%(3/13),种植率15.4%(4/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胚胎培养液中sHLA-G含量与胚胎种植率、妊娠率有关,可用于预测胚胎的发育潜能,将sHLA-G表达水平结合形态学评分可作为选择胚胎的一种临床工具。

    2009年03期 v.18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1 ]
  • 人类卵裂期胚胎sHLA-G表达与种植率和妊娠率的关系

    张天骄;刘雨生;童先宏;周桂香;金仁桃;

    目的:定量测定卵裂期胚胎可溶性人白细胞抗原G(sHLA-G)的表达,探讨sHLA-G分泌与胚胎种植率、妊娠率的关系。方法:收集40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助孕的80份胚胎培养液样本,用ELISA法定量检测样本中sHLA-G的表达。结果:80份胚胎培养液样本中有35份sHLA-G表达阳性(≥2U/mL),阳性率43.8%,表达阳性组的平均含量为4.68±1.29U/mL;40例患者中27例至少1个移植胚胎培养液中sHLA-G表达阳性,19例妊娠,妊娠率70.4%(19/27),所有患者均移植2枚胚胎,种植率46.2%(25/54);sHLA-G表达阴性(<2U/mL)的13例患者中3例妊娠,妊娠率23.1%(3/13),种植率15.4%(4/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胚胎培养液中sHLA-G含量与胚胎种植率、妊娠率有关,可用于预测胚胎的发育潜能,将sHLA-G表达水平结合形态学评分可作为选择胚胎的一种临床工具。

    2009年03期 v.18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1 ]
  • 形态正常发育滞后胚胎冻融后的临床妊娠结局

    杨慧军;李媛;李梅;马水英;仲万霞;

    目的:探讨形态正常但发育滞后胚胎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患者于第3天将形态正常(卵裂球均匀或轻度不均匀,无核碎片≤25%)但发育缓慢的胚胎(受精后64~66h胚胎卵裂球数3~5个)慢速冷冻,复苏后行胚胎移植,移植时按照第2天发育阶段的胚胎对待,随访其妊娠情况。结果:胚胎移植104例患者,冷冻复苏胚胎348个,复苏成活303个(成活率87.17%),继续培养后121个胚胎(39.93%)继续发育。移植后获得生化妊娠35例,生化妊娠率33.65%,临床妊娠30例,临床妊娠率28.84%。过夜培养后至少有一个胚胎继续发育61例,临床妊娠率37.70%,过夜培养无胚胎继续发育43例,临床妊娠率16.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形态正常但发育滞后的胚胎有冷冻保存价值,可以在冷冻胚胎融解周期作为第2天胚胎融解,过夜培养后优先选择有发育生长的胚胎移植。

    2009年03期 v.18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2 ]
  • 形态正常发育滞后胚胎冻融后的临床妊娠结局

    杨慧军;李媛;李梅;马水英;仲万霞;

    目的:探讨形态正常但发育滞后胚胎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授精-胚胎移植(IVF-ET)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患者于第3天将形态正常(卵裂球均匀或轻度不均匀,无核碎片≤25%)但发育缓慢的胚胎(受精后64~66h胚胎卵裂球数3~5个)慢速冷冻,复苏后行胚胎移植,移植时按照第2天发育阶段的胚胎对待,随访其妊娠情况。结果:胚胎移植104例患者,冷冻复苏胚胎348个,复苏成活303个(成活率87.17%),继续培养后121个胚胎(39.93%)继续发育。移植后获得生化妊娠35例,生化妊娠率33.65%,临床妊娠30例,临床妊娠率28.84%。过夜培养后至少有一个胚胎继续发育61例,临床妊娠率37.70%,过夜培养无胚胎继续发育43例,临床妊娠率16.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形态正常但发育滞后的胚胎有冷冻保存价值,可以在冷冻胚胎融解周期作为第2天胚胎融解,过夜培养后优先选择有发育生长的胚胎移植。

    2009年03期 v.18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2 ]
  • 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体和水通道蛋白1在人输卵管积水上皮的表达及意义

    李春梅;李红发;

    目的:研究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体(CFTR)和水通道蛋白1(AQP1)在人输卵管积水上皮和正常输卵管上皮中蛋白及mRNA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探讨输卵管积水形成的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CFTR和AQP1定位,实时定量PCR检测CFTR和AQ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法显示CFTR和AQP1在输卵管积水上皮和正常输卵管上皮组织均有表达,CFTR主要于输卵管积水上皮假复层内表达,AQP1主要于输卵管积水上皮和血管内皮内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CFTR和AQP1 mRNA在输卵管积水上皮表达的量多于正常输卵管上皮,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输卵管积水组CFTR和AQP1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r=0.95,P<0.05)。结论:CFTR和AQP1在输卵管积水上皮的表达增加,输卵管积水组AQP1表达与CFTR表达相关。CFTR和AQP1可能参与了输卵管积水的形成。

    2009年03期 v.18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5 ]
  • 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体和水通道蛋白1在人输卵管积水上皮的表达及意义

    李春梅;李红发;

    目的:研究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体(CFTR)和水通道蛋白1(AQP1)在人输卵管积水上皮和正常输卵管上皮中蛋白及mRNA的表达及两者的相关性,探讨输卵管积水形成的机制。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CFTR和AQP1定位,实时定量PCR检测CFTR和AQP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法显示CFTR和AQP1在输卵管积水上皮和正常输卵管上皮组织均有表达,CFTR主要于输卵管积水上皮假复层内表达,AQP1主要于输卵管积水上皮和血管内皮内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CFTR和AQP1 mRNA在输卵管积水上皮表达的量多于正常输卵管上皮,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输卵管积水组CFTR和AQP1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r=0.95,P<0.05)。结论:CFTR和AQP1在输卵管积水上皮的表达增加,输卵管积水组AQP1表达与CFTR表达相关。CFTR和AQP1可能参与了输卵管积水的形成。

    2009年03期 v.18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0 ] |[引用频次:5 ]
  • 不同类型早产所致围生儿存活及发病情况研究

    邵芳;阿依努尔·色义提;王冬梅;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早产是否与围生儿的存活及发病情况有关。方法:回顾分析489例活胎妊娠孕妇(孕28~36+6周)及其分娩的550例新生儿(活产儿539个,死产儿11个),按早产类型将其分为自发性早产(SPB)、胎膜早破性早产(PPROM)、医源性早产(IPD)3组。对3组孕妇和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围产儿的存活和发病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1)IPD单胎围生儿存活率低于SPB和PPROM(P<0.01)。多胎围生儿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2)围生儿主要并发症的发病率在3组早产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3)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gar 5m in评分,孕周,剖宫产与围生儿的存活成正相关。医源性早产,小于胎龄儿与围生儿存活成负相关。Apgar 5m in评分,孕周与围生儿的发病成负相关。结论:IPD与围生儿的存活呈负相关,IPD单胎围生儿存活率低于SPB和PPROM(P<0.01)。

    2009年03期 v.18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3 ]
  • 不同类型早产所致围生儿存活及发病情况研究

    邵芳;阿依努尔·色义提;王冬梅;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早产是否与围生儿的存活及发病情况有关。方法:回顾分析489例活胎妊娠孕妇(孕28~36+6周)及其分娩的550例新生儿(活产儿539个,死产儿11个),按早产类型将其分为自发性早产(SPB)、胎膜早破性早产(PPROM)、医源性早产(IPD)3组。对3组孕妇和新生儿的临床特征,围产儿的存活和发病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1)IPD单胎围生儿存活率低于SPB和PPROM(P<0.01)。多胎围生儿存活率无统计学差异;(2)围生儿主要并发症的发病率在3组早产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3)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pgar 5m in评分,孕周,剖宫产与围生儿的存活成正相关。医源性早产,小于胎龄儿与围生儿存活成负相关。Apgar 5m in评分,孕周与围生儿的发病成负相关。结论:IPD与围生儿的存活呈负相关,IPD单胎围生儿存活率低于SPB和PPROM(P<0.01)。

    2009年03期 v.18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8 ] |[引用频次:3 ]
  • PPARγ、MMP-9在子痫前期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表达

    杨秀华;尚涛;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PPAR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正常妊娠组、20例重度子痫前期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和20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代谢综合征组患者胎盘组织中PPARγ、MMP-9的表达。结果:(1)重度子痫前期组MMP-9阳性表达明显弱于正常组(P<0.05);(2)重度子痫前期组PPARγ表达明显弱于正常组(P<0.05),而重度子痫前期合并代谢综合征组PPARγ表达弱于重度子痫前期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P<0.05);(3)重度子痫前期合并代谢综合征组PPARγ和MMP-9表达呈正相关(r=1.0,P>0.01)。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MMP-9、PPARγ表达下降,提示MMP-9、PPARγ可能与子痫前期发生密切相关。

    2009年03期 v.18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1 ]
  • PPARγ、MMP-9在子痫前期合并代谢综合征的表达

    杨秀华;尚涛;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受体γ(PPARγ)、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0例正常妊娠组、20例重度子痫前期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和20例重度子痫前期合并代谢综合征组患者胎盘组织中PPARγ、MMP-9的表达。结果:(1)重度子痫前期组MMP-9阳性表达明显弱于正常组(P<0.05);(2)重度子痫前期组PPARγ表达明显弱于正常组(P<0.05),而重度子痫前期合并代谢综合征组PPARγ表达弱于重度子痫前期不合并代谢综合征组(P<0.05);(3)重度子痫前期合并代谢综合征组PPARγ和MMP-9表达呈正相关(r=1.0,P>0.01)。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MMP-9、PPARγ表达下降,提示MMP-9、PPARγ可能与子痫前期发生密切相关。

    2009年03期 v.18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1 ]
  • RNA干扰技术抑制HLX1基因表达对滋养细胞生物学性能的影响

    高凌雪;刘海英;马玉燕;贾雪芹;

    目的:研究小分子干扰RNA(siRNA)技术抑制人类同源异型盒基因HLX1的表达对胎盘滋养细胞株HTR-8/SVneo细胞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常规体外培养HTR-8/SVneo细胞,设实验组(转染HLX1基因的特异性siRNA)、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siRNA)及空白对照组(除不含siRNA片段,余试剂与另两组相同)3组分别进行瞬时转染。用流式细胞术测定siRNA转染效率,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和蛋白印迹法测定转染后各组HTR-8/SVneo细胞中HL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MTT比色实验、Matrige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与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1)转染24h后测得siRNA转染效率达(86.3±2.6)%。(2)转染48h后HLX1 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77.0±1.2)%(P<0.01),转染72h后HLX1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82.6±1.2)%(P<0.01),与HLX1 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相一致。(3)转染HLX1 siRNA 24h后,HTR-8/SVneo细胞的增殖活性已受到抑制,转染72h后细胞增殖抑制最显著,抑制率达到(58.1±4.4)%(P<0.01)。(4)转染HLX1 siRNA后,HTR-8/SVneo细胞侵袭Matrigel基质胶的能力受到显著抑制,其穿膜细胞数为(29±3)个,与空白对照组(穿膜细胞数为[53±8]个)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LX1基因表达水平的下降可以显著抑制滋养细胞的增殖活性与侵袭能力;HLX1基因表达异常可能通过影响滋养细胞增殖、侵袭等过程参与IFGR、子痫前期等疾病的发生。

    2009年03期 v.18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2 ]
  • RNA干扰技术抑制HLX1基因表达对滋养细胞生物学性能的影响

    高凌雪;刘海英;马玉燕;贾雪芹;

    目的:研究小分子干扰RNA(siRNA)技术抑制人类同源异型盒基因HLX1的表达对胎盘滋养细胞株HTR-8/SVneo细胞生物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常规体外培养HTR-8/SVneo细胞,设实验组(转染HLX1基因的特异性siRNA)、阴性对照组(转染阴性对照siRNA)及空白对照组(除不含siRNA片段,余试剂与另两组相同)3组分别进行瞬时转染。用流式细胞术测定siRNA转染效率,应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和蛋白印迹法测定转染后各组HTR-8/SVneo细胞中HLX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MTT比色实验、Matrige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转染后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与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1)转染24h后测得siRNA转染效率达(86.3±2.6)%。(2)转染48h后HLX1 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77.0±1.2)%(P<0.01),转染72h后HLX1蛋白的表达水平下调(82.6±1.2)%(P<0.01),与HLX1 mRNA的表达水平下调相一致。(3)转染HLX1 siRNA 24h后,HTR-8/SVneo细胞的增殖活性已受到抑制,转染72h后细胞增殖抑制最显著,抑制率达到(58.1±4.4)%(P<0.01)。(4)转染HLX1 siRNA后,HTR-8/SVneo细胞侵袭Matrigel基质胶的能力受到显著抑制,其穿膜细胞数为(29±3)个,与空白对照组(穿膜细胞数为[53±8]个)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LX1基因表达水平的下降可以显著抑制滋养细胞的增殖活性与侵袭能力;HLX1基因表达异常可能通过影响滋养细胞增殖、侵袭等过程参与IFGR、子痫前期等疾病的发生。

    2009年03期 v.18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7 ] |[引用频次:2 ]
  • 卵母细胞滑面内质网聚集对早期胚胎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刘延荷;连方;张建伟;孙振高;王利红;

    目的:研究卵胞浆内精子注射(ICSI)周期卵母细胞滑面内质网(sER)聚集对早期胚胎体外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方法:99例患者ICSI治疗107个周期,于HCG日测定血清激素E2、P、LH浓度以及子宫内膜厚度。根据所获MⅡ期卵母细胞是否出现sER聚集分为A、B两组,A组为所获MⅡ期卵母细胞均未出现sER聚集周期共90例;B组为有至少一枚MⅡ期卵母细胞出现sER聚集周期,共17例。比较A、B两组HCG日E2、P、LH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治疗周期数、年龄、病程、Gn总量、Gn天数、获卵数、受精率、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周期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和原发、继发不孕患者比例的差异。并且对比B组sER聚集阳性[sER(+)]与sER聚集阴性[sER(-)]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可用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结果:B组HCG日E2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3141.18±604.47 vs 2635.12±825.46),而两组间P和LH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B组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A组(P<0.05,47.83%vs 57.67%),而B组Gn天数(P<0.01,13.35±1.66 vs 11.83±2.4)和流产率(P<0.05,100%vs 17.86%)均明显高于A组,两组在年龄、治疗周期数、病程、Gn总量、获卵数、受精率、可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种植率以及原发、继发不孕患者比例等各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B组sER(+)卵母细胞的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sER-卵母细胞(P<0.01,20.69%vs 52.9%),而受精率和可用胚胎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CSI周期卵母细胞sER聚集对早期胚胎体外发育及妊娠结局均有不良影响,sER聚集可能与HCG日高E2水平及长时间Gn刺激有关。

    2009年03期 v.18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5 ] |[引用频次:10 ]
  • 卵母细胞滑面内质网聚集对早期胚胎及妊娠结局的影响

    刘延荷;连方;张建伟;孙振高;王利红;

    目的:研究卵胞浆内精子注射(ICSI)周期卵母细胞滑面内质网(sER)聚集对早期胚胎体外发育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并分析其原因。方法:99例患者ICSI治疗107个周期,于HCG日测定血清激素E2、P、LH浓度以及子宫内膜厚度。根据所获MⅡ期卵母细胞是否出现sER聚集分为A、B两组,A组为所获MⅡ期卵母细胞均未出现sER聚集周期共90例;B组为有至少一枚MⅡ期卵母细胞出现sER聚集周期,共17例。比较A、B两组HCG日E2、P、LH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治疗周期数、年龄、病程、Gn总量、Gn天数、获卵数、受精率、可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周期临床妊娠率、种植率、流产率和原发、继发不孕患者比例的差异。并且对比B组sER聚集阳性[sER(+)]与sER聚集阴性[sER(-)]卵母细胞的受精率、可用胚胎率和优质胚胎率。结果:B组HCG日E2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3141.18±604.47 vs 2635.12±825.46),而两组间P和LH水平以及子宫内膜厚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B组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A组(P<0.05,47.83%vs 57.67%),而B组Gn天数(P<0.01,13.35±1.66 vs 11.83±2.4)和流产率(P<0.05,100%vs 17.86%)均明显高于A组,两组在年龄、治疗周期数、病程、Gn总量、获卵数、受精率、可用胚胎率、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种植率以及原发、继发不孕患者比例等各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B组sER(+)卵母细胞的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sER-卵母细胞(P<0.01,20.69%vs 52.9%),而受精率和可用胚胎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CSI周期卵母细胞sER聚集对早期胚胎体外发育及妊娠结局均有不良影响,sER聚集可能与HCG日高E2水平及长时间Gn刺激有关。

    2009年03期 v.18 193-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5 ] |[引用频次:10 ]
  • 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Meta分析

    李婷;裘佳敏;苗茂华;苏秀娟;段涛;

    目的:综合评价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应用Revman 4.2.10软件,对计算机检索后筛选出的5项随机对照研究采用固定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孕晚期注射HB IG组宫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RR=0.40,95%CI(0.30,0.54)]。结论: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地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

    2009年03期 v.18 197-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8 ] |[引用频次:6 ]
  • 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Meta分析

    李婷;裘佳敏;苗茂华;苏秀娟;段涛;

    目的:综合评价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应用Revman 4.2.10软件,对计算机检索后筛选出的5项随机对照研究采用固定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孕晚期注射HB IG组宫内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RR=0.40,95%CI(0.30,0.54)]。结论: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有效地阻断乙肝病毒宫内感染。

    2009年03期 v.18 197-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8 ] |[引用频次:6 ]
  • 荧光原位杂交与核型分析技术产前诊断非整倍体的对比研究

    王晨虹;周璐;李胜利;袁晖;

    目的:在羊水未培养细胞样本中建立并优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应用国产探针检测,探讨其诊断未培养羊水细胞非整倍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孕12~27周未培养羊水细胞进行FISH快速产前诊断,对5条染色体(X、Y、13、21和18号)进行检测。以细胞培养常规核型分析作为FISH检测结果的对照。结果:被检100例羊水未培养细胞均获得诊断结果,检测出7例非整倍体,FISH结果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应用国产探针行FISH诊断未培养羊水细胞非整倍体,实验方法成熟稳定,结果准确可靠,符合产前诊断要求,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2009年03期 v.18 2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7 ] |[引用频次:11 ]
  • 荧光原位杂交与核型分析技术产前诊断非整倍体的对比研究

    王晨虹;周璐;李胜利;袁晖;

    目的:在羊水未培养细胞样本中建立并优化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应用国产探针检测,探讨其诊断未培养羊水细胞非整倍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孕12~27周未培养羊水细胞进行FISH快速产前诊断,对5条染色体(X、Y、13、21和18号)进行检测。以细胞培养常规核型分析作为FISH检测结果的对照。结果:被检100例羊水未培养细胞均获得诊断结果,检测出7例非整倍体,FISH结果与核型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应用国产探针行FISH诊断未培养羊水细胞非整倍体,实验方法成熟稳定,结果准确可靠,符合产前诊断要求,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2009年03期 v.18 2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7 ] |[引用频次:11 ]
  • 中重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用两种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比较

    张岭梅;刘风华;黄青;龙晓林;许海燕;刘见桥;张伟良;杜红姿;石宇;

    目的:比较中重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用两种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结局。方法:将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以超长方案行IVF-ET的中重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52例为研究组,按1:2配对选择同期用长方案患者10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周期取消率、Gn起始剂量、Gn总量、获卵数、子宫内膜厚度、受精率、妊娠率、种植率、异位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两组周期取消率、获卵数、受精率、子宫内膜厚度、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Gn起始剂量及Gn总量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妊娠率及种植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重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行IVF-ET时,用超长方案比用长方案会增加Gn起始剂量及总量,且有提高妊娠率及种植率的趋势。

    2009年03期 v.18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8 ] |[引用频次:9 ]
  • 中重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用两种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比较

    张岭梅;刘风华;黄青;龙晓林;许海燕;刘见桥;张伟良;杜红姿;石宇;

    目的:比较中重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用两种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结局。方法:将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以超长方案行IVF-ET的中重型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52例为研究组,按1:2配对选择同期用长方案患者104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周期取消率、Gn起始剂量、Gn总量、获卵数、子宫内膜厚度、受精率、妊娠率、种植率、异位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两组周期取消率、获卵数、受精率、子宫内膜厚度、流产率及异位妊娠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Gn起始剂量及Gn总量均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妊娠率及种植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重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行IVF-ET时,用超长方案比用长方案会增加Gn起始剂量及总量,且有提高妊娠率及种植率的趋势。

    2009年03期 v.18 205-2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18 ] |[引用频次:9 ]
  • 子痫前期患者血管内皮祖细胞数量及生物学功能的变化

    周燕;邹丽;朱剑文;王娟;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患者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与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孕28~40周子痫前期孕妇、健康孕妇各20例,抽取外周静脉血20m l,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通过CD133/CD34双荧光标记及Ⅷ因子鉴定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数量,用MTT比色法、改良Boyden小室法、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分别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及黏附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孕妇相比,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明显减少(4.29%±1.21%vs15.32%±2.00%,P<0.01),其增殖能力(增殖率13.45%±1.68%vs 18.45%±1.67%)、迁移能力[迁移细胞(37.25±7.28)个/视野vs(67.10±9.55)个/视野]、黏附能力[黏附细胞(20.65±5.19)个/视野vs(34.40±6.72)个/视野]明显受损。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生物学功能减退。

    2009年03期 v.18 208-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9 ]
  • 子痫前期患者血管内皮祖细胞数量及生物学功能的变化

    周燕;邹丽;朱剑文;王娟;

    目的:观察子痫前期患者血管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与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孕28~40周子痫前期孕妇、健康孕妇各20例,抽取外周静脉血20m l,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单个核细胞,通过CD133/CD34双荧光标记及Ⅷ因子鉴定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数量,用MTT比色法、改良Boyden小室法、黏附能力测定实验,分别观察EPCs的增殖、迁移及黏附功能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孕妇相比,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明显减少(4.29%±1.21%vs15.32%±2.00%,P<0.01),其增殖能力(增殖率13.45%±1.68%vs 18.45%±1.67%)、迁移能力[迁移细胞(37.25±7.28)个/视野vs(67.10±9.55)个/视野]、黏附能力[黏附细胞(20.65±5.19)个/视野vs(34.40±6.72)个/视野]明显受损。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外周血EPCs数量减少、生物学功能减退。

    2009年03期 v.18 208-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9 ]
  • COX-1,COX-2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和脐带组织的表达

    杨艳峰;刘锡梅;罗霞;张建梅;于红风;于莎;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1(COX-1),环氧合酶-2(COX-2)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和脐带组织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子痫前期患者(轻度30例,重度20例)胎盘和脐带组织中COX-1,COX-2表达,2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结果:(1)COX-1、COX-2在轻、重度子痫前期组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1在重度子痫前期组和轻度子痫前期组中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OX-2重度子痫前期组与轻度子痫前期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1,COX-2参与了子痫前期胎盘螺旋小动脉和脐带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

    2009年03期 v.18 212-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6 ]
  • COX-1,COX-2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和脐带组织的表达

    杨艳峰;刘锡梅;罗霞;张建梅;于红风;于莎;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1(COX-1),环氧合酶-2(COX-2)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和脐带组织的表达,探讨它们在子痫前期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子痫前期患者(轻度30例,重度20例)胎盘和脐带组织中COX-1,COX-2表达,2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结果:(1)COX-1、COX-2在轻、重度子痫前期组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1在重度子痫前期组和轻度子痫前期组中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COX-2重度子痫前期组与轻度子痫前期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X-1,COX-2参与了子痫前期胎盘螺旋小动脉和脐带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过程。

    2009年03期 v.18 212-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6 ] |[引用频次:6 ]

消息

病例报告

短篇论著

综述

  • 羊水来源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刘慧;李亚里;

    羊水中含有来自胎儿的细胞。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孕中期羊水中分离培养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成为最常用的产前诊断技术。近年,有关羊水中干细胞的研究逐渐引起关注。由于羊水取材方便,对母婴创伤小,没有伦理学方面的限制,使羊水干细胞有希望成为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之一。有关羊水干细胞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对羊水干细胞的来源、培养方法、生物特性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2009年03期 v.18 226-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7 ] |[引用频次:1 ]
  • 羊水来源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刘慧;李亚里;

    羊水中含有来自胎儿的细胞。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孕中期羊水中分离培养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成为最常用的产前诊断技术。近年,有关羊水中干细胞的研究逐渐引起关注。由于羊水取材方便,对母婴创伤小,没有伦理学方面的限制,使羊水干细胞有希望成为理想的种子细胞来源之一。有关羊水干细胞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对羊水干细胞的来源、培养方法、生物特性及应用前景作一综述。

    2009年03期 v.18 226-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7 ] |[引用频次:1 ]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免疫

    张阳;苟文丽;

    免疫机制贯穿于妊娠始终,免疫失调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现对该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2009年03期 v.18 229-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3 ] |[引用频次:1 ]
  •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免疫

    张阳;苟文丽;

    免疫机制贯穿于妊娠始终,免疫失调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现对该病的免疫学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2009年03期 v.18 229-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3 ] |[引用频次:1 ]
  • 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诊治进展

    蔡美玲;祝亚平;万小平;

    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严重的远期并发症之一。由于其临床症状隐匿,容易误诊,导致子宫破裂、大出血和子宫切除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殖健康。近年关于CSP的诊断和处理方法不断有报道,综合各种方法之利弊,作者认为子宫楔形切除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其手术方式可选择经腹或腹腔镜手术。

    2009年03期 v.18 232-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593 ] |[引用频次:81 ]
  • 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诊治进展

    蔡美玲;祝亚平;万小平;

    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一种少见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严重的远期并发症之一。由于其临床症状隐匿,容易误诊,导致子宫破裂、大出血和子宫切除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殖健康。近年关于CSP的诊断和处理方法不断有报道,综合各种方法之利弊,作者认为子宫楔形切除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其手术方式可选择经腹或腹腔镜手术。

    2009年03期 v.18 232-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93 ] |[引用频次:81 ]
  • 胎儿非整倍体的产前快速诊断法

    严晓玲;段涛;

    检测非整倍体一直是产前诊断的重要部分。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是诊断染色体异常的金标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快速染色体异常检测法(RAD)可发现胎儿染色体数量异常。现介绍几种常规RAD方法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如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酶联聚合反应技术(PCR)等,并对这些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点及局限性进行讨论。

    2009年03期 v.18 235-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2 ]
  • 胎儿非整倍体的产前快速诊断法

    严晓玲;段涛;

    检测非整倍体一直是产前诊断的重要部分。细胞遗传学核型分析是诊断染色体异常的金标准,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快速染色体异常检测法(RAD)可发现胎儿染色体数量异常。现介绍几种常规RAD方法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如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酶联聚合反应技术(PCR)等,并对这些方法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点及局限性进行讨论。

    2009年03期 v.18 235-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4 ] |[引用频次:2 ]

临床经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