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庆蕾,孟力,王世宣,王常玉,芦运萍,张阿丽,李静,马丁
目的 :筛选高频转移卵巢恶性肿瘤细胞 ,研究不同转移潜能的细胞和nm2 3的相关性 ,为系统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反复动物接种和体外培养 ,观察动物肺转移状况 ,筛选高频转移细胞株 ,比较原发肿瘤和转移肿瘤的特征 ,并应用Northern blot测定各类肿瘤细胞nm2 3mRNA表达水平。结果 :8株卵巢恶性肿瘤细胞中 4株有较高转移潜能。多次培养接种可筛选出高频转移细胞亚群。各类细胞nm2 3mRNA表达水平与肿瘤转移特性呈负相关。结论 :肿瘤转移趋势在不同肿瘤种类及细胞亚群中有明显差异 ,这种差异是由基因分子水平决定的 ,同时也可能决定预后和转归
2003年03期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阅读次数:1107 ] |[下载次数:78 ] |[引用频次:8 ] - 戴凌,崔英,黄兴华,余龙
目的 :研究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Aurora Ipl1激酶 1(AIK1)mRNA的表达 ,探讨AIK1基因与卵巢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 2 7例卵巢恶性肿瘤、15例卵巢良性肿瘤或瘤样病变、12例正常卵巢组织中AIK1mR NA。结果 :AIK1mRNA在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卵巢良性病变 (P <0 .0 5 )及正常组织 (P <0 .0 5 )。AIK1mRNA的表达与年龄、组织学类型、分期、腹水等无关 (P >0 .0 5 )。结论 :卵巢恶性肿瘤中AIK1mRNA表达上调 ,提示AIK1基因与卵巢癌发生有关
2003年03期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阅读次数:952 ] |[下载次数:66 ] |[引用频次:0 ] - 郭秀芳,李桂娟,辛秀芳,陈桂玲,史兰美2003年03期 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阅读次数:847 ]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 张殊,林其德,狄文
目的 :研究原发卵巢上皮癌 (POEC)中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 (BRMS1)和运动相关蛋白 (fascin)基因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检测 2 5份正常卵巢、15份良性卵巢上皮瘤、2 8份卵巢上皮癌及 15份卵巢癌盆、腹腔种植转移灶中BRMS1和fascin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 :(1)BRMS1基因表达 :在POEC为 0 .4 73± 0 .179,明显低于正常卵巢和良性上皮瘤组 (P <0 .0 5 ) ;在III、IV期 (晚期 )卵巢癌原发灶中的表达显著低于I、II期 (早期 ) (P =0 .0 12 ) ,在腹腔脱落细胞阳性患者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阴性者 (P =0 .0 4 3) ;(2 )fascin基因表达 :在POEC为 0 .94 1±0 .2 87,明显高于良性上皮瘤的 0 .382± 0 .0 4 6(P <0 .0 0 1) ;其表达与分期有关 ,在III、IV期卵巢癌原发灶中的表达显著高于I、II期 (P =0 .0 2 ) ;(3)fascin/BRMS1的相对光密度值(ROD)比值随肿瘤转移增加。结论 :BRMS1和fascin基因表达与卵巢上皮癌转移密切相关 ,其中fascin/BRMS1的ROD比值可成为提示卵巢癌有转移的指标
2003年03期 167-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阅读次数:959 ] |[下载次数:204 ] |[引用频次:49 ] - 李娟清,石一复,周怀君,周彩云,陈晓端
目的 :探讨MMP 9和TIMP 1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2 5例卵巢上皮性肿瘤及 7例正常卵巢组织中MMP 9和TIMP 1的表达。结果 :MMP 9在交界性 (5 .4 0± 2 .2 8)和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 (6.88± 2 .0 9)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 (3.80± 1.5 6)和正常卵巢组织 (2 .69± 1.19) (P <0 .0 1) ;TIMP 1在正常卵巢组织、良性、交界性和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分别为 1.86± 1.10、3.89± 1.11、3.97± 0 .98和 4 .99± 1.70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MMP 9可能参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发生和侵袭 ,TIMP 1在卵巢肿瘤的演化过程中除可抑制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外 ,可能还有非MMP 9抑制活性的作用
2003年03期 17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阅读次数:926 ] |[下载次数:67 ] |[引用频次:3 ] - 侯萍,刘培淑,江森
目的 :研究冻融抗原致敏的树突细胞 (DC)对裸鼠人卵巢癌移植瘤的治疗作用。方法 :联合应用粒性白细胞与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及白介素 4 (IL 4 )从正常足月产妇分娩后新生儿脐血中培养出DC ,以人卵巢癌细胞系 3AO细胞冻融抗原激活DC ,测定其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 (CTL)对 3AO的杀伤活性 ;CTL预防性接种于裸鼠皮下 ,观察裸鼠人卵巢癌移植瘤的发生率 ,以DC激活的CTL治疗裸鼠人卵巢癌移植瘤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体外抗原冲击致敏的DC能显著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 ,其诱导的CTL对细胞系 3AO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 ,在效靶比为 4 0 :1、2 0 :1、10 :1、5 :1时 72h杀伤率平均分别为 90 .1%、67.4 %、4 0 .4 %、17.8%。DC激活的CTL能预防裸鼠人卵巢癌移植瘤的发生 (预防组 16.6% ,对照组 10 0 % ,P <0 .0 0 1) ,并能抑制移植瘤生长 ,对照组、治疗组移植瘤的大小分别为 (5 .6± 1.1)cm3 、(2 .7± 0 .78)cm3 (P <0 .0 1)。结论 :人卵巢癌细胞冻融抗原体外冲击致敏的DC可作为一种抗癌疫苗在免疫治疗卵巢癌患者中发挥重要作用
2003年03期 173-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阅读次数:1168 ] |[下载次数:56 ] |[引用频次:3 ] - 徐波,顾美礼,卞度宏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 (Dex)体外能否诱导宫颈癌细胞株 (HeLa细胞 )发生凋亡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透射电镜、DNALadder、流式细胞仪等方法进行凋亡检测 ,用ECLWesternblot方法检测凋亡过程中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地塞米松体外作用于HeLa细胞后 ,透射电镜观察到了凋亡小体 ;DNALadder法也检测到了凋亡时DNA降解形成的梯带 ;流式细胞仪检测到了细胞凋亡峰 ,且峰值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高。在凋亡过程中 ,凋亡相关基因bcl 2表达下调 ,而p5 3基因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地塞米松体外能诱导HeLa细胞发生凋亡 ,其机制与bcl 2基因的表达下调有关
2003年03期 176-178+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阅读次数:1094 ] |[下载次数:102 ] |[引用频次:10 ] - 杨慧军,左长婷,陈子江2003年03期 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阅读次数:868 ] |[下载次数:34 ] |[引用频次:0 ]
- 娄阁,宋冰冰,李敬红,刘明,张岂凡
目的 :探讨MMP 2、TIMP 2、Ki 67表达与库肯勃氏瘤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 32例库肯勃氏瘤组织和 10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MMP 2、TIMP 2和Ki 67表达的检测。结果 :MMP 2、TIMP 2、Ki 67在库肯勃氏瘤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 (P <0 .0 1)。有合并转移的库肯勃氏瘤中MMP 2、Ki 67高于无合并转移者 (P <0 .0 5 ) ,TIMP 2低于无合并转移者 (P <0 .0 5 )。MMP 2、Ki 67与术后生存时间呈负相关 (P <0 .0 1) ,TIMP 2与术后生存时间呈正相关 (P <0 .0 1)。结论 :MMP 2、TIMP 2、Ki 67在库肯勃氏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判断卵巢转移癌恶性程度、临床分期和评估预后的临床参考指标
2003年03期 179-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阅读次数:1223 ] |[下载次数:74 ] |[引用频次:0 ] - 王文栋,朱绍敏,颛孙恩远,白晓霞2003年03期 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阅读次数:861 ]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2 ]
- 刘风华,王沂峰,王延玲,江森
目的 :研究改良的淋巴造影术 (LAG)结合CT检查诊断妇科恶性肿瘤淋巴转移的价值。方法 :32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 ,术前分别行CT、改良LAG和改良LAG结合CT ,3种检查所获结果与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对照。结果 :诊断妇科恶性肿瘤淋巴转移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 :(1)CT分别为 5 6.3%、4 2 .1%、76.2 % ;(2 )改良LAG分别为 81.3%、78.9%、84 .6% ;(3)改良LAG结合CT分别为 87.5 %、84 .2 %、92 .3%。 3组之间总体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1)与 (2 )、(1)与 (3)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2 )与 (3)之间则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诊断妇科恶性肿瘤淋巴转移 ,改良LAG优于CT ,改良LAG结合CT检查亦优于单纯CT检查 ,改良LAG结合CT检查不比改良LAG有显著的优越性
2003年03期 182-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阅读次数:1047 ] |[下载次数:94 ] |[引用频次:8 ] - 田德明,应月强,张轶清,黄文斌
目的 :探讨p16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 4 (cyclindependentkinase 4 ,CDK4 )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32例子宫内膜腺癌中p16和CDK4蛋白的表达。结果 :32例子宫内膜腺癌中p16蛋白表达阳性率为 4 3.8% ,p16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P <0 .0 5 ) ,但和临床分期无关 (P >0 .0 5 )。CDK4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68.8%(2 2 /32 ) ,CDK4阳性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0 .0 5 ) ,与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无关 (P >0 .0 5 )。p16和CDK4的表达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 :p16和CDK4作为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
2003年03期 185-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阅读次数:993 ]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4 ] - 姚济芬,郑伟,石一复,周彩云
目的 :探讨HPV6/ 11、16/ 18在外阴癌组织中的感染情况及与p5 3、MDM2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杂交法 (ISH)检测HPV6/ 11、16/ 18在 30例外阴癌、2 1例外阴上皮内瘤变 (VIN)及 10例外阴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同时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 3、MDM2蛋白的表达。结果 :HPV6/ 11、16/ 18在外阴癌、VIN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0 % (18/30 )、33.33% (10 / 30 ) ,4 2 .86% (9/ 2 1)、2 8.5 7% (6/ 2 1) ,正常对照组没有表达。p5 3、MDM2蛋白在外阴癌、VIN、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3.33% (19/ 30 )、4 0 .0 0 % (12 / 30 ) ,4 7.62 %(10 / 2 1)、5 2 .38% (11/ 2 1) ,0 % (0 / 10 )、0 % (0 / 10 )。HPV6/ 11的表达在外阴癌组、VIN组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外阴癌组HPV16/ 18表达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外阴病变各组p5 3、MDM2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HPV6/ 11、HPV16/ 18、p5 3、MDM2蛋白在外阴组织的不同病变中表达均差异有显著性 ,在外阴癌的发生发展中HPV感染、p5 3突变和MDM2表达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2003年03期 188-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阅读次数:1005 ] |[下载次数:90 ] |[引用频次:2 ] - 罗霞,刘海英,初剑英,戴旻笙
目的 :测定足月妊娠妇女在分娩发动前后外周血及脐静脉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皮质醇 (CORT)、硫酸脱氢表雄酮 (DHEAs)水平 ,以探讨CRH、CORT及DHEAs在足月分娩发动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 4 0例自然分娩发动孕妇及 4 0例同孕周的选择性剖宫产孕妇外周血、脐静脉血CRH、CORT及DHEAs水平。CRH的测定用放射免疫法 ,CORT用 2 0 0 0型全自动化学发光检测系统 ,DHEAs用酶联免疫法。结果 :(1)自然分娩发动组潜伏期及活跃期血CRH水平均显著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 (P <0 .0 5 ) ,而潜伏期及活跃期CRH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自然分娩发动组潜伏期、活跃期及选择性剖宫产组之间的血DHEAs水平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自然分娩发动组潜伏期、活跃期的血CORT水平与剖宫产组相比有升高的趋势 ,但 3者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2 )自然分娩发动组脐血CRH、CORT、DHEAs水平均显著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 (P <0 .0 5 ,P <0 .0 1,P <0 .0 5 ) ,且CORT、DHEAs与CRH水平均呈正相关 (r1=0 .74 ,P <0 .0 5 ;r2 =0 .91,P <0 .0 1) ;两组新生儿的平均体重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胎盘CRH与胎儿来源的CORT、DHEAs ,可能在足月分娩发动中起重要作用
2003年03期 191-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阅读次数:878 ] |[下载次数:157 ] |[引用频次:2 ] - 孙云燕,杨玉英,朱媛媛,侯明
目的 :探讨孕妇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水平变化与妊高征发病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发色底物法分别检测妊高征组和正常对照组孕妇血浆中VWF和PAI 1水平。结果 :(1)正常妊娠组与轻度妊高征组血浆VW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正常妊娠与中、重度妊高征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和P <0 .0 1) ;(2 )正常妊娠组血浆PAI 1水平与轻度妊高征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正常妊娠组与中、重度妊娠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和P <0 .0 1) ;(3)中、重度妊高征组血浆VWF与PAI 1水平均呈直线正相关关系 (r =0 .70 1,P <0 .0 5 ;r =0 .783,P <0 .0 5 )。结论 :孕妇血浆VWF、PAI 1水平有望成为检测妊高征病情进展的指标 ,VWF、PAI 1水平变化对指导妊高征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2003年03期 194-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阅读次数:921 ]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7 ] - 李勤2003年03期 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阅读次数:835 ]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6 ]
- 朱萍,何平,沙金燕,孙刚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细胞介素 6(IL 6)对胎膜糖皮质激素代谢酶 11β 羟基类固醇脱氢酶I型 (11β HSD1)和前列腺素合成酶II型 (PGHS 2 )的影响 ,以探讨细胞因子导致分娩启动的机制。方法 :利用薄层层析法 (TLC)和Westernblot杂交法分别从酶活性、蛋白表达水平 ,研究IL 6、TNF α对原代培养的人类绒毛膜细胞 11β HSD1及PGHS 2水平的影响。结果 :TNF α和IL 6对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11β HSD1还原酶活性有促进作用 ,对绒毛膜细胞 11β HSD1和PGHS 2的蛋白表达均有上调作用。 结论 :IL 6、TNF α对胎膜 11β HSD1及PGHS 2的诱导作用可能是其导致分娩启动的机制之一
2003年03期 197-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阅读次数:1297 ] |[下载次数:104 ] |[引用频次:1 ] - 王兴旺,王慧青,白烨2003年03期 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阅读次数:768 ]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2 ]
- 尹格平,陈铭,邵旭,朱彤宇,王玉芝
目的 :探讨射频热凝固微创治疗子宫肌瘤、腺肌瘤和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功血 )等子宫良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和疗效。方法 :在B超监测下 ,应用凝固器 ,将射频定点介入到子宫病灶内使局部温度达 5 5℃~ 85℃ ,使病变组织热凝固坏死吸收 ,治疗各类直径小于 5 .0cm的子宫肌瘤 2 2 2例、腺肌瘤 10 4例、功血 5 1例、II度和III度子宫颈糜烂 60例和 5 3例。结果 :经 35~ 4 5W射频治疗 2~ 11min ,2~ 3月后病灶直径均不同程度的缩小 ,用本法治疗子宫肌瘤有效率为 94 .6% ,腺肌瘤为 87.5 % ,功血为 94 .1% ,宫颈糜烂为 10 0 .0 %。结论 :射频热凝固治疗子宫肌瘤 (<5 .0cm)、腺肌瘤、功血和宫颈糜烂时间短 ,见效快 ,疗效高 ,患者住院时间短 ,治疗费用低
2003年03期 200-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阅读次数:1338 ] |[下载次数:103 ] |[引用频次:76 ] - 余红,周剑利2003年03期 2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阅读次数:727 ]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1 ]
- 罗新,宋雯霞,吴秀枝,常明伟,邱学华
目的 :开腹直视下射频消融子宫肌瘤后 ,观察射频消融对子宫肌瘤组织中ER、PR表达的影响 ,初探射频治疗子宫肌瘤的机制。方法 :30例需开腹行子宫切除术的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 ,分别用 0 .5cm、1.2cm长的射频自凝刀行肌瘤部位射频消融 ,治疗后立即切除子宫 ,作为试验组 ,并于消融灶中心 (A组 )、边缘 (B组 )、边缘外 1cm(C组 )、边缘外 2cm(D组 )处取材 ,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 ,免疫组化检测ER、PR水平 ;选同一子宫上未做射频治疗的肌瘤组织作为对照组。结果 :射频治疗后 ,消融灶中心肌瘤组织呈凝固性坏死 ,ER、PR无表达 ;消融灶边缘肌瘤细胞变性 ,ER、PR表达减少 (P <0 .0 5 ) ;消融灶边缘外1cm ,肌瘤细胞无变性、坏死 ,但ER、PR表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消融灶边缘外 2cm ,ER、PR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射频消融技术使肌瘤组织凝固性坏死 ,ER、PR的表达丧失及低表达是射频消融技术能够治疗子宫肌瘤的循证依据
2003年03期 204-206+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阅读次数:1056 ] |[下载次数:141 ] |[引用频次:39 ] - 黄薇,彭伟,吴艳乔,熊庆,张迅,李才富,韩字研
目的 :调查成都市中老年妇女绝经状况和激素替代治疗 (HRT)的使用和认知状况 ,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殖健康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经调查表对成都市市区和郊县的190 6名 4 4岁以上妇女进行横断面研究。结果 :成都市妇女平均绝经年龄为 4 8岁 ,2 5 .4 %的妇女应用过HRT。近 1/3的妇女了解HRT。 5 0 %的妇女希望得到这方面的教育。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是医生、亲友、医学书籍和传媒。结论 :成都市中老年妇女的生殖健康知识较为贫乏 ,应将宣传教育和医学服务相结合 ,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
2003年03期 207-2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阅读次数:989 ] |[下载次数:93 ] |[引用频次:15 ] - 单体欣
米非司酮具有拮抗孕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可影响宫体、蜕膜及胚胎组织中炎症细胞的数量和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 ,导致宫腔免疫微环境的改变 ,逆转糖皮质激素引起的机体免疫抑制反应 ,引起机体免疫系统活性增强。故米非司酮可以通过影响局部免疫微环境和拮抗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2003年03期 210-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阅读次数:854 ] |[下载次数:63 ] |[引用频次:21 ] - 戚红,纪向虹
肿瘤抑制基因PTEN的编码蛋白具有蛋白酪氨酸磷酸化酯酶 (PTPs)活性 ,在多种肿瘤中存在该基因的失活。PTEN在宫颈癌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
2003年03期 212-2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阅读次数:976 ] |[下载次数:114 ] |[引用频次:3 ] - 管睿
外阴癌是较少见的妇科肿瘤 ,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外阴根治术 +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创伤大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手术方式逐步趋向个体化 ,在不降低生存率的同时缩小手术范围。前哨淋巴结活检技术能有效判定患者腹股沟淋巴节转移情况 ,从而选择性地进行淋巴结切除术
2003年03期 214-215+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阅读次数:1105 ] |[下载次数:262 ] |[引用频次:20 ] - 李发祺
聚焦超声技术发展迅速 ,已用于治疗子宫肌瘤、外阴恶性肿瘤及终止早孕等 ,治疗后患者康复快 ,在无创治疗和保留器官功能上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2003年03期 216-2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阅读次数:959 ] |[下载次数:87 ] |[引用频次:8 ] - 蒋学禄,王喜华,汪爱兵,曹云桂,曾庆会2003年03期 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阅读次数:888 ]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6 ]
- 程爱琴,井东臻2003年03期 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阅读次数:774 ]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 韦继红,徐建平,李忻琳,吴秀芬,韦天全,李崇珍,唐守玉2003年03期 221-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阅读次数:925 ]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 陈庆云,卞美璐2003年03期 22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阅读次数:904 ]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3 ]
- 高剑云2003年03期 223-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阅读次数:830 ]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8 ]
- 孙即友,刘洁,王萍萍,郑美玲2003年03期 225-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阅读次数:896 ]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 孙茜,吕仁荣2003年03期 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阅读次数:996 ]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1 ]
- 方三高,陈娟娟,米宁霞2003年03期 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阅读次数:954 ]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1 ]
- 贾瑾璠,李生娥2003年03期 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阅读次数:759 ]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2 ]
- 张梅心,孟祥阁,王克华,张琦,李娟,江平2003年03期 229-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阅读次数:1178 ]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0 ]
- 孙立奇2003年03期 230-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阅读次数:859 ]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 张燕,刘爱民,解梅林2003年03期 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阅读次数:870 ] |[下载次数:29 ] |[引用频次:1 ]
- 刘振銮,王元芳,刘志杰2003年03期 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阅读次数:796 ]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 张健,谢康云2003年03期 234-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阅读次数:839 ]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12 ]
- 唐淑珍,钟爱明,王舜华,李晓凤,王红霞,毛旭华2003年03期 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k] [阅读次数:875 ] |[下载次数:19 ] |[引用频次:3 ]
- 李文秀,王翔,孙迎2003年03期 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阅读次数:946 ]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 汤春辉2003年03期 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k] [阅读次数:824 ]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1 ]
- 2003年03期 238-2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阅读次数:557 ]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