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北华,男,1961年8月,博士、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第一层级)、山东大学齐鲁医学杰出名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先后担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和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委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医学命审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主编。
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致力于妇科肿瘤临床诊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详细内容

  • 女性生殖道感染的诊断与处理

    薛凤霞;李小平;李志英;狄文;殷霞;樊尚荣;张洪文;王建六;刘全忠;王千秋;

    2006年01期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2K]
    [阅读次数:2181 ] |[下载次数:2500 ] |[引用频次:151 ]
  • 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与健康妇女阴道乳杆菌生态学特征的比较

    刘佳明;孙晶;袁杰利;康白;

    目的:观察健康妇女与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内乳杆菌属内各种乳杆菌在阴道中分布的差异。方法:利用微生态学研究方法,调查45例健康妇女和40例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乳杆菌的分布,鉴定阴道内乳杆菌,比较阴道乳杆菌产生过氧化氢的能力。结果:健康妇女阴道内乳杆菌检出率和平均活菌数量对数值明显高于细菌性阴道病患者(P<0.01),健康妇女阴道内优势乳杆菌是嗜酸乳杆菌(35%,7·68±1.41)、德氏乳杆菌(7·5%,8.06±0.83)和乳酸乳杆菌(7·5%,8.07±1·51),其大多数产生H2O2能力较强;健康妇女阴道内产H2O2乳杆菌的分离率明显高于细菌性阴道病患者(P<0.01)。结论:H2O2阳性的乳杆菌是健康妇女阴道乳杆菌的重要成员,在防治细菌性阴道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2006年01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阅读次数:936 ] |[下载次数:345 ] |[引用频次:38 ]
  • 恶性淋巴瘤累及卵巢破裂1例

    满玉晶;杨新鸣;侯丽辉;吴效科;

    2006年01期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阅读次数:827 ] |[下载次数:89 ] |[引用频次:0 ]
  •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陈芳;薛凤霞;陈轶群;刘萍;

    目的: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230例阴道假丝酵母菌培养阳性者及200例真菌培养阴性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VVC主要发生于性活跃期育龄妇女,平均年龄31.01±8.43岁。单纯性VVC多见,占64.7%(149/230),复杂性VVC占35·3%(81/230)。外阴瘙痒、白带增多、性交痛是VVC的主要症状(OR分别为158.35、16.88、32.59,95%CI分别为68.38~366.73、6.03~47.28、5.97~177.90)。VVC的相关危险因素有口交、非月经期护垫的应用、口服避孕药、既往有VVC病史、抗生素应用(OR分别为5.85、12.05、1.41,6.47,4.07;95%CI分别为2.82~12.14,5.39~26.98,0.71~2.79,3.51~11.98,1.35~12.27);避孕套的应用是保护性因素(OR=0.67,95%CI0.58~0.79)。58.7%VVC阴道pH值通常在正常范围内(3.8~4.5),92.6%的患者阴道清洁度通常为Ⅰ度~Ⅱ度。结论:VVC主要发生于性活跃期育龄妇女,以单纯性VVC多见。VVC阴道pH值通常在正常范围内,清洁度一般在Ⅰ度~Ⅱ度。口交、非月经期护垫的应用、避孕药的应用、既往有VVC病史、抗生素的应用是VVC发生的高危因素。避孕套的应用是VVC的保护性因素。

    2006年01期 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阅读次数:1072 ] |[下载次数:304 ] |[引用频次:33 ]
  • 孕早期子宫颈管脱落滋养细胞的收集与影响因素探讨

    乔云波;史桂芝;王今锦;孟静;孙晓荣;吴蔚;刘丹茹;

    目的:探讨孕早期子宫颈管脱落滋养细胞的收集与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的孕早期无创性产前诊断奠定基础。方法:从早孕妇女的宫颈管获取脱落的滋养细胞并探讨影响因素。结果:双取器宫颈管毛刷法获取的阳性率最高;孕5~7周是取材较适宜的时间;妊娠囊下缘至宫颈内口的距离对获取的滋养细胞影响较小。结论:孕早期获取宫颈管脱落滋养细胞是可行的;取材工具,取材孕周对获取孕早期脱落滋养细胞有一定的影响。

    2006年01期 2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阅读次数:1172 ] |[下载次数:119 ] |[引用频次:7 ]
  • 消息

    2006年01期 27+31+4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阅读次数:446 ]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 Genistein对人卵巢癌细胞系TC-1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的研究

    田爽;辛晓燕;黄艳红;胡学昱;袁鹏;张潍;

    目的:研究植物雌激素染料木黄酮(genistein)对人卵巢癌细胞系TC-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和凋亡的诱导作用,探讨其抗癌作用的机制。方法:应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genistein对TC-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电镜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定量分析凋亡,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确定凋亡。结果:TC-1细胞经不同浓度genistein处理后,细胞生长明显受到抑制,且这种抑制作用呈时间及浓度依赖性,5mg/L和10mg/L genistein作用72h后,抑制率分别达到89·84%和97·99%。genistein阻断TC-1细胞生长于G2/M期,在G0/G1前出现典型的亚二倍体凋亡峰,且凋亡呈时间依赖性。电镜观察到用药后凋亡细胞典型的形态学特征。DNA凝胶电泳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特异的DNA梯形带。结论:genistein对TC-1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及浓度依赖性,并诱导其发生凋亡。

    2006年01期 28-3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5K]
    [阅读次数:1117 ] |[下载次数:118 ] |[引用频次:1 ]
  • p27~(kip1)和p57~(kip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

    郭伟平;王泽华;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调控抑制因子p27~(kip1)和p57~(kip2)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p27~(kip1)和p57~(kip2)在48例宫颈癌(宫颈癌组)、1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正常组)中的表达。结果:p27~(kip1)和p57~(kip2)在宫颈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0%和20·83%,显著低于正常组和CIN组(P<0·01,P<0·01),而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7~(kip1)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1);p57~(kip2)表达与宫颈癌病理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有关(P<0·05,P<0·05);两者均与临床分期、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无关(均P>0·05)。p27~(kip1)与p57~(kip2)表达呈极显著正相关(r=0·621,P<0·01)。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宫颈癌患者生存时间与p27~(kip1)及p57~(kip2)阳性表达有关(P<0·05,P<0·01)。结论:p27~(kip1)和p57kip2的低表达或缺失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与预后不良有关。

    2006年01期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阅读次数:994 ]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4 ]
  • 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基因型的检测

    洪蝶;吕卫国;叶枫;陈怀增;谢幸;

    目的:了解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率及其基因型的分布。方法:用PCR-RFLP法检测239例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患者HPV感染并进行分型。先用PGMY09/11共同引物扩增生殖道粘膜型HPV L1区的高度保守区,然后联合使用RsaⅠ、MseⅠ、PstⅠ和HaeⅢ4个限制性内切酶对阳性PCR产物进行酶切,利用不同的酶切片段鉴定HPV的基因型。结果:在239例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患者中共检出205例(85·8%)HPV感染,其中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CINⅡ~Ⅲ)和宫颈癌中HPV感染率分别是66·7%,89·9%和9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中共检出22型HPV,其中主要基因型及其感染率分别是HPV16(45·6%)、58(12·1%)和52(6·3%)。结论:宫颈癌及上皮内瘤变中HPV感染的基因型至少可达22型,其中以HPV16、58和52为最常见。

    2006年01期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阅读次数:1036 ] |[下载次数:160 ] |[引用频次:24 ]
  • 不同部位子宫内膜异位症与血清CA125水平的关系

    黄坚;石一复;

    目的:探讨血清CA125水平与不同部位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手术或腹腔镜确诊的内异症患者63例和排除内异症的对照组30例,按内异症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3组:Ⅰ组(卵巢内异组)34例;Ⅱ组(阴道直肠隔内异组)15例;Ⅲ组(腹壁切口内异组)14例。Ⅳ组为对照组,系临床和病理检查排除了内异症的健康者。术前采取空腹静脉血,用化学发光法测定各组血清中CA125水平。结果:(1)卵巢内异组、阴道直肠内异组的血清CA125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腹壁切口内异组CA125水平显著低于卵巢内异组(P<0·05),而与阴道直肠隔内异症组、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以血清CA125≥35U/ml为临界值,CA125诊断各组内异症的敏感性分别为:卵巢内异症52·94%,阴道直肠内异症40·00%,腹壁切口内异症21·43%。诊断特异性为96·67%。结论:CA125在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方面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并不是敏感指标。单凭血清CA125不能鉴别不同部位的子宫内异症。

    2006年01期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阅读次数:925 ] |[下载次数:387 ] |[引用频次:34 ]
  • 宫颈癌新辅助动脉化疗的临床和病理学观察

    赵恩锋;宋磊;王茂强;石怀银;才金华;于洁;

    目的:观察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动脉化疗(NAIC)对宫颈癌手术或放疗前的治疗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对58例FIGOⅠb2~Ⅳa期宫颈癌进行NAIC,化疗方案为长春新碱(VCR,1.4mg/m2)+丝裂霉素C(MMC,10mg/m2)+顺铂(CDDP,80mg/m2)。经盆腔检查、影像学方法及病理检查判定疗效,并分析影响NAIC疗效的临床和病理因素。结果:58例宫颈癌患者共进行81次NAIC(39例1次,18例2次,2例3次),临床总有效率81.0%(其中CR14例,PR33例)。在有宫旁浸润的36例中,31例NAIC后宫旁浸润消失或显著减轻,重获手术机会;5例宫旁浸润改善不明显行放疗。经NAIC后手术的53例中,5例鳞癌患者经病理切片检查未见癌细胞,达病理完全缓解(pCR)。统计学分析提示,肿瘤体积是影响NAIC对宫颈癌疗效的重要因素,肿瘤体积大于80cm3的宫颈癌对NAIC的疗效较差。58例患者随访6~67个月(中位19个月)8例复发。53例手术患者的中位无瘤生存期(DFS)为46个月。结论:以顺铂为基础的NAIC对宫颈癌根治性手术或放疗前具有较好的缩减肿瘤的效果。

    2006年01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阅读次数:1042 ]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8 ]
  • 外源性FHIT基因表达对顺铂诱导宫颈癌SiHa细胞凋亡的影响

    李燕雄;陈忠东;

    目的:探讨外源性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表达与顺铂(cisplatin,DDP)是否可协同促进宫颈癌SiHa细胞的凋亡。方法:重组质粒PRcC-MV-FHIT(A组)及空质粒PRcCMV(B组)分别转染无内源性FHIT蛋白表达的SiHa细胞(未转染SiHa细胞为C组),Western Blot检测外源性FHIT蛋白的表达,使用不同浓度的顺铂分别处理各组细胞,通过AO-EB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顺铂处理后各组细胞的凋亡。结果:顺铂处理48h后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重组质粒+DDP2.0μg/ml、未转染细胞+DDP2.0μg/ml及未用顺铂处理的重组质粒组凋亡率分别为51.03%、20.58%、22.07%,重组质粒+DDP组细胞凋亡更明显(重组质粒+DDP2.0μg/ml组与未转染细胞+DDP2.0μg/ml及未用顺铂处理的重组质粒组相比P<0.01),AO-EB染色亦见顺铂处理的重组质粒组凋亡细胞明显增多。结论:外源性FHIT基因表达与顺铂协同促进SiHa细胞凋亡,为基因治疗与化疗联合治疗宫颈癌提供理论基础。

    2006年01期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K]
    [阅读次数:1094 ] |[下载次数:131 ] |[引用频次:7 ]
  • 笑气分娩镇痛对产妇及脐血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白雪梅;任慕兰;盛明秀;张凤娟;李莹;张君秋;白秀花;

    目的:观察笑气镇痛分娩对产妇及脐血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随机将临产产妇分成笑气镇痛组(观察组)和非镇痛组(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宫口开大3cm时吸入50%笑气和50%氧气的混合气体镇痛,对照组则采用心理安慰、宫缩期按摩子宫等方法减轻产痛。观察比较两组产痛程度、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等。胎儿娩出后立即分别抽取脐静脉血和产妇末梢静脉血,检测血液流变学。结果:观察组的阵痛强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笑气镇痛分娩可以明显缩短产程的活跃期和总产程(P<0·05);对产妇血流变各指标无明显影响(P>0·05);可明显降低脐静脉血血流变的各项指标(P<0·01),降低其血液粘稠度。结论:笑气分娩镇痛效果明显并能有效地改善脐静脉血液流变学,从而有利于胎儿血液供应,而且对母体血液流变学无不良影响。

    2006年01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阅读次数:927 ]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7 ]
  • 低分子肝素治疗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效果的研究

    徐永萍;刘立新;潘因;马德美;杨勇霞;亓向群;邱健青;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应用不同剂量低分子肝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重度子痫前期62例分为3组:A组(大剂量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5000U/d;B组(小剂量组),加用低分子肝素2500U/d;C组,常规治疗组。通过临床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的变化判断各治疗组的治疗效果及对母儿的影响。结果:3组患者纳入研究时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加用低分子肝素组(A、B两组)的临床疗效评分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C组)(13·43±2·75,11·95±3·46vs9·43±3·81(P<0·05));A组的平均得分高于B组,但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P>0·05);3组孕妇的肝肾功能、胎儿宫内状况、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量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有助于改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治疗效果;低分子肝素对母儿安全。

    2006年01期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阅读次数:1110 ] |[下载次数:313 ] |[引用频次:28 ]
  • IVF-ET周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卵泡液及血清抵抗素水平的研究

    胥玉梅;张梅心;陈子江;李娟;董云玲;刘锦云;张丽红;王卫平;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卵泡液及血清的抵抗素水平、抵抗素与PCOS表现型的相关关系,以及抵抗素对P-COS妇女的卵子发育与成熟及临床妊娠的影响。方法:选择IVF-ET治疗的不孕妇女82例分为3组:第1组为PCOS肥胖组(BMI>24kg/m2)32例,第2组为PCOS非肥胖组(BMI≤24kg/m2)30例,第3组为非PCOS不孕患者作为对照组20例。在超促排卵周期的取卵日留取外周血和卵泡液,离心(2000r/min,5min)后取上清密封保存于-20℃待测。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卵泡液内抵抗素的水平,分析抵抗素水平与PCOS及其表现型的相关关系,同时比较各组间的获卵数、卵裂数、受精率、植入率、临床妊娠率及流产率。结果:PCOS肥胖组血清抵抗素水平明显高于其它两组(P<0·001),3组的卵泡液内抵抗素水平无差异(P>0·05),3组中卵泡液内的抵抗素水平明显低于血清内的抵抗素水平(P<0·001);PCOS患者的临床妊娠结果与抵抗素无关;1、2组的获卵数、卵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COS组的受精率比非PCOS组低(P<0·05),但是1组与2组间无差异(P>0·05)。3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使用促性腺激素支数以及植入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PCOS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高低与BMI呈正相关,而卵泡液中的抵抗素水平与BMI无明显相关性。抵抗素在PCOS患者的IVF-ET治疗周期及治疗结局中可能不起作用。

    2006年01期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阅读次数:1118 ] |[下载次数:218 ] |[引用频次:7 ]
  • 子宫浆膜海绵状血管瘤1例

    陶珍桂;王俊;

    2006年01期 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阅读次数:582 ]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 卵巢癌蛋白质组学研究进展

    穆玉兰;刘鸣;温泽清;

    蛋白质组学是一门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分析细胞内动态变化的蛋白质组成成份、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了解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与联系,在整体水平上研究蛋白质的组成与调控活动规律的学科。其核心技术包括双向电泳、质谱分析、微阵列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它在寻找卵巢肿瘤新标志物,探讨疾病机制等方面已有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006年01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阅读次数:1007 ] |[下载次数:280 ] |[引用频次:2 ]
  •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卵泡发育异常

    邵华;侯丽辉;吴效科;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及病理生理尚有争议。目前的研究认为,PCOS是卵巢病变。PCOS的卵泡发育异常表现有:(1)早期卵泡发育过多;(2)卵泡停滞。引起卵泡过多的因素为卵巢内雄激素过多。卵泡停滞是指无优势卵泡选择。实验证明,卵泡停滞的状态是可以逆转的。优势卵泡的选择与月经前FSH升高,局部的正性、负性选择因子,LH的过早作用及高胰岛素血症和(或)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PCOS卵泡发育异常表现的两个方面实际上可以全部归结为过多的早期卵泡生长,因为卵泡发育停滞可能是卵泡过多的结果。

    2006年01期 64-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阅读次数:1099 ] |[下载次数:623 ] |[引用频次:22 ]
  • 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比较

    刘月旺;禇淑华;余梅;

    2006年01期 67-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阅读次数:1123 ] |[下载次数:71 ] |[引用频次:17 ]
  • 应用射频子宫内膜剥离术治疗月经过多的临床观察

    施永鹏;朱丽华;杨波;

    2006年01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阅读次数:1990 ]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4 ]
  • 血清D-二聚体测定对诊断胎盘早剥的应用价值

    罗远材;

    2006年01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阅读次数:896 ] |[下载次数:165 ] |[引用频次:19 ]
  • 卵巢甲状腺肿2例并文献复习

    王艳艳;尹福波;焦琦琦;

    2006年01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阅读次数:903 ] |[下载次数:82 ] |[引用频次:6 ]
  • 宫颈原发滋养细胞肿瘤2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王丽娜;韩劲松;王伽略;

    2006年01期 73-7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7K]
    [阅读次数:879 ] |[下载次数:133 ] |[引用频次:1 ]
  • 剖宫产切口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分析

    龚时鹏;余艳红;陈莉;

    2006年01期 7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阅读次数:1040 ] |[下载次数:117 ] |[引用频次:32 ]
  • 卵巢妊娠22例临床分析

    吴敏姣;

    2006年01期 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阅读次数:777 ]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 斯帕丰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人工流产镇痛的临床观察

    卢培玲;王世红;

    2006年01期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阅读次数:787 ]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9 ]
  • 残留卵巢综合征中残留卵巢癌病例的临床分析

    吴震溟;狄文;

    2006年01期 79-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阅读次数:923 ]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9 ]
  • 《现代妇产科进展》稿约

    2006年01期 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阅读次数:642 ] |[下载次数:138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