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51例宫颈癌患者发病趋势分析
敖梅红;邓旭情;熊艳;魏晚霞;李隆玉;
摘要(Abstract):
目的:分析不同时期宫颈癌患者的发病情况和变化趋势,为宫颈癌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江西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7051例初次治疗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逐年收治例数的变化、不同年龄段(以5岁为间隔划分)宫颈癌构成比。以国家卫生部开展农村妇女免费两癌筛查的2009年为界,分为20052008年(A组)和20092008年(A组)和20092015年(B组),比较不同时期宫颈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的变化。结果:2005年至2015年宫颈癌收治例数逐年增长,幅度较大的为2009年540例增至2010年649例,2011年643例增至2012年的807例。Ia期、Ib期发病高峰年龄段为362015年(B组),比较不同时期宫颈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的变化。结果:2005年至2015年宫颈癌收治例数逐年增长,幅度较大的为2009年540例增至2010年649例,2011年643例增至2012年的807例。Ia期、Ib期发病高峰年龄段为3650岁,IIa期、IIb期、III期、IV期发病高峰年龄段为4150岁,IIa期、IIb期、III期、IV期发病高峰年龄段为4160岁。200560岁。20052008年组和20092008年组和20092015年组宫颈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6.56±9.634)岁和(48.29±9.70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宫颈癌Ⅰa期构成比分别为162/1836(8.8%)、298/5215(5.7%),Ⅰb期构成比分别为556/1836(30.3%)、1923/5215(36.9%),Ⅱa期构成比分别为126/1836(6.9%)、434/5215(8.3%),Ⅱb期构成比分别为542/1836(29.5%)、1369/5215(26.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及Ⅳ期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52015年组宫颈癌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46.56±9.634)岁和(48.29±9.701)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宫颈癌Ⅰa期构成比分别为162/1836(8.8%)、298/5215(5.7%),Ⅰb期构成比分别为556/1836(30.3%)、1923/5215(36.9%),Ⅱa期构成比分别为126/1836(6.9%)、434/5215(8.3%),Ⅱb期构成比分别为542/1836(29.5%)、1369/5215(26.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期及Ⅳ期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052008年组和20092008年组和20092015年组的宫颈鳞癌构成比分别为1653/1836(90.0%)、4535/5215(87.0%),腺鳞癌构成比分别为30/1836(1.6%)、203/5215(3.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腺癌及其他类型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性筛查以352015年组的宫颈鳞癌构成比分别为1653/1836(90.0%)、4535/5215(87.0%),腺鳞癌构成比分别为30/1836(1.6%)、203/5215(3.9%),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腺癌及其他类型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性筛查以3564岁为主,涵盖宫颈癌绝大部分人群。随着宫颈癌筛查覆盖率的增加,发现宫颈癌例数增多,以早期宫颈癌增加为主,筛查效果初步成效。宫颈癌病理类型以鳞癌为主,腺鳞癌比例呈增加趋势。
关键词(KeyWords): 宫颈癌;发病趋势;年龄;组织病理学;临床分期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江西省科技计划社会发展领域项目(No:20133BBG70049)
作者(Authors): 敖梅红;邓旭情;熊艳;魏晚霞;李隆玉;
DOI: 10.13283/j.cnki.xdfckjz.2018.01.01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李立明.流行病学进展[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89-105
- [2]Howlader N,Noone AM,Krapcho M,et al.SEER Cancer Statistics Review,1975-2013,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Bethesda,MD,http://seer.cancer.gov/csr/1975_2013/,based on November 2015 SEER data submission,posted to the SEER web site,April 2016
- [3]李雪,孔为民,韩超,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1992-2011年间宫颈癌发病趋势分析[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3,9(3):265-269
- [4]李隆玉,乔志强,张燕玲.不同病理类型宫颈癌发病年龄趋势的初步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07,34(6):338-340
- [5]潘秀丹,王慧文.沈阳市2005-2009年宫颈癌发病情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6):892-894
- [6]王月云,张燕茹,袁世新,等.深圳市宫颈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情况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肿瘤,2015,24(12):97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