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北华,男,1961年8月,博士、主任医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第一层级)、山东大学齐鲁医学杰出名医、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先后担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主任、医院副院长和医学院常务副院长。现为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教授,国家重点学科山东大学妇产科学系主任,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任职为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妇产科杂志》副总编,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委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执业医师考试临床医学命审题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科肿瘤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现代妇产科进展》杂志主编。
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卫生系统杰出学科带头人,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山东省教学名师,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致力于妇科肿瘤临床诊治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详细内容

指南与共识

  • 妇科恶性肿瘤紫杉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

    孔北华;李小平;姜洁;殷爱军;宋坤;尹如铁;鹿欣;李秀琴;张国楠;周琦;刘继红;汪辉;王建六;梁志清;向阳;马丁;

    <正>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是妇科恶性肿瘤的主要辅助治疗措施,其中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特别是联合紫杉类药物,是妇科恶性肿瘤最常用的化疗方案。为使临床医师合理应用紫杉类药物,在实现最大疗效的同时,减轻毒副反应,2019年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制订了《妇科恶性肿瘤紫杉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该共识对妇科肿瘤紫杉类药物化疗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随着国内外临床研究数据的更新和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中华医学会妇科肿瘤学分会近期组织专家组对该共识进行修订,形成妇科恶性肿瘤紫杉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25版)。

    2025年05期 v.34 321-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阅读次数:8 ] |[下载次数:137 ] |[引用频次:0 ]
  • HR-HPV基因整合检测在子宫颈癌筛查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

    丛青;黄晓园;胡婷;周虎;

    我国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不断上升,防控形势严峻。HR-HPV基因整合入人基因组DNA序列是导致子宫颈癌发生的关键分子基础。随着精准诊疗理念的深入,合理应用新的高通量病毒基因整合检测技术有助于实现HR-HPV阳性者的精准分流和风险分层管理。本专家共识旨在规范HR-HPV基因整合检测在子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此外,本共识将阐述HR-HPV基因整合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相关检测方法及流程;并分别重点就HR-HPV基因整合检测在HR-HPV筛查异常者、联合筛查异常者、持续组织学LSIL(CIN1)、组织学HSIL(CIN2)治疗或随访、组织学HSIL(CIN2,CIN3)治疗后复发风险评估给出推荐意见,为临床医师在子宫颈癌筛查管理决策中提供参考,以期推动我国加速消除子宫颈癌。

    2025年05期 v.34 331-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0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论著

  • MRI胎盘灌注与胎儿生长受限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性临床研究

    张鑫;孔旭晨;殷茵;周欣;

    目的:探讨胎儿生长受限(FGR)孕妇胎盘灌注相关参数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超声诊断为FGR,随后行胎盘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的孕妇157例,依据有无HDP、分娩后是否确诊为FGR将其分为4组,其中FGR合并HDP者39例(A组),HDP无FGR者12例(B组),FGR无HDP者56例(C组),无HDP无FGR者50例(D组)。采用1.5T MR扫描仪进行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测定胎盘灌注相关参数,包括胎盘面积(S)、标准弥散系数(D)、灌注扩散系数(D*)及灌注分数(f)。结果:(1)母儿结局:A组的分娩孕周小于B、C和D组[35.43(33.43~37)周vs 39.14(35.43~40.54)周、37.22(36.61~38.54)、39.07(38.29~39.86)周],C组的分娩孕周小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的剖宫产率(92.3%)、新生儿转NICU率(76.9%)均高于其它各组,D组的剖宫产率(46.0%)、新生儿转NICU率(4.0%)均低于其它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的新生儿体质量小于B、C和D组[(1760.00±496.92)g vs (2700.00±824.62)g、(2219.46±380.46)g、(2891.00±276.03)g],C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B组及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胎盘灌注相关参数:A组的胎盘面积小于B、C和D组[(172.61±44.63)cm~2 vs (214.19±36.68)cm~2、(202.73±39.82)cm~2、(211.06±28.70)cm~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D值高于A组[(1.63±0.21)×10~(-3) vs (1.50±0.17)×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D*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的f值低于B组和D组[(25.37±5.21)%vs (32.87±5.93)%、(34.38±5.17)%,C组的f值低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f值异常组的HDP(40.3%)、FGR(84.4%)、FGR合并HDP(36.4%)、早产发生率(45.5%)、剖宫产率(77.9%)、新生儿窒息率(13.0%)、新生儿转NICU率(51.9%)亦显著高于f值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MRI胎盘灌注相关参数中的胎盘面积、灌注分数在FGR合并HDP时呈减低状态,其中灌注分数降低常伴随着母儿不良结局的发生,因此针对f值减低的孕妇需加强母胎监测,以期改善母儿结局。

    2025年05期 v.34 337-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4K]
    [阅读次数:14 ] |[下载次数:113 ] |[引用频次:0 ]
  • 自噬相关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预后模型构建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张慧萍;李茉;贺改霞;翟佳佳;周卓;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自噬相关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预后价值及筛选敏感性药物。方法:从TCGA数据集官网下载子宫内膜癌患者的转录组表达数据及临床数据,从Human Autophagy Database数据库下载自噬相关基因数据集,筛选出预后相关的自噬基因,构建Cox风险评分模型,进一步构建列线图预后模型并进行药物敏感性分析。结果:构建了由CDKN1A、DRAM1、EIF4EBP1、GRID1、NAMPT形成的风险评分,该评分可较准确区分高、低风险患者,风险评分和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构建的预测模型列线图可较准确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3、5、7年生存率,药物敏感性分析筛选出20种敏感性药物。结论:本研究构建了自噬相关基因预后模型,可为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评估及治疗提供临床指导。

    2025年05期 v.34 343-3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7K]
    [阅读次数:8 ] |[下载次数:130 ] |[引用频次:0 ]
  • 妊娠中期肌肉体脂比及chemerin、FABP4、leptin与妊娠期糖尿病糖脂代谢的关系

    刘素新;刘丽;胡小月;韩亚军;冯少敏;霍琰;

    目的:分析孕中期肌肉体脂比及脂肪细胞因子趋化素(chemerin)、脂肪细胞因子结合蛋白4(FABP4)及瘦素(leptin)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糖脂代谢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产检并分娩的孕妇306例,其中孕前超重/肥胖合并GDM组46例,孕前超重/肥胖正常糖耐量(NGT)组65例,孕前体质量正常合并GDM组58例,孕前体质量正常NGT组137例。测定各组孕中期体成分,包括体脂百分比,肌肉百分比,肌肉体脂比,脂肪细胞因子chemerin、FABP4、leptin水平,糖耐量各点血糖值及血脂水平。结果:超重/肥胖组中GDM亚组及NGT亚组和孕前体质量正常组中GDM亚组体脂百分比明显高于孕前体质量正常组中NGT亚组,肌肉体脂比明显低于孕前体质量正常组中NGT亚组;超重/肥胖组中GDM亚组及NGT亚组和孕前体质量正常组中GDM亚组chemerin明显高于孕前体质量正常组中NGT亚组;孕前体质量正常组中GDM亚组leptin明显低于超重/肥胖组中NGT亚组。整体相关性分析发现,肌肉体脂比与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chemerin呈负相关。亚组分析:孕前超重/肥胖合并GDM组leptin与1h血糖呈负相关;孕前超重/肥胖NGT组leptin与TC呈正相关;正常体质量GDM亚组中肌肉体脂比与TG呈负相关,FABP4与LDL呈正相关,chemerin与HDL呈正相关;正常BMI组NGT亚组肌肉体脂比与LDL呈负相关,chemerin与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呈负相关。结论:孕前超重/肥胖或GDM女性肌肉体脂比明显低于正常妊娠女性,肌肉体脂比水平升高可降低GDM发生风险,chemerin和leptin通过糖脂代谢途径发挥作用。

    2025年05期 v.34 351-356+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 S100A8/A9阻滞剂ABR25757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作用效果

    张雯文;王丽茹;朱根海;

    目的:从大鼠模型层面探讨特异阻滞剂ABR25757阻断S100A8/A9蛋白后对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作用效果。方法:腹腔注射法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动物模型并进行模型验证。建模后1周,A组:腹腔注射PBS,每日1次,3周时终止实验;B组:第2周开始ABR25757 5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共3d,满3周终止实验;C组:第2周开始ABR25757 5mg/kg腹腔注射,每日1次,共3d,满4周终止实验。比较各组大鼠重量及病灶体积、微血管密度(MVD)。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VEGF及TGF-β表达水平。结果:腹腔注射法造模成功率为90.5%。与A组比较,B、C组病灶体积明显下降(P=0.032,P=0.019)。与A组相比,B组和C组的MVD显著减少(P=0.000,P=0.000);与B组相比,C组的MVD明显减少(P=0.000)。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结果均显示,与A组比较,B组的VEGF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B、C组的TGF-β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子宫内膜内异症腹腔注射法造模是一种有效的方法。ABR25757对子宫内膜内异症有一定抑制作用,可能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的新方法。

    2025年05期 v.34 357-3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5K]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 FOXM1通过NF-κB信号通路调控宫腔粘连患者的炎症反应

    周振华;赵光锋;胡娅莉;

    目的:探究叉头框蛋白M1(FOXM1)在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变化及其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结合转录组测序数据,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和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FOXM1的表达变化及定位。Ishikawa(IK)细胞中分别高表达、敲低FOXM1后,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炎症相关指标(IL-1β、IL-6和TNF)的mRNA和蛋白表达。GSEA分析敲低FOXM1的IK细胞中的通路富集;在IK细胞中分别高表达、敲低FOXM1后,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敲低FOXM1和NF-κB抑制剂处理后,Western blot法检测IK细胞中炎症相关指标(IL-1β和IL-6)的蛋白表达。THP-1经PMA诱导为巨噬细胞后,分别用高表达FOXM1、敲低FOXM1、敲低FOXM1和NF-κB抑制剂处理的IK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Western blot法检测巨噬细胞极化指标(Arg1和iNOS)。结果: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FOXM1表达显著减少,并以上皮减少为主;在IK细胞中敲低FOXM1,炎症指标IL-1β、IL-6和TNF表达增加,而高表达FOXM1,炎症指标IL-1β、IL-6和TNF表达下降;IK细胞中敲低FOXM1,NF-κB通路激活,高表达FOXM1后NF-κB通路下调,敲低FOXM1和NF-κB抑制剂处理IK细胞后炎症指标下调;敲低FOXM1的IK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巨噬细胞iNOS表达上调,Arg1表达下调;过表达FOXM1的IK细胞条件培养基处理巨噬细胞iNOS表达下调,Arg1表达上调;敲低FOXM1和NF-κB抑制剂处理的IK细胞条件培养基可逆转敲低FOXM1的IK细胞条件培养基对巨噬细胞的促炎极化。结论:宫腔粘连患者子宫内膜上皮细胞中FOXM1表达减少,激活NF-κB信号通路,上调促炎因子表达,促进巨噬细胞向M1表型极化。

    2025年05期 v.34 362-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阅读次数:4 ]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短篇论著

  • SnoN蛋白在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纤维化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刘晓亚;隋峰;

    目的:建立小鼠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模型,探讨TGF-β1、SnoN在EMT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健康成熟雌性BALB/c小鼠30只,分为对照组(6只)、供体组(8只)和实验组(16只)。取供体小鼠子宫组织悬液,注射入实验小鼠腹腔内,将实验组16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造模后7、14d处死,对照组小鼠于14d时一并处死,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盆腹腔内异位灶情况。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Collagen I、TGF-β1及SnoN蛋白表达。结果:造模成功的小鼠腹盆腔可见质硬、质韧结节,结节与周围有纤维轻度粘连,可分离。HE、Masson染色可见随着造模时间延长,实验组小鼠异位组织纤维化逐渐加重。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随着造模时间延长,异位组织中Collagen I及TGF-β1含量逐渐增多,SnoN表达逐渐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通过同种异体组织腹腔注射的方法,可成功建立内异症小鼠动物模型,且此法操作简单,创伤性小,成功率高。随着内异症的进展,异位组织纤维化逐渐加重,纤维化相关蛋白CollagenⅠ及TGF-β1逐渐增多,而SnoN蛋白表达则随着内异症的进展逐渐减少。

    2025年05期 v.34 368-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6K]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108 ] |[引用频次:0 ]
  •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阴道斜隔综合征

    岳嫒媛;唐卉;顾小燕;张蕾;

    目的:比较宫腔镜下阴道斜隔切除和传统经阴道阴道斜隔切除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阴道斜隔综合征(HWWS)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24年8月13日因HWWS行手术治疗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行宫腔镜下阴道斜隔切除(宫腔镜组),17例行传统经阴道阴道斜隔切除(经阴道组),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手术时间、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处女膜破损率、总住院日等相关指标。结果:宫腔镜下阴道斜隔切除成功率为95.2%(20/21),传统经阴道斜隔切除成功率100%(17/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10(10~20)mL,少于经阴道组[30(20~57.5)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对于无性生活者,宫腔镜组的处女膜损伤率低于经阴道组(14.3%vs 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宫腔镜下阴道斜隔切除和传统经阴道斜隔切除均可有效安全治疗HWWS,宫腔镜下阴道斜隔切除术中出血更少,对于无性生活者,处女膜破损率更低。

    2025年05期 v.34 372-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3K]
    [阅读次数:6 ] |[下载次数:86 ] |[引用频次:0 ]

综述

  • 他克莫司软膏在常见外阴皮肤病中的应用价值

    朱欣怡;张佩;丛青;

    外阴皮肤病的局部治疗常以糖皮质激素作为一线药物,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相比于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具有副作用较小、长期使用更安全且患者接受度高的优点,因此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对他克莫司软膏在外阴硬化性苔藓、外阴慢性单纯性苔藓、外阴扁平苔藓、外阴接触性皮炎、外阴白癜风的临床应用方面进行综述。

    2025年05期 v.34 376-378+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阅读次数:6 ] |[下载次数:116 ] |[引用频次:0 ]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体脂率与妊娠结局关系研究进展

    张阳阳;徐阳;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中最常见的原因,其肥胖发生率较高。近年,WHO推荐以体脂率(BFP)作为判定肥胖的金标准。BFP升高可能通过调节脂肪因子和炎性因子水平对妊娠结局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通过科学管理降低PCOS患者体脂率,将有助于提高妊娠率,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本文对PCOS患者体脂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进行综述。

    2025年05期 v.34 379-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0K]
    [阅读次数:6 ] |[下载次数:313 ] |[引用频次:0 ]
  • 铁死亡机制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汪沙;段华;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与信号通路失调导致的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异常密切相关,其中铁代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细胞死亡方式,在铁代谢、脂质代谢及谷胱甘肽氧化还原等机制调节下参与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随着铁死亡机制研究的逐渐增多,其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不孕症、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等女性生殖系统良恶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铁死亡诱导剂及抑制剂在治疗方面也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铁死亡的调控机制及其在女性生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2025年05期 v.34 382-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1K]
    [阅读次数:5 ] |[下载次数:363 ] |[引用频次:0 ]
  • 妊娠相关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治

    庄晴晴;高丰;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妊娠期间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在妊娠这一特殊生理期的人群CVST发生率远高于普通人群。CVST临床表现多样,无特异性,且易被妊娠时的生理变化掩盖,早期诊断困难,易误诊、漏诊。本文对妊娠相关CVST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治疗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2025年05期 v.34 387-38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9K]
    [阅读次数:9 ]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 女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存及保护

    李文君;丁国玉;郭情情;丁玲玲;

    近年来年轻的女性肿瘤患者数量逐年增加,肿瘤不仅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肿瘤本身及其治疗对生育力造成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能否有效地保护及保存生育力对女性尤其是有生育需求的年轻女性至关重要。文章归纳和总结了当前女性生育力保存及保护的研究现状,以期为女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保存及保护的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借鉴。

    2025年05期 v.34 390-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9K]
    [阅读次数:7 ] |[下载次数:226 ] |[引用频次:0 ]
  • 胎盘源性胎儿生长受限的相关防治措施研究进展

    孙依娜;吕旻;罗琼;

    胎儿生长受限(FGR)是一种常见产科并发症,是导致死产、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还可导致新生儿神经系统异常、儿童认知障碍以及成年后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但目前临床上对FGR缺乏有效的预测预防手段,围产期的干预措施匮乏,治疗效果不理想。基于目前研究,大多数国际指南推荐,高危女性于孕16周前开始服用100~150mg/d阿司匹林来预防,对于高危孕妇是否加用低分子肝素来预防及治疗仍存争议。同时一些改善胎盘循环的潜在疗法正在研究中,如母体VEGF基因治疗、纳米技术和其他子宫胎盘靶向策略治疗、人工氧载体等,以期在今后的实验及临床试验中评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从而为预防及治疗FGR提供新思路。

    2025年05期 v.34 395-3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5K]
    [阅读次数:8 ]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病例报告

  • 孕晚期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致股骨头坏死1例

    周娟;陈婷婷;蒋清爱;周淑芬;田亦佳;金凌飞;白晓霞;

    <正>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streptococcal toxic shock syndrome,STSS)主要是由侵袭性A族链球菌(invasive group A streptococcus,iGAS)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且严重威胁生命的全身性疾病。早期临床表现常无特异性,进展快,短期内可发展至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美国STSS发生率为0.2/100000,死亡率高达36%。孕产妇i GAS感染风险增加89倍~([1])。迄今为止有关孕产妇STSS病例报道少,病死率高。本文通过分析1例妊娠晚期A族STSS孕妇成功救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旨在提高临床对该病的及时识别和有效救治,以降低死亡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

    2025年05期 v.34 399-4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5K]
    [阅读次数:6 ] |[下载次数:11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