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妇产科进展

2007, (10) 743-745+749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Past Issu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宫颈癌盆腔淋巴结微转移分子检测及其意义
Molecular detection of lymph-node micrometastases in cervical cancer

高宗侠;凌斌;赵卫东;周颖;冯定庆;雷蕾;

摘要(Abstract):

目的:研究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FQ-PCR和PCR-ELISA方法检测61例IaIIb期宫颈癌组织和盆腔淋巴结HPV载量和端粒酶活性表达,并与常规病理结果比较。同时取15例良性疾病患者的淋巴结作为阴性对照组;分析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与各种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宫颈癌淋巴结HPV16/18和端粒酶阳性率显著高于常规病理阳性率(P<0.01),对照组淋巴结HPV16/18和端粒酶均为阴性。常规病理阳性的淋巴结HPV16/18拷贝数和端粒酶活性高于病理阴性的淋巴结,但低于原发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HPV16/18和端粒酶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0,P<0.01)。临床分期晚和癌灶浸润深的患者易发生淋巴结转移。结论:与常规病理相比,采用FQ-PCR和PCR-ELISA技术检测HPV和端粒酶活性表达能显著提高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

关键词(KeyWords): 宫颈肿瘤;人乳头瘤病毒;端粒酶;淋巴结;微转移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No:06013124B);; 安徽省卫生厅科研基金资助项目(No:2005KJ256)

作者(Authors): 高宗侠;凌斌;赵卫东;周颖;冯定庆;雷蕾;

DOI: 10.13283/j.cnki.xdfckjz.2007.10.023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