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北华,男,1961年8月,博士、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第一层级)、山东大学齐鲁医学杰出名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先后担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和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委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医学命审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主编。
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致力于妇科肿瘤临床诊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详细内容

论著

  • 800例女性阴道菌群分布调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谢灵遐;贾海军;胡丽娜;江咏梅;廖秦平;刘朝晖;樊尚荣;狄文;耿力;

    目的:探讨女性阴道的菌群分布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成都地区800例妇女的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测定pH值和检查白带清洁度。结果:正常女性阴道内乳酸杆菌培养阳性率为59.8%,其余几种主要的菌群及其培养阳性率分别为棒状杆菌(29.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0.6%),加德纳氏菌(18.1%),粪肠道球菌(18.4%),大肠埃希菌(8.9%)。50岁以下各组女性的阴道菌群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50岁以上各组妇女的乳酸杆菌显著降低(40.0%vs60.4%,P<0.05)。以pH≤4.5划分阴道正常和异常酸性环境,异常组乳酸杆菌的检出率明显少于正常组(34.4%vs66.2%,P<0.001),其他菌群检出率显著上升(P<0.02),加德纳氏菌的增加最为显著(35.6%vs13.7%,P<0.001)。白带清洁度异常组乳酸杆菌的检出率显著少于正常组(42.9%vs70.9%,P<0.001),加德纳氏菌检出率显著增加(36.4%vs7.2%,P<0.001),其余菌群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宫颈炎组与正常组相比,菌群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女性阴道内有多种菌群存在,优势菌为乳酸杆菌。阴道pH值升高、绝经期、白带清洁度异常会抑制乳酸杆菌生长,破坏阴道菌群的平衡,从而增加条件致病菌繁殖和阴道炎症发生的机会。

    2008年02期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阅读次数:308 ] |[下载次数:875 ] |[引用频次:70 ]
  • 宫颈细胞学检查为ASCUS的临床意义及处理探讨

    丘瑾;成佳景;吴逸;钱春妹;王光花;秦锦龙;童晓文;

    目的:探讨宫颈细胞学检查为ASCUS(不典型鳞状细胞-意义不明)的临床意义和处理方法。方法:2005年3月至2007年9月,对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妇科就诊的218例细胞学检查报告为ASCUS患者行阴道镜评估与镜下活检,其中100例患者同时进行了高危HPV-DNA检测。结果:218例ASCUS患者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发生率为49.54%,高级别CIN及浸润癌的发生率为17.43%,阴道镜拟诊≥CINⅡ40例,与病理结果相符29例,符合率72.5%(29/40)。高危HPV阳性组CIN检出率为66.67%,明显高于阴性组的36.96%。高级别CIN(CINⅡ、CINⅢ)17例中16例高危HPV-DNA检测阳性,仅1例CINⅡ为阴性。鳞癌3例,高危HPV检测均为阳性。结论:细胞学报告为AS-CUS时,阴道镜下病理活检结果相差大,而且可能是发现高度CIN的第一个信号,需引起重视。高危HPV-DNA检测是一种有效的ASCUS分流管理手段,能提高CIN的检出率。

    2008年02期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阅读次数:243 ] |[下载次数:285 ] |[引用频次:51 ]
  • 应用液体蛋白芯片飞行时间质谱系统研究卵巢癌的血清蛋白表达谱

    王静;张小为;袁杨;郭红燕;熊光武;于中连;张健;胡晓慧;殷汝雷;

    目的:应用液体蛋白芯片飞行时间质谱系统分析卵巢癌的血清蛋白质表达谱,寻找具有潜在诊断意义的血清标志物,以利于卵巢癌的早期诊断。方法:收集2组卵巢肿瘤患者(其中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20例、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9例)和1组正常人(10例)血清样本,经ClinProt磁珠纯化、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分析及ClinProTools生物信息学方法研究其血清蛋白表达谱。每组样品重复检测3次。结果:3组血清样品的蛋白丰度的平均变异系数(CV值),分别为0.151、0.246和0.147,证实该试验标准具有良好重复性。质荷比(m/z)为1451和2673的蛋白峰能较好地鉴别卵巢癌和非癌组。结论:液体蛋白芯片飞行时间质谱系统作为研究蛋白表达谱的工具,具有较好的重复性与精度,筛选得到的m/z为1451和2673的蛋白可能为潜在的卵巢癌肿瘤标志物。

    2008年02期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阅读次数:270 ] |[下载次数:363 ] |[引用频次:13 ]
  • MK因子在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王耀先;于辉;陈秀玮;娄阁;

    目的:探讨MK因子(中期因子)在宫颈癌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178例宫颈癌组织和7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MK因子的表达。结果:178例宫颈癌组织中,MK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1.57%,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组织的14.86%(P<0.001)。宫颈癌临床分期不同MK蛋白阳性表达率不同,临床Ⅰ期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临床Ⅱ~Ⅳ期(P<0.001)。宫颈鳞癌MK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腺癌(P<0.001),但与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123)。有盆腔淋巴结转移者MK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盆腔淋巴结转移者(P=0.026)。结论:MK因子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病理特征关系密切,可能成为一种有价值的肿瘤标志物,对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2008年02期 92-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阅读次数:190 ]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3 ]
  • 间皮素mRNA在子宫内膜癌的表达及意义

    张旻炜;戴淑真;毕淑娜;公莉;

    目的:研究间皮素mRNA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4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1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间皮素mR-NA的表达。结果:间皮素mRNA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2.9%(34/41)与78.6%(11/14),相对含量分别为74.95±22.34、54.45±9.01。子宫内膜癌组间皮素mRNA相对含量高于正常内膜组(P=0.005)。手术病理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及低分化组的子宫内膜癌间皮素mRNA相对含量分别高于手术病理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浅肌层浸润及高、中分化组(P分别为0.000、0.014、0.01和0.034),而与病理类型无关(P=0.219)。结论:间皮素mRNA过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转移有相关性,检测其表达有助于判断子宫内膜癌的恶性程度和评估预后。

    2008年02期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阅读次数:248 ] |[下载次数:96 ] |[引用频次:3 ]
  • 14-3-3γ在人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检测

    杨明丽;娄阁;王晶;

    目的:检测14-3-3γ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的表达,探讨在卵巢上皮性癌发病机理中14-3-3γ蛋白家族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14-3-3γ在15例正常卵巢组织和52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4-3-3γ mRNA在正常卵巢组织和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定位。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经过Mann-Whitney U检验,表明卵巢癌组的14-3-3γ mRN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14-3-3γ mRNA定位于卵巢癌细胞中,在正常卵巢组织中没有明显信号出现。结论:在人上皮性卵巢癌中,14-3-3γ转录上调,14-3-3γ mRNA定位于癌细胞。由此推测,14-3-3γ可能参与了人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

    2008年02期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阅读次数:250 ]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4 ]
  • p73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马水根;朱付凡;陶光实;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73在卵巢癌的表达及与上皮性卵巢癌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0例上皮性卵巢癌p73的表达,在手术的基础上,予以6个疗程以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分析其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结果:p73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化疗敏感性有关,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年龄和病理类型无关。p73在化疗敏感型的14例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率为88.89%,在化疗不敏感型的36例上皮性卵巢癌中表达率为35.48%,差异有显著性(P=0.000)。p73在不同病理分期和组织学分级的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性,在组织分化差及晚期病灶中表达率明显升高(P=0.004,P=0.005)。结论:卵巢癌p73表达变化可能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化疗敏感性有关。

    2008年02期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阅读次数:277 ] |[下载次数:143 ] |[引用频次:1 ]
  • 磷酸化蛋白激酶B和p27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

    乔玉环;文政芳;郭瑞霞;侯艺芳;陈志华;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和p27蛋白的表达及其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1例宫颈癌组织,3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PKB蛋白和P27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它们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P-PKB的阳性表达率(74.5%)明显高于CIN组(52.8%)和正常宫颈组(15%)(P<0.05),P-PKB蛋白的表达随宫颈癌分化程度下降、临床分期升高而升高(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癌(P<0.05)。p27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9.0%)明显低于CIN组(80.1%)和正常宫颈组(90.0%)(P<0.05),p27蛋白的表达随宫颈癌分化程度下降、临床分期升高而降低(P<0.05),在无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者(P<0.05)。宫颈癌中P-PKB蛋白表达与p27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326,P<0.05)。结论:P-PKB蛋白在宫颈癌中过表达,p27蛋白在宫颈癌中表达明显降低,与P-PKB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PKB蛋白可能通过抑制p27蛋白的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2008年02期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3K]
    [阅读次数:180 ] |[下载次数:148 ] |[引用频次:5 ]
  • 联合应用沙利度胺和脂质体阿霉素治疗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和腹膜癌的初步研究

    郭红燕;Nelson N.Teng;John K.Chan;Amreen Husain;Deirdre Stieglitz;Jonathon S Bereck;

    目的:评价联合应用沙利度胺与脂质体阿霉素治疗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和腹膜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将9例经手术和术后泰素+卡铂化疗后复发患者纳入本研究。每4周予以脂质体阿霉素30~50mg/m2化疗,共3~8个疗程;同时每日予以沙利度胺100~300mg,其剂量从100mg/d开始,此后每2周增加50~100mg。通过体检、影像学检查和测定CA125水平评价治疗效果。结果:9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6岁(35~81岁),FIGO分期为ⅢB~Ⅳ期。本次化疗的中位疗程数是6个疗程。中位随访时间为18.5个月。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疲劳(55.6%)和神经系统症状(55.6%)。3例患者出现Ⅲ度副反应,1例为无力、1例过敏性皮疹和1例末梢神经感觉异常。根据RECIST标准评价有病灶的6例患者疗效,2例部分缓解,2例治疗中疾病无进展,1例病情进展,1例失访。另有2例CA125升高的患者,在联合化疗3~4个疗程后CA125水平降低50%以上。1例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化疗的患者治疗后随访36个月无肿瘤复发迹象。在随访的8例患者中,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为6.5个月(0~36个月);中位总的生存时间为20.5个月(8~36个月)。结论:联合应用沙利度胺与脂质体阿霉素治疗复发性卵巢上皮性癌具有可接受的毒副作用,同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2008年02期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阅读次数:260 ] |[下载次数:252 ] |[引用频次:10 ]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及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的研究

    张文娟;于新艳;

    目的:检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探讨APN与胰岛素抵抗(IR)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于月经周期第3~5天行75g糖耐量实验(OGTT实验),分别测定0h、1h、2h的血糖(FPG、PG1h、PG2h)、胰岛素(FINS、INS1h、INS2h)和脂联素(FAPN、APN1h、APN2h)。PCOS患者给予达英-353个周期联合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PCOS组与对照组均表现为肥胖组APN水平低于非肥胖组,且PCOS组中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的AP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PCOS组中肥胖组与非肥胖组的FINS、INS1h、INS2h、AUCins及HOMA-IR均高于对照组,且肥胖PCOS组高于非肥胖PCOS组(P<0.05);(3)PCOS组经二甲双胍联合达英-35治疗后FINS、INS1h、INS2h、AUCins、HOMA-IR均降低(P<0.05),而APN水平明显升高;(4)相关性分析表明,PCOS患者APN水平与FINS、INS1h、INS2h、FPG、AUCins、HOMA-IR和BMI均呈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PN与FINS、HOMA-IR的相关性最显著。结论:PCOS患者APN水平显著降低与IR密切相关。

    2008年02期 113-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阅读次数:279 ] |[下载次数:193 ] |[引用频次:9 ]
  • 盆底重建手术保留子宫效果的初步评价

    梁华茂;韩劲松;张坤;朱馥丽;

    目的:初步评价保留子宫的盆底重建手术的效果。方法:2007年2月至9月我科开展了以网片添加为主的盆底重建手术,盆腔脏器脱垂按POP-Q分期为Ⅲ~Ⅳ期,除外阴道穹隆脱垂者。术前行盆腔检查、B超及TCT排除子宫附件器质性病变。切除子宫组(CH组)11例,保留子宫组(UC组)13例。术后定期复查。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CH组平均年龄64.82±8.29岁,UC组为70.92±6.89岁,P=0.057。CH组和UC组术前Aa、Ba、C、D、Ap、Bp各点POP-Q数值无统计学差异。UC组手术时间95.77±35.05min,显著短于CH组的151.36±29.42min(P=0.000),UC组术中出血为110.77±112.21ml,明显少于CH组的241.82±234.34m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7)。平均住院日、术后体温、应用抗生素时间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POP-Q各组数值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近期效果显著。术后复查上述各点均值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改善患者盆腔脏器脱垂效果相似。随访2~9月,平均4.2个月,随访率100%。CH组术后近期主观治愈率100%,客观治愈率90.9%,复发率9.1%(1/11)。UC组主客观治愈率均为92.31%,复发率7.69%(1/13)。无感染和网片暴露及侵蚀发生。结论:盆底重建手术时保留子宫对维持盆底结构稳定具有一定的意义,近期效果与切除子宫组相似,手术时间短,有利于降低高龄妇女围手术期的风险。但需要观察长期疗效、远期并发症以及对性生活的影响。

    2008年02期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阅读次数:285 ]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28 ]
  •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磁共振表现

    王颖颖;秦文;李传福;

    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的磁共振(MR)表现。方法:回顾分析11例经临床、诊断性刮宫或手术病理证实GTT的MR图像,分析平扫(包括T1WI、T2WI、T2*WI)及增强MR表现。结果:8例病变位于宫腔内,均累及肌层,1例宫腔内呈"葡萄"状改变,6例肌层呈"蜂窝"状改变,1例同时呈宫腔内"葡萄"状及肌层"蜂窝状"改变;3例累及宫旁组织。病变均表现为等或长T1、混杂T2信号,6例见长T1、长T2信号坏死改变,T2*WI均显示数量不等的低信号出血灶。联合带均中断或边界不清。11例均见宫旁或子宫肌层内血管不同程度的迂曲扩张。动态增强扫描病变早期即有明显强化。GTT可合并双侧卵巢黄素化囊肿,呈长T1、长T2信号,内有多个分隔,T2*WI亦显示低信号出血灶,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结论:GTT病变多位于子宫肌层,伴有联合带中断、边界不清及宫旁或肌层血管迂曲扩张,病变呈"葡萄"状或"蜂窝"状改变为特征性表现,动态增强扫描早期即有明显强化,可合并双侧卵巢黄素化囊肿。

    2008年02期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6K]
    [阅读次数:288 ] |[下载次数:255 ] |[引用频次:6 ]
  • HLA-G在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表达的实验性研究

    王琳;董建春;汪运山;栾英姿;徐淑媛;

    目的:检测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人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cocyte antigen-G,HLA-G)的表达。方法: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免疫细胞化学法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HLA-G的表达,以绒毛膜癌细胞株JEG-3中HLA-G的表达为阳性对照。结果:(1)免疫细胞化学显色显示SKOV-3细胞膜及细胞浆内均有HLA-G的表达;(2)RT-PCR结果表明,SKOV-3细胞中有HLA-G mRNA表达;(3)流式细胞术结果提示,SKOV-3细胞中HLA-G阳性率是33.77%。结论:卵巢癌细胞株SKOV-3中HLA-G mRNA及HLA-G蛋白表达为阳性。

    2008年02期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阅读次数:240 ]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3 ]

消息

病例报告

短篇论著

综述

  • 宫颈上皮内瘤变锥切术后复发因素的研究进展

    杨烨;祝亚平;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浸润性宫颈癌的癌前病变,由于发病年龄年轻化,治疗多采用保留生育功能的宫颈锥切术,但术后有较高复发率,其原因可能有生物学因素,如HPV病毒和HIV病毒感染、锥切术标本切缘阳性和切缘细胞核变化、宫颈腺体受累、巨噬细胞浸润、行为因素如吸烟及患者年龄等。

    2008年02期 137-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阅读次数:247 ] |[下载次数:227 ] |[引用频次:10 ]
  •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的组织选择性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蒋莉;张绍芬;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ERM)是一类结构多样的化合物,能在不同组织发挥不同的雌激素激动或拮抗作用。其选择性作用机制与自身分子结构、雌激素受体、共调节蛋白以及非基因效应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目前仍未完全明确。因雷洛昔芬在骨和心血管组织中表现为雌激素激动作用,在子宫和乳腺组织表现为雌激素拮抗作用,受到了关注,而它在脑、前列腺等组织中的作用尚待研究。现对SERMs的选择性作用机制,以及在骨、子宫、乳腺、心血管、脑、前列腺组织的选择性作用做一综述,重点介绍雷洛昔芬。

    2008年02期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阅读次数:229 ] |[下载次数:717 ] |[引用频次:15 ]
  • 应用表观遗传学位点检测孕妇血浆中的胎儿DNA

    李勤;胡振林;惠宁;

    随着对遗传病分子基础认识的不断深入和检测特异基因突变技术能力不断提高,为以DNA检测为基础的产前诊断提供了理论和技术基础,对胎儿DNA进行遗传分析已成为常规检测手段。传统的产前诊断中获取胎儿组织样本的方法包括羊膜腔穿刺、绒毛膜取样、脐带取血等,这些方法均有创伤性,对胎儿和孕妇都有一定的危险性。近年孕妇外周血中胎儿DNA的发现开创了非侵入性产前诊断的可能性,同时母体血浆中相对高纯度和相对浓缩胎儿DNA技术发展促进了非侵入性产前诊断的临床应用。但是,区分孕妇血浆中的母体DNA和胎儿DNA是关键,目前已发现有印迹基因、胎盘组织特异性表达基因和病理情况下胚胎组织基因组特异性甲基化基因,这3类基因位点均可用于区分检测孕妇血浆中的母体DNA和胎儿DNA。

    2008年02期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阅读次数:206 ] |[下载次数:252 ] |[引用频次:2 ]

技术交流

临床经验交流

临床病例讨论

会议征文

英文稿

  • Risk factors for 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in infertile women:possible association with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Objective:Endometrial hyperplasia is considered as a precursor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in which oncogenic potential is low in hyperplasia without atypia,but high in atypical hyperplasia.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for 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in infertile women.Methods:Fifty four infertile women with endometrial hyperplasia,which were selected from a large cohort of 2 098 women who desired for the future childbearing in our center,were diagnosed by hysteroscopy with directed biopsies or dilation and curettage (D&C),including 44 with hyperplasia without atypia,10 with atypical hyperplasia.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recorded in terms of age,body mass index (BMI),parity,insulin resistance,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Statistical comparison was made between women with hyperplasia without atypia and atypical hyperplasia.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employed to assess the contribution of PCOS,obesity and insulin resistance to atypical hyperplasia.Results:The incidence of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in infertile women was 2.57% (54/2098),which included 10 women (0.48%) were diagnosed as atypical hyperplasia.PCOS in women with atypical hyperplasia (70%,7/10)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hyperplasia without atypia (27.27%,12/44).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PCOS contributed maximally to 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in infertile women.Conclusion:PCOS is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in women with infertility.The infertile women with PCOS are at an increased risk for atypical endometrial hyperplasia and endometrial cancer.

    2008年02期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阅读次数:160 ]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